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2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化学试题
www.ks5u.com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2届十份阶段性总结高一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不小心混入了大量的水,利用你所学的知识,最简便的分离方法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为过滤装置、B为分液装置、C为蒸发装置、D为蒸馏装置;花生油和水是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若家里的食用花生油不小心混入了大量的水,会出现分层现象,应采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故选B。 2.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Cl-、CO32-、OH-等三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三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下列实验操作中,顺序正确的是 ①滴加Mg(NO3)2溶液;②过滤;③滴加AgNO3溶液;④滴加Ba(NO3)2溶液 A. ④②③②① B. ④②①②③ C. ①②③②④ D. ①②④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银离子能与氯离子、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结合,镁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钡离子只能与碳酸根离子结合,故先加入硝酸钡溶液,检验出碳酸根离子,过滤除去生成的沉淀;然后加入硝酸镁溶液,检验出氢氧根离子,过滤除去生成的沉淀;最后加入硝酸银溶液,检验出氯离子,故正确的顺序是④②①②③,故答案选B。 【点睛】明确离子的检验方法和离子间发生的反应,防止干扰离子的影响是解题关键,根据已有的离子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解答,检验氯离子需要的是银离子,检验碳酸根离子需要的是钡离子,检验氢氧根离子需要的是镁离子,每加一种物质只能鉴别一种离子,据此解答。 3.根据我国统一施行法定计量单位的规定,下列说法比较规范的是( ) A. 某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为60% B. 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个 C. 98 g硫酸的摩尔数为1 mol D. 氧的摩尔质量为32 g/mol 【答案】A 【解析】 【详解】A项、质量分数可以表示为分数或小数,如硫酸溶液中溶质H2SO4的质量分数为60%或0.60,故A正确; B项、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故B错误; C项、98g硫酸的物质的量为1 mol,摩尔数只是数值,没有单位,98g硫酸的摩尔数为1,故C错误; D项、汉字氧具有歧义,没有指明是氧原子还是氧气分子,必须指明粒子的具体名称,如氧气的摩尔质量为32g/mol,故D错误; 故选A。 4.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 A.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与,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复分解、置换”四类 B. 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C. 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的程度,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D. 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组成,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A项、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复分解、置换”四类的依据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与数目,故A错误; B项、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三大类,故B错误; C项、电解质的强弱就是根据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程度来区分的,如醋酸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是弱电解质,硫酸在水中全部电离,是强电解质,故C正确; D项、根据纯净物中的元素组成,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含有两种或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把化学反应分为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为化合反应,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解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为置换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5.某同学对胶体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注射液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属于胶体 B. 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C. 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D. 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可制取Fe(OH)3胶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项、葡萄糖注射液属于溶液,不属于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A错误; B项、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则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胶体会出现明显的光带,溶液则没有,故B正确; C项、胶体是电中性的,胶体中胶粒表面积较大,吸附了溶液中的离子,胶粒带电荷,故C错误; D项、饱和FeCl3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并加热至呈红褐色;可制取Fe(OH)3胶体,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产生的是Fe(OH)3沉淀,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溶液和胶体是电中性的,溶液中的离子和胶体中的胶粒是带电荷的是解答的易错点。 6.如图所示,①和②为两个体积相同的固定容器,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2、O2均能发生化合反应,但不能发生置换反应 B. ①和②中气体的质量之比为1∶8 C. 若①中的H2为1 mol,则②中所含原子总数为3.01×1023个 D. 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项、H2能发生置换反应,如H2与CuO反应生成Cu,O2也能发生置换反应,如O2与H2S反应生成S,故A错误; B项、由图可知,①和②中H2与O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则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质量之比为1:8,故B正确; C项、根据图示可知,①和②中H2与O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若H2为1 mol,则O2为0.5 mol,故O原子数目为6.02×1023个,故C错误; D项、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①和②两容器体积相同,但气体分子个数不同,所以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不可能均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33.6 L氯化氢中含有氯原子的数目为1.25NA B. 1 L 0.1 mol·L-1的H2S溶液中,含S2-的数目为0.1NA C. 通常状况下,2.24 L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氮原子和氧原子数之比为1∶2 D. 将含有0.1 mol FeCl3的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生成的胶体中含胶体粒子的数目为0.1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项、标准状况下,33.6 L氯化氢的物质的量为1.5mol,含有氯原子的数目为1.5NA,故A错误; B项、氢硫酸为弱酸,在溶液中部分电离,则1 L 0.1 mol·L-1的H2S溶液中含S2-的数目小于0.1NA,故B错误; C项、NO2和N2O4的最简式均为NO2,则在通常状况下,2.24L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无论两者比例如何,氮原子和氧原子数比为1:2,故C正确; D项、1个氢氧化铁胶粒是多个氢氧化铁粒子的聚集体,则将含有0.1 mol FeCl3的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生成的胶体中含胶体粒子的数目小于0.1NA,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氢氧化铁胶粒为多个氢氧化铁分子的聚集体,氯化铁水解生成的胶体中含胶体粒子的数目会减少是解答关键,也是易错点。 8.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下列垃圾归类不合理的是( ) A B C D 垃圾 废易拉罐 废塑料瓶 废荧光灯管 不可再生废纸 垃圾 分类 可回收物 其他垃圾 有害垃圾 可燃垃圾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废易拉罐主要材料为铝质,属于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属于可回收物,故A正确; B.废塑料瓶主要由聚乙烯或聚丙烯制造而成,也可回收利用,所以属于可回收物,故B错误; C.废荧光灯管中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所以属于有害垃圾,故C正确; D.废纸含有大量纤维,可以燃烧,所以属于可燃垃圾,故D正确。 答案选B。 9.已知甲、乙、丙、丁分别是HCl、BaCl2、AgNO3、K2CO3 四种溶液中的一种,现将它们两两混合,现象如下表所示: 反应物 甲+乙 丙+丁 甲+丁 甲+丙 乙+丁 实验现象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无色气体 由上述现象可推知甲、乙、丙、丁依次是( ) A. AgNO3、HCl、BaCl2、K2CO3 B. AgNO3、HCl、K2CO3、BaCl2 C. BaCl2、K2CO3、AgNO3、HCl D. HCl、BaCl2、AgNO3、K2CO3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乙和丁反应生成无色气体结合四种物质的性质可知,乙和丁可能为碳酸钾和盐酸,由碳酸钾能与氯化钡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盐酸只能与硝酸银生成白色沉淀可知,乙为盐酸、丁为氯化钡、甲为硝酸银,故选A。 【点睛】由乙和丁反应生成无色气体结合确定乙和丁可能为碳酸钾和盐酸是推断的突破口。 10.与离子方程式H++OH-=H2O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Mg(OH)2+2HCl=MgCl2+2H2O B. Cu(OH)2+2HCl=CuCl2+2H2O C. Ba(OH)2+H2SO4=BaSO4↓+2H2O D. 2NaOH+H2SO4=Na2SO4+2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氢氧化镁是弱碱,和盐酸的反应不能拆成离子形式,所以不能用H++OH-=H2O表示,故A错误; B项、氢氧化铜是弱碱,和盐酸的反应不能拆成离子形式,所以不能用H++OH-=H2O表示,故B错误; C项、强碱性的氢氧化钡溶液和强酸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钡和水分别是难溶解的物质、难电离的物质,均不能拆成离子形式,不能用H++OH-=H2O表示,故C错误; D项、强碱性氢氧化钠溶液和强酸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钠是易溶解的物质,能用H++OH-=H2O表示,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理解离子方程式H++OH-=H2 O表示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是分析解答试题的关键。 11.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把Mg(OH)2放入水中:Mg(OH)2=Mg2++2OH- B. 把NaCl放入水中:NaCl=Na++Cl- C. 把CaO放入水中:CaO=Ca2++O2- D. 加热NaHSO4至熔化:NaHSO4=Na++H++SO42- 【答案】B 【解析】 【详解】A项、氢氧化镁是弱碱,是弱电解质,难溶于水,在水中难电离,故A错误; B项、氯化钠溶于水,在水中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aCl=Na++Cl-,故B正确; C项、CaO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而不是电离生成钙离子和氧离子,故C错误; D项、熔融硫酸氢钠电离出钠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强电解质的电离用“=”,电离遵循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定律,注意硫酸氢钠熔融电离出钠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是易错点。 12.下列现象或应用不能用胶体知识解释的是( ) A. 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B. 光线照射豆浆,会形成一条清晰的光路 C. 水泥厂、冶金厂常用静电除尘法除去工厂烟尘,减少对空气污染 D.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血液透析的原理类似于渗析原理,透析膜相当于半透膜的作用,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故A正确; B项、豆浆是胶体,光线照射豆浆,会形成一条清晰的光路属于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 C项、工厂烟尘属于气溶胶,用高压电除去工厂烟尘是应用了胶体的电泳性质,故C正确; D项、氯化铝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会发生复分解反应而产生白色沉淀,不能用胶体知识解释,故D错误; 故选D。 13.已知有三种溶液:FeCl3的浓溶液、Na2SiO3溶液、稀盐酸,现有下列说法:①将FeCl3溶液滴入冷水中,边滴边振荡,便可制得Fe(OH)3胶体;②已知向稀盐酸中滴加硅酸钠溶液可制得硅酸胶体,那么此分散系中的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在1~100 nm之间;③用光照射硅酸胶体时,胶体微粒会使光发生散射;④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都能透过滤纸;⑤胶体、溶液和浊液属于不同的分散系,其中胶体最稳定;⑥往Fe(OH)3胶体中加入盐酸,先沉淀后消失。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④⑥ B. ②③⑤ C. ②③④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将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液体,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故①错误; ②向稀盐酸中滴加硅酸钠溶液可制得硅酸胶体,胶体粒子的直径大小在1~100nm之间,故②正确; ③胶体的丁达尔现象是由于光发生散射形成的,故③正确; ④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粒子都能透过滤纸,故④正确; ⑤胶体、溶液和浊液属于不同的分散系,其中溶液最稳定,故⑤错误; ⑥往Fe(OH)3胶体中加入盐酸,Fe(OH)3胶体在盐酸作用下发生聚沉形成氢氧化铁沉淀,氢氧化铁沉淀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溶解生成氯化铁和水,故⑥正确; ②③④⑥正确,故选C。 14.下图是某同学用250 mL容量瓶配制0.20 mol·L-1 NaOH溶液的过程: 该同学的错误步骤有( ) A. 1处 B. 2处 C. 3处 D. 4处 【答案】C 【解析】 【详解】第①步不能把NaOH放在称量纸上称量,第⑤步玻璃棒应接触容量瓶内壁刻度线以下的部分,第⑥步定容时应平视刻度线,共有3处错误,故选C。 【点睛】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操作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用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可用量筒量取水加入烧杯),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冷却后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最后定容颠倒摇匀,转移到试剂瓶中,贴标签贮存。 15.下列四组溶液中每组都是三种,其中可用稀硫酸进行鉴别的一组是( ) A. BaCl2溶液、Ba(NO3)2溶液、Na2CO3溶液 B. Na2CO3溶液、BaCl2溶液、KNO3溶液 C. Ba(NO3)2溶液、NaCl溶液、MgCl2溶液 D. Na2CO3溶液、K2CO3溶液、NaCl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项、BaCl2溶液、Ba(NO3)2溶液与硫酸反应均生成白色硫酸钡沉淀,实验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A错误; B项、向Na2CO3溶液、BaCl2溶液、KNO3 溶液中分别加入硫酸的现象为:有气体生成、有白色沉淀生成、不反应无现象,现象不相同,可鉴别,故B正确; C项、KCl溶液、MgCl2溶液与硫酸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C错误; D项、Na2CO3溶液、K2CO3溶液与硫酸反应均生成气体,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可用稀硫酸进行鉴别,则与稀硫酸反应产生不同的现象,结合物质之间的反应及现象,注意利用不同现象鉴别是解答关键。 16.下列物质的导电性能最差的是 A. 熔化的氢氧化钠 B. 0.1mol·L-1盐酸 C. 0.1mol·L-1醋酸 D. 氯化钾固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氯化钾固体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而熔化的氢氧化钠、0.1 mol/L盐酸和0.1 mol/L醋酸都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都能导电,所以导电性能最差的是氯化钾固体,D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离子带的电荷数越多、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 17.在强酸性溶液中,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 ) A. Mg2+、Na+、SO42-、Cl- B. Ba2+、K+、HCO3-、NO3- C. Na+、K+、OH-、Cl- D. Na+、Cu2+、SO42-、NO3- 【答案】A 【解析】 【详解】A项、Mg2+、Na+、SO42-、Cl-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也不与氢离子反应,且为无色透明溶液,故A正确; B项、溶液中碳酸氢根 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在溶液中不能够大量共存,故B错误; C项、溶液中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在溶液中不能够大量共存,故C错误; D项、铜离子为蓝色离子,不满足溶液为无色溶液的要求,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注意从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相互促进的水解等角度分析,注意题中的隐含信息,例如颜色、酸性、碱性等问题分析,强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离子,与H+离子发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溶液无色,则有颜色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是解答关键。 18.下列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的Cl-的是( ) A. KCl晶体 B. 液态氯化氢 C. CaCl2溶液 D. NaClO3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项、氯化钾固体中含有氯离子和钾离子,但不能自由移动,故A错误; B项、氯化氢中只含有氯化氢分子,没有自由移动氯离子,故B错误; C项、氯化钙在溶液中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钙离子和自由移动的氯离子,所以含自由移动的氯离子,故C正确; D项、氯酸钠在溶液中电离出钠离子和氯酸根离子,不存在氯离子,故D错误; 故选C。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凡是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都要以离子形式表示 B. 复分解反应必须同时具备离子反应发生的三个条件才能进行 C. 离子互换反应总是向着溶液中反应物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D.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与OH-结合生成水,故酸碱中和反应都可以表示为H++OH-===H2O 【答案】C 【解析】 【详解】A项、难溶性电解质一般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如碳酸钙、氯化银等,可溶性强电解质以离子形式表示,如NaCl、NaOH等,故A错误; B项、复分解反应的发生需具备离子反应的条件之一即可,如盐酸与NaOH反应,只生成水,只满足其中一个条件,但仍可以反应,故B错误; C项、离子之间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时,复分解反应能够发生,离子浓度减小,所以复分解反应总是向着溶液中反应物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故C正确; D项、弱酸、弱碱及不溶性盐在离子反应中应保留化学式,如醋酸与氨水的反应不能用H ++OH -=H2O表示,故D错误; 故选C。 20.只能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 H++OH-= H2O B. 2H++CO32-= H2O+CO2↑ C. Zn(OH)2+2H+= Zn2++2H2O D. Cu2++2OH-+Ba2++SO42-= BaSO4↓+Cu(OH)2↓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H++OH-=H2O代表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盐和水的反应,如盐酸和氢氧化钠、盐酸和氢氧化钡、硝酸和氢氧化钾等,故A错误; B项、CO32-+2H+=CO2↑+H2O代表可溶性的碳酸盐和强酸之间的反应,如碳酸钠和盐酸、碳酸钠和硝酸等,故B错误; C项、Zn(OH)2+2H+=Zn2++2H2O代表氢氧化锌和强酸之间的反应,如:氢氧化锌和盐酸、氢氧化锌和硝酸、硫酸等,故C错误; D项、Ba2++2OH-+Cu2++SO42-=BaSO4↓+Cu(OH)2↓只能表示氢氧化钡和硫酸铜之间的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21.限用硫酸、盐酸、醋酸、钠盐、钾盐在溶液中反应,符合离子方程式2H++CO32-===H2O+CO2↑的化学方程式的个数有( ) A. 3 B. 5 C. 8 D. 12 【答案】C 【解析】 【详解】CO32-+2H+=CO2↑+H2O代表可溶性的碳酸盐和强酸之间的反应,涉及反应有硫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硫酸与碳酸钾溶液反应、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盐酸与碳酸钾溶液反应、硫酸氢钠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硫酸氢钠与碳酸钾溶液反应、硫酸氢钾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硫酸氢钾与碳酸钾溶液反应,共8个,故选C。 【点睛】硫酸氢钠或硫酸氢钾是强酸的酸式盐,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钠离子或钾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是解答的关键,也是易错点。 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把100 g 20%的NaCl溶液与100 g H2O混合后,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0% B. 把100 mL 20%的NaOH溶液与100 mL H2O混合后,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0% C. 把100 mL 3 mol·L-1的硫酸与100 mL H2O混合,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变为1.5 mol·L-1 D. 把200 mL 3 mol·L-1的BaCl2溶液与100 mL 3 mol·L-1的KCl溶液混合后,溶液中的c(Cl-)仍然是3 mol·L-1 【答案】A 【解析】 【详解】A项、稀释中溶质的质量不变,稀释中溶质氯化钠的质量不变为20g,溶液质量变为原来2倍,由100g变为200g,则混合后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0%,故A正确; B项、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不相同,不知道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无法计算溶液和溶质质量的具体值,由于氢氧化钠的密度比水的大,根据质量分数的定义可推断混合后质量分数大于10%,故B错误; C项、3 mol·L-1的硫酸溶液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不相同,硫酸溶液与水混合体积不具备加合性,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不等于原硫酸溶液的体积与水的体积之和,故C错误; D项、3mol•L-1的BaCl2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6mol•L-1,3mol•L-1的KCl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3mol•L-1,两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不相同,混合后氯离子浓度介于3mol•L-1~6mol•L-1之间,故D错误; 故选A。 23.某CuSO4、Fe2(SO4)3、H2SO4的混合溶液100 mL,已知溶液中阳离子的浓度相同(不考虑水解),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6 mol·L-1,则c(Fe3+)为( ) A. 4 mol·L-1 B. 2 mol·L-1 C. 6 mol·L-1 D. 3 mol·L-1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电荷守恒可知,混合溶液中3c(Fe3+)+2 cCu2+)+ c(H+)=2cSO42—),由题意可知溶液中阳离子的浓度相同可得6c(Fe3+)=2cSO42—,则溶液中c(Fe3+)= =×6 mol·L-1=2 mol·L-1,故选B。 24.V mL Al2(SO4)3溶液中含有Al3+m g,取V/4 mL该溶液用水稀释至4V mL,则SO42-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mol/L B. mol/L C. mol/L D. mol/L 【答案】A 【解析】 【详解】原溶液中,,稀释后溶液中,对照选项A正确,故答案为:A。 25.某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为R·nH2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M。25 ℃时,a g该晶体能够溶于b g水中形成V mL饱和溶液。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溶液的密度为ρ=g·L-1 B. 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 C. 该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m(水)∶m(溶质)= ∶ D. 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a gR·nH2O晶体溶于b g水形成的溶液中,溶液的质量为(a+b)g,溶液的体积为10—3VL,则该溶液的密度为ρ=g·L-1,故A正确; B项、a g该晶体中R的物质的量为mol,液的体积为10—3VL,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故B正确; C项、a gR·nH2O晶体溶于b g水形成的溶液中,水的质量为g,溶质的质量为,则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m(水)∶m(溶质)=(∶,故C正确; D项、a gR·nH2O晶体溶于b g水形成的溶液中,溶液的质量为(a+b)g,溶质的质量为,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故D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共计50分) 26.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500体积的HCl气体。若向水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44.8 L HCl气体配成1 L溶液,假设气体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含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若所得溶液密度为1.1 g·cm-3,则溶液中含HCl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从该溶液中取出10 mL浓盐酸溶解于水中配制成250 mL溶液,配制后的稀溶液中含HCl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在用浓盐酸配制上述稀盐酸时,所用仪器中,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液的仪器有________;配制过程中,造成浓度偏低的操作可能有________(选填下列操作的序号)。 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后未加干燥 B.量筒用蒸馏水洗后未干燥 C.将烧杯中浓盐酸移入容量瓶后,未用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即向容量瓶中加水到刻度 D.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中加水时,不慎超过刻度线,用另外胶头滴管从瓶中吸出部分溶液使剩余溶液刚好达刻度线 E.定容时,俯视液面加水至刻度线 【答案】 (1). 2.0 mol·L-1 (2). 6.6% (3). 0.08 mol·L-1 (4). 250mL容量瓶 (5). BCD 【解析】 【分析】 标准状况下的44.8 L HCl气体的物质的量为2mol,质量为73g,溶液的体积为1L,溶液的质量为1100g,由此计算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和质量分数;从该溶液中取出10 mL浓盐酸的浓度与1 L溶液的浓度相等,依据稀释定律计算稀释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详解】标准状况下的44.8 L HCl气体的物质的量为=2mol,则1 L H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 溶液中HCl的质量为2mol×36.5mol/L=73g,溶液的质量为1000 cm-3×1.1g/cm3=1100g,则溶液中含HCl的质量分数为×100%≈6.6%; 从该溶液中取出10 mL浓盐酸,浓盐酸浓度不变,HCl的物质的量为2mol/L×0.01L=0.02mol,由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可知,250 mL溶液中H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8mol/L; 容量瓶因带有瓶塞和活塞,所以容量瓶使用前必须检查否漏液; A.因定容时需要加入蒸馏水,所以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后未加干燥,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B.量筒用蒸馏水洗后未干燥,会使浓盐酸稀释,导致溶质物质的量减小,造成浓度偏低; C.将烧杯中浓盐酸移入容量瓶后,未用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会使溶质物质的量减小,造成浓度偏低; D.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中加水时,不慎超过刻度线,用另外胶头滴管从瓶中吸出部分溶液使剩余溶液刚好达刻度线,会使溶质物质的量减小,造成浓度偏低; E.定容时,俯视液面加水至刻度线,会使溶液体积偏小,造成浓度偏高; 则会造成偏低的是操作时BCD; 故答案为:2mol/L;6.6%;0.08mol/L;250mL容量瓶;BCD。 【点睛】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中加水时,不慎超过刻度线,用另外胶头滴管从瓶中吸出部分溶液使剩余溶液刚好达刻度线会使溶质物质的量减小是解答易错点。 27.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反应后得到的溶液呈________色。用此溶液分别做如下实验: (1)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几滴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__(填反应类型)。 (2)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____色,即制得Fe(OH)3胶体。 (3)取另一只小烧杯也加入20 mL蒸馏水,向烧杯中加入1 mL FeCl3溶液,振荡均匀后,将此烧杯(编号甲)与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编号乙)一起放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可以看到________烧杯中的液体产生丁达尔效应。这个实验可以用来区别________。 (4)用Fe(OH)3胶体进行下列实验: ①将其装入U形管中,用石墨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加深,这说明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 ②向其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③提纯此分散系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答案】 (1). Fe2O3+6HCl===2FeCl3+3H2O (2). (棕)黄 (3). FeCl3+3NaOH===3NaCl+Fe(OH)3↓ (4). 复分解反应 (5). 红褐 (6). 乙 (7). 胶体和溶液 (8). 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 (9). 电泳 (10). 产生红褐色沉淀 (11). 电解质溶液使胶体发生了聚沉 (12). 渗析法 【解析】 【分析】 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即Fe2O3+6HCl===2FeCl3+3H2O,FeCl3溶液呈棕黄色。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加入电解质(NH4)2SO4饱和溶液后,胶体发生聚沉生成了红褐色沉淀;胶粒不能通过半透膜,而小分子、离子等可以通过半透膜,因此可用渗析法提纯胶体。 【详解】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 +6HCl=2FeCl3 +3H2O,所得溶液中含有Fe3+离子,溶液呈黄色,故答案为:Fe2O3+6HCl=2FeCl3+3H2O;黄; (1)向Fe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FeCl3+3NaOH═3NaCl+Fe(OH)3↓,故答案为:FeCl3+3NaOH═3NaCl+Fe(OH)3↓;复分解反应; (2)向沸水中滴加饱和的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出现红褐色为止,即制得Fe(OH)3胶体,故答案为:红褐; (3)氢氧化铁胶体(乙)可发生丁达尔效应,而氯化铁溶液不能,利用这一点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故答案为:乙;胶体和溶液; (4) ①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将氢氧化铁胶体装入U形管中,用石墨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Fe(OH)3 胶体粒子向阴极移动,使阴极附近的颜色加深,这一现象称为电泳,故答案为: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电泳; ②向Fe(OH)3胶体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饱和(NH4)2SO4溶液使胶体发生了聚沉形成Fe(OH)3红褐色沉淀,故答案为:产生红褐色沉淀;电解质溶液使胶体发生了聚沉; ③因Fe(OH)3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介于1nm—100nm之间,胶粒不能通过半透膜,而小分子、离子等可以通过半透膜,提纯Fe(OH)3胶体常用渗析的方法,故答案为:渗析法。 【点睛】注意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胶体能够发生丁达尔效应、电泳、聚沉,胶粒不能通过半透膜,而小分子、离子等可以通过半透膜是理解胶体的关键,也是解答的关键。 28.如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1)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选择装置________(填代表装置图的字母,下同);除去自来水中的Cl-等杂质,选择装置________。 (2)从碘水中分离出I2,选择装置________,该分离方法的名称为________。 (3)装置A中①的名称是________,进水的方向是从________口进水。装置B在分液时为使液体顺利滴下,除打开活塞外,还应进行的具体操作是____。 (4)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在实验室中取少量海水,进行如下流程的实验: ―→ 粗盐中含Ca2+、Mg2+、Fe3+、SO42-等杂质,需要提纯后才能综合利用。粗盐提纯的步骤有: ①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 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 ③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④调节溶液的pH等于7 ⑤溶解 ⑥过滤 ⑦蒸发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⑤②③①⑥④⑦ b.⑤①②③⑥④⑦ c.⑤②①③④⑥⑦ d.⑤③②①⑥④⑦ 【答案】 (1). D (2). A (3). B (4). 萃取、分液 (5). 冷凝管 (6). 下 (7). 将分液漏斗上部的玻璃塞打开 (8). ad 【解析】 【分析】 (1)从溶液中得到固体溶质用蒸发溶剂法,除去自来水中的Cl-可采用蒸馏法; (2)加入萃取剂可从碘水中分离出I2; (3)装置A中①是冷凝管,应从下口进水;分液时为保证液体顺利流下,应将分液漏斗上部的玻璃塞打开; (4)粗盐提纯的步骤中要特别注意两点:Na2CO3溶液在BaCl2溶液之后,其作用除了除去Ca2+外,还要除去过量的Ba2+;要将生成的沉淀过滤后再加入盐酸,即调节溶液的pH等于7。 【详解】(1)可用蒸发的方法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则应选用蒸发D装置;可用蒸馏的方法除去自来水中的Cl-等杂质,则应选用蒸馏A装置,故答案为:D;A; (2)碘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大,可用四氯化碳或汽油等水互不相溶的萃取剂萃取分离,然后再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答案为:B;萃取、分液; (3)由图可知①为冷凝管,冷凝时要保证冷凝管充满水而充分冷却,水的方向应为下进上出,在使用分液漏斗时,要打开分液漏斗上端活塞或使凹孔对准小孔,以保证内部液体顺利流下,故答案为:冷凝管;下进上出;打开分液漏斗上端活塞或使凹槽对准小孔; (4)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Mg2+、Ca2+、Fe3+、SO42-时,可以加入过量NaOH溶液除去镁离子和铁离子;加入过量BaCl2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加入过量Na2CO3溶液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碳酸钠必须加在氯化钡之后,氢氧化钠和氯化钡可以颠倒加入的顺序;过滤后加入盐酸调节溶液的pH等于7后,蒸发即可,则顺序为⑤③②①⑥④⑦或⑤②③①⑥④⑦,故选ad,故答案为:da。 【点睛】Na2CO3溶液在BaCl2溶液之后,其作用除了除去Ca2+外,还要除去过量的Ba2+是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关键,也是解答的易错点。 29.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它们的溶质分别是Na2CO3、Na2SO4、NaHSO4、BaCl2中的一种,为了确定各是何种溶液进行了下列实验,记录为:①A+D→溶液+气体,②B+C→溶液+沉淀,③B+A→溶液+沉淀X,④D+B→溶液Y+沉淀,⑤溶液Y+沉淀X→溶液+气体。 (1)根据以上记录确定: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填化学式)。 (2)写出①、③、⑤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Na2CO3 (2). BaCl2 (3). Na2SO4 (4). NaHSO4 (5). 2H++CO32-===H2O+CO2↑ (6). Ba2++CO32-===BaCO3↓ (7). BaCO3+2H+===Ba2++H2O+CO2↑ 【解析】 【分析】 由CO32-、SO42-与Ba2+分别产生BaCO3、BaSO4的白色沉淀,而BaCO3可溶于强酸产生气体CO2, BaSO4则不能.据此我们即可将四种溶液检验出来,由②③④反应可以知道,A、C、D都能与B反应产生沉淀,所以B为BaCl2溶液;而由⑤可以知道沉淀X为BaCO3,溶液Y呈酸性,由此产生沉淀X的③中A为Na2CO3,产生溶液Y的④中D为NaHSO4,因此C为Na2SO4,根据物质的性质判断所发生的反应,并书写相关离子方程式。 【详解】(1)由②③④反应可以知道,A、C、D都能与B反应产生沉淀,所以B为BaCl2溶液;而由 ⑤可以知道沉淀X为BaCO3,溶液Y呈酸性,由此产生沉淀X的③中A为Na2CO3,产生溶液Y的④中D为NaHSO4,因此C为Na2SO4;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Na2CO3;B.BaCl2;C.Na2SO4;D.NaHSO4; (2)反应①为Na2CO3与NaHSO4反应, NaHSO4溶液呈酸性,反应的实质为2H++CO32-===H2O+CO2↑,反应③为碳酸钠和氯化钡之间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的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CO32-===BaCO3↓;反应⑤为BaCO3和HCl的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CO3+2H+===Ba2++H2O+CO2↑;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①2H++CO32-===H2O+CO2↑;③Ba2++CO32-===BaCO3↓;⑤BaCO3+2H+===Ba2++H2O+CO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