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白城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12 N-14 O-16 Na-23 Mg-24 Cu-64 Al-27 Si-28 P-31 S-32 Cl-35.5 K-39 Ca-40 Fe-56 Ag-108 Ba-137‎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10题每小题2分,11-20题每小题3分,共50分)‎ ‎1. 《本草纲目拾遗》中在药物名“鼻冲水”条目下写到: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人脑,非有病不可嗅;在“刀创水”条目下写到:治金创,以此水涂伤口,即敛合如故。这里所说的“鼻冲水”、“刀创水”分别指的是 A. 氢氟酸、食盐水 B. 氨水、碘酒 C. 石灰水、硝酸 D. 稀硫酸、食醋 ‎【答案】B ‎【解析】‎ ‎【分析】‎ ‎“鼻冲水”气甚辛烈,说明有刺激性气味;“刀创水”治金创,以此水涂伤口,即敛合如故,说明其可以杀菌消毒。‎ ‎【详解】A. 氢氟酸有剧毒,不能用于治病,A不正确; ‎ B. 氨水有刺激性气味,碘酒能杀菌消毒,B符合题中信息; ‎ C. 石灰水没有刺激性气味,硝酸不可用于杀菌消毒; ‎ D. 稀硫酸有强腐蚀性,且无刺激性气味;‎ 综上所述,题中所说的“鼻冲水”、“刀创水”分别指的是氨水和碘酒,故选B。‎ ‎2.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将m1g锌加入到m2g 20%的盐酸中放出nL H2,则转移电子数为nNA/11.2‎ B. 0.1 mol/L的100mL H2SO3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数约为0.03NA C. 1molSiO2中含有共价键数是2NA D. 120 g由NaHSO4和KHSO3固体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为5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 标准状况下,将m1g锌加入到m2g 20%的盐酸中放出nL H2‎ ‎,给定的为未知数,无法确定锌、盐酸的过量问题,但是可以根据氢气的量计算转移电子数目,氢原子由+1加变为0价,转移电子数为nNA/11.2,A正确;‎ B. 0.1 mol/L的100mL H2SO3溶液中,亚硫酸为弱酸,含有的离子数小于0.03NA,B错误;‎ C. 1molSiO2中含有4molSi-O键,共价键数是4NA,C错误;‎ D. 120 g由NaHSO4和KHSO3固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固体物质均含有2mol离子,则混合物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为2NA,D错误;‎ 答案为A。‎ ‎【点睛】NaHSO4和KHSO3固体中均含有一种阳离子、一种阴离子,且其摩尔质量为120g/mol。‎ ‎3.某芳香烃的分子式为C9H10,它能使溴水褪色,符合上述条件的芳香烃有(  )‎ A. 5种 B. 3种 C. 6种 D. 2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该有机物为芳香烃,则含有C6H5-、-C3H5两部分;它能使溴水褪色,则含有碳碳双键;‎ ‎【详解】若-C3H5为一部分,可以为-CH2-CH=CH2、-CH=CH-CH3、;若为两部分,-CH=CH2、-CH3有邻、间、对三种,合计6种,答案为C。‎ ‎4.已知向某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时,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随所加入NaOH的体积变化如图所示,则该溶液中大量含有的离子可能是(  )‎ A. H+、NH4+、Mg2+、NO3-‎ B. H+、Al3+、AlO2-、NH4+‎ C. H+、NH4+、Al3+、Cl- ‎ D. NH4+、Al3+、Cl-、SO42-‎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图像可知,开始加入NaOH未出现沉淀,则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离子;产生沉淀,且沉淀完全消失,则含有铝离子;中间加入NaOH沉淀不变,则含有铵根离子;‎ ‎【详解】A.溶液中不能含有Mg2+,否则沉淀不能完全消失,A错误;‎ B. Al3+、AlO2-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 H+、NH4+、Al3+、Cl- 符合题意,C正确;‎ D. NH4+、Al3+、Cl-、SO42-,溶液中应该还有大量的H+,D错误;‎ 答案为C。‎ ‎5.分类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不正确的是(  )‎ ‎①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②根据物质在常温下的状态,可以从硅、硫、铜、铁、氮气中选出氮气 ‎③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④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 ‎⑤根据氧化物中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将氧化物分为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⑥根据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将盐分为硫酸盐、碳酸盐、钾盐和铵盐 A. ①④⑤⑥ B. ③④⑤⑥ C. ①③⑤⑥ D. 全部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氢、氦等最外层电子数少的元素不是金属元素,而是非金属元素,①错误;‎ ‎②常温下,氮气为气态,而硅、硫、铜、铁为固态,②正确;‎ ‎③纯净物中,根据元素种类的多少分为单质和化合物,③正确;‎ ‎④根据分子中电离出的H+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不是根据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的个数,如醋酸是一元酸,④错误;‎ ‎⑤含金属元素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七氧化二锰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酸性氧化物,CO、NO是不成盐氧化物,⑤错误;‎ ‎⑥根据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将盐分为易溶盐、可溶盐、微溶盐和难溶盐,⑥错误;‎ 答案为A。‎ ‎6.我国晋代《抱朴子》中描述了大量的化学反应,其中有:①“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②“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中描述的化学反应是可逆反应 B. “曾青”是含有Cu2+的溶液,如硫酸铜溶液 C. “积变又还成丹砂”中的“还”可理解为“被还原”‎ D. 水银能跟曾青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铜 ‎【答案】B ‎【解析】‎ ‎【详解】A.①中描述的化学反应是红色的硫化汞晶体(丹砂)在空气中灼烧有汞和硫蒸气生成,汞和硫在一起研磨生成黑色硫化汞,是不同条件下发生的反应,不能称之为可逆反应,故A错误;‎ B.反应②是Fe置换溶液里的Cu,说明“曾青”是含有Cu2+的溶液,如硫酸铜溶液,故B正确;‎ C.“积变又还成丹砂”是指汞和硫发生反应生成硫化汞,汞被氧化,故C错误;‎ D.曾青硫酸铜,水银不能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故D错误。‎ 故选B。‎ ‎7.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方法正确的有 ‎①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除去甲烷中的乙烯杂质 ‎②酒精灯在桌子上倾倒着火,立即用湿布盖上 ‎③为加速固体物质的溶解,常采取搅拌、加热等措施 ‎④分液时,先将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⑤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可加入碎瓷片或不时移动试管,以免暴沸伤人 ‎⑥使用pH试纸测量溶液的酸碱度时,先把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测量 ‎⑦用分液漏斗进行萃取操作时,要不断振荡,同时适时打开上口玻璃塞进行放气 ‎⑧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的方法,向容量瓶中加水,塞好瓶塞,将容量瓶倒转过来,若不漏水,将容量瓶正立后,将瓶塞旋转180度,再倒转,看是否漏水 A. 三项 B. 四项 C. 五项 D. 二项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用溴 四氯化碳溶液除去甲烷中的乙烯杂质,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为液体,但是甲烷可溶于四氯化碳,且溴和四氯化碳易挥发,①错误;‎ ‎②酒精灯在桌子上倾倒着火,立即用湿布盖上,用湿布扑盖既可以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又可隔绝空气,②正确;‎ ‎③为加速固体物质的溶解,常采取搅拌、加热等措施,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加热能加速溶解,③正确;‎ ‎④分液时,先将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④错误;‎ ‎⑤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可加入碎瓷片或不时移动试管,防止液体剧烈沸腾溅出伤人,⑤正确;‎ ‎⑥使用pH试纸测量溶液的酸碱度时,先把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导致待测液浓度降低,测量不准确,⑥错误;‎ ‎⑦用分液漏斗进行萃取操作时,要不断振荡,同时适时旋转玻璃塞进行放气(振荡过程中下口朝斜上方),⑦错误;‎ ‎⑧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的方法,向容量瓶中加水,塞好瓶塞,右手握住容量瓶颈,食指顶住瓶塞,左手托住瓶底,将容量瓶倒转过来,若不漏水,将容量瓶正立后,将瓶塞旋转180度,再倒转,看是否漏水,⑧正确;‎ ‎②③⑤⑧正确,答案为B。‎ ‎8.PbO2、KMnO4、Cl2、FeCl3、Cu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 Cu+2Fe3+=Cu2++2Fe2+‎ B. 10Cl−+2MnO4−+16H+=2Mn2++5Cl2↑+8H2O C. 2Fe2++Cl2=2Fe3++2Cl−‎ D. 5Pb2++2MnO4−+2H2O=5PbO2+2Mn2++4H+‎ ‎【答案】D ‎【解析】‎ ‎【详解】A.Cu+2Fe3+═Cu2++2Fe2+,反应中三价铁离子为氧化剂,铜离子为氧化产物,三价铁氧化性大于铜离子氧化性,能发生,故A不选;‎ B.10Cl-+2MnO4-+16H+═2Mn2++5Cl2↑+8H2O,反应中高锰酸根离子为氧化剂,氯气为还原剂,高锰酸根离子氧化性强于氯气,能发生,故B不选;‎ C.2Fe2++Cl2═2Fe3++2Cl-,反应中氯气为氧化剂,三价铁离子为氧化产物,氯气的氧化性强于三价铁离子,能发生,故C不选;‎ D.高锰酸根离子氧化性弱于二氧化铅,该反应不可能发生,故D选。‎ 答案为D。‎ ‎9. 下列现象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 A. 将盐卤或石膏加入豆浆,制成豆腐 B. 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会出现红褐色沉淀 C. 一枝钢笔使用两种不同型号的蓝黑墨水,易出现堵塞 D. 清晨,人们经常看到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 ‎【答案】B ‎【解析】‎ ‎【详解】A.盐卤点豆腐属于电解质溶液使胶体的聚沉;‎ B.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属于离子反应,与胶体的性质无关;‎ C.两种不同型号蓝黑墨水,易出现堵塞,属于带两种相反电荷的胶体混合后的聚沉;‎ D.清晨,人们经常看到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木枝叶,属于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综上所述,现象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B,答案选B。‎ ‎10.向Na2CO3、NaHCO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生成气体的量随盐酸加入量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则下列离子组在对应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a点对应的溶液中:Na+、OH-、SO42-、NO3-‎ B. b点对应的溶液中:Al3+、Fe3+、NO3-、Cl-‎ C. c点对应的溶液中:Na+、Ca2+、NO3-、Cl-‎ D. d点对应的溶液中:Cl-、NO3-、Fe2+、Na+‎ ‎【答案】C ‎【解析】‎ ‎【分析】‎ a点溶液中含有CO32-和HCO3-,b点全部为HCO3-‎ ‎,c点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Cl,d点盐酸过量,呈酸性。‎ ‎【详解】A、a点溶液中含有CO32-和HCO3-,CO32-与Ca2+反应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b点全部为HCO3-,OH-与HCO3-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c点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Cl,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C正确;‎ D、d点呈酸性,酸性条件下,NO3-与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答案选C。‎ ‎【点晴】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图像中各个点所代表的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性质,然后结合离子的性质分析解答即可。要明确溶液中存在的离子,需要掌握碳酸盐与盐酸反应的规律。再分析Na2CO3和NaHCO3的混合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先后顺序时需要注意:在Na2CO3和NaHCO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盐酸先与何种物质反应,取决于CO32-和HCO3-结合H+的难易程度。由于CO32-比HCO3-更易于结合H+形成难电离的HCO3-,故盐酸应先与Na2CO3溶液反应。只有当CO32-完全转化为HCO3-时,再滴入的H+才与HCO3-反应。‎ ‎11.侯氏制碱法制备碳酸氢钠的原理为NH3+H2O+CO2 +NaCl=NH4Cl+NaHCO3↓,某化学小组用如图装置在实验室中模拟该制备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装置A中仪器X的名称为蒸馏烧瓶 B. 装置B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C. 装置C中橡胶管的作用是平衡压强,使溶液顺利滴下 D. 实验开始后,应先打开K1一段时间,然后再打开K2‎ ‎【答案】D ‎【解析】‎ ‎【详解】A. 装置A中仪器X的名称为蒸馏烧瓶,A正确;‎ B. 氨气极易溶于水,装置B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倒吸,B正确;‎ C. ‎ 装置C中橡胶管的作用是使分液漏斗中液体压强与烧瓶内压强相同,使使分液漏斗中溶液顺利滴下,C正确;‎ D. 实验开始后,应先打开K2一段时间,使溶液呈碱性,然后再打开K1,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D错误;‎ 答案为D。‎ ‎12.下列离子或分子组中能大量共存,且满足相应要求的是(    )‎ 选项 离子 要求 A K+、NO3-、Cl-、HS-‎ c(K+)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