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学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学考)

双牌二中2019年下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试卷化学试题(学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He:4 C:12 N:14 O:16 Na:23 S:32 ‎ Cl:35.5 K:39 Fe:56‎ 第I卷(选择题 共4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以下是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加油站应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  )‎ A. B. C. D. ‎ ‎【答案】A ‎【解析】‎ ‎【详解】汽油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液体,故应贴上易燃液体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故答案为A。‎ ‎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手持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 B. 将鼻孔凑到集气瓶口闻气体的气味 C. 酒精灯的火焰可以用嘴吹灭 D. 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取用固体药品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错误;‎ B.用手扇闻的方法闻气体的气味,错误;‎ C.酒精灯的火焰可以用酒精灯的灯冒熄灭,错误;‎ D.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取用固体药品,正确。‎ 答案选D。‎ ‎3.下列对于“摩尔”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摩尔是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的一种物理量 B.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 C. 22.4LO2中所含氧气分子计量为1摩尔 D. 1 mol 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摩尔只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故A错误;‎ B.物质的量为基本物理量,摩尔为物质的量的单位,符号为mol,故B正确;‎ C.不是标准状况下,22.4L氧气的物质的量不一定为1mol,故C错误;‎ D.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则1mol任何物质不一定均含有6.02×1023 个分子,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4.下列关于摩尔质量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1 mol CO 的质量是 28 g·mol-1 B. 硫酸根离子的摩尔质量是 98 g C. Cl2 的摩尔质量是 71 g·mol D. NaCl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58.5 g·m ‎【答案】C ‎【解析】‎ ‎【详解】A、1mol一氧化碳的质量为28g,28g•mol-1为一氧化碳的摩尔质量,A错误;‎ B、硫酸根离子的摩尔质量为98g/mol,98g为1mol硫酸的质量,B错误;‎ C、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1,其摩尔质量为71g/mol,C正确;‎ D、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省略不写,氯化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8.5,58.5 g•mol-1为氯化钠的摩尔质量,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掌握摩尔质量与质量、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量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某种物质的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可以相等,但单位不同,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省略不写。‎ ‎5.下列物质所含有的原子个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是 A. 1mol Cl2 B. 0.5mol CO2 C. 1 mol氖气 D. 0.5mol SO3‎ ‎【答案】C ‎【解析】‎ ‎【详解】原子个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说明物质含的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 A、1molCl2含有的氯原子物质的量为1mol×2=2mol,故A不符合;‎ B、0.5molCO2含有的原子物质的量为0.5mol×3=1.5mol,故B不符合;‎ C、氖气是单原子分子,1mol氖气含有1mol氖原子,故C符合;‎ D、0.5molSO3含有的原子物质的量为0.5mol×4=2mol,故D不符合;‎ 答案选C。‎ ‎6.欲萃取碘水中的I2 ,不能作为萃取剂的是( )‎ A. 酒精 B. 苯 C. CCl4 D. 汽油 ‎【答案】A ‎【解析】‎ 萃取剂要求:1、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且互不反应;2、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液中的溶解度;由于酒精能与水互溶,不能作为萃取剂;‎ ‎7.对于相同物质的量的SO2和SO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硫元素的质量比为5:4 B. 分子数之比为1:1‎ C. 氧原子数之比为3:4 D. 质量之比为1:1‎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原子守恒知,等物质的量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中硫元素的物质的量相等,根据m=nM知硫元素的质量相等,为1:1,故A错误;B.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相等,根据N=nNA知,分子数之比为1:1,故B正确;C.二者物质的量相等,则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分子个数相等,每个分子中二氧化硫含有2个氧原子,每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所以氧原子数之比为2:3,故C错误;D.根据m=nM知,二者的摩尔质量不等,所以二者质量不等,故D错误;故选B。‎ ‎8.下溶液中c(CI-) 与50mL 1mol/L AlCl3溶液中的c(CI-) 相等的是(  )‎ A. 150 mL 1mol/L氯化钠溶液 B. 150 mL 3mol/L氯化钾溶液 C. 75 mL 2mol/L氯化铵溶液 D. 75 mL 1mol/L氯化亚铁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1mol/L 氯化铝溶液中的c(Cl-) 为1mol/L×3=3mol/L;‎ A.150 mL 1mol/L NaCl溶液,Cl-浓度为1mol/L,故A错误;‎ B.150 mL 3mol/L KCl溶液,Cl-浓度为3mol/L,故B正确;‎ C.75 mL 2mol/L NH4Cl溶液,Cl-浓度为2mol/L,故C错误;‎ D.75 mL 1mol/L FeCl2溶液,Cl-浓度为1mol/L ×2=2mol/L,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9.下列物质按照碱、酸、盐顺序正确组合的是()‎ A. Na2CO3 H2SO4 NaHCO3 B. NaOH HCl NaCl C. CH3COOH NaOH CaCl2 D. KOH CaCO3 HNO3‎ ‎【答案】B ‎【解析】‎ ‎【详解】A. Na2CO3为盐,H2SO4为酸,NaHCO3为盐,不合题意;‎ B. NaOH为碱,HCl为酸,NaCl为盐,符合题意;‎ C. CH3COOH为酸,NaOH为碱,CaCl2为盐,不合题意;‎ D. KOH为碱,CaCO3 为盐,HNO3为酸,不合题意。‎ 故选B。‎ ‎10.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 A. 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空隙,而浊液的分散质不能 B. 产生丁达尔现象 C. 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 D. 胶体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 ‎【答案】C ‎【解析】‎ ‎【详解】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所以答案是C。‎ ‎11.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H2SO4===H2++SO42- B. Ba(OH)2===Ba2++OH﹣‎ C. Mg(NO3)2===Mg2++(NO3- ) 2 D. CuSO4===Cu2++ SO42-‎ ‎【答案】D ‎【解析】‎ ‎【详解】A.H2SO4是强酸,完全电离,其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42-,故A错误;‎ B.氢氧化钡能完全电离出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即Ba(OH)2=Ba2++2OH-,故B错误;‎ C.Mg(NO3)2能完全电离出Mg2+和NO3-,即Mg(NO3)2=Mg2++2NO3-,故C错误;‎ D.CuSO4能完全电离出Cu2+和SO42-,即CuSO4=Cu2++ SO42-,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睛】书写电离方程式是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①是强电解质电离还是弱电解质电离,如果是弱电解质电离要用“”,且多元弱酸要分步电离;②电离时产生的是阴、阳离子微粒,且原子团不能拆分;③电离方程式同样遵守原子守恒,选项B错误的原因就是不遵守此原则;另外弱酸的酸式阴离子一般不好折分,除非单独写其电离时拆分,如HCO3-H++CO32-。‎ ‎12.电解质是一类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 Cl2 B. NaOH C. C2H5OH D. NaCl溶液 ‎【答案】B ‎【解析】‎ Cl2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是单质,故A错误;氢氧化钠水溶液能导电,氢氧化钠属于电解质,故B正确;C2H5OH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C2H5OH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NaCl溶液是混合物,故D错误。‎ ‎13.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Ag+ Cl- B. Ca2+ CO32- C. H+ HCO3- D. K+ NO3-‎ ‎【答案】D ‎【解析】‎ ‎【详解】A.Ag+和Cl-发生离子反应生成AgCl沉淀,则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Ca2+和CO32-发生离子反应生成CaCO3沉淀,则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H+和HCO3-发生离子反应生成水和CO2,则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K+和 NO3-在溶液中不发生离子反应,能大量共存,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4.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mol)‎ B. 3molH2O的质量为54g C. 常温下,1mol水中含有6.02×1023个H+‎ D. 标准状况下,44.8LO2中含有约2.408×1024个氧原子 ‎【答案】C ‎【解析】‎ A、物质的量单位是摩尔,故A说法正确;B、3molH2O的物质的量为3×18g=54g,故B说法正确;C、H2O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H2O电离出的H+量非常少,因此常温下,1mol水中H+‎ 的个数小于6.02×1023个,故C说法错误;D、标准状况下,44.8LO2的物质的量为44.8/22.4mol=2mol,含有氧原子的个数为2×6.02×1023个,故D正确。‎ ‎15.2003年,湟中县田家寨镇一农民把工业用盐亚硝酸钠误当作食盐用于做饭,造成两死一伤的重大中毒事件。在亚硝酸钠(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 A. -3价 B. +2价 C. +3价 D. +5价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亚硝酸钠(NaNO2)中,Na显+1价,O显-2价,则N显+3价。‎ 故选C。‎ ‎16. 下列类型的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的是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项,在化合反应中,只要有单质参加反应,就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故A项错误;‎ B项,在分解反应中,只要有单质的生成,就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故B项错误;‎ C项,在置换反应中因为有单质参加和单质生成,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故C项正确;‎ D项,在复分解反应中,因为是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了新的化合物,所以一定没有化合价的变化,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17.利用铝热反应原理可以制取金属锰, 化学方程式为3MnO2+4Al3Mn+2Al2O3,该反应氧化剂是 A. MnO2 B. Al C. Mn D. Al2O3‎ ‎【答案】A ‎【解析】‎ ‎【详解】氧化剂从反应物中寻找,氧化剂是化合价降低的物质,MnO2中Mn化合价由+4价→0价,因此氧化剂是MnO2,故A正确。‎ ‎1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AgNO3溶液与KCl溶液混合:Ag++Cl-=AgCl↓‎ B. Na2SO4溶液与BaC12溶液混合:Ba2++SO42-= BaSO4↓‎ C. 大理石与稀HCl溶液混合:CO32-+2H+=CO2↑+H2O D. 锌片插入稀H2SO4溶液中:Zn+2H+=Zn2++H2↑‎ ‎【答案】C ‎【解析】‎ ‎【详解】A.AgNO3溶液与KCl溶液混合,离子方程式:Ag++Cl-=AgCl↓,故A正确;‎ B.Na2SO4溶液与BaC12溶液混合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故B正确;‎ C.碳酸钙不溶于水,则大理石与稀HCl溶液混合时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故C错误;‎ D.锌片插入稀H2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离子方程式:Zn+2H+=Zn2++H2↑,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睛】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和书写原则,注意电荷守恒分析,反应实质理解。判断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主要从以下几点考虑:①拆分是否合理;②是否符合客观事实;③配平是否有误(电荷守恒,原子守恒);④有无注意反应物中量的关系;⑤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 ‎19.下列反应都有沉淀生成,其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Na2SO4+BaCl2=2NaCl+BaSO4↓ B. 4Fe(OH)2+O2+2H2O= 4Fe(OH)3↓‎ C. FeCl3+3KOH=Fe(OH)3↓+3KCl D. CuCl2+2NaOH=Cu(OH)2↓+2NaCl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看反应过程中是否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来判断。B中Fe的价态从+2到+3,符合要求,正确。‎ ‎20.能用H+ + OH- = H2O 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 A. CuO溶于稀H2SO4 B. KOH和HNO3溶液反应 C. KOH溶液和碳酸溶液反应 D. Ba(OH)2 溶液和H2SO4溶液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氧化铜为氧化物,应保留化学式,则不能用H++OH-=H2O表示,故A错误;‎ B.KOH是强碱,HNO3是强酸,两者反应生成水和可溶性盐,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故B正确;‎ C.碳酸为弱酸,应保留化学式,则不能用H++OH-=H2O表示,故C错误;‎ D.反应生成的硫酸钡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则不能用H++OH-=H2O表示,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明确H++OH-= H2O表达的反应原理是解题关键,能用此离子方程式的反应是一类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且生成的盐为可溶性盐,如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的反应就不能用此离子方程式表示,原因是生成的BaSO4不溶。‎ ‎21.在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Mg2+、SO42-、K +、Cl- B. Na+ 、NH4+ 、NO3-、MnO4-‎ C. K + 、Cu2+ 、Cl-、Br- D. Ba2+ 、Na+ 、OH-、CO32-‎ ‎【答案】A ‎【解析】‎ ‎【详解】A.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故A正确; B.含MnO4-的溶液为紫红色,与无色不符,故B错误; C.含Cu2+的溶液为蓝色,与无色不符,故C错误;‎ D.Ba2+和CO32-结合生成BaCO3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睛】考查离子共存的判断,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 H+或OH-;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 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铝粉产生氢气”;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等。‎ ‎22.下列反应中,铁元素发生氧化反应的是(  )‎ A. FeS +2HCl =FeCl2+H2S↑ B. Fe +H2SO4=FeSO4+H2↑‎ C. FeO+2HCl=FeCl2+H2O D. Fe2O3+3CO2Fe +3CO2‎ ‎【答案】B ‎【解析】‎ ‎【分析】‎ 铁元素发生氧化反应,则铁元素反应中化合价升高。‎ ‎【详解】A. FeS +2HCl=FeCl2+H2S↑,铁元素价态不变;‎ B. Fe +H2SO4=FeSO4+H2↑,铁元素由0价升高到+2价;‎ C. FeO+2HCl=FeCl2+H2O,铁元素价态不变;‎ D. Fe2O3+3CO2Fe +3CO2,铁元素由+3价降低到0价。‎ 故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6分)‎ 二、填空题:(共26分)‎ ‎23.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过滤 b.结晶 c.分液 d.蒸馏 ‎ ‎(1)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物____________;‎ ‎(2)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液中获得硝酸钾___________;‎ ‎(3)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___________;‎ ‎(4)分离CCl4(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混合物_________。‎ ‎【答案】 (1). a (2). b (3). c (4). d ‎【解析】‎ ‎【详解】(1)沙子不溶于水,NaCl溶于水,则分离方法为过滤法,故答案为:a;‎ ‎(2)硝酸钾和氯化钠都溶于水,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且硝酸钾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可用结晶的方法分离,故答案为:b;‎ ‎(3)水和汽油互不相溶,出现分层,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答案为:c;‎ ‎(4)CCl4和甲苯混溶,但沸点不同,二者沸点相差较大,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答案为:d。‎ ‎【点睛】分离提纯方法的选择思路是根据分离提纯物的性质和状态来定的。具体如下: ①分离提纯物是固体(从简单到复杂方法) :加热(灼烧、升华、热分解),溶解,过滤(洗涤沉淀),蒸发,结晶(重结晶);②分离提纯物是液体(从简单到复杂方法) :分液,萃取,蒸馏;③分离提纯物是胶体:盐析或渗析;④分离提纯物是气体:洗气。‎ ‎24.按照要求填写下列内容 :‎ ‎(1)1molH2的质量是_________。‎ ‎(2)已知0.5mol某气体分子的质量为16 g,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_。‎ ‎(3)NA个氨气分子(NH3)中含_________mol原子。‎ ‎(4)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它们原子的个数之比为_________。‎ ‎【答案】 (1). 2g (2). 32g/mol (3). 4 (4). 1:1‎ ‎【解析】‎ ‎【详解】(1)1molH2的质量是1mol×2g/mol=2g;‎ ‎(2)由M=可知,0.5mol某气体分子的质量为16 g,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32g/mol;‎ ‎(3)每个NH3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NA个氨气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共含4mol原子。‎ ‎(4)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含有等质量的O原子,则含有氧原子个数相等,即原子个数之比为1:1。‎ ‎25.(1)古代锻造刀剑时,将炽热的刀剑快速投入水中“淬火”,反应为:3Fe+4H2O(g)Fe3O4+4H2。该反应中H2O作____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 ‎(2)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先加盐酸,再加______(填“BaCl2”或“NaCl;‎ ‎(3)海水提镁的重要步骤之一是用沉淀剂将海水中的Mg2+沉淀。该沉淀剂是__________(填“生石灰”或“盐酸”)。‎ ‎(4)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2Na2O2 + 2______ = 2Na2 CO3 +O2 ↑;‎ ‎(5)某同学炒菜时发现,汤汁溅到液化气的火焰上时,火焰呈黄色。据此他判断汤汁中含有________(填“钠”或“钾”)元素;‎ ‎【答案】 (1). 氧化剂 (2). BaCl2 (3). 生石灰 (4). CO2 (5). 钠 ‎【解析】‎ ‎【详解】(1)在3Fe+4H2O(g)Fe3O4+4H2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降为0价,则H2O作氧化剂;‎ ‎(2)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先加稀盐酸,可以排除银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等离子的干扰,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钡;‎ ‎(3)海水中的Mg2+沉淀是生成Mg(OH)2,沉淀剂是利用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从而将Mg2+沉淀;‎ ‎(4)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是利用Na2O2与CO2或水蒸气反应生成氧气,则2Na2O2 + 2CO2= 2Na2 CO3 +O2 ↑;‎ ‎(5)钠元素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即可判断汤汁中含有钠元素。‎ 三、实验题:(共10分) ‎ ‎26.下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① 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 ‎(2)仪器③中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_________________。 ‎ ‎(3)若利用装置A分离乙酸(沸点118℃)和乙酸乙酯(沸点77.1℃)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一种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冷凝管中冷凝水应从____(填“f”或“g”)口进,在①中注入液体混合物后,加几片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 蒸馏烧瓶 (2). 直形冷凝管 (3). 漏液 (4). 温度计 (5). g (6). 防暴沸 ‎【解析】‎ ‎【详解】(1)根据仪器结构和性能,可知①为蒸馏烧瓶、②为直形冷凝管; ‎ ‎(2)仪器③为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液; ‎ ‎(3)分离乙酸(沸点118℃)和乙酸乙酯(沸点77.1℃)的混合物,可用蒸馏的方法操作,题中还缺少温度计,蒸馏时,应使冷却水充满冷凝管,实验时仪器②中冷却水的进水口为g,在①中注入液体混合物后,加几片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暴沸。‎ 四、选考《化学反应原理》(共20分)‎ ‎27.在200 ℃时,将a mol H2(g)和b mol I2(g)充入到体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I2(g)+H2(g) 2HI(g)。‎ ‎(1)反应刚开始时,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最大而________最小(为零)(填“v正” 或“v逆”)。‎ ‎(2)当反应进行到v正与v逆_______时,此可逆反应就达到了最大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若保持外界条件不变时,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反应物的转化率和生成物的产率及体系的总压强(或各组分的分压)都将_________。‎ ‎(3)下列条件的改变引起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变化是什么(填“加快”“不变”或“减慢”)。‎ a.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________。‎ b.体积不变充入氢气使压强增大:________。‎ c.加入催化剂:________。‎ d.降低温度:________。‎ ‎(4)下列叙述能证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HI的体积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c.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 d.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 ‎(5) 对处于化学平衡的体系,以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可知( )‎ a.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b.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 c.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增大,正反应速率一定大 d.只有催化剂存在下,才会发生化学反应速率变化,而化学平衡不移动的情况 ‎【答案】 (1). ν(正) (2). ν(逆) (3). 相等 (4). 保持不变 (5). 加快 (6). 不变 (7). 加快 (8). 减慢 (9). b (10). b ‎【解析】‎ ‎【分析】‎ ‎(1)反应刚开始时,反应物浓度最大,而生成物浓度为0;‎ ‎(2)可逆反应就达到的最大限度是达平衡状态,正逆速率相等;平衡状态时,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反应物的转化率和生成物的产率及体系的总压强(或各组分的分压)都将保持不变;‎ ‎(3)结合影响反应速率的常见因素分析判断;‎ ‎(4)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据此判断;‎ ‎(5)化学平衡是否发生变化,取决于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如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平衡不移动,如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否则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 ‎【详解】(1)开始阶段,反应物浓度最大,而生成物浓度为0,则反应正向进行,ν(正)最大,ν(逆)=0;‎ ‎(2)可逆反应就达到的最大限度是达平衡状态,平衡状态的标志是ν(正)与ν(逆)相等,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反应物的转化率和生成物的产率及体系的总压强(或各组分的分压)都将保持不变;‎ ‎(3)a.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b.容积不变充入氢气使压强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则反应速率加快;‎ c.加入催化剂,可降低反应活化能,反应速率加快;‎ d.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4)a.在恒温恒容条件下,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始终不变,容器内压强也始终不变,则压强不变,无法判断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 b.HI的体积分数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 c.对反应I2(g)+H2(g) 2HI(g),反应前后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始终不发生变化,则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无法判断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 d.混合气体的总质量和体积始终不变,密度也始终不变,则密度不变,无法判断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5)a. 使用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都改变,但平衡不移动,故a错误;‎ b. 平衡移动是外界条件改变,导致正逆反应速率不等,所以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故b正确;‎ c. 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增大,但正、逆反应的速率都减小,故c错误;‎ d. 两边气体化学计量数相等的,改变压强平衡也不移动,所以不一定是催化剂,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化学平衡的标志有直接标志和间接标志两大类。一、直接标志: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注意反应速率的方向必须有正向和逆向。同时要注意物质之间的比例关系,必须符合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的比值。二、间接标志:①各物质的浓度不变;②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不变;③对于气体体积前后改变的反应,压强不变是平衡的标志;④对于气体体积前后不改变的反应,压强不能做标志;⑤对于恒温恒压条件下的反应,气体体积前后改变的反应密度不变是平衡标志;⑥对于恒温恒容下的反应,有非气体物质的反应,密度不变是平衡标志。‎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