- 2022-06-13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天津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硫及其化合物学案学案
专题十六 硫及其化合物挖命题【考情探究】考点内容解读5年考情预测热度考题示例难度关联考点硫及其化合物根据研究物质的思路和方法,掌握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2018天津理综,4中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分析★★☆环境污染与保护1.了解二氧化硫等对环境质量的影响。2.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保护中的重要作用。2017天津理综,10易化学反应原理★☆☆分析解读 高考对本部分内容的考查主要有两个方面: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大气污染及防治。本部分内容与生产、生活及社会联系紧密,高考试题中常以环境问题为背景,综合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真题典例】\n破考点【考点集训】考点一 硫及其化合物1.某同学探究SO2使品红溶液褪色的过程,将SO2通入水中得到pH=2的溶液A,后续操作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实验1\n实验2A.溶液A的pH=2的原因是SO2+H2OH2SO3H++HSO3-B.实验1、实验2均体现了SO2的还原性和漂白性C.经实验1、2对比可知品红溶液褪色的过程是可逆的D.实验2中加入NaOH溶液调节pH=2的原因是排除H+浓度变化产生的干扰答案 B2.某同学进行SO2的性质实验,在点滴板a、b、c处分别滴有不同的试剂,再向Na2SO3固体上滴加数滴浓硫酸后,在整个点滴板上盖上培养皿,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序号试剂实验现象a品红溶液红色褪去b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cNaOH溶液(含2滴酚酞)红色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浓硫酸与Na2SO3固体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B.a、b均表明SO2具有漂白性C.c中只可能发生反应:SO2+2OH-SO32-+H2OD.c中所得溶液的离子间一定存在关系:c(Na+)+c(H+)=2c(SO32-)+c(HSO3-)+c(OH-)答案 D3.下列实验的现象以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将少量的氯水滴入FeBr2溶液中,再滴加CCl4振荡下层溶液呈橙红色还原性:Br->Fe2+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存在SO42-C某钾盐溶于盐酸,将产生的无色无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该钾盐是K2CO3D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mL5%H2O2溶液,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入2滴0.1mol/LFeCl3溶液加FeCl3溶液的试管中产生气泡快催化剂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答案 D考点二 环境污染与保护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气和明矾都能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B.常温下,浓硫酸和浓硝酸都能用铜制容器盛装C.钢铁设备连接锌块或电源正极都可防止其腐蚀D.酸雨主要是由人为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转化而成的\n答案 D2.碘循环工艺不仅能吸收SO2降低环境污染,同时又能制得氢气,具体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离器中的物质分离操作为过滤B.膜反应器中,增大压强有利于提高速率和HI的平衡转化率C.该工艺中I2和HI的相互转化体现了“碘循环”D.碘循环工艺的总反应为2SO2+4H2O+I2H2+2H2SO4+2HI答案 C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计划研究当地酸雨的形成过程,于是取来雨水作水样进行测定,随时间的推移,多次测定该样品的pH,得到如下数据:时间(h)开始81624324048pH5.04.84.54.34.24.04.0(1)雨水样品放置时pH变化的主要原因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由此可以得出酸雨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如果将刚取样的上述雨水和自来水相混合,pH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是 ,二氧化硫表现 性。 (2)下面是酸雨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腐蚀建筑物、雕塑等B.污染水源C.改良碱性土壤D.损害庄稼(3)你认为减少酸雨的产生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少用煤作燃料②把工厂的烟囱造高③燃料脱硫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⑤开发新能源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答案 (1)2H2SO3+O22H2SO4 雨水溶解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又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硫酸,降落下来形成酸雨 减小 自来水中的氯气(或次氯酸)把亚硫酸氧化成硫酸 还原 (2)C (3)C过专题【五年高考】考点一 硫及其化合物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7北京理综,10,6分)根据SO2通入不同溶液中的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溶液现象结论A含HCl、BaCl2的Fe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SO2有还原性\nBH2S溶液产生黄色沉淀SO2有氧化性C酸性KMnO4溶液紫色溶液褪色SO2有漂白性DNa2SiO3溶液产生胶状沉淀酸性:H2SO3>H2SiO3答案 C2.(2016四川理综,1,6分)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答案 B3.(2018北京理综,27,12分)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过程如下:(1)反应Ⅰ:2H2SO4(l)2SO2(g)+2H2O(g)+O2(g)ΔH1=+551kJ·mol-1反应Ⅲ:S(s)+O2(g)SO2(g) ΔH3=-297kJ·mol-1反应Ⅱ的热化学方程式: 。 (2)对反应Ⅱ,在某一投料比时,两种压强下,H2SO4在平衡体系中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p2 p1(填“>”或“<”),得出该结论的理由是 。 (3)I-可以作为水溶液中SO2歧化反应的催化剂,可能的催化过程如下。将ⅱ补充完整。ⅰ.SO2+4I-+4H+S↓+2I2+2H2Oⅱ.I2+2H2O+ + +2I- (4)探究ⅰ、ⅱ反应速率与SO2歧化反应速率的关系,实验如下:分别将18mLSO2饱和溶液加入到2mL下列试剂中,密闭放置观察现象。(已知:I2易溶解在KI溶液中)序号ABCD试剂组成0.4mol·L-1KIamol·L-1KI0.2mol·L-1H2SO40.2mol·L-1H2SO40.2mol·L-1KI0.0002molI2实验现象溶液变黄,一段时间后出现浑浊溶液变黄,出现浑浊较A快无明显现象溶液由棕褐色很快褪色,变成黄色,出现浑浊较A快①B是A的对比实验,则a= 。 ②比较A、B、C,可得出的结论是 。 \n③实验表明,SO2的歧化反应速率D>A。结合ⅰ、ⅱ反应速率解释原因: 。 答案 (1)3SO2(g)+2H2O(g)2H2SO4(l)+S(s) ΔH2=-254kJ·mol-1(2)> 反应Ⅱ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温度一定时,增大压强使反应正向进行,H2SO4的物质的量增大,体系总物质的量减小,H2SO4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3)SO2 SO42- 4H+(4)①0.4②I-是SO2歧化反应的催化剂,H+单独存在时不具有催化作用,但H+可以加快歧化反应速率③反应ⅱ比ⅰ快;D中由反应ⅱ产生的H+使反应ⅰ加快4.(2016北京理综,28,16分)以Na2SO3溶液和不同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作为实验对象,探究盐的性质和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实验试剂现象滴管试管0.2mol·L-1Na2SO3溶液饱和Ag2SO4溶液Ⅰ.产生白色沉淀0.2mol·L-1CuSO4溶液Ⅱ.溶液变绿,继续滴加产生棕黄色沉淀0.1mol·L-1Al2(SO4)3溶液Ⅲ.开始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产生白色沉淀(1)经检验,现象Ⅰ中的白色沉淀是Ag2SO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Ⅰ: 。 (2)经检验,现象Ⅱ的棕黄色沉淀中不含SO42-,含有Cu+、Cu2+和SO32-。已知:Cu+Cu+Cu2+,Cu2+CuI↓(白色)+I2。①用稀H2SO4证实沉淀中含有Cu+的实验现象是 。 ②通过下列实验证实,沉淀中含有Cu2+和SO32-。a.白色沉淀A是BaSO4,试剂1是 。 b.证实沉淀中含有Cu2+和SO32-的理由是 。 (3)已知:Al2(SO3)3在水溶液中不存在。经检验,现象Ⅲ的白色沉淀中无SO42-,该白色沉淀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还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①推测沉淀中含有亚硫酸根和 。 ②对于沉淀中亚硫酸根的存在形式提出两种假设:ⅰ.被Al(OH)3所吸附;ⅱ.存在于铝的碱式盐中。对假设ⅱ设计了对比实验,证实了假设ⅱ成立。a.将对比实验方案补充完整。步骤一:步骤二: (按上图形式呈现)。 b.假设ⅱ成立的实验证据是 。 (4)根据实验,亚硫酸盐的性质有 \n 。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与 有关。 答案 (16分)(1)2Ag++SO32-Ag2SO3↓(2)①析出红色固体②a.HCl和BaCl2溶液b.在I-的作用下,Cu2+转化为白色沉淀CuI,SO32-转化为SO42-(3)①Al3+、OH-②a.b.V1明显大于V2(4)亚硫酸盐的溶解性、氧化还原性、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两种盐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性质和反应条件5.(2015福建理综,23,15分)研究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1)①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②加热时,硫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25℃,在0.10mol·L-1H2S溶液中,通入HCl气体或加入NaOH固体以调节溶液pH,溶液pH与c(S2-)关系如图(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H2S的挥发)。①pH=13时,溶液中的c(H2S)+c(HS-)= mol·L-1。 ②某溶液含0.020mol·L-1Mn2+、0.10mol·L-1H2S,当溶液pH= 时,Mn2+开始沉淀。[已知:Ksp(MnS)=2.8×10-13] (3)25℃,两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Ka1Ka2H2SO31.3×10-26.3×10-8H2CO34.2×10-75.6×10-11①HSO3-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K= 。 ②0.10mol·L-1Na2SO3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③H2SO3溶液和NaHCO3溶液反应的主要离子方程式为 。 答案 (15分)(1)①②C+2H2SO4(浓)2SO2↑+CO2↑+2H2O\n(2)①0.043 ②5(3)①c(H+)c(SO32-)c(HSO3-)或[H+][SO32-][HSO3-]②c(Na+)>c(SO32-)>c(OH-)>c(HSO3-)>c(H+)或[Na+]>[SO32-]>[OH-]>[HSO3-]>[H+]③H2SO3+HCO3-HSO3-+CO2↑+H2O6.(2015安徽理综,28,14分)某研究小组将纯净的SO2气体通入0.1mol·L-1的Ba(NO3)2溶液中,得到了BaSO4沉淀。为探究上述溶液中何种微粒能氧化通入的SO2,该小组提出了如下假设:假设一:溶液中的NO3-假设二:溶液中溶解的O2(1)验证假设一该小组设计实验验证了假设一。请在下表空白处填写相关实验现象。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实验1:在盛有不含O2的25mL0.1mol·L-1BaCl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 假设一成立实验2:在盛有不含O2的25mL0.1mol·L-1Ba(NO3)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 (2)为深入研究该反应,该小组还测得上述两个实验中溶液pH随通入SO2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实验1中溶液pH变小的原因是 ;V1时,实验2中溶液pH小于实验1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3)验证假设二请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二,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4)若假设二成立,请预测: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足量的O2和KNO3氧化相同的H2SO3溶液(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充分反应后两溶液的pH前者 (填“大于”或“小于”)后者,理由是 。 答案 (14分)(1)无明显现象 有白色沉淀(2)SO2溶于水生成H2SO3 3SO2+2NO3-+2H2O3SO42-+4H++2NO(或3H2SO3+2NO3-3SO42-+4H++2NO+H2O)(3)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实验1作为参照实验实验3:将纯净的SO2气体缓慢通入未经脱O2处理的25mL0.1mol·L-1BaCl2溶液中,若有白色沉淀,表明假设二成立,否则不成立。\n(4)小于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明,足量的O2和NO3-分别氧化相同的H2SO3,生成H+的物质的量前者多于后者(本题部分小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合理答案均给分)7.(2014福建理综,25,15分)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之一。某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一 焦亚硫酸钠的制取采用下图装置(实验前已除尽装置内的空气)制取Na2S2O5。装置Ⅱ中有Na2S2O5晶体析出,发生的反应为:Na2SO3+SO2Na2S2O5(1)装置Ⅰ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要从装置Ⅱ中获得已析出的晶体,可采取的分离方法是 。 (3)装置Ⅲ用于处理尾气,可选用的最合理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为 (填序号)。 实验二 焦亚硫酸钠的性质Na2S2O5溶于水即生成NaHSO3。(4)证明NaHSO3溶液中HSO3-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可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填序号)。 a.测定溶液的pHb.加入Ba(OH)2溶液c.加入盐酸d.加入品红溶液e.用蓝色石蕊试纸检测(5)检验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已被氧化的实验方案是 。 实验三 葡萄酒中抗氧化剂残留量的测定(6)葡萄酒常用Na2S2O5作抗氧化剂。测定某葡萄酒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SO2计算)的方案如下:葡萄酒样品100.00mL馏分溶液出现蓝色且30s内不褪色(已知:滴定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I2+2H2OH2SO4+2HI)①按上述方案实验,消耗标准I2溶液25.00mL,该次实验测得样品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SO2计算)为 g·L-1。 ②在上述实验过程中,若有部分HI被空气氧化,则测定结果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答案 (1)Na2SO3+H2SO4Na2SO4+SO2↑+H2O(或Na2SO3+2H2SO42NaHSO4+SO2↑+H2O)(2)过滤(3)d (4)a、e\n(5)取少量Na2S2O5晶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滴加足量盐酸,振荡,再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6)①0.16 ②偏低8.(2014江苏单科,16,12分)烟气脱硫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实验室用粉煤灰(主要含Al2O3、SiO2等)制备碱式硫酸铝[Al2(SO4)x(OH)6-2x]溶液,并用于烟气脱硫研究。(1)酸浸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滤渣Ⅰ的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 (2)加CaCO3调节溶液的pH至3.6,其目的是中和溶液中的酸,并使Al2(SO4)3转化为Al2(SO4)x(OH)6-2x。滤渣Ⅱ的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若溶液的pH偏高,将会导致溶液中铝元素的含量降低,其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上述流程中经完全热分解放出的SO2量总是小于吸收的SO2量,其主要原因是 ;与吸收SO2前的溶液相比,热分解后循环利用的溶液的pH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 (12分)(1)Al2O3+3H2SO4Al2(SO4)3+3H2O SiO2(2)CaSO4 3CaCO3+2Al3++3SO42-+3H2O2Al(OH)3+3CaSO4+3CO2↑(3)溶液中的部分SO32-被氧化成SO42- 减小教师专用题组9.(2016课标Ⅰ,13,6分)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0.01mol·L-1r溶液的pH为2,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W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