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第26讲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学案7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第26讲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学案77

第26讲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并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2.能正确计算化学反应的转化率(α)。‎ ‎3.了解化学反应的方向与化学反应的焓变与熵变的关系。‎ 考点一|化学平衡常数及其应用(重点保分型——师生共研)‎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28页 ‎[核心知识大通关]‎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用符号K表示。‎ ‎2.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平衡常数 与K1的关系 N2(g)+3H2(g)2NH3(g)‎ K1= K2= ‎(或K1)‎ K3= N2(g)+H2(g)NH3(g)‎ K2= ‎2NH3(g)N2(g)+3H2(g)‎ K3= ‎3.意义:‎ ‎(1)K值越大,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 ‎(2)K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 小题热身 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可以是物质的任一浓度。(  )‎ ‎(2)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均能改变平衡常数。(  )‎ ‎(3)升高温度,平衡常数一定增大。(  )‎ ‎(4)平衡常数变化,化学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  )‎ ‎(5)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一定改变。(  )‎ ‎(6)平衡常数和转化率都能体现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 ‎(7)反应A(g)+3B(g)‎2C(g),达平衡后,温度不变,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K值增大。(  )‎ ‎(8)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ΔH>0。(  )‎ 答案:(1)× (2)× (3)× (4)× (5)× (6)√ (7)× (8)×‎ ‎[考向精练提考能]‎ 考向一 多个反应中平衡常数关系判断 ‎1.已知下列反应在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H2(g)+S(s)H2S(g) K1‎ S(s)+O2(g)SO2(g) K2‎ 则在该温度下反应H2(g)+SO2(g)O2(g)+H2S(g)的平衡常数为(  )‎ A.K1+K2        B.K1-K2‎ C.K1·K2 D. 解析:由平衡常数的定义可知,K1=,K2=,反应H2(g)+SO2(g)O2(g)+H2S(g)的平衡常数K=,可知K=。‎ 答案:D ‎2.已知:①CO(g)+2H2(g)CH3OH(g)‎ ‎②2CH3OH(g)CH3OCH3(g)+H2O(g)‎ ‎③CO(g)+H2O(g)CO2(g)+H2(g)‎ 某温度下三个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值依次为K1、K2、K3,则该温度下反应3CO(g)+3H2(g)CH3OCH3(g)+CO2(g)的化学平衡常数K为____(用K1、K2、K3表示)。‎ 解析:K1= K2= K3= K= K2·K3= K= K·K2·K3==K 答案:K·K2·K3‎ 考向二 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 利用K与Qc的关系判断可逆反应所处状态 对于可逆反应mA(g)+nB(g)pC(g)+qD(g),Qc=(式中浓度是任意时刻的浓度)。根据Qc与K的关系可以判断可逆反应所处的状态:‎ Qc ‎3.已知,相关数据见下表:‎ 编号 化学方程式 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 ‎979 K ‎1 173 K Ⅰ Fe(s)+CO2(g)FeO(s)+CO(g)‎ K1‎ ‎1.47‎ ‎2.15‎ Ⅱ CO(g)+H2O(g)CO2(g)+H2(g)‎ K2‎ ‎1.62‎ b Ⅲ Fe(s)+H2O(g)FeO(s)+H2(g)‎ K3‎ a ‎1.68‎ 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a>b B.增大压强,平衡状态Ⅱ不移动 C.升高温度平衡状态Ⅲ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反应Ⅱ、Ⅲ均为放热反应 解析:由Ⅰ+Ⅱ=Ⅲ,得K3=K1·K2,则a>2,b<1,a>b,A项正确;Ⅱ是等体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B项正确,由a>2,b<1,可知随温度升高,K2、K3均减小,故反应Ⅱ、Ⅲ均为放热反应,D项正确,升温时反应Ⅱ、Ⅲ均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项不正确。‎ 答案:C ‎4.在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 ‎700‎ ‎800‎ ‎850‎ ‎1 000‎ ‎1 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1)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_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2)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 a.c(CO2)=c(CO) b.K不变 c.容器中的压强不变 d.v正(H2)=v正(CO2)‎ e.c(H2)保持不变 ‎(3)若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列关系:c(CO2)·c(H2)=c(CO)·c(H2O),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_;在此温度下,若该容器中含有1 mol CO2、1.2 mol H2、0.75 mol CO、1.5 mol H2O,则此时反应所处的状态为________(填“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中”“向逆反应方向进行中”或“平衡状态”)。‎ 解析:(1)由表格数据可得,随着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说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2)A项,达到平衡时c(CO2)不一定等于c(CO),反之相等时也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B项,温度不变K不变,不正确;C项,此反应不论是否平衡,压强均不改变,故不正确;D项,v正(CO2)与v正(H2)表示的反应方向一致,故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E项,达到平衡时,各种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3)由c(CO2)·c(H2)=c(CO)·c(H2O),则计算出K=1.0,即此时温度为‎850 ℃‎,此温度下=≈0.94<1.0,故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中。‎ 答案:(1)正反应 (2)e (3)850 ℃ 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中 ‎[练后反思] 利用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可逆反应的热效应 考点二|利用“三段式”法进行化学平衡的计算(重点保分型——师生共研)‎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29页 ‎[核心知识大通关]‎ ‎1.分析三个量:即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 ‎2.明确三个关系:‎ ‎(1)对于同一反应物,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 ‎(2)对于同一生成物,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 ‎(3)各转化量之比等于各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3.计算方法——三段式法:‎ 可按下列模式进行计算:如mA(g)+nB(g)pC(g)+qD(g),令A、B起始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a mol/L、b mol/L,达到平衡后消耗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x mol/L。‎ ‎       mA(g)+nB(g)pC(g)+qD(g)‎ 起始/(mol/L) a    b    0   0‎ 变化/(mol/L) mx nx px qx 平衡/(mol/L) a-mx b-nx px qx ‎(1)求平衡常数:K= ‎(2)求转化率 转化率=×100%,如α(A)平=×100%。‎ ‎[考向精练提考能]‎ 考向一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1.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NH4I(s)NH3(g)+HI(g);‎ ‎②2HI(g)H2(g)+I2(g)‎ 达到平衡时,c(H2)=0.5 mol/L,c(HI)=4 mol/L,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反应②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相同温度下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 解析:平衡时c(H2)=c(I2)=0.5 mol·L-1,‎ 则分解的HI为1 mol·L-1,c(NH3)=5 mol·L-1,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1=c(NH3)·c(HI)=5 mol·L-1×4 mol·L-1=20(mol·L-1)2;‎ 反应②的平衡常数为 K2===,则其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为64。‎ 答案:20  64‎ ‎2.汽车尾气中NO产生的反应为N2(g)+O2(g)2NO(g)。一定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N2(g)和O2(g)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如图曲线a表示该反应在温度T下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b表示该反应在某一起始反应条件改变时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度T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B.温度T下,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密度减小 C.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D.若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是温度,可判断该反应的ΔH<0‎ 解析:       N2(g)+O2(g)2NO(g)‎ 起始/(mol·L-1)  c0   c0    0‎ 转化/(mol·L-1) c0-c1 c0-c1  2(c0-c1)‎ 平衡/(mol·L-1)  c1   c1   2(c0-c1)‎ 故T温度下K=,A项正确;对于反应物、生成物均为气体的反应来说,恒容条件下,密度是定值,B项不正确;催化剂只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状态,C项不正确;若曲线b对应的条件是温度改变,则a到b应是升温,升高温度c(N2)变小,说明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的ΔH>0,D项不正确。‎ 答案:A ‎[备考提醒] 化学平衡计算题的解题思路 考向二 转化率的计算 ‎3.已知可逆反应:M(g)+N(g)P(g)+Q(g) ΔH>0,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某温度下,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M)=1 mol·L-1,c(N)=2.4 mol·L-1;达到平衡后,M的转化率为60%,此时N的转化率为________。‎ ‎(2)若反应温度升高,M的转化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M)=4 mol·L-1,c(N)=a mol·L-1;达到平衡后,c(P)=2 mol·L-1,a=________。‎ ‎(4)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为c(M)=c(N)=b mol·L-1,达到平衡后,M的转化率为________。‎ 解析:(1)M(g)  +  N(g)  P(g)+Q(g)‎ 始态  1 mol/L    2.4 mol/L  0   0‎ 变化量 1 mol/L×60% 1 mol/L×60%‎ 因此N的转化率为×100%=25%。‎ ‎(2)由于该反应的ΔH>0,即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平衡右移,M的转化率增大。‎ ‎(3)根据(1)可求出各平衡浓度:c(M)=0.4 mol/L,‎ c(N)=1.8 mol/L,c(P)=0.6 mol/L,c(Q)=0.6 mol/L。‎ 因此化学平衡常数K===。‎ 由于温度不变,因此K不变,达到平衡后 c(P)=2 mol/L,c(Q)=2 mol/L,c(M)=2 mol/L c(N)=(a-2)mol·L-1‎ K=== 解得a=6。‎ ‎(4)设M的转化率为x,则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分别为c(M)=b(1-x)mol/L c(N)=b(1-x)mol/L c(P)=bx mol/L c(Q)=bx mol/L K===,解得x=41%。‎ 答案:(1)25% (2)增大 (3)6 (4)41%‎ 考向三 化学平衡常数与转化率的换算 ‎4.SO2常用于制硫酸,其中一步重要的反应为2SO2(g)+O2(g)2SO3(g) ΔH<0。若向一个‎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4 mol SO2、0.2 mol O2和0.4 mol SO3,发生上述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 a.c(SO2)=0.3 mol·L-1、c(O2)=0.15 mol·L-1‎ b.c(SO3)=0.4 mol·L-1‎ c.c(O2)=0.2 mol·L-1、c(SO2)=0.4 mol·L-1‎ d.c(SO3)=0.3 mol·L-1‎ ‎(2)任选上述一种可能的情况,计算达到平衡时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 ‎(3)某温度时,将4 mol SO2和2 mol O2通入‎2 L密闭容器中,10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SO2的转化率为80%,则0~10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O2)=________,该温度下反应2SO2(g)+O2(g)2SO3(g)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答案:(1)ad (2)(或180)‎ ‎(3)0.08 mol·L-1·min-1 80‎ 考点三|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基础送分型——自主学习)‎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30页 ‎[巩固教材知识]‎ ‎1.自发过程 ‎(1)含义:‎ 在一定条件下, 不需要借助于外力作用就能进行的过程。‎ ‎(2)特点 ‎(3)自发反应 在给定的条件下,无须外界帮助,一经引发即能自动进行的反应。‎ ‎2.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 ‎3.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判断过程的自发性能确定过程能否发生和过程发生的速率。(  )‎ ‎(2)ΔH<0,ΔS>0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  )‎ ‎(3)吸热且熵增加的反应,当温度升高时,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 ‎(4)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 ‎(5)-‎10 ℃‎的水结成冰,可用熵变的判据来解释反应的自发性。(  )‎ ‎(6)反应的自发性不仅能够用于判断过程的方向,还能确定过程是否一定能发生。(  )‎ 答案:(1)× (2)√ (3)× (4)× (5)× (6)×‎ ‎[练透基础小题] ‎ 题点一 焓变与自发反应 ‎1.实验证明,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对此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放热反应都是自发进行的 B.所有的自发反应都是放热的 C.焓变是影响反应是否具有自发性的一种重要因素 D.焓变是决定反应是否具有自发性的唯一判据 答案:C 题点二 熵变与自发反应 ‎2.下列过程属于熵增加的是(  )‎ A.一定条件下,水由气态变成液态 B.高温、高压条件下使石墨转变成金刚石 C.将散落的火柴放入火柴盒 D.固态碘升华 解析:熵增加的过程就是物质的混乱程度增大的过程。水由气态变成液态是熵减小的过程,A不符合题意;高温、高压条件下使石墨转变成金刚石是熵减小的过程,B不符合题意;将散落的火柴放入火柴盒是熵减小的过程,C不符合题意;固态碘升华属于熵增加的过程,D符合题意。‎ 答案:D ‎3.已知:(NH4)2CO3(s) ===NH4HCO3(s)+NH3(g) ΔH=+74.9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熵变小于0,焓变大于0‎ B.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因此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C.碳酸盐分解反应中熵增加,因此任何条件下所有碳酸盐分解一定自发进行 D.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需要根据ΔH与ΔS综合考虑 解析:反应属于固体生成气体的反应,是反应中熵变大于0的反应,A错误;ΔH>0、ΔS>0,ΔH-TΔS<0,反应自发进行,因此高温条件下此反应是自发的,B、C错误,D正确。‎ 答案:D 题点三 复合判据与自发反应 ‎4.下列各项判断完全正确的是(  )‎ 选项 变化 ΔH ΔS 方向性 A H2O(l)―→H2O(g)‎ ‎>0‎ ‎<0‎ 非自发 B ‎2NO2(g)N2O4(g)‎ ‎<0‎ ‎<0‎ 自发 C ‎2Fe3+(aq)+Cu(s) ===2Fe2+(aq)+Cu2+(aq)‎ ‎>0‎ ‎>0‎ 自发 D NH4Cl(s)=== NH3(g)+HCl(g)‎ ‎<0‎ ‎>0‎ 非自发 解析: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水是熵增加的过程,A错误;NO2转化为N2O4为化合反应,该反应是放热的、熵值减小常温下就能发生的可逆反应,属于自发反应,B正确;该反应是放热反应,C错误;NH4Cl受热分解反应属于吸热反应,D错误。‎ 答案:B ‎5.灰锡结构松散,不能用于制造器皿,而白锡结构坚固,可以制造器皿。现把白锡制成的器皿放在‎0 ℃‎、100 kPa的室内存放,它会不会变成灰锡而不能再继续使用(已知在‎0 ℃‎、100 kPa条件下白锡转化为灰锡反应的焓变和熵变分别为ΔH=-2.180 9 kJ·mol-1,ΔS=-6.6 J·mol-1·K-1,当ΔH-TΔS<0时能自发反应)(  )‎ A.会变         B.不会变 C.不能确定 D.升高温度才会变 解析:反应自发进行需要满足ΔH-TΔS<0,由‎0 ℃‎为273 K、ΔH=-2.180 9 kJ·mol-1、ΔS=-6.6 J·mol-1·K-1代入公式:ΔH-TΔS=-2.180 9×103 J·mol-1+273 K×6.6 J·mol-1·K-1=-379.1 J·mol-1<0,所以反应在‎0 ℃‎能自发进行,即在‎0 ℃‎、100 kPa的室内存放,它会变成灰锡而不能再继续使用。‎ 答案:A ‎[备考提醒] 焓变、熵变和温度对化学反应方向的影响 ΔH ΔS ΔH-TΔS 反应情况 ‎-‎ ‎+‎ 永远是负值 在任何温度下过程均自发进行 ‎+‎ ‎-‎ 永远是正值 在任何温度下过程均非自发进行 ‎+‎ ‎+‎ 低温为正,高温为负 低温时非自发,高温时自发 ‎-‎ ‎-‎ 低温为负,高温为正 低温时自发,高温时非自发 ‎ [真题发掘·知识串联]串线索 固双基 回扣关键知识 以“甲醇的合成”为载体 串联化学平衡常数和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相关知识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31页 高考载体 (2015·全国高考课标卷Ⅱ改编)‎ 甲醇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 ‎①CO(g)+2H2(g)CH3OH(g)‎ ΔH1=-99 kJ·mol-1‎ ‎②CO2(g)+3H2(g)CH3OH(g)+H2O(g)‎ ΔH2=-58 kJ·mol-1‎ ‎③CO2(g)+H2(g)CO(g)+H2O(g)‎ ΔH3=+41 kJ·mol-1‎ 知识串联——高考还可以这样考 ‎ (1)反应①的化学平衡常数K1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③的化学平衡常数K3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其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 ‎(3)图1中能正确反映平衡常数K1随温度变化关系的曲线为________(填曲线标记字母),其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盖斯定律,由反应②-①可得反应③,则K1、K2与K3之间关系为K3=________。‎ ‎(5)判断反应②的ΔS________0(填“>”“<”或“=”),该反应________自发进行。 ‎(6)合成气组成n(H2)/n(CO+CO2)=2.6时,体系中的CO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 ‎①α(CO)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2中的压强由大到小为________,其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K1= (2)增大 反应③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移,化学平衡常数K3增大 (3)a 反应①为放热反应,平衡常数数值应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 (4) (5)< 能 (6)①减小 升高温度时,反应①为放热反应,平衡向左移动,使体系中CO的量增大;反应③为吸热反应,平衡向右移动,又使产生的CO的量增大;总结果,随温度升高,使CO的转化率降低 ②p3>p2>p1 相同温度下,由于反应①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加压有利于提升CO的转化率;而反应③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产生CO的量不受压强影响,故增大压强时,有利于CO的转化率升高 课时作业(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95页)‎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物在常温下腐败是自发进行的 B.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 C.自发反应都是熵增大的反应 D.电解池的反应属于自发反应 解析:食物在常温下腐败是自发进行的,A正确;放热反应不一定都是自发进行的,如煤炭要加热到一定温度才能自发进行,B错误;自发反应由焓变和熵变两个方面决定,熵变增大的反应不一定能自发进行,如H2O通电生成H2和O2的反应不能自发进行,C错误;电解池的反应一般属于非自发反应,D错误。‎ 答案:A ‎2.下列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的是(  )‎ ‎①反应吸热 ②反应放热 ③反应后熵增加 ④反应后熵减小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化学反应能自发进行的判据是ΔH-TΔS<0,故由焓变和熵变两个方面来决定,反应放热和反应后熵增加均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B正确。‎ 答案:B ‎3.已知反应FeO(s)+C(s)===CO(g)+Fe(s) ΔH>0(假设ΔH、ΔS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低温下为自发过程,高温下为非自发过程 B.高温下为自发过程,低温下为非自发过程 C.任何温度下为非自发过程 D.任何温度下为自发过程 解析:已知ΔH>0,固固反应生成气体的反应ΔS>0,化学反应能自发进行的判据是ΔH-TΔS<0,即TΔS>ΔH,因此此反应只能是高温自发,B正确。‎ 答案:B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ΔH<0、ΔS>0的反应在温度低时不能自发进行 B.NH4HCO3(s)===NH3(g)+H2O(g)+CO2(g) ΔH=+185.57 kJ·mol-1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C.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均可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D.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解析:ΔH<0、ΔS>0的反应,ΔH-TΔS<0,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A错误;ΔH>0、ΔS>0,反应能自发进行说明ΔH-TΔS<0,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B正确;反应能否自发进行需要由焓变、熵变和温度共同决定,C错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和化学反应的方向,D错误。‎ 答案:B ‎5.一定温度下,反应:N2(g)+3H2(g)2NH3(g)的反应热和化学平衡常数分别为ΔH和K,则相同温度时反应4NH3(g)2N2(g)+6H2(g)反应热和化学平衡常数为(  )‎ A.2ΔH和2K B.-2ΔH和K2‎ C.-2ΔH和K-2 D.2ΔH和-2K 解析:反应热和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即反应热是-2ΔH;平衡常数是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的幂之积和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所以根据方程式可知,选项C正确。‎ 答案:C ‎6.(2017·福建四校联考)用于净化汽车尾气的反应:2NO(g)+2CO(g)2CO2(g)+N2‎ ‎(g),已知该反应在570 K时的平衡常数为1×1059,但反应速率极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有尾气净化装置的汽车排出的气体中不再含有NO或CO B.提高尾气净化效率的常用方法是升高温度 C.增大压强,上述平衡右移,故可通过增压的方法提高尾气净化效率 D.提高尾气净化效率的最佳途径是使用高效催化剂 解析:因为该反应是可逆反应,且反应速率极慢,在有限的时间内反应不能达到平衡,A错误;由题干知570 K时反应速率极慢,故可推断出升高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不大,B错误;因平衡常数已经较大,增大压强虽然平衡正向移动,但对设备要求更高,故C错误;高效催化剂可提高反应速率,解决反应极慢的问题,有利于尾气的转化,故D正确。‎ 答案:D ‎7.反应CO(g)+2H2(g)CH3OH(g) ΔH<0达到平衡后,只改变一个反应条件,下列所画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解析:A项,升温,化学平衡逆向移动,CH3OH产率降低,正确;B项,升温,CO的转化率降低,不正确;C项,加压,化学平衡正向移动,H2的转化率升高,正确;D项,增大压强,平衡常数不变,正确。‎ 答案:B ‎8.已知反应①:CO(g)+CuO(s)CO2(g)+Cu(s)和反应②:H2(g)+CuO(s)Cu(s)+H2O(g)在相同的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和K2,该温度下反应③:CO(g)+H2O(g)CO2(g)+H2(g)的平衡常数为K。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1= B.反应③的平衡常数K= C.对于反应③,恒容时升高温度,H2浓度减小,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D.对于反应②,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增大 解析: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1=,固体浓度按1计,故A错误;反应③可由①-②得到,故反应③的平衡常数K=,B正确;对于反应③,恒容时升高温度,H2浓度减小,平衡逆向移动,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错误;对于反应②,恒温恒容下,若充入He,压强增大,H2浓度不变,故D错误。‎ 答案:B ‎9.某温度下,在‎2 L恒容密闭容器中,3种气体起始状态和平衡状态时的物质的量(n)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X Y W n(起始状态)/mol ‎2‎ ‎1‎ ‎0‎ n(平衡状态)/mol ‎1‎ ‎0.5‎ ‎1.5‎ A.升高温度,若W的体积分数减小,则此反应的ΔH>0‎ B.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6.75‎ C.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该温度下,再向容器中充入1.5 mol W,达到新平衡时c(X)=1.5 mol/L 解析:A项,升高温度,W的体积分数减小,表明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放热,ΔH<0,A错;B项,由X转化1 mol,Y转化0.5 mol,W增加1.5 mol知反应可表示为2X(g)+Y(g)3W(g),则该温度下,化学平衡常数K===6.75,正确;C项,增大压强,化学平衡不移动,C错;D项,再向容器中充入1.5 mol W,达到新平衡时X为1.5 mol,浓度为0.75 mol/L,D错。‎ 答案:B ‎10.在‎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X(g)和Y(g),发生反应:X(g)+Y(g)M(g)+N(g),所得实验数据见下表:‎ 实验编号 温度/℃‎ 起始时物质的量/mol 平衡时物质的量/mol n(X)‎ n(Y)‎ n(M)‎ ‎①‎ ‎700‎ ‎0.40‎ ‎0.10‎ ‎0.090‎ ‎②‎ ‎800‎ ‎0.10‎ ‎0.40‎ ‎0.080‎ ‎③‎ ‎800‎ ‎0.20‎ ‎0.30‎ a ‎④‎ ‎900‎ ‎0.10‎ ‎0.15‎ 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①中,若5 min时测得n(M)=0.050 mol,则0至5 min时间内,用N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N)=1.0×10-2mol/(L·min)‎ B.实验②中,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0‎ C.实验③中,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60%‎ D.实验④中,达到平衡时,b>0.060‎ 解析:A项根据方程式可知在5 min内反应生成的n(N)等于生成的n(M),则v(N)=‎ =1×10-3mol/(L·min),该项错误;B项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平衡时c(X)=0.002 mol/L、c(Y)=0.032 mol/L、c(N)=c(M)=0.008 mol/L,则平衡常数K===1.0,该项错误;C项因该反应在‎800 ℃‎时平衡常数为1,设反应中转化的X的物质的量为x,则有(0.20-x)×(0.30-x)=x·x,故x=0.12 mol,X的转化率为×100%=60%,该项正确;D项假设在‎90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也为1.0,根据实验④中的数据可知b=0.060 mol,由①中数据可知在‎700 ℃‎时平衡常数约为2.6,结合‎800 ℃‎时平衡常数为1.0可知,温度越高,该平衡常数越小,平衡逆向移动,故b<0.060,该项错误。‎ 答案:C ‎11.用NH3催化还原NxOy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已知 反应Ⅰ:4NH3(g)+6NO(g)5N2(g)+6H2O(l) ΔH1‎ 反应Ⅱ:2NO(g)+O2(g)2NO2(g) ΔH2(且|ΔH1|=2|ΔH2|)‎ 反应Ⅲ:4NH3(g)+6NO2(g)5N2(g)+3O2(g)+6H2O(l) ΔH3‎ 反应Ⅰ和反应Ⅱ在不同温度时的平衡常数及其大小关系如表所示。‎ 温度/K 反应Ⅰ 反应Ⅱ 已知:K1>K′1,K2>K′2‎ ‎298‎ K1‎ K2‎ ‎398‎ K′1‎ K′2‎ ‎ (1)推测反应Ⅲ是______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相同条件下,反应Ⅰ在‎2 L密闭容器内进行,选用不同的催化剂,反应产生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甲所示。‎ ‎①计算0~4 min在A催化剂作用下,反应速率v(NO)=________。‎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该反应的活化能大小顺序为Ea(A)>Ea(B)>Ea(C)‎ b.增大压强能使反应速率加快,是因为增加了活化分子百分数 c.单位时间内H—O键与N—H键断裂的数目相等时,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 d.若在恒容绝热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当K值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3)一定条件下,反应Ⅱ达到平衡时体系中n(NO)∶n(O2)∶n(NO2)=2∶1∶2。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再充入NO2气体,分析NO2体积分数——φ(NO2)的变化情况(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恒温恒压容器,φ(NO2)_________;恒温恒容容器,φ(NO2)________。‎ ‎(4)一定温度下,反应Ⅲ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此时容积为‎3 L,c(N2)与反应时间t变化曲线X如图乙所示,若在t1 min时改变一个条件,曲线X变为曲线Y或曲线Z。则:变为曲线Y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变为曲线Z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 解析:(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对反应Ⅰ和反应Ⅱ,温度升高时,K值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故两个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即ΔH1<0,ΔH2<0。反应Ⅰ-反应Ⅱ×3得反应Ⅲ,则ΔH3=ΔH1-3ΔH2=2ΔH2-3ΔH2=-ΔH2,因为ΔH2<0,所以ΔH3>0,反应Ⅲ是吸热反应。(2)①v(NO)=v(N2)=×=0.375 mol·L-1·min-1。②相同时间内生成的N2越多,则活化分子数越多,活化能越低,A项错误;增大压强能使反应速度加快,是因为增加了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不变,B项错误;单位时间内H—O键与N—H键断裂的数目相等时,说明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C项正确;若在 恒容绝热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当K值不变时,说明反应中放出的热量和吸收的热量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项正确。(3)恒温恒压容器中的平衡是等效平衡,φ(NO2)不变;恒温恒容容器中,再充入NO2气体,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φ(NO2)变大。(4)曲线Y比曲线X先达到平衡,但平衡状态相同,改变的条件是加入催化剂;曲线Z,N2的浓度由2 mol/L瞬间增大到3 mol/L,容器体积应由‎3 L减小到‎2 L,改变的条件是将容器的体积快速压缩至‎2 L。‎ 答案:(1)吸热 (2)①0.375 mol·L-1·min-1 ‎ ‎②cd (3)不变 变大 (4)加入催化剂 将容器体积快速压缩至‎2 L ‎12.已知:C2H4(g)+H2O(g)C2H5OH(g) ΔH=-45.5 kJ·mol-1。‎ 乙醇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由乙烯气相直接水合法或间接水合法生产。‎ 如图为气相直接水合法中乙烯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其中nH2O∶nC2H4=1∶1)。 ‎ ‎(1)列式计算乙烯水合制乙醇反应在图中A点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2)图中压强(p1、p2、p3、p4)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3)气相直接水合法常采用的工艺条件为磷酸/硅藻土为催化剂,反应温度‎290 ℃‎,压强6.9 MPa。nH2O∶nC2H4‎ ‎=0.6∶1。乙烯的转化率为5%。若要进一步提高乙烯转化率,除了可以适当改变反应温度和压强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 解析:(1)Kp====0.07(MPa)-1‎ ‎②C2H4(g)+H2O(g)C2H5OH(g)是一个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相同温度下,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2H4的转化率提高,所以p4>p3>p2>p1。‎ ‎③依据反应特点及平衡移动原理,提高乙烯转化率还可以增大H2O与C2H4的比例,将乙醇及时分离出去等。‎ 答案:(1)0.07 (MPa)-1‎ ‎(2)p4>p3>p2>p1 相同温度下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2H4的转化率增大,由图中数据可判断 ‎(3)增大H2O和C2H4的比例 将乙醇及时分离出 ‎13.在‎1.0 L密闭容器中放入0.10 mol A(g),在一定温度进行如下反应:A(g)B(g)+C(g) ΔH=+85.1 kJ·mol-1反应时间(t)与容器内气体总压强(p)的数据见下表:‎ 时间t/h ‎0‎ ‎1‎ ‎2‎ ‎4‎ ‎8‎ ‎16‎ ‎20‎ ‎25‎ ‎30‎ 总压强 p/100 kPa ‎4.91‎ ‎5.58‎ ‎6.32‎ ‎7.31‎ ‎8.54‎ ‎9.50‎ ‎9.52‎ ‎9.53‎ ‎9.53‎ 回答下列问题:‎ ‎(1)欲提高A的平衡转化率,应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总压强p和起始压强p0计算反应物A的转化率α(A)的表达式为________,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列式并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3)①由总压强p和起始压强p0表示反应体系的总物质的量n总和反应物A的物质的量n(A),n总=________ mol,n(A)=________ mol。‎ ‎②下表为反应物A浓度与反应时间的数据,计算:a=________。‎ 反应时间t/h ‎0‎ ‎4‎ ‎8‎ ‎16‎ c(A)/(mol·L-1)‎ ‎0.10‎ a ‎0.026‎ ‎0.006 5‎ 分析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浓度c(A)变化与时间间隔(Δt)的规律,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由此规律推出反应在12 h时反应物的浓度c(A)为________mol·L-1。‎ 解析:(1)A(g)B(g)+C(g)的正向反应是一个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吸热反应,故可通过降低压强、升温等方法提高A的转化率。(2)在温度一定、容积一定的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求解平衡常数时,可利用求得的平衡转化率并借助“三段式”进行,不能用压强代替浓度代入。(3)n(A)的求算也借助“三段式”进行。a=0.051,从表中数据不难得出:达到平衡前每隔4 h,A的浓度约减少一半,依此规律,12 h时,A的浓度为0.013 mol/L。‎ 答案:(1)升高温度、降低压强 ‎(2)(-1)×100% 94.1%‎ A(g)    B(g)  +  C(g)‎ ‎0.10       0      0‎ ‎0.10×(1-94.1%) 0.10×94.1% 0.10×94.1%‎ K==1.5 mol·L-1‎ ‎(3)①0.10× 0.10×(2-) ②0.051 达到平衡前每间隔4 h,c(A)减少约一半 0.013‎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