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2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广东省河源市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河源市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本试卷共7页,3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为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考生务必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不得使用涂改液,不得折叠答卷卡,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硅的氧化物及硅酸盐构成了地壳中大部分的岩石、沙子和土壤。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硅一直扮演着主角。下面几种物质中含有硅单质的是( ) A. 玛瑙 B. 光导纤维 C. 太阳能电池板 D. 水晶 【答案】C 【解析】A.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故A错误; B.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故B错误; C.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成分是硅单质,故C正确; D.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故D错误. 故选C. 2.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中的剂钢属于合金 B.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诗句中体现的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句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剑刃的硬度要大,剂钢属于铁碳合金,故A正确; B.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是CuSO4+Fe=FeSO4+Cu,属于置换反应,故B正确; C. 对青蒿素的提取利用的是萃取原理,萃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句中涉及石蜡的燃烧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答案选C。 3.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有关物质的分类进行讨论辨析:①Na2O2、MgO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②在常温下,NaHCO3溶液、NaHSO4溶液的pH值皆小于7;③司母戊鼎、氯水皆属于混合物;④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属于盐。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Na2O2与盐酸反应有氧气放出,Na2O2属于过氧化物,①错误; ②在常温下,NaHCO3溶液pH值大于7、NaHSO4溶液的pH值小于7,②错误; ③司母戊鼎是铜锡的合金、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都属于混合物,③正确; ④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属于盐,如氯化铵,④正确; 故答案选D。 4.只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氢元素,这类化合物称氢化物。下列物质不属于氢化物的是( ) A. HCHO B. PH3 C. NaH D. HCl 【答案】A 【解析】 【详解】A. HCHO是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氢化物,故选A; B. PH3是磷、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氢元素,属于氢化物,故不选B; C. NaH是由钠、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氢元素,属于氢化物,故不选C; D. HCl是由氯、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氢元素,属于氢化物,故不选D; 故答案选A。 5.进行化学实验时必须注意安全,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 ①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②不慎将浓盐酸洒在桌面上,应立即用碳酸氢钠溶液冲洗③当有大量氯气泄漏时,人应沿逆风方向、地势高处疏散 ④金属钠意外着火时,应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全部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浓碱溶液具有腐蚀性,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①正确; ②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不慎将浓盐酸洒在桌面上,应立即用碳酸氢钠溶液冲洗,②正确; ③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当有大量氯气泄漏时,人应沿逆风方向、地势高处疏散,③正确; ④金属钠着火生成过氧化钠,与泡沫灭火器喷出的二氧化碳反应,反应生成的氧气助燃,不能灭火,应利用沙土铺盖,④错误; 故答案选B。 6.现有一瓶物质是甲和乙的混合物,已知甲和乙的某些性质如下表所示: 物质 熔点/℃ 沸点/℃ 密度(g/mL) 二者的溶解性 甲 -54.6 57.7 1.49 甲乙互溶 乙 -84.3 885 1.53 据此,将甲和乙相互分离的比较好的方法是( ) A. 萃取法 B. 过滤法 C. 蒸馏法 D. 分液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表中数据可知,甲乙是互溶的两种液体,甲和乙沸点不同,且相差较大,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选C。 7.研究表明:多种海产品如虾、蟹、牡蛎等,体内含有+5价的砷(As)元素,但它对人体是无毒的,砒霜的成分是As2O3,属剧毒物质,专家忠告:吃饭时不要同时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否则容易中毒,并给出了一个公式:大量海鲜+大量维生素C=砒霜。下面有关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该公式涉及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 该公式能够体现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C. 使人中毒的过程中砷元素发生氧化反应 D. 若发生海鲜中毒,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海鲜体内含有+5价的砷,砒霜中的砷+3价,该公式中有元素化合价改变,涉及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 B. 维生素C把海鲜体内含有+5价的砷还原为+3价,体现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故B正确; C. 使人中毒的过程中,砷元素化合价由+5降低为+3,砷元素发生还原反应,故C错误; D. 根据题意,若发生海鲜中毒,可能是砒霜中毒,立即送往医院救治,故D正确; 故答案选C。 8.下列各组混合物能用普通漏斗分离的是( ) A. 柴油与汽油 B. 碘和四氯化碳 C. 淀粉溶液和泥沙 D. 汽油和氯化钠水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柴油与汽油是互溶的两种液体,不分层,只能采用蒸馏分离,不能用普通漏斗分离,故不选A; B. 碘易溶于四氯化碳中,不能用普通漏斗分离,故不选B; C. 泥沙是不溶于水的固体,可用过滤法分离淀粉溶液和泥沙,能用普通漏斗分离,故选C; D. 汽油和氯化钠水溶液是互不相容的的液体,不能能用普通漏斗分离,可用分液漏斗分离,故不选D; 故答案选C。 9.下列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碳酸钠溶液中:K+ 、NO3- 、Cl- 、OH- B. 使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NO3- 、NH4+ 、SO42- 、K+ C. 加入铝粉无明显现象的溶液中:Fe3+、Na+、SO42-、SCN- D. 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Fe2+、Cl- 、K+ 、NO3- 【答案】A 【解析】 【详解】A. 碳酸钠溶液中含有K+ 、NO3- 、Cl- 、OH-,相互之间不反应,一定能大量共存,故选A; B. 使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呈碱性, NH4+ 、OH-反应生成氨气,NH4+不能大量存在,故不选B; C. 加入铝粉无明显现象的溶液中,Fe3+、SCN-结合为Fe(SCN)3,不能大量共存,故不选C; D. 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呈酸性,酸性条件下Fe2+能被NO3-氧化为Fe3+,不能大量共存,故不选D; 故答案选A。 10.某KCl溶液中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K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除去KCl溶液中的杂质离子:①加入稍过量的K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KOH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 ④过滤;⑤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正确的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⑤④ C. ②③①④⑤ D. ③②①⑤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加入稍过量的K2CO3溶液除CaCl2,加入稍过量的KOH溶液除MgCl2,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除K2SO4,过量的氯化钡用K2CO3除去; 【详解】根据分析,正确的顺序是:②加入稍过量的KOH溶液除去MgCl2,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除去K2SO4,①加入稍过量的K2CO3溶液除去CaCl2和过量的BaCl2;④过滤后,⑤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除去过量的KOH、K2CO3;故选C。 11.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大多是由于人类生产活动中过度排放有关物质引起的。下列环境问题与所对应的物质不相关的是( ) A. 温室效应——CO2 B. 白色污染——建筑垃圾 C. 酸雨——SO2 D. 雾霾——化石燃料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环境问题与所对应的物质相关,故A不选; B.塑料的大量使用造成环境污染,难以降解,造成白色污染,而不是建筑垃圾导致白色污染,故B选; C.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环境问题与所对应的物质相关,故C不选; D.雾霾是悬浮在空气中烟、灰尘等物质,与化石燃料的燃烧有关,故D不选; 故答案选B。 12.下列物质不属于电解质,但溶于水后能导电的是( ) A. HCl B. 氧气 C. 氧化镁 D. 二氧化硫 【答案】D 【解析】 【详解】A. HCl水溶液能导电,HCl是电解质,故不选A; B. 氧气微溶于水,水溶液不导电,氧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故不选B; C. 氧化镁熔融状态能导电,氧化镁是电解质,氧化镁难溶于水,水溶液不导电,故不选C; D. 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二氧化硫的水溶液能导电,由于二氧化硫不能自身电离出离子,所以二氧化硫是非电解质,故选D; 故答案选D。 13.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a(OH)2Ba2++ (OH-)2 B. K2CO3 == K2+ +CO32- C. NaHCO3 === Na++H++CO32- D. NaHSO4 === Na++H++SO42-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钡的电离方程式是 Ba(OH)2=Ba2++2OH-,故A错误; B. 碳酸钾的电离方程式是K2CO3=2K+ +CO32-,故B错误; C. 碳酸氢钠是弱酸的酸式盐,能完全电离出Na+、HCO3-,电离方程式是NaHCO3 = Na++HCO3-,故C错误; D. NaHSO4是强酸的酸式盐,能完全电离出Na+、H+、SO42-,电离方程式为NaHSO4 = Na++H++SO42-,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14.某溶液中含有下列离子Na+ 、Fe3+.、Cl-、Fe2+.、NH4+向其中先加入足量的Na2O2,然后微热并搅拌,再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原溶液中离子数目基本不变的为( ) A. Na+ B. Fe3+ C. Cl- D. Fe2+ 【答案】C 【解析】 【详解】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溶液呈碱性,Fe2+.能被氧化为Fe3+,Fe2+.减少、Fe3+.增加;所以含有NH4+、Fe3+的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然后微热并搅拌后,分别生成氨气、氢氧化铁沉淀,则加入硫酸后溶液中含有硫酸铁,减少的离子为NH4+、Fe2+,增加的离子为Fe3+、Na+,所以原溶液中离子数目基本不变的为Cl-; 故答案选C。 15.下列各组物质中,将前者加入后者时,无论前者是否过量,都能用同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 ) A. AlCl3溶液,NaOH溶液 B. NaHCO3溶液,Ca(OH)2溶液 C. NaHCO3溶液,NaOH溶液 D. 稀盐酸,Na2CO3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后氢氧化铝沉淀溶解生成偏铝酸钠; NaOH溶液中滴加AlCl3溶液,开始生成偏铝酸钠没有沉淀,后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不能能用同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故不选A; B.NaHCO3溶液中滴入Ca(OH)2溶液,若NaHCO3少量,化学方程式为NaHCO3+Ca(OH)2= Ca CO3↓+NaOH+H2O;若NaHCO3过量,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Ca(OH)2= Ca CO3↓+Na2CO3+2H2O,不能用同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故不选B; C.NaHCO3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反应方程式为NaHCO3+NaOH= Na2CO3+H2O,故选C; D.稀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开始时碳酸钠过量,化学方程式为:HCl+Na2CO3===NaHCO3+NaCl,滴加过量盐酸过量时,又发生NaHCO3+HCl===NaCl+CO2↑+H2O,但碳酸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时,盐酸过量,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不能能用同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故不选D; 故答案选C。 16.新型净水剂Na2FeO4能够发生下列反应①Na2FeO4+2KOH=K2FeO4+2NaOH ②2FeCl3+10NaOH+3NaC1O=2Na2FeO4+9NaCl+5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Na2FeO4中Fe为+6价,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 B. 反应②中NaClO氧化剂 C. 反应①为复分解反应,反应②为氧化还原反应 D. 往KI溶液中同时滴加NaClO与FeCl3溶液,首先发生反应2Fe3+ + 2I- == 2Fe2+ + I2 【答案】D 【解析】 【详解】A. Na2FeO4中钠是+1价、氧是-2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可知Fe为+6价,高价态的铁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故A正确; B. 反应②NaClO中氯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NaC1O是氧化剂,故B正确; C. 反应①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②中铁元素、氯元素化合价有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 根据反应②可知,氧化性NaClO〉FeCl3,所以往KI溶液中同时滴加NaClO与FeCl3溶液,首先是NaClO氧化I-,故D错误; 故答案选D。 17.下列反应的描述与离子方程式都正确的是( ) A. 氯气溶于水:Cl2+H2O=2H++Cl-+ClO- B. 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溶液反应,溶液恰好呈中性OH-+Ba2++H++SO42-=BaSO4+H2O C. 氢氧化铜加到盐酸中,无明显现象:Cu(OH)2+2H+=Cu2++2H2O D. 碳酸钡中加入稀盐酸,固体溶解,生成无色无味气体:BaCO3+2H+=Ba2++CO2↑+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次氯酸是弱电解质,不能拆写成离子,氯气溶于水的离子方程式是Cl2+H2O=H++Cl-+HClO,故A错误; B. 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OH-+Ba2++2H++SO42-=BaSO4↓+2H2O,故B错误; C. 氢氧化铜加到盐酸中生成氯化铜和水,现象是氢氧化铜溶解,溶液变蓝,反应离子方程式是Cu(OH)2+2H+=Cu2++2H2O,故C错误; D. 碳酸钡中加入稀盐酸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水,现象是固体溶解,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BaCO3+2H+=Ba2++CO2↑+H2O,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18.实验过程中,下列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的是( ) A. Ba(OH)2溶液中滴入H2SO4溶液 B. 醋酸溶液中滴入氨水至过量 C. 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 D. NH4Cl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固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导电能力的大小,要比较单位体积内离子浓度的大小。 A、氢氧化钡是强电解质,加入硫酸后,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导电能力下降直至为零,然后随着H2SO4溶液的滴入,导电性增强,A错误; B、醋酸是弱酸,导电能力不大,加入氨水后,生成醋酸铵是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增强,导电性变化大,B错误; C、氢氧化钙是强电解质,通入二氧化碳后会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导电能力几乎变为零,再通入二氧化碳,会生成碳酸氢钙,导电性又会逐渐增强,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较大,C错误; D、氯化铵为强电解质,加入NaOH后生成弱电解质一水合氨和强电解质NaCl,离子的浓度变化不大,故导电性变化不大,D正确; 答案选D。 19.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夹持装置已略去)正确的是( ) A B C D 实验 制取少量纯净的CO2气体 用CCl4提取溴水中的Br2 除去CO2中少量的HCl 蒸干NaCl饱和溶液制备NaCl晶体 装置或仪器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盐酸易挥发,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水、HCl等杂质,A项错误; B. Br2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且CCl4与水不互溶,故可用CCl4提取溴水中的Br2,B项正确; C. 在除去氯化氢的同时,CO2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因此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CO2中少量的HCl,可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CO2中少量的HCl,C项错误 D. 氯化钠难挥发,可用蒸发的方法制备,应用蒸发皿,D项错误; 答案选B。 20.关于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判断正确的是( ) A. 铜元素在反应过程中被氧化,做氧化剂 B. 硝酸在反应过程中全部被还原,硝酸铜是氧化产物 C. 该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原子个数比为3:8 D. 金属铜不能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根据上述知识得知HNO3的氧化性大于HCl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反应过程中,铜元素化合价由0升高为+2,铜元素被氧化,做还原剂,故A错误; B.参加反应的硝酸中,只有部分氮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硝酸在反应过程中部分被还原,铜元素化合价升高,铜被氧化为硝酸铜,硝酸铜是氧化产物,故B错误; C. 根据反应方程式,化合价升高的铜原子有3个、化合价降低的氮原子有2个,该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原子个数比为3:2,故C错误; D. 铜能被硝酸氧化,铜不能被盐酸氧化,说明HNO3的氧化性大于HCl,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21.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及反应方程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印刷电路板时用FeCl3作为腐蚀液:2Fe3+ + Cu == 2Fe2+ + Cu2+ B. 用HF雕刻玻璃:SiO2 + 4HF == SiF4↑ + 2H2O C. 高炉炼铁的主要原理:CO + FeO == Fe + CO2 D. 小苏打做发酵粉:2NaHCO3 == Na2CO3 + H2O + CO2↑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制作印刷电路板时用FeCl3作为腐蚀液,氯化铁和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3+ + Cu == 2Fe2+ + Cu2+,故A正确; B. 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硅气体和水,用HF雕刻玻璃的化学方程式是SiO2 + 4HF == SiF4↑ + 2H2O,故B正确; C. 高炉炼铁的主要原理是高温条件下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反应方程式是3CO + Fe2O3 2Fe + 3CO2,故C错误; D. 碳酸氢钠加热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小苏打做发酵粉的反应方程式是2NaHCO3 Na2CO3 + H2O + CO2↑,故D正确; 故答案选C。 22.为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有4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4种不同的方法,其中不可行的是( ) A. 在一定条件下,分别取足量样品溶解加入等量水中,配成饱和溶液,看溶解能力差异 B. 分别取样在试管中加热,将可能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有无白色浑浊 C. 分别取样配成溶液,滴加Ba(OH)2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 D. 分别取样配成等浓度溶液,滴入酚酞试剂后看颜色深浅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在一定条件下,分别取足量样品加入等量水中,配成饱和溶液,根据溶解能力差异,可鉴别Na2CO3和NaHCO3,A不符合题意; B.碳酸氢钠加热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钠加热不反应,分别取样在试管中加热,将可能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根据有无白色浑浊,可鉴别Na2CO3和NaHCO3,B不符合题意; C.Na2CO3、NaHCO3都能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Ba(OH)2溶液不能鉴别Na2CO3、NaHCO3,C符合题意; D.等浓度的Na2CO3、NaHCO3溶液,碳酸钠溶液的pH大于碳酸氢钠,根据滴入酚酞试剂后颜色深浅,可鉴别Na2CO3和NaHCO3,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23.“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该消毒液无色,有漂白作用,它的有效成分是下列物质的一种,这种物质是( ) A. Ca(ClO)2 B. Na2O2 C. H2O2 D. NaClO 【答案】D 【解析】 【详解】“84”消毒液是用氢氧化钠与氯气反应制备的,2NaOH+Cl2= NaCl + NaClO+H2O,有效成分是NaClO,故选D。 24.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或原因相符是( ) 操作及现象 原因或结论 A 一块表面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液态铝不会滴落 铝的熔点高于三氧化二铝 B 某溶液中先加入稀盐酸,再加入加入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C 用洁净铂丝蘸取某溶液在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 溶液中有Na+,无K+ D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适量硫酸亚铁溶液,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生成的氢氧化亚铁沉淀不稳定,容易被氧气氧化成氢氧化铁 【答案】D 【解析】 【详解】A.将铝箔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铝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铝,又因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的熔点,氧化铝覆盖在铝的表面,所以加热铝箔的时候铝熔化了但是不会滴落,故A错误; B. 某溶液中先加入稀盐酸,再加入加入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银,由于加盐酸引入了氯离子,所以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Cl-,故B错误; C.用洁净铂丝蘸取某溶液在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说明溶液中有Na+,不能确定是否有K+,故C错误; D.氢氧化亚铁沉淀不稳定,容易被氧气氧化成氢氧化铁,所以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适量硫酸亚铁溶液,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25.下列反应的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钠和冷水反应:Na+2H2O===Na++2OH-+H2↑ B. 铁与水蒸气反应:Fe + 3H2O == Fe(OH)3 + 3H2↑ C. 金属铝溶于盐酸中:2Al+6H+===2Al3++3H2↑ D. 铁与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 【答案】C 【解析】 【详解】A. 钠和冷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Na+2H2O=2Na++2OH-+H2↑,故A错误; B. 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是:3Fe + 4H2O(g) Fe3O4+ 4H2↑,故B错误; C. 金属铝溶于盐酸中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Al+6H+=2Al3++3H2↑,故C正确; D. 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2H+=Fe2++H2↑,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26.下列用品的有效成分及用途对应错误的是( ) A B C D 用品 有效成分 NaCl Na2CO3 Al(OH)3 Ca(ClO)2 用途 做调味品 做发酵粉 做抗酸药 做消毒剂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化钠有咸味,可以做食品的调味剂,故A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为苏打或纯碱,而小苏打为NaHCO3,常做发酵粉,故B符合题意; C.氢氧化铝有碱性,可以和酸发生中和反应,因此可以做抗酸药,故C不符合题意; D. Ca(ClO)2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杀菌消毒,可以做消毒剂,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27.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反应后,不能生成NaOH的是( ) A. Na和少量CuSO4溶液 B. Na2O2和H2O C. Ca(OH)2与Na2CO3 D. Ba(OH)2与NaCl 【答案】D 【解析】 【详解】A. Na和少量CuSO4溶液,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氢氧化钠有剩余,能生成NaOH,故不选A; B. Na2O2和H2O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能生成NaOH,故不选B; C. Ca(OH)2与Na2CO3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生成NaOH,故不选C; D. Ba(OH)2与NaCl不反应,不能生成NaOH,故选D; 故答案选D。 28. 把少量废铁屑溶于过量的稀硫酸,过滤,除去杂质,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硝酸,再加入过量的氨水,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过滤,加热沉淀物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得到红棕色的残渣。上述沉淀和残渣分别为( ) A. Fe2O3;Fe(OH)3 B. Fe(OH)3;Fe2O3 C. Fe(OH)2;FeO D. Fe(OH)3;Fe3O4 【答案】B 【解析】 【详解】把少量废铁屑溶于过量的稀硫酸,溶液为生成硫酸亚铁和剩余的硫酸的混合物;过滤,除去杂质,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硝酸,硝酸能够把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混合液中含有:Fe3+、SO42-、NO3-、H+;再加入过量的氨水,铁离子与一水合氨反应有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生成,由于氢氧化铁受热分解能够生成红棕色氧化铁,所以加热沉淀物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得到红棕色的残渣为Fe2O3; 故答案选B。 29.2011年下半年,我省第一条横跨湘江的过江隧道将建成通车,在工程建设中用量最大的硅酸盐材料是( ) A. 钢筋 B. 水泥 C. 铝合金 D. 陶瓷 【答案】B 【解析】 【分析】建设隧道用的主要材料是钢筋和混凝土,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钢筋属于金属材料,不是硅酸盐材料,故A错误; B.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成分,属于硅酸盐材料,故B正确; C.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是硅酸盐材料,故C错误; D.陶瓷属于硅酸盐材料,但是在建设隧道时用量不大,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熟悉常见的硅酸盐材料及其应用是解题的关键。本题要注意混凝土的组成,混凝土是由水泥、砂子、石子和水按照一定的重量比构成的不同强度的材料。 30.已知氯酸钠(NaCl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3+6HCl===NaCl+3Cl2↑+3H2O,则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 ) A. 6∶1 B. 1∶6 C. 1∶5 D. 5∶1 【答案】D 【解析】 【分析】反应NaClO3+6HCl═NaCl+3Cl2↑+3H2O,NaClO3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0,HCl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 【详解】反应NaClO3+6HCl═NaCl+3Cl2↑+3H2O,NaClO3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0,HCl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Cl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氧化剂为NaClO3,还原剂为HC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氧化剂、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1:5,所以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5:1,故选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31题共10分,32题共11分,33题共19分)。 31.根据题意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或者离子方程式 (1)新房屋的墙壁(主要成份是熟石灰)经一段时间后“出水”且变得平滑僵硬(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充满CO2气体的铝制易拉罐中加入过量的浓NaOH溶液,立即把口封闭,发现易拉罐“咔咔”作响并且变瘪,随后易拉罐又会作响并鼓起来,写出易拉罐作响鼓起来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2O2具有“魔术般”般的气体转换功能,常常被航天员或者宇航员用作供氧剂,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制备的酸性氯化亚铁溶液容易在空气中变质,写出相关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CO2 + Ca(OH)2 == CaCO3↓ + H2O (2). 2Al + 2NaOH +2H2O == 2NaAlO2 + 3H2↑ (3).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4). 2Na2O2 + 2H2O == 4NaOH + O2↑ (5). 4Fe2+ + 4H+ + O2 == 4Fe3+ + 2H2O 【解析】 【分析】(1)新房屋的墙壁中的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2)易拉罐“咔咔”作响并且变瘪,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随后易拉罐又会作响并鼓起来,是因为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氢气; (3)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Na2O2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4)酸性氯化亚铁溶液中,亚铁离子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铁离子。 【详解】(1)新房屋的墙壁中的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方程式是CO2 + Ca(OH)2 == CaCO3↓ + H2O; (2)易拉罐又鼓起来,是因为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 + 2NaOH +2H2O = 2NaAlO2 + 3H2↑; (3)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方程式是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Na2O2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方程式是2Na2O2 + 2H2O = 4NaOH + O2↑; (4)酸性氯化亚铁溶液中,亚铁离子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铁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4Fe2+ + 4H+ + O2 = 4Fe3+ + 2H2O。 32.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探源致善”化学兴趣小组采用下面的实验装置图制备纯净的氯气,根据相关知识填空: (1)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B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装置F中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氯气溶于水制得氯水,请设计实验验证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新制的氯水具有酸性与漂白性(写出必要的实验步骤与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分液漏斗 (2). MnO2 + 4HCl(浓) == MnCl2 + Cl2↑ + H2O (3). 饱和食盐水 (4). Cl2 + 2OH- == Cl- + ClO- + H2O (5). 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后浸入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无现象,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解析】 【分析】装置A中盛放浓盐酸与装置B中的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气,C中盛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D中盛浓硫酸干燥氯气,E装置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最后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氯气。 【详解】(1)根据装置图,可知A仪器的名称是分液漏斗,B中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锰、氯气、水,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 + 4HCl(浓) == MnCl2 + Cl2↑ + H2O; (2)装置C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C中盛放的试剂是饱和食盐水,装置F中盛放氢氧化钠,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 + 2OH- = Cl- + ClO- + H2O; (3)干燥的氯气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褪色说明氯气没有漂白性,氯气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因为氯水有酸性所以试纸变红,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试纸褪色。验证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新制的氯水具有酸性与漂白性的操作是: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后浸入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无现象,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33.硫酸亚铁铵(NH4)2SO4·FeSO4·6H2O为浅绿色晶体,实验室中以废铁屑为原料来制备,步骤如下: 步骤1:将铁屑放入与铁不反应的洗涤剂去除铁表面的油污,分离出液体,洗净铁屑 步骤2:向处理过的铁屑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溶液,在60℃左右使其反应到不再产生气体,趁热过滤,得FeSO4溶液。 步骤3:向所得FeSO4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步骤1中的分离操作,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编号) ①漏斗 ②分液漏斗 ③烧杯 ④广口瓶 ⑤铁架台 ⑥玻璃棒 ⑦酒精灯 (2)为确认晶体中Fe2+在制备过程中没有被氧化,请你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进行验证(写出简单的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③⑥ (2). 取少量样品于洁净试管中,滴入少量硫氰化钾溶液,若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晶体中的亚铁离子没有被氧化 【解析】 【分析】(1)固液分离可采用过滤方法,根据操作所需仪器进行回答; (2)铁离子可以用硫氰化钾溶液检验。 【详解】(1)在步骤1中的分离操作是过滤 ,根据过滤装置可知,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填①③⑥; (2) 若Fe2+在制备过程中被氧化,则溶液中含有Fe3+,为确认晶体中Fe2+在制备过程中没有被氧化,验证操作是:取少量样品于洁净试管中,滴入少量硫氰化钾溶液,若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晶体中的亚铁离子没有被氧化。 34.广东河源市东源县某村土壤的主要成份是Al2O3、Fe3O4及SiO2,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探险号”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以下流程提取金属铝: 信息提示:氧化铝在电解条件下可得金属铝;Fe(OH)3、Al(OH)3、Fe(OH)2开始沉淀与完全沉淀的pH数据表: Fe(OH)3 Al(OH)3 Fe(OH)2 开始沉淀的pH 2.7 3.3 5.9 完全沉淀的pH 3.2 5.2 8.4 (1)溶液A含有的金属阳离子为_________________固体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中通入氯气时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液C的pH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入试剂a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Al3+、Fe2+、Fe3+ (2). Al2O3 (3). Cl2 + 2Fe2+ == 2Cl- + 2Fe3+ (4). 3.2≤pH<3.3 (5). 过滤 (6). Al3+ + 3NH3·H2O == Al(OH)3↓ + 3NH4+ 【解析】 【分析】Al2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Fe3O4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硫酸亚铁和水,SiO2和稀硫酸不反应,所以溶液A中含有硫酸铝、硫酸铁、硫酸亚铁;溶液A通入氯气,氯气把Fe2+氧化为Fe3+;调节pH除去Fe3+,过滤后,向溶液C中通入氨水,生成氢氧化铝沉淀,过滤,加热氢氧化铝,分解为氧化铝,电解熔融氧化铝生成单质铝。 【详解】(1) Al2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Fe3O4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硫酸亚铁和水,SiO2和稀硫酸不反应,溶液A中含有硫酸铝、硫酸铁、硫酸亚铁,溶液A含有的金属阳离子为Al3+、Fe2+、Fe3+;固体A是氢氧化铝,加热氢氧化铝,分解为氧化铝,所以固体B是氧化铝,化学式为Al2O3; (2)通入氯气时,氯气把Fe2+氧化为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 + 2Fe2+ = 2Cl- + 2Fe3+; (3) 调节pH的目的是除去Fe3+,所以溶液C的pH范围是3.2≤pH<3.3,操作②是分离出氢氧化铁沉淀,操作②的名称是过滤; (4)通入试剂a的目的是生成氢氧化铝沉淀,试剂a是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 + 3NH3·H2O = Al(OH)3↓ + 3NH4+。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