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2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化学用语学案(全国通用)
专题一 化学基本概念 第1讲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化学用语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下列物质与类别不对应的是( ) A B C D 小苏打 食用油 淀粉 84消毒液 盐 高分子化合物 糖类 混合物 解析:选B A.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化学式是NaHCO3,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属于盐,故A不选;B.食用油的成分为油脂,是相对分子量较小的分子,不属于有机高分子,故B选;C.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故C不选;D.“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D不选。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6O和18O互为同位素 B.液氯、干冰均为混合物 C.稀硫酸、氨水均为电解质 D.溶于水能电离出H+的物质一定是酸 解析:选A 液氯为液态的Cl2,干冰为固态的CO2,两者均属于纯净物,B项错误;稀硫酸和氨水均为混合物,而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研究对象均为化合物,C项错误;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是酸,如NaHSO4溶于水电离出的是Na+、H+和SO,属于盐,D项错误。 3.德国著名行业杂志《应用化学》上刊登文章介绍:某中德联合研究小组设计制造了一种“水瓶”,用富勒烯(C60)的球形笼子作“瓶体”,一种磷酸盐作“瓶盖”,恰好可将一个水分子关在里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双氧水、水玻璃都是纯净物 B.石墨和C60互称为同位素 C.磷酸钙是可溶性强电解质 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C60是化学变化 解析:选D 水是纯净物,双氧水是H2O2的水溶液,水玻璃是Na2SiO3的水溶液,二者均属于混合物,A项错误;石墨和C60互称为同素异形体,B项错误;磷酸钙是难溶性强电解质,C项错误;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D项正确。 4.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海水、氯水、氨水均为混合物 B.SiO2不能和水反应,所以它不是酸性氧化物 C.液氨、液态氯化氢都是非电解质 D.冰、干冰都是电解质 解析:选A SiO2能与NaOH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是酸性氧化物,B项错误;液态氯化氢是电解质,C项错误;干冰是非电解质,D项错误。 考点二 物质的变化 5.东晋炼丹家葛洪的《抱朴子》里记载“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了丹砂”这句话里没有涉及的反应类型为( ) A.氧化还原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化合反应 解析:选B 硫化汞变成汞和硫,属于分解反应,有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硫和汞反应生成硫化汞,属于化合反应,所以没有涉及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6.在下列变化过程中,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 A.荔枝酿酒 B.酸雨侵蚀建筑物 C.空气液化制取氮气 D.生石灰遇水变成熟石灰 解析:选C A.荔枝酿酒是淀粉转化成酒精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B.酸雨侵蚀建筑物,是酸与碳酸钙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C.空气液化制取氮气是物理变化;D.生石灰遇水变成熟石灰,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7.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各微粒在反应前后变化的示意图如下,其中 和 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关于此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 A.一定属于吸热反应 B.一定属于可逆反应 C.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一定属于分解反应 解析: 选A 根据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A项,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一般的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但也有的分解反应如2H2O2===2H2O+O2↑是放热反应,错误;B项,根据图示可知有一部分反应物未参加反应,该反应属于可逆反应,正确;C项,该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正确;D项,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正确。 8.下列物质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明矾用作净水剂 B.液氨用作制冷剂 C.氢氟酸刻蚀玻璃 D.生石灰作干燥剂 解析:选B A项,明矾用作净水剂是因为铝离子会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涉及化学变化,错误;B项,液氨用作制冷剂是利用液氨汽化使周围温度降低,属于物理性质,正确;C项,玻璃的主要成分为Na2SiO3、CaSiO3、SiO2,氢氟酸能够与SiO2反应生成四氟化硅气体,属于化学变化,错误;D项,用生石灰作干燥剂是利用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性质,发生了化学变化,错误。 9.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①金属导电 ②爆炸 ③缓慢氧化 ④SO2使品红溶液褪色 ⑤无水硫酸铜由白变蓝 ⑥工业制O2 ⑦白磷转化为红磷 ⑧久置浓硝酸变黄 ⑨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 ⑩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 ⑪石油化工中的裂化、裂解 A.②④⑦⑧⑨ B.③④⑤⑦⑧⑪ C.①③⑥⑨⑩⑪ D.①②⑤⑥⑩⑪ 解析:选B ①金属导电是物理变化。②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爆炸是化学变化,气体受热膨胀产生的爆炸是物理变化。③缓慢氧化一定是化学变化。④由化学反应引起的物质的颜色的改变是化学变化。⑤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吸水生成蓝色的五水合硫酸铜是化学变化。⑥工业制氧气是利用氮气、氧气的沸点不同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是物理变化。⑦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是化学变化。⑧久置浓硝酸变黄是因为浓硝酸发生了分解,是化学变化。⑨化学反应不改变原子种类。⑩煤的干馏可得到焦炉煤气、煤焦油、焦炭等物质,是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可得到不同沸点的馏分,是物理变化。⑪石油化工中的裂化、裂解过程都是通过化学反应来获得气态烯烃。 考点三 化学用语的规范使用 10.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淀粉的最简式都是CH2O B.次氯酸分子的结构式:H—Cl—O C.—OH与H 都表示羟基 D.H2O2的电子式:H+[]2-H+ 解析:选C 葡萄糖分子式为C6H12O6、淀粉分子式为(C6H10O5)n,二者最简式不相同,A项错误;次氯酸分子的结构式应为H—O—Cl,B项错误;过氧化氢为共价化合物,正确的电子式应为HH,D项错误。 1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离子结构示意图:可以表示16O2-,也可以表示18O2- B.比例模型:可以表示甲烷分子,也可以表示四氯化碳分子 C.乙烯的实验式:CH2 D.能说明碳酸钙为强电解质的表达式: CaCO3(s)===Ca2+(aq)+CO(aq) 解析:选B 表示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O2-,同位素质子数相同,核电荷数相同,既可以表示16O2-,也可以表示18O2-,A项正确;比例模型中应体现原子的相对大小,该模型为甲烷分子,四氯化碳中碳原子半径应小于氯原子,B项错误;乙烯的实验式为CH2,C项正确;强电解质完全电离,D项正确。 1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氮气的电子式:N⋮⋮N B.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C.中子数为16的磷原子:P D.丙烯的结构简式:CH3CHCH2 解析:选A A.氮气分子中氮原子之间形成3对共用电子,正确;B.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错误;C.磷的质子数为15,错误;D.丙烯的结构简式应为CH3CHCH2,错误。 1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乙醇的分子式:CH3CH2OH B.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H]- C.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的铀(U)原子:U 解析:选B 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A错误;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C错误;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的铀原子应表示为U,D错误。 考点四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有色玻璃、葡萄糖溶液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均在1~100 nm之间 B.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会造成空气污染,应加强监测和治理 C.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是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能够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解析:选B A项葡萄糖分子直径小于1 nm;C项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D项正确制备Fe(OH)3胶体的方法是向沸水中加入饱和FeCl3溶液,沸煮至液体呈红褐色,即得Fe(OH)3胶体。 15.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明矾与水反应生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 B.当光束通过鸡蛋清水溶液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C.Li是最轻的金属,也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是制造电池的理想物质 D.水泥厂用高压电作用于气溶胶以除去烟尘,是根据胶体带电这个性质而设计的 解析:选D 明矾净水的原理是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具有净水作用,A项正确;鸡蛋清水溶液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B项正确;Li密度小,位于周期表第ⅠA族,较活泼,且单位质量提供的电能较大,是制造电池的理想物质,C项正确;胶体不带电,胶粒带电,D项错误。 16.Fe(OH)3胶体和MgCl2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 ) A.两者均有丁达尔效应 B.两者均能透过半透膜 C.加入盐酸均出现先沉淀,后溶解的现象 D.分散质粒子均可通过滤纸 解析:选D MgCl2溶液不是胶体,无丁达尔效应,A项错误;只有溶液中的离子及小分子可透过半透膜,而Fe(OH)3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B项错误;向MgCl2溶液中加盐酸无沉淀现象,C项错误;Fe(OH)3胶体和MgCl2溶液的分散质粒子均可通过滤纸,D项正确。 17.纳米是长度单位,1 nm=10-9 m,当物质的颗粒达到纳米级时,会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如由铜制成的“纳米铜”具有非常强的化学活性,在空气中可以燃烧。下列关于“纳米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纳米铜”比铜片的金属性强 B.“纳米铜”比铜片更易失去电子 C.“纳米铜”比铜片的氧化性强 D.“纳米铜”的还原性与铜片相同 解析:选D “纳米铜”只是物质的颗粒变小,但不影响其化学性质。 18.向c(FeCl3)=0.2 mol·L-1、c(FeCl2)=0.1 mol·L-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可得到一种黑色分散系,其中分散质粒子是直径约为9.3 nm的金属氧化物,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分散系的分散质为Fe2O3 B.在电场作用下,阴极附近分散系黑色变深,则说明该分散系带正电荷 C.加入NaOH溶液时发生的反应可能为Fe2++2Fe3++8OH-===Fe3O4+4H2O D.可用过滤的方法将黑色金属氧化物与Na+分离开 解析:选C 分析题中信息可知,该分散系的分散质应为Fe3O4,通电时阴极附近黑色变深,说明Fe3O4胶粒带正电荷而不是分散系带正电荷,将Fe3O4与含Na+的溶液分开应用渗析的方法,故A、B、D均不正确。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查看《课前自测诊断卷》考点一,有哪些题目做错,为课堂找到努力方向! 考点定位 基础送分考点 错因定位 1.常在概念辨析上出错,如[诊断卷T2(D)]对酸的定义认识不准,误认为能电离出H+的物质一定是酸。 2.对一些物质成分掌握不牢而出现失误,如常见的混合物有:84消毒液、氨水、水玻璃、氯水等,如[诊断卷T1(D)、T2(C)、T3(A)、T4(A)]。 1.警惕物质组成、分类中的“四大误区” (1)误认为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①某物质可能由一种元素的不同单质混合而成。如O2、O3组成的混合气体就是混合物。 ②分子式相同的化合物可能存在同分异构体。如C4H10的结构有两种,正丁烷和异丁烷,二者组成混合物。 (2)误认为能电离出H+的物质一定是酸。如NaHSO4是一种盐。 (3)误认为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金属氧化物但属于酸性氧化物,而且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属于酸性氧化物,如CO、NO为不成盐氧化物等。 (4)误认为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Na2O2属于过氧化物。 2.防范物质组成、分类中的易错点(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在酸中有几个H原子就一定是几元酸(×) (2)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 (3)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 (4)能导电的一定是电解质,不导电的一定是非电解质(×) (5)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一定大于弱电解质的导电性(×) (6)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7)强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1.古代中国丝绸有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古代染坊常用某种“碱剂”来精炼丝绸,该“碱剂”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盐,能促进蚕丝表层的丝胶蛋白杂质水解而除去,使丝绸颜色洁白、质感柔软、色泽光亮。这种“碱剂”可能是( ) A.食盐 B.火碱 C.草木灰 D.胆矾 解析:选C 由题意可知,该物质是一种盐,水溶液呈碱性,为强碱弱酸盐。A.食盐中氯化钠为强酸强碱盐,错误;B.火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错误;C.草木灰中碳酸钾是强碱弱酸盐,正确;D.胆矾是硫酸铜晶体,是强酸弱碱盐,错误。 2.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 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 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 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解析:选A 金刚石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白磷是磷元素形成的单质,A项正确;漂白粉是CaCl2和Ca(ClO)2的混合物,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常含有Al2O3 、CaO、MgO等杂质,为混合物,B项错误;氯化铵为强电解质,次氯酸为弱酸,是弱电解质,C项错误;葡萄糖是小分子化合物,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D项错误。 1.下表所列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 选项 X Y Z A 光导纤维 酸性氧化物 复合材料 B 纯碱 碱 化合物 C 电解质 化合物 纯净物 D 置换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放热反应 解析:选C A项,SiO2不是复合材料;B项,纯碱不是碱,而是盐;D项,氧化还原反应并不都是放热反应,如C+CO2 2CO属于吸热反应。 考点二 物质的变化 查看《课前自测诊断卷》考点二,有哪些题目做错,为课堂找到努力方向! 考点定位 基础送分考点 错因 定位 1.不熟悉反应原理,如[诊断卷T5]对一些化学变化比较陌生,不能由已知物质的性质推测陌生物质的性质。 2.对反应实质辨析不清,如[诊断卷T9⑦]误认为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是物理变化。 1.归类记忆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三色 焰色反应 显色反应、颜色反应 五解 潮解 分解、裂解、水解、电解 十四化 熔化、汽化、液化、酸化 氧化、氢化、水化、钝化、皂化、炭化、催化、酯化、硝化、裂化 2.两法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从宏观上判断 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反之为物理变化 从微观上判断 有旧化学键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形成的是化学变化;只有化学键断裂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的熔化 3.突破物质变化中的易错点(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有旧化学键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形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2)只要有化学键断裂,就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3)只要有颜色变化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4)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 (5)同位素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 (6)节日燃放烟花只涉及物理变化(×) 1.(2015·北京高考)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火药使用 B.粮食酿酒 C.转轮排字 D.铁的冶炼 解析:选C A.火药爆炸时的化学反应为2KNO3+S+3C===K2S+N2↑+3CO2↑;B.粮食酿酒的过程是淀粉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经发酵转化为酒精,涉及的化学反应有(C6H10O5)n+nH2OnC6H12O6,C6H12O62C2H5OH+2CO2↑;C.转轮排字不涉及化学反应;D.铁的冶炼是将铁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高炉炼铁过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为Fe2O3+3CO2Fe+3CO2。 2.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 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 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解析:选B A.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发生了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硅胶能够吸收水分,可用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符合题意;C.二氧化硫在漂白过程中与有色物质反应生成了无色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蚊虫叮咬过程中释放出的酸性物质能与肥皂水发生反应,发生了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3.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 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 解析:选A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冰箱中的异味,发生的是物理变化。B.油污属于酯类物质,可以在热碱水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和有机盐,属于化学变化。C.该过程利用的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水果产生的乙烯,属于化学变化。D.硅胶起吸水作用,铁粉起还原剂作用,防止食物被氧化,属于化学变化。 考点三 化学用语的规范使用 查看《课前自测诊断卷》考点三,有哪些题目做错,为课堂找到努力方向! 考点定位 基础送分考点 错因定位 1.对一些化学用语概念认识不准,如结构式、结构简式、最简式、实验式辨析不清[诊断卷T10(B)、T12(D)、T11(C)]。 2.书写不规范而造成失分,如[诊断卷T12(D)]书写结构简式漏写官能团。 1.规范使用化学用语重点关注“4方面” (1)书写电子式需要注意5个问题 ①不能漏写没有参与成键的电子对,如氨气的电子式是,而不是。 ②不能错误合并离子,如过氧化钠的电子式是 Na+2-Na+,而不是2Na+2-。 ③不能混淆化学键的类别,如H2O2的电子式是 HH,而不是H+2-H+。 ④离子(或根)带电荷,基团不显电性。如OH- 为[H]-,—OH为H。 ⑤书写化合物的电子式时首先要正确判断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 (2)有机物结构简式中注意保留官能团 如CH2===CH2,不能写成CH2CH2,还要注意有机物中原子的连接情况,如不能写成。 (3)各“式”切勿张冠李戴 名称还是化学式,分子式还是实验式,结构式还是结构简式,原子还是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等。 (4)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要遵守质量守恒 化学计量数要最简,注明反应条件并注意“↑”、“↓”、“”、“===”、“―→”等符号的使用。 2.突破化学用语中的常设易错点(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任何原子均有质子、中子和电子(×) (2)H2O的电子式为H+[]2-H+(×) (3)Na2O2的电子式为Na+[]2-Na+(×) (4)CO2的结构式为O===C===O(√) (5)S2-的结构示意图为(×) (6)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7)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2H5OH(√) (8)氚的符号为T(√) 1.书写下列变化的方程式。 ①铁与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Cl2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NaHCO3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AlCl3的水解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钢铁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电解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 kJ的热量,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2Fe+3Cl22FeCl3 ②2Fe2++Cl2===2Fe3++2Cl- ③NaHCO3===Na++HCO ④AlCl3+3H2OAl(OH)3+3HCl ⑤2H2O+O2+4e-===4OH- ⑥2NaCl+2H2O2NaOH+H2↑+Cl2↑ ⑦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O B.Mg2+的结构示意图: C.硫化钠的电子式:NaNa D.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C2H4O2 解析:选B 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为O,A错误;B正确;硫化钠的电子式为Na+[]2-Na+,C错误;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为HCOOCH3,D错误。 3.对下列化学用语的理解和描述均正确的是( ) A.离子方程式H++OH-===H2O可表示所有的强酸与强碱溶液的反应 B.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表示12C,也可以表示14C C.比例模型可以表示二氧化碳分子,也可以表示水分子 D.电子式H可以表示羟基,也可以表示氢氧根离子 解析:选B 硫酸和Ba(OH)2溶液反应有沉淀生成,离子方程式不能用H++OH-===H2O表示,A项错;12C和14C是碳元素的不同原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结构示意图相同,B对;CO2是直线形分子,C项错;羟基和氢氧根离子是结构不同的粒子,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为[H]-,D项错。 考点四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查看《课前自测诊断卷》考点四,有哪些题目做错,为课堂找到努力方向! 考点定位 基础送分考点 错因定位 1.忽视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如[诊断卷T14(A)]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 2.丁达尔效应的相关考查,高分子物质的直径大小符合胶体定义,故一些高分子物质的水溶液也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如[诊断卷T15(B)]。 记住5个关键点就能不失分 (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粒直径在1~100_nm之间。 (2)胶体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固体、气体,如烟、云、雾、有色玻璃等均属于胶体。 (3)丁达尔效应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 (4)能在水中自然形成胶体,并且对水质无明显副作用的物质有KAl(SO4)2·12H2O、FeCl3·6H2O等,这样的物质可作净水剂。 (5)①溶液、②胶体、③悬浊液、④乳浊液是四种常见的分散系,静置,分散质和分散剂很快分离,其中产生沉淀的是③;分散系分层的是④;用一束平行光照射,出现一条光亮“通路”的是②;能通过半透膜的是①。 1.下列叙述与胶体无关的是( ) A.鸡蛋白溶液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100 nm之间 B.当日光从窗隙射入暗室时,可观察到一束光线 C.明矾[KAl(SO4)2·12H2O]可用作净水剂 D.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解析:选D 由A项可知鸡蛋白溶液属于胶体;由B项可知暗室里的空气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项,明矾电离出的Al3+水解产生Al(OH)3胶体,Al(OH)3胶体粒子吸附水中悬浮物、异味及色素后形成沉淀而净水;D项发生反应:Fe3++3OH-===Fe(OH)3↓,形成悬浊液,与胶体无关。 2.我国科学家首次将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 nm)恢复了磁性。“钴酞菁”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钴酞菁”分子所形成的分散系具有丁达尔效应 B.“钴酞菁”分子所形成的分散系较稳定 C.“钴酞菁”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 D.此项研究可广泛用于光电器件、生物技术等方面 解析:选C “钴酞菁”分子的直径为1.3 nm,所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A项对;胶体属于介稳体系,B项对;“钴酞菁”分子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C项错;由高中理、化、生知识可知,磁性可联系物理中的光电知识,与血红素及叶绿素的结构和性质相似可联系生物中的生物技术知识,D项对。 1.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用胆矾炼铜 B.用铁矿石炼铁 C.烧结黏土制陶瓷 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解析:选D A项,胆矾炼铜就是“湿法炼铜”,其原理是将胆矾溶于水,再将铁放入胆矾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是化学反应。B项,铁矿石炼铁是将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和空气)加入高炉中,在高炉中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生成铁单质,是化学反应。C项,黏土烧结制成陶瓷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反应。D项,四氧化三铁常称作“磁性氧化铁”,是磁石的主要成分,打磨磁石制指南针,只是磁石的形状发生变化,是物理变化。 2.下列过程中颜色变化与化学变化无关的是( ) A.银白色的金属铁研磨成铁粉后变成黑色 B.新切割开的金属钠的表面由银白色迅速变成暗灰色 C.红棕色的NO2通过装有水的洗气瓶后得到无色气体 D.浅黄绿色的新制氯水久置后变为无色 解析:选A A项,发生颜色变化是光学现象,属于物理变化;B项,金属钠被氧化为氧化钠,属于化学变化;C项,NO2通过装有水的洗气瓶后生成了NO,属于化学变化;D项,氯水久置变为无色是Cl2+H2OHCl+HClO平衡不断右移的结果,属于化学变化。 3.下列有关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两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属于化合物 B.仅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 C.既能和酸又能和碱发生反应的氧化物一定为两性氧化物 D.既含有金属元素又含有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为离子化合物 解析:选A 两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属于化合物,也可能是单质,A正确;仅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为纯净物,如由O2和O3组成的气体为混合物,B不正确;既能和酸又能和碱发生反应的氧化物不一定为两性氧化物,如SiO2,C不正确;既含有金属元素又含有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为离子化合物,可能是共价化合物,如AlCl3,D不正确。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D、CuSO4·5H2O都是化合物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NaHSO4在溶液中能电离出H+,所以NaHSO4是酸 D.浊液、胶体、溶液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不同 解析:选D HD为氢元素组成的单质,A项错误;O2、O3的混合气体由氧元素组成,但属于混合物,B项错误;NaHSO4在溶液中电离产生的阳离子为Na+、H+,NaHSO4不属于酸,属于酸式盐,C项错误;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浊液、胶体、溶液,D项正确。 5.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加明矾使河水变澄清 B.光线透过胶体时产生丁达尔效应 C.在实验中不慎被玻璃划破手指,可用FeCl3溶液应急止血 D.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解析:选D A项,加明矾使河水变澄清,利用了胶体的吸附作用,正确;B项,胶体的特性是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一种常用方法,正确;C项,血液是胶体,FeCl3溶液是电解质溶液,可以使血液中的胶粒聚沉而止血,正确;D项,Fe(OH)3胶体的颜色为红褐色,错误。 6.氧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6O2与18O3互为同位素 B.氧元素与其他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均能形成酸性氧化物 C.氧与钠形成的稳定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 D.O2变成O3以及16O变成18O的变化均属于化学变化 解析:选C 同位素是原子之间的关系,A错误;氧元素与氢元素形成的H2O、H2O2均不是酸性氧化物,B错误;Na2O和Na2O2(其阴离子为O)中,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C正确;O2变成O3属于化学变化,16O变成18O不属于化学变化,D错误。 7.下列有关氯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表示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17、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Cl B.氯离子(Cl-)的结构示意图: C.氯分子的电子式:CC D.氯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H3C—CH2Cl 解析:选C A选项,氯原子符号左上角的数据应是质量数,其质量数为37,错误;B选项,氯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应为8,错误;C选项,电子式表示符合要求,正确;D选项,结构简式表示的是氯乙烷而不是氯乙烯,错误。 8.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①陶瓷 ②水泥 ③玻璃 ④漂白粉 ⑤胆矾 ⑥氯水 ⑦液氯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⑤⑦ D.⑥⑦ 解析:选C ①陶瓷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硅酸盐,属于混合物;②水泥是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的混合物;③玻璃是硅酸钠、硅酸钙、二氧化硅的混合物;④漂白粉是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⑤胆矾是硫酸铜晶体,只有一种微粒,是纯净物;⑥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含有多种微粒,属于混合物;⑦液氯是液态的氯单质,是纯净物。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胶体都是胶状物质 B.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电荷 C.医疗上血液透析利用的是蛋白质、血细胞的微粒直径大于毒性物质的微粒直径的原理 D.制备Fe(OH)3胶体的方法是将饱和FeCl3溶液加热煮沸 解析:选C 胶体并不一定是胶状物质,如云、雾、有色玻璃都属于胶体,A不正确;胶体不带电,胶粒才带电,B不正确;制备Fe(OH)3胶体是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腾的`蒸馏水中,直接加热煮沸FeCl3溶液则生成Fe(OH)3沉淀,D不正确。 10.从化学的角度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CO和CO2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所以CO与CO2互为同素异形体 B.因为金刚石与石墨的化学式相同,所以金刚石与石墨互为同分异构体 C.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具有相同的分子式 D.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O4是一种新的氧化物 解析:选C 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故A错误;因为金刚石与石墨是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所以金刚石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错误;互为同分异构体一定具有相同的分子式,故C正确;O4是一种单质,故D错误。 11.正确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①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标准的碳核素:C ②O2-的结构示意图: ③次氯酸的结构式:Cl—O—H ④CO2的比例(填充)模型: ⑤铝热反应:2Al+3MgOAl2O3+3Mg ⑥Fe3O4溶于氢碘酸的离子方程式:Fe3O4+8H+===2Fe3++Fe2++4H2O ⑦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方程式:HCO+H2OH3O++CO A.③ B.②③④⑦ C.除①②外 D.全部 解析:选A 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标准的是C,①错误;②给出的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错误;③正确;碳的原子半径比氧的大,所以CO2的比例模型应该是中间的球比两边的球大,④错误;Mg比Al活泼,该反应不能发生,⑤错误;Fe3+具有氧化性,能够将氢碘酸中的I-氧化成I2,⑥错误;⑦中给出的为HCO的电离方程式,错误。 12.近年来高铁酸钾(K2FeO4)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水处理方面,高铁酸钾的氧化性超过高锰酸钾,是一种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于一体的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干燥的高铁酸钾在198 ℃以下是稳定的,受热易分解。高铁酸钾在水处理过程中涉及的变化过程有( ) ①蛋白质的变性 ②蛋白质的盐析 ③胶体聚沉 ④盐类水解 ⑤焰色反应 ⑥氧化还原反应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⑤ D.②③⑤⑥ 解析:选B 高铁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使蛋白质变性杀死细菌,①、⑥正确;高铁酸根还原得到的Fe3+能够水解,产生胶状的Fe(OH)3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发生聚沉形成沉淀,③、④正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