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练习)1_2_1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律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练习)1_2_1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律含解析

第1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元素周期律 目标导航] 1.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能量高低与分层排布的关系。2.了解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3.了解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4.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和实质。‎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在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又叫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其关系如下:‎ 电子层(n)符号        离核远近 能量高低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3.(1)原子(离子)结构的表示方法,如下所示:‎ ‎(2)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而离子结构示意图中,二者则不相等。如:‎ Na+;Cl-。‎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小于核电荷数。‎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大于核电荷数。‎ 点拨 (1)电子层实质上是一个“区域”,或者说是一个“空间范围”,它与宏观上层的含义完全不同。‎ ‎(2)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如钙原子由于受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的限制。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而不应该是。‎ 议一议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 ‎(2)某原子M层电子数为L层电子数的4倍(  )‎ ‎(3)某离子M层和L层电子数均为K层的4倍(  )‎ ‎(4)离子的核电荷数一定等于其核外电子数(  )‎ 答案 (1)× (2)× (3)√ (4)×‎ 二、元素周期律 ‎1.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 ‎(1)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由1到8的周期性变化(第一周期除外)。‎ ‎(2)元素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呈现由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 ‎2.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1)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现+1→+7,最低负化合价呈现-4→-1的周期性变化。‎ 点拨 元素化合价的“三个二”‎ ‎(1)二“特殊”‎ F无正价,O无最高正价。‎ ‎(2)二“只有”‎ 金属只有正价,只有非金属才有负价。‎ ‎(3)二“等式”(主族元素)‎ 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 ‎|最低负价数值|+|最高正价数值|=8。‎ ‎(2)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①Na、Mg、Al与水(或酸)反应的比较 Na Mg Al 规律(同周期从左到右)‎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 与冷水剧烈反应,产生氢气 与冷水几乎不反应,与沸水反应缓慢,放出氢气;与酸反应剧烈,放出氢气 与酸反应较快,放出氢气 从水或酸中置换H2能力逐渐减弱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强弱 NaOH 强碱 Mg(OH)2 中强碱 Al(OH)3‎ 两性氢氧化物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逐渐减弱 ‎②Si、P、S、Cl四种元素性质的比较 Si P S Cl 规律(同周期从左到右)‎ 单质与氢气反应的条件 高温 磷蒸气与氢气能反应 加热 光照或点燃时发生爆炸而化合 与H2化合能力逐渐增强 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SiH4很不稳定 PH3不稳定 H2S受热分解 HCl稳定 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 H2SiO3弱酸 H3PO4中强酸 H2SO4强酸 HClO4强酸(比H2SO4酸性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  ‎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3.元素周期律 内容: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实质:元素周期律是核外电子排布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点拨 (1)元素的性质包括: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等。‎ ‎(2)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挥发性、溶解性、密度、硬度、熔沸点、导电性、延展性等。‎ 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等。‎ 议一议 在第三周期元素中,除稀有气体元素外:‎ ‎(1)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用化学式回答,下同)。‎ ‎(4)最不稳定的气态氢化物是________。‎ ‎(5)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 ‎(6)氧化物中具有两性的是________。‎ 答案 (1)Cl (2)Na (3)HClO4 (4)SiH4‎ ‎(5)NaOH (6)Al2O3‎ 解析 (1)第三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半径最小的是Cl。‎ ‎(2)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最左边,应为Na。‎ ‎(3)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氯的非金属性最强,其对应的酸是HClO4。‎ ‎(4)非金属性最弱的元素Si的气态氢化物最不稳定。‎ ‎(5)金属性最强的Na对应的NaOH的碱性最强。‎ ‎(6)铝的氧化物Al2O3具有两性。‎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应用 例1 已知A、B、C三种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为AY>Z,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为HX>H2Y>ZH3。‎ 答案 A 归纳总结 ‎1.元素周期表中元素(主族元素)及其单质和化合物性质的变化规律 项目 同周期(左→右)‎ 同主族(上→下)‎ 原 子 结 构 核电荷数 逐渐增大 逐渐增大 电子层数 相同 增多 最外层电子数 增多 相同 原子半径 逐渐减小 逐渐增大 元素的化合价 最高正价:+1→+7‎ 负价数=族序数-8‎ 最高正价(O、F除外)、负价数相同,最高正价=族序数 金属性 减弱 增强 非金属性 增强 减弱 ‎2.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规律 ‎(1)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①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置换出氢气的反应越容易进行,则其金属性越强。‎ ‎②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其金属性越强。‎ ‎③金属元素的单质与盐在水溶液中进行置换反应,若A能置换出B,则A的金属性强于B。‎ ‎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性强于后面的金属性。‎ ‎⑤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弱,元素的金属性越弱(注:Fe的阳离子仅指Fe2+)。‎ ‎(2)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①非金属元素的单质与氢气化合生成气态氢化物的反应越容易进行,则其非金属性越强。‎ ‎②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③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其非金属性越强。‎ ‎④非金属元素的单质与盐在水溶液中进行置换反应,若A能置换出B,并且A体现出氧化性,则A的非金属性强于B。‎ ‎⑤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则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 变式训练2 X、Y两元素是同周期的非金属主族元素,如果X原子半径比Y的大,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的比Y的强 B.X的非金属性比Y的强 C.X的阴离子比Y的阴离子还原性强 D.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稳定 答案 C 解析 X原子半径比Y的大,说明X在Y的左边,原子序数X比Y小,X的非金属性比Y的弱,因此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比Y的弱,X的阴离子比Y的阴离子还原性强,X的气态氢化物不如Y的稳定。‎ 三、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四同”规律                   ‎ 例3 下列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Na+<Mg2+<Al3+<O2-‎ B.S2->Cl->Na+>Al3+‎ C.Na<Mg<Al<S D.Cs<Rb<K<Na 解析 四种离子核外电子数相同,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离子半径依次减小,即微粒半径:Al3+<Mg2+<Na+<O2-,A项错;因S2-、Cl-比Na+、Al3+‎ 多一个电子层,则S2-、Cl-半径比Na+、Al3+大,再根据“序小径大”的规则,则微粒半径:S2->Cl->Na+>Al3+,B项正确;Na、Mg、Al、S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C项错;Na、K、Rb、Cs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半径依次增大,D项错。‎ 答案 B 规律总结 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四同”规律 ‎(1)同周期——“序大径小”‎ ‎①规律:同周期,从左往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②举例:第三周期中:r(Na)>r(Mg)>r(Al)>r(Si)>r(P)>r(S)>r(Cl)。‎ ‎(2)同主族——“序大径大”‎ ‎①规律: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或离子)半径逐渐增大。‎ ‎②举例:碱金属:r(Li)<r(Na)<r(K)<r(Rb)<r(Cs),r(Li+)<r(Na+)<r(K+)<r(Rb+)<r(Cs+)。‎ ‎(3)同元素 ‎①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半径比较——“阴大阳小”。‎ 某原子与其离子半径比较,其阴离子半径大于该原子半径,阳离子半径小于该原子半径。‎ 如:r(Na+)<r(Na);r(Cl-)>r(Cl)。‎ ‎②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阳离子半径比较规律——“数大径小”。‎ 带电荷数越多,粒子半径越小。‎ 如:r(Fe3+)<r(Fe2+)<r(Fe)。‎ ‎(4)同结构——“序大径小”‎ ‎①规律: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 ‎②举例:r(O2-)>r(F-)>r(Na+)>r(Mg2+)>r(Al3+)。‎ 特别提醒 所带电荷、电子层均不同的离子可选一种离子参照比较。例:比较r(Mg2+)与r(K+)可选r(Na+)为参照,可知r(K+)>r(Na+)>r(Mg2+)。‎ 变式训练3 已知下列原子的半径:‎ 原子 N S O Si 半径r/10-10 m ‎0.75‎ ‎1.02‎ ‎0.74‎ ‎1.17‎ 根据以上数据,P原子的半径可能是(  )‎ A.1.10×10-10 m B.0.80×10-10 m C.1.20×10-10 m D.0.70×10-10 m 答案 A 解析 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磷原子的半径应在Si和S原子之间,故答案为选项A。‎ ‎1.下图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 答案 A 解析 B中微粒结构示意图是Cl-而不是Cl,C中A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应为,D中K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应为。‎ ‎2.下列比较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Na>Mg B.碱性:NaOH>KOH C.结合H+的能力:COMg,A正确;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K>Na,则碱性:KOH>NaOH,B错误;酸性越强,对应酸的酸根离子结合氢离子的能力越弱,酸性:H2CO3Cl-,C错误;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Br>I,则还原性:I->Br-,D错误。‎ ‎3.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Si、P、S、Cl元素的单质与氢气化合越来越容易 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元素金属性越强 C.元素周期表共有18列,第3列是第ⅠB族,第17列是第ⅦA族 D.F-、O2-、Mg2+、Na+离子半径逐渐减小 答案 A 解析 Si、P、S、Cl为同周期元素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单质与氢气化合越来越容易,A正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失去电子能力越弱,金属性越弱,B错误;元素周期表共有18列,第3列是第ⅢB族,第17列是第ⅦA族,C错误;F-、O2-、Mg2+、Na+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离子半径O2-、F-、Na+、Mg2+逐渐减小,D错误。‎ ‎4.已知33As、35Br位于同一周期。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As>Cl>P B.热稳定性:HCl>AsH3>HBr C.还原性:As3->S2->Cl-‎ D.酸性:H3AsO4>H2SO4>H3PO4‎ 答案 C 解析 同一周期原子半径从左到右依次减小,A选项中P的原子半径大于Cl,A错;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故B选项中热稳定性:HCl>HBr>AsH3,D选项中酸性:H2SO4>H3PO4>H3AsO4,B、D均错;S和Cl处于同一周期,故还原性:S2->Cl-,而As和Se处于同一周期,还原性:As3->Se2-,而S和Se又处于同一主族,还原性:Se2->S2-,故C正确。‎ ‎5.原子序数为11~17号的元素,随核电荷数的递增,以下各项内容的变化是填“增大(强)”、“减小(弱)”或“相同(不变)”]‎ ‎(1)各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________,最外层电子数依次________。‎ ‎(3)元素的金属性逐渐________,而非金属性逐渐________,元素失电子能力逐渐________,得电子能力逐渐________。‎ 答案 (1)减小 电子层数相同时,随核电荷数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增大,因此原子半径减小 ‎(2)相同 增大 (3)减弱 增强 减弱 增强 解析 原子序数为11~17号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根据同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变化,可解答本题。‎ 基础过关]‎ 题组1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下列有关主族元素的说法中肯定错误的是(  )‎ A.某原子K层上只有一个电子 B.某原子M层上电子数为L层上电子数的4倍 C.某离子M层上和L层上的电子数均为K层的4倍 D.某离子的核电荷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答案 B 解析 K、L、M电子层上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分别为2、8、18;K层上可排1个电子,也可排2个电子,A有可能;当M层上排有电子时,L层上一定排满8个电子,而M层上最多只能排18个电子,又18<8×4,B一定是错误的;K层上最多只能排2个电子,2×4=8,即M层和L层都为8个电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K+、Ca2+等均有可能;最外层电子数可为2或8,核电荷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均为2,但这种情况只能是原子,另一种是均为8,核电荷数为8的元素为氧,氧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也为8,D有可能。‎ ‎2.根据下图微粒结构示意图的共同特征,可以把三种微粒、、归为一类,下列微粒中也可以归为这一类的是(  )‎ A. B.‎ C. D.‎ 答案 C 题组2 元素周期律及其应用 ‎3.短周期的两种元素A和B,它们的离子A-和B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A>B B.电子总数A->B2+‎ C.离子半径A->B2+ D.原子半径A>B 答案 C ‎4.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N两种元素的离子半径相比,前者较大 B.X、N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相比,前者较低 C.由X与M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能与任何酸反应,但能与强碱反应 D.Z的氧化物能分别溶解于Y的氢氧化物和N的氢化物的水溶液 答案 D 解析 根据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X为O,Y为Na,Z为Al,M为Si,N为Cl。离子半径:Cl->Al3+,A错误;沸点:H2O>HCl,B错误;SiO2既能与HF反应,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C错误;Al2O3是两性氧化物,既可以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与盐酸反应,D正确。‎ ‎5.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推断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铍Be(OH)2]的碱性比氢氧化镁弱 B.砹(At)为有色固体,HAt不稳定 C.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D.硒化氢(H2Se)是无色、有毒,比H2S稳定的气体 答案 D 解析 Be和Mg同主族,金属性不如镁的强,故Be(OH)2的碱性比Mg(OH)2弱,A正确;卤族元素的单质从上到下,颜色加深,氢化物越来越不稳定,B正确;Sr和Ba同主族,化学性质相似,故SrSO4也难溶于水,C正确;Se的非金属性不如S强,故H2Se不如H2S稳定,D错误。‎ ‎6.R、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一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m、n均为正整数)(  )‎ A.若R(OH)n为强碱,则W(OH)n+1也为强碱 B.若HnXOm为强酸,则Y是活泼非金属元素 C.若Y的最低化合价为-2,则Z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价 D.若X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价,则五种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答案 B 解析 同一短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减弱,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A错;X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HnXOm是强酸,说明X是活泼性非金属,而Y和X在同一周期且位于X的右边,Y的非金属性比X的非金属性更强,B正确;当Y为氧时,Z为氟,氟没有正价,当Y为硫时,Z为氯,氯的最高正价为+7价,C错;当Y为第三周期时,X为磷,R为铝,铝是金属元素,D错。‎ 题组3 “位、构、性”关系考查 ‎7.A、B两种原子,A的M电子层比B的M电子层少3个电子,B的L电子层电子数恰为A的L电子层电子数的2倍。A和B分别是(  )‎ A.硅原子和钠原子 B.硼原子和氦原子 C.氯原子和碳原子 D.碳原子和铝原子 答案 D 解析 设x、y分别为A的L层和M层的电子数。依题意有 K L M A ‎2‎ x y B ‎2‎ ‎2x y+3‎ 由于B的M层上有电子,故其L层肯定充满电子,2x=8,x=4。由于A的L层未充满电子,故其M层无电子,y=0。所以A、B的核外电子数分别为6、13,是碳原子和铝原子。‎ ‎8.根据下表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 元素代号 L M Q R T 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089‎ ‎0.102‎ ‎0.074‎ 主要化合价 ‎+2‎ ‎+3‎ ‎+2‎ ‎+6、-2‎ ‎-2‎ A.氢化物的沸点为H2T”或“<”)C,写出A的气态氢化物与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氮 硫 氟 (2)第二周期ⅦA族 ‎(3) HF H2S ‎(4)> NH3+HNO3===NH4NO3‎ 解析 据A、B、C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C处于第二周期,B处于第三周期,设B的原子序数为x,则A为x-9,C为x-7,据题意有x-9+x-7=x,则x=16,又由于B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则B的中子数为16,即为S,那么A为N,C为F。‎ 能力提升]‎ ‎10.(1)某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是电子层数的5倍,其质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 ‎(2)已知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试回答:‎ ‎①当x-y=10时,该粒子为___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②当y=8时,粒子可能为(填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y=3与y=7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①原子 ②氩原子 氯离子 硫离子 钾离子 钙离子 ③Al(OH)3+3H+===Al3++3H2O 解析 (1)设:核电荷数=质子数=a,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为x,最外层电子数为y,依题意:a=5x,a=3y,则5x=3y,x=3y/5。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即y为1~8的正整数,故仅当y=5,x=3合理,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5。‎ ‎(2)①当x-y=10时,x=10+y,说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该粒子应为原子。②当y=8时,应为有18个电子的粒子,所以可能为氩原子、氯离子、硫离子、钾离子、钙离子。③y=3时为铝原子、y=7时为氯原子,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氢氧化铝和高氯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Al3++3H2O。‎ ‎11.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有关问题:‎ ‎ 族 周期 ‎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2‎ ‎①‎ ‎ ②‎ ‎3‎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4‎ ‎⑨‎ ‎⑩‎ ‎(1)⑤和⑧的元素符号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最活泼的金属是__________,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__。(填写元素符号)‎ ‎(3)表中能形成两性氢氧化物的元素是__________,分别写出该元素的氢氧化物与⑥和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设计一个实验,比较⑦⑩单质氧化性的强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Si Ar (2)K F ‎(3)Al 2Al(OH)3+3H2SO4===Al2(SO4)3+6H2O Al(OH)3+KOH===KAlO2+2H2O ‎(4)取无色溴化钠的水溶液少许,加入新制氯水,溶液变橙红色 解析 根据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可以确定各种元素,如下表所示:‎ ‎ 族 周期 ‎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2‎ ‎①N ‎②F ‎3‎ ‎③Mg ‎④Al ‎⑤Si ‎⑥S ‎⑦Cl ‎⑧Ar ‎4‎ ‎⑨K ‎⑩Br 拓展探究]‎ ‎12.某同学在研究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加热至水沸腾;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②向新制的Na2S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B.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③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 C.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④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 D.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⑤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 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⑥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F.生成淡黄色沉淀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研究________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实验用品:‎ 试剂:金属钠、镁条、铝条、稀盐酸、新制氯水、新制Na2S溶液、AlCl3溶液、NaOH溶液、酚酞溶液等。‎ 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夹、胶头滴管、镊子、小刀、玻璃片、砂纸、火柴等。‎ ‎(3)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的编号和①②的化学方程式及此实验的结论)‎ 实验内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实验现象 ‎(填A~F)‎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实验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原子结构的知识简单解释上述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同周期 (2)试管 酒精灯 滤纸 ‎(3)B F A C D E ‎①Mg+2H2OMg(OH)2+H2↑‎ ‎②Cl2+Na2S===S↓+2NaCl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4)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随着核电荷数的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束缚能力增强,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