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7个小题,共42分;其中每题都为单选题。‎ ‎1.下列有关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强电解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 易溶性强电解质的稀溶液中不存在溶质分子 C. 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强 D. 由于硫酸钡难溶于水,所以硫酸钡是弱电解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A. HCl是强电解质,但属于共价化合物,A项错误; B. 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因此溶液中不存在溶质分子,B项正确;‎ C. 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离子的浓度越大、所带电荷数越大导电能力越强,反之导电能力越弱,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如硫酸钡是强电解质,难溶于水,离子浓度小,导电能力弱,CH3COOH为弱电解质,易溶于水,当乙酸浓度比较大时,离子的浓度大,导电能力强,C项错误; D. 硫酸钡虽然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故D错误。 答案选B。‎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往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可制得苯酚,并得到碳酸钠 B. 将铁屑、溴水、苯混合可制得溴苯 C. 将卤代烃滴入AgNO3溶液中,根据生成沉淀颜色可以判断卤素原子种类 D. 将光亮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后变黑,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铜丝能恢复成原来的颜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因为苯酚酸性大于碳酸氢根离子,所以二氧化碳和苯酚钠水溶液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故A错误;B.在溴化铁作催化剂条件下,苯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苯和溴水不反应,故B错误;C.卤代烃中不含自由移动的卤离子,所以不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应该先用NaOH水溶液或醇溶液加热制取自由移动的卤离子,然后加入硝酸中和未反应的NaOH,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根据沉淀颜色确定卤代烃中含有卤颜色,故C错误;D.Cu和氧气加热生成黑色的CuO,乙醇和Cu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从而铜丝能恢复成原来的颜色,故D正确;故答案为D。‎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乙炔的电子式 ‎ B.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C. 丙烯的球棍模型 ‎ D. 乙酸的实验式 C2H4O2‎ ‎【答案】C ‎【解析】‎ ‎【详解】A. 乙炔中含有碳碳三键,碳原子间共用三对电子,电子式为 ,故A错误;‎ B. 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属于官能团不能省略,故结构简式为:CH2=CH2,故B错误;‎ C. 丙烯的球棍模型为: ,故C正确;‎ D. 乙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则实验式应为:CH2O,故D错误;‎ 故选C。‎ ‎4.铜锌原电池(如下图盐桥中含有KC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盐桥中的K+移向ZnSO4 溶液 B. 电池总反应为:Zn+Cu2+ ==Zn2++Cu C. 在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D. 负极反应为:Zn-2e- ==Zn2+‎ ‎【答案】A ‎【解析】‎ ‎【详解】A.在溶液中,阳离子往正极移动,K+移向CuSO4溶液,故A错误;‎ B.电池总反应和没有形成原电池的氧化还原反应相同,Zn+Cu2+═Zn2++Cu,故B正确;‎ C.根据闭合回路的电流方向,在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故C正确;‎ D.Zn负极,Zn-2e-═Zn2+,故D正确;‎ 故选A。‎ ‎5.通过传感器可以监测空气中甲醛的含量。一种燃料电池型甲醛气体传感器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为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B. b极的电极反应为HCHO+H2O-4e-==CO2+4H+‎ C. 传感器工作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硫酸的浓度减小 D. 当电路中转移2×10-4 mol电子时,传感器内参加反应的HCHO为3.0 mg ‎【答案】D ‎【解析】A、氧气得电子,a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A正确;B、b极是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故电极反应为HCHO+H2O-4e-=CO2+4H+,B正确;C、传感器工作过程中,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水,电解质溶液中硫酸的浓度变小,C正确;D、负极:HCHO+H2O-4e-=CO2+4H+,当电路中转移2×10-4 mol电子时,反应的甲醛物质的量=0.5×10-4 mol ,质量1.5 mg ,D错误;答案选D。‎ ‎6.常温下,向25 mL 0.1 mol·L-1NaOH溶液中逐滴滴加0.2 mol·L-1的HN3(叠氮酸)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溶液混合时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叠氮酸的Ka=10-4.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1 mol·L-1 NaN3溶液pH约为8.85‎ B. 在B点,离子浓度大小为c(OH-)>c(H+)>c (Na+)>c(N3-)‎ C. 在C点,滴加的V(HN3)<12.5 mL D. 在D点,c(Na+)=2c(HN3)+2 c(N3-)‎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叠氮酸根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Kw/Ka(HN3)=[c(HN3)·c(OH-)]/ c(N3-)= c(OH-)2/ c(N3-),即,解得c(OH-)=10-5.15,所以c(H+)=10-8.85,则pH约为8.85,故A正确;‎ B.B点呈碱性,则c(OH-)>c(H+),由于pH=8,混合液中的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浓度较小,则正确的离子浓度大小为:c(Na+)>c(N3-)>c(OH-)>c(H+),故B错误;‎ C.滴加的V(HN3)=12.5 mL时,恰好反应生成NaN3,N3-部分水解,溶液呈碱性,而C点溶液的pH=7,所以C点V(HN3)>12.5 mL,故C错误;‎ D.D点溶液中,c(NaN3)=c(HN3),根据物料守恒,2c(Na+)=c(HN3)+c(N3-),D项错误;‎ 故选A。‎ ‎7.下列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的是( )‎ A. B. C. D. ‎ ‎【答案】C ‎【解析】‎ ‎【分析】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中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乙烯和苯是平面型结构,乙炔是直线型结构,其它有机物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 ‎【详解】A、分子中含有一个苯环,每个苯环上的碳原子一定共面,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与碳碳双键相连的三个碳原子一定共面,苯环和碳碳双键通过可以旋转的碳碳单键相连,所有碳原子可能共面,故A不选;‎ B、可以看成是中间的苯环与两个苯环各共用两个碳原子形成的,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故B不选;‎ C、分子中含有两个苯环,每个苯环上的碳原子一定共面,但是甲基相连的碳原子是烷烃的结构,是四面体构型,一定不会共面,该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都处在同一平面上,故C选;‎ D、分子中含有两个苯环,每个苯环上的碳原子一定共面,两个乙基上的碳碳单键可以通过旋转使碳与苯环处于同一平面,所以该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可能都处在同一平面上,故D不选;‎ 故选C。‎ ‎8.分析下列有机化合物,完成填空。‎ ‎①CH4 ② C2H4 ③C2H2 ④ ⑤ ⑥ ⑦ ⑧‎ ‎(1)①~⑧中,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____ (填序号,下同)‎ ‎(2)①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②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 ‎(3)相同质量的①②③中,在相同状况下体积最小的是___,完全燃烧时消耗O2最多的是___。‎ ‎(4)以⑧为原料制备TNT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④的系统命名为:____。‎ ‎(6)若将CH4、O2和氢氧化钠溶液组成燃料电池,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___。‎ ‎(7)写出⑤的含有苯环的所有同分异构体______。‎ ‎【答案】(1). ⑧ (2). 正四面体型 (3). sp2 (4). ② (5). ① (6). (7). 3-甲基-2-戊烯 (8). CH4-8e-+10OH-=CO32-+7H2O (9). 、、、‎ ‎【解析】‎ ‎【分析】(1)苯的同系物只含有1个苯环,且烃基为饱和烃基;‎ ‎(2)①为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②为乙烯,碳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3;‎ ‎(3)相同质量的①~③‎ 中,在相同状况下体积最小,则物质的量最少,相对分子质量应最大;含氢量越大,耗氧量越多;‎ ‎(4)甲苯与浓硝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TNT;‎ ‎(5)主链是5个碳,含碳碳双键,属于烯烃,3号碳上有甲基;‎ ‎(6)碱性条件下,负极上甲烷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 ‎(7)从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的角度考虑。‎ ‎【详解】(1)苯的同系物只含有1个苯环,且烃基为饱和烃基,⑧符合;‎ ‎(2)①为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②为乙烯,碳原子形成1个π键、3个σ键,无孤电子对,价层电子对数为3,不含孤电子对,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杂化;‎ ‎(3)相同质量的①~③中,在相同状况下体积最小,则物质的量最少,相对分子质量应最大,应为②;含氢量越大,耗氧量越多,①符合;‎ ‎(4)甲苯与浓硝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TNT,反应的方程式为;‎ ‎(5)主链是5个碳,含碳碳双键,属于烯烃,3号碳上有甲基,系统命名为:3-甲基-2-戊烯;‎ ‎(6)若将CH4、O2和氢氧化钠溶液组成燃料电池,碱性条件下,负极上甲烷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CH4-8e-+10OH-=CO32-+7H2O;‎ ‎(7)的含有苯环的所有同分异构体、、、,共4种。‎ ‎9.某蓄电池的反应为NiO2+Fe+2H2O Fe(OH)2+Ni(OH)2。‎ ‎(1)该蓄电池放电时,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 ‎(2)为防止远洋轮船的钢铁船体在海水中发生电化学腐蚀,通常在船体上镶嵌Zn块,或与该蓄电池的_____ (填“正”或“负”)极相连。‎ ‎(3)精炼铜时,粗铜应与直流电源的________(填“正”或“负”)极相连。精炼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的c(Fe2+)、c(Zn2+)会逐渐增大而影响进一步电解。甲同学设计如下除杂方案:‎ 已知:‎ 沉淀物 Fe(OH)3‎ Fe(OH)2‎ Cu(OH)2‎ 开始沉淀时的pH ‎2.3‎ ‎7.5‎ ‎5.6‎ 完全沉淀时的pH ‎3.9‎ ‎9.7‎ ‎6.4‎ ‎①实验操作I的名称________ 则加入H2O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同学认为应将方案中的pH调节到8,你认为此观点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 ‎(4)该蓄电池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NiO2 (2). 负 (3). 正 (4). 过滤 (5). 将Fe2+氧化为Fe3+ (6). 不正确 (7). 同时会使Cu2+生成沉淀而除去 (8). Fe(OH)2+2e-= Fe+2OH-‎ ‎【解析】‎ ‎【分析】(1) 某蓄电池的反应为NiO2+Fe+2H2O Fe(OH)2+Ni(OH)2,该蓄电池放电时,NiO2中Ni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2)为防止远洋轮船的钢铁船体在海水中发生电化学腐蚀,通常在船体上镶嵌Zn块,采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也可以采用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 ‎(3)精炼粗铜时,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①根据除杂方案,操作I是将沉淀从溶液中除去;精炼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的c(Fe2+)、c(Zn2+)会逐渐增大而影响进一步电解,据此分析加入双氧水的目的;②当溶液的pH=8时,结合表格数据分析解答;‎ ‎(4) 蓄电池的反应为NiO2+Fe+2H2O Fe(OH)2+Ni(OH)2,充电时,阴极上Fe(OH)2得电子生成Fe而发生还原反应,据此书写电极反应式。‎ ‎【详解】(1) 某蓄电池的反应为NiO2+Fe+2H2O Fe(OH)2+Ni(OH)2,该蓄电池放电时,NiO2中Ni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故答案为NiO2;‎ ‎(2)为防止远洋轮船的钢铁船体在海水中发生电化学腐蚀,通常在船体上镶嵌Zn块,采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也可以与该蓄电池的负极相连,采用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故答案为负;‎ ‎(3)精炼粗铜时,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所以粗铜与电源正极相连,故答案为正;‎ ‎①根据除杂方案,操作I是将沉淀从溶液中除去,因此操作I为过滤;精炼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的c(Fe2+)、c(Zn2+)会逐渐增大而影响进一步电解,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便于除去杂质离子,使精炼粗铜正常进行,故答案为过滤;将Fe2+氧化为Fe3+;‎ ‎②当溶液的pH=8时,铜离子能生成沉淀而被除去,影响了精炼粗铜的电解实验,故答案为不正确;同时会使Cu2+生成沉淀而除去;‎ ‎(4) 蓄电池的反应为NiO2+Fe+2H2O Fe(OH)2+Ni(OH)2,充电时,阴极上Fe(OH)2得电子生成Fe而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Fe(OH)2+2e-= Fe+2OH-,故答案为Fe(OH)2+2e-= Fe+2OH-。‎ ‎10.A~G都是有机化合物,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6.0 g化合物E完全燃烧生成8.8 g CO2和3.6 g H2O;E的蒸气与氢气的相对密度为30,则E的分子式为________;‎ ‎(2)A为一取代芳烃,B中含有一个甲基。由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由B生成D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4)在G的同分异构体中,苯环上一硝化的产物只有一种的共有________个,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两组峰,且峰面积比为1∶1的是_________(填结构简式)。‎ ‎【答案】(1). C2H4O2 (2). (3). 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加热 (4). 7 (5). ‎ ‎【解析】‎ ‎【分析】E的蒸气与氢气的相对密度为30,则Mr(E)=302=60,6.0 gE的物质的量是0.1mol,完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2mol,=0.2mol,分子中N(C)==2、N(H)==4,故N(O)==2,故E的分子式是C2H4O2。 A为一取代芳烃,由分子式可以知道为苯的同系物,故A为,A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而B中含有一个甲基,则B为,B发生水解反应生成C为,C与E发生酯化反应生成F,结合F的分子式可以知道,应是发生酯化反应,则E为CH3COOH,F为,B、C转化都得到D,D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G,则B、C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D,故D为,则G为,据此解答。‎ ‎【详解】(1)由上述分析可以知道,E的分子式为C2H4O2,‎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2H4O2; (2)由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3)由B生成D是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反应条件为: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加热; (4)在G()的同分异构体中,苯环上一硝化的产物只有一种,对称性高,可以含有2个相同的取代基,且处于对位,为,若含有3个取代基时,取代基不可能相同,苯环上取代至少有2种,故不可能含有3个取代基,可以4个取代基,为2个-Br、2个-CH3,分别为、、、、、,故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共有7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两组峰,且峰面积比为1:1的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7;。‎ ‎11.碳和氮的氢化物是广泛的化工原料,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合成氨的反应为N2(g)+3H2(g)2NH3(g) △H=-92.2kJ/mol,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I所示。‎ ‎①氨分解:2NH3(g)N2(g)+3H2(g)活化能为_________kJ/mol ‎②合成氨时加入铁粉可以加快生成NH3的速率,在图I中画出加入铁粉后的能量变化曲线。_______‎ ‎(2)联氨作火箭燃料的反应为:2N2H4(l)+N2O4(l)=3N2(g)+4H2O(g) △H1‎ 已知:2O2(g)+N2(g)=N2O4(1) △H2 N2H4(1)+O2(g)=N2(g)+2H2O(g) △H3‎ 上述热效应之间的关系式为△H1=____。某新型火箭用液氧/煤油代替联氨/N2O4,这种替换可能的好处是___(一条即可)。‎ ‎(3)天然气制氢气是工业上制氢气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主要反应如下:‎ i.CH4(g)+H2O(g)CO(g)+3H2(g) ΔH=-+206.4kJ/mol,‎ ii.CO(g)+ H2O(g)CO2(g)+H2(g) ΔH=-41.0kJ/mol 在一定温度下,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a molCH4和2amolH2O发生反应,t min时反应达平衡,测得容器内CObmol、CO2cmol。回答下列问题:‎ ‎①下列可判断体系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 A.CO体积分数不变 B.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 ‎ C.3v(CH4)=v(H2) D.不再变化 ‎②0~tmin反应速率v(CO2)=_____,CH4的的转化率为_____,反应ⅱ的平衡常数K=______。‎ ‎③图Ⅱ中T℃之后c(CO2)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 (1). 427.2 (2). (3). 2△H3-△H2 (4). 环境污染小(或成本低) (5). AD (6). mol/(L·min) (7). ×100% (8). (9). T℃之后,反应②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是影响c(CO2)的主要因素,故c(CO2)减小 ‎【解析】‎ ‎【分析】(1)①放热反应的反应热△H=—(Ea2—Ea1);‎ ‎②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反应速率,即Ea、Ea1均减小,但反应热不变;‎ ‎(2)依据盖斯定律计算可得;液氧/煤油所用原料成本低,无毒;‎ ‎(3)①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浓度或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②依据题给数据,建立三段式,结合速率、转化率和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可得;‎ ‎③反应i为吸热反应,反应ii为放热反应,由图Ⅱ可知T℃时反应达到平衡,升高温度,反应i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一氧化碳浓度增大,反应ii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温度对c(CO2‎ ‎)的影响大于浓度的影响。‎ ‎【详解】(1)①放热反应的反应热△H=—(Ea2—Ea1),由图可知Ea1=335.0 kJ/mol,则合成氨反应△H=—(Ea2—335.0 kJ/mol)=—92.2kJ/mol,Ea2=427.2 kJ/mol,即2NH3(g)N2(g)+3H2(g)的活化能为427.2 kJ/mol,故答案为427.2;‎ ‎②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反应速率,即Ea、Ea1均减小,但反应热不变,则加入铁粉后的能量变化曲线为,故答案为;‎ ‎(2)将题给反应依次编号为①②③,由盖斯定律可知③×2—②=①,则△H1=2△H3-△H2;用液氧/煤油代替联氨/N2O4的主要原因是液氧/煤油所用原料成本低,无毒,对环境污染小,故答案为2△H3-△H2;环境污染小;‎ ‎(3)①A、CO的体积分数不变,说明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故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平衡前后气体质量是不变的,在恒温恒容密闭体系中,整个反应过程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是不变的,不可作为判断体系达到平衡状态的判据,故错误;‎ C、3v(CH4)=v(H2)不能说明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不可作为判断体系达到平衡状态的判据,故错误;‎ D、不再变化,说明在恒温恒容密闭体系中CO和H2的浓度不在变化,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故正确;‎ AD正确,故答案为AD;‎ ‎②设反应i生成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x,由题给条件建立如下三段式:‎ CH4(g)+H2O(g)CO(g)+3H2(g)‎ 起(mol) a 2a 0 0‎ 变(mol) x x x 3x 平(mol) a—x 2a—x x 3x CO(g)+ H2O(g)CO2(g)+H2(g)‎ 起(mol) x 2a—x 0 3x 变(mol) c c c c 平(mol) x—c 2a—x—c c 3x+c ‎0~tmin内,生成CO2物质的量为cmol,浓度的变化量为 mol/L,则反应速率v(CO2)= mol/(L·min);由题意可知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bmol,则有x—c=b,x=c+b,CH4的转化率为×100%;平衡时,c(CO)为 mol/L,c(H2O)为 mol/L,c(CO2)为mol/L,c(H2O)为mol/L,反应ⅱ的平衡常数K===,故答案为mol/(L·min);×100%;;‎ ‎③反应i为吸热反应,反应ii为放热反应,由图Ⅱ可知T℃时反应达到平衡,升高温度,反应i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一氧化碳浓度增大,使二氧化碳浓度有增大的趋势,反应ii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使二氧化碳浓度有减小的趋势,由于温度对c(CO2)的影响大于浓度的影响,所以c(CO2)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答案为T℃之后,反应②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是影响c(CO2)的主要因素,故c(CO2)减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