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考试时间:7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Cl-35.5‎ 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则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美景的本质原因是( )‎ A. 雾是一种胶体 B. 光是一种胶体 C. 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大小约为10-9m~10-7m D. 雾发生丁达尔效应 ‎【答案】C ‎【解析】‎ A、雾是一种胶体,但这不是月光穿过薄雾所形成的种种美景的本质原因,A错误;B、雾是一种胶体,光不是,B错误;C、题干中所提及的雾,是空气中的小液滴,是一种胶体,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nm,即10-9m~10-7m,C正确;D、雾作为一种胶体,确实能发生丁达尔效应,但这也不是月光穿过薄雾所形成的种种美景的本质原因,D错误,答案选C。‎ ‎2.铝在人体中积累使人慢性中毒,世界卫生组织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铝在下列使用场合须加以控制的是( )‎ ‎①制铝锭 ②制易拉罐 ③制电线电缆 ④制牙膏皮⑤用明矾净水 ⑥制炊具 ⑦用明矾和苏打作食品膨化剂⑧用Al(OH)3制成药片治胃病 ⑨制防锈油漆 A. ①②④⑤⑥⑦⑧ B. ②⑤⑥⑦⑨ C. ②④⑤⑥⑦⑧ D. ③④⑤⑥⑦⑧‎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制铝锭,人的消化系统不直接接触,对人体无影响,①不选。‎ ‎②制易拉罐,饮料上粘的铝能通过消化系统进入人体,②选。‎ ‎③铝作电线电缆与人的消化系统不直接接触,铝不会因使用电缆进入人体,③不选。‎ ‎④牙膏皮上的铝能随通过消化系统进入人体,④选。‎ ‎⑤明矾净水后,饮用水中的铝元素能通过消化系统进入人体,⑤选。‎ ‎⑥铝作制炊具,铝会随食物通过消化系统进入人体,⑥选。‎ ‎⑦用明矾和苏打混合作食品膨化剂,食品中的铝元素能通过消化系统进入人体,⑦选。‎ ‎⑧用Al(OH)3制成药片治胃病,服氢氧化铝胶囊,较多的铝会被摄入,⑧选。‎ ‎⑨制防锈漆,正常情况下铝与人的消化系统不直接接触,铝不会因使用电缆进入人体,⑨不选。‎ 故答案选C。‎ ‎【点睛】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对营养元素与人体健康的考查也就成了热点之一,特别是元素的分类、元素的生理功能和对人体的影响等内容。‎ ‎3.古诗词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下列诗句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月波成露露成霜,借与南枝作淡妆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 莫道雪融便无迹,雪融成水水成冰 ‎【答案】B ‎【解析】‎ ‎【分析】‎ 首先判断诗句中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判断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化合价的升降,据此解答。‎ ‎【详解】A.露水变成霜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选;‎ B.石蜡的主要成分为烃类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和O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选;‎ C.石灰石加热分解生成CaO和二氧化碳,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 D.雪融成水水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选。‎ 故答案选B。‎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的量就是一定体积的物质的质量 B. 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6.02×1023‎ C. 钠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D. 在标准状况下,1 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 L ‎【答案】D ‎【解析】‎ A.不正确, 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N)(如:分子,原子等)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A)之比,即n=N/NA; B.不正确,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6.02×1023mol―1; C.不正确, 当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D.正确。‎ ‎5.某氯原子的质量为ag,12C原子的质量为bg.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由该氯原子构成的氯气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a/b B. 1mol该氯原子的质量为aNAg C. ng该氯原子所含的电子数为17n/aNA D. mg该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为m/aNAmol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某氯原子的质量为ag,12C原子的质量为bg,则该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a/b,因此由该氯原子构成的氯气分子(Cl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a/b,故A正确;‎ B. 该氯原子的质量为a g,1 mol该氯原子的个数为NA个,则1 mol该氯原子的质量为aNAg,故B正确。‎ C. ng该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为n/aNA mol,一个氯原子所含电子数为17,则n g该氯原子所含的电子数为17n/a,故C错误;‎ D. 某氯原子的质量为ag,则氯原子的摩尔质量为aNAg/mol,则m g该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为m/aNA mol,故D正确;‎ 答案选C。‎ ‎6.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定量仪器,在容量瓶上标有的是( )‎ ‎①温度 ②浓度 ③规格 ④压强 ⑤刻度线 A. ①③⑤ B. ③⑤ C. ①⑤ D. ②③⑤‎ ‎【答案】A ‎【解析】‎ ‎【详解】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定量仪器,在容量瓶上标有温度、规格、刻度线,没有浓度和压强。答案选A。‎ ‎7.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将铜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 + Ag+═Cu2+ + Ag B. Mg(OH)2溶于盐酸:OH- + H+ ═H2O C. 用食醋除水垢:CaCO3 + 2CH3COOH ═ Ca2+ + 2CH3COO- + CO2↑+H2O D. 稀硫酸和Ba(OH)2溶液反应:H++ SO42- + Ba2+ + OH- ═BaSO4↓+H2O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电荷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u+2Ag+=Cu2++2Ag,A错误;‎ B、氢氧化镁难溶,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Mg(OH)2+2H+=H2O+Mg2+,B错误;‎ C、碳酸钙难溶,醋酸难电离,用食醋除水垢: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C正确;‎ D、稀硫酸和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42-+Ba2++2OH-=BaSO4↓+2H2O,D错误;‎ 答案选C。‎ ‎8.在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无色透明离子组是( )‎ A. K+、Na+、NO3-、MnO4- B. K+、Na+、Cl-、SO42-‎ C. K+、Na+、Cl-、Cu2+ D. Na+、Ba2+、OH-、SO42-‎ ‎【答案】B ‎【解析】‎ ‎【分析】‎ 强酸性溶液中含大量的氢离子,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等,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则离子大量共存,并结合离子的颜色来解答。‎ ‎【详解】A.MnO4-在酸性溶液中显紫红色,与无色不符,故A不选;‎ B.酸性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且离子均为无色,故B选;‎ C.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不是无色,故C不选;‎ D.酸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OH-,且Ba2+、SO42-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选;‎ 故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离子共存,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 ‎9.下表中如图所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不正确的是( )‎ Z Y X A 氧化物 化合物 纯净物 B 盐酸 电解质 化合物 C 胶体 分散系 混合物 D 碱性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氧化物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概念的范畴为X包含Y,Y包含Z,然后利用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来分析物质的类别,再根据概念的从属关系来解答。‎ ‎【详解】A、物质分类中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包括氧化物,故A正确;‎ B、电解质一定是化合物,但盐酸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故B错误;‎ C、混合物包括分散系,分散系包括胶体,故C正确;‎ D、氧化物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分为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过氧化物等,则金属氧化物包含碱性氧化物,故D正确;‎ 故答案选B。‎ ‎10.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 A B C D 实验 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 石蕊溶液滴入氯水中 品红溶液中通入足量SO2气体 热铜丝插入稀硝酸中 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随后变为红褐色 溶液变红,随后迅速褪色 红色褪去 产生无色气体,随后变为红棕色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产生白色Fe(OH)2沉淀,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沉淀时的反应为4Fe(OH)2+O2+2H2O=4Fe(OH)3,该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升降,为氧化还原反应,A不选;‎ B、氯水中存在反应Cl2+H2OHCl+HClO,由于氯水呈酸性,石蕊溶液滴入后溶液先变红,红色褪色是HClO表现强氧化性,与有色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不选;‎ C、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品红溶液中通入足量SO2气体红色褪去,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选;‎ D、Cu与稀HNO3反应生成Cu(NO3)2、NO气体和H2O,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时的反应为2NO+O2=2NO2,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升降,为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D不选;‎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分析颜色变化的原因、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注意二氧化硫漂白性与次氯酸漂白性的区别。‎ ‎11.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Na2O2吸收CO2产生O2,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 B. ClO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C. SiO2硬度大,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D. NH3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 ‎【答案】A ‎【解析】‎ A.Na2O2吸收CO2生成O2和Na2CO3,但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备氧气,因为需要首先制备二氧化碳,制备过程繁琐,故A错误;B.ClO2具有强氧化性而使蛋白质变性,所以该物质能杀菌消毒,故B正确;C.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光导纤维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与二氧化硅的硬度大小无关,故C错误;D.氨气易液化而吸收热量导致周围环境温度降低,所以氨气常常作制冷剂,与氨气易溶于水无关,故D错误;故选B。‎ ‎12.已知Mn2O7x-与S2-在酸性溶液中能发生反应:Mn2O7x-+3S2-+14H+=2Mn3++3S↓+7H2O。则Mn2O7x-中Mn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2 B. +4 C. +3 D. +6‎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先利用离子反应中的电荷守恒来确定x,再利用Mn2O7x-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x来计算M的化合价。‎ ‎【详解】反应Mn2O7x-+3S2-+14H+=2Mn3++3S↓+7H2O中由电荷守恒可知,(-x)+3×(-2)+14×(+1)=2×(+3),解得x=2,设Mn2O7x-中的Mn的化合价为y,Mn2O7x-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x,则y×2+(-2)×7=-2,解得y=+6,故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化合价的计算,明确离子反应中的电荷守恒及化合价计算的原则即可解答,注意守恒法的灵活应用。‎ ‎13.除去MgO中的Al2O3可选用的试剂是(   )‎ A. NaOH溶液 B. 硝酸 C. 浓硫酸 D. 稀盐酸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氧化镁不反应,反应后过滤可得氧化镁,故A正确;B、氧化镁、氧化铝都能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盐,故B错误;C、氧化镁、氧化铝都能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盐,故C错误;D、氧化镁、氧化铝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盐,故D错误;故选A。‎ 考点:考查了物质分离提纯、镁、铝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的相关知识。‎ ‎14.在某无色溶液中缓慢地滴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此确定,原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 )‎ A. Mg2+、Al3+、Ba2+ B. H+、Mg2+、Al3+‎ C. H+、Cu2+、Al3+ D. 只有Mg2+、Al3+‎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图象,加入NaOH溶液后可以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无沉淀,溶液中应该有H+离子,第二阶段沉淀量逐渐增多到最大量,第三阶段有部分沉淀能和氢氧化钠继续反应,即部分沉淀溶解,第四阶段沉淀的量不再随着氢氧化钠量的增多而增加。‎ 详解:Mg2+、Al3+遇氢氧化钠立即产生沉淀,与第一阶段无沉淀不符合,A选项错误;B选项中水溶液中一定含有氢离子,加入氢氧化钠没有沉淀产生,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达最大值,符合第二阶段沉淀量逐渐增加,第三阶段有部分沉淀能和氢氧化钠继续反应,说明部分沉淀是氢氧化铝,原溶液中一定含有铝离子,第四阶段沉淀的量不再随着氢氧化钠量的增多而增加,说明一定有一种沉淀和氢氧化钠不反应,可推知该沉淀是氢氧化镁,原溶液中一定含有镁离子,说明溶液中有H+、Al3+和Mg2+,B选项符合题干要求,B选项正确;Cu2+在水溶液中呈蓝色,题干中溶液是无色,C选项错误;Mg2+、Al3+遇氢氧化钠立即产生沉淀,与第一阶段无沉淀不符合,D选项错误;正确选项B。‎ ‎15.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其原因可能是( )‎ A. 苹果汁中的Fe2+变成Fe3+ B. 苹果汁中含有Cu2+‎ C. 苹果汁含有OH- D. 苹果汁含有Fe3+‎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苹果汁中的Fe2+变成Fe3+,使得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A项正确;B、Cu2+显蓝色,B项错误;C、OH-无色,C项错误;D、本身是棕黄色,D项错误;答案选A。‎ 考点:考查物质颜色 ‎16.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Cl-),正确的操作是( )‎ A. 向未知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B. 向未知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加入盐酸,沉淀不消失 C. 向未知溶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后,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D. 向未知溶液中加入稀盐酸酸化后,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答案】C ‎【解析】‎ A操作不正确,它不能排除等的干扰;B操作不正确,因为Ag2CO3跟HCl反应时,生成的AgCl仍是白色沉淀;D操作不正确,用盐酸酸化,加入了Cl−。‎ ‎17.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由组成它的两种元素单质直接化合得到的是(  )‎ A. FeS B. SO2 C. Al2S3 D. SO3‎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硫与铁在加热的条件下化合生成FeS,能由组成它的两种元素单质直接化合得到,A不选;‎ B. 硫与氧在加热条件下化合生成SO2,能由组成它的两种元素单质直接化合得到,B不选;‎ C. 硫与铝在加热的条件下化合生成Al2S3,能由组成它的两种元素单质直接化合得到,C不选;‎ D.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2,不能由组成它的两种元素单质直接化合得到SO3,D选;‎ 答案选D。‎ ‎【点睛】明确单质硫的化学性质特点是解答的关键,单质硫具有氧化性,但氧化性较弱,与变价金属反应时不能把金属氧化为最高价,据此可以比较氯气和硫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另外选项C中只能通过两种单质之间的化合生成,在溶液中不能通过复分解反应产生,这与硫化亚铁、硫化铜不同。‎ ‎18.某同学用以下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Ⅰ图:若MnO2过量,则浓盐酸可全部消耗完 B. Ⅱ图:证明新制氯水只有酸性 C. Ⅲ图:产生了棕黄色的雾 D. Ⅳ图: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稀,二氧化锰不与稀盐酸反应,即使二氧化锰过量,盐酸也不能全部消耗完,A错误;‎ B.图Ⅱ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不仅能证明新制氯水具有酸性,还可以证明新制氯水具有漂白性,B错误;‎ C.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不是雾,烟是固体小颗粒形成的气溶胶,雾是小液滴形成的气溶胶,C错误;‎ D.氯气没有漂白性,不能使干燥有色布条褪色,图Ⅳ中氯气遇到湿润有色布条与水反应生成HClO,HClO具有漂白性,可使有色布条褪色,D正确;‎ 答案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空2分,共46分)‎ ‎19.以下12种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①Cu ②NaCl ③NaHSO4 ④SO3 ⑤H2SO4 ⑥C2H5OH ⑦CaCO3 ⑧BaSO4 ⑨Cu(OH)2 ⑩Fe(OH)3 ⑪NaOH ⑫NH3·H2O 请按下列分类标准回答问题。‎ 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属于酸的是____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其中属于难溶性碱的是____________,属于难溶的盐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②③⑤⑦⑧⑨⑩⑪⑫ (2). ⑤ (3). ⑨⑩⑪⑫ (4). ⑨⑩ (5). ⑦⑧‎ ‎【解析】‎ ‎【分析】‎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包括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和水;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电离出阴离子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碱;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分析。‎ ‎【详解】电解质包括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和水,②NaCl、③NaHSO4、⑦CaCO3、⑧BaSO4属于盐,⑤硫酸属于酸,⑨Cu(OH)2、⑩Fe(OH)3、⑪NaOH、⑫NH3•H2O属于碱,它们都是电解质,故属于电解质的是②③⑤⑦⑧⑨⑩⑪⑫;硫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硫酸为酸,故⑤为酸;⑨Cu(OH)2、⑩Fe(OH)3、⑪NaOH、⑫NH3•H2O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氢氧根离子,它们都属于碱,其中⑨Cu(OH)2、⑩Fe(OH)3难溶于水,属于难溶性碱;碳酸钙、硫酸钡不溶于水,都属于难溶性盐,即属于难溶的盐是⑦⑧。‎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酸碱盐概念及溶解性、电解质的判断,注意概念的整理和把握是解答的关键。电解质的判断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三氧化硫是非电解质。‎ ‎20.将24.4gNaOH固体溶于水,配成100mL某物质的量浓度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3)从该溶液中取出10mL,其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4)将取出的10mL溶液加水稀释到100ml,稀释后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 ‎【答案】 (1). 胶头滴管 (2). 100mL容量瓶 (3). 6.1mol/L (4). 6.1mol/L (5). 0.61mol/L ‎【解析】‎ ‎【分析】‎ ‎(1)根据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原理和过程判断需要的玻璃仪器;‎ ‎(2)根据n=m÷M计算24.4gNaOH的物质的量,根据c=n÷V计算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 ‎(3)根据溶液是均匀稳定的分析解答;‎ ‎(4)根据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稀释后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 ‎【详解】(1)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100mL某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因此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100mL容量瓶。‎ ‎(2)24.4gNaOH的物质的量为24.4g÷40g/mol=0.61mol,因此该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61mol÷0.1L=6.1mol/L;‎ ‎(3)溶液是均匀的,取出10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原溶液相等,因此该10mL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是6.1mol/L;‎ ‎(4)取出的10mL溶液加水稀释到100mL,即稀释了10倍,因此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6.1mol/L÷10=0.61mol/L。‎ ‎21.如图表示A~E五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A为淡黄色固体,B为单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A.___,B.___,C.____,D.____,E.____。‎ ‎(2)写出B→C、D→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C:____________;D→E: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Na2O2 (2). Na (3). NaOH (4). Na2CO3 (5). NaCl (6). 2Na+2H2O=2Na++2OH-+H2↑ (7). 2H++CO32-=H2O+CO2↑‎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无机推断,主要考查Na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A为淡黄色固体,A能与CO2反应,则A为Na2O2;B为单质,B→A(Na2O2)以及B+Cl2→E,则B为Na,E为NaCl;结合A+CO2→D以及D→E(NaCl),D为Na2CO3;结合A→C、B→C、C→D、C→E,C为NaOH。‎ ‎(1)A的化学式为Na2O2,B的化学式为Na,C的化学式为NaOH,D的化学式为Na2CO3,E的化学式为NaCl。‎ ‎(2)B→C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 D→E的化学方程式可以为Na2CO3+2HCl=2NaCl+H2O+CO2↑,离子方程式2H++CO32-=H2O+CO2↑。‎ ‎22.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利用以下实验装置制取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性质(部分仪器已略去)。请回答:‎ ‎(1)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装置B收集氨气时,应选择氨气的进气口是__ (填“a”或“b”),并说明选择的理由是_____。‎ ‎(3)打开装置B中的止水夹c,若观察到烧瓶内产生了红色喷泉,则说明氨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4)为防止环境污染,以下装置(盛放的液体均为水)可用于吸收多余氨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1).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 a (3). 氨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小 (4). 极易溶于水 (5). 与水反应生成碱 (6). ②④‎ ‎【解析】‎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方程式为2NH4Cl+Ca(OH) 2CaCl2+2NH3↑+2H2O。‎ ‎(2)氨气比空气的密度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导气管要伸入烧瓶底部。‎ ‎(3)能形成喷泉,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酚酞变红,说明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 ‎(4)①不利于氨气的吸收,②、④能防止倒吸,③易发生倒吸。‎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