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包头四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数学试题 第I卷 一、选择题 ‎1.()‎ A. B. C.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利用诱导公式可直接求得结果.‎ ‎【详解】‎ 本题正确选项:‎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诱导公式化简求值,属于基础题.‎ ‎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若,则 B. 若,,则 C. 若 ,,则 D. 若,则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或反例可判断各选项正确与否.‎ ‎【详解】对于A,取,则,但,故A错;‎ 对于B,取,则,‎ 但,,故B错; ‎ 对于C,取,则,‎ 但,,故C错;‎ 对于D,因为,故即,故D正确;‎ 综上,选D.‎ ‎【点睛】本题考查不等式的性质,属于基础题.‎ ‎3.若向量,满足条件与共线,则的值( )‎ A. 1 B. C. D. ‎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向量的运算以及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可得结果.‎ ‎【详解】由,所以 又与共线 所以,则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向量运算以及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属基础题.‎ ‎4.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当时,(  )‎ A. 11 B. 20 C. 33 D. 35‎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数列的性质可得,计算可得到答案.‎ ‎【详解】由题意,.‎ 故答案B.‎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属于基础题.‎ ‎5.已知等比数列满足,,则( )‎ A. B. C. D. ‎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得,所以,故,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性质及基本运算.‎ ‎6.已知向量满足,与的夹角为,则向量的模为(  )‎ A. 4 B. C. 2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条件可求出,从而可求出,从而得出.‎ ‎【详解】解:;‎ ‎∴;‎ ‎∴.‎ 故选D.‎ ‎【点睛】考查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及计算公式,向量夹角的概念,向量长度的求法.‎ ‎7.在中,,则( )‎ A. B. C. D. ‎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利用正弦定理,可得,结合大边对大角,可知范围,然后根据平方关系,可得结果.‎ ‎【详解】在中, ‎ 又,所以 因为,所以,‎ 故,‎ 所以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正弦定理的应用,属基础题.‎ ‎8.若,则 A. B. C.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直接代入计算即可.‎ ‎【详解】因为,‎ 所以.‎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考查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及二倍角公式的应用,是基础题.‎ ‎9.已知,,则的值为( )‎ A. B. C. D. ‎ ‎【答案】C ‎【解析】‎ 由题意可得:‎ 本题选择C选项.‎ ‎10.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则的取值范围为 ( )‎ A. B. C. 或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情况讨论,当时,求出满足条件的的值;当时,求出满足条件的的取值范围,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当时,,若,则原不等式可化为,显然恒成立;若,则原不等式可化为不是恒成立,所以舍去;‎ 当时,因为的解集为,‎ 所以只需,解得;‎ 综上,的取值范围为:.‎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需要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来处理,属于常考题型.‎ ‎11.已知数列满足递推关系,则( )‎ A. B. C. D. ‎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两边取倒数,可得新的等差数列,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结果.‎ ‎【详解】由,所以 则,又,所以 所以数列是以2为首项,1为公比的等差数列 所以,则 所以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由递推公式得到等差数列,难点在于取倒数,学会观察,属基础题.‎ ‎12.等差数列与的前项和分别为与,若,则( )‎ A. B. C. D. ‎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以及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结果.‎ ‎【详解】由 所以 故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性质,通过观察,找到项与和之间的联系,属基础题.‎ 第Ⅱ卷 二、填空题 ‎13.已知不等式的解集为,则______‎ ‎【答案】11‎ ‎【解析】‎ ‎【分析】‎ 利用不等式与对应方程的关系,结合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出a、b的值.‎ ‎【详解】不等式的解集为,方程的实数根为2和3,‎ ‎,,;.‎ 故答案为11.‎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不等式与对应方程的关系应用问题,是基础题.‎ ‎14.设,,,则的最小值为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变形之后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即可.‎ ‎【详解】原式可变形为:‎ 当且仅当,时取等.‎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属基础题.在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特别注意“拆、拼、凑”等技巧,使其满足基本不等式中“正”(即条件要求中字母为正数)、“定”(不等式的另一边必须为定值)、“等”(等号取得的条件)的条件才能应用,否则会出现错误.‎ ‎15.函数()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 ‎【答案】1‎ ‎【解析】‎ ‎【详解】化简三角函数的解析式,‎ 可得 ‎,‎ 由,可得,‎ 当时,函数取得最大值1.‎ ‎16.在中,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且,则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正弦定理将转化为,即,由余弦定理得,再用基本不等式法求得,根据面积公式求解.‎ ‎【详解】根据正弦定理可转化为 ‎,化简得 由余弦定理得 因为 所以,当且仅当时取 所以 则面积的最大值为.‎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基本不等式的综合应用,还考查了运算求解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三、解答题 ‎17.已知函数.‎ ‎(1)求的值;‎ ‎(2)求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 ‎【答案】(1)2;(2)‎ ‎【解析】‎ ‎【分析】‎ ‎(1)根据二倍角公式以及辅助角公式化简,可得,代值计算,可得结果.‎ ‎(2)根据(1)的条件,使用整体法,结合正弦函数的性质,可得结果 ‎【详解】(1)因为函数,‎ 所以 ‎.‎ 即 ‎(2)∵函数,‎ 令,‎ 求得,‎ 故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函数恒等变形以及正弦型函数的应用,属基础题.‎ ‎18.已知是等差数列,其中.‎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当为何值时,数列的前项和取得最大值.‎ ‎【答案】(1);(2)‎ ‎【解析】‎ ‎【分析】‎ ‎(1)假设公差,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计算,可得,然后利用公式法,可得结果.‎ ‎(2)根据(1)的结论可知数列单调递减,然后计算可得,可得结果.‎ ‎【详解】(1)由数列是等差数列,其中,‎ ‎∴由,得,所以 ‎ ‎(2)由,得,‎ 解得 故时,取得最大值.‎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应用,属基础题.‎ ‎19.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 ‎(1)求;‎ ‎(2)若,面积2,求.‎ ‎【答案】(1);(2)2.‎ ‎【解析】‎ 试题分析:(1)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知,再利用诱导公式化简,利用降幂公式化简,结合,求出;(2)由(1)可知,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再利用余弦定理即可求出.‎ 试题解析:(1),∴,∵,‎ ‎∴,∴,∴;‎ ‎(2)由(1)可知,‎ ‎∵,∴,‎ ‎∴,‎ ‎∴.‎ ‎20.设是一个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其前项和为,已知,且成等比数列.‎ ‎(1)求数列通项公式;‎ ‎(2)设,求数列的前项和.‎ ‎【答案】(1)(2)‎ ‎【解析】‎ ‎【分析】‎ ‎(1)根据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以及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可得公差,然后可得结果.‎ ‎(2)根据(1)的结论,采用裂项相消求和的方法,可得结果.‎ ‎【详解】(1)由,即,即,‎ 由成等比数列,即,‎ 由等差数列性质可知:,‎ ‎,‎ 整理得:,又解得:,‎ ‎,‎ ‎∴数列的通项公式;‎ ‎(2)由(1)可知,,‎ 所以 所以 ‎【点睛】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利用裂项相消求和,属基础题.‎ ‎21.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等比数列{bn}的前n项和为Tn,a1=-1,b1=1,a2+b2=2.‎ ‎(1)若a3+b3=5,求{bn}的通项公式;‎ ‎(2)若T3=21,求S3.‎ ‎【答案】(1);(2)当q=4时,S3=﹣6;当q=﹣5时, S3=21.‎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等比数列的公比为,运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列方程解方程可得,即可得到所求通项公式;‎ 运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解方程可得公比,再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计算即可得答案.‎ 解析:(1)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等比数列{bn}的公比为q,‎ a1=﹣1,b1=1,a2+b2=2,a3+b3=5,可得﹣1+d+q=2,﹣1+2d+q2=5,‎ 解得d=1,q=2或d=3,q=0(舍去),‎ 则{bn}的通项公式为bn=2n﹣1,n∈N*;‎ ‎(2)b1=1,T3=21,可得1+q+q2=21,解得q=4或﹣5,‎ 当q=4时,b2=4,a2=2﹣4=﹣2,‎ d=﹣2﹣(﹣1)=﹣1,S3=﹣1﹣2﹣3=﹣6;‎ 当q=﹣5时,b2=﹣5,a2=2﹣(﹣5)=7,‎ d=7﹣(﹣1)=8,S3=﹣1+7+15=21.‎ ‎22.如图,在中, , ,点在边上,且, .‎ ‎(1)求;‎ ‎(2)求的长.‎ ‎【答案】(1);(2)7.‎ ‎【解析】‎ 试题分析:(I)在中,利用外角的性质,得即可计算结果;(II)由正弦定理,计算得,在中,由余弦定理,即可计算结果.‎ 试题解析:(I)在中,∵,∴‎ ‎∴‎ ‎(II)在中,由正弦定理得:‎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 考点: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