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第Ⅰ卷(78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要求。每题3分,共78分)。 ‎ ‎1.下列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 )‎ A. MgO B. CO C. Na2O2 D. CO2‎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氧化镁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碱性氧化物,故正确;’‎ B.一氧化碳为不成盐氧化物,故错误;‎ C.过氧化钠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和氧气,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错误;‎ D.二氧化碳属于酸性氧化物,故错误。‎ 故选A。‎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氯水 B. 盐酸 C. CuSO4·5H2O D. 漂白粉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氯水是氯气溶于水所得溶液,属于混合物,A项错误;‎ B. 盐酸为HCl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B项错误;‎ C. CuSO4·5H2O俗称胆矾,只有一种成分,属于纯净物,C项正确;‎ D.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钙和次氯酸钙,属于混合物,D项错误;‎ 答案选C。‎ ‎3.下列分散系中,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是 ( )‎ A. 食盐水 B. 豆浆 C. 碳酸钠溶液 D. 硫酸铜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胶体有丁达尔效应。A.食盐水属于溶液,故错误;‎ B.豆浆属于胶体,故正确;‎ C.碳酸钠溶液属于溶液,故错误;‎ D.硫酸铜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故错误。‎ 故选B。‎ ‎4.下列四位科学家中,首先提出原子有核结构模型的是( )‎ A. 卢瑟福 B. 波尔 C. 汤姆生 D. 道尔顿 ‎【答案】A ‎【解析】‎ ‎【详解】A. 1909年,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理论,A项正确;‎ B. 波尔发现原子核外电子有规律运动,B项错误;‎ C.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C项错误;‎ D. 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D项错误;‎ 答案选A。‎ ‎5.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氢氧化铁胶体净水 B. 四氯化碳从溴水中萃取溴 C. 氯化钠的焰色反应 D. 高炉炼铁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铁胶体净水是利用胶体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悬浮物,不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B. 四氯化碳从溴水中萃取溴是利用溶解度不同,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错误;‎ C.焰色反应是物理性质,故错误;‎ D.高炉炼铁,是利用还原剂将铁从氧化物中还原出来,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故选D。‎ ‎6.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32He,每百吨32He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在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42He的形式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42He原子核内含有4个质子 B. 32He和42He为两种核素 C. 32He原子核内含有3个中子 D. 42He的核外有4个电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 42He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故错误;‎ B. 32He和42He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为两种核素,故正确;‎ C. 32He原子核内含有3-2=1个中子,故错误;‎ D. 42He的核外有2个电子,故错误。‎ 故选B。‎ ‎7.下列各组中属于同位素关系的是 ( )‎ A. 金刚石与石墨                   B. T2O与H2O C. 40K与39K                       D. 16O与16O2‎ ‎【答案】C ‎【解析】‎ ‎【详解】A. 金刚石与石墨是同素异形体,故错误;‎ B. T2O与H2O都不是同位素关系,故错误;‎ C. 40K与39K二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属于同位素,故正确;‎ D. 16O与16O2不符合同位素的定义,同位素要求是原子形式,故错误。‎ 故选C。‎ ‎8.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H2SO4 = 2H+ +SO4-2 B. MgCl2=Mg2+ + Cl2-‎ C. Ba(OH)2 = Ba2++2OH- D. NaHCO3=Na+ + H+ + CO ‎【答案】C ‎【解析】‎ ‎【详解】A. H2SO4为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42-,A项错误; B. MgCl2为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MgCl2= Mg2+ + 2Cl-,B项错误; C. Ba(OH)2为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C项正确; D. NaHCO3为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D项错误; 答案选C。‎ ‎9.关于下列实验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蒸发操作时,将蒸发皿放置在垫有石棉网的铁圈上,进行加热 B. 焰色反应时,观察到火焰呈黄色,则试样中含钠元素不含钾元素 C. 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 萃取操作时,可选择用苯、乙醇、四氯化碳作萃取剂 ‎【答案】C ‎【解析】‎ ‎【详解】A.蒸发皿能直接加热,不用石棉网,故错误;‎ B.焰色反应时火焰为黄色,说明试样中含有钠元素,没有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不能确定是否含有钾元素,故错误;‎ C.分液操作时按下走下上走上原则,故正确;‎ D.乙醇和水互溶,不能作为萃取剂,故错误。‎ 故选C。‎ ‎10.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合理的是 ( )‎ A. 用装置稀释浓硫酸 B. 用②装置从食盐水中获得食盐 C. 用③装置以自来水制取蒸馏水 D. 用④装置分离酒精和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A.浓硫酸稀释时应酸入水,故操作是错误的;‎ B.从食盐水中得到食盐用蒸发的方法,故正确;‎ C.用自来水支取蒸馏水,用蒸馏的方法,注意冷却水的方向时下进上出,故错误;‎ D.酒精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错误。‎ 故选B。‎ ‎11.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如下图,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区域3的是( )‎ A. 2Na + 2H2O ==2NaOH + H2↑‎ B. 2NaHCO3 Na2CO3 + H2O + CO2↑‎ C. Fe3O4 + 4CO 3Fe + 4CO2‎ D. Zn + H2SO4 == ZnSO4 + H2↑‎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故属于4,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属于置换,不属于分解,也不属于化合反应,故符合题意;‎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N2O俗称“笑气”,曾用作可吸入性麻醉剂,对于可生成N2O的反应:3CO+2NO2═3CO2+N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中每生成1mol N2O,转移4mol电子 B CO发生氧化反应 C. CO在反应中表现出氧化性 D. NO2作还原剂 ‎【答案】B ‎【解析】‎ ‎【分析】3CO+2NO2═3CO2+N2O,中CO 中的C的化合价从+2升高到+4,作还原剂,3molCO共失去6mol电子;N2O中N的化合价从+4降低到+1,作氧化剂,2molNO2共得到6mol电子;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6mol。‎ ‎【详解】A、根据分析,生成1molN2O,转移6mol电子,A项错误;‎ B、CO 中的C的化合价从+2升高到+4,作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B项正确;‎ C、CO 中的C的化合价从+2升高到+4,作还原剂,表现出还原性,C项错误;‎ D、NO2中N的化合价从+4降低到+1,作氧化剂,D项错误;‎ 答案是B。‎ ‎13.有下列物质:①0.5mol NH3②标准状况下22.4L He ③4℃时9mL H2O ④0.2mol H3PO4按所含的原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②③④① B. ④③②① C. ①④③②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①0.5molNH3中的原子数为0.5×4×NA=2NA,②标准状况下He的物质的量为22.4L÷22.4L/mol=1mol,其原子数为l×1×NA=NA,③水的质量为9mL×1g/mL=9g,其物质的量为0.5mol,则原子数为0.5×3×NA=1.5NA,④0.2molH3PO4中的原子数为0.2×8×NA=1.6NA,显然所含的原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①④③②,故选C.‎ ‎14.下列溶液中的Cl-浓度与50mL1mol·L-1氯化铝溶液中Cl-浓度相等的是( )‎ A. 150mL1mol·L-1氯化钾溶液 B. 150mL3mol·L-1氯酸钾溶液 C. 75mL1.5mol·L-1氯化镁溶液 D. 50mL3 mol·L-1氯化钙溶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50mL 1mol•L-1氯化铝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3=3mol/L,结合溶质的浓度及构成计算。‎ ‎【详解】50mL 1mol•L-1氯化铝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3=3mol/L,则 A. 150mL1mol·L-1氯化钾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 B. 150mL3mol·L-1氯酸钾溶液中含钾离子与氯酸根离子,而不含Cl-,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 C. 75mL1.5mol·L-1氯化镁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5mol/L×2=3 mol/L,符合题意,C项正确;‎ D. 50mL3 mol·L-1氯化钙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2=6 mol/L,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 答案选C。‎ ‎15.关于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工业上用金属钠制备烧碱 B.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物完全相同 C. 过氧化钠是淡黄色固体,可用于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 D. 碳酸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C ‎【解析】‎ ‎【详解】A.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备氢氧化钠,不是用金属钠,故错误;‎ B.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二者产物不完全相同,故错误;‎ C.过氧化钠和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可以做呼吸面具的供氧剂,故正确;‎ D.碳酸氢钠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碳酸钠的碱性较强,故适合治疗胃酸过多,故错误。‎ 故选C。‎ ‎16.下列关于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金属钠的熔点很高 B. 钠是一种银白色金属,硬度很大 C. 钠着火时,可用沙土灭火 D. 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可以和溶液反应制取金属钛 ‎【答案】C ‎【解析】‎ ‎【详解】A.钠的熔点较低,故错误;‎ B.钠较软,故错误;‎ C.钠着火时应用沙土灭火,故正确;‎ D.钠的化学性质活泼,能和水剧烈反应,不能从溶液中制取金属钛,故错误。‎ 故选C。‎ ‎17.下列有关Na2CO3和 NaHCO3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同温度下,同浓度的Na2CO3溶液与NaHCO3溶液相比较,后者碱性强 B. Na2CO3的热稳定性小于 NaHCO3‎ C. 常温下,Na2CO3的溶解度大于 NaHCO3‎ D. 用Ca(OH)2溶液可鉴别Na2CO3溶液和 NaHCO3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同温同浓度下碳酸钠的碱性强,故错误;‎ B.碳酸氢钠不稳定,故错误;‎ C.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故正确;‎ D.氢氧化钙和碳酸钠或碳酸氢钠都能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鉴别,故错误。‎ 故选C。‎ ‎18.下列物质中,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  )‎ A. KOH溶液 B. 气态HCl C. 熔融的NaCl D. 酒精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钾溶液能导电,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故错误;‎ B.气态氯化氢不能导电,属于电解质,故错误;‎ C.熔融的氯化钠能导电,属于电解质,故正确;‎ D.酒精溶液不导电,不属于电解质,故错误。‎ 故选C。‎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氯气不具有漂白性,不能使鲜花褪色 B. NH3、CO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NH3、CO2均是电解质 C. 用玻璃棒蘸取氯水滴到pH试纸的中央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值     ‎ D. 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Fe(OH)3 悬浊液>Fe(OH)3 胶体>FeCl3 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气不具有漂白性,但鲜花上有水,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能漂白,能使花褪色,故错误;‎ B.氨气和二氧化碳的水溶液都能导电,是因为生成了一水合氨和碳酸,氨气和二氧化碳都是非电解质,故错误;‎ C.氯水具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其pH值,故错误;‎ D.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类,大小关系为浊液>胶体>溶液,故正确。‎ 故选D。‎ ‎20.在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氯水的颜色呈浅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 B. 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 C. 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 D. 氯水放置数天后pH将变小,说明氯水吸收空气中的CO2‎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气是黄绿色气体,氯水的颜色就是氯气形成的,故正确;‎ B.氯水中有盐酸和次氯酸,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正确;‎ C.盐酸能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次氯酸不能和碳酸氢钠反应,故说明氯水中含有氢离子,故正确;‎ D.氯水放置数天后次氯酸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pH变小,不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造成的,故错误。‎ 故选D。‎ ‎21.某硫原子的质量是a g,12C原子的质量是b g,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该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a/b ②m g该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m/aNA mol ‎③12C原子的摩尔质量是12g或bNA g ④a g该硫原子所含的电子数为16‎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该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①项正确;‎ ‎②1mol碳原子的个数是NA,n==mol,②项正确;‎ ‎③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 ③项错误;‎ ‎④a g该硫原子的个数==NA,一个硫原子中含有16个电子,所以a g该硫原子所含的电子数为NA,或者由于该硫原子的质量是a g,故a g该硫原子数目为1个,故含有电子数目为16,④项正确,‎ 综上所述,①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 答案选C。‎ ‎2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钠在空气中燃烧,23g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NA                  ‎ B. 1.8g的NH4+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1NA C. 标准状况下,22.4 L水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NA D. 1mol/LMgCl2溶液中含有2mol Cl-‎ ‎【答案】A ‎【解析】‎ ‎【详解】A.23克钠即1mol,反应中失去1mol电子,故正确;‎ B.1.8克铵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含有1mol电子,故错误;‎ C.标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故错误;‎ D.没有说明溶液的体积,不能计算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故错误。‎ 故选A。‎ ‎23.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硫酸镁、氯化钙和泥沙等杂质,需进行下列项操作:①加水溶解 ② 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③加热蒸发得到晶体 ④加入过量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⑤ 加入适量的盐酸⑥过滤 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④③⑥⑤ B. ①②④⑥⑤③‎ C. ①④⑤⑥③② D. ①④②⑤⑥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行,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才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离子都沉淀了,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①加水溶解,②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④加入过量碳酸钠和氢氧化钠,⑥过滤,⑤加入适量的盐酸,③加热蒸发得到晶体。答案选B。‎ ‎24.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工业生产过程如下: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试剂X可以为NaOH溶液,其作用是使浸泡液中的可溶性有机物形成沉淀 B. 氧化剂可以用H2O2或适量的Cl2‎ C. 干海带浸泡液中的碘离子可用淀粉溶液检验 D. 氧化后的滤液在实验室也可采用四氯化碳萃取、分液、蒸馏的方法得到粗碘 ‎【答案】C ‎【解析】‎ ‎【详解】A.海带浸泡后,加入氢氧化钠碱化后可过滤分离出有机物沉淀,便于分离,故正确;‎ B.氧化剂X可以用过氧化氢或适量的氯气,都可以氧化碘离子,故正确;‎ C.淀粉遇碘单质变蓝,但是碘离子不能使淀粉溶液变蓝,故错误;‎ D.因碘易溶于有机溶剂,氧化后的滤液在实验室可以采用四氯化碳萃取分液蒸馏的方法得到碘,整理后得到的粗碘在蒸馏烧瓶中,故正确。‎ 故选C 。‎ ‎25.下列关于离子或物质的鉴别,判断正确的是 ( )‎ A. 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后沉淀不溶解,可确定有SO42-存在 B. 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含有Cl-‎ C. 加入稀盐酸,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确定有CO32-存在 D. 在某固体试样加水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没有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该固体试样中不含NH4+‎ ‎【答案】B ‎【解析】‎ ‎【详解】A.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或银离子,故错误;‎ B.溶液中只能是氯离子,故正确;‎ C.溶液中可能是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等,故错误;‎ D.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为氨气,所以说明固体试样中含有铵根离子,故错误。‎ 故选B。‎ 第Ⅱ卷(22分)‎ 二、填空题(本部分2题,共16分)。‎ ‎26.某兴趣小组模拟工业制漂白粉,设计了下图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①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写出装置①中反应方程式并标出双线桥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②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装置③制取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5)漂白粉的漂白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6)化学实验中常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是否有Cl2产生,写出检验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 ‎【答案】(1). 分液漏斗 (2). (3). 除去Cl2中混有的HCl气体 (4). 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 (5). Ca(ClO)2 + H2O + CO2 = CaCO3 + 2HClO (6). Cl2 + 2KI = I2 + 2KCl ‎【解析】‎ ‎【分析】(1)根据仪器的特点分析名称。‎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表示双线桥。‎ ‎(3)根据氯化氢极易溶于水的特点分析饱和氯化钠的作用。‎ ‎(4)根据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钙和次氯酸钙分析反应方程式。‎ ‎(5)根据漂白粉在空气中的反应分析。‎ ‎(6)根据氯气和碘化钾生成碘单质分析方程式。‎ ‎【详解】(1) ①装置中仪器a为分液漏斗;‎ ‎(2) 装置①中的反应为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和氯气和水,反应中二氧化锰得到电子,氯化氢中氯失去电子,双线桥表示为. ;‎ ‎(3)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所以用饱和食盐水能除去Cl2中混有的HCl气体;‎ ‎(4).氯气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钙和水,方程式为: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 ‎ (5)漂白粉进行漂白时,是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次氯酸,方程式为:. Ca(ClO)2 + H2O + CO2 = CaCO3 + 2HClO ;‎ ‎(6)氯气和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和氯化钾,淀粉遇碘单质变蓝,方程式为:Cl2 + 2KI = I2 + 2KCl。‎ ‎27.实验室现需配制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的NaOH溶液480mL。 ‎ ‎(1)配制该溶液实验步骤包括:‎ a.计算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将烧杯中的溶液注入容量瓶中,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将洗涤液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 d.用适量的蒸馏水溶解称量好的氢氧化钠固体,冷却;‎ e.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f.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上述步骤的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 ‎(2)完成本实验所必需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 ____________ 。 ‎ ‎(3)需要称量NaOH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g。 ‎ ‎(4)下列操作会使所配制溶液浓度偏大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 A. 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 B. 在溶解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溅出烧杯外    ‎ C. 溶液未经冷却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                         ‎ D. 转移溶液时,没有洗涤玻璃棒和溶解用的烧杯 E. 定容摇匀后,静置时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至刻度线       ‎ F 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 ‎【答案】(1). abdcfe (2). 胶头滴管,500ml容量瓶 (3). 20.0 (4). C、F ‎【解析】‎ ‎【分析】(1)根据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分析。‎ ‎(2)根据配制溶液过程中使用的仪器分析。‎ ‎(3)根据m=cVM计算溶质的质量。‎ ‎(4)根据配制过程中溶质或溶液体积的变化分析浓度变化。‎ ‎【详解】(1) 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所以顺序为: abdcfe ;‎ ‎(2). 本实验所必需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500ml容量瓶;‎ ‎(3)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mol/L×0.5L×40g/mol=20.0g;‎ ‎(4) A. 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对浓度没有影响;B. 在溶解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溅出烧杯外,溶质有损失,浓度变小;C. 溶液未经冷却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冷却后溶液的体积变小,浓度变大;D. 转移溶液时,没有洗涤玻璃棒和溶解用的烧杯,溶质有损失,浓度变小;E. 定容摇匀后,静置时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至刻度线 ,溶液的体积变大,浓度变小;F. 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溶液的体积变小,浓度变大;故选C、F。‎ 三、计算题(6分)‎ ‎28.将29.6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冷却,称得固体质量为26.5g。问:‎ ‎(1)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是多少? ____________‎ ‎(2)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物质的量是多少?_____________‎ ‎(3)把原固体混合物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生成的C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__________‎ ‎【答案】(1). 8.4g (2). 0.2 mol (3). 6.72 L ‎【解析】‎ ‎【分析】根据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减少,据此计算碳酸氢钠的质量,进而求得碳酸钠的质量,再根据二者与酸反应时与二氧化碳的比例关系快速计算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以及标况下的体积。‎ ‎【详解】(1)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2NaHCO3Na2CO3+H2O+CO2↑‎ ‎168 62 ‎ m 29.6-26.5‎ 有 ,解m=8.4g;‎ ‎(2).碳酸钠的质量为29.6g-8.4g=21.2g,物质的量为 =0.2 mol;‎ ‎(3)根据碳酸钠和酸反应中碳酸钠和二氧化碳的比例为1:分析,0.2mol碳酸钠产生0.2mol二氧化碳,碳酸氢钠和酸反应时,碳酸氢钠和二氧化碳的比例为1;1,故8.4克碳酸氢钠产生0.1mol二氧化碳,即总共产生0.3mol二氧化碳,标况下的体积为0.3mol×22.4L/mol= 6.72 L。‎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