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第3讲计数原理及二项式定理、数学归纳法学案(全国通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第3讲计数原理及二项式定理、数学归纳法学案(全国通用)

第3讲计数原理及二项式定理、数学归纳法 高考定位 高考对本内容的考查主要有:(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B级要求;(2)排列与组合,B级要求;(3)二项式定理,B级要求;(4)数学归纳法的简单应用,B级要求.‎ 真 题 感 悟 ‎1.(2018·江苏卷)设n∈N*,对1,2,…,n的一个排列i1i2…in,如果当sit,则称(is,it)是排列i1i2…in的一个逆序,排列i1i2…in的所有逆序的总个数称为其逆序数.例如:对1,2,3的一个排列231,只有两个逆序(2,1),(3,1),则排列231的逆序数为2.记fn(k)为1,2,…,n的所有排列中逆序数为k的全部排列的个数.‎ ‎(1)求f3(2),f4(2)的值;‎ ‎(2)求fn(2)(n≥5)的表达式(用n表示).‎ 解 (1)记τ(abc)为排列abc的逆序数,对1,2,3的所有排列,有τ(123)=0,τ(132)=1,τ(213)=1,τ(231)=2,τ(312)=2,τ(321)=3,‎ 所以f3(0)=1,f3(1)=f3(2)=2.‎ 对1,2,3,4的排列,利用已有的1,2,3的排列,将数字4添加进去,4在新排列中的位置只能是最后三个位置.‎ 因此,f4(2)=f3(2)+f3(1)+f3(0)=5.‎ ‎(2)对一般的n(n≥4)的情形,逆序数为0的排列只有一个:12…n,所以fn(0)=1.‎ 逆序数为1的排列只能是将排列12…n中的任意相邻两个数字调换位置得到的排列,所以fn(1)=n-1.为计算fn+1(2),当1,2,…,n的排列及其逆序数确定后,将n+1添加进原排列,n+1在新排列中的位置只能是最后三个位置.‎ 因此,fn+1(2)=fn(2)+fn(1)+fn(0)=fn(2)+n.‎ 当n≥5时,fn(2)=[fn(2)-fn-1(2)]+[fn-1(2)-fn-2(2)]+…+[f5(2)-f4(2)]+f4(2)=(n-1)+(n-2)+…+4+f4(2)=.‎ 因此,当n≥5时,fn(2)=.‎ ‎2.(2016·江苏卷)(1)求7C-4C的值;‎ ‎(2)设m,n∈N*,n≥m,求证:‎ ‎(m+1)C+(m+2)C+(m+3)C+…+nC+(n+1)C=(m+1)C.‎ ‎(1)解 7C-4C=7×20-4×35=0.‎ ‎(2)证明 对任意的m,n∈N*,n≥m,‎ ‎①当n=m时,左边=(m+1)C=m+1,‎ 右边=(m+1)C=m+1,原等式成立.‎ ‎②假设n=k(k≥m)时命题成立.‎ 即(m+1)C+(m+2)C+(m+3)C+…+kC+(k+1)C=(m+1)C,‎ 当n=k+1时,‎ 左边=(m+1)C+(m+2)C+(m+3)C+…+kC+(k+1)C+(k+2)C ‎=(m+1)C+(k+2)C,‎ 右边=(m+1)C.‎ 而(m+1)C-(m+1)C ‎=(m+1) ‎=(m+1)×[(k+3)-(k-m+1)]‎ ‎=(k+2)=(k+2)C,‎ ‎∴(m+1)C+(k+2)C=(m+1)C,‎ ‎∴左边=右边.‎ 即m=k+1时命题也成立.‎ 综合①②可得原命题对任意m,n∈N*,n≥m均成立.‎ 考 点 整 合 ‎1.两种计数原理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2.排列与组合 ‎(1)排列的定义:‎ 排列数公式:A=n(n-1)(n-2)…(n-m+1)=(m≤n,m,n∈N*).‎ ‎(2)组合的定义:‎ 组合数公式:C==(m≤n,m,n∈N*);‎ 组合数性质:C=C;C+C=C.‎ ‎3.(1)二项式定理:(a+b)n=Can+Can-1b+…+Cabn-1+Cbn,其中C,C,…,C称为二项式系数;‎ ‎(2)C+C+…+C=2n;‎ ‎(3)通项:Tr+1=Can-rbr,r≤n,n,r∈N*.‎ ‎4.数学归纳法 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要分两步,第一步是归纳奠基(或递推基础),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n0∈N*)时命题成立,第二步是归纳递推(或归纳假设),假设n=k(k≥n0,k∈N*)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只要完成这两步,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n0开始的所有的正整数都成立,两步缺一不可.‎ 热点一 与计数原理有关的问题 ‎【例1】 (2011·江苏卷)设整数n≥4,P(a,b)是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点,其中a,b∈{1,2,3,…,n},a>b.‎ ‎(1)记An为满足a-b=3的点P的个数,求An;‎ ‎(2)记Bn为满足(a-b)是整数的点P的个数,求Bn.‎ 解 (1)点P的坐标满足条件1≤b=a-3≤n-3,所以An=n-3.‎ ‎(2)设k为正整数,记fn(k)为满足条件以及a-b=3k的点P的个数,只要讨论fn(k)≥1的情形.‎ 由1≤b=a-3k≤n-3k知fn(k)=n-3k,且k≤,‎ 设n-1=3m+r,其中m∈N*,r∈{0,1,2},‎ 则k≤m,所以Bn=fn(k)= (n-3k)=mn-= ‎,‎ 将m=代入上式,化简得Bn=-,‎ 所以Bn= 探究提高 此计数原理问题中要计算点的个数,因此要根据条件对正整数的取值进行分类,弄清可能的取值类别,再根据加法原理进行计算.‎ ‎【训练1】 (2018·南京、盐城、连云港二模)已知n∈N*,且n≥4,数列T:a1,a2,…,an中的每一项均在集合M={1,2,…,n}中,且任意两项不相等.‎ ‎(1)若n=7,且a2<a3<a4<a5<a6,求数列T的个数;‎ ‎(2)若数列T中存在唯一的ak(k∈N*,且k<n),满足ak>ak+1,求所有符合条件的数列T的个数.‎ 解 (1)当n=7时,M={1,2,…,7},‎ 数列T的个数为C×A=42.‎ ‎(2)当k=1时,则a1>a2,a2<a3<…<an,‎ 此时a2为1,a1共有(n-1)种选法,余下的(n-2)个数,按从小到大依次排列,共有1种,‎ 因此k=1时,符合条件的数列T共有n-1=(C-1)(个).‎ 当2≤k≤n-2时,则a1<a2<…<ak,ak>ak+1,ak+1<ak+2<…<an,‎ 从集合M中任取k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再将余下的(n-k)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即得满足条件a1<a2<…<ak,ak+1<ak+2<…<an的数列的个数为CC,‎ 这里包含了ak<ak+1即a1<a2<…<ak<ak+1<ak+2<…<an的情形,‎ 此时符合条件的数列T共有CC-1=C-1(个).‎ 当k=n-1时,则a1<a2<…<an-1,an-1>an,‎ 此时an-1为n,an共有(n-1)种选法,余下的(n-2)个数,按从小到大依次排列,共有1种,‎ 因此k=n-1时,符合条件的数列T共有n-1=(C-1)(个).‎ 于是所有符合条件的数列T的个数为:C-1+C-1+…+C-1=C+C+…+C-n+1=2n-C-C-n+1=2n-n-1.‎ 热点二 与二项式定理有关的问题 ‎【例2】 设f(n)=(a+b)n(n∈N*,n≥2),若f(n)的展开式中,存在某连续三项,其二项式系数依次成等差数列,则称f(n)具有性质P.‎ ‎(1)求证:f(7)具有性质P;‎ ‎(2)若存在n≤2 017,使f(n)具有性质P,求n的最大值.‎ ‎(1)证明 f(7)的展开式中第二、三、四项的二项式系数分别为C=7,C=21,C=35.‎ 因为C+C=2C,即C,C,C成等差数列,所以f(7)具有性质P.‎ ‎(2)解 设f(n)具有性质P,则存在r∈N*,1≤r≤n-1,‎ 使C,C,C成等差数列,所以C+C=2C.‎ 整理得4r2-4nr+(n2-n-2)=0,即(2r-n)2=n+2,所以n+2为完全平方数.‎ 又n≤2 017,由于442<2 017+2<452,所以n的最大值为442-2=1 934,‎ 此时r=989或945.‎ 探究提高 涉及二项式定理的试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某一项的二项式系数与这一项的系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必须严格加以区别.‎ ‎(2)根据所给式子的结构特征,对二项式定理逆用或变用,注意活用二项式定理是解决二项式问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3)关于x的二项式(a+bx)n(a,b为常数)的展开式可以看成是关于x的函数,且当x给予某一个值时,可以得到一个与系数有关的等式,所以,当展开式涉及到与系数有关的问题时,可以利用函数思想来解决.‎ ‎【训练2】 (2018·南通、扬州、淮安等六市调研)已知(1+x)2n+1=a0+a1x+a2x2+…+a2n+1x2n+1,n∈N*.记Tn=(2k+1)an-k.‎ ‎(1)求T2的值;‎ ‎(2)化简Tn的表达式,并证明:对任意的n∈N*,Tn都能被4n+2整除.‎ 解 由二项式定理,得ai=C(i=0,1,2,…,2n+1).‎ ‎(1)T2=a2+3a1+5a0=C+3C+5C=30.‎ ‎(2)因为(n+1+k)C=(n+1+k)· ‎ = =(2n+1)C,‎ 所以Tn=‎ ‎ =2(2n+1)··(22n+C)-(2n+1)··22n+1‎ ‎ =(2n+1)C.‎ Tn=(2n+1)C=(2n+1)(C+C)=2(2n+1)C=(4n+2)C.‎ 因为C∈N*,所以Tn能被4n+2整除.‎ 热点三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例3】 (2017·南通、泰州、扬州调研)已知函数f0(x)=(a≠0,ac-bd≠0).设fn(x)为fn-1(x)的导数,n∈N*.‎ ‎(1)求f1(x),f2(x);‎ ‎(2)猜想fn(x)的表达式,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 (1)f1(x)=f0′(x)=′=;‎ f2(x)=f1′(x)=′=.‎ ‎(2)猜想fn(x)=,n∈N*.‎ 证明 当n=1时,由(1)知结论正确,‎ 假设当n=k,k∈N*时,结论正确,‎ 即fk(x)=;‎ 当n=k+1时,fk+1(x)=f′k(x)=′‎ ‎=(-1)k-1·ak-1·(bc-ad)·k![(ax+b)-(k+1)]′=,‎ 所以当n=k+1时,结论也成立.‎ 综上所述,对一切n∈N*,fn(x)=.‎ 探究提高 在数学归纳法中,归纳奠基和归纳递推缺一不可.在较复杂的式子中,注意由n=k到n=k+1时,式子中项数的变化应仔细分析,观察通项.同时还应注意,不用假设的证法不是数学归纳法.‎ ‎【训练3】 (2015·江苏卷)已知集合X={1,2,3},Yn={1,2,3,…,n}(n∈N*),设Sn={(a,b)|a整除b或b整除a,a∈X,b∈Yn},令f(n)表示集合Sn所含元素的个数.‎ ‎(1)写出f(6)的值;‎ ‎(2)当n≥6时,写出f(n)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解 (1)Y6={1,2,3,4,5,6},S6中的元素(a,b)满足:‎ 若a=1,则b=1,2,3,4,5,6;若a=2,则b=1,2,4,6;‎ 若a=3,则b=1,3,6.所以f(6)=13.‎ ‎(2)当n≥6时,f(n)=(t∈N*).‎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①当n=6时,f(6)=6+2++=13,结论成立;‎ ‎②假设n=k(k≥6)时结论成立,那么n=k+1时,Sk+1在Sk的基础上新增加的元素在(1,k+1),(2,k+1),(3,k+1)中产生,分以下情形讨论:‎ ‎1)若k+1=6t,则k=6(t-1)+5,此时有 f(k+1)=f(k)+3=k+2+++3=(k+1)+2++,结论成立;‎ ‎2)若k+1=6t+1,则k=6t,此时有 f(k+1)=f(k)+1=k+2+++1=(k+1)+2++,结论成立;‎ ‎3)若k+1=6t+2,则k=6t+1,此时有 f(k+1)=f(k)+2=k+2+++2=(k+1)+2++,结论成立;‎ ‎4)若k+1=6t+3,则k=6t+2,此时有 f(k+1)=f(k)+2=k+2+++2=(k+1)+2++,结论成立;‎ ‎5)若k+1=6t+4,则k=6t+3,此时有 f(k+1)=f(k)+2=k+2+++2=(k+1)+2++,结论成立;‎ ‎6)若k+1=6t+5,则k=6t+4,此时有 f(k+1)=f(k)+1=k+2+++1=(k+1)+2++,结论成立.‎ 综上所述,结论对满足n≥6的自然数n均成立.‎ ‎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如果每种方法都能将规定的事件完成,则要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将方法种数相加;如果需要通过若干步才能将规定的事件完成,则要用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将各步的方法种数相乘.‎ ‎2.解排列、组合问题的基本策略 ‎(1)两种思路:①直接法;②间接法.‎ ‎(2)排列、组合的公式应用要灵活、合理变形,尤其注意两者的综合应用.‎ ‎3.对于二项式系数,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关于组合恒等式的证明,常采用“构造法”;‎ ‎(2)证明不等式时,注意运用放缩法;‎ ‎(3)对于三项展开式问题,可以先变形为二项式问题加以解决;有时也可以通过组合解决,但注意分类清楚、不重不漏;‎ ‎(4)赋值法的巧妙运用.‎ ‎4.数学归纳法主要是用来解决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通常与数列、不等式证明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相结合来考查逻辑推理能力,要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并能加以简单的应用.‎ ‎1.(2017·扬州测试)设n∈N*,f(n)=3n+7n-2.‎ ‎(1)求f(1),f(2),f(3)的值;‎ ‎(2)证明:对任意正整数n,f(n)是8的倍数.‎ ‎(1)解 代入1,2,3,求出f(1)=8,f(2)=56,f(3)=368.‎ ‎(2)证明 ①当n=1时,f(1)=8是8的倍数,命题成立.‎ ‎②假设当n=k,k∈N*时,命题成立,‎ 即f(k)=3k+7k-2是8的倍数,那么当n=k+1时,‎ f(k+1)=3k+1+7k+1-2=3(3k+7k-2)+4(7k+1),‎ 因为7k+1是偶数,所以4(7k+1)是8的倍数,‎ 又由归纳假设知3(3k+7k-2)是8的倍数,‎ 所以f(k+1)是8的倍数,‎ 所以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根据①②知,命题对任意n∈N*成立.‎ ‎2.已知等式(x2+2x+2)5=a0+a1(x+1)+a2(x+1)2+…+a9(x+1)9+a10(x+1)10,其中ai(i=0,1,2,…,10)为实常数.‎ ‎(1)当m=1时,求P(n,1)·Q(n,1)的值;‎ ‎(2)对m∈N*,证明:P(n,m)·Q(n,m)恒为定值.‎ ‎(1)解 当m=1时,P(n,1)=(-1)kC=(-1)kC=,‎ 又Q(n,1)=C=n+1,显然P(n,1)·Q(n,1)=1.‎ ‎(2)证明 P(n,m)=(-1)kC=1+(-1)k(C+C)+(-1)n ‎=1+(-1)kC+(-1)kC=P(n-1,m)+(-1)kC ‎=P(n-1,m)-(-1)kC=P(n-1,m)-P(n,m).‎ 即P(n,m)=P(n-1,m),‎ 由累乘,易求得P(n,m)=P(0,m)=,‎ 又Q(n,m)=C,所以P(n,m)·Q(n,m)=1.‎ ‎5.(2017·苏北四市调研)在杨辉三角形中,从第2行开始,除1以外,其它每一个数值是它上面的两个数值之和,该三角形数阵开头几行如图所示.‎ ‎(1)在杨辉三角形中是否存在某一行,使该行中三个相邻的数之比是3∶4∶‎ ‎5?若存在,试求出是第几行;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已知n,r为正整数,且n≥r+3.求证:任何四个相邻的组合数C,C,C,C不能构成等差数列.‎ ‎(1)解 存在.杨辉三角形的第n行由二项式系数C,k=0,1,2,…,n组成.‎ 若第n行中有三个相邻的数之比为3∶4∶5,‎ 则==,==,‎ 即3n-7k=-3,4n-9k=5,解得k=27,n=62.‎ 即第62行有三个相邻的数C,C,C的比为3∶4∶5.‎ ‎(2)证明 若有n,r(n≥r+3),使得C,C,C,C成等差数列,‎ 则2C=C+C,2C=C+C,‎ 即=+,‎ =+,‎ 所以=+,‎ =+,‎ 整理得n2-(4r+5)n+4r(r+2)+2=0,n2-(4r+9)n+4(r+1)(r+3)+2=0.‎ 两式相减得n=2r+3,‎ 所以C,C,C,C成等差数列,‎ 由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可知C=C<C=C,‎ 这与等差数列的性质矛盾,从而要证明的结论成立.‎ ‎6.(2014·江苏卷)已知函数f0(x)=(x>0),设fn(x)为fn-1(x)的导数,n∈N*.‎ ‎(1)求2f1+f2的值;‎ ‎(2)证明:对任意的n∈N*,等式=都成立.‎ ‎(1)解 由已知,得f1(x)=f′0(x)=′=-,‎ 于是f2(x)=f′1(x)=′-′=--+,‎ 所以f1=-,f2=-+,故2f1+f2=-1.‎ ‎(2)证明 由已知,得xf0(x)=sin x,等式两边分别对x求导,得f0(x)+xf′0(x)=‎ cos x,即f0(x)+xf1(x)=cos x=sin,类似可得 ‎2f1(x)+xf2(x)=-sin x=sin(x+π),3f2(x)+xf3(x)=-cos x=sin,‎ ‎4f3(x)+xf4(x)=sin x=sin.‎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nfn-1(x)+xfn(x)=sin对所有的n∈N*都成立.‎ ‎(ⅰ)当n=1时,由上可知等式成立.‎ ‎(ⅱ)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即kfk-1(x)+xfk(x)=sin.‎ 因为[kfk-1(x)+xfk(x)]′=kf′k-1(x)+fk(x)+xf′k(x)=(k+1)fk(x)+xfk+1(x),‎ ′=cos·′=sin,‎ 所以(k+1)fk(x)+xfk+1(x)=sin.‎ 因此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综合(ⅰ),(ⅱ)可知等式nfn-1(x)+xfn(x)=sin对所有的n∈N*都成立.‎ 令x=,可得nfn-1+fn=sin(n∈N*).‎ 所以=(n∈N*).‎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