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思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贵州省思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ww.ks5u.com 思南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化学科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l 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3分,共60分。)‎ ‎1.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月光穿过薄雾所形成的美景仙境,其本质原因是( )‎ A. 夜里的月色本身就很美 B. 颗粒直径约为1nm~100nm的小水滴分散在空气中 C. 光线是一种胶体 D. 雾是一种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答案】B ‎【解析】‎ ‎【详解】月光穿过薄雾所形成的美景仙境,属于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其本质原因是颗粒直径约为1nm~100nm的小水滴分散在空气中,月光照射到小水滴上产生散射现象形成的。答案选B。‎ ‎2.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Cu2(OH)2CO3‎ H2SO4‎ NaHCO3‎ SiO2‎ CO2‎ B NaOH HCl NaCl Na2O CO C NaOH NH3‎ CaCl2‎ MgO SO2‎ D KOH HNO3‎ CaCO3‎ CaO SO3‎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Cu2(OH)2CO3属于盐类,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 B.CO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 C.NH3不属于酸,故C错误;‎ D.KOH属于碱、HNO3属于酸、CaCO3属于盐、CaO属于碱性氧化物、SO3属于酸性氧化物,分类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B,要注意CO不能与酸反应,也不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3.下列物质中,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 NaOH B. C2H5OH C. 食盐水 D. CaCO3‎ ‎【答案】C ‎【解析】‎ ‎【详解】A项、NaOH为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电离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属于电解质,故A错误;‎ B项、C2H5OH为化合物,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够电离,属于非电解质,故B错误;‎ C项、食盐水为混合物,所以食盐水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正确;‎ D项、CaCO3为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能够电离出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属于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C。‎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可以用酒精把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 B. 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C. 由于沙子是难溶于水的固体,因此可用过滤法分离沙子与水的混合物 D. 可以用冷却法从热的含少量KNO3的NaCl浓溶液中分离得到纯净的NaCl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因为碘、酒精、水三者混溶,因此不能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故A错误;‎ B.量筒是量器,不可以用来稀释或配制溶液,故B错误;‎ C.由于固体和液体不相溶,且存在明显的密度差异,因此可用过滤法分离沙子与水的混合物,故C正确;‎ D.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分离,硝酸钾溶液中含少量氯化钠时可以通过降温结晶提纯硝酸钾,故D错误;‎ 答案:C。‎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氯化钠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 B. 溶于水后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C. 二氧化碳溶于水能导电,故二氧化碳属于电解质 D. 硫酸钡难溶于水,但硫酸钡属于电解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化钠溶液中本身存在钠离子和氯离子,其电离过程不需要电流作用,故A错误; B.溶于水后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硫酸氢钠溶于水后能电离出氢离子,属于盐类,故B错误; C.二氧化碳溶于水能导电,是因为生成了碳酸,二氧化碳本身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故C错误.‎ D.硫酸钡难溶于水,但是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D正确;‎ 答案:D ‎6.偏二甲肼(C2H8N2)是一种高能燃料,燃烧产生的巨大能量可作为航天运载火箭的推动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偏二甲肼的摩尔质量为60g B. 1 mol 偏二甲肼的质量为60 g/mol C. 1mol偏二甲肼的质量为60 g D. 6 g偏二甲肼(C2H8N2)含有NA个分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偏二甲肼的摩尔质量为60g/mol,A错误;B.1 mol偏二甲肼的质量为60g,B错误;C.1 mol偏二甲肼的质量为1mol×60g/mol=60g,C正确;D.6g偏二甲肼(C2H8N2)的物质的量是6g÷60g/mol=0.1mol,含有0.1NA个分子,D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物质的量的有关判断与计算 ‎7.下列对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 A. 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是CaCO3‎ B. 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SO42-‎ C. 常温下,某无色溶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显碱性 D. 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先加稀硫酸除去OH-,再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Cl-‎ ‎【答案】C ‎【解析】‎ ‎【详解】A.很多盐例如碳酸盐、碳酸氢盐、亚硫酸盐,亚硫酸氢盐加入稀盐酸,均会产生无色气体,故A错误;‎ B.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可能含SO42-,也可能含有Ag+,故B错误;‎ C酚酞试液遇到碱性溶液变红,所以某无色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显碱性,故C正确;‎ D.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应先加稀硝酸除去OH-,不可用硫酸,因为硫酸银也是沉淀,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证明含Cl-,故D错误;‎ 答案:C ‎【点睛】易错选项B,硫酸根离子的检验:第一步,加入盐酸无现象;第二步,加入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有硫酸根离子。‎ ‎8.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A容器中的CH4气体和B容器中的NH3气体所含的氢原子总数相等,则两个容器的体积比为( )‎ A. 4:5 B. 1:1 C. 4:3 D. 3:4‎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Vm相等,根据n==计算;‎ 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Vm相等,根据分子中含有的H原子个数可知分子数之比为3:4,由n==可知,气体的分子数之比等于体积之比,则体积比为3:4,故选D;‎ 答案:D ‎【点睛】注意分子的构成特点以及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公式的运用。‎ ‎9.含MgCl2、KCl、Na2SO4三种溶质的混合液中,已知其中含Cl-1.5mol,K+和Na+共1.5mol,Mg2+为0.5mol,则SO42-的物质的量为 A. 0.2mol B. 0.5mol C. 0.25mol D. 0.15mol ‎【答案】B ‎【解析】‎ ‎【详解】溶液呈电中性,忽略水的电离由电荷守恒可知:n(Cl-)+2n(SO42-)=n(K+)+n(Na+)+2n(Mg2+),即:1.5mol+2n(SO42-)=1.5mol+2×0.5mol,解得n(SO42-)=0.5mol,故B正确;‎ 答案:B ‎【点睛】电解质混合溶液中常利用电荷守恒计算离子物质的量及离子物质的量浓度。‎ ‎10.下列各组离子反应可用H++OH-=H2O表示的是( )‎ A. 氢氧化钡和硫酸 B. 氢氧化铁和盐酸 C. 醋酸和氢氧化钠 D. 硫酸氢钠和氢氧化钠 ‎【答案】D ‎【解析】‎ ‎【详解】A、还生成难溶的BaSO4,不能用离子反应H++OH-=H2O表示,A不选;‎ B、氢氧化铁为难溶物,不可拆,不能用离子反应H++OH-=H2O表示,B不选;‎ C、醋酸为弱电解质,不可拆,不能用离子反应H++OH-=H2O表示,C不选;‎ D、硫酸氢钠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能用离子反应H++OH-=H2O表示,D选;‎ 答案选D。‎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盐酸:CO32-+2H+=CO2↑+H2O B. 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硫酸:Ba2++OH-+H++SO42-=BaSO4↓+H2O C. 向沸水中滴加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Fe3++H2OFe(OH)3↓+H+‎ D. 澄清石灰水中加盐酸:Ca(OH)2 +2H+ = Ca2+ + 2H2O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盐酸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O32-+2H+=CO2↑+H2O,故A 正确;‎ B. 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生成硫酸钡和水:Ba2++2OH-+2H++SO42-=BaSO4↓+2H2O,故B错误;‎ C. 向沸水中滴加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Fe3++3H2OFe(OH)3(胶体)+3H+,故C错误;‎ D. 澄清石灰水中加盐酸: OH- +H+ = H2O,故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注意固体,沉淀,气体,水,弱电解质不能拆,要遵循质量守恒,电荷守恒,解题时需细心。需要注意的是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钙在水中以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形式存在的,若是石灰乳或氢氧化钙悬浊液,则氢氧化钙在离子反应中写为化学式,不能拆。‎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标准状况下,0.2mol任何物质的体积均为4.48L ‎②若1mol气体的体积为22.4L,则它一定处于标准状况下 ‎③标准状况下,1LHCl和1LH2O的物质的量相同 ‎④标准状况下,1gH2和14gN2的体积相同 ‎⑤28gCO的体积为22.4L ‎⑥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相同 ‎⑦在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 ‎⑧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A. ④⑦⑧ B. ②③⑥⑦⑧ C. ⑤⑥⑦⑧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标准状况下,0.2mol气体的体积均为4.48L,①错误;‎ ‎②若1mol气体的体积为22.4L,则它可能处于标准状况下,②错误;‎ ‎③标准状况下,1LHCl的物质的量为1/22.4mol,1LH2O的物质的量为1000/18mol,不相同,③错误;‎ ‎④标准状况下,1gH2的物质的量为0.5mol,体积为11.2L,14gN2的物质的量为0.5mol,体积为11.2L,体积相同,④正确;‎ ‎⑤标况下,28gCO的体积为22.4L,⑤错误;‎ ‎⑥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若两种物质均为气体,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相同,⑥错误;‎ ‎⑦根据PV=nRT,在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⑦正确;‎ ‎⑧同温同压下,ρ=m/V=nM/V,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⑧正确;‎ 答案为A。‎ ‎13.下列电解质溶于水时的电离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 A. H2SO4=2H++SO4﹣2 B. NaHSO4=Na++H++SO42﹣‎ C. NaHCO3=Na++H++CO32﹣ D. K2SO4=K2++SO42﹣‎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硫酸为强酸,完全电离生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H2SO4=2H++SO42﹣,故A错误;‎ B. 硫酸氢钠为强酸强碱的酸式盐,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生成硫酸根离子、氢离子和钠离子,NaHSO4=Na++H++SO42﹣,故B正确;‎ C. 碳酸氢钠为强碱弱酸盐,在水溶液里电离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和钠离子,碳酸氢根离子部分电离生成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NaHCO3=Na++HCO3﹣,HCO3﹣⇋H++CO32﹣,故C错误;‎ D. 硫酸钾为强酸强碱盐,在水溶液里完全电离生成硫酸根离子和钾离子,K2SO4=2K++SO42﹣,故D错误;‎ 答案选B。‎ ‎14.关于胶体的性质与应用,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静电除尘器除去空气中的飘尘是利用胶体粒子的带电性而加以除去 B. 医学上的血液透析原理同胶体的渗析类似,透析膜同半透膜类似 C. 从颜色上无法区别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 D. 由于胶粒之间的排斥作用,胶粒不易聚集成大的颗粒,所以胶体比较稳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中和胶体粒子的电性能够使胶体发生电泳,如用净电除尘器吸附带电的飘尘,而使之电泳除去,故A正确;‎ B.血液是一种胶体,利用渗析的原理可以除去血液中的毒性小分子物质,而血液中的必要成分不能通过透析膜,故B正确;‎ C.Fe(OH)3胶体呈红褐色,FeCl3溶液呈棕黄色,因此可以从颜色上区分,故C错误;‎ D.由于同种电荷的静电排斥作用,胶体相对比较稳定,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睛】分散系分类是根据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大小划分的,微粒直径小于1纳米的为溶液,大于100纳米的为浊液,在1纳米到100纳米的分散系为胶体。溶液是稳定体系,胶体是介稳体系,浊液不稳定。溶液和胶体能通过滤纸,而浊液中的分散质不能通过滤纸。溶质能通过半透膜,胶体不能通过半透膜,所以可以用渗析的方法分离提纯胶体。可以用丁达尔效应区别溶液和胶体。‎ ‎15.在无色透明的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Ca2+、Na+、NO3-、CO32- B. Na+、Cl-、NH4+、SO42-‎ C. K+、Cl-、HCO3-、NO3- D. Ca2+、Na+、Fe3+、NO3-‎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在无色透明的强酸性溶液中,有大量的H+。A. CO32-与Ca2+、H+都不能大量共存,A不正确;B. Na+、Cl-、NH4+、SO42-等4种离子间不能发生离子反应,可以大量共存,B正确;C. HCO3-与H+不能大量共存,C不正确;D. Fe3+会使溶液显黄色,所以不能在无色溶液中大量存在,D不正确。本题选B。‎ ‎16.高炉炼铁中存在反应:3CO+Fe2O33CO2+2F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Fe2O3是氧化剂 B. Fe是氧化产物 C. CO2是还原产物 D. CO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相关概念间的关系分析判断。‎ ‎【详解】高炉炼铁反应中,铁元素从+3价降至0价,Fe2O3是氧化剂,A项正确;Fe是还原产物,B项错误。碳元素从+2价升至+4价,CO是还原剂,D项错误;CO2是氧化产物,C项错误。‎ 本题选A。‎ ‎17.4Ag +2H2S +O2 == 2X +2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g得到电子 B. X为AgS C. O2被还原 D. 每生成1molX转移电子数4NA ‎【答案】C ‎【解析】‎ ‎【分析】‎ ‎4Ag +2H2S +O2 == 2X +2H2O,由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X的化学式为Ag2S,反应中Ag的化合价升高,氧气中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结合化合价的变化计算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 ‎【详解】A.Ag的化合价升高,Ag作还原剂失电子,故A错误; B. 4Ag +2H2S +O2 == 2X +2H2O,由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X的化学式为Ag2S,故B错误; C.反应中O元素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 4Ag +2H2S +O2 == 2X +2H2O,由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X的化学式为Ag2S,Ag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1价,则每生成1molX,反应转移2mole-,故D错误。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18.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A. CaCO3+2H+= Ca2++CO2↑+H2O B. 2Fe2++Cl2= 2Fe3++2Cl-‎ C. HCO3-+H+= CO2+H2O D. 2Na+2H2O = 2Na++2OH-+H2↑‎ ‎【答案】BD ‎【解析】‎ 根据是否有化合价升降可判定答案为BD ‎19.向 10mL0.01mol/L 的 Ba (OH)2溶液中逐滴加入 0.01mol/L 的 H2SO4 溶液,溶液的导电性(以电流 I表示)和滴入的稀硫的体积(用 V 表示)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 ‎【答案】A ‎【解析】‎ ‎【详解】硫酸和氢氧化钡的反应方程式为H2SO4+Ba(OH)2=BaSO4↓+2H2O,随着稀硫酸的加入,溶液中离子的浓度逐渐降低,导电性降低,当硫酸和氢氧化钡恰好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几乎为零,导电性几乎为零,继续滴加稀硫酸,稀硫酸过量溶液中离子的浓度逐渐增大,导电性增强,最后溶液为稀硫酸溶液,所以导电性不再变化,A图象符合。‎ 故选A。‎ ‎【点睛】本题是图象解析题,分析图象时要注意曲线的“原点”、“转折点”等的意义,对“数”、“形”、“义”、“性”进行综合思考,从中发掘隐含信息快速解题。‎ ‎20.36.5 g HCl溶解在1 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 g/cm3)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B. 36.5 g HCl气体占有的体积为22.4 L C. c= ‎ D. 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w=‎ ‎【答案】D ‎【解析】‎ A.题中所给的是水的体积,而溶液的体积不是1L,故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 mol/L,A错误;B.因未说明是标准状况,所以无法计算HCl的体积,B错误;C.根据c= ,可知,c= ,所以C错误;D.由c= 得w=,故D正确,答案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21.现有下列物质:①NaCl晶体;②冰醋酸(纯醋酸晶体);③CO2;④铜;⑤蔗糖;⑥熔融的KNO3;⑦稀盐酸溶液;⑧酒精;⑨液氯;⑩BaSO4固体 ‎(1)能导电是___。(填标号,下同)‎ ‎(2)属于电解质的是___。‎ ‎(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 ‎(4)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的是___。‎ ‎【答案】 (1). ④⑥⑦ (2). ①②⑥⑩ (3). ③⑤⑧ (4). ④⑦⑨‎ ‎【解析】‎ ‎【分析】‎ ‎①NaCl晶体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和离子,不能导电,其水溶液可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可导电,属于电解质;‎ ‎②冰醋酸(纯醋酸晶体)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和离子,不能导电,其水溶液可电离出氢离子和醋酸根离子可导电,属于电解质;‎ ‎③CO2没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和离子,不能导电,其与水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可电离出离子可导电,但不是自身电离,属于非电解质;‎ ‎④铜有自由移动的电子,能导电,但属于单质不是化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⑤蔗糖没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和离子,不能导电,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⑥熔融的KNO3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可导电,其水溶液可电离出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可导电,属于电解质;‎ ‎⑦稀盐酸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但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⑧酒精没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和离子,不能导电,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⑨液氯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或电子,不导电,液氯属于单质,不是化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⑩BaSO4固体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但在熔融状态下可电离出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可导电,属于电解质;‎ ‎【详解】(1)根据分析,能导电的是④⑥⑦,‎ 答案为:④⑥⑦;‎ ‎(2)根据分析,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②⑥⑩,‎ 答案为:①②⑥⑩;‎ ‎(3)根据分析,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③⑤⑧,‎ 答案为:③⑤⑧;‎ ‎(4)根据分析,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的是④⑦⑨,‎ 答案为:④⑦⑨。‎ ‎【点睛】不论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都必须是化合物,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能否导电主要看是否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和自由移动的离子;区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方法是看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自身能否导电。‎ ‎22.(1)标准状况下:①0.3mol氨气 ②6.02×1022个CO2分子 ③7.3gHCl ④0.2molCH4。体积最大的是___;密度最大的是___;质量最大的是___。(填序号)‎ ‎(2)相同质量的SO2与SO3,其物质的量之比为___,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原子总数之比为___。‎ ‎【答案】 (1). ① (2). ② (3). ③ (4). 5:4 (5). 5:6 (6). 15:16‎ ‎【解析】‎ ‎【详解】(1)①0.3mol氨气,质量为0.3mol×17g/mol=5.1g,‎ ‎②6.02×1022个CO2分子,物质的量为=0.1mol,质量为0.1mol×44g/mol=4.4g,‎ ‎ ③7.3gHCl,其物质的量为=0.2mol,‎ ‎ ④0.2molCH4,质量为0.2mol×16g/mol=3.2g,‎ 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故体积最大的是:①0.3mol氨气,‎ 相同条件下,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CO2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大,故密度最大的是:②CO2分子,由上述计算可知,质量最大的是:③7.3gHCl,‎ 故答案为:①;②;③;‎ ‎(2)根据n=可知,物质的量之比与摩尔质量成反比,故相同质量的SO2与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0g/mol:64g/mol=5:4,‎ 相同质量SO2与SO3分子中含有的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5×2):(4×3)=5:6,‎ 相同质量SO2与SO3分子中含有原子数目之比为(5×3):(4×4)=15:16;‎ 故答案为:5:4;5:6;15:16。‎ ‎23.(Ⅰ)如图为一“铁链”图案,小明在图案上分别写了H2、CO2、Na2O、NaCl、FeCl3五种物质,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均可归属为一类,相交部分A、B、C、D为其相应的分类依据代号。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分类依据代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_______两种物质都不是电解质 ‎_______两种物质都是盐 ‎(2)用洁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饱和的图中某种物质M的溶液加热至呈红褐色。‎ ‎①物质M的化学式为_____。‎ ‎②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③证明有红褐色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____。‎ ‎(Ⅱ)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___,当有0.6mol电子转移时。生成的NO在标准状况的体积为____L。‎ ‎【答案】 (1). A (2). D (3). FeCl3 (4).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5). 用一束光照射烧杯中的物质,若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则证明生成了Fe(OH)3胶体 (6). 3:2 (7). 4.48‎ ‎【解析】‎ ‎【详解】(Ⅰ)(1)氢气为单质,不是电解质;二氧化碳为氧化物,与水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可电离出离子可导电,但不是自身电离,不是电解质;氧化钠为氧化物,在熔融状态下可导电,属于电解质;氯化钠属于盐,其水溶液可导电,属于电解质;氯化铁属于盐,其水溶液可导电,属于电解质;则都不是电解质的为A,都属于盐的为D,‎ 故答案为:A;D;‎ ‎(2)①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的化学方程式:FeCl3+3H2OFe(OH)3(胶体)+3HCl,物质M为FeCl3,‎ 故答案为:FeCl3;‎ ‎②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答案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③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可以利用此性质检验胶体,方法为:用一束光照射烧杯中的液体,若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则证明生成了Fe(OH)3胶体,‎ 故答案为:用一束光照射烧杯中的液体,若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则证明生成了Fe(OH)3胶体;‎ ‎(3)由铜和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知:3Cu+8H++2NO3−═3Cu2++2NO↑+4H2O,化合价降低元素的N元素所在的反应物HNO3是氧化剂,对应的产物NO是还原产物,化合价升高元素的Cu元素所在的反应物Cu是还原剂,Cu(NO3)2是氧化产物,在参加反应的8mol硝酸中,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2mol,反应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生成NO的物质的量是2mol,转移电子是6mol,若反应中转移了0.6mol电子,产生的气体的物质的量是0.2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0.2mol×22.4L/mol=4.48L,‎ 故答案为:3:2;4.48。‎ ‎24.一瓶溶液中可能含有Ca2+、K+、OH-、Cl-、CO32-和SO42-‎ 中某几种,现分别取该溶液少量装于两支试管,进行以下实验(不考虑离子水解情况):‎ ‎①第一支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②向第二支试管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并将滤液移入第三支试管,在沉淀中加入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③第三支试管中先加入硝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1)通过以上实验可判断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为___,‎ ‎(2)一定不含有的离子为___,‎ ‎(3)无法确定是否含有的离子为___,‎ ‎(4)写出实验②中所有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答案】 (1). K+、OH-、CO32-和SO42- (2). Ca2+ (3). Cl- (4). Ba2++CO32-=BaCO3↓、Ba2++SO42-=BaSO4↓、BaCO3 +2H+=Ba2++CO2↑+H2O、CO2+Ca2++2OH-=CaCO3↓+H2O ‎【解析】‎ ‎【详解】根据①向可知溶液呈碱性,一定存在大量的OH−,结合离子共存可知一定不存在Ca2+;‎ 根据②可知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SO42−;过滤,并将滤液移入第三支试管,在沉淀中加入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白色沉淀为硫酸钡和碳酸钡,一定存在CO32−和SO42−;‎ ‎③由于②中加入了氯化钡溶液,则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 由于溶液为电中性,则一定存在K+,‎ 根据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为:K+、OH−、CO32−和SO42−,一定不存在的离子为:Ca2+,无法确定是否含有Cl−;‎ ‎(1)通过以上实验可判断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为K+、OH−、CO32−和SO42−,‎ 答案为:K+、OH−、CO32−和SO42−‎ ‎(2)一定不含有的离子为Ca2+,‎ 答案为:Ca2+;‎ ‎(3)无法确定是否含有的离子为Cl−,‎ 答案为:Cl−;‎ ‎(4)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Ba2+=BaCO3↓、BaCO3+2H+=Ba2++CO2↑+H2O、CO2+Ca2++2OH-=CaCO3↓+H2O,‎ 答案为:CO32−+Ba2+=BaCO3↓、BaCO3+2H+=Ba2++CO2↑+H2O、CO2+Ca2++2OH-=CaCO3↓+H2O。‎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