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2017-2018学年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化学试卷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Cl-35.5 Na-23‎ 第Ⅰ卷 选择题(共42分)‎ ‎(下列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选择填入答题卡,每小题6分,共7小题. 共记42分)‎ ‎1. 25 ℃、101 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H3OH(l)+O2(g)CO2(g)+2H2O(l) ΔH=+725.8 kJ·mol-1‎ B.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 452 kJ·mol-1‎ C.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725.8 kJ·mol-1‎ D.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 452 kJ·mol-1‎ ‎2. 对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A+BC+D。若t0时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变化如图所示(v代表反应速率,t代表时间),下列有关A、B、C、D的状态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B、C是气体,D不是气体 B.A、B是气体,C、D有一种是气体 C.C、D是气体,A、B有一种是气体 D.C、D有一种是气体,A、B都不是气体 ‎3. 在25 ℃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物质 X Y Z 初始浓度/(mol·L-1)‎ ‎0.1‎ ‎0.2‎ ‎0‎ 平衡浓度/(mol·L-1)‎ ‎0.05‎ ‎0.05‎ ‎0.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 B.反应可表示为X+3Y2Z,其平衡常数为1 600‎ C.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4. 从植物花汁中提取的一种有机物HIn,可作酸碱指示剂,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In(红色)H++In-(黄色),对上述平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B.加入盐酸后平衡逆向移动,溶液显红色 C.加入NaOH溶液后平衡正向移动,溶液显黄色 D.加入NaHSO4溶液后平衡正向移动,溶液显黄色 ‎5. 250c时,将某强酸和某强碱溶液按1:10的体积比混合后,溶液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此强酸和强碱的pH和为(  )‎ A.12 B.13 C.14 D.15‎ ‎6. 100 mL pH=1的盐酸中逐渐加入NaOH溶液时,溶液pH的变化图像,根据如图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A.原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 B.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 C.原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D.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 mol·L-1‎ ‎7. 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某H2SO4溶液的浓度,参考下图,从下表中选出正确选项(  )‎ ‎ ‎ 锥形瓶中的溶液 滴定管中的溶液 选用指示剂 选用滴定管 A 碱 酸 石蕊 乙 B 酸 碱 酚酞 甲 C 碱 酸 石蕊 甲 D 酸 碱 酚酞 乙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题. .共计58分)‎ ‎8.(16分,每空2分)‎ Ⅰ.H2SO4溶液和KOH溶液反应时有热量放出,并已知反应物的总能量为E1,生成物的总能量为E2。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中和反应的实质:                   。 ‎ ‎(2)判断E1和E2的大小关系:E1    E2。 ‎ ‎(3)已知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计算用20 g NaOH配成稀溶液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能放出        kJ的热量。  ‎ Ⅱ.830 K时,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可逆反应:CO(g)+H2O(g)CO2(g)+H2(g) ΔH<0‎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起始时c(CO)=2 mol·L-1,c(H2O)=3 mol·L-1,4 s后达到平衡,此时CO的转化率为60%,则在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用H2O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 ‎ ‎(2)在相同温度下,若起始时c(CO)=1 mol·L-1,c(H2O)=2 mol·L-1,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测得H2的浓度为0.5 mol·L-1,则此时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填“是”或“否”),此时v(正)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v(逆)。 ‎ ‎(3)若降低温度,该反应的K值可能为   。 ‎ a.1    b.2    c.0.5‎ ‎9. (12分,每空2分)下表是几种常见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25 ℃):‎ 酸 电离方程式 电离平衡常数K CH3COOH CH3COOH CH3COO-+H+‎ ‎1.76×10-5‎ H2CO3‎ H2CO3H++HCO3-‎ HCO3-H++CO32-‎ K1=4.4×10-7‎ K2=4.7×10-11‎ H2S H2SH++HS-‎ HS-H++S2-‎ K1=1.3×10-7‎ K2=7.1×10-15‎ H3PO4‎ H3PO4H++H2PO4-‎ H2PO4-H++HPO42-‎ HPO42-H++PO43-‎ K1=7.1×10-3‎ K2=6.3×10-8‎ K3=4.20×10-13‎ 回答下列问题:‎ ‎(1)当温度升高时,K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2)在温度相同时,各弱酸的K值不同,那么K值的大小与酸性的相对强弱有何关系?            。 ‎ ‎(3)若把CH3COOH、H2CO3、HCO3-、H2S、HS-、H3PO4、H2PO4-、HPO42- 都看作是酸,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最弱的是    。 ‎ ‎(4)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每一步都有相应的电离平衡常数,对于同一种多元弱酸的K1、K2、K3之间存在着数量上的规律,此规律是          ,产生此规律的原因是   。 ‎ ‎10.(16分,每空2分)‎ Ⅰ.pH=2的A、B两种酸溶液各1 mL,分别加水稀释到1 000 mL,其pH与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纵坐标表示PH,横坐标表示加水的体积)‎ ‎(1)若a=5,则A为   (填“强”或“弱”,下同)酸,B为  酸,若再稀释100倍,则A的pH   (填“<”“>”或“=”)7。 ‎ ‎(2)若A、B都是弱酸,则a的范围是   。 ‎ Ⅱ.求下列溶液在25℃时,水电离的C(H+)或C(OH-)的浓度。‎ ‎(1)0.001mol·L-1的HCl溶液,水电离的C(H+)= mol·L-1。‎ (2) PH=11的NaOH溶液,水电离的C(OH-)= mol·L-1。‎ (3) PH=9的Na2CO3溶液,水电离的C(OH-)= mol·L-1。‎ (4) PH=5的NH4Cl溶液,水电离的C(H+)= mol·L-1。‎ ‎11. (14分,每空2分)某同学欲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为0.100 0 mol·L-1的盐酸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选择酚酞作指示剂。请填写下列空白:‎ ‎(1)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氢氧化钠溶液时,左手把握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    。直到因加入一滴盐酸,溶液的颜色由    色变为    色,半分钟不恢复原色,立即停止滴定。 ‎ ‎(2)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偏低的是    (填序号)。 ‎ 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盐酸 B.滴定前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 C.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读取盐酸体积时,开始俯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仰视读数 E.滴定过程中,振荡锥形瓶过于剧烈,使少量溶液溅出 ‎(3)若第一次滴定开始和结束时,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下图所示。则起始读数为V1=    mL,终点读数V2=     mL。 ‎ ‎(4)再结合下表数据,计算被测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mol·L-1。‎ 滴定 次数 待测溶液 体积/mL 标准酸体积 滴定前的刻度/mL 滴定后的刻度/mL 第一次 ‎10.00‎ V1‎ V2‎ 第二次 ‎10.00‎ ‎4.10‎ ‎21.10‎ 第三次 ‎10.00‎ ‎0.40‎ ‎17.60‎ 参考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共42分)‎ ‎(下列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选择填入答题卡,(共7题,每题6分,共42分)‎ 题目 ‎1‎ ‎2‎ ‎3‎ ‎4‎ ‎5‎ ‎6‎ ‎7‎ 答案 ‎ B C ‎ ‎ C ‎ D ‎ B ‎ ‎ A ‎ D 第Ⅱ卷 (共4题,共计58分)‎ ‎8.(16分,每空2分)‎ Ⅰ.(1)H+(aq)+OH-(aq)H2O(l) (2) > 。‎ ‎(3) 28.65 。 ‎ Ⅱ.(1) 1 , 0.3 mol·L-1·s-1_。‎ ‎(2)  否 、 大于 。‎ ‎(3) b 。‎ ‎9、(12分,每空2分)‎ ‎(1) 增大____。 ‎ ‎ (2)K值越大,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越大,所以酸性越强。‎ ‎ (3) H3PO4 、  HS- 。‎ ‎(4) K1≫K2≫K3.上一级电离产生的H+对下一级电离起抑制作用。‎ ‎10.(16分,每空2分)‎ Ⅰ.(1)强 、弱 、 < 。 (2) 2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