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2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集宁一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l C l2 O 16 Na 23 S 32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2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42分) 1.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 ②39%的乙醇溶液 ③单质溴和氯化钠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 A. 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 C. 分液、蒸馏、萃取 D. 蒸馏、萃取、分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汽油不溶于水,汽油和氯化钠溶液是分层的,可以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②酒精和水是互溶的两种液体,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③向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中加入萃取剂四氯化碳后,溴单质会溶解在四氯化碳中,四氯化碳和水互不相溶而分层,然后分液即可实现二者的分离;故选C。 2.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 摩尔是表示原子、分子、离子的个数的单位 B. 摩尔既表示物质中所含的离子数,又是物质质量的单位 C. 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D.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克/摩,用“g/mol”表示 【答案】D 【解析】 【详解】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故A错误; B.摩尔是物质量的单位,属于微观离子物理量的单位,不是物质质量的单位,故B错误; C.物质的量、质量、长度等,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故C错误; D.摩尔质量的常用的单位是克/摩尔或千克/摩尔,用符号“g/mol”或“kg/mol”表示,故D 正确; 故选D。 3.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常温常压下,0.05 NA个CO2分子所占的体积是1.12 L B. 1 mol氧气含有氧原子数为NA C. 常温常压下,32g氧气和34 g H2S分子个数比为1∶1 D. 标准状况下,NA个水分子所占的体积为22.4 L 【答案】C 【解析】 【详解】A.0.05 NA个CO2分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由pV=nRT可知,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故常温常压下,0.05 NA个CO2分子所占的体积大于0.05mol×22.4L/mol=1.12L,故A错误; B.氧原子物质的量为氧气分子的2倍,1 mol 氧气中含有氧原子数目=1mol×2×NAmol-1=2NA,故B错误; C.32gO2的物质的量为=1mol,34g H2S的物质的量为=1mol,分子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C正确; D.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体积,NA个水分子的体积远小于22.4L,故D错误; 故选C。 4.某同学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造成所配制溶液浓度偏高的原因是( ) A. 转移时容量瓶未干燥 B.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C. 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D. 用带游码的托盘天平称2.4 g NaOH时误用了“左码右物”方法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容量瓶不需要干燥,因为后面定容时还需要加入蒸馏水,该操作正确,不影响配制结果,故A不选;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小,根据c=可知,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故B选; C.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小,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偏小,故C不选; D.砝码和物品放颠倒,导致称量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减小,配制的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偏小,根据c=可知,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故D不选;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将实验过程中的误差转化为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的体积V,再根据c=分析判断。 5.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B. 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 C. 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D. 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10-7m之间,即1nm~100nm,故A正确; 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故B正确; C.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Fe(OH)3胶体中会产生光亮的通路,产生丁达尔现象,NaCl溶液无此现象,故C错误; D.Fe(OH)3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的依据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因此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是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区别。 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铝粉投入到NaOH溶液中:2Al+2OH-═ 2AlO2-+H2↑ B. 氯气与水反应:Cl2+H2O = 2H++Cl-+ClO- C. 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Fe + 2H+ ═ Fe3+ + H2↑ D. 钠加入到水中:2Na + 2H2O ═ 2 Na+ + 2OH- + H2↑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铝能和强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和氢气,实质是:2H2O+2Al+2OH-═2AlO2-+3H2↑,故A错误; B.氯气与H2O反应生成的次氯酸为弱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故B错误; C.铁与硫酸反应生成二价铁:Fe+2H+═Fe2++H2↑,故C错误; D.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故D正确; 故选D。 7.某溶液能溶解Al(OH)3,则此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Mg2+ 、Cl-、Na+、NO3- B. K+、Na+、NO3-、HCO3- C. Na+、Ba2+、Cl-、NO3- D. Fe3+、Na+、AlO2-、SO42- 【答案】C 【解析】 能溶解Al(OH)3的溶液可能是酸溶液,也可能是碱溶液,所以: A不能,在碱溶液中镁离子不能存在. B不能,在酸或者碱溶液中,碳酸氢根离子都不能存在. C可以. D不能,在酸溶液中,偏铝酸根离子不能存在,在碱溶液中,铁离子不能存在. 8.根据反应①2FeCl3+2KI===2FeCl2+2KCl+I2,②2FeCl2+Cl2=2FeCl3,判断下列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中,正确的是( ) A. Fe3+>Cl2>I2 B. Cl2>I2>Fe3+ C. I2>Cl2>Fe3+ D. Cl2>Fe3+>I2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根据反应2FeCl3+2KI=2FeCl2+2KCl+I2可知,氯化铁是氧化剂,单质碘是氧化产物,因此氧化性是Fe3+>I2;根据反应2FeCl2+Cl2=2FeCl3可知,氧化剂是氯气,氧化产物是氯化铁,因此氧化性是Cl2>Fe3+,所以氧化性强弱顺序是Cl2>Fe3+>I2,答案选D。 考点:考查氧化性强弱比较 9.下列六种物质:①Na2O ②Na2O2③NaCl ④Na2CO3溶液 ⑤NaOH ⑥NaHCO3,其中不能与CO2反应是 ( )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⑥ D. ⑤⑥ 【答案】C 【解析】 略 10. 镁、铝、铜三种金属粉末混合物,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再过滤,滤液中存在的离子有( ) A. Mg2+ B. Cu2+ C. Al3+ D. AlO2- 【答案】D 【解析】 铜和盐酸不反应,而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溶于过量的强碱液中。所以最终在溶液中的离子是AlO2-,答案选D。 11.下列陈述Ⅰ,Ⅱ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A SO2有漂白性 SO2可使溴水褪色 B SiO2有导电性 SiO2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 C 浓硫酸有氧化性 浓硫酸可用于干燥H2和CO D Fe3+有氧化性 Fe3+溶液可用于回收废旧电路板中的铜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以选择性漂白有色物质,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和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陈述正确,但无因果关系,故A错误; B.二氧化硅不能导电,光导纤维成分二氧化硅晶体,陈述Ⅰ不正确,陈述Ⅱ正确,无因果关系,故B错误; C.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干燥H2和CO气体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陈述正确,但无因果关系,故C错误; D.铁离子具有氧化性可以溶解铜,2Fe3++Cu=2Fe2++Cu2+,FeCl3溶液可用于回收废旧电路板中的铜,陈述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二氧化硫使溴水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因此类似的还有:二氧化硫使品红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二氧化硫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等。 12.在如图所示的蓝色石蕊试纸上X、Y、Z三处分别滴加30%的盐酸、98.3%的硫酸和新制的氯水,三处最后呈现的颜色分别是( ) A. 红、红、白 B. 红、黑、红 C. 红、红、红 D. 红、黑、白 【答案】D 【解析】 【详解】30%的盐酸具有酸性,滴加到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红;98.3%的硫酸为浓硫酸,具有酸性和脱水性,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然后变为黑色;氯水中含有盐酸和次氯酸, HClO具有漂白性,则在试纸上滴加氯水,先变红后褪色,最后为白色;三处最后呈现的颜色分别红、黑、白,故D正确; 答案:D 13.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新制氯水中只有Cl2分子和H2O分子 B. 光照氯水有气体逸出,该气体是Cl2 C. 氯水在密闭无色玻璃瓶中放置数天后酸性将减弱 D. 新制氯水可以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A.新制氯水中含有氯气、水、次氯酸三种分子,还有氢离子和氯离子,以及少量的次氯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A错误; B.氯水中次氯酸不稳定,见光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氯化氢溶于水,所以放出的为氧气,故B错误; C.氯水放置数天后,次氯酸分解生成盐酸,溶液的酸性增强,故C错误; D.新制氯水中含有H+,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含有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使试纸褪色,故D正确; 故选D。 14.NH4HCO3在试管中加热,使放出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过氧化钠的干燥管,足量浓H2SO4的洗气瓶,最后得到的气体是( ) A. NH3 B. O2 C. H2O D. CO2 【答案】D 【解析】 NH4HCO3分解生成氨气、水蒸气及二氧化碳气体,通过过氧化钠后水蒸气及二氧化碳均生成氧气,而盐酸将氨气吸收,浓硫酸起干燥吸水作用,最终得到的是纯净干燥的氧气,选D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8分) 二、填空题(除第一空4分外,其它每空3分,共58分) 15.(1)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处理废水时加入明矾可作为混凝剂以吸附水中的杂质,利用漂白粉可用来杀菌消毒,工业上利用氯气和石灰乳制取漂白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 (2)生产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玻璃都需要用到的主要原料是__________(填名称); (3)在雷电作用下,大气中游离态的氮会少量转化为化合态的氮并随雨水落下,这是自然中固定氮的途径之一。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Ca(OH)2+2Cl2══CaCl2+ Ca(ClO)2+2H2O (2). Ca(ClO)2 (3). 石灰石 (4). N2+O22NO (5). 2NO+O2 = 2NO2 (6). 3NO2+H2O = 2HNO3+NO 【解析】 【分析】 (1)氯气和石灰乳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水,次氯酸钙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HClO,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据此分析解答; (2)根据制备水泥和玻璃的原料分析; (3)在雷电作用下,氮气和氧气直接化合生成一氧化氮气体,一氧化氮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生成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据此书写方程式。 【详解】(1)氯气和石灰乳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其中有效成分为Ca(ClO)2,故答案为: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Ca(ClO)2; (2)制备水泥的原料是粘土、石灰石;制备玻璃的原料是纯碱、石灰石、石英,所以都用到的原料为石灰石,故答案为:石灰石; (3)在雷电作用下,氮气和氧气直接化合生成一氧化氮气体:N2+O2 2NO;一氧化氮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生成二氧化氮气体:2NO+O2=2NO2;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3NO2+H2O=2HNO3+NO,生成的硝酸随雨水降落到大地,故答案为:N2+O2 2NO;2NO+O2=2NO2;3NO2+H2O=2HNO3+NO。 16.已知有如图所示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已知A是一种金属单质。 试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D________; (2)写出由E转变成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D溶液与AgNO3反应________;向G溶液加入A的有关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 (4)焰色反应是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答案】 (1). FeCl2 (2). KCl (3). 4Fe(OH)2+O2+2H2O══4Fe(OH)3 (4). Cl- + Ag+ ══AgCl↓ (5). 2Fe3++ Fe══3Fe2+ (6). 物理 【解析】 【分析】 白色沉淀E在空气中变化为红褐色沉淀F,说明E为Fe(OH)2,F为Fe(OH)3,F与盐酸反应生成G为FeCl3,金属A与氯化铁反应生成B,B与C反应得到E与D,故A为Fe,B为FeCl2,则Fe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与氯化亚铁;D溶液和硝酸酸化的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H为AgCl,溶液透过钴玻璃进行焰色反应为紫色,证明溶液中含有钾元素,故D为KCl,则C为KOH,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B的化学式为FeCl2,D的化学式为KCl,故答案为:FeCl2;KCl; (2)由E转变成F是氢氧化亚铁被氧化为氢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故答案为:4Fe(OH)2+O2+2H2O=4Fe(OH)3; (3)D为KCl,D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向G(FeCl3)溶液中加入A(Fe)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Fe3+=3Fe2+,故答案为:Ag++Cl-=AgCl↓;Fe+2Fe3+=3Fe2+; (4)焰色反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为:物理。 【点睛】本题的突破口为“”,本题的易错点为溶液C的判断,要注意根据最终溶液的焰色反应呈紫色判断。 17.某教师在课堂上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浓硫酸与铜是否发生反应并探讨反应所产生气体的性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试管乙中发生的____现象,说明了铜和浓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该现象还能说明产生的气体具有______性。 (2)若要收集试管甲中生成的气体,可以采用_________方法收集(填序号)。 ①排水取气法 ② 向上排空气取气法 ③ 向下排空气取气法 (3)写出试管甲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4)试管乙口部浸有碱液的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此防范措施也说明产生的气体是 ______气体(填“酸性”、“中性”或“碱性”),_______(填“有”或“无”)毒性。 【答案】 (1). 品红溶液褪色 (2). 漂白 (3). ② (4). Cu + 2H2SO4(浓) CuSO4 + SO2↑+ 2H2O (5). 吸收反应产生的SO2,防止污染环境 (6). 酸性 (7). 有 【解析】 【分析】 金属铜和浓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褪色,结合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分析解答。 【详解】(1)金属铜和浓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硫,生成的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褪色,可以通过试管乙中溶液褪色,说明了铜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硫,故答案为:品红溶液褪色;漂白; (2)二氧化硫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硫密度大于空气,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②; (3)金属铜和浓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 CuSO4+SO2↑+2H2O,故答案为:Cu+2H2SO4 CuSO4+SO2↑+2H2O; (4)二氧化硫有毒,能污染空气,属于酸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装置口处浸有碱液的棉花可以和二氧化硫反应,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环境,故答案为:吸收SO2 ,防止污染环境;酸性;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