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2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文)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文)试题 解析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Cl 35.5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本部分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突破纯碱制造技术,发明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新工艺的中国化学家是 A. 钱学森 B. 侯德榜 C. 屠呦呦 D. 袁隆平 【答案】B 【解析】 【详解】A、钱学森是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选项A不符合; B、侯德榜研制了联合制碱法,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选项B符合; C、2015年10月,屠呦呦由于在青蒿素发现及其应用于治疗疟疾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选项C不符合; D、袁隆平是我国著名的水稻专家,选项D不符合; 答案选B。 2.下列过程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 冰雪消融 B. 百炼成钢 C. 火烧连营 D. 蜡炬成灰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详解】A.冰雪消融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A正确; B.百炼成钢的原理是生铁中的碳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生铁中的含碳量降低,属于化学变化,选项B错误; C、火烧连营,燃烧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C错误; D.蜡炬成灰的过程中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解题时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可用于考古,其核素组成的符号可表示为 A. 86C B. 68C C. 146C D. 148C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由中子数和质子数确定质量数,进而求解。 【详解】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故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的质量数为14,该核素组成的符号可表示为146C。 答案选C。 4.实验室制备硅酸的反应为Na2SiO3+2HCl=2NaCl+H2SiO3↓,该反应属于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实验室制备硅酸的反应为Na2SiO3+2HCl═2NaCl+H2SiO3↓,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故为复分解反应,故选D。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和辨析,根据定义来分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为化合反应;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反应为分解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为置换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5.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甲烷的结构式:CH4 B. 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 N2分子的电子式: D. Ba(OH)2的电离方程式:Ba(OH)2=Ba2++(OH)22-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甲烷的结构式为:,CH4是甲烷的结构简式,选项A错误; B. 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选项B正确; C. N2分子的电子式为:,选项C错误; D. Ba(OH)2是强碱,完全电离出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6.下列气体既能用下图所示方法收集,也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A. H2 B. O2 C. NH3 D. SO2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图中气体进气方向可知,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A、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项A错误; 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选项B正确; C、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且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选项C错误; D、二氧化硫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7.下列物质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A. CaO B. NaOH C. K2O D. CO2 【答案】D 【解析】 【分析】 离子化合物是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而形成的.共价化合物是不同非金属原子间利用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据此解答。 【详解】A、CaO是通过离子键形成的离子化合物,选项A错误; B、NaOH是通过离子键形成的离子化合物,选项B错误; C、K2O是通过离子键形成的离子化合物,选项C错误; D、CO2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仅含共价键,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键和化合物类型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区别。 8.关于工业合成氨反应:N2+3H22N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B. 升高温度会降低反应速率 C. 控制条件可以将N2和H2完全转化为NH3 D. H2浓度不变,只增大N2浓度不能增大反应速率 【答案】A 【解析】 【分析】 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判断反应速率的变化,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 【详解】A.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物的活化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提高反应速率,选项A正确; B.升高温度可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提高反应速率,选项B错误; C.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选项C错误; D.增大N2浓度,单位体积活化分子的数目增大,反应速率增大,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9.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对应正确的是 A. 苏打——NaHCO3 B. 明矾——Al2(SO4)3 C. 干冰——CO2 D. 生石灰——Ca(OH)2 【答案】C 【解析】 【详解】A、苏打是碳酸钠的俗称,化学式为Na2CO3,选项A错误; B、明矾是KAl(SO4)2•12H2O的俗称,选项 B错误; C、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选项C正确; D、生石灰是氧化钙,化学式为CaO,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俗称和化学式,难度不大,C项为易错点,注意干冰和水的区别。 10.在含有大量Ba2+、OH-、Cl-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A. CO32- B. NO3- C. H+ D. Fe3+ 【答案】B 【解析】 【详解】A.CO32-与Ba2+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选项A错误; B.NO3-不与Ba2+、OH-、Cl-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选项B正确; C.H+与OH-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选项C错误; D.Fe3+与OH-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1.FeSO4是补血剂的成分之一。FeSO4属于 A. 酸 B. 碱 C. 盐 D. 氧化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盐是指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4+)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结合形成的化合物,FeSO4由亚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 答案选C。 1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是( ) A. 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B. 氯气能使干燥有色布条褪色 C. 铝制容器可长期存放酸性食物 D. 浓硫酸常温下不与锌片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 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A正确; B. 氯气没有漂白性,不能使干燥有色布条褪色,氯气溶于水生成的次氯酸能使有色布条褪色,B错误; C. 无论是铝还是其氧化物都能与酸反应,不能用铝制器皿长期存放酸性食物,C错误; D. 常温下浓硫酸与锌片反应生成硫酸锌、二氧化硫和水,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本题多角度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注意把握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B为易错点,注意氯气没有漂白性,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13.人的血液中的葡萄糖(简称血糖)的含量,以“mmol/L”表示时,正常值在3.61~6.11 mmol/L之间。这种表示血糖指标的物理量是 A. 质量分数 B. 物质的量浓度 C. 摩尔质量 D. 溶解度 【答案】B 【解析】 人的血液中的葡萄糖(简称血糖)的含量,以“mmol/L”表示时,表示的是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葡萄糖的物质的量,所以这种表示血糖指标的物理量是物质的量浓度,B正确,本题选B. 14.下列有关能量转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 人类使用照明设备,将电能转化为光能 C. 生物体内的化学变化过程,在能量转化上比在体外发生的一些能量转化更为合理有效 D. 燃料燃烧,只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答案】D 【解析】 【详解】A、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A正确; B、照明是将电能转化为了光能,B正确; C、生物体内的化学变化过程在能量转化上更为合理、有效,C正确; D、燃烧是剧烈的发光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了热能、光能等,D错误。 答案选D。 15.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 碳酸钡与盐酸反应:CO32―+2H+=CO2↑+H2O B. 铝粉投入氢氧化钠溶液中:Al+2OH―=AlO2―+H2↑ C. 碳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HCO3―+OH―= CO2↑+H2O D. 氯气通入氯化亚铁(FeCl2)溶液中:2Fe2++Cl2=2Fe3++2Cl― 【答案】D 【解析】 A. 碳酸钡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CO3+2H+=CO2↑+H2O+ Ba2+,A不正确;B. 铝粉投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H2O+2OH―=2AlO2―+3H2↑,B不正确;C. 碳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OH―= CO32-+H2O,C不正确;D. 氯气通入氯化亚铁(FeCl2)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D正确。本题选D。 点睛:在离子方程式中,只有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可以用离子表示。判断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能常要看生成物、化学式拆分以及配平是否正确。 16.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正确的是( ) A B C D 实验 配制100 mL1.00 mol/L NaCl溶液 用铵盐和碱 制取氨气 用排水法 收集NO 用CCl4萃取 碘水中的碘 装置 或 仪器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A. 配制100 mL1.00mol/L NaCl溶液缺少容量瓶和胶头滴管,A不正确;B. 用铵盐和碱 制取氨气需要用酒精灯加热,B不正确;C. 用排水法收集NO 装置是正确的;D. 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要用到分液漏斗,D不正确。本题选C。 17.为了鉴别某白色纺织品成分是真蚕丝还是“人造丝”,最简单的方法是 ( ) A. 灼烧 B. 滴加浓硫酸 C. 滴加酒精 D. 滴加浓硝酸 【答案】A 【解析】 鉴别某白色纺织品的成分是真蚕丝还是“人造丝”,最简单的方法是灼烧,真蚕丝是蛋白质,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人造丝的成分是纤维素,灼烧时的气味与其不同。本题选A. 18.关于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B. 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 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 D. 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 + 2e- == Cu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锌为负极、铜为正极。A.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不正确;B. 该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不正确;C. 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C正确;D. 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2H+ + 2e- == H2↑,D不正确。本题选C。 点睛:在原电池中,通常活泼性较强的金属作负极、较不活泼的作正极。在原电池中一定有一个可以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其中还原剂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氧化剂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正极材料通常不参与电极反应。 19.加成反应是有机化学的一类重要的反应,下列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 A. 乙醇与金属钠作用 B. 乙烯通入溴水中 C. 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D.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加热,制取肥皂 【答案】B 【解析】 A. 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是置换反应;B. 乙烯通入溴水中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C. 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乙烯发生氧化反应;D.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加热,制取肥皂,该反应为取代反应。本题选B。 点睛:加成反应指的是不饱和化合物分子中的不饱和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如乙烯与氢气加成生成乙烷。 20.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 22.4L SO2含有的分子数为NA B. 常温常压下,16g O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A C. 1molMg变成Mg2+时,失去电子的数目为NA D. 1L 1mol·L-1H2SO4溶液中含H+的数目为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 22.4L SO2不一定处于标况下,其含有的分子数不一定为NA,A错误; B. 常温常压下,16g O3中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16g÷16g/mol=1mol,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A,B正确; C. 1个Mg原子变为Mg2+失去2个电子,1mol Mg变为Mg2+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2NA,C错误; D. 硫酸是二元强酸,1L 1mol·L-1H2SO4溶液中含氢离子的数目为2NA,D错误; 答案选B。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21.(1)往FeCl3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现_____色,再往其中加入铁粉,发生的离子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标准状况下,4.48LHCl气体质量为______,若将其溶于水配成500mL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 (3)同温同圧下,氧气(O2)和臭氧(O3)的体积比是3:2,原子个数之比是______。 【答案】 (1). (血)红 (2). Fe+2Fe3+==3Fe2+ (3). 7.3 g (4). 0.4mol/L (5). 1:1 【解析】 【分析】 (1)根据铁离子检验方法以及铁离子具有氧化性分析解答; (2)根据n=V/Vm、m=nM、c=n/V分析解答; (3)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结合氧气和臭氧的组成解答。 【详解】(1)往FeCl3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现血红色。再往其中加入铁粉,铁离子氧化单质铁生成亚铁离子,发生的离子反应为Fe+2Fe3+=3Fe2+。 (2)在标准状况下,4.48LHCl气体的物质的量是4.48L÷22.4L/mol=0.2mol,质量为0.2mol×36.5g/mol=7.3g,若将其溶于水配成500mL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0.5L=0.4 mol/L。 (3)同温同圧下,氧气(O2)和臭氧(O3)的体积比是3:2,则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是3:2,原子个数之比是3×2:2×3=1:1。 22.(1)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学生欲制取、收集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有关性质,请你参与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①要收集较纯的干燥氨气,使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甲、乙两小组的学生用相同容积的圆底烧瓶各收集一瓶干燥氨气,进行实验.结果都产生了喷泉,说明氨气______溶于水;圆底烧瓶中溶液变红色,说明有_____性物质生成。 (2)某兴趣小组为验证SO2和Cl2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方案,请你参与回答下列问题(尾气处理装置未画出)_____。 ①如图甲所示,向品红溶液中通入SO2,同学们发现品红溶液褪色了,停止通气体,加热试管,发现溶液又变为红色,说明SO2的漂白是__________(填“可恢复的”或“不可恢复的”)。 ②如图乙所示,将干燥的Cl2和SO2按其体积比1:1混合,通入石蕊溶液中,发现石蕊溶液变红,不褪色,试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向下排空气法 (2). (极)易 (3). 碱 (4). 无 (5). 可恢复的 (6). SO2+Cl2+2H2O== H2SO4+2HCl 【解析】 【分析】 (1)①根据氨气的性质判断其收集方法; ②极易溶于该溶液的气体能形成喷泉,根据氨气的性质分析判断; (2)①根据二氧化硫的漂白特点分析判断; ②根据氯气能氧化二氧化硫分析解答。 【详解】(1)①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则要收集较纯的干燥氨气,使用的方法是向下排空气法。 ②氨气极易溶于水,因此能产生喷泉;氨气溶于水生成一水合氨,溶液显碱性,所以圆底烧瓶中溶液变红色; (2)①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二氧化硫的漂白是不稳定的,加热后溶液又恢复到原来的颜色,因此说明SO2的漂白是可恢复的。 ②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把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同时生成氯化氢,从而失去漂白性,所以将干燥的Cl2和SO2按其体积比1:1混合,通入石蕊溶液中,发现石蕊溶液变红,但不褪色,反应的方程式为SO2+Cl2+2H2O=H2SO4+2HCl。 【点睛】本题考查氨气性质和喷泉实验、氯气和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方案设计,把握实验原理、物质的性质特点和性质差异是解答的关键,注意二氧化硫的漂白是不稳定的。 23.下列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阿拉伯数字(1、2……)是元素周期表中行或列的序号,请参照元素A~I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B、C、H三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写出元素符号)。 (2)表中某元素能形成两性氧化物,写出该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 (3)D与F构成原子个数比为1:1和1:2的两种离子化合物Z和M,写出Z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N (2). Al2O3 (3). 2Na2O2+2H2O==4NaOH+O2↑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出元素,然后结合元素周期律和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 【详解】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I分别是H、C、N、O、F、Na、Al、Si、Cl。 (1)同周期自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B、C、H三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N。 (2)表中元素能形成两性氧化物的是铝,其氧化物为Al2O3; (3)O与Na构成原子个数比为1:1和1:2的两种离子化合物Z和M分别是过氧化钠和氧化钠,其中过氧化钠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24.⑴ 三月万物复苏,很多人会外出踏青旅游。 ①自驾游出行方便。制造汽车轮胎的主要材料是____(填字母)。 a.铝合金 b.橡胶 c.玻璃 ②高速列车出行快捷。建设铁路需要大量水泥。工业上生产水泥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石和____(填字母)。 a.黏土 b.纯碱 c.石英 ③轮船出行舒适。为防止轮船钢板被腐蚀,可在钢板上镶嵌____(填字母)。 a.铜块 b.锡块 c.锌块 ⑵ 旅游期间,在娱乐、购物、旅游时要讲究文明、保护环境。 用过的聚乙烯塑料食品袋要投入贴有可回收物标志的垃圾箱中。聚乙烯的结构简式是______。 ⑶在外出行要注意饮食健康。 ①面包、牛奶是常见食物之一,牛奶中的蛋白质在人体内水解可生成______________。 ②橙汁是常用饮品。某品牌橙汁中含有维生素C、白砂糖、精制盐、柠檬黄和苯甲酸钠等成分,这几种物质中属于着色剂的是______________。 ③饮食不当会引起胃痛。胃舒平[主要成分是Al(OH)3]可治疗胃酸过多,写出Al(OH)3与胃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b (2). a (3). c (4). (5). 氨基酸 (6). 柠檬黄 (7). Al(OH)3+3H+=Al3++3H2O 【解析】 【详解】(1)①制造汽车轮胎的主要材料是橡胶,答案选b。 ②工业上生产水泥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石和黏土,答案选a。 ③为防止轮船钢板被腐蚀,可在钢板上镶嵌一种金属性强于铁的金属,形成原电池,其中铁是正极被保护,由于铜和锡的金属性均弱于铁,所以该金属应该是锌,答案选c。 (2)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则聚乙烯的结构简式是。 (3)①牛奶中的蛋白质在人体内水解可生成氨基酸。 ②某品牌橙汁中含有维生素C、白砂糖、精制盐、柠檬黄和苯甲酸钠等成分,这几种物质中属于着色剂的是柠檬黄,维生素C是抗氧化剂,白砂糖、精制盐是调味剂,苯甲酸钠是防腐剂。 ③胃舒平[主要成分是Al(OH)3]可治疗胃酸过多,Al(OH)3与胃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Al3++3H2O。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