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浙东北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浙东北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浙东北联盟(ZDB)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Fe:56 Cu:64‎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12每小题2分,13-24每小题3分,共60分)‎ ‎1.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节能减排与开发新能源是摆在当前的一个课题。针对这一现象,某化学学习研究性小组提出如下方案,你认为不够科学合理的是( )‎ A. 提高燃料燃烧效率有利于节能减排 B. 加大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力度,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C. 大力推广电解水制氢气,并研制氢能汽车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D. 进行垃圾分类,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再利用,达到节能减排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可减少燃料的使用量,从而有利于节能减排,A正确;‎ B.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为清洁能源,化石燃料为污染能源,用清洁能源替代化石燃料,有利于节能减排,B正确;‎ C.电解水制氢气需耗费大量的电能,不利于节能减排,C错误;‎ D. 垃圾分类再利用,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都有利于节能减排,D正确。‎ 故选C。‎ ‎【点睛】垃圾分类的好处:①减少占地:垃圾分类,去掉可以回收、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②减少污染:垃圾处理多采用卫生填埋,占用上万亩土地,并且虫蝇乱飞,污水四溢,臭气熏天。③变废为宝: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柴油,1500吨废纸可少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一吨易拉罐可少采20吨铝矿。‎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 B. 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C. 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 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 升高温度、加入催化剂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而增大压强、增大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活化分子的数目,但百分数不变,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 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活化分子的数目,但百分数不变,A项错误;‎ B. 增大压强,可增大单位体积活化分子的数目,但百分数不变,B项错误;‎ C. 升高温度,可使更多的分子转化为活化分子,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C项正确;‎ D. 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使更多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D项错误;‎ 答案选C。‎ ‎3.下列化学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①浓硫酸的稀释 ②工业合成氨 ③NaOH固体溶于水 ④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混合 ⑤CaO溶于水 ⑥Al在高温条件下与Fe2O3的反应 ⑦酸碱中和反应 A. ①②③⑤⑦ B. ②⑥⑦ C. ②⑤⑥⑦ D. 全部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浓硫酸的稀释、②工业合成氨、③NaOH固体溶于水、⑤CaO溶于水、⑥Al在高温条件下与Fe2O3的反应、⑦酸碱中和反应,都放出热量,但①浓硫酸的稀释、③NaOH固体溶于水不属于放热反应,只有②⑤⑥⑦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过程放热的有:燃烧反应,酸碱中和反应,铝热反应,活泼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绝大部分化合反应,极少数的分解反应(双氧水的分解);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形成化学键;浓硫酸稀释、NaOH固体溶于水;气→液→固。‎ 过程吸热的有:C与CO2、H2O(g)的反应,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绝大部分分解反应;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断裂化学键;铵盐、硝酸盐溶于水;固→液→气。‎ ‎4.下列变化过程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已知2O3(g)=3O2(g)的ΔH<0、ΔS>0,则该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B.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的水和冰,水的能量高 C. 干冰(CO2)升华过程中,ΔS>0‎ D. 碳酸钙在高温下才能分解,因此碳酸钙的分解反应不属于自发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已知2O3(g)=3O2(g)的ΔH<0、ΔS>0,则ΔG=ΔH-TΔS<0,因此该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A正确;‎ B.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的水和冰,冰的能量低,水的能量高,B正确;‎ C. 干冰(CO2)升华过程中,二氧化碳由固态转化为气态,ΔS>0,C正确;‎ D. 碳酸钙在高温下才能分解,说明碳酸钙的分解反应在常温下不自发,但属于高温下的自发反应,D错误。‎ 故选D。‎ ‎5.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1,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1‎ B. 101kPa时,H2的热值为142.75kJ·g-1,则表示氢气标准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O2(g)=H2O(l) ΔH=-142.75kJ·mol-1‎ C. 由C(金刚石)=C(石墨) ΔH=-1.9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D. 同温同压下,4Al(s)+3O2(g)=2Al2O3(s)在常温和点燃条件下的ΔH相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 中和热是指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1molH2O时所放出的热量,如果不考虑SO42-+Ca2+=CaSO4↓所放出的热量,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1,A错误;‎ B. 101kPa时,H2的热值为142.75kJ·g-1,则表示氢气标准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O2(g)=H2O(l) ΔH=-2×142.75kJ·mol-1,B错误;‎ C. 由C(金刚石)=C(石墨) ΔH=-1.9kJ·mol-1可知,金刚石的能量比石墨高,石墨更稳定,C错误;‎ D. 同温同压下,一个反应的ΔH不受反应条件的影响,所以4Al(s)+3O2(g)=2Al2O3(s)在常温和点燃条件下的ΔH相同,D正确。‎ 故选D。‎ ‎【点睛】中和热是指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1molH2O(l)时放出的热量。所以中和热与反应物的用量无关,但与酸、碱的浓稀,与酸、碱的强弱有关。因为浓溶液稀释会释放热量,弱电解质电离会吸收热量。‎ ‎6.下列有关金属的腐蚀和防护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镀锡铁皮镀层破损时,减慢铁的腐蚀速率 B. 外加电源阴极保护法常用于海堤钢闸门防腐,被保护的钢铁设备作为阳极 C. 石油管道常常通过连接一块锌块以达到防腐的作用 D. 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铁丝,由于形成原电池,使铁丝的表面变为蓝黑色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当镀锡铁皮的镀层破损时,由于锡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所以在形成原电池时,铁作负极,加快铁的腐蚀速率,A错误;‎ B. 外加电源阴极保护法常用于海堤钢闸门防腐,被保护的钢铁设备作为阴极,B错误;‎ C. 石油管道常常通过连接一块锌块(作原电池的负极),以阻止铁失电子,从而达到防腐的作用,C正确;‎ D. 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铁丝,由于发生置换反应,生成Fe3O4(和H2),使铁丝的表面变为蓝黑色,D错误。‎ 故选C。‎ ‎7.常温下,分别将四块形状相同、质量为7g的铁块同时投入下列四种溶液中。铁块最快溶解完的是( )‎ A. 250.0mL2mol·L-1HCl B. 150.0mL2mol·L-1H2SO4‎ C. 40.0mL5mol·L-1HCl D. 20.0mL18.4mol·L-1H2SO4‎ ‎【答案】B ‎【解析】‎ ‎【详解】n(Fe)=,反应时需要消耗0.25molH+。‎ A. HCl为0.5mol,足量,c(H+)=2mol·L-1;‎ B. H2SO4为0.3mol,足量,c(H+)=4mol·L-1;‎ C. HCl为0.2mol,不足量,铁不能完全溶解,C不合题意;‎ D. 20.0mL18.4mol·L-1H2SO4,铁发生钝化,不能溶解,D不合题意。‎ 比较A与B中的c(H+),c(H+)B> c(H+)A,所以B的反应速率更快,B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欲实现铁片镀锌,用锌作阴极 B. 电解精炼铜,若转移2mol电子,阴极质量增加64g C. 硫酸工业中采用沸腾炉以增加固、气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D. 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氯化钠法制备金属钠 ‎【答案】A ‎【解析】‎ ‎【详解】A. 欲实现铁片镀锌,用锌作阳极,A不正确;‎ B. 电解精炼铜,阴极反应为Cu2++2e-=Cu,转移2mol电子,则生成1molCu,阴极质量增加64g,B正确;‎ C. 沸腾炉是从炉底通入强大的空气流,将硫铁矿石的粉末吹得在炉内翻滚,从而增大了固、气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C正确;‎ D. 工业上制备金属钠,常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D正确。‎ 故选A。‎ ‎9. 下列事实中,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配制FeSO4溶液时,加入一些铁粉 B. 500℃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C. 实验室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D. 由H2、I2(g)、HI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加深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勒沙特列原理为平衡移动原理,存在可逆反应、涉及平衡移动且符合平衡移动原理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A、配制FeSO4溶液时,加入一些铁粉发生反应Fe + 2Fe3+ →3Fe2+,防止Fe2+被氧化,该反应不是可逆反应,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错误;B、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为放热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不利于氨的合成,采用500℃的温度是由于在此温度下,催化剂的活性最高,与平衡移动无关,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错误;C、饱和食盐水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氯气溶于水存在可逆反应:Cl2+H2OHClO+H++Cl-‎ ‎,相当于增加了生成物氯离子的浓度,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氯气溶解量减小,可以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正确;D、反应H2(g)+I2(g)2HI(g)为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加压平衡不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错误;‎ 考点:考查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10.在恒容绝热密闭容器中发生CH4(g)+4NO(g)2N2(g)+CO2(g)+2H2O(g),下列情况都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①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②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③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④v正(NO):v逆(N2):v逆(CO2)=4:2:1;‎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因为反应物、生成物都为气体,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不变,①不一定达平衡状态;‎ ‎②气体的质量不变,容器的容积不变,所以容器内气体密度始终不变,②不一定达平衡状态;‎ ‎③虽然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容器的容积不变,也就是气体的浓度不变,但由于容器绝热,所以只要平衡移动,气体的压强始终改变,一旦压强不变,则表明反应达平衡状态,③一定达平衡状态;‎ ‎④v正(NO):v逆(N2):v逆(CO2)=4:2:1,反应进行的方向相反,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④一定达平衡状态。‎ 综合以上分析,只有③④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若利用两种物质判断平衡状态,则应为二者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并且反应进行的方向相反;若使用一种物质判断平衡状态,则它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或浓度、物质的量、百分含量等保持不变;若用整个反应体系的某个量判断平衡状态,则此量应为变量,变量不变,则为平衡状态。‎ ‎11.一定质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A(g)+yB(s)zC(g)。达到平衡后测得A气体的浓度为0.5mol·L-1。当恒温下将密闭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二倍,再达平衡后,测得A的浓度为0.2mol·L-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zx+y,B不正确;‎ C. 平衡正向移动,生成物的体积增大,所以产物C的体积分数增大,C正确;‎ D. 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的量增多,所以A的转化率增大,D正确。‎ 故选B。‎ ‎12.用石墨电极电解100 mL H2SO4与CuSO4的混合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2.24 L气体(标准状况),则原混合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3 mol·L-1 B. 2 mol·L-1 C. 4 mol·L-1 D. 1 mol·L-1‎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电解0.1L 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阳极发生的反应为:4OH—-4e-=2H2O+O2↑,阴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2e-=Cu,2H++2e-=H2↑,两极均收集到2.24L(标况)气体,即均生成0.1mol的气体,阳极生成0.1mol氧气说明转移了0.4mol电子,而阴极上生成的0.1molH2只得到了0.2mol电子,‎ 所以剩余0.2mol电子由铜离子获得,所以溶液中有0.1mol铜离子,据c=n÷v得到铜离子的浓度为:0.1mol÷0.1L=1mol/L,答案选D。‎ 考点:考查电解的有关计算 ‎13.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开始时,a、b两处液面相平,密封好,放置一段时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管发生吸氧腐蚀,b管发生析氢腐蚀 B. 一段时间后,a管液面高于b管液面 C. a处溶液的pH增大,b处溶液的pH减小 D. a、b两处具有相同的电极反应式:Fe-2e-=Fe2+‎ ‎【答案】C ‎【解析】‎ ‎【详解】A.U型管左边装置是中性溶液,所以发生吸氧腐蚀,右边装置是酸性溶液发生析氢腐蚀,故A正确;‎ B.左边装置发生吸氧腐蚀,导致气体压强减小,右边装置发生析氢腐蚀,生成氢气导致气体压强增大,所以右边的液体向左边移动,一段时间后,a管液面高于b管液面,故B正确;‎ C.a处铁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氧气得电子和水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亚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所以a处pH不变;b处溶液变成硫酸亚铁溶液,溶液的pH变大,故C错误;‎ D.a、b两处构成的原电池中,铁都作负极,所以负极上具有相同的电极反应式:Fe-2e-=Fe2+,故D正确;‎ 故选C。‎ ‎14.在盛有足量A的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B,发生反应:A(s)+2B(g)4C(g)+D(g);△H<0。在一定温度、压强下达到平衡。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的B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保持压强一定,当温度升高后,则图中θ>45°‎ B. 若再加入B,则再次达到平衡的过程中正、逆反应速率均逐渐增大 C 若保持压强一定,再加入B,则反应体系气体密度减小 D. 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50%‎ ‎【答案】D ‎【解析】‎ ‎【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角度为45°,增加C的量等于增加B的量,即通入4molC,逆向反应,生成2molB,同时剩下2molC,反向同样成立(体积可变,恒压,等效平衡),故B的转化率为50%;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的量减少,B的量增加,角度小于45°;压强一定加入B,形成恒压等效平衡,再次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均不变;压强一定加入B,形成恒压等效平衡,平衡不移动,密度不变。‎ ‎【详解】A项、压强一定,当升高温度时,平衡逆向移动,则C的物质的量减少,由图可以看出,图中θ<45°,A错误;‎ B项、压强一定加入B,形成恒压等效平衡,再次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均不变,B错误;‎ C项、由于A为固体,压强一定再加入B,形成恒压等效平衡,平衡不移动,所以若再加入B,则再次达到平衡时反应体系气体密度始终不变,C错误;‎ D项、根据图象结合方程式可知,加入的B物质的物质的量与生成C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该反应中有一半的B物质反应,所以其转化率为50%,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图象分析,明确图象中的纵横坐标含有及隐含平衡时的信息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利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来解答。‎ ‎15.在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中,充入4L X和3L Y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4X(g)+3Y(g)2Q(g)+nR(g)达到平衡时测得X的转化率为25%,此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6.5L。则该反应方程式中的n值是( )‎ A. 8 B. 6 C. 5 D. 3‎ ‎【答案】D ‎【解析】‎ ‎【详解】我们利用三段式进行分析:‎ 则3+2.25+0.5+0.25n=6.5,n=3。‎ 故选D。‎ ‎16.已知N2(g)+O2(g)2NO(g) ΔH=+181.5kJ·mol-1。某科研小组尝试利用固体表面催化工艺进行NO的分解,若用分别表示O2、N2‎ ‎、NO,则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分解NO的过程可用如图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吸附到解吸的过程中,能量状态最低的是C处 B. 图示过程中,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大于生成物形成新键释放的能量 C. 该反应中NO分子浓度越大,分解速率越快 D. 该反应中的固体催化剂起到反应载体的作用,未影响反应的速率,并且该反应的ΔH也不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反应为2NO(g)N2(g)+O2(g) ΔH=-181.5kJ·mol-1,从吸附到解吸的过程中,生成物的能量最低,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成物在C处,所以C处能量状态最低,A正确;‎ B. 反应放热,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小于生成物形成新键释放的能量,B错误;‎ C. 因为NO是在催化剂表面上发生反应,与混合气中NO分子浓度无关,C错误;‎ D. 该反应中的固体催化剂起到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加快反应的速率,D错误。‎ 故选A。‎ ‎17.取五等份NO2分别加入温度不同、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2(g)N2O4(g),ΔH<0,反应相同时间后,分别测定体系中NO2的百分含量(NO2%),并作出其随反应温度(T)变化的关系图。下列示意图中,可能与实验结果相符的是( )‎ A. B. ‎ C. D. ‎ ‎【答案】D ‎【解析】‎ ‎【详解】反应刚开始,不管温度对平衡的影响如何,因为反应未达平衡,NO2都向生成N2O4的方向进行,所以NO2的百分含量不断减小;当反应达平衡时,NO2的百分含量达到最小值;继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NO2的百分含量不断增大,但最终NO2的百分含量比反应刚开始时要小。故选D。‎ ‎18.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A2(g)+3B2(g)2AB3(g)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得到如下图所示的变化规律(图中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根据图示得出的判断结论正确的是 A. 反应速率a>b>c B. 达到平衡时A2的转化率大小为:b>a>c C. 若T2>T1,则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D. 达到平衡时,AB3的物质的量大小为:c>b>a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B2起始相同时,T2对应的AB3的含量大,则若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则T2>T1,若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T2T1,由图象可知温度升高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分析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C正确;‎ D. 对于可逆反应来说,增大一种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或浓度,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增多,所以达到平衡时,AB3的物质的量大小为c>b>a,故D错误;‎ 故选:C。‎ ‎19.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a、b两电极均为Cu单质),实验开始观察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a极电极反应为Cu2++2e-=Cu B. 溶液中Cu2+穿过交换膜发生迁移 C. 电流计指针偏转幅度将保持不变 D. 外电路转移的电子最多为0.02mol ‎【答案】D ‎【解析】‎ ‎【详解】A. 该装置为浓度差电池,浓度增大,还原性或氧化性增强,右侧CuSO4浓度大,氧化性增强,因此b电极为正极,a电极为负极,a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A错误; ‎ B. 如果溶液中迁移Cu2+,由于负极与正极消耗或产生的Cu2+量相等,则左、右两室溶液浓度不变,但负极Cu减少,正极Cu增加,需要消耗能量而不可能提供电能,所以溶液中迁移的离子不可能是Cu2+,只能是SO42-,从右室向左室迁移,B错误;‎ C. 随着电流的产生,左、右两室SO42-浓度的差值逐渐减小,SO42-从右室向左室迁移的速率逐渐减小,则外电路的电流强度将逐渐减小,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的幅度也会逐渐减小,C错误;‎ D. 当左右两室SO42-浓度相等,即均为时,电池将停止工作,不再产生电流,溶液中迁移的n(SO42-)=,因此外电路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最多为0.02mol,D正确。‎ 故选D。‎ ‎20.某传感器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利用该传感器可以测定空气中NO、CO、NH3、SO2等有害气体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传感器工作中,电子由Pt(Ⅰ)极经电流仪传到Pt(Ⅱ)极 B. 若M为熔融KOH,X为NH3,Y为N2,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NH3-6e- = N2+6H+‎ C. 若M是含O2-的固体电解质,X为NO,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 + 4e- = 2O2-‎ D. 若X为CO,M为KOH溶液,则电池总反应为2CO+O2 = 2CO2‎ ‎【答案】C ‎【解析】‎ ‎【详解】A.题述装置属于原电池,Pt(Ⅰ)极为正极,Pt(Ⅱ)极为负极,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故A错误;‎ B.由于M是熔融的KOH,即使放电生成H+也会与OH-反应生成水,所以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NH3-6e- +6OH-= N2+6H2O ,故B错误;‎ C.若M是含O2-的固体电解质,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NO-4 e- +2O2-=2NO2,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 + 4e- = 2O2-,故C正确;‎ D.若X为CO,M为KOH溶液,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O-2e- +4OH-=CO32-+2H2O,电池总反应为2CO+4KOH+O2=2K2CO3+2H2O,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21.将V1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和V2mL1.50mol·L-1HCl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图可知,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 该实验表明反应中化学能只能转化为热能 C. NaOH溶液的浓度约是1.00mol·L-1‎ D. 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由图可知,温度为22℃是5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和45mL1.50mol·L-1HCl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的溶液温度,而不是实验时的环境温度,A错误;‎ B. 该实验表明反应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但并没有表明反应中化学能只能转化为热能,B错误;‎ C. V1=30mL时,混合溶液的温度最高,则表明二者刚好完全反应,30mL×c(NaOH)=20mL×1.50mol·L-1,从而得出NaOH溶液的浓度约是1.00mol·L-1,C正确;‎ D.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有水生成,但并不能说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D错误。‎ 故选C。‎ ‎22.特斯拉全电动汽车使用的是钴酸锂(LiCoO2)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A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石墨的复合材料(石墨作为金属锂的载体),电解质中通过传导Li+实现导电,隔膜只允许特定的离子通过,电池反应式LixC6+Li1-xCoO2C6+LiCo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放电时,电子沿导线由A移向B,电解质溶液是含Li+的水溶液 B. 充电时A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为C6+xLi++xe-=LixC6‎ C. 放电时B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Li1-xCoO2+xLi++xe-=LiCoO2‎ D. 废旧钴酸锂(LiCoO2)电池进行“充电处理”使锂进入石墨中而有利于回收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总反应看,LixC6失电子,A为负极,Li1-xCoO2得电子,B为正极。‎ A. 放电时,电子沿导线由负极A移向正极B,电解质溶液是含Li+熔融液,A不正确;‎ B.原电池的负极A充电时作电解池的阴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C6+xLi++xe-=LixC6,B正确;‎ C. 放电时B为正极,Li1-xCoO2得电子,电极反应式为Li1-xCoO2+xLi++xe-=LiCoO2‎ ‎,C正确;‎ D. 废旧钴酸锂(LiCoO2)电池进行“充电处理”,阴极C6转化为LixC6,使锂进入石墨中而有利于回收,D正确。‎ 故选A。‎ ‎23.对利用甲烷消除NO2污染进行研究,CH4+2NO2N2+CO2+2H2O。在2L密闭容器中,控制不同温度,分别加入0.50molCH4和1.2molNO2,测得n(CH4)随时间变化的有关实验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组别①中,0~20min内,NO2的降解速率为0.0125mol·L-1·min-1‎ B. 由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控制的温度T1<T2‎ C. 40min时,表格中T2对应的数据为0.18‎ D. 0~10min内,CH4的降解速率①<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组别①中,0~20min内,参加反应的CH4为0.25mol,则参加反应的NO2为0.50mol,NO2的降解速率为,A正确;‎ B.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0~10min内,T1时参加反应的CH4的物质的量为0.15mol,T2时参加反应的CH4的物质的量为0.20mol,T2时CH4的反应速率快,由此可得出T1<T2,B正确;‎ C. 40min时,表格中T1反应已达平衡,则T2反应肯定达平衡,CH4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对应的数据为0.15,C不正确;‎ D. 0~10min内,因为T1<T2,所以CH4的降解速率①<②,D正确。‎ 故选C。‎ ‎24.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2X(g)+Y(s)Z(g)+W(g),若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上述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C. 若在1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X和Y各1mol,5min后温度升高到800℃,此时测得X为0.33mol,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 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可作为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之一 ‎【答案】B ‎【解析】‎ ‎【详解】A.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温度升高,K值增大,由此得出上述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A正确;‎ B. 因为Y是固体,所以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B错误;‎ C. 设平衡时Z的物质的量为n,利用三段式,可以建立如下关系:‎ n=0.33mol,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正确;‎ D. 混合气体的质量随平衡移动而发生改变,但物质的量不变,所以密度是一个变量,当密度不变时,反应达平衡状态,因此密度可作为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之一,D正确。‎ 故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25.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甲烷燃料电池是常见的燃料电池之一,该电池在正极通入氧气,在负极通入甲烷,电解质溶液通常是KOH溶液,请写出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___。‎ ‎(2)常温下,将等浓度的Na2S2O3溶液与硫酸溶液混合,2min后溶液中明显出现浑浊,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若将此混合溶液置于50℃的水浴中,则出现浑浊的时间将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答案】 (1). CH4-8e-+10OH-=CO32-+7H2O (2). 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 (3). 减少 ‎【解析】‎ ‎【分析】‎ ‎(1)甲烷燃料电池正极通入氧气,负极通入甲烷,电解质溶液是KOH溶液,则发生反应为CH4+2O2=CO2+2H2O,CO2+2KOH=K2CO3+H2O,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2KOH=K2CO3+H2O,该电池的负极反应为:CH4失电子,转化为CO32-和H2O。‎ ‎(2)将等浓度的Na2S2O3溶液与硫酸溶液混合,相关反应为: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若将此混合溶液置于50℃的水浴中,则温度升高,出现浑浊的时间将减少。‎ ‎【详解】(1)甲烷燃料电池正极通入氧气,负极通入甲烷,电解质溶液是KOH溶液,则发生反应为CH4+2O2=CO2+2H2O,CO2+2KOH=K2CO3+H2O,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2KOH=K2CO3+H2O,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CH4-8e-+10OH-=CO32-+7H2O。答案为:CH4-8e-+10OH-=CO32-+7H2O;‎ ‎(2)将等浓度的Na2S2O3溶液与硫酸溶液混合,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若将此混合溶液置于50℃的水浴中,则温度升高,出现浑浊的时间将减少。答案为: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减少。‎ ‎【点睛】燃料电池中,两电极通入的物质相同,电解质不同时,电极反应式可能不同。在书写电极反应式时需注意,在碱性电解质中,负极CH4的反应产物不是CO2和水,而是K2CO3和水,这是我们解题时的易错点。‎ ‎26.我国对“可呼吸”的钠——二氧化碳电池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该电池的总反应式为4Na+3CO22Na2CO3+C,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放电时产生的Na2CO3固体贮存于碳纳米管中)。‎ ‎(1)钠金属片作为该电池的___极(填“正”或“负”,下同);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Na+从___极区向___极区移动。‎ ‎(2)充电时,碳纳米管连接直流电源的___极,电极反应式为___。‎ ‎【答案】 (1). 负 (2). 负 (3). 正 (4). 正 (5). 2Na2CO3+C-4e-=3CO2↑+4Na+‎ ‎【解析】‎ ‎【分析】‎ ‎(1)从电池总反应4Na+3CO22Na2CO3+C可以看出,Na由0价升高到+1价,则钠金属片失电子,作为该电池的负极;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区移动。‎ ‎(2)充电时,负极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正极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电极反应式为作原电池正极时反应的逆反应。‎ ‎【详解】(1)从电池总反应4Na+3CO22Na2CO3+C可以看出,Na由0价升高到+1价,则钠金属片失电子,作为该电池的负极;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Na+(阳离子)从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答案为:负;负;正;‎ ‎(2)充电时,负极(钠金属片)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碳纳米管(正极)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Na2CO3+C-4e-=3CO2↑+4Na+。答案为:正;2Na2CO3+C-4e-=3CO2↑+4Na+。‎ ‎【点睛】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书写起来往往比较麻烦,且易出错。我们可以写出一个电极的反应式(简单易写的),然后利用总反应方程式—某电极的电极反应式,就可得出另一电极的反应式。‎ ‎27.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乙烷为原料制取。请回答下列问题:‎ ‎(1)传统的热裂解法和现代的氧化裂解法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2H6(g)=C2H4(g)+H2(g) ΔH1=+136kJ·mol-1‎ C2H6(g)+O2(g)=C2H4(g)+H2O(g) ΔH2=-110kJ·mol-1‎ 已知水的汽化热为H2O(l)=H2O(g) ΔH3=+44kJ·mol-1‎ 且反应相关的部分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 ‎①由此计算x=___,通过比较ΔH1和ΔH2,说明氧化裂解法中通入氧气的作用是___。‎ ‎②其他条件相同,对于氧化裂化法制乙烯的反应中,实验测得在T1和P1与T2和P2条件下该反应的C2H6平衡转化率相同,若T1>T2,则P1___P2(填“>”、“<”或“=”)。‎ ‎③请求出下列反应的反应热:C2H6(g)+O2(g)=C2H4(g)+H2O(l) ΔH3=___。‎ ‎(2)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2H6发生传统裂解法制乙烯。‎ ‎①某温度下,10min后该反应达平衡,此时C2H6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1,从反应开始到平衡,乙烯的平均反应速率v(C2H4)=___。‎ ‎②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15min时升高体系温度,20min达到新平衡,请在下边的坐标系中画出0~25 min,c(C2H4)随时间变化曲线:____。‎ ‎(3)乙烷的氧化裂解反应产物中除了C2H4外,还存在CH4、CO、CO2等副产物(副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图1为温度对乙烷氧化裂解反应性能的影响。乙烷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的原因是___;反应的最佳温度为___(填选项序号)。‎ A.700℃ B.750℃ C.850℃ D.900℃‎ ‎[乙烯选择性=;乙烯收率=乙烷转化率×乙烯选择性]‎ ‎(4)烃类氧化反应中,氧气含量低会导致反应产生积炭,堵塞反应管。图2为n(C2H6)/n(O2)的值对乙烷氧化裂解反应性能的影响。判断乙烷氧化裂解过程中的最佳值是___;判断的理由是___。‎ ‎(5)工业上,保持体系总压恒定为100kPa的条件下进行该反应,通常在乙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中掺混惰性气体(惰性气体的体积分数为70%),掺混惰性气体的目的是___。‎ ‎(6)反应达平衡时,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如下表:‎ 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p=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平衡分压=总压×体积分数)‎ ‎【答案】 (1). 465 (2). 氧气反应时放出热量,为后续反应提供能量,节约能源 (3). < (4). -154kJ·mol-1 (5). 0.03mol/(L∙min) (6). (说明:图中平衡时,c(C2H4)只要在0.3mol·L-1~0.5mol·L-1都正确) (7). 虽然反应放热,但反应未达平衡,此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 (8). C (9). 2 (10). 比值小于2时,乙烯的收率较低,比值大于2时,乙烯的收率增大很少但产生更多的积炭,堵塞反应管,而比值为2时乙烯收率较高,反应积炭较少 (11). 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多的反应,恒压充入惰性气体,相当于扩大容器的体积,降低分压,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 (12). ‎ ‎【解析】‎ ‎【分析】‎ ‎(1)传统的热裂解法和现代的氧化裂解法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2H6(g)=C2H4(g)+H2(g) ΔH1=+136kJ·mol-1 ①‎ C2H6(g)+O2(g)=C2H4(g)+H2O(g) ΔH2=-110kJ·mol-1 ②‎ 已知水汽化热为H2O(l)=H2O(g) ΔH3=+44kJ·mol-1 ③‎ 且反应相关的部分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 ‎①计算x前,首先看表中数据,预测应通过已知反应,求出H2(g)+O2(g)=H2O(g)的ΔH,然后利用键能进行计算。通过①、②两个热化学方程式的比较可以看出,通入O2相当于与H2反应生成H2O,会放出热量,从而说明氧化裂解法中通入氧气的作用是为反应提供能量。‎ ‎②其他条件相同,对于氧化裂化法制乙烯的反应中,实验测得在T1和P1与T2和P2条件下该反应的C2H6平衡转化率相同,若T1>T2,平衡逆向移动,则改变压强,平衡应正向移动,由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关系,可确定为使平衡正向移动,P1与P2的关系。‎ ‎③利用盖斯定律,借助②、③两个反应,可求出下列反应的反应热:C2H6(g)+O2(g)=C2H4(g)+H2O(l) ΔH3。‎ ‎(2)①从反应开始到平衡,C2H6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量为0.3mol·L-1,借助化学方程式,可求出C2H4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量为0.3mol·L-1,从而求出乙烯的平均反应速率v(C2H4)。‎ ‎②因为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C2H4)增大,但求不出具体数值,只能得出浓度范围为(0.3mol·L-1,0.5mol·L-1),利用此分析,可作图。‎ ‎(3)乙烷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的原因是虽然反应放热,但反应未达平衡,此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反应的最佳温度为850℃,虽然温度再升高,反应物的转化率仍增大,但幅度很小,且需要消耗大量的热能,从经济上考虑,不合算。‎ ‎(4)乙烷氧化裂解过程中的最佳值是2;判断的理由是此时乙烯的收率基本恒定,增大,会形成积炭。‎ ‎(5)掺混惰性气体的目的是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多的反应,恒压充入惰性气体,相当于扩大容器的体积,降低分压,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 ‎(6)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代入表中数据,即可求出Kp。‎ ‎【详解】(1)C2H6(g)=C2H4(g)+H2(g) ΔH1=+136kJ·mol-1 ①‎ C2H6(g)+O2(g)=C2H4(g)+H2O(g) ΔH2=-110kJ·mol-1 ②‎ 已知水的汽化热为H2O(l)=H2O(g) ΔH3=+44kJ·mol-1 ③‎ 且反应相关的部分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 ‎①将②-①得H2(g)+O2(g)=H2O(g) ΔH=-246kJ·mol-1,ΔH=436 kJ·mol-1+248 kJ·mol-1-2x=-246kJ·mol-1,从而求出x=465kJ·mol-1。通过①、②两个热化学方程式的比较可以看出,通入O2相当于与H2反应生成H2O,会放出热量,从而说明氧化裂解法中通入氧气的作用是氧气反应时放出热量,为后续反应提供能量,节约能源。答案为:465;氧气反应时放出热量,为后续反应提供能量,节约能源;‎ ‎②若T1>T2,平衡逆向移动,则改变压强,平衡应正向移动,由反应前气体的分子数比反应后小,可确定为使平衡正向移动,需减小压强,从而得出P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