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2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物质的分离和提纯作业(2)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中,一般情况下不能相互接触的是( ) A.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液体时,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 B.过滤操作中,漏斗颈与烧杯内壁 C.分液操作中,分液漏斗颈与烧杯内壁 D.过滤操作中,玻璃棒与三层滤纸 2.中国食盐产量居世界首位.下列实验室操作类似“海水晒盐”原理的是( ) A.蒸馏 B.蒸发 C.过滤 D.搅拌 3.石油分馏的原理是利用物质的( ) A.沸点差异 B.密度差异 C.溶解度差异 D.化学性质差异 4.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 ) A.酒精和水 B.碘和四氯化碳 C.水和四氯化碳 D.汽油和乙醇 5.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与粒子的大小无直接关系的是( ) A.过滤 B.渗析 C.萃取 D.丁达尔效应 6.工业废水中含有的Cr2O72﹣和CrO42﹣会对水体产生很大的危害,因此这种工业废水必须净化处理。一种处理含铬废水的工艺流程如下: ①中反应为2CrO42﹣(黄色)+2H+⇌Cr2O72﹣(橙色)+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酸化后废水黄色加深 B.②中,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C.③中,所得沉淀Cr(OH)3中含有Fe(OH)3 D.①中,所加酸可以是盐酸 7.海水淡化可解决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下列可应用于海水淡化技术的操作是( ) A.蒸馏 B.过滤 C.萃取 D.结晶 8.下列可用于洗气的装置是( ) A. B. C. D. 9.《本草纲目》记载:“烧酒,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这里用到的实验方法可以用于分离( ) A.丁醇和乙醚 B.碘化钾与碘 C.硝酸钾与氯化钠 D.氯化铵与硫酸钠 10.气体X可能由NH3、Cl2、HBr、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已知X通入AgNO3溶液时产生浅黄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HNO3,若将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沉淀产生,则有关气体X的成分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一定含有HBr,可能含有CO2 ②一定不含CO2③一定不含NH3、Cl2 ④可能含有Cl2、CO2. A.只有① B.只有③ C.①和③ D.②和③ 11.下列相关实验的现象或结论正确的是( ) A.向NaAlO2溶液中滴入NaHCO3溶液有白色沉淀,则AlO2﹣结合质子能力比CO32﹣强 B.向少量的稀溴水中滴入饱和苯酚溶液立即产生白色沉淀 C.检验废铁屑溶于盐酸后所得的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可向其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根据其是否褪色进行判断 D.加入硫酸铜可使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加快,说明Cu2+具有催化作用 12.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向氯水中加入有色布条,片刻后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有Cl2存在 B.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 C.Fe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D.分别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 13.如图所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A.甲图表示可逆反应:3Fe(s)+4H2O(g)⇌Fe3O4(s)+4H2 (g)增大压强后,V正、V逆变化图 B.乙图是标准状况下,某同学向100mL H2S饱和溶液中通入SO2,所得溶液pH变化图.由图可知ab段反应是:SO2+2H2S═3S↓+2H2O C.丙图表明合成氨反应温度与转化率之间的关系,由图知合成氨反应是吸热反应 D.丁图表明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AlCl3溶液的反应.说明反应分两步:①Al3++3OH﹣=Al(OH)3↓②Al(OH)3+OH﹣=AlO2﹣+2H2O 14.某白色固体混合物,为了鉴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加足量水充分混合,观察到气体产生,反应后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过滤; ②滤渣加入足量NaOH溶液,滤渣溶解; ③滤液中加足量稀硝酸酸化,再加几滴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该白色粉末可能是( ) A.AlCl3 和NH4HCO3 B.AlBr3和NaHCO3 C.Ba(OH)2和(NH4)2CO3 D.CaCl2 和(NH4)2SO3 15.日常生活中一些事例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的原料 B.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纯棉织物和纯毛织物 C.某雨水样品采集后放置一段时间,pH由4.68变为4.28,是因为水中溶解了较多的CO2 D.蒙古牧民喜欢用银器盛放鲜牛奶有其科学道理:用银器盛放鲜牛奶,溶入的极微量的银离子,可杀死牛奶中的细菌,防止牛奶变质 16.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方法: ①称取3g干海带,用刷子把干海带表面的附着物刷净. ②将海带剪碎,用酒精润湿(便于灼烧)后,放在坩埚中. ③用酒精灯灼烧盛有海带的坩埚,至海带完全成灰,停止加热,冷却. ④将海带灰转移到小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10mL蒸馏水,搅拌,煮沸2~3min,使可溶物溶解,过滤. ⑤向滤液中滴入几滴硫酸,再加入约1mL H2O2溶液,观察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①中也可以用水洗涤除去海带表面的附着物 B.步骤④过滤操作需要两种玻璃仪器 C.步骤⑤所得的溶液中加入淀粉可看到蓝色现象 D.通过以上①~⑤步骤即可得到纯度高的I2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粗盐提纯中,当加热到蒸发皿中有较多固体析出,残留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用余热将液体蒸干 B.当振荡分液漏斗中的混合溶液时,须用一只手压住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另一只手握住旋塞,将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C.从加碘盐中获取碘单质的操作步骤为:溶解﹣萃取﹣分液﹣蒸馏 D.实验过程中若皮肤不慎沾上少量碱液,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洗,最后用水冲洗 18.下列有关实验描叙中,正确的是( ) A.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在溴乙烷中滴入氢氧化钾溶液加热后,用稀硝酸酸化再滴加硝酸银溶液 B.测氯水的pH,可用玻璃棒蘸取氯水点在pH试纸上,待其变色后和标准比色卡比较 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用量筒量取浓溶液时仰视读数,所得溶液的浓度偏低 D.证明CH2=CHCH2CHO中一定有碳碳不饱和键:滴入KMnO4酸性溶液,看紫红色是否褪去 19.除去下列混合物中少量的杂质(括号内的为杂质)所选试剂、分离的主要仪器及操作方法都合理的是( ) 选项 样品(杂质) 加入试剂主 主要仪器 主要操作方法 A Fe2O3(Al2O3) NaOH溶液 长颈漏斗 过滤、洗涤 B 乙醇(水) CaO 蒸馏烧瓶 蒸馏 C C2H6(C2H4) 酸性KMnO4溶液 洗气瓶 洗气、干燥 D NaCl溶液(Br2) CCl4 分液漏斗 萃取、蒸馏 A.A B.B C.C D.D 20.下列各组溶液用互滴法不能鉴别的是( ) A.硝酸银溶液和氨水 B.盐酸和碳酸钠溶液 C.明矾溶液与烧碱溶液 D.碳酸氢钠和澄清石灰水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1.下列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中集气瓶内预先装少量水的目的是 .实验结束后,瓶内液体的pH 7.(填“>”、“<”或“﹦”) (2)B实验中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是 (只写一个). (3)C实验中该操作将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D实验中待 时,应停止加热. 22.三氧化二镍(Ni2O3)是一种重要的电子元件材料和蓄电池材料.工业上利用含镍废料(镍、铁、钙、镁合金为主)制取草酸镍(NiC2O4•2H2O),再高温煅烧草酸镍制取三氧化二镍.已知草酸的钙、镁、镍盐均难溶于水.工艺流程图如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Ⅰ为 . (2)①加入H2O2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加入碳酸钠溶液调pH至4.0~5.0,其目的为 ; (3)草酸镍(NiC2O4•2H2O)在热空气中干燥脱水后在高温下煅烧,可制得Ni2O3,同时获得混合气体.NiC2O4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工业上还可用电解法制取Ni2O3,用NaOH溶液调NiCl2溶液的pH至7.5,加入适量Na2SO4后利用惰性电极电解.电解过程中产生的Cl2有80%在弱碱性条件下生成ClO﹣,再把二价镍氧化为三价镍.ClO﹣氧化Ni(OH)2生成Ni2O3的离子方程式为 .a mol二价镍全部转化为三价镍时,外电路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5)以Al和NiO(OH)为电极,NaOH溶液为电解液组成一种新型电池,放电时,NiO(OH)转化为Ni(OH)2,该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3.生产自来水的流程图所示. (1)FeSO4•7H2O是常用的混凝剂,它在水中最终生成 沉淀. (2)实验室过滤操作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3)我们有时感觉自来水“有漂白粉的气味”,是因为使用了氯气消毒,请写出有关化学方程 .下列物质中 (填写序号)可以作为氯气的代用品. ①臭氧 ②NH3(溶液) ③K2FeO4④SO2 (4)有些地区的天然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用离子交换树脂软化硬水时,先后把水通过分别装有 离子交换树脂和 离子交换树脂的离子交换柱(填“阴”或“阳”). (5)测定水中的溶解氧:量取20mL水样,迅速加入MnSO4和KOH的混合溶液,再加入KI溶液,立即塞好塞子,振荡使其完全反应.打开塞子,迅速加入适量硫酸溶液,此时有碘单质生成.用0.10mol/L 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碘,消耗了6.00mL Na2S2O3溶液.已知在碱性溶液中,氧气能迅速氧化Mn2+,生成物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本身重新还原为Mn2+. 上述过程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2Mn2++4OH﹣+O2=2MnO(OH)2MnO(OH)2+2I﹣+4H+=I2+Mn2++3H2O I2+2S2O32﹣=2I﹣+S4O62﹣水中的溶解氧量为 (以mg•L﹣l为单位). 24.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水质优劣直接影响人体健康.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水中溶解的气体主要有 、 .硬度为1°的水是指每升水含10mgCaO或与之相当的物质(如7.1mg MgO).某天然水中c(Ca2+)=1.2×10﹣3mol/L,c(Mg2+)=6×10﹣4mol/L,则此水的硬度为 (2)如图1为某饮用水厂用天然水制备纯净水(去离子水)的工艺流程图: 活性炭的作用是 ;A和B中放置的物质是 ;O3消毒的优点是 (3)金矿开采、冶炼和电镀工业会产生大量含氰化合物的污水,其中含氰化合物以HCN、CN﹣和金属配离子M(CN)的形式存在于水中.测定污水中含氰化合物含量的实验步骤如下:I.水样预处理:水样中加入磷酸和EDTA,在pH<2的条件下加热蒸馏,蒸出所有的HCN,并用NaOH溶液吸收. Ⅱ.滴定:将吸收液调节至pH>ll.以“试银灵”作指示剂,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终点 时溶液由黄色变成橙红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2CN﹣═[Ag(CN)2]﹣ 根据以上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水样预处理的目的是 ②水样预处理的装置如图2所示,细导管插入吸收液中的目的是 蒸馏瓶比吸收液面要高,其原因是 ③准确移取某工厂污水100mL,经处理后用浓度为0.01000mol•L﹣1的AgNO3标准溶液滴定,终点时消耗了21.00mL.此水样中含氰化合物的含量为 mg•L﹣1(以CN﹣计,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5.A、B、C、D、E均为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其离子组成如表.(各化合物中离子组成不重复),分别取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阳离子 Na+,Al3+,Ag+,Ba2+,Fe3+ 阴离子 Cl﹣,CO32﹣,SO42﹣,NO3﹣,OH﹣ ①用pH试纸分别测得B、C溶液均呈碱性,且0.1mol/L B溶液pH>13 ②D溶液加入铜粉,溶液增加 ③在E溶液中加过量B,没有沉淀产生 ④在A溶液中逐字滴滴入氨水至过量,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名称: E的名称: ; (2)C水溶液呈碱性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0.1mol/L的C溶液中和0.1mol/L的NaHCO3溶液中,阴离子的总数:C溶液 NaHCO3溶液;(填“>”、“=”或“<”,下同) (3)D溶液呈 性;(填“酸性”、“碱性”或“中性”)若将D溶液加热蒸干得到固体应是: (填化学式) 三.实验题(共3小题) 26.有一瓶无色澄清的溶液,可能由以下离子中的几种组成:SO32﹣、I﹣、CO32﹣、Cl﹣、SO42﹣、Fe2+、Na+、MnO4﹣,请根据以下实验步骤及现象回答问题: 步骤一:取适量待测液,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A和溶液B. 步骤二:往B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得白色沉淀和溶液C. 步骤三:往C溶液中通入足量Cl2,得黄褐色溶液D. (1)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 (2)该溶液中可能存在的阴离子是: (3)步骤三中溶液变黄褐色是因为生成了某种物质,确认该物质的实验操作与现象是:取适量D溶液于试管中, . 27.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以I﹣形式存在).实验室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 (1)实验操作③的名称是 ,所用主要仪器名称为 . (2)提取碘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有机试剂是 (填序号). A.酒精(沸点78℃) B.四氯化碳(沸点77℃) C.甘油(沸点290℃) D.苯(沸点80℃) (3)在操作②中,溶液中生成少量ICl,为消除此杂质,使碘全部游离出来,应加入适量(填序号)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A.KIO3 B.HClO C.KI D.Br2 (4)为使从含碘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并回收溶剂顺利进行,采用水浴加热蒸馏(如图所示).请指出图中实验装置中错误之处(有几处填几处,下列空白可不填满,也可补充). ① ,② ,③ ,④ . (5)实验中使用水浴的原因是 ,最后晶体碘聚集在 (填仪器名称)中. 28.工业上利用氧化铝基废催化剂(主要成分为Al2O3,少量Pd)回收Al2(SO4)3及Pd的流程如图: 说明:上述流程中焙烧温度不宜过高,否则会导致硫酸铵固体的分解。 (1)焙烧时产生的气体X为 (填化学式)。 (2)水浸分离中,滤渣Pd的颗粒比较大,一般可以采用的分离方法是 。 (3)某同学在实验室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完成Pd的热还原实验,并计算滤渣中(NH4)2PdCl6的百分含量(滤渣中的杂质不参与热还原反应)。 ①写出热还原法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将石英玻璃管(带开关K1和K2)(设为装置A)称重,记为m1g.将滤渣[(NH4)2PdCl6]装入石英玻璃管中,再次将装置A称重,记为m2g.按上图连接好装置进行实验。将下列所有实验操作步骤正确排序d( )( )b( )( )e(填标号);重复上述操作步骤,直至A恒重,记为m3g。 a.点燃酒精灯,加热 b.熄灭酒精灯 c.关闭K1和K2 d.打开K1和K2 e.称量A f.冷却至室温 g.缓缓通入H2 ③根据实验记录,计算滤渣中(NH4)2PdCl6的百分含量 【列式表示,其中(NH4)2PdCl6相对分子质量M=355】。 ④关于本实验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选择焦炭代替H2做还原剂 B.尾气处理可选择碱石灰吸收 C.若使用电子天平称量,需要先按下显示屏的“去皮键” D.实验结束时,若发现硬质试管右端有少量白色固体,可能是氯化铵,这种情况会造成较大实验误差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分析】A.胶头滴管向试管滴液体时,悬空正放; B.过滤时,遵循一贴二低三靠; C.分液时,分液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体飞溅; D.过滤时,玻璃棒靠在三层滤液一侧,滤纸不易捣破. 【解答】解:A.胶头滴管向试管滴液体时,悬空正放,则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不能相互接触,防止试剂污染或减少,故A选; B.过滤时,遵循一贴二低三靠,则漏斗颈与烧杯内壁相互接触,故B不选; C.分液时,分液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体飞溅,则分液漏斗颈与烧杯内壁相互接触,故C不选; D.过滤时,玻璃棒靠在三层滤液一侧,滤纸不易捣破,则玻璃棒与三层滤纸相互接触,故D不选; 故选:A。 2.【分析】根据“海水晒盐”原理是利用蒸发溶剂的方法使溶质氯化钠析出的过程来回答. 【解答】解:A、蒸馏是根据物质的沸点的不同来实现物质的分离的方法,不同于“海水晒盐”原理,故A错误; B、蒸发是升高温度让一种物质挥发出来,而剩余另一物质的方法,类似“海水晒盐”原理,故B正确; C、过滤是利用滤纸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方法,不同于“海水晒盐”原理,故C错误; D、搅拌是玻璃棒的作用,可以加速固体的溶解或是物质的分解速率,不同于“海水晒盐”原理,故D错误。 故选:B。 3.【分析】石油分馏是利用控制温度,得到不同温度范围内的馏分分离混合物,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石油分馏与混合物中的沸点有关,利用混合物的沸点不同将混合物分离,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所有与密度差异、溶解度差异、化学性质差异无关,A符合, 故选:A。 4.【分析】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物质应互不相溶,结合常见物质的水溶性解答该题. 【解答】解:酒精和水、汽油和乙醇、碘和四氯化碳都混溶,溶液不分层,而水和四氯化碳分层,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故选:C。 5.【分析】浊液、胶体、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悬浊液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通过滤纸,浊液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滤纸,胶体、溶液的分散质粒子能透过滤纸;胶体和浊液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的分散质粒子能透过半透膜; 胶体微粒能对光线散射,产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中的离子很小,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萃取利用一种溶质在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与物质微粒大小无直接关系。 【解答】解:A.悬浊液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通过滤纸,过滤利用了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进行分离,故A错误; B.胶体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的分散质粒子能透过半透膜,渗析利用了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进行分离,故B错误; C.萃取利用一种溶质在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与物质微粒大小无直接关系,故C正确; D.胶体微粒能对光线散射,产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中的离子很小,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与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有关,故D错误; 故选:C。 6.【分析】A.酸化后,2CrO42﹣(黄色)+2H+⇌Cr2O72﹣(橙色)+H2O正向移动; B.②中Cr元素的化合价降低,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C.②中反应生成Fe3+、Cr3+,均与碱反应; D.Cr2O72﹣可与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解答】解:A.酸化后,2CrO42﹣(黄色)+2H+⇌Cr2O72﹣(橙色)+H2O正向移动,橙色加深,故A错误; B.②中Cr元素的化合价降低,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由电子守恒可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故B错误; C.②中反应生成Fe3+、Cr3+,均与碱反应,则③中所得沉淀Cr(OH)3中含有Fe(OH)3,故C正确; D.Cr2O72﹣可与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应加硫酸酸化,故D错误; 故选:C。 7.【分析】海水中含有可溶性的电解质,从海水中获得溶剂水,需要通过蒸馏的操作,据此分析。 【解答】解:A.海水中含有可溶性的电解质,从海水中获得溶剂水,需要通过蒸馏的操作,故A正确; B.海水中含有可溶性的电解质,得不到淡化水,故B错误; C.萃取不能除去海水中的盐分,故C错误; D.要获得淡化水,而不是提取海水中的盐分,所以不能采用结晶的方法,故D错误。 故选:A。 8.【分析】洗气是除去气体中杂质的一种操作方法,在带有双控塞的集气瓶中装有液态除杂试剂,通气时除去长进短出的方式将杂质除去除去,据此分析。 【解答】解:A.该装置通常用作反应装置,无法完成洗气,故A错误; B.该装置为防倒吸的尾气吸收装置,由于稀释极易溶于水的气体,不能用于洗气,故B错误; C.该装置为洗气装置,可用于洗气,故C正确; D.该装置为量取气体体积的装置,不能用于洗气,故D错误; 故选:C。 9.【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白酒的烧制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分离,即操作方法为蒸馏,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根据:“烧酒,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可知,白酒的烧制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分离,即操作方法为蒸馏, A.丁醇和乙醚都是液体,二者沸点不同,需要通过蒸馏分离,故A正确; B.碘化钾与碘在四氯化碳的溶解度不同,需要通过萃取分液分离,故B错误; C.硝酸钾与氯化钠都易溶于水,二者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需要通过重结晶法分离,故C错误; D.硝酸钾与氯化钠的稳定性不同,可通过加热的方法分离,故D错误; 故选:A。 10.【分析】X通入硝酸银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浅黄色沉淀,可知X中一定含有HBr,因此X中一定没有NH3和Cl2,由于CaCO3可溶于强酸中,故在HBr存在的条件下,X若有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也可能没有沉淀生成,所以无法肯定CO2是否存在,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根据X通入硝酸银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淡黄色沉淀,可知X中一定含有HBr,因氨气和HBr反应生成溴化铵,HBr与氯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X中一定没有NH3和Cl2; 由于CaCO3可溶于强酸中,所以在HBr存在的条件下,X中若有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也可能没有沉淀生成,故无法确定是否含有CO2,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①一定含有HBr,可能含有CO2、③一定不含NH3、Cl2是正确的,而②一定不含CO2和④可能含有Cl2、CO2是错误的, 故选:C。 11.【分析】A.NaHCO3溶液与NaAlO2溶液混合,AlO2﹣促进HCO3﹣的电离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B.苯酚只能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三溴苯酚沉淀; C.氯离子具有还原性,能够还原酸性的高锰酸钾; D.原电池能够加快氧化还原反应速率. 【解答】解:A.NaHCO3溶液与NaAlO2溶液混合,AlO2﹣促进HCO3﹣的电离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则结合H+的能力:CO32﹣<AlO2﹣,故A正确; B.苯酚只能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三溴苯酚沉淀,与稀溴水不反应,故B错误; C.亚铁离子、氯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均能被高锰酸钾氧化,则不能确定是否含Fe2+,故C错误; D.加入硫酸铜可使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加快,是因为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故D错误; 故选:A。 12.【分析】A、氯气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氯水中含有氯气、次氯酸分子,依据HClO的性质解答; B、SO32﹣在酸性溶液中被硝酸根离子氧化为硫酸根; C、Fe与稀HNO3反应生成NO; D、HCl、NH3均极易溶于水. 【解答】解:A、氯水中含有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向氯水中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不能说明溶液中有Cl2存在,故A错误; B、SO32﹣在酸性溶液中被硝酸根离子氧化为硫酸根,生成硫酸钡沉淀,故B错误; C、Fe与稀HNO3反应生成NO,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Fe与稀H2SO4反应有氢气生成,属于置换反应,故C错误; D、HCl、NH3均极易溶于水,则分别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故D正确; 故选:D。 13.【分析】A、此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会移动; B、向100mL H2S饱和溶液中通入SO2,反应可分为两个阶段:①SO2+2H2S═3S↓+2H2O ②SO2+H2O═H2SO3,据此分析; C、从图可知,T1>T2,而温度越高,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小,据此分析; D、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AlCl3溶液的反应,反应分两步:①Al3++4OH﹣=AlO2﹣+2H2O、②Al3++3AlO2﹣+6H2O=4Al(OH)3↓. 【解答】解:A、从图象可以看出,改变外界条件后,V正立即增大,V逆逐渐增大,平衡右移,而此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会移动,故A错误; B、向100mL H2S饱和溶液中通入SO2,反应可分为两个阶段:①SO2+2H2S═3S↓+2H2O 此为ab段的反应,当SO2和H2S恰好完全反应时,pH达到最大值;②SO2+H2O═H2SO3,此为bd段的反应,故B正确; C、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从图可知,T1>T2,而温度越高,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小,即平衡左移,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C错误; D、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AlCl3溶液的反应,现象是:开始无现象,后来有沉淀生成,且两步中消耗的AlCl3溶液的体积比为3:1,反应分两步:①Al3++4OH﹣=AlO2﹣+2H2O ②Al3++3AlO2﹣+6H2O=4Al(OH)3↓,故D错误。 故选:B。 14.【分析】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可知有不溶于水的固体、溶于水的固体; ②滤渣加入足量NaOH溶液,滤渣溶解,说明剩余的固体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 ③滤液加入足量稀硝酸,再加几滴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一定含盐酸盐,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可知有不溶于水的固体、溶于水的固体,同时产生气体,所以排除CD选项,因为二者混合不会出气体; ②滤渣加入足量NaOH溶液,滤渣溶解,说明剩余的固体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可以是氢氧化铝; ③滤液加入足量稀硝酸,再加几滴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一定含盐酸盐,所以是AlCl3 和NH4HCO3, 故选:A。 15.【分析】A.硅酸钠具有粘性、不易燃烧; B.蛋白质燃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C.亚硫酸容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生成硫酸; D.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解答】解:A.硅酸钠具有粘性、不易燃烧,用来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的原料,故A正确; B.纯棉织物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与纸相似,纯毛织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与羽毛相似,前者燃烧有烧纸的气味,后者燃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故B正确; C.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所以导致雨水的pH值小于5.6,亚硫酸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硫酸,使溶液的pH值变得更小,故C错误; D.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细菌是蛋白质,能被银离子杀死,故D正确。 故选:C。 16.【分析】A.用水洗含碘盐溶解而损失碘; B.步骤④过滤,需要漏斗、烧杯、玻璃棒; C.步骤⑤所得的溶液中碘离子被过氧化氢氧化生成碘单质; D.碘水还需要萃取、蒸馏获得碘单质. 【解答】解:A.用水洗含碘离子的盐溶解而损失碘,则不能用水洗涤除去海带表面的附着物,故A错误; B.步骤④过滤,需要漏斗、烧杯、玻璃棒,需要三种玻璃仪器,故B错误; C.步骤⑤所得的溶液中碘离子被过氧化氢氧化生成碘单质,则加入淀粉可看到蓝色现象,故C正确; D.①~⑤步骤只得到碘水,还需要萃取、蒸馏获得碘单质,故D错误; 故选:C。 17.【分析】A.蒸发操作的方法,当加热至蒸发皿中有较多固体析出时,应停止加热; B.当振荡分液漏斗中的混合溶液时,须用一只手压住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另一只手握住旋塞,防止玻璃塞和旋塞脱落,导致实验失败; C.加碘盐中碘元素是以化合态存在,要提取碘单质,应加入还原剂将碘酸钾中的碘还原成单质碘; D.实验过程中若皮肤不慎沾上少量碱,为保护皮肤,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2%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最后用水冲洗. 【解答】解:A.蒸发时,不能将滤液蒸干,否则会导致固体四溅,容易发生危险,应该在蒸发皿中具有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液体蒸干即可,故A正确; B.为防止玻璃塞和旋塞脱落,导致实验失败,当振荡分液漏斗中的混合溶液时,须用一只手压住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另一只手握住旋塞,将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故B正确; C.加碘盐中碘元素是以化合态存在,要提取碘单质,应加入还原剂将碘酸钾中的碘还原成单质碘,所以正确的操作为:溶解﹣还原﹣萃取﹣分液﹣蒸馏,故C错误; D.实验过程中若皮肤不慎沾上少量碱,为保护皮肤,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2%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最后用水冲洗,故D正确; 故选:C。 18.【分析】A、依据卤代烃中卤族元素的检验方法分析判断,先把有机物质中的溴原子变化为溴离子,再进行检验,注意碱性条件水解后,需要加酸中和后再加硝酸银检验; B、氯水中含有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C、量筒量取一定体积液体是刻度定液面;仰视读数量取液体多了; D、醛基和双键都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解答】解:A、先把有机物质中的溴原子变化为溴离子,再进行检验,注意碱性条件水解后,需要加酸中和后再加硝酸银生成淡黄色沉淀证明含有溴元素;故A正确; B、氯水中含有次氯酸具有漂白性;PH变色因被氧化褪色,故B错误; C、量筒量取一定体积液体是刻度定液面;仰视读数量取液体多了;配制的溶液浓度增大,故C错误; D、醛基和双键都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不能检验碳碳双键的存在,故D错误; 故选:A。 19.【分析】A.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B.二者沸点不同,碳化钙可吸水; C.乙烯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 D.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可分液。 【解答】解:A.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应用普通漏斗,故A错误; B.二者沸点不同,碳化钙可吸水,用蒸馏的方法可分离,故B正确; C.乙烯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引入新杂质,应用溴水除杂,故C错误; D.加入四氯化碳萃取溴,然后分液分离,故D错误。 故选:B。 20.【分析】与量有关的反应,且改变滴定顺序时,反应现象不同,可鉴别,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氨水少量生成沉淀,氨水过量沉淀溶解,可鉴别,故A不选; B.盐酸少量无气体生成,盐酸过量生成气体,可鉴别,故B不选; C.NaOH少量生成沉淀,NaOH过量沉淀溶解,可鉴别,故C不选; D.改变滴加顺序,均生成白色沉淀,不能鉴别,故D选; 故选:D。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1.【分析】(1)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会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酸性溶液的pH<7; (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导致实验结果的原因有:红磷量偏少、装置漏气、未等装置冷却就打开夹子等; (3)俯视会导致量取液体偏小,从而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 (4)加热蒸发溶液时要待有较多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蒸干. 【解答】解:(1)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二氧化硫会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显酸性,酸性溶液的pH<7,故答案为:吸收有毒有害气体;<; (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导致实验结果的原因有:红磷量偏少、装置漏气、未等装置冷却就打开夹子等,故答案为:红磷量不足、装置气密性不好,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放水等; (3)俯视会导致量取液体偏小,由溶质的质量分数=×100%可知使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偏大,故答案为:偏大; (4)加热蒸发溶液时要待有较多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蒸干,故答案为: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 22.【分析】流程分析,镍废料(镍、铁、钙、镁合金为主)制取草酸镍(NiC2O4•2H2O),在高温煅烧草酸镍制取三氧化二镍.镍废料加入酸溶解后过滤得到滤液中含有亚铁离子、钙离子、镁离子、镍离子,加入过氧化氢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加入碳酸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使铁离子全部沉淀,过滤后的滤液在加入NH4F沉淀钙离子和镁离子,过滤得到溶液含有捏离子的溶液,在溶液中加入草酸生成草酸镍,蒸发浓缩结晶析出晶体为目标产物NiC2O4•2H2O, (1)镍废料中主要是镍、铁、钙、镁合金为主,操作Ⅰ是酸溶后过滤,溶解金属,除去不溶物; (2)过氧化氢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依据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加入Na2CO3溶液调pH至4.0〜4.5,促进铁离子水解形成氢氧化铁沉淀; (3)草酸镍(NiC2O4•2H2O)在热空气中干燥脱水后生成NiC2O4,NiC2O4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Ni由+2价升高到+3价,则C由+3价降低到+2价,题中要求生成混合气体,则另一气体为CO2)生成Ni2O3、CO、CO2,再利用化合价升降相等配平; (4)Cl由+1价降低到﹣1价,Ni由+2价升高到+3价,利用化合价升降相等可配平ClO﹣、Ni(OH)2、Cl﹣、Ni2O3的系数,再利用H原子守恒配平水的系数,最后可利用O原子检查配平是否正确;依据化学方程式和元素守恒计算得到; (5)以Al和NiO(OH)为电极,NaOH溶液为电解液组成一种新型电池,放电时NiO(OH)转化为Ni(OH)2,发生还原反应,则Al发生氧化反应,碱性条件下得到NaAlO2,配平书写方程式. 【解答】解:(1)分析框图:“酸溶”生成含镍、铁、钙、镁离子的溶液,加酸溶解,溶解金属,除去不溶物过滤; 故答案为:加酸溶解,过滤; (2)①加双氧水的目的是氧化生成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 故答案为:2Fe2++H2O2+2H+═2Fe3++2H2O; ②加入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调节pH,促进铁离子水解沉淀完全, 故答案为:促进铁离子水解沉淀完全; (3)草酸镍(NiC2O4•2H2O)在热空气中干燥脱水后生成NiC2O4,NiC2O4 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Ni由+2价升高到+3价,则C由+3价降低到+2价,题中要求生成混合气体,则另一气体为CO2)生成Ni2O3、CO、CO2,再利用化合价升降相等,Ni:升高2×(3﹣2),C:升高1×(4﹣3),C:降低:3×(3﹣2),配平方程式为:2NiC2O4Ni2O3+3CO↑+CO2↑; 故答案为:2NiC2O4Ni2O3+3CO↑+CO2↑; (4)Cl由+1价降低到﹣1价,Ni由+2价升高到+3价,利用化合价升降相等可配平ClO﹣、Ni(OH)2、Cl﹣、Ni2O3的系数,再利用H原子守恒配平水的系数,最后可利用O原子检查配平是否正确,得到离子方程式为:ClO﹣+2Ni(OH)2═Cl﹣+Ni2O3+2H2O; ClO﹣+2Ni(OH)2═Cl﹣+Ni2O3+2H2O 1 2 n(ClO﹣) a mol 则n(ClO﹣)=0.5 a mol Cl2+2OH﹣═ClO﹣+Cl﹣+H2O 0.8n(Cl2) 0.5 a mol 则n(Cl2)=0.625 a mol 进行电解时: 2Cl﹣﹣2e﹣═Cl2↑ 2 1 n(e﹣) 0.625 a mol 则n(e﹣)=1.25a mol; 故答案:ClO﹣+2Ni(OH)2═Cl﹣+Ni2O3+2H2O;1.25a mol; (5)以Al和NiO(OH)为电极,NaOH溶液为电解液组成一种新型电池,放电时NiO(OH)转化为Ni(OH)2,发生还原反应,则Al发生氧化反应,碱性条件下得到NaAlO2,该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l+3NiO(OH)+NaOH+H2O=3Ni(OH)2+NaAlO2, 故答案为:Al+3NiO(OH)+NaOH+H2O=3Ni(OH)2+NaAlO2. 23.【分析】(1)亚铁离子不稳定,易被氧化生成铁离子,铁离子水解生成Fe(OH)3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而净水; (2)过滤操作使用玻璃棒、漏斗、烧杯等仪器; (3)氯气消毒是氯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消毒,强氧化性的物质可以代替氯气消毒; (4)OH﹣会与钙、镁离子反应生成沉淀,影响阳离子交换树脂发挥作用; (5)可利用关系式发生计算. 【解答】解:(1)亚铁离子不稳定,易被氧化生成铁离子,铁离子水解生成Fe(OH)3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而净水,所以FeSO4•7H2O是常用的混凝剂,它在水中最终生成Fe(OH)3沉淀,故答案为:Fe(OH)3; (2)过滤操作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烧杯等;故答案为:烧杯、漏斗、玻璃棒; (3)氯气消毒是氯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消毒,原理是Cl2+H2O⇌HCl+HClO,臭氧、K2FeO4 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可以代替氯气消毒,故答案为:Cl2+H2O⇌HCl+HClO;①③; (4)通过阴离子交换树脂后生成OH﹣,OH﹣会与钙、镁离子反应生成沉淀,影响阳离子交换树脂发挥作用,故先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再通过阴离子交换树脂,故答案为:阳; 阴; (5)已知:2Mn2++4OH﹣+O2=2MnO(OH)2; MnO(OH)2+2I﹣+4H+=I2+Mn2++3H2O;I2+2S2O32﹣=2I﹣+S4O62﹣,可得关系式:O2~4S2O32﹣,n(S2O32﹣)=0.01mol/L×0.006L=6×10﹣5mol,则n(O2)=×6×10﹣5mol=1.5×10﹣5mol, m(O2)=1.5×10﹣5mol×32g/mol=48×10﹣5g=0.48mg, 则水中的溶解氧量为为=24.0mg•L﹣1, 故答案为:24.0. 24.【分析】(1)空气中的氧气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其它气体一般是难溶于水;依据硬度为1°的水是指每升水含10mgCaO或与之相当的物质(如7.1mgMgO),将水中的Ca2+、Mg2+质量折算成CaO的质量计算得到; (2)天然水去除水中不溶性杂质通过吸附作用去除有毒、有异味的分子去除水中的阳离子去除水中的阴离子杀菌消毒; (3)①根据含氰化合物的污水处理过程需要用氢氧化钠将含氰化合物全部转化为HCN来回答; ②为了保证生成的HCN全部被吸收,导气管要深入NaOH溶液中;但将导气管伸入NaOH溶液中有可能引起倒吸,所以将烧瓶位置挂高; ③根据实验原理,2HCN~2CN﹣~AgNO3结合元素守恒思想来解决. 【解答】解:(1)氧气能够较少量地溶解在水中,二氧化碳能够较多量地溶解在水中,所以天然水中溶解的气体主要有氧气和二氧化碳;某天然水中c(Ca2+)=1.2×10﹣3mol•L﹣1,c(Mg2+)=6×10﹣4mol•L﹣1,硬度为1°的水是指每升水含10mgCaO或与之相当的物质(如7.1mgMgO);1L水中钙离子物质的量=1.2×10﹣3mol,相当于CaO质量=1.2×10﹣3mol×56g/mol=67.2mg,1L水中镁离子物质的量=6×10﹣4mol,相当于氧化镁质量6×10﹣4mol×40g/mol=24mg,水的硬度=+=10°, 故答案为:O2;CO2(或氮气);10°; (2)天然水去除水中不溶性杂质通过吸附作用去除有毒、有异味的分子去除水中的阳离子去除水中的阴离子杀菌消毒,所以活性炭的作用为吸附水中的有机物(或去除水中的异味),O3消毒的优点是反应产物无毒无害,A为阳离子交换树脂,B为阴离子交换树脂, 故答案为:吸附水中的有机物(或去除水中的异味);离子交换树脂;反应产物无毒无害; (3)①根据题给信息,污水预处理的目的是将各种形态含氰化合物转化为可以测定的HCN,所以水样预处理的目的是将含氰化合物全部转化为CN﹣, 故答案为:将含氰化合物全部转化为CN﹣; ②为了保证生成的HCN全部被吸收,导气管要深入NaOH溶液中;将导气管伸入NaOH溶液中有可能引起倒吸,所以将烧瓶位置挂高,使得蒸馏瓶比吸收液面要高出很多,故答案为:充分吸收HCN,防止有毒气体排放到空气中;防止倒吸; ③根据实验原理,2HCN~2CN﹣~AgNO3,m(CN﹣)=0.01000×21×10﹣3×2×26×103×10=109.2mg/L,故答案为:109.2. 25.【分析】①用pH试纸测得B和C溶液显碱性,溶液可能为碱溶液或强碱弱酸盐,0.1mol/L的B溶液pH大于13,则1molB中含有不止1mol氢氧根离子,根据离子共存可知,B为氢氧化钡;C只能为碱性溶液,含有CO32﹣离子,结合离子共存可知,C只能为碳酸钠; ②在D溶液中加入铜粉,溶液质量,说明D中含有铁离子; ③在E溶液中加入过量B,没有沉淀产生,说明E中没有SO42﹣、CO32﹣,所以E是氯化铝,则D为硫酸铁, ④ 在A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加氨水至过量,沉淀消失,说明沉淀应该是氢氧化银,所以A溶液中含有银离子,则A只能是硝酸银;据此解答各小题即可. 【解答】解:依据分析可知:A为硝酸银,B为氢氧化钡,C为碳酸钠,D为硫酸铁,E为氯化铝, (1)B为氢氧化钡,E为氯化铝,故答案为:氢氧化钡;氯化铝; (2)碳酸根水解生成碳酸氢根和氢氧根,故使得溶液显碱性,Na2CO3溶液中CO32﹣的水解大于NaHCO3中HCO3﹣的水解,则Na2CO3中阴离子浓度之和大,故答案为:CO32﹣+H2O⇌HCO3﹣+OH﹣,>; (3)由于;硫酸铁为强酸弱酸盐,故铁离子水解致使溶于呈酸性,铁离子水解产物为硫酸,硫酸不挥发,故蒸干硫酸铁溶液,仍得到硫酸铁,故答案为:酸;Fe2(SO4)3. 三.实验题(共3小题) 26.【分析】无色溶液可知一定不含Fe2+、MnO4﹣,由电荷守恒可知一定含阳离子为Na+; 步骤一:取适量待测液,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A和溶液B,则气体A为二氧化硫,一定含SO32﹣; 步骤二:往B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得白色沉淀和溶液C,白色沉淀为硫酸钡,可知一定含SO42﹣; 步骤三:往C溶液中通入足量Cl2,得黄褐色溶液D,D中含碘单质,则原溶液一定含I﹣,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无色溶液可知一定不含Fe2+、MnO4﹣,由电荷守恒可知一定含阳离子为Na+; 步骤一:取适量待测液,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A和溶液B,则气体A为二氧化硫,一定含SO32﹣; 步骤二:往B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得白色沉淀和溶液C,白色沉淀为硫酸钡,可知一定含SO42﹣; 步骤三:往C溶液中通入足量Cl2,得黄褐色溶液D,D中含碘单质,则原溶液一定含I﹣, (1)由上述分析可知,一定含离子为SO32﹣、I﹣、SO42﹣、Na+,故答案为:SO32﹣、I﹣、SO42﹣、Na+; (2)该溶液中可能存在的阴离子是CO32﹣、Cl﹣,故答案为:CO32﹣、Cl﹣; (3)淀粉遇碘单质变蓝,则步骤三中溶液变黄褐色是因为生成了某种物质,确认该物质的实验操作与现象是:取适量D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 故答案为: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 27.【分析】(1)依据碘单质的溶解性,萃取原理解答,萃取实验的主要仪器为分液漏斗; (2)依据萃取操作中萃取剂选择原则:①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 ②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判断解答; (3)在操作②中,溶液中生成少量ICl,为消除此杂质,使碘全部游离出来,则需要加入还原剂,结合所给物质的性质解答;氯化碘氧化碘离子生成单质碘和氯离子; (4)蒸馏实验中蒸馏烧瓶加热应垫石棉网;温度计测定温度为蒸汽的温度;为达到最佳冷凝效果冷凝水与蒸汽流向相反,据此解答; (5)有机溶剂沸点较低,控制温度不能过高,避免碘蒸气进入冷凝管,所以实验中使用水浴.碘是固态,因此最后晶体碘聚集在蒸馏烧瓶中. 【解答】解:(1)碘易溶在有机溶剂中,碘水中提取碘应选择萃取,则实验操作③的名称是萃取分液,萃取实验所用主要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 故答案为:萃取分液;分液漏斗; (2)选用的萃取剂的原则:①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 ②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A.酒精(沸点78℃)与水互溶,不能作萃取剂,故A错误; B.四氯化碳(沸点77℃)不溶于水,且碘易溶在四氯化碳中,可以作萃取剂,故B正确; C.甘油(沸点290℃)易溶于水,不能作萃取剂,故C错误; D.苯(沸点80℃) 不溶于水,且碘易溶在苯中,可以作萃取剂,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3)在操作②中,溶液中生成少量ICl,为消除此杂质,使碘全部游离出来,则需要加入还原剂,碘酸钾、次氯酸、溴均具有强氧化性,碘化钾具有还原性,可以选择碘化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Cl+I﹣=Cl﹣+I2,答案选C; 故答案为:C;ICl+I﹣=Cl﹣+I2; (4)蒸馏实验中蒸馏烧瓶加热应垫石棉网;温度计测定温度为蒸汽的温度,温度计水银球应放在支管口处;为达到最佳冷凝效果冷凝水与蒸汽流向相反,即下口入,上口出;根据装置图可知,错误有:①缺石棉网;②温度计插到了液体中;③冷凝管进出水方向颠倒; 故答案为:①缺石棉网;②温度计插到了液体中;③冷凝管进出水方向颠倒; (5)有机溶剂沸点较低,控制温度不能过高,避免碘蒸气进入冷凝管,所以实验中使用水浴.碘是固态,因此最后晶体碘聚集在蒸馏烧瓶中; 故答案为:有机溶剂沸点较低,控制温度不能过高,避免碘蒸气进入冷凝管;蒸馏烧瓶. 28.【分析】废催化剂(主要成分为Al2O3,少量Pd),废催化剂硫酸铵焙烧得到气体X为氨气,产物水浸过滤得到硫酸铝溶液,滤渣Pd加入浓硝酸和浓盐酸酸浸生成二氧化氮,浸液Y是Pd溶于王水发生Pd+6HCl+4HNO3H2PdCl6+4NO2↑+4H2O,Y为H2PdCl6,通入氨气中和过滤得到滤渣(NH4)2PdCl6,被氢气还原得到Pd,发生(NH4)2PdCl6+2H2Pd+2 NH3+6HCl,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1)焙烧得到气体是铵盐分解生成的氨气, 故答案为:NH3; (2)滤渣Pd的颗粒比较大,可采用倾析法分离,故答案为:倾析法; (3)①通入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NH4)2PdCl6+2H2Pd+2 NH3+6HCl,故答案为:(NH4)2PdCl6+2H2Pd+2 NH3+6HCl; ②实验时,应先通入氮气,冷却时注意关闭开关,防止氧气进入,冷却至室温再称量固体质量的变化,则正确的顺序为dgabfce, 故答案为:g;a;f;c; ③样品的质量为(m2﹣m1)g,反应后减少的质量为(m2﹣m3)g,应为(NH4)2PdCl6、Pd质量之差,可知生成Pd的物质的量为mol,可知(NH4)2PdCl6的质量为g,含量为, 故答案为:; ④A.选择焦炭代替H2做还原剂,不能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尽,且引入杂质,故A错误; B.尾气含有氨气,尾气处理不可选择碱石灰吸收,故B错误; C.若使用电子天平称量,需要先按下显示屏的“去皮键”,可准确称量样品的质量,故C正确; D.实验结束时,若发现硬质试管右端有少量白色固体,可能是氯化铵,为氨气和氯化氢在温度较低时生成,这种情况会造成较大实验误差,故D正确。 故答案为:CD。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