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二9月月考数学(理)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二9月月考数学(理)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数学(理)试题 一、选择题 ‎1.已知数列满足, ,则( )‎ A. B. C. D. ‎ ‎【答案】A ‎【解析】数列满足, , ,‎ ‎,由此猜想,故选A.‎ ‎【方法点睛】本题通过观察数列的前几项,归纳出数列通项来考察归纳推理,属于中档题.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 一、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相同的性质. 二、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述的一般性命题(猜想). 常见的归纳推理分为数的归纳和形的归纳两类:(1) 数的归纳包括数的归纳和式子的归纳,解决此类问题时,需要细心观察,寻求相邻项及项与序号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联系相关的知识,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2) 形的归纳主要包括图形数目的归纳和图形变化规律的归纳.‎ ‎2.《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一部数学专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女子善织,日增等尺,七日织二十八尺,第二日、第五日、第八日所织之和为十五尺,则第九日所织尺数为( )‎ A. 8 B. 9 C. 10 D. 11‎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该数列为等差数列,且,即,解得.‎ 考点:等差数列,数学文化.‎ ‎3.在等差数列中,若,则的值为( )‎ A. 20 B. 22 C. 24 D. 28‎ ‎【答案】C ‎【解析】由,解得 ‎,且,则,故选C.‎ ‎4.在中,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若的面积为,且,则等于( )‎ A. B. C. D. ‎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因为,所以,代入上式可得,即,因为,所以 ‎ ,所以,所以,故选C.‎ 考点:三角的面积公式;余弦定理;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的面积公式、余弦定理、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等知识点的应用,解答中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余弦定理,可化简条件为,即,同时熟练掌握余弦定理的解答问题的关键,着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属于基础题.‎ ‎5.已知在中.若的解有且仅有一个,则满足的条件是( )‎ A. B. C. D. 或 ‎【答案】D ‎【解析】已知在中, ,要使的解有且仅有一个,即三角形形状唯一,有两种情况:①为直角三角形;②为钝角三角形,若为直角三角形, ,可得,此时;若为钝角三角形,可得,综上, 或,故选D.‎ ‎6.在中,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且满足,则( )‎ A. B. C. D. ‎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设,,则,,,∴由余弦定理可得,∴‎ 由正弦定理可得,故选:A.‎ 考点:(1)正弦定理;(2)余弦定理.‎ ‎7.在中,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已知,则( )‎ A. 或 B. C. 或 D. ‎ ‎【答案】B ‎【解析】由可得, , ,① 由及正弦定理可得, ②‎ ‎①②联立可得, , 即,故选B.‎ ‎8.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分别为,若对于任意的自然数,都有,则( )‎ A. B. C. D. ‎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故选A.‎ 考点:1、等差数列的性质;2、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 ‎9.在中,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 上的高为,且,则的最大值为( )‎ A. 3 B. C. 2 D. ‎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由于∴由余弦定理c2+b2=a2+2bccosA, ==3sinA+2cosA=sin(A+θ)(tanθ=).故可知的最大值为,选B.‎ 考点:余弦定理,三角函数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最值,难点在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与余弦定理的综合运用,辅助角公式的使用,属于难题 ‎10.已知首项为正数的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和是方程的两根,则使成立的正整数的最大值是( )‎ A. 1008 B. 1009 C. 2016 D. 2017‎ ‎【答案】C ‎【解析】依题意知, 数列的首项为正数, , , 使成立的正整数的最大值是,故选C.‎ ‎11.在中,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若依次成等差数列,则( )‎ A. 依次成等差数列 B. 依次成等差数列 C. 依次成等差数列 D. 依次成等差数列 ‎【答案】C ‎【解析】依次成等差数列, , 正弦定理得,由余弦定理得 , ,即依次成等差数列,故选C.‎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定义、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属于难题. 解三角形时,有时可用正弦定理,有时也可用余弦定理,应注意用哪一个定理更方便、简捷.如果式子中含有角的余弦或边的二次式,要考虑用余弦定理;如果遇到的式子中含有角的正弦或边的一次式时,则考虑用正弦定理;以上特征都不明显时,则要考虑两个定理都有可能用到.‎ ‎12.在中,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已知, 是线段上一点,且,则( )‎ A. B. C. D. ‎ ‎【答案】B ‎【解析】‎ 由 ,可得解得。‎ 又因为,可得, ,得 填B.‎ 二、填空题 ‎13.在等差数列中, ,则数列的前5项和__________.‎ ‎【答案】90‎ ‎【解析】试题分析:∵∴,∴,∴,‎ ‎∴.‎ 考点: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14.在中, , 是边上的一点, , 的面积为 1,则边的长为__________.‎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因为, ,在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 ‎,在中,‎ ‎,由正弦定理可得。‎ 考点:正余弦定理 ‎15.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__________.‎ ‎【答案】21‎ ‎【解析】设公差为,由题意可得, , , ,联立三个方程,解得,故答案为.‎ ‎16.已知三角形中, 边上的高与边长相等,则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得,因此,从而所求最大值是 考点:正余弦定理、面积公式 ‎【方法点睛】解三角形问题,多为边和角的求值问题,这就需要根据正、余弦定理结合已知条件灵活转化边和角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其基本步骤是:‎ 第一步:定条件 即确定三角形中的已知和所求,在图形中标出来,然后确定转化的方向.‎ 第二步:定工具 即根据条件和所求合理选择转化的工具,实施边角之间的互化.‎ 第三步:求结果.‎ 三、解答题 ‎17.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项和;‎ ‎(2)求数列的前24项和.‎ ‎【答案】(1), ;(2).‎ ‎【解析】试题分析:(1)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由,可求出 ,即可求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项和;(2)将代人到中即可求出前24项和.‎ 试题解析:‎ ‎(1) 由题得 ‎ ‎ ∴, ‎ ‎(2)当时, ,当时, ‎ ‎∴‎ 方法二:‎ ‎∵,,,‎ ‎∴‎ ‎18.已知分别是角的对边,满足 ‎(1)求的值;‎ ‎(2)的外接圆为圆 (在内部), ,判断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答案】(1);(2)等边三角形.‎ ‎【解析】试题分析:(I)根据正弦定理把化成边的关系可得,约去,即可求得;(II)设中点为,故,圆的半径为 ‎,由正弦定理可知,所以,再根据余弦定理求得,据此判断出三角形性质.‎ 试题解析:(I)由正弦定理可知, , 则 ‎,‎ ‎,‎ 可得.‎ ‎(II)记中点为,‎ 故,圆的半径为,‎ 由正弦公式可知,故,‎ 由余弦定理可知, , 由上可得,又,则,故 为等边三角形.‎ 考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19.如图,在四边形中, .‎ ‎(1)求的值;‎ ‎(2)若,求的面积.‎ ‎【答案】(1);(2).‎ ‎【解析】试题分析:(Ⅰ)内根据余弦定理,求边长,和,再根据正弦定理求;(Ⅱ)根据面积公式需求,而,最后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试题解析:(1)由,可设, .又∵, ,‎ ‎∴由余弦定理,得,‎ 解得,∴, ,…4分 由正弦定理,得.‎ ‎(2)由(1)得…7分 因为所以 又因为,所以 考点:1.正余弦定理;2.解三角形.‎ ‎20.在中,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且.‎ ‎(1)若的面积,求证: ;‎ ‎(2)如图,在(1)的条件下,若分别为的中点,且,求.‎ ‎【答案】(1)详见解析;(2).‎ ‎【解析】试题分析:‎ ‎(Ⅰ)由题意结合余弦定理和均值不等式的结论即可证得题中的结论;‎ ‎(Ⅱ)由题意可得关于实数的方程组,求解方程组可得.‎ 试题解析:‎ ‎(Ⅰ)由及正弦定理可得,‎ 即,‎ 因为,所以,‎ 所以,又,∴,‎ 由可得.‎ 在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所以.‎ ‎(Ⅱ)因为分别为的中点,‎ 在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在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由可得,‎ 整理得,所以,由可得. ‎ ‎21.已知数列中, ,数列满足.‎ ‎(1)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写出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数列中的最大项与最小项.‎ ‎【答案】(1)详见解析;(2), .‎ ‎【解析】试题分析:(Ⅰ)首先通过已知条件化简变形,凑出这种形式,凑出常数,‎ 就可以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并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出通项公式;(Ⅱ)因为与有关,所以利用的通项公式求出数列 的通项公式,把通项公式看成函数,利用函数图像求最大值和最小值.‎ 试题解析:(Ⅰ)∵,∴,∴,‎ ‎∴,∴数列是以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4分 ‎∵,∴,又∵, ,‎ ‎∴是以为首项, 为公差的等差中项.‎ ‎∴, . 7分 ‎(Ⅱ)∵, , .‎ ‎∴作函数的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知,在数列中,最大项为,最小项为. 13分 另解:,当时,数列是递减数列,且.‎ 列举;;.所以在数列中,最大项为,最小项为.‎ 考点:1.等差数列的证明方法;2.利用函数图像求数列的最值.‎ ‎22.设数列的前项和为, .‎ ‎(1)求证:数列为等差数列,并分别写出和关于的表达式;‎ ‎(2)是否存在自然数,使得?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3)设, ,若不等式对恒成立,求的最大值.‎ ‎【答案】(1)详见解析;(2);(3).‎ ‎【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求得,这是等差数列,故;(2),这是等差数列,前向和为,故;(3),利用裂项求和法求得,解得,故.‎ 试题解析:‎ ‎(1)由,得,相减得.‎ 故数列是以为首项,‎ 以公差的等差数列. .‎ ‎(2)由(1)知,‎ ‎,由 ‎,得,即存在满足条件的自然数.‎ ‎(3)‎ ‎ ,,即单调递增, 故要使恒成立, 只需成立, 即.‎ 故符合条件的最大值为.‎ 考点:数列的基本概念,数列求和,不等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