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三校2020届高三期中联考理综化学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荆州三校2020届高三期中联考理综化学试题

‎1.《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中国五年来探索太空,开发深海,建设世界第一流的高铁、桥梁、码头,5G技术联通世界等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它们与化学有着密切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核电、光电、风电、水电,电能属一次能源 B. 大飞机C919采用大量先进复合材料、铝锂合金等,铝锂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C. 我国提出网络强国战略,光缆线路总长超过三千万公里,光缆的主要成分是晶体硅 D. “神舟十一号”宇宙飞船返回舱外表面使用的高温结构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电能不是一次能源,属于二次能源,故A错误;‎ B.铝锂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B正确;‎ C.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是制造光缆的主要原料,故C错误;‎ D.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在性能上比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有了很大提高,可适用于不同的要求。如高温结构陶瓷、压电陶瓷、透明陶瓷、超导陶瓷等都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错误;‎ 故答案B。‎ ‎2.以某硫酸渣(含Fe2O3、SiO2等)为原料制备铁黄(FeOOH)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酸溶”中加热或搅拌或适当增大硫酸浓度均可加快溶解速度 B. 滤渣的主要成分是SiO2和Fe C. “沉铁”过程中生成Fe(OH)2的化学方程式为FeSO4+2NH4HCO3=Fe(OH)2↓+ (NH4)2SO4+ 2CO2↑。‎ D. “氧化”Fe(OH)2浆液时,可用氯气代替空气 ‎【答案】D ‎【解析】‎ ‎【分析】‎ 硫酸渣用硫酸酸浸时,氧化铁溶解生成硫酸铁,加入铁粉,则溶液变为硫酸亚铁溶液,过滤,滤渣为过量的铁粉和未溶解的二氧化硅,滤液中加入碳酸氢铵,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氧化亚铁,据此解答。‎ ‎【详解】A. “酸溶”中加热或搅拌或适当增大硫酸浓度均可加快溶解速度,A正确;‎ B. 根据分析可知,滤渣的主要成分是SiO2和Fe,B正确;‎ C. “沉铁”过程中硫酸亚铁与碳酸氢铵双水解生成Fe(OH)2的化学方程式为:FeSO4+2NH4HCO3=Fe(OH)2↓+ (NH4)2SO4+ 2CO2↑,C正确;‎ D. “氧化”Fe(OH)2浆液时,若用氯气代替空气,导致制备的铁黄含量偏低且含有杂质,D错误;‎ 答案为D。‎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8g氨基(-ND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B. 一定质量的乙烷与22.4L(标准状况)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形成C-Cl键的数目为2NA C. 用惰性电极电解100mL0.1mol·L-1的CuSO4溶液,当阴、阳两极产生相同条件下等体积的气体时,电路中转移电子数为0.04NA D. n(H2SO3)和n(HSO3-)之和为1mol的KHSO3溶液中,含有的K+数目为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18g该氨基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的电子数为9NA,A项错误;B.若形成C-Cl键的数目为2NA,则表示氯气中所有的氯反应后均形成了C-Cl键,这显然是错误的,因为每取代一个氢原子,都还要生成一个氯化氢分子,形成H-Cl键,B项错误;C.用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时,电解过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电解硫酸铜2CuSO4+2H2O2Cu+O2↑+2H2SO4,第二阶段是电解硫酸(实为电解水):2H2O2H2↑+O2↑。阳极始终产生氧气,阴极先是产生铜,后是产生氢气,因此当阴、阳两极产生相同量的气体时,说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产生的氧气的量相同,因第一阶段硫酸铜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02mol,所以两阶段共转移电子数为0.04mol,C项正确;D.KHSO3溶液中硫原子有三种存在形式:H2SO3、HSO3-和SO32-,所以该溶液中K+的数目大于1mol,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项。‎ ‎4.碱式氯化铜[CuaClb(OH)c·xH2O]是一种重要的无机杀虫剂,它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制备。步骤1:将铜粉加入稀盐酸中,并持续通空气反应生成CuCl2。已知Fe3+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其催化原理如下图所示。步骤2:在制得的CuCl2‎ 溶液中,加入石灰乳充分反应后即可制备碱式氯化铜。‎ ‎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b、c 之间的关系式为:a=b+c B. 图中M、N分别为Fe2+、Fe3+‎ C. 步骤1充分反应后,加入少量CuO是为了除去Fe3+‎ D. 若制备1 mol的CuCl2,理论上消耗11.2 LO2‎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可知:2a=b+c,A错误;‎ B.根据题干叙述可知反应方程式2Cu+O2+4HCl=2CuCl2+2H2O,可知M是O2,N是H2O,B错误;‎ C.Fe3+水解使溶液显酸性,CuO与H+反应产生Cu2+和水,当溶液的pH增大到一定程度,Fe3+形成Fe(OH)3程度而除去,从而达到除去Fe3+的目的,C正确;‎ D.制备1 mol的CuCl2,转移2mol电子,根据电子守恒,需要消耗0.5molO2,由于不清楚氧气所处的条件,所以不能确定气体的体积,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5.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乙分别是X、W两元素对应的单质,丙、丁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戊是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且25℃时0.1mol/L 戊溶液的pH为13,工业上通过电解丙和丁的混合物来制取甲、乙、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Z>W>Y>X B. Z分别与X、Y、W形成的化合物中一定没有共价键 C. 元素Y与X、Z都能组成两种化合物 D. 乙与戊的水溶液反应后所得溶液具有漂白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工业上通过电解丙和丁的混合物来制取甲、乙、戊,可推测是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钠,故甲为氢气,所以X是H元素,乙是氯气,所以W为Cl元素,戊是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且25℃时0.1mol/L 戊溶液的pH为13,所以戊为氢氧化钠,根据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所以Y为O元素,Z为钠元素。‎ ‎【详解】A、Z为钠元素,W为Cl元素,Y为O元素,X是H元素,原子半径大小比较先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原子半径:Z>W>Y>X,故A正确;B、钠与氧气在点燃那条件下生成过氧化钠,其中含有氧与氧之间的共价键,故B错误;C、Y为O元素,X是H元素,两者可以形成水和过氧化氢两种化合物,Z为钠元素,可以与氧元素生成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两种化合物,故C正确;D、乙为氯气,戊为氢氧化钠两者反应可生成次氯酸钠、氯化钠和水,此溶液具有漂白效果,故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为简单的无机推断,本题的突破点为工业上通过电解丙和丁的混合物来制取甲、乙、戊,可猜测应该是点解饱和食盐水,进而推出其他物质。原子半径大小比较先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离子化合物中也可能含有共价键。‎ ‎6.某100mL溶液可能含有 Na+、NH4+、Fe3+、CO32-、SO42-、Cl-中的若干种,取该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加试剂均过量,气体全部逸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原溶液中不存在 Na+,则 c(Cl-)<0.1mol•L﹣1‎ B. 原溶液可能存在 Cl- 和 Na+‎ C. 原溶液中 c(CO32-)是 0.01mol•L﹣1‎ D. 原溶液一定存在 CO32-和SO42-,一定不存在 Fe3+‎ ‎【答案】D ‎【解析】‎ ‎【分析】‎ 加入BaCl2溶液之后,有沉淀生成,且加入过量盐酸之后,沉淀质量减少,则说明一定有CO32-、SO42-这两种离子,一定没有Fe3+(Fe3+和CO32-会发生双水解反应,不能共存),且沉淀2为BaSO4,n(BaSO4)=,m(BaCO3)=4.30g-2.33g=1.97g,则n(BaCO3)= ‎ ‎。加入NaOH溶液产生1.12L(标况)气体,则溶液中有NH4+,NH3有0.05mol,即n(NH4+)=0.05mol。CO32-和SO42-所带的负电荷的物质的量为0.01mol×2+0.01mol×2=0.04mol,NH4+所带正电荷的物质的量为0.05mol×1=0.05mol,根据电荷守恒,可以推断出溶液中一定有Cl-,且最少为0.01mol(因为无法判断是否有Na+,如果有Na+,需要多于的Cl-去保持溶液的电中性)。‎ ‎【详解】A. 若原溶液中不存在 Na+,则 c(Cl-)= ,A错误;‎ B. 原溶液中一定有Cl-,可能有Na+,B错误;‎ C. 经计算,原溶液中,n(CO32-)=0.01mol,则c(CO32-)=0.01mol÷0.1L=0.1mol •L﹣1,C错误;‎ D. 加入BaCl2溶液之后,有沉淀生成,且加入过量盐酸之后,沉淀质量减少,则说明一定有CO32-、SO42-这两种离子,一定没有Fe3+,D正确;‎ 故合理选项为D。‎ ‎【点睛】溶液中的离子要保持电荷平衡,即正负电荷所带的电荷量相等,以保持溶液的电中性。‎ ‎7.常温下,向1L0.1mol·L-1一元酸HR溶液中逐渐通入氨气[已知常温下NH3·H2O电离平衡常数K=1.76×10-5],使溶液温度和体积保持不变,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0.1mol·L-1HR溶液的pH为5‎ B. HR为弱酸,常温时随着氨气的通入,c(R-)/[c(OH-).c(HR)] 逐渐增大 C. 当通入0.1 mol NH3时,c(NH4+)>c(R-)>c(OH-)>c(H+)‎ D. 当c(R-)= c(HR)时,溶液必为中性 ‎【答案】C ‎【解析】‎ A项,pH=5时c(H+)=10-5,由图可得此时=0,又因为一元酸HR溶液为0.1mol·L-1‎ ‎,所以c(R-)=c(HR)=0.05mol·L-1,所以此时c(R-)≠c(H+),则0.1mol·L-1HR溶液的pH不是5,故A错误;B项,由已知HR溶液中存在着HR分子,所以HR为弱酸,==Ka/Kw,温度不变时Ka/Kw的值不变,故B错误;C项,pH=5时c(H+)=10-5,由图可得此时=0,则Ka==10-5,当通入0.1 mol NH3时,恰好反应生成NH4R,又因为常温下NH3·H2O电离平衡常数K=1.76×10-5,所以NH4R溶液中R-水解程度大于NH4+水解程度,NH4R溶液呈碱性,则c(NH4+)>c(R-)>c(OH-)>c(H+),故C正确;D项,由前面对A项的分析知,当c(R-)=c(HR)时,pH=5,所以溶液显酸性,故D错误。‎ ‎8.次氯酸溶液是常用的消毒剂和漂白剂。某学习小组根据需要欲制备浓度不小于0.8mol/L的次氯酸溶液。‎ 资料1:常温常压下,Cl2O为棕黄色气体,沸点为3.8℃,42 ℃以上会分解生成Cl2和O2,Cl2O易溶于水并与水立即反应生成 HClO。‎ 资料2:将氯气和空气(不参与反应)按体积比1∶3混合通入潮湿的碳酸钠中发生反应2Cl2+2Na2CO3+H2O=Cl2O+2NaCl+2NaHCO3,用水吸收Cl2O(不含Cl2)制得次氯酸溶液。‎ ‎(装置及实验)用以下装置制备次氯酸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E。‎ ‎(2)装置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控制氯气与空气体积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过程中,装置B需放在冷水中,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E采用棕色圆底烧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装置B中生成的Cl2‎ O气体有20%滞留在E前各装置中,其余均溶于装置E的水中,装置E所得500mL次氯酸溶液浓度为0.8mol/L,则至少需要含水8%的碳酸钠的质量为_________g。‎ ‎(7)已知次氯酸可被H2O2、FeCl2等物质还原成Cl-。测定E中次氯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实验方案为:用________________准确量取20.00 mL次氯酸溶液,加入足量的________溶液,再加入足量的________溶液,过滤,洗涤,真空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可选用的试剂:H2O2溶液、FeCl2溶液、AgNO3溶液。)‎ ‎【答案】 (1). A (2). D (3). B (4). C (5). MnO2 + 4H++2Cl- Mn2++ Cl2 ↑+ 2H2O (6). 通过观察B中产生气泡的速率调节流速 (7). 防止反应放热后温度过高导致 Cl2O 分解 (8). HClO见光易分解 (9). 57.6 (10). 酸式滴定管 (11). H2O2 (12). AgNO3‎ ‎【解析】‎ ‎【分析】‎ A装置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备氯气,由D装置饱和食盐水吸收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形成1:3的混合气体通入B装置,发生反应2Cl2+2Na2CO3+H2O=Cl2O+2NaCl+2NaHCO3,防止反应放热后温度过高导致Cl2O分解,装置B需放在冷水中,在搅拌棒的作用下与含水8%的碳酸钠充分反应制备Cl2O,通入C装置吸收除去Cl2O中的Cl2,并在E装置中用水吸收Cl2O制备次氯酸溶液,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1)A装置制备氯气,D装置吸收吸收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形成1:3的混合气体通入B装置,与含水8%的碳酸钠充分反应制备Cl2O,C装置吸收除去Cl2O中的Cl2,E装置中用水吸收Cl2O制备次氯酸溶液,所以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D→B→C→E;‎ ‎(2)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对应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 ‎(3)将氯气和空气(不参与反应)以体积比约1:3混合通入含水8%的碳酸钠中制备Cl2O,可通过观察A中产生气泡的速率调节流速,从而控制氯气与空气体积比;‎ ‎(4)由题可知:Cl2O42℃以上会分解生成Cl2和O2,故为防止反应放热后温度过高导致Cl2O分解,装置B需放在冷水中;‎ ‎(5)装置C中使用棕色平底烧瓶可以避光,防止反应生成的HClO见光分解;‎ ‎(6)装置E所得500mL次氯酸溶液浓度为0.8mol/L,n=cv=0.5mol×0.8mol/L=0.4mol,Cl2O+H2O ‎2HClO,反应的二氧化氯为0.2mol,装置B中生成的Cl2O气体有20%滞留在E前各装置中,制得的二氧化氯的物质的量为=0.25mol,2Cl2+2Na2CO3+H2O=Cl2O+2NaCl+2NaHCO3,需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0.5mol,质量为0.5mol×106g/mol=53g,则至少需要含水8%的碳酸钠的质量为≈57.6g;‎ ‎(7)次氯酸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需要选用酸式滴定管盛放;FeCl2溶液中含有氯离子,本实验中需要用硝酸银溶液测定氯离子,干扰了检验结果,故应该选用双氧水,具体实验操作方法是:用酸性滴定管准确量取20.00mL次氯酸溶液,加入足量的H2O2溶液,再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过滤,洗涤沉淀,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用电子天平称量沉淀质量。‎ ‎9.碳及其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Ⅰ:Fe(s)+CO2(g) FeO(s)+CO(g) ΔH1 平衡常数为K1‎ 反应Ⅱ:Fe(s)+H2O(g) FeO(s)+H2(g) ΔH2 平衡常数为K2‎ 不同温度下,K1、K2的值如下表:‎ 现有反应Ⅲ:H2(g)+CO2(g) CO(g)+H2O(g),结合上表数据,反应Ⅲ是_______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已知CO2催化加氢合成乙醇的反应原理为:‎ ‎2CO2(g)+6H2(g) C2H5OH(g)+3H2O(g) ∆H<0。‎ 设m为起始时的投料比,即m= n(H2)/ n(CO2)。‎ ‎①图1中投料比相同,温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2中m1、m2、m3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3表示在总压为5MPa的恒压条件下,且m=3时,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则曲线d代表的物质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____,T4温度时,该反应平衡常数KP的计算式为(不必化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NH3·H2O的Kb=1.7×10-5,H2CO3的Ka1=4.3×10-7、Ka2=5.6×10-11。工业生产尾气中的CO2捕获技术之一是氨水溶液吸收技术,工艺流程是将烟气冷却至15.5℃~26.5℃后用氨水吸收过量的CO2。所得溶液的pH___________7(填“>”、“=”或“<”)。烟气需冷却至15.5℃~26.5℃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 ‎(4)为了测量某湖水中无机碳含量,量取100mL湖水,酸化后用N2吹出CO2,再用NaOH溶液吸收。往吸收液中滴加1.0mol/L盐酸,生成的V(CO2)随V(盐酸)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原吸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 ‎【答案】 (1). 吸热 (2). (3). (4). 乙醇 (5). (6). > (7). 降低吸收过程中氨水的挥发,促进氨水对CO2的吸收 (8). c(Na+)> c(HCO3-) > c(CO32-) > c(OH-) > c(H+)‎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反应①的K1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说明正反应为吸热反应,△H>0,反应②的K2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说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0,已知:①Fe(s)+CO2(g)FeO(s)+CO(g)△H1=Q1>0,②Fe(s)+H2O(g)FeO(s)+H2(g)△H2=Q2<0,由盖斯定律①-②得③H2(g)+CO2(g)CO(g)+H2O(g))△H=Q3=Q1-Q2>0,说明是吸热反应;‎ ‎(2)①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高转化率越小,则T3>T2>T1;‎ ‎②图2中m1、m2、m3投料比从大到小的顺序为m1>m2>m3,因相同温度下,增大氢气的量,平衡正向移动,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增大;‎ ‎③温度升高,反应逆向进行,所以产物的物质的量是逐渐减少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增大,由图可知,曲线a代表的物质为H2,b表示CO2,c为H2O,d表示乙醇;设开始氢气的投入量是3nmol,则二氧化碳是nmol,二氧化碳的转化量是x,则 ‎ 2CO2(g)+6H2(g)C2H5OH(g)+3H2O(g)‎ 起始量(mol) n 3n 0 0‎ 变化量(mol) x 3x 0.5x 1.5x 平衡量(mol) n-x 3n-3x 0.5x 1.5x P点a、c的体积分数相同,所以3n-3x=1.5x,解得x=n,总物质的量是n-x+3n-3x+0.5x+1.5x=n,总压为5MPa的恒压条件下,p(二氧化碳)=p(乙醇)=×5MPa=0.125×5MPa,p(氢气)=p(水)=×5MPa=0.375×5MPa,T4温度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 ‎(3)工艺流程是将烟气冷却至15.5~26.5℃后用氨水吸收过量的CO2,该反应是一水合氨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2O+CO2=NH4HCO3,由NH3·H2O的Kb=1.7×10-5,H2CO3的Ka1=4.3×10-7、Ka2=5.6×10-11可知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NH4+的水解程度,则所得溶液的pH>7;烟气需冷却至15.5~26.5℃的可能原因是:降低吸收过程中氨气挥发,促进氨水对二氧化碳的成分吸收;‎ ‎(4)为了测量某湖水中无机碳含量,量取100mL湖水,酸化后用N2吹出CO2,再用NaOH溶液吸收,图象分析可知,生成碳酸氢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1,且CO32-的水解程度大于HCO3-,则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c(Na+)>c(HCO3-)>c(CO32-)>c(OH-)>c(H+)。‎ ‎【点睛】应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计算的基本方法是参照新的热化学方程式(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结合原热化学方程式(一般2~3个)进行合理“变形”,如热化学方程式颠倒、乘除以某一个数,然后将它们相加、减,得到目标热化学方程式,求出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的ΔH与原热化学方程式之间ΔH的换算关系。‎ ‎10.工业上采用酸性高浓度含砷废水(砷主要以亚砷酸H3AsO3形式存在)提取中药药剂As2O3。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砷元素与N同一主族,原子比N原子多两个电子层,则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沉砷”中所用Na2S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 ‎(2)已知:As2S3与过量的S2-存在以下反应:As2S3(s)+3S2-(aq) 2AsS33- ;“沉砷”中FeSO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焙烧”过程中由于条件的原因,生成的三氧化二铁中混有四氧化三铁,证明四氧化三铁存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名称)‎ ‎(4)调节pH=0时,由Na3AsO4制备As2O3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5)一定条件下,用雄黄(As4S4)制备As2O3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若反应中,1molAs4S4(其中As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参加反应时,转移28mole-,则物质a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 ‎(6)某原电池装置如图,电池总反应为:AsO43-+2I-+H2OAsO33-+I2+2OH-。当P池中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时,正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欲使指针偏转方向与起始时相反,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举一例)。‎ ‎【答案】 (1). 33 (2). (3). 与过量的S2-结合生成FeS沉淀,防止As2S3与S2-结合生成AsS33-(或与S2-结合生成FeS沉淀,使平衡左移,提高沉砷效果) (4). 稀硫酸、铁氰化钾(或稀硫酸、高锰酸钾) (5). 2AsO43-+2SO2+2H+=As2O3↓+ 2SO42-+H2O (6). SO2 (7). AsO43-+H2O+2e-AsO33-+2OH- (8). 向Q加入Na3AsO3固体或加入碱(NaOH等)‎ ‎【解析】‎ 分析】‎ 酸性高浓度含砷废水加入硫化钠、硫酸亚铁,其中硫酸亚铁可除去过量的硫离子,过滤得到As2S3和FeS,焙烧,可生成As2O3、氧化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Na3AsO3,氧化生成Na3AsO4,生成的气体为二氧化硫,与Na3AsO4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As2O3,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1)已知砷元素与N同一主族,原子比N原子多两个电子层,砷为第四周期元素,第二周期有8种元素,第三周期有18种元素,则两者原子序数相差8+18=26,故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6+7=33,硫化钠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 ‎(2)亚铁离子与过量的S2-结合生成FeS沉淀,防止AS2O3与S2-结合生成AsS33-,即As2S3+3S2-2AsS32-使平衡逆向进行,提高沉砷效果;‎ ‎(3)四氧化三铁含有+2价铁,具有还原性,可先用稀硫酸溶解,再在酸性条件下,滴加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即可证明四氧化三铁存在,则可用硫酸、高锰酸钾检验;‎ ‎(4)调节pH=0时,由Na3AsO4制备As2O3的离子方程式为2AsO43-+2SO2+2H+=As2O3↓+2SO42-+H2O;‎ ‎(5)As4S4中As为+2价、S为-2价,且生成As2O3,1molAs4S4(其中As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参加反应时,转移28mole-,则4molS元素化合价升高6价,生成物化合价为+4价,应为SO2;‎ ‎(6)P池中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说明P池Pt极为负极,则Q池中Pt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AsO43-+H2O+2e-=AsO33-+2OH-;一段时间后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说明达到平衡状态,加入NaOH溶液,反应逆向进行,此时Q池中Pt极为负极,电子应由Q池流出,即指针偏转方向与起始时相反。‎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11.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A、B、C、D、E、F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其中A、B、C是同一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化合物DC的晶体为离子晶体,D的二价阳离子与C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C2为非极性分子,B、C的氢化物的沸点比它们同族相邻周期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高,E原子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49,中子数为27。F元素是第四周期元素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FCl3能与B、C的氢化物形成六配位的配合物,且两种配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1mol配合物与足量的AgNO3溶液反应能立即生成3molAgCl。请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答题时需用元素符号表示)‎ ‎(1)B氢化物与HCl反应生成的含有B元素粒子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_;F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个。‎ ‎(2)B3-离子分别与AC2及由B、C组成的气态化合物互为等电子体,则B、C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B3-离子还可以和某一价阴离子互为等电子体,该阴离子电子式为_________,这种阴离子常用于检验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金属阳离子,则金属阳离子符号为_________。‎ ‎(3)B元素与同周期相邻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 ‎(4)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稀溶液与D的单质反应时,B被还原到最低价,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_____。‎ ‎(5)F3+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Cl3形成的六配位的配合物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E的一种氧化物晶胞结构(长方体)如图所示,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若该晶胞的三个晶胞参数分别为:apm、bpm、cpm。则该氧化物的密度为____________g/cm3。(写出表达式即可)‎ ‎【答案】 (1). 正四面体形 (2). 1 (3). N2O (4). (5). Fe3+ (6). C<O<N (7). 1:4 (8). 1s22s22p63s23p63d3或[Ar]3d3 (9). [Cr(NH3)4(H2O)2]Cl3 (10). TiO2 (11). ‎ ‎【解析】‎ ‎【分析】‎ A、B、C、D、E、F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A<B<C<D<E<F。化合物DC的晶体为离子晶体,D的二价阳离子与C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C形成-2价阴离子,且D位于C的下一周期,B、C的氢化物的沸点比它们同族相邻周期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高,分子中存在氢键,C形成-2价阴离子,则C为氧元素,故D为镁元素;核电荷数B<C,则B为氮元素;A、B、C是同一周期的非金属元素,AC2为非极性分子,则A为碳元素;E原子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49,中子数为27,则质子数为22,E为Ti元素。F元素是第四周期元素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54s1‎ ‎,则F为Cr元素;CrCl3能与NH3、H2O形成六配位的配合物,且两种配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配体中有4个NH3、2个H2O,1mol配合物与足量的AgNO3溶液反应能立即生成3molAgCl,说明三个氯离子位于外界,该配合物为[Cr(NH3)4(H2O)2]Cl3,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由分析知:A为C元素、B为N元素、C为O元素、D为Mg元素、E为Ti元素、F为Cr元素;‎ ‎(1)N元素氢化物与HCl反应生成的含有N元素粒子为NH4+,分子中N原子价层电子对数=4+=4、N原子为sp3杂化,不含孤对电子,故其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F为Cr,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54s1,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个;‎ ‎(2)N3-离子分别与CO2、由N、O组成气态化合物互为等电子体,则N、O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N2O;N3-离子还可以和一价阴离子互为等电子体,根据价电子总数相等,用S、C原子代替2个N原子可知该阴离子为SCN-,结构与CO2类似,这阴离子电子式为,这种阴离子常用于检验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金属阳离子,这金属阳离子符号为Fe3+;‎ ‎(3)同周期自左而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氮元素原子2p能级有3个电子,处于半满稳定状态,电子能量低,氮元素第一电离能高于相邻的元素的,所以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C<O<N;‎ ‎(4)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NO3,D的单质为Mg,HNO3稀溶液与Mg反应时,N元素被还原到最低价,则生成NH4NO3,Mg被氧化为Mg(NO3)2,令NH4NO3,Mg(NO3)2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x、y,则根据电子转移守恒有[5-(-3)]×x=2y,所以x:y=4: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Mg+10HNO3=4Mg(NO3)2+NH4NO3+3H2O,所以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4;‎ ‎(5)Cr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54s1,Cr原子失去4s能级1个电子、3d能级2个电子形成Cr3+,Cr3+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3,由上述分析可知,CrCl3形成的六配位的配合物化学式为[Cr(NH3)4(H2O)2]Cl3;‎ ‎(6)由可知,晶胞中Ti原子位于体心与顶点上,O原子位于上下两个面上及体内(有2个),故晶胞中Ti元素数目=1+8×=2、O原子数目=2+4×‎ ‎=4,故该化合物化学式为TiO2,晶胞质量=2×g,若晶胞中参数分别为apm、bpm、cpm,则晶胞的体积=a×10-10cm×b×10-10cm×c×10-10cm=abc×10-30cm3,该晶体的密度==g/cm3。‎ ‎【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12.为分析某有机化合物A的结构,进行了如下实验:‎ ‎(1)向NaHCO3溶液中加入A,有气体放出,说明A中含有___________官能团(写结构简式)。‎ ‎(2)向NaOH溶液中加入少许A,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用HNO3酸化后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淡黄色沉淀,说明中A还有___________官能团(写名称)。‎ ‎(3)经质谱分析,Mr(A)=153,且A中只有四种元素,则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 ‎(4)核磁共振氢谱显示,A的氢谱有3种,其强度之比为1︰2︰2,则A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5)已知A可发生如下图所示的转化:‎ ‎①A→B、D→E的反应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C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写出与C具有相同的官能团的C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F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G与过量的银氨溶液反应,每生成2.16gAg,消耗G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mol。‎ ‎【答案】 (1). -COOH (2). 溴原子 (3). C3H5O2Br (4). CH2BrCH2COOH (5). 消去反应 (6). 酯化反应(取代反应) (7). nCH2(OH)CH2COOHH OH+(n-1)H2O (8). (9). (10). 0.01‎ ‎【解析】‎ ‎【分析】‎ A和NaHCO3溶液反应有气体放出,说明A中含有羧基,A和足量NaOH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加入过量的HNO3酸化的AgNO3溶液,有淡黄色沉淀生成,说明A中含有Br元素,有机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3,溴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0、-COO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所以A剩余基团相对分子质量为28,其基团应该为C2H4,所以A的分子式为C3H5O2Br,核磁共振氢谱显示,A的氢谱有3种,其强度之比为1︰2︰2,则A的结构简式为CH2BrCH2COOH;A和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时发生取代反应,然后酸化生成C,C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2COOH,C发生氧化反应生成G,G的结构简式为OHCCH2COOH,C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H,其结构简式为,A和NaOH醇溶液加热时,A发生消去反应生成B,B的结构简式为CH2=CHCOONa,B然后酸化生成D,则D的结构简式为CH2=CHCOOH,D和C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E,E的结构简式为CH2=CHCOOCH2CH2COOH,E发生加聚反应生成F,F的结构简式为,再结合题目分析解答。‎ ‎【详解】(1)A和NaHCO3溶液反应有气体放出,说明A中含有羧基,羧基的结构简式为-COOH;‎ ‎(2)A和足量NaOH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加入过量的HNO3酸化的AgNO3溶液,有淡黄色沉淀生成,说明A中含有Br元素,即A还有溴原子官能团;‎ ‎(3)有机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3,且A中只有四种元素,溴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0、-COO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所以A剩余基团相对分子质量为28,其基团应该为C2H4,则A的分子式为C3H5O2Br;‎ ‎(4)A的分子式为C3H5O2Br,核磁共振氢谱显示,A的氢谱有3种,其强度之比为1︰2︰2,则A结构简式为CH2BrCH2COOH;‎ ‎(5)①A→B是CH2BrCH2COOH在NaOH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H2=CHCOONa;D→E是CH2=CHCOOH和HOCH2CH2COOH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CH2=CHCOOCH2CH2COOH;‎ ‎②HOCH2CH2COOH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缩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CH2(OH)CH2COOH HOH+(n-1)H2O;‎ ‎③C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2COOH,与C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由分析可知F的结构简式为;‎ ‎④G结构简式为OHCCH2COOH,Ag的物质的量==0.02mol,生成0.02molAg需要0.01molG。‎ ‎【点睛】能准确根据反应条件推断反应原理是解题关键,常见反应条件与发生的反应原理类型:①在NaOH的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可能是酯的水解反应或卤代烃的水解反应;②在NaOH的乙醇溶液中加热,发生卤代烃的消去反应;③在浓H2SO4存在的条件下加热,可能发生醇的消去反应、酯化反应、成醚反应或硝化反应等;④能与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反应,可能为烯烃、炔烃的加成反应;⑤能与H2在Ni作用下发生反应,则为烯烃、炔烃、芳香烃、醛的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⑥在O2、Cu(或Ag)、加热(或CuO、加热)条件下,发生醇的氧化反应;⑦与O2或新制的Cu(OH)2悬浊液或银氨溶液反应,则该物质发生的是—CHO的氧化反应。(如果连续两次出现O2,则为醇→醛→羧酸的过程)。‎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