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2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甘肃省武威市第十八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
甘肃省武威市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1.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①地热能 ②煤 ③天然气 ④太阳能 ⑤生物质能 ⑥石油 ⑦风能 ⑧氢能 A. ②⑤⑦⑧ B. ①④⑤⑦⑧ C. ④⑤⑦⑧ D. ②③⑥⑦⑧ 【答案】B 【解析】 【详解】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能源,不可再生,不是新能源;常见未来新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氢能、生物质能等,这些能源对环境污染小,属于环境友好型能源,即符合条件的是①④⑤⑦⑧,答案选B。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任何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焓变都等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B. 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 物质具有的能量越高,物质的稳定性越强 D. 在确定的化学反应体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在恒压条件下,△H(焓变)数值上才等于恒压反应热,A错误; B. 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例如碳燃烧等,B错误; C. 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的稳定性越强,即能量越低越稳定,C错误; D.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变化,因此在确定的化学反应体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选项A是解答的易错点,明确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是解答的关键。 3.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B. 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C. NH4Cl与Ba(OH)2·8H2O反应 D. 灼热的碳与CO2的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是反应是吸热反应,据此解答。 【详解】A.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 B. 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但属于放热反应,B错误; C. NH4Cl与Ba(OH)2·8H2O反应是吸热反应,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 D. 灼热的碳与CO2的反应属于吸热的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 答案选D。 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C2H5OH+3O2=2CO2+3H2O △H=-1367.0kJ/mol B. NaOH(aq)+ HCl( aq)=NaCl(aq)+ H2O(l) △H =+57.3 kJ/ mol C. S(s)+ O2 (g)=SO2 (g) △H =-269.8 kJ/ mol D. 2NO(g)+O2(g)=2NO2(g) △H =-116.2 kJ 【答案】C 【解析】 A 项,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错误;B项,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错误;C项,符合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正确;D项,ΔH的单位为kJ/mol,错误;答案选C。 点睛: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点:(1)热化学方程式不注明反应条件。(2)热化学方程式不标“↑”“↓”,但必须用s、l、g、aq等标出物质的聚集状态。(3)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其ΔH必须与方程式及物质的聚集状态相对应。(4)放热反应的ΔH0,吸热反应的ΔH0。(5)ΔH的单位为kJ/mol。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B.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推知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C. 化学反应速率为0.8mol/(L·s)是指1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 mol/L D. 对于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答案】B 【解析】 【详解】A、化学反应速率适用于溶液或气体,不适用于固体或纯液体,即不能用固体或纯液体来表示反应速率,A错误。 B、化学反应有的快,有的慢,则使用化学反应速率来定量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B正确。 C、化学反应速率为0.8mol/(L•s)表示的意思是:时间段为1s时,某物质的浓度增加或减少0.8mol/L,C错误。 D、反应速率快的现象不一定明显,如NaOH与HCl的反应等,反应速率慢的现象可能明显,如铁生锈等,D错误; 答案选B。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对于同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的焓变相同 B. 盐酸与某强碱中和放出的热随反应物的用量改变而改变,但中和热不变 C. 燃烧热随化学方程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的改变而改变 D. 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能表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其能量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对于同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的焓变相同,即盖斯定律,A正确; B. 中和热是在一定条件下,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因此盐酸与某强碱中和放出的热随反应物的用量改变而改变,但中和热不变,B正确; C. 在一定条件下,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是燃烧热,因此燃烧热不会随化学方程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的改变而改变,C错误; D. 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因此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D正确。 答案选C。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 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就停止了 C.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D.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衡状态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在相同条件下反应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也可以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只有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才相等,A错误; B.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所以正逆反应没有停止,B错误; C.由于温度对吸热反应影响更大,所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C正确; D.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不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衡状态,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易错选项是D,注意压强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状态的影响。由于压强的变化对非气态物质的浓度基本无影响,因此,当反应混合物中不存在气态物质时,压强的变化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气体减压或增压与溶液稀释或浓缩的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相似。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应视为压强对平衡的影响。 8.某同学按照实验要求,用50 mL 0.50 mol·L-1的盐酸与50 mL 0.55 mol·L-1的NaOH 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计算中和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实验过程中没有热量损失 B. 图中实验装置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 C. 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固定小烧杯 D. 若烧杯上不盖硬纸板,测得的ΔH将偏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A、热量不损失是不可能的,A错误; B、实验时需要搅拌,因此该实验装置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B正确; C、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保温,减少热量的散失,C错误; D、若烧杯上不盖硬纸板,会导致热量损失,由于是放热反应,ΔH<0,因此测得的ΔH将偏大,D错误。 答案选B。 9.已知HCl(g)=1/2H2(g)+1/2Cl2(g) △H=+92.3kJ·mol-1,则反应H2(g)+Cl2(g)=2HCl(g)的△H为 A. ―92.3kJ·mol-1 B. -184.6kJ·mol-1 C. ―369.2kJ·mol-1 D. +184.6kJ·mol-1 【答案】B 【解析】 【详解】热化学方程式中系数变为原来的2倍,焓变也变为2倍,方向相反时,焓变符合相反,已知HCl(g)=1/2H2(g)+1/2Cl2(g) △H=+92.3kJ·mol-1,则反应H2(g)+Cl2(g)=2HCl(g)的△H=2×(-92.3)kJ·mol-1=-184.6 kJ·mol-1,答案选B。 10.25℃、101 kPa下,4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571.6 kJ热量,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4H2(g)+2O2(g)==4H2O(1) △H= ―571.6kJ/mol B. 2H2(g)+ O2(g)==2H2O(1) △H= +571.6 kJ/mol C. 2H2(g)+O2(g)==2H2O(g) △H= ―571.6 kJ/mol D. H2(g)+1/2 O2(g)==H2O(1) △H = ―285.8kJ/mol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一定条件下,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是燃烧热,据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详解】氢气燃烧放热,则反应热△H<0,25℃、101 kPa下,4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571.6 kJ热量,消耗2mol氢气,则消耗1mol氢气放热是285.8 kJ,所以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1/2O2(g)=H2O(1) △H=―285.8kJ/mol。答案选D。 11.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 2Z(g),若最初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2mol/L,测得10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υ(A)=0.15mol/(L•s),则反应进行到10s时容器中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3 mol/L B. 1.2 mol/L C. 0.5mol/L D. 3.5 mol/L 【答案】C 【解析】 【详解】测得10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υ(A)=0.15 mol/(L•s),则10 s内消耗A的浓度是0.15 mol/(L•s)×10 s=1.5 mol/L。若最初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2 mol/L,因此反应进行到10 s时容器中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2 mol/L-1.5 mol/L=0.5 mol/L,答案选C。 12.在密闭容器中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v(C)表示.已知v(A)、v(B)、v(C)之间有以下关系v(B)=3v(A),3v(C)=2v(B)。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A. 2A+3B=2C B. A+3B=2C C. 3A+B=2C D. A+B=C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分析解答。 【详解】该反应中A、B是反应物而C是生成物,同一化学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已知v(B)=3v(A),3v(C)=2v(B),则v(A):v(B):v(C)=v(A):3v(A):2v(A)=1:3:2,所以该反应方程式为A+3B=2C,答案选B。 13.在四个不同的容器中,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合成氨3H2 +N22NH3反应,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得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v(NH3)=0.2 mol/(L•min) B. v(NH3)=0.4 mol/(L•min) C. v(H2)=0.6 mol/(L•min) D. v(H2)=0.8 mol/(L•min) 【答案】D 【解析】 【详解】化学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根据方程式N2+3H22NH3可知如果都用氢气表示反应速率,则选项A~D分别是[mol/(L•min)]0.3、0.6、0.6、0.8,所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选项D,答案选D。 【点睛】 同一个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时,速率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所以比较反应速率快慢时,应该根据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先换算成用同一种物质表示,然后才能直接比较速率数值,需要注意的是换算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14.2SO2(g) + O2(g) 2SO3(g)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之一,其它条件不变时,改变下列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一个条件,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A. 使用催化剂 B. 减小反应体系的压强 C. 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 D. 将SO3从体系中分离出来 【答案】A 【解析】 【详解】A. 使用催化剂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反应速率增大,A符合题意; B. 减小反应体系的压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减小,反应速率减小,B不符合题意; C. 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减小,反应速率减小,C不符合题意; D. 将SO3从体系中分离出来,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15.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B. 化学反应达到最大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也达到最大且相等 C. 增加固体反应物的量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D. 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H2比用的浓硫酸产生H2的速率慢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因此可以缩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A正确; B. 化学反应达到最大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为0,而不是达到最大,B错误; C. 固体的浓度可以视为定值,因此增加固体反应物的量不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C错误; D.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能得到氢气,且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钝化,D错误。 答案选A。 16.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SO2(g)+O2(g)2SO3(g) △H=―196.64kJ/mol。在容器中充入1molSO2和0.5molO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 A. 98.32kJ B. 98.32kJ/mol C. <98.32kJ D. >98.32kJ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热化学方程式2SO2(g)+O2(g)2SO3(g) △H=―196.64kJ/mol可知1molSO2和0.5molO2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为98.32kJ,但由于是可逆反应,1molSO2和0.5molO2不能完全反应,所以最终放出的热量小于98.32kJ。答案选C。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几率增大 B. 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若增大压强(缩小容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C. 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 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答案】C 【解析】 【详解】A.增大反应物浓度,活化分子的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但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A错误; 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但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B错误; C.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C正确; D.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活化能,D错误。 答案选C。 18.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1>△H2的是 ①C(s)+O2(g)===CO2(g) △H1 C(s)+1/2O2(g)===CO(g) △H2 ②S(s)+O2(g)===SO2(g) △H1 S(g)+O2(g)===SO2(g) △H2 ③H2(g)+1/2O2(g)===H2O(l) △H1 2H2(g)+O2(g)===2H2O(l) △H2 ④CaCO3(s)===CaO(s)+CO2(g) △H1 CaO(s)+H2O(l)===Ca(OH)2(aq) △H2 A. ①④ B. ②③④ C. ② D.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 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不完全燃烧放热多,由于焓变是负值,所以△H1<△H2 ,①错误; ② 气态硫的能量大于固体硫,气态硫燃烧放热大于固体硫燃烧放热,由于焓变是负值,所以△H1>△H2,②正确; ③ 消耗的氢气越多,放出热量越多,由于焓变是负值,所以△H1>△H2,③正确; ④ 碳酸钙分解吸热,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所以△H1>△H2,④正确; 答案选B。 【点睛】关于ΔH的比较需要注意:对放热反应,放热越多,ΔH越小;对吸热反应,吸热越多,ΔH越大。另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相同时,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越多放热反应的ΔH越小,吸热反应的ΔH越大;反应的程度: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和状态相同时,反应的程度越大,热量变化越大。 19.右图是关于反应A2(g)+3B2(g)2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平衡移动图象,影响平衡移动的原因可能是( ) A. 升高温度,同时加压 B. 降低温度,同时减压 C. 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减小生成物浓度 D. 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使用催化剂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该反应是体积减小的放热的可逆反应,根据图像可知,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降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用改变的外界条件是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减小生成物浓度,选C。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和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图像识别。 20.下列是4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后,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所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 B. 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D. 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 【答案】A 【解析】 【分析】 在工业生产中,结合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可调节外界条件,加快产品的生成速率,从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的角度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使反应向生成物的方向进行,据此判断。 【详解】从工业生产的实际出发,外界条件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不影响原料的转化率,因此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但根据化学平衡理论,结合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可根据反应方程式的特点,可选择合适的温度、压强等,促进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从而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很明显选项A错误。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化学平衡的调控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注意工业生产所选择的反应条件应该有利于转化率和产率的提高。 21.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2NO(g)+2CO(g)N2(g)+2CO2(g),△H=-373.2kJ·mol-1,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 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 B. 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 C. 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 D. 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状态,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NO的转化率减小,故A错误;B.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状态,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NO的转化率增大,且反应速率加快,故B正确;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NO的转化率减小,充入N2平衡逆向移动,NO的转化率减小,故C错误;D.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反应速率的改变无法判断,平衡的移动也无法判断,故D错误;故选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注意把握浓度、催化剂、温度、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和平衡移动即可。 【名师点晴】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是影响速率的决定因素,常见外界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压强及催化剂等,特别提醒的压强的改变必须引起浓度的变化,才能影响速率的变化,如在恒温密闭容器中,通入不参加反应的惰性气体,容器内压强增大,对速率没有影响,而在恒压容器中,通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本题除了考虑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还要结合平衡移动理论分析,综合性较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 2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N2+O2=2NO,下列条件能加快该反应速率的是 A. 增大容器体积 B. 体积不变,充入N2使压强增大 C. 体积不变,充入He使压强增大 D. 压强不变,充入He使体积增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决定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内因),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据此结合选项的内容解答。 【详解】A、增大体积使压强减小,物质浓度减小,速率减慢,A错误; B、体积不变,充入N2使压强增大,氮气浓度增大,速率加快,B正确; C、体积不变,充入He使压强增大,反应物浓度不变,速率不变,C错误; D、压强不变,充入气体He,体积增大,浓度减小,速率减慢,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的适用范围,明确温度、压强、浓度、催化剂等常见的对反应的影响因素是解答的关键,选项C与D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压强对反应速率影响改变的实质是通过改变浓度引起的,注意从能否改变浓度的角度去分析解答。 23.依据事实,书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1)在25℃、101kPa时,1molC与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molCO和1molH2,吸热131.5kJ: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下图写出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稀溶液中,1 mol H2SO4与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114.6 kJ热量,写出表示H2SO4与NaOH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2SO2(g)+O2(g)2SO3(g) ΔH=-196.6 kJ·mol–1 2NO(g)+O2(g)2NO2(g) ΔH=-113.0 kJ·mol–1 请写出NO2与SO2反应生成SO3和NO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s)+H2O(g)=CO(g)+H2(g) △H=+131.5kJ/mol (2). N2(g)+3H2(g)=2NH3(g) △H=-92kJ/mol (3). 1/2H2SO4(aq)+NaOH(aq)=1/2Na2SO4(aq)+H2O(l) △H=-57.3kJ/mol (4). NO2(g)+SO2(g)=SO3(g)+NO(g) △H=-41.8kJ/mol 【解析】 【详解】(1)在25℃、101kPa时,1molC与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molCO和1molH2,吸热131.5kJ,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H2O(g)=CO(g)+H2(g) △H=+131.5kJ/mol。 (2)根据图像可知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热是508kJ/mol-600kJ/mol=-92kJ/mol,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H=-92kJ/mol。 (3)已知稀溶液中,1 mol H2SO4与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114.6 kJ热量,由于中和热是在一定条件下,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所以表示H2SO4与NaOH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1/2H2SO4(aq)+NaOH(aq)=1/2Na2SO4(aq)+H2O(l) △H=-57.3kJ/mol。 (4)已知: ① 2SO2(g)+O2(g)2SO3(g) ΔH=-196.6 kJ·mol–1 ② 2NO(g)+O2(g)2NO2(g) ΔH=-113.0 kJ·mol–1 则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②)÷2即得到NO2与SO2反应生成SO3和N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O2(g)+SO2(g)=SO3(g)+NO(g) △H=-41.8kJ/mol。 24.(1)某温度时,在2 L容器中A、B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反应中,A、B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得: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开始至4 min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A的反应速率为_____ ,A的转化率为_____。 ③4 min时,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________(填“是”或“否”),8 min时,v(正)________v(逆)(填“>”、“<”或“=”)。 (2)下图表示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g) + O2(g)2SO3(g)△H<0达到平衡时,由于条件改变而引起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变化情况,a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b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AB (2). 0.025mol/(L•min) (3). 0.05mol/(L•min) (4). 50% (5). 否 (6). = (7). 升温 (8). 减小SO3的浓度 【解析】 【详解】(1)①根据图象可知A为反应物,B为生成物,反应进行到4min时A物质的量变化为0.8mol-0.4mol=0.4mol,B物质的量变化0.4mol-0.2mol=0.2mol,A、B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2:1,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B; ②反应开始至4min时,A物质的量变化为0.4mol,浓度是0.4mol÷2L=0.2mol/L,则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mol/L÷4min=0.05mol/(L•min),反应速率之比是化学计量数之比,则B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025mol/(L•min)。A的转化率为。; ③根据图像可知4 min时随时间变化A、B物质的量发生变化,说明未达到平衡,8 min时A、B物质的量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因此v(正)=v(逆); (2)a时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说明平衡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且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该反应的正反应放热,应为升高温度的结果;b时正反应速率不变,逆反应速率减小,在此基础上逐渐减小,应为减小生成物的原因,即b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减小SO3的浓度。 25.对于反应S(s)+O2(g)SO2(g)△H<0,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则生成SO2的速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升温_____; (2)增大压强_____; (3)增大容器容积____; (4)加入O2____; (5)加入S_____; (6)加正催化剂_____。 (7)假定该反应是在恒容条件下进行,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______。 A.消耗1molO2同时生成1molSO2 B.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C.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v正(O2)=v逆(SO2) 【答案】 (1). 增大 (2). 增大 (3). 减小 (4). 增大 (5). 不变 (6). 增大 (7). BCD 【解析】 【详解】(1)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增大; (2)增大压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增大; (3)增大容器容积,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 (4)加入O2,氧气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 (5)加入S,硫是固体,对反应速率无影响,反应速率不变; (6)加正催化剂,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增大; (7)A.消耗1molO2同时生成1molSO2均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错误; B.反应后气体的质量增加,容器体积不变,则混合气体密度不变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正确; C.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但质量是变化的,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正确; D.v正(O2)=v逆(SO2)表示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正确。 答案选BCD。 【点睛】可逆反应平衡状态的判断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有两个核心的判断依据,即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只要抓住这两个特征就可确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对于随反应的发生而发生变化的物理量如果不变了,即说明可逆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26.现有反应mA(g)+nB(g) pC(g)+qD(g),达到平衡后,当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也减小,则: (1)该反应的逆反应是________热反应,且m+n______p+q(填“>”、“<”或“=”)。 (2)若加入催化剂,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若B是有色物质,A、C、D均为无色物质,则加入C(体积不变)时混合物的颜色__________(填“变深”、“变浅”或“不变”),而维持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变,充入氖气时,平衡__________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 【答案】 (1). 放 (2). > (3). 不变 (4). 变深 (5). 向左 【解析】 【详解】(1)当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说明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吸热,所以逆反应是放热反应;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也减小,说明压强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所以m+n>p+q; (2)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不变; (3)加入C(体积不变)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的浓度增大,颜色变深;维持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氖气时,容器体积增大,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向左移动。 【点睛】把握反应的特点及温度、浓度、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3)为解答的易错点和难点,注意压强对平衡状态影响的实质是改变浓度引起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