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一中学北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一中学北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卷(解析版)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一中学北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卷 第Ⅰ卷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玉兔”号月球车用作为热源材料,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与互为同位素 ‎ B. 与互为同素异形体 C. 与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 ‎ D. 与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 ‎【答案】D ‎【解析】A.两者是不同元素,仅相对原子质量相等,A错误;B. 两者互为同位素,B错误;C. 两种微粒不是同种元素,核外电子排布不同,化学性质不同,C错误;D. 两者质子数相同,所以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D正确。故选择D。‎ ‎2.A、B、C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为a、b、c,它们的离子An+、Bn-、Cm-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n > m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a > b > c B. a > c > b C. a = b + m + n D. a = c – n - m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离子An+、Bn-、Cm-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有a-n=b+n=c+m,n>m,可知a>c>b,且a=c+m+n=b+2n,只有B正确,故选B。‎ ‎3.短周期元素X和Y组成化合物X2Y,那么X和Y所在族的序数不可能分别是(  )‎ A. ⅠA和ⅦA B. ⅠA和ⅥA C. ⅦA和ⅥA D. ⅤA和ⅥA ‎【答案】A ‎【解析】‎ ‎【详解】A.如为ⅠA和ⅦA,则对应化合物为XY,故A错误;‎ B.如为ⅠA和ⅥA,则对应化合物为X2Y,例如H2O等,故B正确;‎ C.如为ⅦA和ⅥA,对应化合物可为X2Y,例如Cl2O等,故C正确;‎ D.如为ⅤA和ⅥA,可为N2O等,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4.下列能说明非金属性S强于P的是(  )‎ A. S的颜色比P4的颜色深 B. P4能在常温下自燃,而S不能 C. 酸性:H2SH3PO4‎ ‎【答案】D ‎【解析】‎ ‎【详解】A.颜色属于物理性质,不能说明非金属性的强弱,A不选;‎ B.P4能在常温下自燃是因为其着火点较低,不能说明非金属性的强弱,B不选;‎ C.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中心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H2S 不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能说明非金属性的强弱,C不选;‎ D.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中心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S和P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H2SO4和H3PO4,酸性:H2SO4>H3PO4,说明非金属性S强于P,D选。‎ 答案选D。‎ ‎5.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除0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 B. 除0族外,由长、短周期元素共同组成的元素族称为主族 C. 主、副族元素的族序数从左到右都是由小到大排列(如ⅠB~ⅦB)‎ D. 元素周期表共七个横行代表七个周期,18个纵列代表18个族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氟元素、氧元素一般没有正化合价,其它短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故A错误;‎ B.由周期表的结构可知,主族和零族由短周期和长周期组成,则由长、短周期元素共同组成的元素族称为主族(除零族外),故B正确;‎ C.主、副族元素的族序数从左到右依次为ⅠA、ⅡA、ⅢB→→ⅦB、ⅤⅢ、ⅠB、ⅡB、Ⅲ A→→ⅤⅡA、0,而不是ⅠB→→ⅦB,故C错误;‎ D.第8、9、10三列为第Ⅷ族,其余每一列为一个族,共有16个族,故D错误;‎ 故选B。‎ ‎6.关于下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 mol I2(s)与1 mol H2(g)化合生成2 mol HI(g)时,需要吸收5 kJ的能量 B. 2 mol HI(g)分解生成1 mol I2(g)与1 mol H2(g)时,需要吸收12 kJ的能量 C. 1 mol I2(s)变为1 mol I2(g)时需要吸收17 kJ能量 D. I2(g)与H2(g)生成2HI(g)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1 mol I2(s)和1 mol H2(g)吸收5 kJ热量生成2 mol HI(g),A正确;‎ B.由图可知,1 mol I2(g)和1 mol H2(g)生成2 mol HI(g)放出12 kJ热量,则2 mol HI(g)分解生成1 mol I(g)与1 mol H2(g)时需要吸收12 kJ的能量,B正确;‎ C.由图可知,1 mol I2(g)变为1 mol I2(s)放出17 kJ的热量,则1 mol固态碘变为1 mol碘蒸气时需要吸收17 kJ的能量,C正确;‎ D.由图可知,1 mol I2(g)+1 mol H2(g)生成2 mol HI(g)放出12 kJ热量,应放热反应,D错误。‎ 答案为D。‎ ‎7.用导线把锌片与铁片连接好,然后平行插入稀硫酸中(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铜是负极 B. 铜片上无气泡产生 ‎ C. 锌是负极 D. 铜片的质量逐渐减少 ‎【答案】C ‎【解析】‎ ‎【详解】用导线把锌片与铁片连接好,然后平行插入稀硫酸中(如图所示),铁片反应,铜片不反应,因此铁片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质量减少,铜片为正极,氢离子在此极发生还原反应,产生气泡,故C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8. 下列措施是为了降低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 食品放在冰箱中贮藏 B. 工业炼钢用纯氧代替空气 ‎ C. 合成氨工业中使用催化剂 D. 在加热条件下,用氢气还原氧化铜 ‎【答案】A ‎【解析】‎ ‎【详解】A. 食品放在冰箱中贮藏,温度低,反应速率降低,故A选;‎ B. 工业炼钢用纯氧代替空气,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B不选;‎ C. 合成氨工业中使用催化剂,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反应速率加快,故C不选;‎ D. 在加热条件下,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故D不选;‎ 故选A。‎ ‎9.已知:X(g)+2Y(g)⇌3Z(g)放热akJ,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0.1‎molX和0.2molY充分反应生成Z,放出能量一定小于0.1akJ B. Y的起始浓度不能为零,平衡浓度也不能为零 C.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反应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 D. 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一定存在3v(Y)正=2v(Z)逆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的特征解答。‎ ‎【详解】A.该反应是可逆反应, 0.1 mol X和0.2 mol Y充分反应生成Z,放出能量一定小于0.1 a kJ,故A正确;‎ B.平衡可以从正向建立,也可从逆向建立,Y的起始浓度可以为零,但平衡浓度不可能为零,B错误;‎ 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反应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C正确;‎ D.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由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用不同物质来表示时,速率比等于方程式计量数之比,一定存在3v(Y)正=2v(Z)逆,D正确;‎ 答案选B。‎ ‎10.将甲烷与氯气按物质量之比为1∶3混合,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后,得到的有机产物是(  )‎ ‎①CH3Cl  ②CH2Cl2  ③CHCl3  ④CCl4‎ A. 只有① B. 只有③ C. ①②③的混合物 D. ①②③④的混合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甲烷和氯气在光照下,会发生四步取代反应,而反应进行到哪一步不是由反应物甲烷和氯气的物质的量之比来决定的,即使甲烷和氯气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的情况,也不会仅生成CH3Cl,因为一旦生成CH3Cl后,CH3Cl分子中的氢原子又可继续被氯原子取代,直到分子中氢原子都被取代完,因此其产物不是纯净的CH3Cl;所以甲烷与氯气以物质的量之比1:3混合,则四步取代反应都可能发生,最终得到的是①CH3Cl、②CH2Cl2、③CHCl3、④CCl4的混合物,故答案选D。‎ 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1.下列四组物质中,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总数的两种分子是( )‎ A. H2O2和CH3OH B. HNO2和HClO C. H2O和CH4 D. H2S和HF ‎【答案】AC ‎【解析】‎ ‎【详解】A. H2O2和CH3OH的核外电子数分别为12+28=18和6+4+8=18,符合题意,故A正确;‎ B. HNO2和HClO的核外电子数分别为1+14+28=31和1+17+8=26,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 H2O和CH4的核外电子数分别为12+8=10和6+14=10,符合题意,故C正确;‎ D. H2S和HF的核外电子数分别为12+16=18和1+7=8,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答案选AC。‎ ‎12.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Z的单质晶体是应用最广泛的半导体材料,W与X位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r(Y)>r(Z)>r(W)>r(X)‎ B. 由X、Y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C. 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强 D. 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X的强 ‎【答案】AB ‎【解析】‎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X为O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其原子序数大于O,则Y为Mg元素;Z的单质晶体是应用最广泛的半导体材料,则Z为Si元素;W与X位于同一主族,则W为S元素,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X为O、Y为Mg、Z为Si、W为S元素,则 A. 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r(Y)>r(Z)>r(W)>r(X),故A正确;‎ B. 由X、Y形成的化合物为MgO,只含有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故B正确;‎ C. 非金属性:S>Si,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2SO4>H2SiO3,故C错误;‎ D. 非金属性:SS>Cl (5). SO2+Cl2+2H2O===H2SO4+2HCl (6). Al2O3+6H+===2Al3++3H2O ‎【解析】‎ ‎【分析】设C的质子数为x,A、B、C、D为短周期元素,由几种元素的位置可知,B的质子数为x-1,D为x+1,A为x-8,利用A、B、C、D四种元素原子核外共有56个电子可有:x+( x-1)+( x+1)+( x-8)=56,解得x=16,即C为硫,B为磷,D为氯,A为氧;1molE单质与足量酸反应,在标准状况下能产生33.6LH2,设E的化合价为y,由电子守恒可有:1mol×(y-0)=×2×(1-0),解得y=+3,根据E的阳离子与A的阴离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A为氧,氧离子的电子数为10,即E的质子数为10+3=13,所以E为铝,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A、B、C、D、E分别为氧、磷、硫、氯、铝五种元素。‎ ‎(1)A为氧元素,元素符号为O,D为氯元素,元素符号为Cl,答案:O;Cl;‎ ‎(2)B为磷元素,P原子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5个电子,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VA族,答案:第三周期第VA族;‎ ‎(3)根据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层数相同时原子序数越大原子的半径越小,B、C、D即P、S、Cl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P>S>Cl,答案:P>S>Cl;‎ ‎(4) 硫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为SO2,SO2与Cl2‎ 同时通入水中生成硫酸和盐酸,化学方程式为SO2+Cl2+2H2O===H2SO4+2HCl,答案:SO2+Cl2+2H2O===H2SO4+2HCl;‎ ‎(5) A与E即氧与铝形成的化合物为Al2O3, Al2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6H+===2Al3++3H2O,答案:Al2O3+6H+===2Al3++3H2O。‎ ‎23.在化学反应中,只有极少数能量比平均能量高得多的反应物分子发生碰撞时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这些分子被称为活化分子。使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提供的最低限度的能量叫活化能,其单位通常用kJ·mol-1表示。请认真观察下图,然后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反应是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已知拆开1molH—H键、1molI—I键、1molH—I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151kJ、299kJ。则由1mol氢气和1mol碘反应生成HI会____(填“放出”或“吸收”)______kJ的热量。‎ ‎(3)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吸热反应的是________。‎ ‎①物质燃烧 ②炸药爆炸 ③生石灰溶于水的过程 ④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碳  ⑤Ba(OH)2·8H2O与NH4Cl反应 ‎【答案】(1). 放热 (2). 放出 (3). 11 (4). ①②③ (5). ④⑤‎ ‎【解析】‎ ‎【详解】(1)图中所示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因此反应是放热反应。‎ ‎(2)由于断键吸热,形成化学键放热,因此由1mol氢气和1mol碘反应生成HI的反应热为(436+151-299×2)kJ/mol=-11 kJ/mol,因此反应生成HI会放出11 kJ的热量。‎ ‎(3)①物质燃烧属于放热反应;②炸药爆炸属于放热反应;③生石灰溶于水的过程属于放热反应;④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碳生成CO是吸热反应;⑤Ba(OH)2·8H2O与NH4Cl反应属于吸热反应。则属于放热反应的是①②③,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④⑤。‎ ‎24.观察图A、B,回答下列问题:‎ ‎(1)把一块纯净的锌片插入装有稀硫酸的烧杯里,可观察到锌片上有气泡产生,再平行插入一块铜片,可观察到铜片_______(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再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见图A),组成一个原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2)如果烧杯中最初装入的是2mol·L-1500mL的稀硫酸,构成铜锌原电池(见图B,假设产生的气体没有损失,锌失去的电子完全沿导线流入铜电极),当在标准状况下收集到‎11.2L的氢气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请指明溶质,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______、________。‎ ‎(3)CH3OH燃料电池是目前开发最成功的燃料电池之一,这种燃料电池由甲醇、空气(氧气)、KOH(电解质溶液)构成。其中负极反应式为CH3OH+8OH--6e-===+6H2O。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电池放电时通入空气的电极为负极 ‎②电池放电时,电解质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 ‎③电池放电时每消耗6.4gCH3OH转移1.2mol电子 ‎【答案】(1). 没有 (2). 2H++2e-===H2↑ (3). c(H2SO4)= 1mol/L (4). c(ZnSO4)= 1mol/L (5). ②③‎ ‎【解析】‎ ‎【分析】(1)铜不活泼,与稀硫酸不反应,锌和铜形成原电池时,锌为负极,铜为正极,正极上生成氢气;‎ ‎(2)根据电极反应方程式计算;‎ ‎(3)CH3OH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甲醇的电极为负极,通入空气的电极为正极,结合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钾分析解答。‎ ‎【详解】(1) 铜片插入稀硫酸时,二者不反应,没有气泡产生,但当把铜片和锌片用导线相连插入稀硫酸时,就构成了原电池,铜作原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为2H++2e-===H2↑,锌作为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为Zn-2e-===Zn2+,电池总反应为Zn+2H+===Zn2++H2↑,答案:没有;2H++2e-===H2↑;‎ ‎(2) 根据正极反应2H++2e-===H2↑,当收集到11.2LH2(标准状况)即0.5mol H2时,转移电子是1mol,减少的氢离子为1mol,消耗硫酸0.5mol,则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为2mol·L-1×‎0.5L-0.5mol=0.5mol,所以剩余硫酸的浓度c(H2SO4)==1mol/L,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当转移1mol电子时,生成的Zn2+‎ 物质的量为0.5mol,所以c(ZnSO4)==1mol/L,答案:c(H2SO4)= 1mol/L;c(ZnSO4)= 1mol/L;‎ ‎(3)①由分析可知,CH3OH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甲醇的电极为负极,通入空气的电极为正极,①错误;‎ ‎②电池放电时生成水,同时消耗KOH,电解质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②正确;‎ ‎③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CH3OH+8OH--6e-===+6H2O,每消耗6.4gCH3OH(=0.2mol)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0.2mol×6=1.2mol,③正确,答案选②③。‎ ‎25.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物质的制备、转化及性质的探究尤为重要,请结合所学化学实验知识回答以下问题。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为了验证元素化学性质递变规律,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探究:验证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设计如下实验:‎ ‎(1)装置A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填选项),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 A.Na2SO3溶液 B.Na2S溶液 C.Na2SO4溶液 ‎(2)下列不能用于验证氯元素比硫元素非金属性强依据为______(填选项)。‎ ‎①HCl的溶解度比H2S大 ②HCl的酸性比H2S强 ③HCl的稳定性比H2S大④HCl的还原性比H2S弱⑤HClO4的酸性比H2SO4强 ⑥还原性:Cl-<S2- ⑦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 ⑧在周期表中Cl处于S同周期的右侧 ‎(3)若要验证非金属性:Cl>I,装置A中加入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装置A中溶液_______的现象,即可证明。用元素周期律理论解释非金属性Cl>I的原因:_________。‎ ‎【答案】(1). B (2). Cl2+Na2S=2NaCl+S↓ (3). ①② (4). 蓝色 (5). Cl与I同主族,且Cl在I的上方,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则非金属性Cl>I ‎【解析】‎ ‎【分析】(1)验证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强,可通过置换反应、强酸制弱酸的反应等进行判断,装置A中盛放的试剂是Na2S溶液;‎ ‎(2)①HCl的溶解度比H2S大,溶解度是物理性质,不能比较非金属性强弱;‎ ‎②HCl的酸性比H2‎ S强,氢化物酸性不能比较非金属性强弱,如HF是弱酸、HCl是强酸,但非金属性F>Cl;‎ ‎③HCl的稳定性比H2S大,则表明前者共价键比后者难断裂;‎ ‎④HCl的还原性比H2S弱,表明前者Cl的失电子能力比S弱,则得电子能力比S强;‎ ‎⑤HClO4的酸性比H2SO4强,则非金属性Cl比S强;‎ ‎⑥还原性:Cl- <S2-,表明前者Cl-的失电子能力比S2-弱,则得电子能力比S强;‎ ‎⑦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Cl2为氧化剂,S为氧化产物,则非金属性Cl>S;‎ ‎⑧在周期表中Cl处于S同周期的右侧,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则非金属性Cl>S;‎ ‎(3)若要验证非金属性:Cl>I,装置A中加入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装置A中生成I2,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用元素周期律理论解释非金属性Cl>I,二者同主族,且Cl在I的上方。‎ ‎【详解】(1)验证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强,可通过置换反应,装置A中盛放的试剂是B;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l2+Na2S=2NaCl+S↓;‎ ‎(2)①HCl的溶解度比H2S大,溶解度是物理性质,不能比较非金属性强弱,①符合题意;‎ ‎②HCl的酸性比H2S强,氢化物酸性不能比较非金属性强弱,如HF是弱酸、HCl是强酸,但非金属性F>Cl,②符合题意;‎ ‎③HCl的稳定性比H2S大,则表明前者共价键比后者难断裂,从而说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③不合题意;‎ ‎④HCl的还原性比H2S弱,表明前者Cl的失电子能力比S弱,则得电子能力Cl比S强,④不合题意;‎ ‎⑤HClO4的酸性比H2SO4强,则非金属性Cl比S强,⑤不合题意;‎ ‎⑥还原性:Cl-<S2-,表明前者Cl-的失电子能力比S2-弱,则得电子能力Cl比S强,⑥不合题意;‎ ‎⑦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Cl2为氧化剂,S为氧化产物,则非金属性Cl>S,⑦不合题意;‎ ‎⑧在周期表中Cl处于S同周期的右侧,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则非金属性Cl>S,⑧不合题意。‎ 则不能用于验证氯元素比硫元素非金属性强的依据为①②;答案为:①②;‎ ‎(3)若要验证非金属性:Cl>I,装置A中加入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装置A中生成I2,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溶液显蓝色。用元素周期律理论解释非金属性Cl>I的原因:Cl与I同主族,且Cl在I的上方,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则非金属性Cl>I。‎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