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30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B版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学案
第41讲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考纲要求 考情分析 命题趋势 1.能以立体几何中的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 2.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平行关系的简单命题. 2017·江苏卷,15 2016·全国卷Ⅱ,14 2016·四川卷,18 与直线、平面平行有关的命题判断;线线平行的证明;线面平行的证明;面面平行的证明;由线面平行或面面平行探求动点的位置. 分值:4~6分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判定定理 平面外一条直线与__此平面内__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__l∥a__,__a⊂α__, __l⊄α__⇒l∥α 性质定理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__交线__与该直线平行(简记为“线面平行⇒线线平行”) __l∥α__,__l⊂β__, __α∩β=b__⇒l∥b 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判定定理 一个平面内的两条__相交直线__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简记为“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__a∥β__,__b∥β__, __a∩b=P__,__a⊂α,__ __b⊂α__⇒α∥β 性质定理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__相交__,那么它们的__交线__平行 __α∥β__,__α∩γ=a__, __β∩γ=b__⇒a∥b 1.思维辨析(在括号内打“√”或“×”). (1)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 ) (2)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分别在这两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平行或异面.( √ ) (3)若直线a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平行,则a∥α.( × ) (4)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 ) (5)若α∥β,且直线a∥α,则直线a∥β.( × ) 解析 (1)错误.当这两条直线为相交直线时,才能保证这两个平面平行. (2)正确.如果两个平面平行,则在这两个平面内的直线没有公共点,则它们平行或异面. (3)错误.若直线a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平行,则a∥α或a⊂α. (4)错误.两条直线平行或相交或异面. (5)错误.直线a∥β或直线a⊂β. 2.下列条件中,能作为两平面平行的充分条件的是( D ) A.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B.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C.一个平面内有无数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D.一个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解析 由面面平行的定义可知,一平面内所有的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时,两平面才能平行,故D正确. 3.(2016·全国卷Ⅰ)平面α过正方体ABCD-A1B1C1D1的顶点A,α∥平面CB1D1,α∩平面ABCD=m,α∩平面ABB1A1=n,则m,n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A ) A. B. C. D. 解析 如图,延长B1A1至A2,使A2A1=B1A1,延长D1A1至A3,使A3A1=D1A1,连接AA2,AA3,A2A3,A1B,A1D.易证AA2∥A1B∥D1C,AA3∥A1D∥B1C. ∴平面AA2A3∥平面CB1D1,即平面AA2A3为平面α. 于是m∥A2A3,直线AA2即为直线n.显然有AA2=AA3=A2A3,于是m,n所成的角为60°,其正弦值为.选A. 4.已知直线a,b,平面α,则以下三个命题: ①若a∥b,b⊂α,则a∥α; ②若a∥b,a∥α,则b∥α; ③若a∥α,b∥α,则a∥b.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A ) A.0 B.1 C.2 D.3 解析 对于命题①,若a∥b,b⊂α,则应有a∥α或a⊂α, 所以①不正确; 对于命题②,若a∥b,a∥α,则应有b∥α或b⊂α, 因此②也不正确; 对于命题③,若a∥α,b∥α,则应有a∥b或a与b相交或a与b异面, 因此③也不正确. 5.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DD1的中点,则BD1与平面ACE的位置关系为__平行__. 解析 如图.连接AC,BD交于O点,连接OE,因为OE∥BD1,而OE⊂平面ACE,BD1⊄平面ACE,所以BD1∥平面ACE. 一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判断或证明线面平行的常用方法 (1)利用线面平行的定义(无公共点). (2)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α,b⊂α,a∥b⇒a∥α). (3)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α∥β,a⊂α⇒a∥β). (4)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α∥β,a⊄α,a⊄β,a∥α⇒a∥β). 【例1】 (2017·江苏卷)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AB⊥AD,BC⊥BD,平面ABD⊥平面BCD,点E,F(E与A,D不重合)分别在棱AD,BD上,且EF⊥AD. 求证:(1)EF∥平面ABC; (2)AD⊥AC. 解析 (1)在平面ABD内,因为AB⊥AD,EF⊥AD,所以EF∥AB. 又因为EF⊄平面ABC,AB⊂平面ABC,所以EF∥平面ABC. (2)因为平面ABD⊥平面BCD,平面ADB∩平面BCD=BD, BC⊂平面BCD,BC⊥BD,所以BC⊥平面ABD. 因为AD⊂平面ADB,所以BC⊥AD. 又AB⊥AD,BC∩AB=B,AB⊂平面ABC,BC⊂平面ABC, 所以AD⊥平面ABC. 又因为AC⊂平面ABC,所以AD⊥AC. 二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判定面面平行的四种方法 (1)利用定义,即证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不常用). (2)利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主要方法). (3)利用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平面平行(客观题可用). (4)利用平面平行的传递性,即两个平面同时平行于第三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客观题可用). 【例2】 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E,F,G,H分别是AB,AC,A1B1,A1C1的中点,求证: (1)B,C,H,G四点共面; (2)平面EFA1∥平面BCHG. 证明 (1)∵G,H分别是A1B1,A1C1的中点, ∴GH是△A1B1C1的中位线,∴GH∥B1C1. 又∵B1C1∥BC,∴GH∥BC,∴B,C,H,G四点共面. (2)∵E,F分别是AB,AC的中点,∴EF∥BC. ∵EF⊄平面BCHG,BC⊂平面BCHG,∴EF∥平面BCHG. ∵A1GEB,∴四边形A1EBG是平行四边形,∴A1E∥GB. ∵A1E⊄平面BCHG,GB⊂平面BCHG, ∴A1E∥平面BCHG. ∵A1E∩EF=E,∴平面EFA1∥平面BCHG. 三 空间平行关系的探索性问题 解决探究性问题一般先假设求解的结果存在,从这个结果出发,寻找使这个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如果找到了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则存在;如果找不到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出现矛盾),则不存在.而对于探求点的问题,一般是先探求点的位置,多为线段的中点或某个等分点,然后给出符合要求的证明. 【例3】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为矩形,DA⊥平面ABE, AE=EB=BC=2,BF⊥平面ACE于点F,且点F在线段CE上. (1)求证:AE⊥BE; (2)设点M在线段AB上,且满足AM=2MB,试在线段CE上确定一点N,使得MN∥平面ADE. 解析 (1)证明:由DA⊥平面ABE及AD∥BC, 得BC⊥平面ABE,又AE⊂平面ABE,所以AE⊥BC, 因为BF⊥平面ACE,AE⊂平面ACE,所以BF⊥AE, 又BC∩BF=B,BC,BF⊂平面BCE,所以AE⊥平面BCE. 因为BE⊂平面BCE,故AE⊥BE. (2)在△ABE中,过点M作MG∥AE交BE于点G, 在△BEC中,过点G作GN∥BC交CE于点N,连接MN, 则由===,得CN=CE. 因为MG∥AE,AE⊂平面ADE, MG⊄平面ADE,所以MG∥平面ADE, 又GN∥BC,BC∥AD,AD⊂平面ADE,GN⊄平面ADE, 所以GN∥平面ADE, 又MG∩GN=G,所以平面MGN∥平面ADE, 因为MN⊂平面MGN,所以MN∥平面ADE. 故当点N为线段CE上靠近C的一个三等分点时,MN∥平面ADE. 1.有下列命题: ①若直线l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则直线l∥α; ②若直线a在平面α外,则a∥α; ③若直线a∥b,b∥α,则a∥α; ④若直线a∥b,b∥α,则a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A ) A.1 B.2 C.3 D.4 解析 命题①,l可以在平面α内,不正确;命题②,直线a与平面α可以是相交关系,不正确;命题③,a可以在平面α内,不正确;命题④正确. 2.已知m,n是两条直线,α,β是两个平面,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n⊥α,n⊥β,则α∥β; ②若平面α上有不共线的三点到平面β的距离相等,则α∥β; ③若m,n为异面直线,n⊂α,n∥β,m⊂β,m∥α,则α∥β.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B ) A.3 B.2 C.1 D.0 解析 ①若n⊥α,n⊥β,则n为平面α与β的公垂线,则α∥β,故①正确; ②若平面α上有不共线的三点到平面β的距离相等,三点可能在平面β的异侧,此时α与β相交,故②错误; ③若n,m为异面直线.n⊂α,n∥β,m⊂β,m∥α,根据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③正确.故选B. 3.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直角梯形,AB∥CD,∠DAB=90°,PA⊥底面ABCD,且PA=AD=DC=AB=1,M是PB的中点. (1)求证:AM=CM; (2)若N是PC的中点,求证:DN∥平面AMC. 证明 (1)∵在直角梯形ABCD中,AD=DC=AB=1, ∴AC=,BC=,AB=2,则AC2+BC2=AB2,∴BC⊥AC, 又PA⊥平面ABCD,BC⊂平面ABCD, ∴BC⊥PA,又PA∩AC=A,∴BC⊥平面PAC,∴BC⊥PC. 在Rt△PAB中,M为PB的中点,则AM=PB, 在Rt△PBC中,M为PB的中点,则CM=PB, ∴AM=CM. (2)如图,连接DB交AC于点F, ∵DCAB,∴DF=FB. 取PM的中点G,连接DG,FM, 则DG∥FM, 又DG⊄平面AMC,FM⊂平面AMC, ∴DG∥平面AMC. 连接GN,则GN∥MC,GN⊄平面AMC,MC⊂平面AMC. ∴GN∥平面AMC,又GN∩DG=G,∴平面DNG∥平面AMC, 又DN⊂平面DNG,∴DN∥平面AMC. 4.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为底面ABCD的中心,P是DD1的中点,设Q是CC1上的点,则当点Q在什么位置时,平面D1BQ∥平面PAO? 解析 当Q为CC1的中点时,平面D1BQ∥平面PAO.证明如下: ∵Q为CC1的中点,P为DD1的中点,∴QB∥PA. ∵P,O分别为DD1,DB的中点,∴D1B∥PO. 又∵D1B⊄平面PAO,PO⊂平面PAO,QB⊄平面PAO, PA⊂平面PAO,∴D1B∥平面PAO,QB∥平面PAO, 又D1B∩QB=B,D1B,QB⊂平面D1BQ,∴平面D1BQ∥平面PAO. 易错点 忽视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使用条件 错因分析:如下面的例子中,已知α∥β,a⊂α,b⊂β,那么a与b不一定平行,还可能异面. 【例1】 已知三个平面α,β,γ,满足α∥β∥γ,直线a与这三个平面依次交于点A,B,C,直线b与这三个平面依次交于点E,F,G,求证:=. 证明 (1)当a,b共面时,设a,b共面θ,连接AE,BF,CG. ∵α∥β∥γ,α∩θ=AE,β∩θ=BF,γ∩θ=CG, ∴AE∥BF∥CG. 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可知=; (2)当a,b异面时,如图(1),连接AG交β于点O,连接OB,OF. ∵β∥γ,β∩面ACG=OB,γ∩面ACG=CG, ∴OB∥CG, 同理可得OF∥AE, ∴=,=,∴=. 【跟踪训练1】 (2016·四川卷)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CD,AD∥BC,∠ADC=∠PAB=90°,BC=CD=AD. (1)在平面PAD内找一点M,使得直线CM∥平面PAB,并说明理由; (2)证明:平面PAB⊥平面PBD. 解析 (1)取棱AD的中点M(M∈平面PAD),点M即为所求的一个点.理由如下: 连接CM.因为AD∥BC,BC=AD, 所以BC∥AM,且BC=AM. 所以四边形AMCB是平行四边形, 从而CM∥AB. 又AB⊂平面PAB,CM⊄平面PAB, 所以CM∥平面PAB. (2)证明:连接BM,由已知得,PA⊥AB,PA⊥CD, 因为AD∥BC,BC=AD,所以直线AB与CD相交, 所以PA⊥平面ABCD.从而PA⊥BD,因为AD∥BC,BC=AD, 所以BC∥MD,且BC=MD.所以四边形BCDM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BM=CD=BC,BCDM是菱形,∴BD⊥MC,又MC∥AB,所以BD⊥AB.又AB∩AP=A,所以BD⊥平面PAB. 又BD⊂平面PBD,所以平面PAB⊥平面PBD. 课时达标 第41讲 [解密考纲]对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定理的初步考查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不大;综合应用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常以解答题为主,难度中等. 一、选择题 1.(2018·广东揭阳模拟)设两个不同的平面α,β,两条不同的直线 a,b,且a⊂α,b⊂α,则“a∥β,b∥β”是“α∥β”的( B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 因为“a∥β,b∥β”,若a∥b,则α与β不一定平行,反之若“α∥β”,则一定“a∥β,b∥β”,故选B. 2.如图所示,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为边AB,AD上的点,且AE∶EB=AF∶FD=1∶4,又H,G分别为BC,CD的中点,则( B ) A.BD∥平面EFGH,且四边形EFGH是矩形 B.EF∥平面BCD,且四边形EFGH是梯形 C.HG∥平面ABD,且四边形EFGH是菱形 D.EH∥平面ADC,且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解析 由AE∶EB=AF∶FD=1∶4知EFBD,所以EF∥平面BCD.又H,G分别为BC,CD的中点,所以HGBD,所以EF∥HG且EF≠HG,所以四边形EFGH是梯形. 3.设a,b表示不同的直线,α,β,γ表示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D ) A.若a⊥α且a⊥b,则b∥α B.若γ⊥α且γ⊥β,则α∥β C.若a∥α且a∥β,则α∥β D.若γ∥α且γ∥β,则α∥β 解析 对于A项,若a⊥α且a⊥b,则b∥α或b⊂α,故A项不正确;对于B项,若γ⊥α且γ⊥β,则α∥β或α与β相交,故B项不正确;对于C项,若a∥α且a∥β,则α∥β或α与β相交,故C项不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 4.下面四个正方体图形中,A,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P分别为其所在棱的中点,能得出AB ∥平面MNP的图形是( A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图①②可得出AB∥平面MNP. 5.已知a,b表示不同的直线,α,β表示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C ) A.若a∥α,b∥β,α∥β,则 a∥b B.若a∥b,a⊂α,b⊂β,则α∥β C.若a∥b,α∩β=a,则b∥α或b∥β D.若直线a与b异面,a⊂α,b⊂β,则α∥β 解析 对于A项,a与b还可能相交或异面,此时a与b不平行,故A项不正确;对于 B项,α与β可能相交,此时设α∩β=m,则a∥m,b∥m,故B项不正确;对于D项,α与β可能相交,如图所示,故D项不正确,故选C. 6.已知m,n为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为两个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命题: ①⇒n∥α;②⇒m∥n;③⇒α∥β;④⇒m∥n.其中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B )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解析 ①不正确,n可能在α内.②正确,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③正确,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④不正确,m,n可能为异面直线.故选B. 二、填空题 7.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B=2,点E为AD的中点,点F在CD上.若EF∥平面AB1C,则线段EF的长度等于____. 解析 因为直线EF∥平面AB1C,EF⊂平面ABCD,且平面AB1C∩平面ABCD=AC,所以EF∥AC,又E是DA的中点,所以F是DC的中点,由中位线定理可得EF=AC,又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B=2,所以AC=2,所以EF=. 8.(2018·北京模拟)设α,β,γ是三个不同平面,a,b是两条不同直线,有下列三个条件:①a∥γ,b⊂β;②a∥γ,b∥β;③b∥β,a⊂γ.如果命题“α∩β=a,b⊂γ,且________,则a∥b”为真命题,则可以在横线处填入的条件是__①③__(把所有正确的题号填上). 解析 ①可以,由a∥γ得a与γ没有公共点,由b⊂β,α∩β=a,b⊂γ知,a,b在面β内,且没有公共点,故平行. ②a∥γ,b∥β不可以.举出反例如下:使β∥γ,b⊂γ,a⊂β,则此时能有a∥γ,b∥β,但不一定a∥b.这些条件无法确定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③可以,由b∥β,α∩β=a知,a,b无公共点,再由a⊂γ,b⊂γ,可得两直线平行. 9.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菱形,∠BAD=60°,Q为AD的中点,点M在线段PC上,PM=tPC,PA∥平面MQB,则实数t=____. 解析 连接AC交BQ于N,交BD于O, 连接MN,如图,则O为BD的中点. 又∵BQ为△ABD边AD上中线, ∴N为正△ABD的中心. 令菱形ABCD的边长为a, 则AC=a,AN=a. ∵PA∥平面MQB,PA⊂平面PAC, 平面PAC∩平面MQB=MN ∴PA∥MN,∴PM∶PC=AN∶AC, 即PM=PC,∴t=. 三、解答题 10.如图,P是△ABC所在平面外一点,A′,B′,C′分别是△PBC,△PCA,△PAB的重心.求证:平面 A′ B′ C′∥平面 ABC. 证明 连接PA′,PC′并延长,分别交BC,AB于M,N. ∵A′,C′分别是△PBC,△PAB的重心, ∴M,N分别是BC,AB的中点.连接MN, 由==知A′C′∥MN,∵MN⊂平面ABC,∴A′C′∥平面ABC.同理,A′B′∥平面ABC,而A′C′和A′B′是平面A′B′C′内的相交直线,∴平面A′B′C′∥平面ABC. 11.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棱DD1的中点,在棱C1D1上是否存在一点F,使B1F∥平面A1BE?证明你的结论. 解析 当点F为棱C1D1中点时,可使B1F∥平面A1BE,证明如下: 分别取C1D1和CD的中点F,G,连接EG,BG,CD1,FG, 因为A1D1∥B1C1∥BC,且A1D1=BC, 所以四边形A1BCD1为平行四边形, 因此D1C∥A1B,又E,G分别为D1D,CD的中点,所以EG∥D1C,从而EG∥A1B,这说明A1,B,G,E共面,所以BG⊂平面A1BE.因为四边形C1CDD1与B1BCC1都为正方形,F,G分别为C1D1和CD的中点,所以FG∥C1C∥B1B,且FG=C1C=B1B,因此四边形B1BGF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1F∥BG,而B1F⊄平面A1BE,BG⊂平面A1BE,故B1F∥平面A1BE. 12.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Q是CC1的中点,F是侧面BCC1B1内的动点,且A1F∥平面D1AQ,求A1F与平面BCC1B1所成角的正切值的取值范围. 解析 设平面AD1Q与直线BC交于点G,连接AG,QG,则G为BC的中点.分别取B1B,B1C1的中点M,N,连接A1M,MN,A1N,如图所示.∵A1M∥D1Q,A1M⊄平面D1AQ, D1Q⊂平面D1AQ,∴A1M∥平面D1AQ.同理可得MN∥平面D1AQ. ∵A1M,MN是平面A1MN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平面A1MN∥平面D1AQ. 由此结合A1F∥平面D1AQ,可得直线A1F⊂平面A1MN,即点F是线段MN上的动点. 设直线A1F与平面BCC1B1所成角为θ,移动点F并加以观察,可得当点F与M(或N)重合时,A1F与平 面BCC1B1所成角等于∠A1MB1,此时所成角θ达到最小值,满足tan θ==2;当点F与MN的中点重合时,A1F与平面BCC1B1所成角达到最大值,满足tan θ==2. ∴A1F与平面BCC1B1所成角的正切值的取值范围为[2,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