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数学(文)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数学(文)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数学(文)试题 一、单选题 1.已知集合  2A x x x  ,  0,1,2,3B  ,则 BA =( ) A. 0 B. 2,3 C. 1,2,3 D. 0,1,2,3 【答案】B 【解析】计算出集合 A的取值范围再求交集。 【详解】 由题可知集合 A的取值范围是    ,0 1  , ,所以  3,2BA 故选 B. 【点睛】 本题考查集合的交集运算,属于简单题。 2.若复数 z为纯虚数,且满足 ( ) 1 2 ( )z a i i a R    ,则 a ( ) A. 2 B. 1 C.1 D. 2 【答案】D 【解析】由题可设  0z bi b  ,由复数相等即可求得 a 【详解】 设  0z bi b  ,则 ( ) =( )z a i bi a i b ai     , 所以 =1 2b ai i   所以有复数相等可得 1, 2b a   故选 D. 【点睛】 本题考查复数的基本运算,属于简单题。 3.下图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的流程图:在此流程图中,①、②两条流程线与“推 理与证明”中的思维方法匹配正确的是( ) A.①综合法,②反证法 B.①分析法,②反证法 C.①综合法,②分析法 D.①分析法,②综合法 【答案】C 【解析】由分析法和综合法的证明思路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由已知到可知,进而得到结论的应为综合法;由未知到需知,进而找到与已知的关系为 分析法,故选 C. 【点睛】 本题考查分析法和综合法的证明思路,属于基础题。 4.点 P极坐标为 (2, ) 6  ,则它的直角坐标是( ) A.  1, 3 B. )1,3( C.  3, 1 D.  1, 3 【答案】B 【解析】由题意设点  ,P x y ,由点 P极坐标可得 2cos 6 2sin 6 x y         解得 ,x y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根据题意设点  ,P x y ,因为点 P极坐标为 (2, ) 6  ,所以 2cos 6 2sin 6 x y         解得 3 1 x y     ,所以 ( 3,1)P 故选 B. 【点睛】 本题考查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属于简单题。 5.“ 且 ”是“ ”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由题意分别考查充分性和必要性是否成立即可求得最终结果. 【详解】 若 且 ,则 成立,故充分性易证, 若 ,如 , ,此时 成立,但不能得出 且 ,故必要性不成 立, 由上证明知“ 且 ”是“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本题选择 A选项.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充分必要条件的判定,不等式的性质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 计算求解能力. 6.近年来,微信越来越受欢迎,许多人通过微信表达自己、交流思想和传递信息,微 信是现代生活中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而微信支付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支付体验, 支付环节由此变得简便而快捷.某商场随机对商场购物的 100名顾客进行统计,得到如 下的列联表。 40岁以下 40岁以上 合计 使用微信支付 35 15 50 未使用微信支付 20 30 50 合计 55 45 100 参考公式:           2 2= n ad bc K a b c d a c b d       2P k k 0.10 0.05 0.025 0.010 0.005 0.001 k 2.706 3.841 5.024 6.635 7.879 10.828 参照附表,则所得到的统计学结论正确的是( ) A.有99.9%的把握认为“使用微信支付与年龄有关” B.有99.5%的把握认为“使用微信支付与年龄有关” C.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01的前提下,认为“使用微信支付与年龄有关” D.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05的前提下,认为“使用微信支付与年龄无关” 【答案】B 【解析】由列联表中的数据计算 2K 的观测值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由列联表中的数据计算 2K 的观测值  235 30 15 20 100 9.09 7.879 55 45 50 50 k           , 所以有99.5%的把握认为“使用微信支付与年龄有关” 故选 B. 【点睛】 本题考查独立性检验,解题的关键是由列联表中的数据计算 2K 的观测值与临界值进行 比较,属于简单题。 7.有以下结论:①已知 ,求证: ,用反证法证明时,可假设 ; ②已知 , ,求证方程 的两根的绝对值都小于 1,用 反证法证明时可假设方程有一根 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 1,即假设 .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①与②的假设都错误 B.①与②的假设都正确 C.①的假设正确;②的假设错误 D.①的假设错误;②的假设正确 【答案】D 【解析】(1)错。可假设 .(2)假设正确. 8.我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为勾股形,并且直角边中较小者为勾,另一直角边为股,斜 边为弦。若 , .,a b c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其中 c为斜边,则 2 2 2a b c  ,称这个定理 为勾股定理.现将这一定理推广到立体几何中: 在四面体O ABC 中, 90AOB BOC AOC      ,S 为顶点O所对面的面积, 1 2 3, ,S S S 分别为侧面 OAB OAC OBC  , , 的面积,则下列选项中对于 1 2 3, ,S S S 满 足的关系描述正确的为( ) A. 1 2 3S S S S   B. 2 2 2 2 1 2 3 1 1 1S S S S    C. 2 2 2 2 1 2 3S S S S   D. 1 2 3 1 1 1S S S S    【答案】C 【解析】作四面体 -O ABC, 90AOB BOC AOC      ,OD BC 于点D, 连接 AD,结合勾股定理可得答案。 【详解】 作四面体 -O ABC, 90AOB BOC AOC      ,OD BC 于点D,连接 AD, 如图   2 2 2 2 2 2 21 1 1 2 4 4 S BC AD BC AD BC OA OD             2 2 2 2 2 2 2 21 1 1 1 1 4 4 2 2 2 OB OC OA BC OD OB OA OC OA BC O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 2 1 2 3S S S   . 即 2 2 2 2 1 2 3S S S S   故选 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类比推理,解题的关键是将勾股定理迁移到立体几何中,属于简单题。 9.观察下列算式: , , , , , ,, , …… 用你所发现的规律可得 的末位数字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通过观察可知,末尾数字周期为 ,据此确定 的末位数字即可. 【详解】 通过观察可知,末尾数字周期为 , ,故 的末位数字与 末尾数 字相同,都是 .故选 D. 【点睛】 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由归纳推理所得的结论不一定正确, 通常归纳的个体数目越多,越具有代表性,那么推广的一般性命题也会越可靠,它是一 种发现一般性规律的重要方法. 10.极坐标方程 所表示的曲线是( ) A.一条直线 B.一个圆 C.一条抛物线 D.一条双曲线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极坐标方程 的两边同乘以 可得 , 因为 ,所以上述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为 ,它表示的是一条 抛物线,故选 C. 【考点】抛物线的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的互化. 【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了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的互化,把给出的极坐标方程 化成直角坐标方程,就可以判断方程表示的曲线形状,属于基础题.直角坐标和极坐标 的关系是 ,同时 ,转化时常常根据互化的需要对原有的 方程进行变形,本题中在给出的极坐标方程两边同乘以极径 就可以达到化为直角坐标 方程的目的. 11.在同一坐标系中,将直线 1 yx 变换为直线 2 3 6x y   的一个伸缩变换是 ( ) A. 1 3 1 2 x x y y        B. 1 2 1 3 x x y y        C. 3 2 x x y y      D. 2 3 x x y y      【答案】C 【解析】设出伸缩变换方程 x x y y        ,则 1 1 x x y y          ,代入 1 yx 与直线 2 3 6x y   比较即可。 【详解】 设伸缩变换方程为 x x y y        ,化为 1 1 x x y y          ,代入 1 yx 可得 1 1 1x y      , 即 6 6 6x y      , 1 yx 与直线 2 3 6x y   比较可得 6 2 6 3         ,解得 3 2      所以伸缩变换为 3 2 x x y y      故选 C. 【点睛】 本题考查坐标的伸缩变换,解题的关键是先设出伸缩变换方程,代入直线后变形使两直 线方程系数相等即可。 12.在直角坐标系 xOy中,椭圆C的参数方程为 3cos , sin , x y      (为参数),直线 l的 方程为  4 0 0x y a a    ,若C上的点到 l的距离的最大值为 17 ,则 a ( ) A.12 B. 22 C.17 D.12或 22 【答案】A 【解析】曲线C上的点可以表示成  3cos ,sinP   ,  0,2   ,运用点到直线的距 离公式可以表示出 P到直线 l的距离,再结合距离的最大值为 17 进行分析,可以求出 a 的值。 【详解】 曲线C上的任意一点可以表示成  3cos ,sinP   ,  0,2   , 所以点 P到直线 l的距离  5cos3cos 4sin 17 17 aa d         (其中 4tan 3   ) 因为 0a  且C上的点到 l的距离的最大值为 17 ,所以当  cos 1   时,距离有 最大值,所以 5 17 17 a  ,解得 12a 故选 A.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参数方程,辅助角公式等,解题的关键是 表示出C上的点到 l的距离,属于一般题。 二、填空题 13.命题 p: x R  , xe x 的否定是 p :__________. 【答案】 0 0 0, xx R e x   【解析】直接利用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写出结论即可。 【详解】 因为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 所以“ x R  , xe x ”的否定是“ 0 0 0, xx R e x   ” 【点睛】 本题考查全称命题的否定形式,属于简单题。 14.已知“三段论”中的三段:① 1 12sin cos 2 2 y x x  可化为 cos( )y A x   ; ② cos( )y A x   是周期函数;③ 1 12sin cos 2 2 y x x  是周期函数.其中为小前 提的是__________.(填写序号) 【答案】① 【解析】根据推理,确定三段论中的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从而得到答案。 【详解】 大前提② cos( )y A x   是周期函数; 小前提① 1 12sin cos 2 2 y x x  可化为 cos( )y A x   ; 结论③ 1 12sin cos 2 2 y x x  是周期函数 故答案是① 【点睛】 本题考查演绎推理中的三段论,属于基础题。 15.已知集合  2 1A x a x a    ,  1 2B x x    ,若 A B A ,则 a的取 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答案】 3, 2     【解析】因为 A B A ,所以 A B ,建立不等关系即可求出 a的取值范围。 【详解】 因为 A B A ,所以 A B 由已知集合  2 1A x a x a    ,  1 2B x x   所以当 A  时,满足题意,此时 2 1a a  ,即 1a   当 A  时,要使 A B 成立,则 1 2 1 2 a a      ,解得 31 2 a   综上 a的取值范围是 3, 2     【点睛】 本题考查集合的包含关系,解题的关键是不要忘了空集这一特殊情况,属于一般题。 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中,以O为极点, 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曲线 1C 的参数方程为: 4cos ( ) 4 4sin x y        为参数 ,曲线 2C 的极坐标方程为: ( ) 3 R   ,则曲线 1C 上的点到曲线 2C 距离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 【答案】6 【解析】设曲线 1C 上的任意一点 P  4cos 4 4sin , ,  0,2   ,曲线 2C 的直角坐 标方程为 3 0x y  ,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表示出点 P到直线的距离,再求最大值。 【详解】 设曲线 1C 上的任意一点 P  4cos 4 4sin , ,  0,2   ,由题可知曲线 2C 的直角坐 标方程为 3 0x y  ,则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点 P到直线的距离为 4 3 cos 4 4sin 2 2cos 1 63 1 d              当 cos 1 6        时距离有最大值, max 6d 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参数方程,辅助角公式等,解题的关键是 表示出点 P到直线的距离,属于一般题。 三、解答题 17.已知复数 2 4 i 1 i mz    ( , imR 是虚数单位). (1)若 z是纯虚数,求m的值和 z ; (2)设 z 是 z的共轭复数,复数 2z z 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位于第三象限,求m的取 值范围. 【答案】(1) 1 2 m  , 2z  ;(2) 1 1 2 2 m   【解析】将复数 2 4 1 miz i    化成 z a bi  形式。 (1)若 z是纯虚数,则 0, 0a b  ,从而求出m,进而求模。 (2)复数 2z z 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位于第三象限,则横坐标小于零,纵坐标小于零, 列出不等式求m的取值范围。 【详解】 )(1)由题复数 2 4 1 miz i    ( ,m R i 是虚数单位), 化简             2 2 2 4 1+2 4 2 4 4 2 1 2 2 1 1 1 1+ 1 mi imi mi mi iz m m i i i i i               若 z是纯虚数,则 1 2 =0 2 1 0 m m     ,解得 1 2 m  此时 2iz  所以 2z  . (2)由(1)可知    1 2 2 1z m m i    ,所以    1 2 2 1z m m i     2 2 1 2 1z z m m i     又因为复数 2z z 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位于第三象限 所以 2 1 0 2 1 0 m m      ,即 1 1 2 2 m   【点睛】 本题考查复数的基本运算及复数的几何意义,解题的关键是将复数化成 z a bi  形式, 属于基础题。 18.计算: 2 1 0.414  , 3 2 0.318  ;所以 2 1 3 2   ;又计算: 5 2 0.236  , 6 5 0.213  , 7 6 0.196  ;所以 5 2 6 5   , 6 5 7 6   . (1)分析以上结论,试写出一个一般性的命题; (2)判断该命题的真假。若为真,请用分析法给出证明;若为假,请说明理由. 【答案】(1) 1 2 1n n n n      ;(2)真命题 【解析】(1)根据所给结论,可写出一个一般性的命题。 (2)利用综合法证明命题是一个真命题。 【详解】 (1)一般性的命题: n是正整数,则 1 2 1n n n n      (2)命题是真命题。 因为   1 1 11 1 1 n n n n n n n n n n               2 1 2 1 12 1 2 1 2 1 n n n n n n n n n n                  因为 1 1 1 2 1n n n n       所以 1 2 1n n n n      . 【点睛】 本题考查简易逻辑,推理和证明,属于一般题。 19.在直角坐标系 xOy中,抛物线C的方程为 2 4y x  ,以点O为极点, x轴正半轴 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直线 l 的极坐标方程为 2 sin( ) 3 3     ,l与 x轴交于点M . (1)求直线 l的直角坐标方程,点M 的极坐标; (2)设 l与C 交于 ,A B两点,求 AB . 【答案】(1) y 3 x 3  ,  1,M  ;(2) 3 16 【解析】(1)将 2 sin( ) 3 3     由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展开,由  sin,cos  yx 可求直线 l的直角坐标方程;再通过 l与 x轴交于点M ,即可求得点M 的直角坐标, 再转化成极坐标。 (2)设点 ,A B所对应的参数分别为 1 2,t t ,根据弦长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 (1)由题可知直线 l 的极坐标方程为 2 sin cos sin cos 3 3 3          即 sin 3 cos 3     因为  sin,cos  yx 所以直线 l的直角坐标方程是 y 3 x 3  . 由题 l与 x轴交于点M ,所以点M 的直角坐标是  1,0 ,转化成极坐标是  ,1 。 (2)设点 ,A B所对应的参数分别为 1 2,t t 由(1)可知直线的倾斜角为 3  ,所以直线的参数方程为   11 2 3 2 x t t y t        ,为参数 , 将直线的参数方程代入 2 4y x  得 23 8 16 0t t   由韦达定理得 1 2 1 2 8 16, 3 3 t t t t      所以由弦长公式得  21 2 1 24 16 3 t t tAB t    【点睛】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是高考选修部分的重要考点,应熟练掌握极坐标方程,直角坐标方程 以及普通方程的互化,理解直线参数方程中参数的几何意义,属于一般题。 20.设命题 p:实数 a满足不等式 2 4a  ; 命题 q:关于 x不等式 2 3(3 ) 9 0x a x    对任意的 x R 恒成立. (1)若命题 p为真命题,求实数 a的取值范围; (2)若“ p q ”为假命题,“ p q ”为真命题,求实数 a的取值范围. 【答案】(1) 2a ;(2) 1a 或 2 5a≤ ≤ 【解析】(1)若命题 p为真命题,则 2 4a  成立,求实数 a的取值范围即可; (2)先假设两命题都是真命题时实数 a的取值范围,若“ p q ”为假命题,“ p q ”为 真命题,则 ,p q命题一真一假,分别求出当 p真q假和 p假 q真时 a的取值范围,再 求并集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1)若命题 p为真命题,则 2 4a  成立,即 22 2a  ,即 2a (2)由(1)可知若命题 p为真命题,则 2a , 若命题 q为真命题,则关于 x不等式 2 3(3 ) 9 0x a x    对任意的 x R 恒成立 则  29 3 36 0a     ,解得 1 5a   , 因为“ p q ”为假命题,“ p q ”为真命题,所以 ,p q命题一真一假, 若 p真 q假,则 2 5 1 a a a     或 ,即 1a 若 p假 q真,则 2 1 5 a a     ,即 2 5a≤ ≤ 综上,实数 a的取值范围为 1a 或 2 5a≤ ≤ . 【点睛】 本题考查命题及复合命题,对于复合命题求参数的取值范围,解题的关键是分别假设该 命题是真命题,求出对应的范围,再由题分析得答案,属于一般题。 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直线 的参数方程为: ( 为参数, ),以 为极点,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 的极坐标方程 . (1)(i)当 时,写出直线 的普通方程; (ii)写出曲线 的直角坐标方程; (2)若点 ,设曲线 与直线 交于点 ,求 最小值. 【答案】(1)①. ;②. ;(2) . 【解析】分析:(1)①消参得到直线的直角坐标方程,②利用极坐标方程和直角坐标方 程的互化公式得到曲线 的直角坐标方程;(2)将直线 的参数方程代入圆的直角坐标方 程,得到关于参数 的一元二次方程,利用参数 的几何意义和根与系数的关系进行求解. 详解:(1)①当 时, ∴直线 的普通方程为 . ②由 得 , 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为 , 即 (2)将直线 的参数方程代入圆的直角坐标方程得 , 因为 , 故可设 是方程的两根, 所以 , 又直线 过点 ,结合的几何意义得: , ∴ . 所以原式的最小值为 . 点睛:1.对于参数方程,要注意其参数,如参数不同,则表示的曲线也不同,如本题中, ( 为参数, )表示的图形是一条直线,而 ( 为 参数)表示的曲线是圆; 2.在利用直线的参数方程中参数的几何意义处理题目时,要注意判断直线的参数 方程是否是标准的参数方程,否则参数没有几何意义. 22.一只药用昆虫的产卵数 y 与一定范围内的温度 x 有关, 现收集了该种药用昆虫的 6 组观测数据如下表: 温度 xC 21 23 24 27 29 32 产卵数 y 个 6 11 20 27 57 77 经计算得: , , , , ,线性回归模型的残差平方和 ,e8.0605≈3167,其中 xi, yi分别为观测数据中的温度和产卵数,i=1, 2, 3, 4, 5, 6. (1)若用线性回归模型,求 y 关于 x 的回归方程 = x+ (精确到 0.1); (2)若用非线性回归模型求得 y 关于 x 的回归方程为 =0.06e0.2303x,且相关指数 R2=0.9522. (i)试与(1)中的回归模型相比,用 R2说明哪种模型的拟合效果更好; (ii)用拟合效果好的模型预测温度为 35C时该种药用昆虫的产卵数(结果取整数). 参考公式: 【答案】(Ⅰ) =6.6x−138.6.(Ⅱ)(i)答案见解析;(2)190. 【解析】分析:(1)由题中所给数据求出 后可得线性回归方程.(2)①由(1)中的 方程可求得相关指数 R2= ,与所给的数据比较可得结论.②根据所选模型中的方 程进行估计即可. 详解:(1)由题意得, ∴ 33−6.626=−138.6, ∴ y关于 x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6.6x−138.6. (2) ① 由所给数据求得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6.6x−138.6,相关指数为 R2= 因为 0.9398<0.9522, 所以回归方程 =0.06 比线性回归方程 拟合效果更好. ② 由①得当温度 时, , 又 , , 即当温度为 时,该种药用昆虫的产卵数估计为 个. 点睛:相关指数 R2是用来判断回归方程拟合程度的量,当 R2大时说明方程的拟合程度 较好,当 R2小时说明方程的拟合程度较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