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2精讲与练习
高中化学必修 2 精讲与练习
第一讲: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
教学重点:巩固学习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巩固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 原子结构
⑴ 原子的组成 (一个图)
核电荷数(Z) == 核内质子数(Z)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 电荷数(—)
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 电荷数(+)
(五个数)
⑵ 区别概念:元素、核素、同位素 (三个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的互称;
也就是说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小提示:两同(同质子数、同一元素) 两不同(中子数不同、原子不同)
⑶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两个量了解)
① 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同位素质量与 12C 质量的 1/12 的比值。
②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各种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与它们在元素中原子所占百分数
(丰度)乘积之和。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Ar == Ar1·a% + Ar2·b% + …
⑷ 核外电子的电子排布(了解)
①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电子云(运动特征):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范围内高速、无规则的运动,不能测定或
计算出它在任何一个时刻所处的位置和速度,但是电子在核外空间一定范围内出现的几率
(机会)有一定的规律,可以形象地看成带负电荷的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我们把它称为
电子云。
电子层: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根据电子能量的差异和通常运动的区域离核远近不同,把电
子分成不同的能级,称之为电子层。电子能量越高,离核越远,电子层数也越大。
电子层符号 K L M N O P Q
电子层序数 n 1 2 3 4 5 6 7
离核远近 近 ——→ 远
能量高低 低 ——→ 高
②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每一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 2n2 ;
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 8 个,次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 18 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 32 个;
核外电子总是先占有能量最低的电子层,当能量最低的电子层排满后,电子才依次进入能量
较高的电子层。
原
子 核外电子 e = Z
原子核 质子 Z
中子 N(A—Z)
⑸ 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 Na Cl (一个图)
2. 元素周期表 (四周期)
⑴ 元素周期表
H
1.008
元素周期表 He
4.003
Li
6.941
Be
9.012
B
10.81
C
12.01
N
14.01
O
16.00
F
19.00
Ne
20.18
Na
22.99
Mg
24.31
Al
26.98
Si
28.09
P
30.97
S
32.07
Cl
35.45
Ar
39.95
K
39.10
Ca
40.08
Sc
44.96
Ti
47.88
V
50.94
Cr
52.00
Mn
54.94
Fe
55.85
Co
58.93
Ni
58.69
Cu
63.55
Zn
63.39
Ga
69.72
Ge
72.61
As
74.92
Se
78.96
Br
79.90
Kr
83.80
Rb
85.47
Sr
87.62
Y
88.91
Zr
91.22
Nb
92.91
Mo
95.94
Tc
[98]
Ru
101.1
Rh
102.9
Pd
106.4
Ag
107.9
Cd
112.4
In
114.8
Sn
118.7
Sb
121.8
Te
127.6
I
126.9
Xe
131.3
Cs
132.9
Ba
137.3 La-Lu Hf
178.5
Ta
180.9
W
183.8
Re
186.2
Os
190.2
Ir
192.2
Pt
195.1
Au
197.0
Hg
200.6
Tl
204.4
Pb
207.2
Bi
209.0
Po
[210]
At
[210]
Rn
[222]
Fr
[223]
Ra
[226] Ac-La
氢 氦 锂 铍 硼 碳 氮 氧 氟 氖;
钠 镁 铝 硅 磷 硫 氯 氩;
钾 钙;
钪 钛 钒 铬 锰;
铁 钴 镍 铜 锌;
⑵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分解
周期名称 周期别名 元素总数 规律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 第 1 周期 2 电子层数 == 周期数
数而又按原子序数
递增的顺序排列的
一个横行叫周期。
7 个横行
7 个周期
短周期 (第 7 周期排满是第 118 号元
素)
第 2 周期 8
第 3 周期 8
第 4 周期
长周期
18
第 5 周期 18
第 6 周期 32
第 7 周期 不完全周期 26(目前)
族名 类名 核外最外层电子数 规律
周期表中有 18 个
纵行,第 8、9、10
三个纵行为第Ⅷ族
外,其余 15 个纵
行,每个纵行标为
一族。
7 个主族
7 个副族
0 族
第Ⅷ族
主
族
第ⅠA 族 H 和碱金属 1 主族数 == 最外层电
子数第ⅡA 族 碱土金属 2
第ⅢA 族 3
第ⅣA 族 碳族元素 4
第ⅤA 族 氮族元素 5
第ⅥA 族 氧族元素 6
第ⅦA 族 卤族元素 7
0 族 稀有气体 2 或 8
副
族
第ⅠB 族、第ⅡB 族、第ⅢB 族、第ⅣB 族、
第ⅤB 族、第ⅥB 族、第ⅦB 族、第Ⅷ族
小提示:本节重点知识可利用 小口诀:“一二三四五” 来记
本讲例题精讲:
【例题剖析】
【例 1】.X、Y、Z 三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而 Y 的核电荷数比 X 大 2,Z 的
核电荷数比 Y 多 4,1 mol X 单质跟足量的酸起反应能置换出 1g 氢气,这时 X 转为与氖原
子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根据上述条件,试回答:
(1)X、Y、Z 的元素符号依次为 、 、 。
(2)X、Y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跟 Z 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分别为① ,② 。
【解析】本题确定 X 是关键,定量关系:2X――――H2 不要找错。离子反应方程式写好
之后,要注意检查两个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答案:(1)Na A1 C1 (2)①OH_ +H+ ==== H2O ② A1(OH)3 + 3H+ ====== A13+
+ 3H2O
【例 2】
有关
35
17 Cl-粒子,回答下列问题:
(1)所含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质量数 。
(2)该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电子式 。
(3)它与
35
17 Cl、
37
17 Cl之间的关系是 。
(4)它与
35
17 Cl的半径大小的关系是 。
(5)已知 Cl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5.5,可知
35
17 Cl、
37
17 Cl原子在自然界的原子质量分数之
比为 。
【解析】(1)17 18
(3)它与
35
17 Cl是同种原子;与
37
17 互为同位素 (4)
35
17 Cl-的半径大于
35
17 Cl的原子半径
(5)3∶1
师:学习原子的结构时,要注意,并非所有的原子核内都有中子,如
1
1 H 原子核中就无中子;
同一种元素的同位素只与核内中子数有关,而与核外电子数无关。如
35
17 Cl与
35
17 Cl是同位
素的关系,而
35
17 Cl-与
37
17 Cl也是同位素关系。
第二讲:元素周期律
教学重点:巩固学习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
巩固化学键的相关知识
3. 元素周期律
⑴ 定义: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元素周期律。
⑵ 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这
就是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⑶ 内容
随着原子序数递增,①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②元素原子半径呈现周
期性变化; ③元素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④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呈现周期性变化;即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现周期性变化。
⑷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顺时针记)
同 周 期(从左到右) 同 主 族(从下到上)
原子半径 逐渐减小 逐渐减小
电子层排布 电子层数相同
最外层电子数递增
电子层数递增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失电子能力 逐渐减弱 逐渐减弱
得电子能力 逐渐增强 逐渐增强
金属性 逐渐减弱 逐渐减弱
非金属性 逐渐增强 逐渐增强
主要化合价 最高正价(+1 → +7)
非金属负价 == ―(8―族序
最高正价 == 族序数
非金属负价 == ―(8―族序数)
数)
最高氧化物的酸性 酸性逐渐增强 酸性逐渐增强
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碱性逐渐减弱 碱性逐渐减弱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
的形成难易、稳定性
形成由难 → 易
稳定性逐渐增强
形成由难 → 易
稳定性逐渐增强
⑸ 几个规律:
①金属性强弱: 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难易;
单质的还原性(或离子的氧化性);
M(OH)n 的碱性;
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原电池中正负极判断,金属腐蚀难易;
非金属性强弱: 与氢气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难易;
单质的氧化性(或离子的还原性);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HnROm)的酸性强弱;
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② 离子半径比较三规律:
阴离子与同周期稀有气体电子层结构相同;阳离子与上周期稀有气体电子层结构相同。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 < 其相应的阴离子半径;
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 > 其相应的阳离子半径;
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阴阳离子,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离子半径逐渐减少
③ 元素化合价规律
最高正价 == 最外层电子数,非金属的负化合价 == 最外层电子数-8,最高正价数和负化
合价绝对值之和为 8;其代数和分别为:0、2、4、6。
化合物中一般氟元素(-1)、氧元素只有负价(-2),但 HFO(次氟酸)中 O 为 0 价;金属
元素只有正价;
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奇、偶关系:最外层电子数为奇数的元素,其化合价通常为奇数,
如 Cl 的化合价有+1、+3、+5、+7 和-1 价。最外层电子数为偶数的元素,其化合价通常为偶
数,如 S 的化合价有-2、+4、+6 价。
④ 周期表中特殊位置的元素
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H、Be、Al;
族序数等于周期数 2 倍的元素:C、S;
族序数等于周期数 3 倍的元素:O;
周期数是族序数 2 倍的元素:Li;
周期数是族序数 3 倍的元素是:Na;
最高正价不等于族序数的元素是:O、F。
⑤ 元素性质、存在、用途的特殊性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C;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N;
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单质元素是:Br;
最高价氧化物及其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元素是:Be、Al;
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起化合反应的元素是:N;,
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起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是:S;
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能和它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反应生成该元素单质的元素是:S。
4. 化学键
⑴ 定义:在原子结合成分子时,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
⑵ 分类
① 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
离子键 共价键
概念 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
的化学键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电子云重叠)所形
成的化学键
成键微粒 离子(存在阴阳离子间和离子晶体
内)
原子(存在分子内、原子间、原子晶体内)
作用本质 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包括吸
引+排斥)
共用电子对(电子云重叠)对两原子核产生
的电性作用
形成条件 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化合时形成
离子键
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形成共价键
决 定 键 能
大小因素
①离子电荷数越大,键能越大;②
离子半径越小,键能越大
①原子半径越小,键能越大;②键长越短,
键能越大
影响性质 离子化合物的熔沸点、硬度等 分子的稳定性,原子晶体的熔沸点、硬度等
实例
② 极性共价键与非极性共价键的比较
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 非极性共价键
定义 不同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共用电子对(电子云重叠)发生
偏移的共价键
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共价键,共用
电子对(电子云重叠)不发生偏移
原子吸引电子
能力
不相同 相同
成键原子电性 显电性 电中性
影响性质 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 非极性分子
实例 H—Cl H—H 、Cl—Cl
③ 电子式的书写
电子式是用来表示原子或离子最外层电子结构的式子。原子的电子式是在元素符号的周围画
小黑点(或×)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离子的电子式:阳离子的电子式一般用它的离子符号表示;在阴离子或原子团外加方括弧,
并在方括弧的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电荷的电性和电量。
分子或共价化合物电子式,正确标出共用电子对数目。
离子化合价电子式,阳离子的外层电子不再标出,只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正电荷,而阴离
子则要标出外层电子,并加上方括号,在右上角标出负电荷。阴离子电荷总数与阳离子电荷
总数相等,因为化合物本身是电中性的。
用电子式表示单质分子或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④ 结构式:用一根短线来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应用于共价键)。
金属键与范德华力、氢键(了解)
存在范围 作用
本质
作用
强弱 决定键能大小因素 影响性质
金属键
金属阳离子和自
由电子之间及金
属晶体内
静 电
作用 强
①离子电荷数越大,键
能越大;②离子半径越
小,键能越大
金 属 晶 体 的
熔沸点、硬度
等
范 德 华
力
分子间和分子晶
体内
电性
引力 弱 结构相似的分子,其式
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
分 子 晶 体 的
熔沸点、硬度
越大。 等
氢键 分子间和分子晶
体内
电性
引力
弱
(稍
强)
分 子 晶 体 的
熔沸点
⑶ 化学反应的实质:
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2. 离子键、共价键与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关系
化学键的种类 实例
非 金 属 单
质
无化学键 稀有气体分子(单原子分子)He、Ne
非极性共价键 O=O、Cl—Cl、H—H(均为非极性分子)
共 价 化 合
物
只有共价键
()
特例:AlCl3
极性分子:
非极性分子:
离
子
化
合
物
只有离子键
、
离子键、极性共
价键
离子键、非极性
共价键
离子键、极性共
价键、配位键
本讲例题精讲:
【例 2】.甲、乙两种非金属:①甲比乙容易与 H2 化合;②甲原子能与乙阴离子发生氧化还
原反应;③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强;④
与某金属反应时甲原子得电子数目比乙的多;⑤甲的单质熔沸点比乙的低.能说明甲比乙的
非金属性强的是 ( )
A.只有④ B.只有⑤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
【精讲】元素非金属性得强弱判断是重要得知识点,其判断得标准很多:与 H2 化合得难易
程度;气态氢化物得稳定性;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得到电子的难易程度等。 答案:C。
【例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碱金属单质的熔点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降低
B.砹位于第七周期第 VIIA 族,其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氯化氢
C.硒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硫酸强
D.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溶于水后,水溶液均为酸性
【例 4】.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A.铍(Be)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
B.砹(At)为白色固体,HAt 不稳定,AgAt 感光性很强
C.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D.硒化氢(H2Se)是无色、有毒,比 H2S 稳定的气体
【精讲】元素周期律是高考的重点。解题时要充分利用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变化
规律。A 正确,因为, 铍的性质类似于铝,氧化物可能有两性。C 正确,Sr 是第ⅡA 族元
素,其性质类似于 Ca、Ba,SrSO4 与 BaSO4 相似,难溶于水,B 中砹为有色固体,D 中硒
化氢不如 H2S 稳定。
【答案】 BD。
【基础知识练习】
1.原计划实现全球卫星通讯需发射 77 颗卫星,这与铱(Ir〕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恰好相等,
因此称为“铱星计划”。已知铱的一种同位素是 19177Ir,则其核内的中子数是
A.77 B.286 C.191 D.114
2. Se 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下列关于 说法正确的是
A. 互为同素异形体 B. 互为同位素
C. 分别含有 44 和 46 个质子 D. 都含有 34 个中子
3. 下列分子中,电子总数最少的是
A. H2S B. O2 C. CO D. NO
4. 某些建筑材料中含有氡(Rn),氡是放射性元素。 222Rn、219Rn、220Rn 分别来自镭、锕、
钍,因而分别称为镭射气、锕射气和钍射气。下列有关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氡是双原子分子 B. 氡气因其化学性质活泼而对人体有害
C. 氡气因其具有放射性而对人体有害 D. 222Rn、219Rn、220Rn 是三种同素异形体
5. 同温同压下,等容积的两个密闭集气瓶中分别充满 12C18O 和 14N2 两种气体。关于这两
个容器中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质子数相等,质量不等 B. 分子数和质量都不相等
C. 分子数、质量均相等 D. 原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均相等
6. 已知元素 A 的氢化物分子式为 H2A,其最高价氧化物含氧 60%,则 A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
量为
A. 16g B. 32g C. 16 D. 32
7. 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 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A. x+2 B. x+4 C. x+8 D. x+18
8.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氟离子的是
9. X 元素的阳离子和 Y 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X 的原子序数比 Y 的小 B. 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 Y 的大
C. X 的原子半径比 Y 的小 D. X 元素的最高正价比 Y 的小
10. X、Y、Z 为短周期元素,这些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 1、4、6,则由这 3 种元
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不可能是
A. XYZ B. X2YZ C. X2YZ2 D. X2YZ3
11. 美国劳仑斯国家实验室曾在 1999 年宣布用 86Kr 离子轰击 208Pb 靶得到 118 号元素的一
种原子,其质量数为 293。其后,反复实验均未能重现 118 号元素的信号,因此该实验室在
2001 年 8 月宣布收回该论文。但是科学家们相信,完成的第七周期包含的元素数目与第六
周期相同。若 118 号元素将来被确认,则下列预测合理的是
A. 它的中子数是 118 B. 它是第八周期元素
C. 它是活泼的金属元素 D. 它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8
12. 已知碳有三种常见的同位素:12C、13C、14C,氧也有三种同位素:16O、17O、18O,
由这六种微粒构成的二氧化碳分子中,其相对分子质量最多有
A.18 种 B.6 种 C.7 种 D.12 种
13.下列各组中的三种微粒,所含质子数与电子数都相等的是
A. Na+、 Mg2+、 Al3+ B. HCl、H2S、 Ar C. H2O、OH-、 Na+ D. NH4+、
Na+、F-
14.某元素 R 的核内含有 N 个中子,R 的质量数为 A,在其与氢化合时,R 呈-n 价,则 WgR
的气态氢化物中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A.
molmNnW
A )( B.
molnNnA
W )(
C.
molnNAnA
W )( D.
molnANnA
W )(
15.A、B、C 均为周期表中的短周期的元素,它们在周期表的位置如下图。已知 B、C 两
元素在周期表中族数之和是 A 元素族数的2倍;B、C 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 A 元素的原
子序数的4倍,则 A、B、C 所在的一组是
A.Be、Na、Al B.B、Mg、Si
C.O、P、Cl D.C、Al、P
16. 关于主族元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主族序数等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 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C. 最低负价数的绝对值等于原子最外层达稳定结构时所需电子数
D. 都既有正化合价,又有负化合价
17.11g 2H218O 所含的中子的物质的量为
A.4.5mol B.5mol C.5.5mol D.6mol
18. 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A. 氮 B. 磷 C. 氧 D. 硫
19.下列单质中,最容易跟氢气发生反应的是
A.O2 B.N2 C.F2 D. Cl2
20. 下列物质中酸性最强的是
A. H3PO4 B. HNO3 C. H2CO3 D. H3BO3
21.X、Y、Z 为短周期元素,X 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
电子总数少 4,Z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 3 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X 肯定为碱金属元素
B.稳定性:Y 的氢化物>Z 的氢化物
C.X、Y 两元素形成的固体化合物一定为离子晶体
D.Y、Z 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熔点较低
22. 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 A >B>C> D B.原子序数 A >B>C> D
C. 离子半径 C>D>B>A D. 单质的还原性 A>B>D>C
23. 下列元素中化学性质最活泼的是
A. 硅 B. 磷 C. 硫 D. 氯
2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原子及其离子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B. 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 族到ⅡB 族 10 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 除氦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 8
D. 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均相同
25. 已知(Be)的原子序数为 4。下列对铍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铍的原子半径大于硼的原子半径 B. 氯化铍分子中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8
C. 氢氧化铍的碱性比氢氧化钙的弱 D. 单质铍跟冷水反应产物为氢气
26. 下列关于原子的几种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18O 与 19F 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B. 16O 与 17O 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C. 12C 与 13C 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D. 15N 与 14N 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27.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其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此元素是
A. S B. C C.Si D. Cl
28.主族元素 R 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HRO3,则其氢化物的化学式是
A.HR B.RH3 C.H2R D.RH3
29. 同 周 期 X , Y , Z 三 元 素 , 其 最 高 价 氧 化 物 的 酸 性 由 弱 到 强 的 顺 序 是 :
H3ZO4
Y>Z B. 非金属性:X>Y>Z
C. 阴离子的还原性按 X,Y,Z 的顺序由强到弱
D.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 X,Y,Z 的顺序由弱到强
D.P、S、Cl 最高正价依次降低。
30. 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 CaCl2 B. Ba(OH)2 C. H2O2 D. Na2O2
31.下列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的是
A. NaOH B. CO2 C. NaCl D. HCl
32. 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能满足最外层为 8 电子结构的是
A. BF3 B. H2O C. SiCl4 D. PCl5
33. 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都相同的是
A. HCl 与 NaOH B. H2S 与 MgS C. H2O 和 CO2 D. H2SO4 和 NaNO3
34. 能证明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的现象是
A. 氯化氢极易溶于水 B.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
C.氯化氢在水溶液中是完全电离的 D.氯化氢是无色气体且有味
35. 下列物质中,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A. O2 和 O3 B. CO 和 CO2 C. 12C 和 13C D. CH4 和 C2H6
36.通常情况下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是
A. CH4 B. O2 C. HCl D. Cl2
37. 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 碘升华 B. 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C. 酒精溶于水 D. HCl 气体溶于水
38. 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39. 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书写错误的是
A. 次氯酸 B. 过氧化氢
C. 氨基 D. 二氧化碳
4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P4 和 NO2 都是共价化合物 B. CCl4 和 NH3 都是以极性键结合的极性
分子
C. 在 CaO 和 SiO2 晶体中都不存在单个小分子 D. 甲烷是对称平面结构,是非极性分
子
41.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1-5 DBCCA 6-10 DBADD 11-15 DCBCC
16-20 DDBCB 21-25 DCD AD AC 26-30 CCBBD
31-35 CCCBA 36-41 CDC AC CC
课前复习: 第 1-2 讲的主体知识点:
一、原子结构:
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三、化学键
第三讲 化学反应与能量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化学键与能量变化的关系及化学能与热能的关系
原电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及常用电池的化学反应。
1. 化学能-------热能
⑴ 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能量变化
任何化学反应除遵循质量守恒外,同样也遵循能量守恒。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差若以热量
形式表现即为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E 反:反应物具有的能量;E 生:生成物具有的能量):
⑵ 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
⑶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
实质: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
相对大小。
⑷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表现形式 △H﹤0 或△H 为“—” △H﹥0 或△H 为“+”
能量变化 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
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
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小于
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
键能变化 生成物总键能大于反应物总键能 生成物总键能小于反应物总键能
联系 键能越大,物质能量越低,越稳定;反之
键能越小,物质能量越高,越不稳定,
图 示
常见的放热反应:
所有的燃烧反应
② 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④ 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 生石灰和水反应
⑥ 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 晶体 Ba(OH)2·8H2O 与 NH4Cl
②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 以 H2、CO、C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④ 铵盐溶解等
(5)课本实验提示:中和热的测定
实验的原理:通过测定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来计算中和热的大小
实验步骤:
器材作用:大小烧杯、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泡沫塑料板、碎泡沫塑料。
总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准确的测定中和热,因此要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损失。
(6)人类对能源的利用
三个阶段:
A、柴草时期:
B、化石能源时期: 煤、石油、天然气等
C、多能源结构时期: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为主,诸如风力、太阳能等
(7)能量转化:
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风力、石油)
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而得到的能源。(电力、蒸汽)
能量转化过程:化学能-----------电能-----------机械能----------电能
2. 原电池-----电能
原 电 池
能量转换
(实质)
化学能→电能
(两极分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
电极
正极 负极
较活泼金属 较不活泼金属
Pt/C Pt/C
金属 金属氧化物
电极材料 不一定都是金属材料,也可以是碳棒、金属氧
化物、惰性电极。
电解液 和负极反应(也可不反应)
构成条件 两极、一液、一反应(自发)
① 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② 电解质溶液
③ 电极用导线相连并插入电解液构成闭合回
路
④ 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负极(Zn):Zn - 2e- = Zn2+
(氧化反应)
离子迁移
内电路
阳离子→正极 阴离子→负
阳离子向正极作定向移动,阴离子向负极作定
向移动。
正极(Cu):2H+ + 2e- = H2↑
(还原反应)
电子流向
外电路
负极(-) e 正极(+)
负极极板因此而带正电荷,正极极板由于得到
了带负电的电子显负电性。
总反应:Zn+2H+=Zn2++H2↑
重要应用 制作电池、防止金属被腐蚀、提高化学反应速
率
干电池、铅蓄电池、新型高
能电池、
⑵ 几种常见新型原电池(了解)
化 学 反 应 特 点
锌—锰电池 负极:(锌筒):Zn-2e-=Zn2+(氧化反应)
正 极 : ( 碳 棒 ) :
2MnO2+2NH4++2e-=Mn2O3+2NH3+H2O
总 反 应 :
Zn+2MnO2+2NH4+=Zn2++Mn2O3+2NH3+H2
铅蓄电池 负极: Pb-2e-+SO42-=PbSO4
正极: PbO2+4H++2e-+SO42-=PbSO4+2H2O
总反应: Pb + PbO2 + 2H2SO4 ==== 2PbSO4 +
2H2O
锌 银 电 池
Zn|KOH|Ag2O
负极: Zn + 2OH- - 2e-= ZnO + H2O
正极: Ag2O + H2O+2e- = 2Ag + 2OH-
总反应:Zn + Ag2O + H2O = 2Ag + Zn(OH)2
能量大,体积小,有
优越的大电池放电
性能,放电电压平
稳,广泛用于电子
表、石英钟、计算机
CMOS 电池等
锂电池
新型电池
负极: Li – e--=Li+
正极: MnO2+2e-=MnO2-
总反应: Li+ MnO2=LiMnO2
温度使用范围广,放
电电压平坦,体积
小,无电解液渗漏,
并且电压随放电时
间缓慢下降,可预示
电池使用寿命。适做
心脏起搏器电源、高
性能的手机和笔记
本电脑电池等。
氢氧燃料
电 池
电解质溶液为 30%的氢氧化钾溶液:
负极: 2H2 –4e- + 4OH-=== 4H2O
正极: O2+ 4e- + 2H2O === 4OH-
电解质溶液为酸性溶液:
负极: 2H2 –4e-=== 4H+
正极: O2+ 4e- + 4H+ === 2H2O
甲烷燃料
电 池
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钾溶液:
负极: CH4 + 10OH- -8e- === CO32- + 7H2O
正极:2O2 + 8e- + 4H2O === 8OH-
总反应:CH4 + 2O2 + 2OH- === CO32- + 3H2O
【例】给你提供纯锌、纯铜片和 500ml 0.2mol/L 的 H2SO4 溶液、导线 、1000ml 量筒。试
用下图装置来测定锌和稀硫酸反应时在某段时间内通过导线的电子的物质的量。
(1)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且量筒中已充满了水,则实验开始时,首先要
。
(2)a 极材料为 ,其电极反应式为 ;
b 极材料为 ,其电极反应式为 。
(3)当量筒中收集到 672ml 气体时,(标况下)通过导线
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
第四讲: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教学重点: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化学反应平衡及反应条件的控制等简单知识。
3. 化学反应速率(υ)
⑴ 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⑵ 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⑶ 计算公式:υ=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mol/(L·s)
⑷ 影响因素:
① 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的性质(决定因素)
② 条件因素(外因):反应所处的条件
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活化分子总数,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
率。(注:固态物质和纯液态物质的浓度可视为常数。)
压强:对于气体而言,压缩气体体积,可以增大浓度,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注:如果
增大气体的压强时,不能改变反应气体的浓度,则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温度: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能提高反应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加
快化学反应速率。
催化剂:使用催化剂能等同的改变可逆反应的正逆化学反应速率。
其他条件:如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光照、不同溶剂、超声波。
(5)反应速率的三个结论:
A、同一化学反应,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mA + nB pC + qD
有:υ(A)∶υ(B)∶υ(C)∶υ(D) = m∶n∶p∶q
B、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时,其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
意义相同。
C、比较同一化学反应的快慢,应取同一参照物. 即要将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转化
成同一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
【例 1】反应 N2+3H2=2NH3 在 2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5min 内 NH3 的质量增加了
1.7g,求ν(NH3):ν(N2):ν(H2)。
解:
【例 2】反应 A + 3B = 2C + 2D 在四种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1)v(A)=0.3mol/L·s (2)v(B)=0.6mol/L·s (3)v(C)=0.4mol/L·s
(4)v(D)=0.45mol/L·s
则该反应速率的快慢顺序为
4. 衡量化学反应的程度——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的概念: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
的浓度就不再改变,这时表面上达到静止的一种状态,就是化学平衡状态,同时这也就是这
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
(1) 前提——密闭容器中的可逆反应
指在同一条件,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同时进行的反应。
(2)条件——一定条件的 T、P、c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3)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 V 正=V 逆≠0 ——本质(动态的平衡)
各组分保持一定的质量分数不变, 浓度不变 —特征表现
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的判断:
① 从反应速率判断:V 正=V 逆
② 从混合气体中气体的体积分数或物质的量浓度不变来判断
③ 从容器内压强、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等判断,需与可逆反
应中 m+n 和 p+q 是否相等,容器的体积是否可变,物质的状态等因素有关,应具体情况具
体分析
途径 ①可先加入反应物,从正向开始
②可先加入生成物,从逆向开始
③也可同时加入反应物和生成物,从正、逆向同时开始
(4)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变)
浓度:增加反应物浓度,平衡右移
压强:加压,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方向移动
温度:升温,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但对平衡无影响)
小提示:整个化学平衡部分知识可以用“逆、等、动、定、变” 来记。
5.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目的:朝我们有利的方向控制
方法:改变化学反应条件
实例:提高燃烧效率
① 燃烧的条件:达到着火点;与 O2 接触。
② 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足够多的空气;燃料与空气又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③ 提高煤炭燃烧效率的方法: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目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
煤炭的利用率)
【基础知识练习】
1.“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
即会制冷。该化学物质可能是
A.氯化钠 B.固体硝酸铵
C.生石灰 D.蔗糖
2. 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 B.灼热的木炭与 CO2 反应
C.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D.Ba(OH)2·8H2O 晶体与 NH4Cl 晶体的反应
3.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显著放热的是
A.生石灰 B.固体 NaCl
C.无水乙醇 D.固体 NH4NO3
4.对于放热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产物 H2O 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 H2 和 O2 所具有的总能量
B.反应物 H2 和 O2 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 H2O 所具有的总能量
C.反应物 H2 和 O2 所具有的总能量等于产物 H2O 所具有的总能量
D.反应物 H2 和 O2 具有的能量相等
5.已知反应 X + Y = M + N 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 的能量一定低于 M 的,Y 的能量一定低于 N 的
B.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
C.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D.X 和 Y 的总能量一定低于 M 和 N 的总能量
6.“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它是在海底的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外观像冰。1
体积“可燃冰”可贮载 100~200 体积的天然气。下面关于“可燃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燃冰”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
B.“可燃冰”是一种比较洁净的能源
C.“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例证
D.“可燃冰”的主要可燃成分是甲烷
7. 航天飞机用的铝粉与高氯酸铵(NH4ClO4)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
高氯酸铵反应,其方程式可表示为:2NH4ClO4 N2↑+ 4H2O+Cl2↑+2O2↑+Q,下列
对此反应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 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
C. 反应从能量变化上说,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
D. 在反应中高氯酸铵只起氧化剂作用
8.下列各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图是
9. 电子计算机所用
钮扣电池的两极材
料为锌和氧化银,电
解质溶液为 KOH 溶
液,其电极反应是:
Zn + 2 OH- -2e =
ZnO + H2O 和 Ag2O
+H2O + 2e=2Ag +2
OH-;下列判断正确
的是
A.锌为正极,Ag2O 为负极 B.锌为负极,Ag2O 为正极
C.原电池工作时,负极区溶液 PH 减小 D.原电池工作时,负极区溶液 PH 增大
10.由铜、锌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 pH 怎样变化
A.不变 B.先变小后变大 C.逐渐变大 D.逐渐变小
11.对铜-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中,当导线中有 1mol 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的两极变化是
①锌片溶解了 32.5g②锌片增重了 32.5g③铜片上析出 1g H2④铜片上析出 1molH2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2. X、Y、Z 都是金属,把 X 浸入 Z 的硝酸盐溶液中,X 的表面有 Z 析出,X 与 Y 组成的
原电池时,Y 为电池的负极,则 X、Y、Z 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为
A.X > Y > Z B. X > Z > Y C. Y > X > Z D. Y > Z > X
13.将铜棒和铝棒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浓硝酸溶液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装置能形成原电池,其中铝是负极 B.该装置能形成原电池,其中铜是负极
C.该装置不能形成原电池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4.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使用,锌-锰碱性电池以氢氧化
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为:Zn(s) + 2MnO2(s) + H2O(l) ﹦Zn(OH)2(s) + Mn2O3(s)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
B.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O2(s) + H2O(l) + 2e- ﹦Mn2O3(s) + 2OH-(aq)
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D.外电路中每通过 0.2mol 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 6.5g
15.微型锂电池可作植入某些心脏病人体内的心脏起博器所用的电源,这种电池中的电解质
是固体电解质 LiI,其中的导电离子是 I-.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2Li - 2e- = 2Li+ B.负极反应:I2 + 2e- = 2I-
C.总反应是:2Li + I2 = 2LiI D.金属锂作正极
16.某原电池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2Fe3+ + Fe = 3Fe2+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A.正极为铜,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 FeCl3 溶液
B.正极为铜,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 Fe(NO3)2 溶液
C.正极为铁,负极为锌,电解质溶液为 Fe2(SO4)3
D.正极为银,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 CuSO4
17.氢氧燃料电池用于航天飞船,电极反应产生的水,经过冷凝后可用作航天员的饮用水,
其电极反应如下:负极:2H2 + 4OH- - 4e- = 4H2O 正极:O2 + 2H2O + 4e- = 4OH—,当
得到 1.8L 饮用水时,电池内转移的电子数约为
A.1.8mol B.3.6mol C.100mol D.200mol
18.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其首
要原因是
A.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B.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C.不使电池中渗泄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 D.回收其中石墨电极
19.废电池处理不当不仅造成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人体健康也存在极大的危
害。有同学想变废为宝,他的以下想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把锌皮取下洗净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 B.碳棒取下洗净用作电极
C.把铜帽取下洗净回收利用
D.电池内部填有氯化铵等化学物质,将废电池中的黑色糊状物作化肥用
20.下列变化中属于原电池的是
A.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氧化形成保护层
B.白铁(镀锌)表面有划损时,也能阻止铁被氧化
C.红热的铁丝与水接触表面形成蓝黑色保护层
D.铁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时,可使反应加速
21.实验室中欲制氢气,最好的方法是
A.纯锌与稀硫酸反应 B.纯锌与浓硫酸反应
C.纯锌与稀盐酸反应 D.粗锌(含铅、铜杂质)与稀硫酸反应
22.锌锰干电池在放电时,电池总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
Zn + 2MnO2 + 2NH4+ = Zn2+ + Mn2O3 + 2NH3 + H2O
在此电池放电时,正极(碳棒)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A. Zn B. 碳棒 C. MnO2 和 NH4+ D. Zn2+ 和 NH4+
23. 某一反应物的浓度为 1.0mol/L,经过 20s 后,它的浓度变成了 0.2mol/L,在这 20s 内它
的反应速率为
A. 0.04 B. 0.04mol / L C. 0.04mol / (L·S) D. 0.8mol / (L·S)
24. 在下列过程中,需要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 钢铁腐蚀 B. 食物腐败 C. 炼钢 D. 塑料老化
25. 在 48ml0.1mol/LHNO3 溶液中加入 12ml0.4mol/LKOH 溶液,所得溶液呈
A. 弱酸性 B. 强酸性 C. 强碱性 D. 中性
26. 可逆反应:2NO2(g) 2NO(g)+ O2(g),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
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 nmol O2 的同时生成 2n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 nmol O2 的同时生成 2nmol NO
③用 NO2、NO、O2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 2:2:1 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
27. 在 2L 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 A+3B 2C,在 10 秒内反应物 A 的浓度由
1mol/L 降到 0.6mol/L,则ν(C)为
A.0.04mol/(L.s) B.0.08mol/(L.s) C.0.4mol/(L.s) D.0.8mol/(L.s)
28.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NO2 N2O4,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后,降低温度,混
合物的颜色变浅,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降温后 NO2 的浓度增大 D.降温后各物质的浓度不变
29.NO 和 CO 都是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地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对此
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使用适当的催化剂不改变反应速率 B. 降低压强能提高反应速率
C. 高温度能提高反应速率 D. 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
3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均可通过改变化学反应条件而改变。
C. 可逆反应只是代表少数反应。
D. 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
31.在下列平衡体系中,保持温度一定时,改变某物质的浓度,混合气体的颜色会改变;改
变压强时,颜色也会改变,但平衡并不移动,这个反应是
A.2NO+O2 2NO2 B.N2O4 2NO2
C.Br2(g)+H2 2HBr D.6NO+4NH3 5N2+3H2O
32.铝与稀硫酸的反应中,已知 10s 末硫酸的浓度减少了 0.6 mol/L,若不考虑反应过程中
溶液体积的变化,则 10s 内生成硫酸铝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A. 0.02 mol/(L•min) B. 1.8mol/(L•min) C. 1.2 mol/(L•min) D. 0.18 mol/(L•min)
33.100 mL 6mol/L 硫酸溶液与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但又不影
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A. 碳酸钠 B. 水 C. 硫酸钾溶液 D. 烧碱溶液
34.在下列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中,肯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方法是
①升高温度 ②加入正催化剂 ③增大反应物浓度 ④将固体块状反应物磨成末⑤增大压强
A.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35.在反应 2SO2+18O2 2SO3 中,其中氧气用 18O 标记上,其中含有 18O 的物质有
A.SO2 B. SO2 O2 SO3 C. O2 SO3 D. SO2 SO3
36.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 X(g)+2Y(g) 2Z(g) 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
态的是
① X、Y、Z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2 ② X、Y、Z 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③ 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④ 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Z,同时生成 2n mol Y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7.在 10℃时某化学反应速率为 0.1 mol/(L•s),若温度每升高 10℃反应速率增加到原来的 2
倍。为了把该反应速率提高到 1.6 mol/(L•s),该反应需在什么温度下进行?
A.30℃ B.40℃ C.50℃ D.60℃
38.在 m A + n B p C 的反应中,m、n、p 为各物质的计量数。现测得 C 每分钟增加 a
mol/L,B 每分钟减少 1.5a mol/L,A 每分钟减少 0.5a mol/L,则 m:n:p 为
A.2:3:2 B.2:3:3 C.1:3:2 D.3:1:2
39.可逆反应 N2+3H2 2NH3 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
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3v 正(N2)=v 正(H2) B.v 正(N2)=v 逆(NH3)
C.2v 正(H2)=3v 逆(NH3) D.v 正(N2)=3v 逆(H2)
40.空气中煅烧硫铁矿可以产生 SO2 和氧化铁。为了提高生产 SO2 的速度,下列措施可行
的是
A.把块状矿石碾成粉末 B.增大 O2 压强,向炉内喷吹空气
C.添加氧化铁作催化剂 D.降低温度并降低 SO2 浓度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B A B D C D A BC C A C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B C C A D B D BD D C
w.w.w.k.s.5.u.c.o.m
课前复习: 第 3-4 讲的主体知识点:
一、化学反应与热能
二、原电池----化学能与电能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C C D A A A C C C C BC
34 35 36 37 38 39 40
D B C C C C AB
三、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第五讲: 甲烷
教学重点:
1. 复习巩固有机物甲烷的性质;
2. 复习巩固烷烃的特点、命名等知识;
3. 复习巩固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等概念。
1. 甲烷(饱和烃)
⑴ 分子结构特点
分子式:CH4 电子式: 结构式:
① 空间正四面体结构 ② C 与 H 都是单键连接 ③ 非极性分子
⑵ 俗名:沼气(存在于池沼中)坑气(瓦斯,煤矿的坑道中)天然气(地壳中)
⑶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极难溶于水,但溶于 CCl4,键角 109°28
⑷ 化学性质:易取代、易分解、难氧化,与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一般不反应
① 与氧气反应 —— 氧化反应
注意点:1、点燃前要验纯(瓦斯爆炸)2、写反应连接号时用“→”
3、 大多数的有机物燃烧后都生成 CO2 和 H2O
② 与氯气反应 —— 取代反应
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取代反
应。
注意:
A、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的产生的四种有机产物都不溶于水。在常温下一氯甲烷是气体,
其他的为油状液体。
B、甲烷与卤素单质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与氯水、溴水不反应。 C、
各反应是同时进行的。
③ 受热分解
作用:工业上用这个反应来制炭黑,炭黑可以用来做橡胶填充剂,黑色颜料……
⑸ 实验室制法: CH3COONa + NaOH == Na2CO3 + CH4↑
⑹ 用途:清洁能源(新能源 --- 可燃冰)、化工原料
2. 烷烃
⑴ 烃:只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叫做碳氢化合物,也叫做烃
⑵ 定义:烃分子中的碳原子之间只以单键结合成链状,碳原子剩余的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相
结合,使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都已充分利用,都达到“饱和”。这样的烃叫做饱和烃,又叫
烷烃。
通式:CnH2n+2
⑶ 特点:① 碳碳单键(C—C) ② 链状 ③ “饱和” —— 每个碳原子都形成四个单键
⑷ 物理性质
递增:随着 C 原子增加,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大,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大;熔
沸点逐渐升高;密度逐渐增大;且均不溶于水。
名称 结构简式 常温时的状态 熔点/°C 沸点/°C 相对密度
甲烷 CH4 气 -182.6 -161.7
乙烷 CH3CH3 气 -172.0 -88.6
丙烷 CH3CH2CH3 气 -187.1 -42.2 0.5005
丁烷 CH3(CH2)2CH3 气 -135.0 -0.5 0.5788
戊烷 CH3(CH2)3CH3 液 -129.7 36.1 0.5572
癸烷 CH3(CH2)8CH3 液 -29.7 174.1 0.7298
十七烷 CH3(CH2)15CH3 固 22.0 303 0.7767
24 2HCCH 高温
甲烷、乙烷、丙烷、丁烷和异丁烷的球棍模型
甲烷 乙烷 丙烷 丁烷 异丁烷
CH4 C2H6 C3H8 C4H10 C4H10
⑸ 命名
① 碳原子数在 10 个以内,依次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代表碳原子数,其后加上“烷”字;碳原子数在 10 个以上,用汉字数字表示(如十二烷)。
系统命名法的命名步骤:
① 选主链,称某烷
选择分子中最长的碳链作为主链,若有几条等长碳链时,选择支链较多的一条为主链。根据
主链所含碳原子的数目定为某烷,再将支链作为取代基。此处的取代基都是烷基。
② 写编号、定支链
从距支链较近的一端开始,给主链上的碳原子编号。若主链上有 2 个或者个以上的取代基时,
则主链的编号顺序应使支链位次尽可能低。
③ 书写规则:支链的编号 — 逗号 — 支链的名称— 主链名称
将支链的位次及名称加在主链名称之前。若主链上连有多个相同的支链时,用小写中文数字
表示支链的个数,再在前面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各个支链的位次,每个位次之间用逗号隔开,
最后一个阿拉伯数字与汉字之间用半字线隔开。若主链上连有不同的几个支链时,则按由小
到大的顺序将每个支链的位次和名称加在主链名称之前。
3. 比较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
比较
概念
定义 化学式或分子
式
结构特点 性质
同位素 质子数相同中子
数不同的原子
用原子符号表
示不同的原子
1H、2H
电 子 排 布 相
同,原子核结
构不同
物理性质不同,
化学性质相同
同 素 异
形体
同一种元素组成
的不同单质
同种元素符号,
表示不同的分
子组成
O2 和 O3
单质的组成或
结构不同
物理性质不同,
化学性质相似
同系物 结构相似分子组
成相差一个或若
干个 CH2 原子团
的有机物。
不同。
如
结构相似。 物理性质不同,有一定的
递变规律;化学性质相似
同 分 异
构体
分子式相同,结构
不同的化合物。
相同。 不同或相似 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
也不一定相同。可以属于
同一类物质,也可以属于
不同类物质;可以是有机
物,也可以是无机物。
⑴ 同系物的特点:
① 同系物必须结构相似,即组成元素相同,官能团种类、个数与连接方式相同,分子组成
通式相同。
② 同系物相对分子质量相差 14 或 14 的整数倍。
③ 同系物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有一定的递变规律。
⑵ 中学阶段涉及的同分异构体常见的有三类:
① 碳链异构 ② 位置(官能团位置)异构 ③ 异类异构(又称官能团异构)
⑶ 思维有序性:书写同分异构体时要思维有序:先写碳链异构的各种情况,然后书写官能
团的位置异构,最后书写类别异构,这样可避免漏写。通常情况下,写出异构体结构简式时
应:① 根据分子式先确定可能的官能团异构有几类;② 在每一类异构中先确定不同的碳链
异构;③再在每一条碳链上考虑位置异构有几种,这样考虑思路清晰,思维有序,不会混乱。
写出时还要注意避免出现重复或遗漏现象,还应注意遵循碳原子价数为 4,氧原子价数为 2,
氢原子价数为 1 的原则。
【基础知识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烷分子中 C、H 间是非极性键 B.甲烷分子是空间三角锥结构
C.甲烷的结构式为 CH4 D.甲烷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2. 在烷烃分子中,每增加一个碳原子,每 mol 该烷烃完全燃烧需要多消耗氧气
A. 1mol B. 1.5mol C. 2mol D. 2.5mol
3. 二氟甲烷是性能优异的环保产品,它可替代某些会破坏臭氧层的“氟里昂”产品,用作
空调、冰箱和冷冻库等中的致冷剂。试判断二氟甲烷的结构简式
A. 有 4 种 B. 有 3 种 C. 有 2 种 D. 只有 1 种
4.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A. 1,2─二甲基戊烷 B. 2─乙基戊烷
C. 3,4─二甲基戊烷 D. 3─甲基己烷
5.下列有机物名称中,正确的是
A. 3,3—二甲基戊烷 B. 2,3—二甲基—2—乙基丁烷
C. 3—乙基戊烷 D. 2,5,5—三甲基己烷
6.下列烷烃的命名中,正确的是
A. 3—甲基丁烷 B. 2—乙基丁烷
C. 2,3—二甲基丁烷 D. 3,4—二甲基丁烷
7. 某烷烃分子中同时存在以下四种基团,则该烷烃最少含有的碳原子数应是
A.6 B.7 C.8 D.10
8.下列化合物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 甲烷 B.淀粉 C.碳酸镁 D.蔗糖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可燃性气体点燃时都要先检验纯度
B.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物质一定为甲烷
C.沼气、天然气、煤气的主要成份都是甲烷
D. 甲烷和氢气一样也是一种最理想的气体燃料
10.将一定体积的 CH4 在 O2 中完全燃烧,将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
中,使石灰水增重 8g,并生成 10g 白色沉淀,则原甲烷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A.2.24L B.3.36L C.4.48L D.6.72L
11.关于 (商品名称为氟利昂—12)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B.是平面型分子 C.只有一种结构 D.有四种同分构
体
12.下列有关甲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采煤矿井中的甲烷气体是植物残体经微生物发酵而来的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C.甲烷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D.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所生成的产物四氯甲烷是一种效率较高的灭火剂
13.下列关于甲烷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烷是一种非极性分子 B.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
C.甲烷分子具有极性键 D.甲烷分子中 H-C—H 的键角为 90℃
14.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与 CH4 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氯气 B.溴水 C.氧气 D.酸性 KMnO4 溶液
15.将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氯气混合后,在光的照射下充分反应,所得产物中物质的量最大
的是
A.CH3Cl B.CH2Cl2 C.CCl4 D.HCl
16.下列气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 ,其产物既可使无水硫酸铜变蓝,又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的是
A.H2S B.CH4 C.H2 D.CO
17.碳氢化合物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下列现象的产生与碳氢化合物有关的是
A.臭氧空洞 B.光化学烟雾 C.酸雨 D.火山爆发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D B D D AC C C C A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A C C D AC D B B
第六讲: 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教学重点:
复习巩固乙烯、苯的性质。
1. 乙烯(不饱和烃)
⑴ 分子结构特点
分子式:C2H4 结构简式:CH2=CH2 结构式:
电子式:
注意:乙烯是平面结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碳氢键夹角为 120°
⑵ 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标准状况下密度为 1.25g·L-1,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⑶ 化学性质:易氧化、易加成(加聚)、易分解
① 氧化反应
ⅰ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特征反应)
现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成 CO2)
ⅱ 可燃性: 现象:火焰明亮,伴有黑烟。
仍然与甲烷一样要验纯。但由于产生了二氧化碳,因此甲烷中混有乙烯时不能用酸性高锰酸
钾来除去乙烯。
② 加成反应:CH2=CH2+Br2 CH2Br―CH2Br(1,2—二溴乙烷)
注意: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也能够用来检验乙烯等不饱和烃。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
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
被加成的试剂如:H2、X2(X 为 Cl、Br 或 I)、H2O、HX、HCN 等能离解成一价原子或原子
团的物质。通过有机物发生加成反应时反应物之间的量关系,还可定量判断该有机物分子结
构中不饱和键的情况:是 C=C 键,还是 C≡C 键,或是苯环结构,以及它们的个数。可以
用溴水来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乙烯。
能与 Cl2、H2 、HX 、H2O 的加成:CH2=CH2+Cl2 CH2Cl―CH2Cl
③ 加聚反应
CH2=CH2+CH2=CH2+CH2=CH2+··· [―CH2―CH2―+―CH2―CH2―+―
CH2―CH2―+···]→[―CH2―CH2―CH2―CH2―CH2―CH2―···]→
ⅰ 加聚反应:在聚合反应中,由不饱和(即含碳碳双键或三键)的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
物分子通过加成聚合的形式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ⅱ 聚合反应: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分子互相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高分子化合物
的反应。
ⅲ 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很大(1 万以上)的物质,简称高分子或高聚物。聚乙烯,
塑料,分子量达几万到几十万,性质坚韧,化学性质稳定,难降解。
⑸ 用途
产量作为石油化工水平的标志
⑴石油化学工业最重要的基础原料
⑵植物生长调节剂
【例】实验室制取乙烯,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硫酸反应生成少量的 SO2,有人设计下
列实验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有乙烯和二氧化硫。
(1)Ⅰ、Ⅱ、Ⅲ、Ⅳ装置可盛放的试剂是Ⅰ ,Ⅱ ,Ⅲ ,Ⅳ 。(将下列有
关试剂的序号填入空格内)
A.品红溶液 B.NaOH 溶液 C.浓 H2SO4 D.酸性 KMnO4
(2)能说明二氧化硫气体存在的现象是 。
(3)使用装置Ⅱ的目的是 。
(4)使用装置Ⅲ的目的是 。
(5)确定含有乙烯的现象是 。
2. 苯
⑴ 分子结构特点:凯库勒首先提出了苯的环状结构 分子式:C6H6
⑵ 物理性质:
无色、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液体,微溶于水,与有机溶剂互溶。易挥发、易燃的特点,其蒸
气有爆炸性。苯主要来自建筑装饰中大量使用的化工原料,如涂料。在涂料的成膜和固化过
程中,其中所含有的甲醛、苯类等可挥发成分会从涂料中释放,造成污染。又称“天那水”。
苯,,英文名称为 Benzene,分子式 C6H6,分子量 78.11,相对密度(0.8794(20℃))比水轻,
且不溶于水,因此可以漂浮在水面上。
苯的熔点是 5.51℃,沸点为 80.1℃,燃点为 562.22℃,在常温常压下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并具强烈的特殊芳香气味。因此,苯遇热、明火易燃烧、爆炸,苯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
限是 1.4~8.0%。常态下,苯的蒸气密度为 2.77,蒸气压 13.33kPa(26.1 ℃)。
苯是常用的有机溶剂,不溶于水,能与乙醇、氯仿、乙醚、二硫化碳、四氯化碳、冰醋
酸、丙酮、油等混溶,因此常用作合成化学制品和制药的中间体及溶剂。苯能与氧化剂发生
剧烈反应,如五氟化溴、氯气、三氧化铬、高氯酸、硝酰、氧气、臭氧、过氯酸盐、(三氯
化铝+过氯酸氟)、(硫酸+高锰酸盐)、过氧化钾、(高氯酸铝+乙酸)、过氧化钠等。
⑶ 化学性质:易取代、难加成、难氧化
① 氧化反应
ⅰ可燃性
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光,产生大量的黑烟
ⅱ苯不能使高锰酸钾(KMnO4)褪色
② 取代反应
ⅰ卤代反应 与液溴在铁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
ⅱ硝化反应
③ 加成反应
⑷ 用途:重要化工原料
小结:
各类烃与液溴、溴水、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比较:
【基础知识练习】
1. 我国在 1992 年已竣工四座年产 3×105 吨的乙烯工程,目前工业上大量生产乙烯的原料是
A. 煤炭 B. 天然气 C. 石油 D. 酒精
2. 大量获得乙烯的工业方法是
A.煤的干馏 B.石油分馏 C.石油裂化 D.石油裂解
3. 在相同条件下,对环境污染程度最小的燃料是
A. 木柴 B. 煤油 C. 煤饼 D. 液化气
4. 间-二甲苯苯环上的一溴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
A. 1 B. 2 C. 3 D. 4
5. 甲烷中混有乙烯,欲除乙烯得到纯净的甲烷,可依次将其通过下列哪组试剂的洗气瓶
A. 澄清石灰水,浓 H2SO4 B. 溴水,浓 H2SO4
C.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 H2SO4 D. 浓 H2SO4,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6.为了减少大气污染,北京市推广使用清洁汽车燃料。目前使用的清洁燃料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压缩天然气,另一类是液化石油气。这两类燃料的主要成分都是
A. 碳氢化合物 B. 一氧化碳 C. 氢气 D. 醇类
7. 某有机物在氧气里充分燃烧,生成的 CO2 与 H2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由此可得出
正确的结论是:
A. 该有机物中肯定不含氧 B. 该有机物中肯定含氧
C. 该有机物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 1:2 D. 该有机物分子中 CHO 原子个数比为 1:2:3
8. 下列各组物质中必定属于同系物的是
A. C3H4 和 C5H8 B. C3H8 和 C5H12 C. C3H6 和 C5H10 D. C2H5Cl 和 C3H6Cl2
9. 下列烃及烃的高聚物①乙烷 ②苯 ③聚丙烯 ④聚异戊二烯 ⑤2-丁炔 ⑥环已烷 ⑦邻
二甲苯 ⑧裂解气 ,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也能与溴水反应而使它褪色的是
A. ②③④⑤⑥⑦⑧ B. ③④⑤⑥⑦⑧ C. ④⑤⑧ D. ④⑤⑦
10. 下列实验操作需要用温度计,且插入反应液体中的是
A. 酒精和浓 H2SO4 共热制乙烯 B. 苯和浓 H2SO4、浓 HNO3 共热制硝基苯
C. 实验室进行石油分馏 D. 苯制取溴苯
11. 下列关于乙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乙烯可以催熟植物的果实
B. 乙烯生成聚乙烯的反应是乙烯分子互相加成反应
C. 聚乙烯由乙烯聚合而成,故分子中含有很多碳碳双键
D. 一吨乙烯完全反应可生成一吨聚乙烯
12. 以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无论乙烯的加成,还是乙烷的取代反应都可制得溴乙烷
B. 无论使用溴水或 KMnO4 溶液都可以鉴别乙烯和乙烷
C. 相同质量的乙烯和甲烷完全燃烧后产生的水的质量相同
D. 乙烯的化学性质比乙烷的化学性质活泼
参考答案:
1-5 CBDCB 6-10 ACBCA 11-12 CC
第七讲 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教学重点:
巩固复习乙醇、乙酸性质。
乙醇
烃的衍生物和官能团
烃的衍生物是指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的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生成的一些列化合物称为
烃的衍生物
官能团是指决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常见的官能团有—X、—CHO、—
COOH、—OH、 C≡C、C=C 等
⑴ 分子结构
结构简式:CH3CH2OH 或 C2H5OH
羟基与氢氧根的区别
名称
区别 羟基 氢氧根
电子式
电性 不显电性 显负电性
稳定程度 不稳定 较稳定
存在 不能独立存在,与其他基相结合在一起 能独立存在
⑵ 化学性质
① 与 Na 反应(置换反应或取代反应)
2CH3CH2OH +2Na →2CH3CH2ONa + H2↑ (乙醇钠,具有强碱性)
钠分别与水、乙醇反应的比较
钠与水的反应实验 钠与乙醇的反应实验
钠的现象
声的现象 有“啧啧”的声音 无任何声音
气的现象 观察不到气体的现象 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作爆鸣实验时有
爆鸣声
实验结论
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熔点低。
钠与水剧烈反应,单位时间内放
出的热量大,反应生成氢气。2Na
+ 2H2O == 2NaOH +H2↑水分子
中氢原子相对较活波
钠的密度大于乙醇的密度。钠与乙醇缓慢
反 应 生 成 氢 气 。 2Na + 2C2H5OH→
2C2H5ONa + H2↑乙醇分子里羟基氢原子
相对不活泼
反应实质
② 氧化反应
Ⅰ 燃烧 :
Ⅱ 催化氧化 (铜或银作催化剂)O2 + 2CH3CH2OH → 2CH3CHO + 2H2O 乙醛
实质:
Cu +1/2 O2 = CuO CuO + CH3CH2OH →Cu+CH3CHO+H2O
—CHO 醛基
③ 消去反应
醇分子结构:与—OH 相连的碳必须有相邻的碳原子,且此相邻的碳原子上还必须连有氢原
子时,才能发生消去反应。反应条件:浓 H2SO4,加热 。
即: 如: 都不能发生消去
反应。
乙醇的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⑶ 几种常用酒精的乙醇含量:
工业酒精:95% 无水酒精:99.5% 医用酒精:75% 啤酒:3%—4%
白酒:高度:45%—70% 低度:30%—44% 红酒(黄酒):10% 左右
2. 乙酸
⑴ 分子结构
⑵ 物理性质
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乙酸在温度低于它的熔点(16.6℃)时会变成冰状晶体,所以无
水乙酸又叫冰醋酸。乙酸的沸点是 117.9℃。
⑶ 化学性质
① 酸性(断 O-H 键)
CH3COOH CH3COO— + H+(羧基在水溶液中有一部分电离产生 H+,而具有一定
的酸性)
ⅰ向紫色石蕊试液中滴入乙酸溶液 ⅱ往镁粉中加入乙酸溶液
ⅲ 向 CuO 中加入乙酸溶液 ⅳ 向 Cu(OH)2 悬浊液中加入乙酸溶液
ⅴ 向 Na2CO3 粉末中加入乙酸溶液
酸性强弱比较:乙酸>碳酸;用醋可除去水壶内壁上的水垢:
2CH3COOH + CaCO3 = (CH3COO)2Ca + CO2↑+ H2O
2CH3COOH + Mg(OH)2 = (CH3COO)2Mg + 2H2O
② 酯化反应:(断 C-OH 键)
酯化反应:酸和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 (属于取代反应)。
脱水方式是:羧基脱羧羟基(无机含氧酸脱羟基氢),而醇脱羟基氢,即“酸脱羟基醇脱氢”
(可用同位素原子示踪法证明)。
酯 化 反 应 是 可 逆 的 : 羧 酸 + 醇 酯+水
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作催化剂和吸水剂,除去生成物中的水使可逆反应向生成物方向移
动。
3. 酯
⑴ 结构式: (其中两个烃基 R 和 R,可不一样,左边的烃基还可以是
H)
⑵ 物理性质
低级酯是具有芳香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⑶ 酯的水解 CH3COOCH2CH3 + NaOH → CH3COONa + CH3CH2OH
酯化反应与水解反应的比较:
酯化 水解
反应关系
RCOOH+ROH RCOOR+H2O
催化剂 浓硫酸 稀硫酸或 NaOH 溶液
催化剂的
其它作用
吸 水 , 提 高 CH3COOH 和
C2H5OH 的转化率
NaOH 中和酯水解生成的 CH3COOH,提
高酯的水解率
加热方式 直接加热 热水浴加热
反应类型 酯化反应,取代反应 水解反应,取代反应
【例】已知:①A 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成份,A 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
平;②2CH3CHO+O2 → 2CH3COOH。现以 A 为主要原料合成乙酸乙酯,其合成路
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 A 的电子式: 。
( 2 ) B 、 D 分 子 中 官 能 团 的 名 称 分 别
是: , 。
(3)写出反应类型:① ② ④
(4)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
④
【基础知识练习】
1. 下列各组液体混合物,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A.乙酸和水 B.液溴和苯 C.苯和水 D.乙醇和水
2. 下列化学品中属有毒且易燃的是
A. 乙酸 B. 氰化钾 C. 甲醇 D. 氢气
3. 下列变化过程,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石油的裂化 B. 煤的干馏 C. 石油的分馏 D. 铝热反应
4.下列物质在常温常压下为液体的是
A.甲烷 B.乙醇 C.乙烯 D.乙炔
5. 用硫酸酸化的 CrO3 遇酒精后,其颜色会从红色变为蓝绿色,用这个现象可以测得汽车司
机是否酒后开车。反应的方程式为 2CrO3 + 3C2H5OH + 3H2SO4 == Cr2(SO4)3 + 3CH3CHO
+ 6H2O,此反应的氧化剂是
A. H2SO4 B. CrO3 C. Cr2(SO4)3 D. C2H5OH
6. 用括号内试剂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正确的是
A. 溴苯中的溴(苯) B. 甲烷中的乙烯(溴水)
C. 甲烷中的乙烯(燃烧) D. 苯中的甲苯(溴水)
7.A、B、C 三种醇同足量的金属钠完全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消耗这
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6:3,则 A、B、C 三种醇分子里羟基数之比是
A.3:2:1 B.3:1:2 C.2:1:3 D.2:6:3
8. “黄色炸药”TNT 爆炸力强,存放稳定、安全,至今仍是常规战争中最重要的弹药,下
面关于 TNT 炸药的认识正确的是
酯化
水解
乙酸乙酯
④
H2O
①
O2
②
O2
③A B C D
A. 它是甲苯和硝酸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 B. 它属于分子晶体
C. 它不能燃烧,只能用雷管引爆 D. 它的化学成分是硝基甲苯
9. 下列物质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A.SO2 B.苯 C.乙烯 D.乙醇
10.下列化合物中,既显酸性,又能发生酯化反应和消去反应的是
11.科学家正在研究开发新的能源。“绿色能源”目前是研究的新能源之一,高粱、玉米等绿
色植物的种子经发酵、蒸馏就可以得到一种“绿色能源”。这种物质是
A.氢气 B.甲烷 C.酒精 D.木炭
12. 苯甲酸(C6H5COOH)和山梨酸(CH3-CH=CH-CH=CH-COOH)都是常用的食品防腐
剂。下列物质中只能与其中一种酸发生反应的是
A. 金属钠 B. 氢氧化钠 C. 溴水 D. 乙醇
13.钠与下列物质反应都能够产生氢气:①H2O;②CH3COOH;③CH3CH2OH。试推断这
三种
物质电离出 H+的难易程度(从难到易的顺序)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
参考答案:
1-5 CCCBB 6-10 BBBBC 11-13 CCC
第八讲 基本营养物质
教学重点:
巩固复习糖类、油脂、蛋白质性质。
元素组成 代表物 代表物分子
糖类
单糖 C、H、O 葡萄糖、果糖 C6H12O6
双糖 C、H、O 蔗糖、麦芽糖 C12H22O11
多糖 C、H、O 淀粉、纤维素 (C6H10O5)n
油脂 油 C、H、O 植物油 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
酯
脂 C、H、O 动物脂肪 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蛋白质 C、H、O、N、S、
P 等
酶、肌肉、毛发
等 氨基酸连接成的高分子
1. 油脂:高级脂肪酸与甘油所生成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称为油脂。
⑴ 生成:
⑵ 水解
硬脂酸钠是肥皂的有效成分,工业上用此反应来制备肥皂,因此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
应称为皂化反应。
⑶ 分类: 油(液态):植物油一般呈液态,高级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
脂肪(固态):动物油一般呈固态,高级饱和脂肪酸甘油酯
酯和油脂的比较
酯
油脂
油 脂
组成 有机酸或无机酸与醇
类反应的生成物
高级不饱和脂肪酸甘油
酯
高级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
状态 常温下呈液态或固态 常温下呈液态 常温下呈固态
存在 花草或动植物体内 油料作物的籽粒中 动物脂肪中
实例 CH3COOC2H5 (C17H33C00)2C3H5 (C17H35COO)3C3H5
联系 油和脂统称油脂,均属于酯类,含相同的酯基
2. 糖类
㈠ 葡萄糖(果糖)
⑴ 分子结构
分子式:C6H12O6 (180) 结构简式:CH2OH(CHOH)4CHO 结构式:
从葡萄糖的结构式可以看出,其分子中除-OH 外还含有一个特殊的原子团 ,这个原
子团称为醛基,醛基能被弱氧化剂氧化成羧基。
⑵ 物理性质:白色晶体,有甜味,易溶于水
⑶ 化学性质
① 还原性:
与银氨溶液反应:银镜反应:(条件碱性、水浴加热)
CH2OH(CHOH)4CHO+2〔Ag(NH3)2〕OH 水浴
CH2OH(CHOH)4COONH4+2Ag↓+
3NH3+H2O
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砖红色沉淀 (条件碱性、水浴加热)
CH2OH(CHOH)4CHO+2Cu(OH)2
CH2OH(CHOH)4COOH+Cu2O↓+2H2O
② 具有与乙醇相似的性质
⑷ 葡萄糖的制法:淀粉水解
⑸ 用途:医疗,制糖,制镜
㈡ 蔗糖(麦芽糖)
低聚糖: 糖类水解后生成几个分子单糖的糖.双糖、三糖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双糖(蔗糖和麦
芽糖)。蔗糖与麦芽糖的比较:
蔗糖 麦芽糖
分子式 C12H22011
结构差异 不含醛基 含醛基
来源
在植物体内由葡萄糖、果糖缩合生成。
C6H1206+ C6H1206 酶 H20+
C12H22011
(果糖) (葡萄糖)
淀粉水解糖化而成。
2(C6H10O5)+nH20 酶
nC12H22011
淀粉 (麦芽糖)
性质差异
①不显还原性,不发生银镜反应 ①有还原性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可水解,生成一分子果糖和一分子葡萄糖 ②可水解,生成二分子葡萄糖
③有甜味 ③有甜味,但不如蔗糖甜
㈢ 淀粉和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定义:多糖是由很多个单糖分子按照一定方式,通过在分子间脱去水分子而成的多聚体。因
此多糖也称为多聚糖。一般不溶于水,没有甜味,没有还原性。
淀粉与纤维素的比较:
淀粉 纤维素
分子组成 (C6H1005) (C6H1005)(与淀粉分子式中的 n 是不同的值)
结构特点
几百个到几千个葡萄糖单元
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有直链
及支链结构
几千个葡萄糖单元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与淀粉
不是同分异构体。分子的一个结构单元含三个醇
羟基
物理性质
白色粉末状物质。不溶于冷
水,在热水里淀粉颗粒会膨胀
破裂,有一部分淀粉会溶解在
水里,另一部分悬浮在水里,
形成胶状淀粉糊
白色、无臭、无昧的物质,不溶于水,也不溶于
一般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
1.不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
应。不显还原性,是一种非还
原性糖;
2.在稀酸作用下发生水解,
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在人体内也水解为葡萄糖:
3.淀粉遇碘后变蓝色
1.不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不显还原性,是
一种非还原性糖;
2.在酸作用下水解,最终产物是葡萄糖,但比淀
粉水解困难(需水浴加热,用 70%的 H2S04 催化):
3.与硝酸发生酯化反应
(纤维素三硝酸酯)
3. 蛋白质
⑴ 蛋白质的组成
定义:蛋白质是由不同的氨基酸(天然蛋白质所含的都是α一氨基酸)经缩聚后形成的高分子
化合物。
① 含有 C、H、O、N、S 等元素,相对分子质量很大,从几万到几千万,属于天然高分子
化合物。
② 1965 年我国科技工作者成功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
⑵ 性 质
① 水解反应:
② 盐析 — 可逆过 程 — 可分离提纯
蛋白质 铵盐、钠盐等
蛋白质溶液是胶体。
③ 变性 — 不可逆过程
紫外线照射、加热或加入有机化合物、酸、碱、重金属盐(如铜盐、铅盐、汞盐等)
比较蛋白质的盐析、变性与胶体的凝聚
盐 析 变 性 胶体凝聚
概 念
蛋白质溶液中加浓无
机盐溶液,使蛋白质析
出
蛋白质在某些条件作用下
凝聚,丧失生理活性
胶体中加入强电解质,
不同电荷的胶体或加热
而使之凝聚成大颗粒
对 象 高分子等(如蛋白质等) 高分子(如蛋白质) 带电的胶粒
变化条件 浓无机盐溶液
受热、紫外线、强酸、强
碱、重金属盐,某些有机
物等
强电解质,不同电荷的
胶体,加热
变化实质 物理变化(溶解度降低)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变化过程 可逆 不可逆 不可逆
用 途 分离,提纯 杀菌,消毒等 鉴别,分离等
④ 颜色反应—可鉴别蛋白质
现象:硝酸使蛋白质颜色变黄。
带有苯环的蛋白质跟浓硝酸作用会产生黄色
⑤ 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鉴别蛋白质
⑶ 氨基酸结构:氨基酸是一种含氮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羧基(一 COOH),也含有氨基(-
NH2),
概念:羧酸分子里烃基上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后的生成物叫氨基酸。
性质
①两性
R-CHCOOH+HCl R-CHCOOH
NH2 NH2C1
R—CHCOOH +NaOH R- CHCOONa +H2O
NH2 NH2
②缩合反应
(3)用途:人类必须的营养物质,工业原料,生物中的酶是重要的催化剂。
【例】有 A、B、C、D 四种无色溶液,他们分别是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淀粉溶液、蛋
白质溶液中的一种,经实验可知:B 能发生银镜反应;A 遇碘水变蓝色;ACD 均能发生水
解反应,A、D 的水解液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1)A 是 B 是 C 是 D 是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蔗糖水解:
淀粉水解:
【基础知识练习】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蔗糖不是淀粉水解的产物 B. 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
C. 蔗糖是多羟基的醛类化合物 D. 蔗糖与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2. 下列各选项中,两个反应所遵循的化学原理最相似的是
A. 葡萄糖和甲醛分别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都产生红色沉淀
B.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硫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C. 苯酚和丙烯都能使溴水褪色
D. 明矾用于净水和氯气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3.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A.甲酸甲酯 B.蔗糖 C.葡萄糖 D.麦芽糖
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淀粉与纤维素是互为同分异构体 B.乙烯可作果实的催熟剂
C.油脂不是酯 D.充分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有机物就是烃
5.下列物质中,能用来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的是
A. 生石灰 B. 浓硫酸 C. 无水硫酸铜 D. 金属钠
6. 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系物的是
A.葡萄糖与蔗糖 B.CH2=CH-CH3 和 CH2=CH-CH2-CH3
C.甲烷与丙烷 D.丁烷与异丁烷
7. 葡萄糖不具有的性质是
A. 和 H2 发生加成反应 B. 和银氨溶液发生氧化反应
C. 和酸发生酯化反应 D. 和 NaOH 溶液反应
8. 为了鉴别某白色纺织品的成分是真蚕丝(蛋白质)还是“人造丝”(合成纤维),可选用
的方法是
A.滴加浓硝酸 B.滴加浓硫酸 C.滴加酒精 D.灼烧
9.L 一多巴是一种有机物,它可用于帕金森综合症的治疗,其结构简式如下:
这种药物的研制是基于获得 2000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获
得 2001 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研究成果。下列关于 L-多巴酸碱性的
叙述正确的是
A.既没有酸性,又没有碱性 B.既具有酸性,又具有碱
性
C.只有酸性,没有碱性 D.只有碱性,没有酸性
10.生命起源的研究是世界性科技领城的一大课题。科学家认为生命起源的第一层次是产生
了
与硝基化合物可能是同分异构体的物质,这类物质是
A.醇 B.羟酸 C.氨基酸 D.糖
11. 青苹果(末成熟的苹果)汁遇碘变蓝色,熟的苹果汁能发生银镜反应,这说明
A. 青苹果中只含淀粉,不含糖类物质 B. 熟的苹果中只含糖类,不含淀粉
C. 苹果从青转熟时,淀粉水解生成单糖 D. 苹果从青转熟时,单糖缩聚成淀粉
12.取 a g 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
的质量恰好也增加了 a g。下列物质中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
A.H2 B.CO C.C6H12O6 D.C12H22O11
13.科学报道,常吃盐腌莱者比不吃者得胃癌的相对危险性高 5~6 倍,这是因为在无氧条
件下
发酵时
A.硝酸盐被还原成为亚硝酸盐 B.蛋白质被分解为亚硝胺类
C.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 D.Na+和 C1-离子浓度增加
14.变质的粮食中所含的较强的致癌物质是
A.硫化物 B.黄曲霉素 C.铅化合物 D.亚硝酸盐
15.“喷水溶液法”是最近日本科学家研制出的一种使沙漠变绿洲的新技术,它是先在沙漠中
喷洒一定量的聚丙烯酸酯水溶液,水溶液中的高分子与沙土粒子结合,在地表下 30~50cm
处形成一个厚 0.5cm 的隔水层,即能阻止地下的盐分上升,又有拦截、蓄积雨水的作用.下
列对聚丙烯酸酯不正确的说法是
A.单体的结构式为 CH2=CH—COOR B.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成反应
C.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 D.没有固定的溶沸点
16.食品店里出售的冰淇淋是硬化油,它是以多种植物油为原料来制取的,制作过程发生的
反应是
A.水解 B.加聚 C.加成 D.氧化
17.1924 年,中国药物学家陈克恢检验并证实了麻黄素有平喘作用,于是从中药麻黄中提
取麻黄素作为平喘药一度风靡世界。将 10g 麻黄素完全燃烧,可得 26.67gCO2,8.18gH2O,
同时测得麻黄素中含氮 8.48%。据此,判断麻黄素的分子式为
A.C2H3NO B.C10H15N203 C.C10H15NO D.C20H30N20
参考答案:
1-5 CAABC 6-10 BDDBC 11-17 CDABB CC
组成
葡萄糖 结构
单糖 性质
组成
果糖 结构
性质
组成
蔗糖 性质
糖类 双糖 用途
组成
麦芽糖 性质
用途
组成
淀粉 性质
多糖 用途
组成
纤维素 性质
用途
本讲教学重点:
巩固复习有机反应的种类及各个有机官能团的性质。
1.有机物
⑴ 性质特征:
大多数有机物 ① 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② 易燃烧;③ 大多数是非电解质,难电离;
④ 熔点低,易熔化; ⑤ 反应慢、反应复杂、副反应多。
⑵ 结构特点:
① 原子之间共价键相连; ② 碳原子之间可以连成链状或环状;
③ 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可以是单键、双键、三键; ④ 分子式相同时,可以出现多种结构。
⑶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类 型 反应特征 涉及具体物质的反应
取代反应 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
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
烷烃的卤化;苯及其同系物的卤
化、硝化、磺化;醇跟卤化氢反
应;苯酚的卤化、硝化;醇脱水
成醚的反应,
酯化反应 酸和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水解反应 有机物跟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反
应;实质是在有机分子中引入羟基的
反应
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
蛋白质的水解
加成反应 有机分子里的不饱和碳原子跟其它原
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成一种新有机物
的反应
烯烃、炔烃、二烯烃与氢气、卤
素单质、卤化氢和水;芳香族化
合物、醛、酮、油脂与氢气
加聚反应 含有碳碳双链的不饱和有机物,以加
成的方式相互结合,生成高分子化合
物的反应
烯烃、二烯烃、丙烯酸、甲基丙
烯酸甲酯等
消去反应 有机化合物在适当条件下,从一分子
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水、卤化氢),
而生成不饱和(含双链或叁键)化合
物的反应
醇的分子内脱水;卤代烃在 NaOH
的醇溶液里的反应
发生消去反应的有机物分子中与
官能团(—OH,—X)相连碳原
子的相邻碳原子必须要有氢原
子,否则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缩聚反应 有机物单体间通过失去小分子形成高
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氧化反应 有机物分子里“加氧”或“去氢”的反应 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苯的同系
物的侧链、醇、醛等可被某些氧
化剂所氧化
还原反应 有机物分子里“加氢”或“去氧”的反应
中和反应 有机酸或是有酸性的有机物跟碱作
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显色反应 某些有机化合物与特定试剂反应,显
示出特殊颜色的反应
苯酚加入 FeCl3 溶液显紫色;淀粉
遇碘溶液呈蓝色;蛋白质(分子
中含苯环)与浓 HNO3 反应后显
黄色。
② 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
反应,叫做加成反应。
常见物质的特征反应列表如下:
有机物或官能团 常用试剂 反应现象
C=C 双键
C≡C 叁键
溴水 褪色
酸性 KMnO4 溶液 褪色
苯的同系物 酸性 KMnO4 溶液 褪色
溴水 分层,上层棕红色
醇中的—OH 金属钠 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苯酚 浓溴水 溴水褪色并产生白色沉淀
FeCl3 溶液 呈紫色
醛基—CHO
银氨溶液 水浴加热生成银镜
新制 Cu(OH)2 煮沸生成砖红沉淀
羧基—COOH
酸碱指示剂 变色
新制 Cu(OH)2 常温沉淀溶解呈蓝色溶液
Na2CO3 溶液 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淀粉 碘水 呈蓝色
蛋白质 浓 HNO3 呈黄色
灼烧 有烧焦羽毛味
第十讲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教学重点:
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煤、石油炼制的基本原理及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
认识化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加绿色化学的有关知识。
一、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1、金属的存在:除了金、铂等少数金属外,绝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
2、金属冶炼的涵义:简单地说,金属的冶炼就是把金属从矿石中提炼出来。金属冶炼的实
质是把金属元素从化合态还原为游离态,即+n
M(化合态) 0
M(游
离态)。
3、金属冶炼的一般步骤: (1)矿石的富集:除去杂质,提高矿石中有用成分的含量。(2)
冶炼: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在一定条件下,用还原剂把金属从其矿石中还原出来,得到
金属单质(粗)。(3)精炼:采用一定的方法,提炼纯金属。
4、金属冶炼的方法
(1)电解法:适用于一些非常活泼的金属。
2NaCl(熔融) 2Na+Cl2↑ MgCl2(熔融) Mg+Cl2↑ 2Al2O3(熔融)
4Al+3O2↑
(2)热还原法:适用于较活泼金属。
Fe2O3+3CO 2Fe+3CO2↑ WO3+3H2 W+3H2O ZnO+
C Zn+CO↑
常用的还原剂:焦炭、CO、H2 等。一些活泼的金属也可作还原剂,如 Al,
Fe2O3+2Al 2Fe+Al2O3(铝热反应) Cr2O3+2Al 2Cr+Al2O3(铝热反
应)
铝热反应的实质上是用较活泼的铝,把活泼性相对弱的金属从其氧化物中还原出来。
(3)热分解法:适用于一些不活泼的金属。
2HgO 2Hg+O2↑ 2Ag2O 4Ag+O2↑
5、 (1)回收金属的意义:节约矿物资源,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2)废旧金属的最好处
理方法是回收利用。(3)回收金属的实例:废旧钢铁用于炼钢;废铁屑用于制铁盐;从电影
业、照相业、科研单位和医院 X 光室回收的定影液中,可以提取金属银。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K、Ca、Na、
Mg、Al
Zn、Fe、Sn、
Pb、(H)、Cu
Hg、Ag Pt、Au
金属原子失电子能力 强 弱
金属离子得电子能力 弱 强
得电子、被还原
主要冶炼方法 电解法 热还原法 热分解法 富集法
还原剂或
特殊措施
强大电流
提供电子
H2、CO、C、
Al 等加热
加热 物理方法或
化学方法
二、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1、海水是一个远未开发的巨大化学资源宝库
海水中含有 80 多种元素,其中 Cl、Na、K、Mg、Ca、S、C、F、B、Br、Sr 11 种元素的
含量较高,其余为微量元素。常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并在传统海水制盐工业基础上制取镁、
钾、溴及其化合物。
2、海水淡化的方法: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其中蒸馏法的历史最久,蒸馏法
的原理是把水加热到水的沸点,液态水变为水蒸气与海水中的盐分离,水蒸气冷凝得淡水。
3、海水提溴
实验中提取的步骤:
(1)用蒸馏法将海水浓缩。用硫酸将浓缩的
海水酸化。
(2)向酸化的海水中通入适量的氯气,使溴
离子转化为溴单质。
(3)向含溴单质的水溶液中通入空气和水蒸
气,将溴单质吹入盛有二氧化硫溶液的吸收
塔内。
(4)向吸收塔中溶液内通入适量的氯气。
(5)用 CCl4 萃取吸收塔中溶液里的溴单质。
浓缩海水 溴单质 氢溴酸 溴单质
有关反应方程式:①2NaBr+Cl2=Br2+2NaCl ②Br2+SO2+2H2O=2HBr+
H2SO4
③2HBr+Cl2=2HCl+Br2
4、海带提碘
海带中的碘元素主要以 I-的形式存在,提取时用适当的氧化剂将其氧化成 I2,再萃取出来。
证明海带中含有碘,实验方法:(1)用剪刀剪碎海带,用酒精湿润,放入坩锅中。(2)灼烧海
带至完全生成灰,停止加热,冷却。(3)将海带灰移到小烧杯中,加蒸馏水,搅拌、煮沸、
过滤。(4)在滤液中滴加稀 H2SO4 及 H2O2 然后加入几滴淀粉溶液。
证明含碘的现象:滴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2I-+H2O2+2H+=I2+2H2O
5、海水中氯化钠的相关化学反应:
2NaCl + 2H2O==NaOH+ Cl2+H2
NaOH+ Cl2 ===NaClO + H2O+ NaCl
三、煤和石油
1、煤的组成: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还含有少量
的氢、氧、氮、硫等元素。
2、煤的综合利用:煤的干馏、煤的气化、煤的液化。
煤的干馏是指将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使其分解的过程,也叫煤的焦化。煤干馏得到焦
炭、煤焦油、焦炉气等。
煤的气化是将其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
煤的液化是将煤转化成液体燃料的过程。
3、石油的组成:石油主要是多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多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没有固
定的沸点。
4、石油的加工:石油的分馏、催化裂化、裂解。
四、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
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工农
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1、环境污染
(1)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物:颗粒物(粉尘)、硫的氧化物(SO2 和 SO3)、氮的氧化物(NO 和 NO2)、CO、
碳氢化合物,以及氟氯代烷等。 大气污染的防治:合理规划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布局;
调整能源结构;运用各种防治污染的技术;加强大气质量监测;充分利用环境自净能力等。
(2)水污染
水污染物:重金属(Ba2+、Pb2+等)、酸、碱、盐等无机物,耗氧物质,石油和难降解的
有机物,洗涤剂等。 水污染的防治方法:控制、减少污水的任意排放。
(3)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物: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生活垃圾、工矿企业固体废弃物、化肥、农药、大气沉
降物、牲畜排泄物、生物残体。 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控制、减少污染源的排放。
2、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按照绿色化
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原子经济”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即没有副反
应,不生成副产物,更不能产生废弃物),这时原子利用率为 100%。
3、环境污染的热点问题:
(1)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为 SO2 和 NOx。
(2)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是氟利昂(CCl2F2)和 NOx。
(3)导致全球变暖、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CO2。
(4)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是汽车排出的尾气中氮氧化物、一氧化氮、碳氢化合物。
(5)“白色污染”是指聚乙烯等塑料垃圾。
(6)引起赤潮的原因:工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水含大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含磷洗衣粉的
使用和不合理使用磷肥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基础知识练习】
1.人类对某金属冶炼技术的掌握程度决定了其应用的广泛性。影响冶炼方法的主要因素是
A.金属的活动性大小 B.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多少
C.金属的化合价高低 D.金属的导电性强弱
2.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 pH 在 5.6~7.0 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
② CO2 的大量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
③ 燃煤时加入适量的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 SO2 的量
④ 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3.许多国家十分重视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的物质是
A.氯、溴、碘 B.钠、镁、铝
C.烧碱、氢气 D.食盐、淡水
4. 从海水中可以提取溴,但得到的液溴中常常溶有少量氯气,除去氯气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适量的 NaBr 溶液 B.通入溴蒸气
C.加入适量的 NaOH 溶液 D.加适量的 KI 溶液
5.下列有关金属的冶炼的说法正确的是
A.高炉炼铁的过程是通过置换反应得到铁
B.用直接加热氧化铝的方法冶炼得到铝
C.高温加热氧化镁和碳的混合物可以制单质镁
D.硫化亚铜与氧气反应炼铜的过程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6.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电解的方法可以从海水中获取淡水
B.海水中含有钾元素,只需经过物理变化可以得到钾单质
C.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只发生了化学变化
D.从海水中可以得到 NaCl,电解熔融 NaCl 可制备 Cl2
7.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提倡人们购物时不用塑料袋,是为了防止白色污染
B.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三大合成材料都主要是以硅酸盐为原料生产
C.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污染土壤和水体,应积极开发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
D.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8.人类应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使用资源,以合理的方式对废物进行处理并循环使用,下列
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回收并合理处理废电池 B.将煤转化为水煤气作燃料
C.发电厂的煤经脱硫处理 D.电镀废液经中和后直接排放
9.绿色化学中,最理想的“原子经济”是原子利用率为 100%。下列反应类型能体现“原
子经济性”原则的是①取代反应 ②加成反应 ③酯化反应 ④水解反应 ⑤加聚反应
A.②⑤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10.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A.用浓硫酸与蛋白质的颜色反应鉴别部分蛋白质
B.从含 I-的溶液中提取碘:加入适量稀硫酸与 3%的 H2O2 溶液,再用酒精萃取
C.向溶液中滴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SO42-
D.实验室可用 NaOH 溶液处理 NO2 和 SO2 废气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活泼金属钠用电解法冶炼 B.铜可以用置换法和电解法冶炼得到
C.汞的冶炼只能用还原剂法 D.铝的冶炼一般用还原剂法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是复杂的混合物,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一系列重要的化工原料
B.石油分馏得到的汽油、煤油、柴油等都有固定的熔沸点
C.石油炼制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轻质油和重要化工原料(乙烯、丙烯等)
D.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是乙烯,它们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13.从海水提取溴的过程中,吸收塔内溴蒸气和吸收剂 SO2 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Br2 + SO2 +
2H2O == 2HBr + H2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r2 在反应中表现氧化性 B.SO2 在反应中被还原
C.Br2 在反应中失去电子 D.1mol 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 2mol 电子
14.下列关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
B.煤的气化是将其通过物理变化转化为气态的过程
C.天然气除了作燃料之外,还可用于合成氨和生产甲醇
D.石油分馏可获得乙酸、苯及其衍生物
15.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聚丙烯的单体是 CH3—CH=CH2
B.汽油、柴油和植物油都是碳氢化合物
C.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D.通过加聚反应得到的聚乙烯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附一:主观题突破
已知五种元素的的原子序数大小顺序为 C>A>B>D>E;A.C 同周期,BC 同主族.,A 与 E 形
成离子化合物,A2B 中所有离子的电子数相同,其电子总数为 30;D 与 E 可形成 4 核 10
电子的分子。
(1)A B C D E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 A2B 的形成过程:
(3)写出 D 元素形成的单质的结构式:
(4)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E 与 B 形成的化合物:
A、B、E 形成的化合物:
D、E 形成的化合物:
(5)A、B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A2B2 属于 化合物,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是 ;
写出 A2B2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元素的种类决定于__________ ______ , 核素的种类决定于__________ ______, 元素的化
学性质主要决定于________________,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决定于 。
3、元素周期表有_____ _个横行,叫周期,每一周期中元素原子的_____ _________ _相同,
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_____ ____(填增强或减弱);元素周期表中有_____ ___列,第ⅥA
族处在第_____ ____列,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_____ ____(填增强或减
弱)。
4、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针对表中的①~⑨种元素,填写下列空白:
主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族
2 ① ② ③
3 ④ ⑤ ⑥ ⑦ ⑧
4 ⑨
(1) 在这些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 (填具体元素符号,下同)。
1 2 3 4 5 6 7 8
A C D A C D B D
9 10 11 12 13 14 15
A D A C AD AC B
(2) 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分子式是_______,碱性最强的化合
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
(3) 最高价氧化是两性氧化物的元素是_____ ____;写出它的氧化物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
(4) 用电子式表示元素④与⑥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
该化合物属于 (填 “共价”或“离子”)化合物。
(5)表示①与⑦的化合物的电子式 ,该化合物是由 (填
“极性”“非极性”下同)键形成的。
5、根据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回答:116 号元素处于周期表第_____ __周期,第_____ __
族;原子核外有_____ ____个电子层,最外层有_____ ____个电子;它是_____ ____(填金
属或非金属)元素。
6、在水溶液中,YO3-与 S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YO3-+3S2-+6H+=Y-+3S↓+3H2O.请回
答:
(1)此反应中,_______发生氧化反应,氧化剂是_______。
(2)YO3-中 Y 的化合价是_______。
(3)Y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_,它可能处于第_______族。
7、如图示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B、C 均为短周期元素,A、C 两种元素的原子核外
电子数之和等于 B 的质子数,B 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回答:
(1)写出元素符号:A_________;B______;C_____ ____。
(2)C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 _________ _;B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
________ _。
(3)A 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显____ _____(填酸或碱)性。
8、A、B、C、D4 种元素,A 元素所处的周期数、主族序数、原子序数均相等;B 的原子半
径是其所在主族中最小的,B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HBO3;C 元素原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少 2 个;C 的阴离子与 D 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排布,两元素可
形成化合物 D2C.
(1)B 元素的名称___ _____;B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 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
(2)A、B 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 ____;
(3)C 的元素符号________,C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 ____;
(4) D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____ ____.
9、已知 A、B、C、D 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A 是最外层为一个电
子的非金属元素,C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 3 倍;C 和 D 可形成两种固态化合物,
其中一种为淡黄色固体;B 和 C 可形成多种气态化合物。A、B、C 三种元素可以形成离子
晶体,该晶体中各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B:C=4:2: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 B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写出 C 和 D 形成的淡黄色固体化合物的电子式 。
(2)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B:C=4:2:3 的晶体名称为 。
(3)请写出与 A2C 和 BA3 分子中电子数相同,且仍由 A、B、C 元素中任意两种元素组成的
微粒的符号(举两例) 、 。
(4)写出由 B、C 元素组成且元素原子质量比为 B:C=7:12 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10、已知有 1H216O、D2S、3H218O、S17O2、2H2S、S16O2,
其中有 种元素, 种核素, 种分子。
1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符号:① ,⑥ ,⑦ 。
(2)画出原子的结构示意图:④ ,⑧ 。
(3)在①~12 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
最不活泼的元素是 。(均填元素符号)
(4)元素⑦与元素⑧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
明这一事实的是 。
a.常温下⑦的单质和⑧的单质状态不同
b.⑧的氢化物比⑦的氢化物稳定
c.一定条件下⑦和⑧的单质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5)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 (填序号),跟它同周期原子半径最小的元
素是 (填序号),它们可以形成 (填离子或共价)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
其形成过程: 。
(6)已知某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 2 倍,该元素可以与⑧形成一种 AB4
型的化合物,请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 。
12、已知非金属单质硫(S)是淡黄色固体粉末,难溶于水。为了验证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
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 A 的分液漏斗中盛装的试剂是 ,烧瓶中加入的试剂是 。
(2)画出虚线框内的实验装置图,并注明所加试剂,说明装置的作用 。
(3)装置 B 中盛放的试剂是 (选填下列所给试剂的代码),实验现象为 ,
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该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A.Na2S 溶液 B.Na2SO3 溶液 C.Na2SO4 溶液
(4)从原子结构的角度简要分析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原因。
(5)还有哪些事实能够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试举一例)。
(6)装置 C 中盛放烧碱溶液,目的是吸收反应后剩余的气体,防止污染空气。在该反应中,
Cl 元素的化合价既有升高又有降低,即在反应中 Cl 元素的原子既能获得电子也能失去电子,
能否说氯元素既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简述你的理由。
。
13、如图所示,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研细的 20g Ba(OH)2·8H2O 晶体。
将此小烧杯放在事先滴有 3~4 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 10g NH4CL
晶体,并用玻璃棒快速搅拌。
实验中要用玻璃棒搅拌的原因是
。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该反应 (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3)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除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及反应混合物呈糊状以外,还有
。
(4)通过最后一个现象可以说明该反应为 (填“吸”或“放”)热反应,这是由
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填“大于”或“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14、I、如图所示,将锌片浸在稀硫酸中,用一根细铜棒抵住锌片的中部,发现铜棒上有大
量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被铜棒抵住的部位出现了一个洞口。请你解释这两个现象:
, 。
(用电极反应式表示)。
II、某同学根据离子方程式:2Fe3++Cu===2Fe2++Cu2+
设计了一套原电池装置,从而实现了该反应。请完成下
列各题:
该原电池 的负极材料为 ,
电解质溶 液可能
是 (填溶质的化学式)。
在下面方 框中画出该原电池的示意
图(正极 材料为碳棒)。
15、工业制硫酸中,SO2 的催化氧化是一个可逆反应:2SO2+O2 2SO3 ,即
该反应达到一定限度后,就会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建立一种动态平衡(即化学平衡)。
请填写下表空白:
SO2 O2 SO3
反应开始时的浓度
/mol·L-1
3.0 1.5 0
10min 后的浓度
/mol·L-1
平均反应速率
/mol·L-1min-1
0.1
催化剂
=====
(2)比较法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请用比较法归纳上表中的反应速率与化学方程式中的
计量数之间 的关系
16、10 分)向 200mL 6mol·L-1 盐酸中加入一定量的纯净 CaCO3,产生气体的体积随时间
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设 OE 段的反应速率为 v1,EF 段的反应
速率为 v2,FG 段的反应速率为 v3,则
v1、v2、v3 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
为了减缓上述反应的速率,欲向该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你认为可行的是 (填字母)。
蒸馏水 B、氯化钾固体 C、氯化钠溶液 D、浓盐酸
(3)加入 CaCO3 的质量为 。
若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则 EF 段用盐酸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
V(HCL)== 。
下表中括号内物质为所含的少量杂质,请选用适当的试剂和
分离装置将杂质除去,并将所选的试剂及装置的编号填入表
中。
试剂:①水;②氢氧化钠;③溴水;
分离装置:A、分液装置;B、蒸馏装置;C、洗气装置;
需加入的试剂 分离装置
苯(乙醇)
乙烷(乙烯)
乙醇(乙酸)
“酒是陈的香”,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 乙酸
乙酯。在实验室我们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制取乙酸乙 酯。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试管 a 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试管 b 中所盛的溶液为 ,
其主要作用是
。
试管 b 中的导管要在液面的稍上方,
不能插入液面以下,其目的是
。
该实验中,若用 3mol 乙醇和 1mol 乙酸
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充分反应后,能否生成 1mol 乙酸乙酯? (填“能”或“不
能”),原因是 (不考虑原料损耗)。
苯是最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之一,现利用苯,同时使用其他部分试剂,可实现如下转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C 的结构简式为 ;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 ;
反应②: ;
上述反应①~③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填序号)。
为了检验淀粉水解的产物,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剂 1 为 20%的 H2SO4 溶液,其作用是 。
试剂 2 为 ,其作用是 ;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为检验淀粉液是否已完全水解,取少量水解液于试管中,加入碘水,则证明淀粉未完
全水解的现象是 。
21、下表是 A、B、C、D、E 五种有机物的有关信息:
A ①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②比例模型为
③能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 C
B ①由 C、H 两种元素组成;
②球棍模型为
C ①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
②能与 NA 反应;
③与 E 反应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为 88 的酯
D ①相对分子质量比 C 少 2;
②能由 C 催化氧化得到
E ①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
②其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回答下列问题:
A~E 中,属于烃的是 (填字母)。
A 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C 催化氧化生成 D 的化学方程式为 。
有机物 B 具有的性质是 (填序号)。
①无色无味的溶液;②有毒;③不溶于水;④密度比水大;⑤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和溴水
褪色
E 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 E 的水溶液显酸性,现设计一个实验来比较 E 与
碳酸酸性的强弱,则该实验的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说明)。
22.碘是人体必须的元素之一,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以碘离子形式存在的
碘元素。在实验室中,从海藻里提取碘的流程和实验装置如下:
(1)指出上述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实验操作的名称:
步骤③ ,步骤⑤ 。
( 2 ) 写 出 步 骤 ④ 对 应 反 应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
(3)步骤④除了加入过量 Cl2,下列氧化剂最好选用 (填代号)。
A.浓硫酸 B.H2O2 溶液 C.KMnO4 溶液
理由是
。
(4)提取碘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有机试剂是 。(填编号)
A.酒精 B.醋酸 C.四氯化碳 D.苯
(5)为了使海藻灰中的碘离子转化为碘的有机溶液,即完成步骤③至⑤,实验室里有烧杯、
玻璃棒、集气瓶、酒精灯、导管、圆底烧瓶、石棉网、以及必要的夹持仪器和物品,尚缺少
的玻璃仪器是
。
23.目前世界上 60%的镁是从海水提取的。海水提镁的主要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剂 a沉淀池
生石灰 石灰乳
海水 引入
Mg(OH)2 MgCl2 溶操作 A 操作 B
MgCl2·6H2
无水 MgCl2Mg
海藻灰海藻 ①
灼烧 浸泡
② 海藻灰悬浊液
含碘离子溶液
残渣
③
④
过量 Cl2 含碘水的溶液
含碘有机溶液
⑤
⑥
晶态碘
(1)从离子反应的角度思考,在海水中加入石灰乳的作用是 ,
写出在沉淀池的离子方程式 。
(2)石灰乳是生石灰与水形成的化合物,从充分利用海洋化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
生产生石灰的主要原料来源于海洋中的 。
(3)操作 A 是 , 操作 B 是 。
(4)加入的足量试剂 a 是 (填化学式)。
(5)无水 MgCl2 在熔融状态下,通电后会产生 Mg 和 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从考虑成本和废物循环利用的角
度,副产物氯气可以用于 。
(6)海水提镁的过程,为什么要将海水中的氯化镁转变为氢氧化镁,再转变为氯化镁?
。
(7)有同学认为:可直接加热 Mg(OH)2 得到 MgO,再电解熔融 MgO 制金属镁,这样可简
化实验步骤,体现实验的简约性原则。你 (填“同意”或“不同意”)该同学
的想法,理由是
。
【主观题部分参考答案】
1. (1)钠、氧、硫、氮、氢;(2) 略;(3)N ≡N;(4)略
(5)离子 离子键和共价键 ;方程式略
2.质子数(核电荷数);中子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3.7;电子层数;增强;18;16;减弱
4.(1)Ar;(2)HClO4; ;(3)Al;Al2O3+2OH-=2AlO2-+H2O(2 分);
(4) (2 分);离子。 (5) (2
分);极性共价键
5.七;第ⅥA 族;7;6;金属
6.(1)S2-、YO3-;(2)+5;(3)7;第ⅦA 族。
7.(1)A:N;B:S;C:F。 (2) ;H2SO4.(3)
碱
8. (1)氮;二,第ⅤA 族;(2)NH3 ;(3)S,SO3。 (4)KOH
9.(1) (2)硝酸铵 (3)OH — NH4+ (4)N2O3
10. 3, 7, 5
11.
(1)① N ,⑥ Si ,⑦ S 。 (2)④ , ⑧
(3)K,F,Ar
(4)Cl,b
2 8 2+12 2 8 7+17
(5)③,⑧,离子,
(6) 略 。
12. (1)浓盐酸 MnO2
(2) 除去 Cl2 中的 HCl 气体
(3)A 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Na2S+Cl2=2NaCl+S↓ 置换
(4)Cl 原子、S 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但最外层电子数 Cl 原子是 7,S 原子是 6,且原子
半径 Cl<S,因此,在反应中 Cl 原子比 S 原子更容易获得电子达稳定结构,故氯元素的非
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
(5)HCl 的稳定性比 H2S 的稳定性强或者 HClO4 的酸性比 H2SO4 的酸性强。(其他合理
答案均可)
(6)不能,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以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程度,以及它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为依据。非金属性的强弱以它与氢气生成氢化物的稳定
性或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来判断。(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3、(1)该反应是固体之间的反应,搅拌可使混合物充分接触并发生反应
(2)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不是
玻璃片上因结冰而与小烧杯黏在一起
吸;小于
14I、正极;2H++2e-==H2↑;负极;Zn—2e-===Zn2+
II、(1)Cu;FeCL3[或 Fe2(SO4)3 ,或 Fe(NO3)2 等]
(2) (或其他合理答案)
15、(1)
SO2 O2 SO3
反应开始时的浓度
/mol·L-1
10min 后的浓度
/mol·L-1
2.0 1.0 1.0
平均反应速率
/mol·L-1min-1
0.1 0.05
各物质(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
16、(1)v2>v1>v3
(2)AC
(3)25g
(4)1.5mol·L-1·min-1
17、
Na ClNa+Cl
需加入的试剂 分离装置
苯(乙醇) ① A
乙烷(乙烯) ③ C
乙醇(乙酸) ② B
18、(1)CH3COOH+CH3CH2OH
(2)饱和碳酸钠溶液;酯在其中的溶解度小,有利于酯的分离(或除去粗产品的乙酸、乙
醇,有利于闻到酯的香味)写出其中一种作用即可,
(3)防止倒吸
(4)不能(1 分);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19、(1)
(2) + HNO3 +H2O
+Br2 Br +HBr
(3)③
20、(1)作催化剂
(2)NaOH 溶液;中和作催化剂的硫酸,使检验水解产物的实验得以顺利进行;
H++OH-===H2O
(C6H10O5)n+nH2O nC6H12O6
淀粉 葡萄糖
(4)溶液变蓝
21、(1)A、B
(2)CH2==CH2+Br2→BrCH2CH2Br
(3)2CH3CH2OH+O2 2CH3CHO+2H2O
(4)②③
(5)CH3COOH+NaHCO3===CH3COONa+H2O+CO2↑
22. (1)过滤 ,萃取 (2)Cl2 +2I- === I2 +2Cl
(3)B 过氧化氢是绿色氧化剂,在氧化过程中不会引进杂质、不产生污染。
(4) CD
(5)分液漏斗, 普通漏斗
23. (1)沉淀 Mg2+ (或使 Mg2+形成 Mg(OH)2 沉淀)
Mg2+ + 2OH- == Mg(OH)2↓
(2)贝壳(或牡蛎壳等)
(3)过滤 , 加热浓缩(或蒸发结晶)
(4)HCl (5)MgCl2(熔融)
通电
Mg + Cl2↑
========浓 H2SO4 CH3COOCH2CH3+H2O
Br
NO2
浓 H2SO4
催化剂
催化剂
Cu
制盐酸,循环使用。
(6)海水中氯化镁的含量很大,但镁离子浓度很低,该过程可以使镁离子富集,浓度高,
且成本低。
(7)不同意,MgO 熔点很高,熔融时耗费大量的能量而增加生产成本
附二:
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化学试卷
友情提示:
1、本试卷分为Ⅰ卷、Ⅱ卷两部分,共 32 个小题,共 10 页,满分 120 分;答题时间
为 90 分钟;请将答案写在机读卡和答题纸上,交机读卡和答题纸。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l O-16 C-12 Fe-56 Al-27
Ⅰ卷: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 2 分,共 56 分)
1、下列联系实际的说法正确的是
A.高梁、玉米等植物的种子经发酵、蒸馏得到的“绿色能源”是甲烷
B.人类目前直接利用的能量大部分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C.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源 D.硫和碳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2、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CH4 B.C2H4 C.KSCN D.C2H5OH
3、下列物质在常温常压下为液体的是
A.乙醇 B.异丁烷 C.乙烯 D. 一氯甲烷
4、下列气体的主要成分不是甲烷的是
A.瓦斯气 B.沼气 C.煤气 D.天然气
5、从海水中提取下列物质,可以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Mg B.K C.NaCl D.Br2
6、下列物质因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是
A.乙烯 B.苯 C.乙酸 D.乙醇
7、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本质是
A.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依次递增
C.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8、下列关于金属冶炼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 Mg 只能用热还原法制备 B.高炉炼铁的原理是用 CO 还原铁矿石
C.电解 AlCl3 制金属 Al D.用热还原法制金属 Na
9、下列对甲烷和乙烯的描述正确的是
A.乙烯比甲烷的碳的质量分数低 B.燃烧时,乙烯与甲烷现象一样
C.它们都能使溴水褪色 D.充分燃烧时,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
10、下列关于原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②装置都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②中的硫酸根离子向负极移动
C.②中的电子由 Zn 流向 Cu
D.②中电流的方向是由正极到负极
11、下列试剂能用来鉴别甲烷和乙烯的是
A.水 B.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12、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O2 和 O3 B.
1
1 H 和
2
1 H
C.CH4 和 CH3CH3 D.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碱金属单质的熔点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降低
B.砹位于第七周期第 VIIA 族,其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氯化氢
C.硒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硫酸强
D.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溶于水后,水溶液均为酸性
14、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正确的是
A.乙醇的分子式:C2H5OH B.氮气的电子式:
C.用电子式表示 HCl 的形成过程:
D.苯的结构简式:C6H6
15、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B.苯和浓硝酸的反应
C.将苯滴入溴水中 D.苯与氢气的反应
16、三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 的非金属性可能比 Z 的弱
B.三种元素均为非金属元素
C.Z 形成简单离子的半径比 Y 形成简单离子的半径小
D.Y 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比 Z 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高
17、下列关于苯分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苯分子具有平面正六边形结构 B.苯分子中 6 个碳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完全相同
C.苯分子具有碳碳双键,可以使溴水褪色
D.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1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气通入水中:Cl2 + H2O ClO- + Cl- + 2H+
B.氯化铁中加入铁粉:Fe3+ + Fe === 2Fe2+
C.二氧化硫通入溴水中:SO2 + Br2 + 2H2O === SO42- + 2HBr + 2H+
D.铜放入稀硝酸中:3Cu + 8H+ + 2NO3- === 3Cu2+ + 2NO↑ + 4H2O
19、对 CH4 与 Cl2 的反应(如右图所示)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B.该反应的条件是光照
C.该反应的生成物有四种
D.该反应的现象是量筒内气体颜色变浅,器壁上有油状
液滴,量筒内液面上升并产生白雾
20、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跟卤族元素结合时 形
成的化学键
A.一定是共价键 B.一定是离子键
C.可能是共价键,也可能是离子键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21、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乙醇是无色透明、有特殊香味的液体 B.乙醇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H3—CH—CH3 和
︱
CH3
CH3—CH2—CH2—CH3
C.乙醇属于烃类物质 D.无水硫酸铜常用于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
22、若 n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 NH3 中含共价键的数目为 1.5nA
B.均含 nA 个氧原子的氧气和臭氧的质量比为 3: 2
C.1.8 克 D2O 中含有 nA 个中子
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转移 nA 个电子时,产生氧气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 22.4L
23、恒温下,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SO2 + O2 2SO3,下列不能用
来
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中压强不再变化
B.SO2 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C.容器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
D.单位时间内生成 SO2 的物质的量与消耗 SO3 的物质的量相等
24、锌粒和盐酸反应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减慢。此时加热或加入浓盐酸,反应速率明显加
快。上述实验中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
①温度 ②固体的表面积 ③反应物的状态 ④溶液的浓度 ⑤催化剂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⑤
25、CH2 = CHCH2OH 可能发生的反应类型有:①加成反应 ②氧化反应 ③酯化反应
④中和反应
A.只有①③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①③④ D.只有①②
26、下列药品和装置合理,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A.喷泉实验 B.实验室制取并收集
氨气
C.制备氢氧化亚铁 D.验证苯中是否
有碳碳双键
27、R、W、X、Y、Z 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一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m、
n 均为正整数)
A.若 R(OH)n 为强碱,则 W(OH)n+1 也为强碱
B.若 HnXOm 为强酸,则 Y 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C.若 Y 的最低化合价为-2,则 Z 的最高正化合价为+7
D.若 X 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则五种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28、将 4molA 气体和 2molB 气体置于 2L 的密闭容器中,混合后发生如下反应:
2A(g) + B(g) = 2C (g) 。若经 2s 后测得 C 的浓度为 0.6mol/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物质 A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0.6mol/(L·s)
B.用物质 B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0.3mol/(L·s)
C.2s 时物质 A 的转化率为 30%
D.2s 时物质 B 的浓度为 0.3mol/L
Ⅱ卷:填空题(共 64 分)
29、元素周期表是学习物质结构和性质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
字母 A、D、F、G、Q、M、R、N、T 分别代表某种化学元素。请依据这 9 种元素回答下列
问题。
(1)表中 T 的元素符号为 ,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2)元素的非金属性:M R(填“>”或“<”)。
(3)R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 。
(4)F、G 两元素形成的淡黄色固体物质的电子式为 ,该物质含有的
化学键的类型是 。
(5)表中某些元素的原子可形成与 Ar 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简单离子,这些离子的半径
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离子符号)。
(6)表中某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 3 倍,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为 。
(7)A 与 D 形成分子的空间结构可能是(填序号) 。
a b c d
30、(1)能源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天然
气是一种高效、低耗、污染小的清洁能源,主要成分
为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标准状况下,11.2L 甲烷燃烧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
为 mol。
在 如 右 图 构 想 的 物 质 循 环 中 太 阳 能 最 终 转 化 为
能。
(2)钢铁的腐蚀现象非常普遍,电化学腐蚀是造成钢铁腐蚀
的主要原因,某同学按右图进行钢铁腐蚀的模拟,则负极的电
极反应式为 ,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提示:电化学的总反应式为 2Fe+2H2O+O2=2Fe(OH)2】
(3)海水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下图是
海带中提取碘的示意图:
A
D F
G Q M R
N T
燃烧热
太阳能
燃料
CH4 ,
CH3OH,
燃烧产物
CO2,H2O,
N2,……
含 I2 的有机
溶液
试剂 ③
含 I2 的溶液
残渣
操作
①
含 I-的溶液
稀硫酸
H2O2
反应②
海
带
灼烧 海
带
灰
操作①的名称是 ;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是 ,
下述物质中不可做试剂③的是 。
A.乙醇 B.苯 C.乙酸 D.四氯化碳
31、某气态烃 A 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 1.25g/L,其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
发展水平。B 和 D 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D 能跟碳酸氢钠反应,F 有香味。它们之间的
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A 的结构式为 ,B 中官能团的电子式为 ,
D 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
(2)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反应②在 Cu 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该实验的步骤是将红亮的铜丝置
于酒精灯上加热,待铜丝变为黑色时,迅速将其插入到装有 B 的试管中(如
右图所示)。重复操作 2-3 次,观察到的现象是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D 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5)B、D 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实现反应④,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试管 1 中装药品的顺序为先取 (填“B”、“D”、“浓硫酸”,下同),再加
入 ,最后加入 。图中 X 的化学式为 。
浓硫酸的作用是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2、A、B、C、D 是四种常见的单质,A、B 为金属,C、D 常温下是气体,且 D 为黄绿色
气体。甲、乙、丙为常见的化合物,甲是黑色且具有磁性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
图所示:
高温 水蒸气
加热
D
点燃
燃烧
NaOH 溶液氧化物 B
C
A 甲
乙
丙A
A B C D(C2H4O2)
E
① O
2
③
④
O
2
F
②
Br2/CCl
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 与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常温下,将 A 或 B 的单质放入浓硫酸或浓硝酸中,是否溶解? (填“是”
或“否”)。
(3)将丙溶于水配成溶液,检验丙中阳离子的方法是
。
(4)写出 A 与水蒸气反应生成 C 和甲的化学方程式 。
(5)将 A、B 两种金属按一定的质量比组成混合物。
①取一定质量的该混合物,向其中加入足量的 NaOH 溶液,生成气体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
为 n L , B 与 NaOH 溶 液 反 应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是 ,混合物中 B 的物质的量为
mol(用含字母的分数式表示)。
②另取相同质量的该混合物,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固体全部溶解,生成气体的体积在
标准状况下为 m L,该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混合物中 A
的质量为 g(用含字母的分数式表示)。
③向②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搅拌,将产生的沉淀过滤出来,经洗涤、
干燥、灼烧后得到一种固体,经称量发现该固体的质量和原混合物的质量恰好相等,则原混
合物中铝的质量分数为 。
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答案
Ⅰ卷: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 2 分,共 56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A C C A C B D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D A C D B C D C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A D A B D B C
Ⅱ卷:非选择题(共 64 分)
29、(共 11 分)(1)Fe;K。 (2)<
(3)HClO4 (4) ;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2 分)
(5)S2->Cl->K+ (6)略
(7)cd(2 分)
30、(共 14 分)(1)CH4 +2O2 CO2 +2H2O;(2 分) 4; 热。点燃
(2)2Fe — 4e- = 2Fe2+,(2 分) O2 + 2H2O + 4e- = 4OH-(2 分)
(3)溶解、过滤;(2 分) H2O2 +2I-+2H+ = 2H2O + I2; (2 分) AC。(2 分)
31、(共 20 分)
(1) 羧基。
(2)加成;CH2=CH2 + Br2→CH2BrCH2Br(2 分)
(3)铜丝由黑色变红色,产生刺激性气味。(2 分)
(2 分)
(4)CH3COOH+HCO3-→CH3COO-+H2O+CO2↑(2 分)
(5)B;浓硫酸;D;Na2CO3;催化剂、吸水剂(2 分)
CH3COOH + HOCH2CH3 CH3COOCH2CH3 +H2O
(2 分)
32、(共 19 分)(1)3Fe3O4 + 8Al 9Fe + 4Al2O3 (2 分) (2)否
(3)取少量丙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KSCN 溶液,若溶液变红,说明丙中存在 Fe3+
(2 分)
(4)3Fe + 4H2O (g) Fe3O4 + 4H2(2 分)
(5)①2Al+2OH-+2H2O=2AlO2-+3H2↑ (2 分) 6.33
n
(2 分)
② 2.11
m
(2 分)
564.22
nm
(3 分)
③ 30%(3 分)
高
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