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2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化学试题 解析版
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化学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共48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可证明某晶体是离子晶体的是( ) A. 易溶于水 B. 晶体不导电,熔化时能导电 C. 熔点较高 D. 晶体不导电,水溶液能导电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由于在熔融状态下,共价键不能断裂,而离子键可以断裂,电离出阴阳离子,所以在熔融状态下,离子晶体可以导电,但分子晶体不能导电,据此可以进行判断,所以答案选B。 考点:考查晶体类型、性质的有关判断 点评:本题是基础性知识的考查,也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之一。主要是训练思维的严谨性以及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 某单质晶体一定不是( ) A. 离子晶体 B. 分子晶体 C. 原子晶体 D. 金属晶体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离子间通过离子键形成的晶体是离子晶体,所以单质晶体一定不是离子晶体。B、C、D都是有可能的,刘若英氢气、硅、铁,答案选A。 考点:考查晶体类型的判断 点评:本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主要是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焓变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B. 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 C.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焓与生成物的总焓一定不同 D.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焓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焓 【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变,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mol,故A错误;放热时体系能量降低,△H<0,吸热时体系能量升高,△H>0,故B错误;任何化学反应过程,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反应物的总焓与生成物的总焓一定不同,故C正确;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当反应物的总焓大于生成物总焓时,反应放出热量,反之吸收热量,故D错误。 考点: 反应热和焓变 4. 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所含化学键类型全部相同,熔化时所克服的作用力也完全相同是 A. CO2和SiO2 B. NaCl和HCl C. (NH4)2CO3和CO(NH2)2 (尿素) D. NaH和KCl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CO2是共价化合物,含有共价键,属于分子晶体,熔化时破坏分子间作用力,SiO2属于共价化合物,含有共价键,属于原子晶体,熔化时破坏共价键,故错误;B、NaCl属于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HCl是共价化合物,含有共价键,故错误;C、(NH4)2CO3属于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CO(NH2)2属于共价化合物,含有共价键,故错误;D、NaH和KCl都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熔化时破坏离子键,故正确。 考点:考查化学键、物质组成等知识。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能量较高、有可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称为活化分子 B. 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所有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称为活化能 C. 催化剂能参与反应,可降低原反应所需活化能 D. 非活化分子也有可能发生有效碰撞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要求能量高、碰撞方向正确,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故说法正确;B、活化能是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所有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故说法正确;C、催化剂参加反应,能够降低活化分子的活化能,故说法正确;D、有效碰撞是活化分子发生反应时的碰撞,要求具有一定能量和取向,故说法错误。 考点:考查活化分子和活化能等知识。 6.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能正确表示物质的燃烧热的是 A. CO(g) +1/2O2(g) =CO2(g) △H=-283.0 kJ/mol B. C(s) +1/2O2(g) =CO(g) △H=-110.5 kJ/mol C. H2(g) +1/2O2(g)=H2O(g) △H=-241.8 kJ/mol D. 2C8H18(l) +25O2(g)=16CO2(g)+18H2O(l) △H=-11036 kJ/mol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C→CO2,H2O为液态水,A、符合燃烧热的定义,故正确;B、C→CO2,因此不符合燃烧热,故错误;C、水为液态水,故错误;D、可燃物系数为1mol,故错误。 考点:考查燃烧热等知识。 7. 下列有关金属晶体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 简单立方堆积、配位数6、空间利用率68% B. 体心立方堆积、配位数6、空间利用率68% C. 六方最密堆积、配位数8、空间利用率74% D. 面心立方最密堆积、配位数12、空间利用率74%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简单立方堆积、配位数6、空间利用率52%,A不正确;体心立方堆积、配位数8、空间利用率68%,B不正确;六方最密堆积、配位数12、空间利用率74%,C不正确,所以正确的答案选D。 考点:考查金属晶体结构的有关判断和计算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注重基础,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常见金属晶体结构的了解掌握情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 下面的排序不正确的是( ) A. 晶体熔点的高低: B. 熔点由高到低:Na>Mg>Al C. 硬度由大到小: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D. 晶格能由大到小:NaF>NaCl>NaBr>NaI 【答案】B 【解析】A.因为对位形成分子间氢键增大熔点,邻位形成分子内氢键降低熔点,所以晶体熔点的高低:> ,故A正确;B.Na、Mg、Al原子半径依次减小,金属离子电荷逐渐增多,金属键逐渐增强,则熔点由高到低:Al>Mg>Na,故B错误;C.原子半径Si>C,三者都为原子晶体,原子半径越大,共价键的键能越小,则硬度越小,故C正确;D.离子半径越小,晶格能越大,则晶格能由大到小:NaF>NaCl>NaBr>NaI,故D正确;故选B。 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NO2、SO2、BF3、NCl3分子中没有一个分子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满足了8电子稳定结构 B. P4和CH4都是正四面体分子且键角都为109°28′ C. NaCl晶体中与每个Na+距离相等且最近的Na+共有8个 D. 单质的晶体中一定不存在的微粒是阴离子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氮分子中,N元素位于第VA族,则5+2=7,所以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二氧化硫分子中,S元素位于第VIA族,则6+2=8,所以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三氟化硼分子中,B元素位于第IIIA族,则3+3=6,所以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三氯化氮分子中,氮原子为有第VA族,则5+3=8,所以满足8电子结构,故A错误;B.白磷是正四面体结构,但键角是60°,CH4正四面体分子且键角为109°28ˊ,故B错误;C.NaCl晶体中与每个Na+距离相等且最近的Na+个数=3×8×=12,故C错误;D.单质的晶体中一定不存在的微粒是阴离子,可能含有阳离子,如金属晶体,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涉及8电子稳定结构的判断、键角的判断、晶体的结构等知识点。易错选项是B,注意白磷分子中4个磷原子位于四面体4个顶点上,与甲烷的键角不同。 10. 共价键、金属键、离子键和分子间作用力都是构成物质微粒间的不同相互作用力,含有上述中的三种相互作用力的晶体是( ) A. SiO2晶体 B. CCl4晶体 C. NaCl晶体 D. 石墨晶体 【答案】D 【解析】A、SiO2晶体属于原子晶体,晶体中只存在共价键,故A不选;B、CCl4晶体属于分子晶体,分子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分子内通过共价键结合,故B不选;C、氯化钠属于离子晶体,微粒间只存在离子键,故C不选;D、石墨属于混合型晶体,层与层中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层内碳原子间存在共价键,石墨能够导电,电子可以在碳原子平面中运动,存在金属键,故D选;故选D。 11. 白磷与氧气可发生如下反应:P4+5O2===P4O10。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P-P:a kJ·mol-1、P—O:b kJ·mol-1、P===O:c kJ·mol-1、O===O:d kJ·mol-1 。根据下图所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ΔH,其中正确的是( ) A. (6a+5d-4c-12b) kJ·mol-1 B. (4c+12b-6a-5d) kJ·mol-1 C. (4c+12b-4a-5d) kJ·mol-1 D. (4a+5d-4c-12b) kJ·mol-1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各化学键键能为P-P a kJ•mol-1、P-O b kJ•mol-1、P="O" c kJ•mol-1、O=O d kJ•mol-1. 反应热△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考点:运用键能计算反应热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晶体在受热熔化过程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 B. 原子晶体的原子间只存在共价键,而分子晶体内只存在范德华力 C. 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科学的方法是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 D.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只形成共价键,金属元素的原子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只形成离子键 【答案】C 【解析】A.分子晶体熔化时一般破坏分子间作用力,而不影响化学键,如碘单质熔化,故A错误;B.原子晶体的原子间只存在共价键,分子晶体内可能存在范德华力、氢键和共价键,如水、氨气等,故B错误;C.构成晶体的粒子在微观空间里呈现周期性的有序排列,晶体的这一结构特征可以通过X-射线衍射图谱反映出来,因此,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故C正确;D.铵盐是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氯化铝是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共价化合物,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键和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的作用力。注意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大多形成共价键、少数形成离子键,金属元素的原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大多形成离子键,少数可形成共价键。 13. 已知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反应过程中,破坏1 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 kJ,破坏1 mol氯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 kJ,形成1 mol氯化氢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 kJ,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Q1+Q2>Q3 B. Q1+Q2>2Q3 C. Q1+Q2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