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2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桐城市某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36.0分) 1. 2019年11月第四届国际碳材料大会在上海举行,碳材料产品丰富,应用广泛,让人感到“碳为观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刚石与石墨互为同位素 B. 石墨烯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导电材料 C. 碳纤维、合成纤维、光导纤维都属于高分子材料 D. 富勒烯是由60个碳原子都以碳碳单键构成的分子 【答案】B 【解析】解:A.同位素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金刚石与石墨是碳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 B.石墨烯是碳单质,能导电,石墨烯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导电材料,故B正确; C.碳纤维是碳单质,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碳纤维和光导纤维不属于高分子材料,故C错误; D.按碳元素的四价理论判断,富勒烯中碳形成单键和双键,所以富勒烯是由60个碳原子都以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构成的分子,故D错误。 故选:B。 A.同位素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 B.石墨烯是碳单质,能导电; C.碳纤维是碳单质,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D.按碳元素的四价理论判断,富勒烯中碳形成单键和双键。 本题考查了碳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同位素和同素异形体的概念,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2. 反应CO2+2NH3- 高压 △CO(NH2)2+H2O可应用于工业合成尿素。下列表示反应中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 68C B. NH3的电子式: C. 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 CO(NH2)2的结构简式: 【答案】D 【解析】解:A.中子数为8的碳元素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中子数+质子数=14,原子符号为 614C,故A错误; B.NH3属于共价化合物,不存在离子键,分子中存在3对共用电子对,氮原子最外层为8个电子,其正确的电子式为,故B错误; C.氧原子的最外层为6个电子,氧原子正确的结构示意图为:,故C错误; D.CO(NH2)2分子中中心原子C原子上含有三个σ键一个π键,其结构简式为:CO(NH2)2,或:,故D正确; 故选:D。 A.中子数+质子数=质量数,质量数在元素符号的左上角; B.氨气的电子式中漏掉了N原子的1对未成键电子对; C.氧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总数=8,最外层为6个电子; D.CO(NH2)2分子中中心原子C原子上含有三个σ键一个π键,即含有碳氧双键、碳氮单键。 本题考查常见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涉及核素符号、电子式、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结构简式等知识,明确常见化学用语的概念及书写原则为解答关键,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规范答题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1.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Al2O3具有两性,可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 B. FeCl3具有氧化性,可用作铜制线路板的蚀刻剂 C. 漂白粉在空气中不稳定,可用于纸桨的漂白 D. 明矾水解后溶液呈酸性,可用于水的净化 【答案】B 【解析】解:A、Al2O3是离子化合物,有较高熔点,可作耐火材料,与Al2O3具有两性无关,故A错误; B、FeCl3具有氧化性,能溶解Cu生成CuCl2,所以FeCl3可用作铜制线路板的蚀刻剂,故B正确; C、漂白粉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能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强氧化剂HClO,HClO有漂白性,所以漂白粉用于纸桨的漂白与其在空气中不稳定无关,故C错误; D、明矾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氢氧化铝胶体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形成沉淀,达到净水目的,与明矾水解后溶液呈酸性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A、Al2O3是离子化合物,离子键较强,有较高熔点; B、FeCl3与Cu反应生成FeCl2和CuCl2,表现出强氧化性; C、次氯酸钙能与CO2反应生成强氧化剂HClO; D 、明矾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吸附作用强,使水中的悬浮物被吸附形成沉淀。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性质与用途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Na+、NH4+、Cl-、SO42- B. c(Al3+)=0.1mol⋅L-1的溶液中:K+、Mg2+、AlO2-、SO42- C. 澄清透明的溶液中:Fe3+、Ba2+、NO3-、Cl- D. c(H+)=0.1mol⋅L-1的溶液中;K+、Na+、CH3 COO-、NO3- 【答案】C 【解析】解:A.使酚酞变红的溶液呈碱性,NH4+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Al3+、AlO2-之间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Fe3+、Ba2+、NO3-、Cl-之间不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C正确; D.H+、CH3COO-之间发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A.该溶液呈碱性,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 B.铝离子与偏铝酸根离子反应; C.四种离子之间不反应,为澄清透明溶液; D.醋酸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 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判断,为高考的高频题,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等;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H+或OH-;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铝粉产生氢气”等;试题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检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下列实验装置正确的是( ) A. 用图1所示装置收集SO2气体 B. 用图2所示装置检验溴乙烷与NaOH醇溶液共热产生的乙烯 C. 用图3所示装置从食盐水中提取NaCl D. 用图4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O2 【答案】D 【解析】解:A.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导管应长进短出收集,故A错误; B.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的乙烯及挥发的乙醇均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褪色现象不能说明生成乙烯,故B错误; C.NaCl为可溶性固体,应选蒸发皿加热,不能选坩埚,故C错误; 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且氧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图中装置可制备并收集氧气,故D正确; 故选:D。 A.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B.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的乙烯及挥发的乙醇均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NaCl为可溶性固体; 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且氧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与现象、物质的制备、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1.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Ca(CH3COO)2溶液与硫酸反应:Ca2++SO42-=CaSO4↓ B. Cl2与热的NaOH溶液反应:Cl2+6OH-- △ Cl-+ClO3-+3H2O C. 电解K2MnO4碱性溶液制KMnO4:2MnO42-+2H+- 通电 2MnO4++H2↑ D. NaHCO3与过量Ba(OH)2溶液反应:HCO3-+Ba2++OH-=BaCO3↓+H2O 【答案】D 【解析】解:A、(CH3COO)2Ca溶液与硫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2CH3COO-+2H++Ca2++SO42-=CaSO4↓+2CH3COOH,故A错误; B、Cl2与热的NaOH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aClO3,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3Cl2+6OH-=5Cl-+ClO3-+3H2O,故B错误; C、电解K2MnO4制KMnO4,阳极上MnO42-放电生成MnO4+,阴极上水放电生成氢氧根,总反应方程式为:2K2MnO4+2H2O- 通电 2KMnO4+2KOH+H2↑,离子方程式为2MnO42-+2H2O- 通电 2MnO4-+2OH-+H2↑,故C错误; D、B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NaHCO3溶液,设量少的碳酸氢钠为1mol,根据其需要可知所需的钡离子为1mol,氢氧根为1mol,故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Ba2++OH-=BaCO3↓+H2O,故D正确; 故选:D。 A、漏写生成醋酸的离子反应; B、离子方程式两边不满足电荷守恒; C、电解K2MnO4碱性溶液制KMnO4阴极是水放电; D、碳酸氢钠少量,设碳酸氢钠为1mol,则根据其需要可判断出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氢氧化钠和水; 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判断,为高考的高频题,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明确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常用方法: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如难溶物、弱电解质等需要保留化学式,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等。 1.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 B. BaCl2(aq)→NH3,CO2BaCO3(s) →NaSO4(aq) BaSO4(s) C. C6H5ONa→盐酸C6H5OH→Na2CO3(aq)CO2 D. 【答案】B 【解析】解:A.二硫化亚铁氧化生成二氧化硫和氧化铁,得不到三氧化硫,所以,不能一步实现,故A错误; B.氯化钡溶液中通入氨气、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钡,碳酸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BaCl2(aq)→NH3,CO2BaCO3(s) →NaSO4(aq) BaSO4(s)可以一步实现,故B正确; C.苯酚酸性弱于碳酸,依据强酸制备弱酸规律:C6H5OH→Na2CO3(aq)CO2,不能一步实现,故C错误; D.二氧化硅与盐酸不反应,不能一步实现,故D错误; 故选:B。 A.二硫化亚铁氧化生成二氧化硫和氧化铁; B.氯化钡溶液中通入氨气、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钡,碳酸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C.苯酚酸性弱于碳酸; D.二氧化硅与盐酸不反应。 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物质转化的应用,为高频考点,侧重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熟悉相关物质的性质及发生反应条件是解题关键,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题目较简单。 2. 短周期元素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原子是半径最小的原子,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元素Y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 B. 元素X与W形成的原子比为1:1的化合物有很多种 C. 元素W、X的氯化物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 D. 元素Z可与元素X形成共价化合物XZ2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知识,侧重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等方面的考查,难度不大,注意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推断元素的种类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解答】 短周期元素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W在所有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则W为H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则X为C元素;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则Y为Al;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原子序数大于Al,位于第三周期,故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Z为S元素, A.Y为Al,金属Al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都可以产生氢气,故A正确; B.X、W分别为H、C,H、C形成的原子比为1:1的化合物有乙炔、苯、苯乙烯等多种,故B正确; C.W、X分别为H、C,其氢化物分别为HCl、CCl4,四氯化碳分子中C、Cl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而HCl分子中的H最外层电子数为2,故C错误; D.Z为S、X为C元素,C可与元素S可形成共价化合物CS2,故D正确。 故选C。 1. 如图是一种电解质溶液可以循环流动的新型电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u电极为负极 B. PbO2电极反应式为PbO2+2e-+4H+=Pb2++2H2O C. 放电后循环液中CuSO4与H2SO4物质的量之比变大 D. 若将Cu换成Pb,则电路中电子转移方向不变 【答案】B 【解析】解:A、铜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Cu电极为负极,故A正确; B、PbO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PbO2+4H++SO42-+2e-=PbSO4+2H2O,故B错误; C、由总反应Cu+PbO2+2H2SO4=CuSO4+PbSO4+2H2O可知,放电时硫酸转化为硫酸铜,则CuSO4与H2SO4物质的量之比变大,故C正确; D、若将Cu换成Pb,铅仍作负极,则电路中电子转移方向不变,故D正确; 故选:B。 由图可知电池总反应为Cu+PbO2+2H2SO4=CuSO4+PbSO4+2H2O,则铜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PbO2 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PbO2+4H++SO42-+2e-=PbSO4+2H2O,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化学电源新型电池,根据原电池原理来分析解答,知道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即可解答,注意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和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移动方向,题目难度不大。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粗铜电解精炼时,粗铜、纯铜依次分别作阴极、阳极 B. 5.6 g Fe在足量Cl2中充分燃烧,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6.02×1023 C. 室温下,稀释0.1 mol⋅L-1 NH4Cl溶液,溶液中c(NH3⋅H2O)c(NH4+)增大 D. 向BaCO3、BaSO4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2,溶液中c(CO32-)c(SO42-)减小 【答案】C 【解析】解:A.电解精炼铜,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含铜离子的电解质溶液,故A错误; B.5.6 gFe物质的量为0.1mol,足量Cl2中完全燃烧生成氯化铁,转移电子数为0.3NA,故B错误; C.氯化铵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溶液显酸性,加水稀释促进铵根的水解,溶液中c(NH3⋅H2O)c(NH4+)增大,故C正确; D.BaCO3、BaSO4的饱和溶液中存在化学平衡BaCO3(s)+SO42-⇌BaSO4(s)+CO32-(aq),c(CO32-)c(SO42-)=Ksp(BaCO3)Ksp(BaSO4),溶度积常数随温度变化,故比值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A.电解精炼铜,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 B.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 C.室温下,稀释0.1mol⋅L-1NH4Cl溶液,促进铵根离子的水解正向进行; D.BaCO3、BaSO4的饱和溶液中存在化学平衡,c(CO32-)c(SO42-)=Ksp(BaCO3)Ksp(BaSO4); 本题考查了电解精炼原理、氧化还原反应、盐类水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常数的影响因素分析等,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2.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淀粉KI溶液中通入适量Cl2,再通入足量SO2,溶液先出现蓝色,后蓝色褪去 还原性:SO2>I->C1- B 将乙醇与浓硫酸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 溶液,溶液紫红色褪去 产生的气体中一定含有乙烯 C 室温下,用pH试纸测得:0.1 mol⋅L-1Na2SO3溶液的pH约为10;0.1 mol⋅L-1NaHSO3溶液的pH约为5 HSO3-结合H+的能力比SO32-的强 D 向NaCl和NaBr的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AgNO3溶液,产生淡黄色沉淀(AgBr) Ksp(AgBr)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