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5章 第1节 第2课时 硫酸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5章 第1节 第2课时 硫酸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第2课时 硫酸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发展目标 体系构建 ‎1.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浓硫酸的性质及应用,培养“宏观辨识与变化观念”的核心素养。‎ ‎2.结合工业制硫酸的流程了解H2SO4的工业制备原理,培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 ‎3.通过实验认识SO的检验方法,培养“科学探究与科学态度”的核心素养。‎ 一、硫酸 ‎1.工业制硫酸的原理示意图 上述流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S+O2SO2或4FeS2+11O22Fe2O3+8SO2,2SO2+O22SO3,SO3+H2O===H2SO4。‎ ‎2.硫酸的酸性 ‎(1)电离方程式:H2SO4===2H++SO。‎ ‎(2)写出稀硫酸与Zn、CuO、NaOH溶液、NaHC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Zn+2H+===Zn2++H2↑、CuO+2H+===Cu2++H2O、H++OH-===H2O、HCO+H+===CO2↑+H2O。‎ ‎3.浓硫酸的特性 ‎(1)吸水性:浓硫酸能吸收存在于周围环境中的水分,可用于作干燥剂。‎ ‎(2)脱水性:浓硫酸能将蔗糖、纸张、棉布和木材等有机物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 ‎(3)强氧化性 ‎①与金属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4(浓)+CuCuSO4+SO2↑+2H2O。反应中氧化剂是浓硫酸,还原剂是Cu,还原产物为SO2。‎ ‎②与非金属的反应 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CO2↑+2SO2↑+2H2O。反应中氧化剂为浓硫酸,还原剂为C,还原产物为SO2。‎ ‎ 实验制H2时,往往用稀硫酸而不用浓硫酸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不产生H2而是产生SO2。‎ 二、常见的硫酸盐 ‎1.石膏(化学式为CaSO4·2H2O),加热失水变为熟石膏(化学式为2CaSO4·H2O),应用于制作各种模型和医疗用的石膏绷带,工业上还用于调节水泥的硬化速率。‎ ‎2.硫酸钡又称“重晶石”或“钡餐”,用于生产其他钡盐的原料或消化系统X射线检查的内服药剂。‎ ‎3.硫酸铜为白色粉末,CuSO4结合水后变为蓝色晶体胆矾(化学式为CuSO4·5H2O),又称蓝矾。无水CuSO4可用于检验H2O的存在。胆矾和石灰乳混合制成一种常用的农药——波尔多液。‎ 三、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1.SO的检验 ‎(1)实验探究:①稀硫酸或Na2SO4溶液现象为有白色沉淀生成,加盐酸后白色沉淀不溶解 ‎②Na2CO3溶液现象为有白色沉淀生成,加盐酸后白色沉淀溶解且放出气体 ‎(2)SO的检验一般思路:待测液无沉淀无气体生成 白色沉淀生成 ‎2.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除去 杂质 加入的试剂 化学方程式 Na2SO4‎ BaCl2溶液 Na2SO4+BaCl2===BaSO4↓+2NaCl MgCl2‎ NaOH溶液 MgCl2+2NaOH===Mg(OH)2↓+2NaCl CaCl2‎ Na2CO3溶液 CaCl2+Na2CO3===CaCO3↓+2NaCl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浓硫酸有脱水性,所以可用浓硫酸作干燥剂。 (  )‎ ‎(2)‎1 L 18.4 mol·L-1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生成9.2 mol 二氧化硫气体。‎ ‎ (  )‎ ‎(3)浓硫酸与足量Zn反应的后期可以生成H2。 (  )‎ ‎(4)H2、Cl2、CO2、HCl均可用浓硫酸干燥。 (  )‎ ‎(5)浓硫酸使纸张变黑体现了浓H2SO4的脱水性。 (  )‎ ‎[答案] (1)× (2)× (3)√ (4)√ (5)√‎ ‎2.下列事实与浓硫酸表现出的性质(括号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大(脱水性)‎ B.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氧化性、酸性)‎ C.蔗糖与浓硫酸反应时有海绵状的炭生成(吸水性)‎ D.浓硫酸可用来干燥某些气体(不挥发性)‎ ‎[答案] B ‎3.某报刊曾报道下面一段新闻“某日凌晨,一辆载有浓硫酸的罐车在某境内侧翻。从车中流出的硫酸使路边杂草等被腐蚀成黑色,上面泛起黑色的泡沫,空气中到处弥漫着刺鼻的气味。”请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路边杂草被腐蚀成黑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浓硫酸为不挥发性强酸,为什么说“到处弥漫着刺鼻的气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浓硫酸使草炭化 (2)炭化后的碳与浓硫酸反应生成SO2‎ 浓硫酸的三大特性 探究1:蔗糖的脱水实验 现象1:蔗糖逐渐变黑。原因是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C12H22O11‎12C+11H2O。‎ 现象2:蔗糖体积膨胀,形成黑色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原因是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把C氧化成CO2,并有SO2气体放出。‎ 探究2:浓硫酸与Cu的反应 ‎[实验装置]‎ ‎[问题思考]‎ ‎1.a、b、c试管中的现象分别是什么?‎ 提示:a中铜丝变黑,有气体逸出;b中品红溶液逐渐变为无色;c中溶液变为红色。‎ ‎2.浸NaOH溶液棉团的作用是什么?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提示:吸收尾气SO2,防止污染空气。‎ SO2+2OH-===SO+H2O。‎ ‎3.b中现象说明了什么?‎ 提示:浓硫酸与Cu共热生成SO2,同时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4.Cu与浓硫酸的反应中,浓H2SO4表现了什么性质?‎ 提示:强氧化性和酸性。‎ 浓硫酸的三大特性 吸水性 可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水分或结晶水 作吸水剂,可以用来干燥O2、N2、CO2、Cl2等气体,不能干燥碱性气体(NH3)和还原性气体(H2S、HI等)‎ 脱水性 将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例脱去 如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C12H22O11‎12C+11H2O 强氧化性 与金属反应 常温 与Fe、Al接触,金属表面会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而钝化 加热 大多数金属(Au、Pt除外)可被浓硫酸氧化,如Cu+2H2SO4(浓)CuSO4+SO2↑+2H2O 与非金属反应 可以和C、S、P等非金属反应,如:C+2H2SO4(浓)CO2↑+2SO2↑+2H2O 与某些还原性物质(H2S、HI等)反应 H2S+H2SO4(浓)===S↓+SO2↑+2H2O 微点拨:(1)常温下与活泼金属反应(铁、铝除外)表现强氧化性和酸性,生成硫酸盐和SO2,硫酸变稀后,生成的气体为H2。‎ ‎(2)加热与不活泼金属(如Cu)反应时,即使金属过量也不能使H2SO4完全反应,也不会产生H2。‎ ‎(3)浓硫酸与金属反应时,既表现酸性又表现强氧化性,而与非金属反应时,只表现强氧化性。‎ ‎1.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 B.蓝色胆矾晶体滴加浓硫酸时变为白色固体 C.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 D.浓硫酸与铜片共热的反应中,浓硫酸只表现强氧化性 B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蔗糖中H、O元素以水的形式脱出,‎ 从而使蔗糖炭化变黑,与吸水性无关,A错误;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胆矾晶体中的结晶水,可以使蓝色的胆矾晶体失水变为白色晶体,B正确;浓硫酸是一种酸,能和氨气反应,故不能干燥氨气,C错误;浓硫酸与铜片共热的反应中,浓硫酸既表现出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D错误。]‎ ‎2.5 mL物质的量浓度为18 mol·L-1的硫酸中加入足量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0.09 mol的硫酸被还原 B.有0.045 mol的硫酸被还原 C.充分反应后体系中无硫酸剩余 D.消耗的铜的质量一定小于‎2.88 g D [浓硫酸与铜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稀硫酸与铜不发生反应。浓硫酸与铜反应时,随着反应进行,硫酸逐渐被消耗,其浓度逐渐下降,当硫酸由浓变稀时反应就会停止。因此,参加反应的硫酸实际量要比理论计算值小。据题n(H2SO4)=‎0.005 L×18 mol·L-1=0.09 mol,参加反应的硫酸n(H2SO4)<0.09 mol,被还原的硫酸小于0.045 mol,参加反应的铜小于‎2.88 g。]‎ SO的检验和粗盐的提纯 ‎1.分析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说明原因。‎ ‎(1)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SO。‎ ‎(2)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SO。‎ ‎(3)溶液中先加入盐酸,无沉淀生成,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SO。‎ ‎(4)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含SO。‎ 提示:(1)错误,Ag+、CO、SO等离子干扰。‎ ‎(2)错误,Ag+干扰。‎ ‎(3)正确。‎ ‎(4)错误,SO干扰。‎ ‎2.如何除去NaCl溶液中的Ca2+?‎ 提示: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调节溶液pH为中性。‎ ‎1.SO的检验 ‎(1)一般思路 待检验溶液无明显现象(若有沉淀,则静置后取上层清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产生(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待检验溶液中含有SO;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待检验溶液中不含SO)。‎ ‎(2)排除干扰 ‎①Ag+干扰:用盐酸酸化可排除Ag+的干扰。‎ ‎②CO、SO、PO干扰:BaCO3、BaSO3、Ba3(PO4)2都是白色沉淀,与BaSO4白色沉淀不同的是,这些沉淀可溶于强酸中,因此检验SO时,必须先用盐酸酸化。不能用硝酸酸化,因在酸性条件下,SO、HSO等会被溶液中的NO氧化为SO,从而干扰检验结果。‎ ‎2.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步骤 微点拨:粗盐提纯时为使杂质离子完全除去,要加入过量的试剂,后续试剂要能够将前面所加的过量试剂除去,‎ 由此可知碳酸钠溶液要在氯化钡溶液之后加入,碳酸钠既要除去杂质钙离子还要除去过量的钡离子。‎ ‎3.向某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该溶液中(  )‎ A.一定有SO  B.可能有SO或Ag+‎ C.一定无Ag+ D.可能有CO ‎[答案] B ‎4.除去粗盐中的杂质CaCl2、MgCl2和Na2SO4,过程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除去Mg2+的主要反应:MgCl2+2NaOH===‎ Mg(OH)2↓+2NaCl B.试剂①一定不是Na2CO3溶液 C.检验SO是否除净:取少量滤液,加稀盐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 D.滤液加稀盐酸时只发生反应:HCl+NaOH===H2O+NaCl D [Mg2+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2NaOH===Mg(OH)2↓+2NaCl,故A正确;因为需要用Na2CO3除去过量的BaCl2,所以试剂①一定不是Na2CO3溶液,故B正确;检验硫酸根离子是否除净的操作为取少量滤液,加稀盐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故C正确;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液中含有过量的Na2CO3和NaOH,故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时,盐酸会与Na2CO3和NaOH发生反应,故D错误。]‎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三个必须”和“四个原则”‎ ‎(1)三个必须 ‎①除杂试剂必须稍过量。‎ ‎②过量试剂必须除尽,且容易除去。‎ ‎③除杂途径选最佳,有多种杂质时除杂顺序必须合理。‎ ‎(2)四个原则 某同学在研究Fe与H2SO4的反应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Ⅰ中现象是什么?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提示:有气体生成,Fe+2H+===Fe2++H2↑。‎ ‎2.实验Ⅱ中,铁丝表面迅速变黑,反应很快停止,其原因是什么?体现了浓硫酸的什么性质?‎ 提示:浓硫酸使铁丝迅速形成一层氧化物保护膜阻止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3.实验Ⅲ中,B中的现象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品红溶液红色逐渐褪色,说明A中生成SO2气体。‎ ‎4.装置C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吸收尾气中的SO2气体,防止污染环境。‎ ‎5.若检测到D处有可燃性气体,这种气体可能是什么?‎ 提示:H2。‎ ‎6.对比实验Ⅰ、Ⅱ和Ⅲ,同学们得出以下结论:‎ ‎(1)浓硫酸和稀硫酸都具有氧化性,但原因不同,浓硫酸的氧化性源于+6价的硫元素,稀硫酸的氧化性源于什么?‎ ‎(2)造成反应多样性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1)+1价的氢元素(或H+)。‎ ‎(2)浓度、温度等。‎ 通过Fe与浓、稀硫酸的反应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科学态度”的核心素养。‎ ‎1.下列反应式不正确的是(  )‎ A.SO2转化为SO3:2SO2+O22SO3‎ B.稀硫酸与Fe反应:2Fe+6H+===2Fe3++3H2↑‎ C.Zn与浓硫酸反应:Zn+2H2SO4(浓)===ZnSO4+SO2↑+2H2O D.C与浓硫酸反应:C+2H2SO4(浓)CO2↑+2SO2↑+2H2O ‎[答案] B ‎2.浓硫酸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在与含有少量水分的蔗糖作用的过程中不能显示的性质是(  )‎ A.酸性   B.脱水性 C.强氧化性   D.吸水性 ‎[答案] A ‎3.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 A.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反应生成SO2的量 B.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 C.③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 D.为确认CuSO4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 D [上下移动铜丝可以使铜丝与浓硫酸接触与分离,从而可以控制反应生成SO2的量,A项正确;SO2可使品红溶液褪色,B项正确;SO2有毒,要用NaOH溶液吸收处理,C项正确;反应液中H2SO4的浓度较高,不能向①中加水,应将①中溶液沿器壁慢慢加入水中且边加边搅拌,D项错误。]‎ ‎4.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和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五项操作:①过滤 ②加过量NaOH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Na2CO3溶液 ⑤加过量BaCl2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④②⑤③   B.④①②⑤③‎ C.②④⑤①③ D.⑤②④①③‎ D [首先要明确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可分别加入Na2CO3溶液、NaOH溶液和BaCl2溶液,且三种溶液均过量才能使杂质离子分别变成CaCO3、Mg(OH)2、BaSO4沉淀,过量的BaCl2溶液只能用Na2CO3溶液除去,故要在加入BaCl2溶液之后加入Na2CO3溶液,才能保证不引入新杂质Ba2+,而多余的NaOH和Na2CO3只需要在过滤后再加入盐酸即可,至于NaOH溶液的加入顺序,只要在过滤前加入就可除去Mg2+,故D项正确。]‎ ‎5.(素养题)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做锌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中,甲同学认为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硫,而乙同学认为产生的气体除二氧化硫外,还可能有氢气。为了验证哪位同学的判断正确,丙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锌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为X,且该反应装置已略去)。‎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还可能产生氢气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A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装置B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装置E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可以证明气体X中含有氢气的实验现象:装置C中________,装置D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二氧化硫由锌和浓硫酸反应得到,锌和浓硫酸反应得二氧化硫、硫酸锌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2SO4(浓)===ZnSO4+SO2↑+2H2O。(2)在Zn与浓H2SO4反应的过程中,H2SO4被消耗且有水生成,H2SO4浓度逐渐减小,变成稀H2SO4,Zn与稀H2SO4反应生成H2。(3)分析装置图可知,装置A可用品红溶液验证二氧化硫的存在;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二氧化硫,通过装置B中的浓硫酸除去水蒸气;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蒸气,所以利用装置D中的无水硫酸铜检验水的生成,为避免空气中的水蒸气影响装置D中水的检验,装置E中的试剂为碱石灰。(4)证明气体X中含有氢气的现象是装置C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装置D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 ‎[答案] (1)Zn+2H2SO4(浓)===ZnSO4+SO2↑+2H2O (2)当Zn与浓硫酸反应时,浓硫酸逐渐变稀,Zn与稀硫酸反应可产生H2 (3)品红溶液 检验SO2 浓硫酸 吸收水蒸气 碱石灰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D中 (4)黑色粉末变为红色 白色粉末变为蓝色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