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同步辅导教材(第17讲)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三数学同步辅导教材(第17讲)

高三数学总复习教程(第 18 讲) 一、本讲内容 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证明 本讲进度: 不等式的意义,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证明 二、学习指导 实数集与数轴间一一对应关系,数轴上任意两点所对应的实数都有大小 之别(右边的点对应的实数较 大),任取两实数 a、b 、a>b,a=b,a<b 三者中有且只有一式成立 a>b  a-b>0,a=b  a-b>0, a<b a-b<0 在不等式的意义的基础上总须出的不等式的性质是我们解不等式,证明不等式的理论基础,要熟练掌 握。 对不等式的证明,从思想方法上,有如下四种: 1.比较法,这是直接利用不等式的意义:A>B A-B>0 等等,有时为方便计,也使用其变种:      0 0 B B A A>B 等等. 2.分析法,从结论的需要出发,看条件是否能提供,如原来证明 AB,我们就由 BCD … A,也有称之为“执果过因”的,只是书写时必须要注意,切不可写为:∵B ∴C ∴D …,∴A 由已知,命题成立,因为这样实际上是证明了逆命题,与原命题正确与否不相干。 3.综合法,也有称为“执因索果”的,是由已知条件或定理出发,这次推出结论成立。 4.反证法,当正面证明不易奏效时,不妨考虑反证法,特别地,有“存在”、“至少”等词语的问题 中,往往收到奇效。 其它如判别式法,收缩法,函数法,代换法等都是技术层面上的技巧而已,不必一一列出。 三、典型例题讲评 例 1.a1、b1、a2 b2 ∈R,求证:(a1 2+a2 2)( b1 2+b2 2)≥(a1b1+a2b2)2. 这是“柯西不等式”在 n=2 时的特 殊情况,我们利用它来回顾一下常用的几种证明方法: 1.比较法:左—右=(a1b2-a2b1)2≥0 2.分析法:左=a1 2b1 2+a2 2b2 2+a1 2b2 2+a2 2b1 2,右 =a1 2b1 2+a2 2b2 2+2a1a2b1b2,要证原式,只要证明 a1 2b2 2+a2 2b1 2 ≥2a1a2b1b2,即可 3.综合法:∵a1 2b2 2+a2 2b1 2≥2a1a2b1b2,两边同加 a1 2b1 2+a2 2b2 2. 4.判别式法:∵(a1x+b1)2+(a2x+b2)2≥0 恒成立. 即(a1 2+a2 2)x2+2(a1b1+a2b2)x+(b1 2+b2 2)≥恒成立. 又 a1 2+a2 2>0(若 a1 2+a2 2=0,则 a1=a2=0,原式左右相等) ∴△= 4(a1b1+a2b2)2-4(a1 2+a2 2)(b1 2+b2 2)≤0,推出结论. 5.构造法:作向量 6.几何法,在直角坐标系内取点 A(a1,a2)B(b1,b2)则 OA+OB≥AB( 2 2 2 1 aa  + 2 2 2 1 bb  ) 2≥( 2 22 2 11 )()( baba  )2 亦即 ≥-(a1b1+a2b2)右边为负时当然成立,非负时平 方即得。 想一想:这样的实数增加到 3 对、4 对…,上面的方法还都有效吗? 例 2.已知函数 f(x)=ax2+c,满足-4≤f(1)≤-1,-1≤f(2)≤5,求 f(3)的取值范围。 由已知      541 14 ca ca 如果把两式相减得到 3≤3a≤b 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同向不等式,只能相加,不能相减,事实上 3>0,5>1,但 3-5 不大于 0-1, 我们只能把①式改写为 1≤-a-c≤4 与②式相加,0≤3a≤9 即 a∈[0,3],类似地,可得-7≤c≤-1。 那么,由此得到 f(3)=9a+c∈[-7,26]这样做 是否正确?f(3)∈[-7,26]这个说法不错,但 f(3) -1 A -4 B 0 c 5 4 a 的取值范围是[-7,26]都不对,因为有些值不可能 取到,例如—7,只有当 C=-7,a=0 时,它与 f(1) =a+c[-4,-1]矛盾,这是什么缘故?在 a-0-c, 平面内,满足 f(1)[ -4,-1]且 f(2)∈[-1,5]的 点的集合在图示平行四边形内,f(3)=9a+c 的范围 与过 A、B 两点的直线的在 y 轴上的截距相关, 但经过求 a、c 范围的操作,反区域扩到了以 A、 B 当对角线两端,邻边与两坐标轴平行的矩形, 从而范围就有可能扩大了。 正确做法是直接用 f(1),f(2)来表示 f(3),这需要用待定系数法(详见附录) 例 3.已知 x、y∈R+且 x+y≤π ,m∈R.求证: m(m-1)sin(x+y)+m(sinx-siny)+siny 恒正 =siny>0;若 x+y∈(0,π ),则 m2sin(x+y)+m(sinx-siny) -sin(x+y)+siny 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只要 证明判别式△=(sinx-siny-sin(x+y))2-4sinysin(x+y)<0 即可.这当然也需要一定技巧,如和积互化,适 当收缩等等,详见附录. 例 4.(1)a、b、c 互不相等,均当正数,且 abc=1,求证: a + b + c < a 1 + b 1 + c 1 ( 2 ) a 、 b 、 c 互不相等,匀当正数,且 a+b+c=1 , 求 证 : + + < 3 ,且 23 a + 23 b + 23 c <3 ,在第(2)小题中,由 a+b>2 ab (因 a≠b,故不取等号)等三 式相加,知 2(a+b+c) >2 +2 bc +2 ca .两边同加 a+b+c. 3(a+b+c)>( + + )2,有了此式, 第(2)小题两结论也就能自然地出来了。 对第(1)小题,许多同学会把右边通分,利用 abc=1 变为 + + <ab+bc+ca,但这并来给证 明带来什么希望,问题出在两边“方次”不等,循着这一想法,我们把右边分子的 1 改为 abc (而不 是象上面改为 abc)则不等式就变成了 + + < a bc + b ca + c ab ,两边方次相同了,只要实 施基本不等式: + ≥2 等,三式再相加,即可完成证明(须说明等号不取) 例 5.已知 d>c,a+b<c+d,a+b<b+c,试判断 a、b、c、d 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由已知,把 a+d<b+c 与 a+b=c+d,两式相加,即可得知 a<c,把 a+d<b+c 与 c+d=a+b 相加有 d<b 故 a<c<d<b. 例 6.       0 0 0 c b a 是       0 0 0 abc cabcab cba 的什么条件?证法你的结论。 由 a>0,b>0,c>0,推出 a+b+c>0,abc>0,ab+bc+ca>0,是很容易的,但反过来,则不然,因 要证 a、b、c“都”正故可考虑反证法。 当然!由 a+b+c,ab+bc+ca,abc 的形式令联想到韦达定理,我们也可采用如下方法: 作方程 u3―(a+b+c)u2+(ab+bc+ca)u―abc=0. 以 u=a 代入,左=a3―(a+b+c)a2+(ab+bc+ca)a―abc=0,故 a 为上面方程的一个根,同理,bc 也为其根,∵系数 a+b+c,ab+bc+ca,abc 均正,故对作何 u.0≤0,u0 3― (a+b+c)u0 2+(ab+bc+ca)u0-abc,必为负值,不可能是方程的根,故三根 a、b、c 均正. 例 7.已知 1≤x2+y2≤2,求 x2―xy+y2 的取值范围。 由数中为平方和与积,可以考虑基本不等式,同时随时留意等号成立的条件。 也可以考虑三角代换,对条件为 x2+y2=A>0 我们可令        sin cos Ay Ax 现条件为 1≤x2+y2≤2,那么我 们代换的形式也作一点变通:设        sin cos ry rx ,r∈[1, 2 ]. 例 8.求证: !0 1 + !1 1 + !2 1 +…+ )!1( 1 n <3. 左边有几项,一般采用数放缩法,此题中,或把每项分母缩小,以利用“裂项”的实现,或把每项分 母缩小,变成我们熟悉的数列前 n 项和。 四、巩固练习 1.已知 a、b、d∈R+,且 m< b a <n,m< d c <n,求证 m< db ca   <n . 2.a、b 为两不相等的正数,比较 aabb 与 abba 的大小,并说明你的理由。 3.已知 r、y、z 均为正数,求证: 22 yxyx  + 22 zyzy  + 22 xzxz  > 2 3 (x+y+z). 4.在△ABC 中,ab+bc+ca≤a2+b2+c2<22(ab+bc+ca) 5.已知 a>b>c,求证: ba  1 + cb  1 ≥ ca  4 6.已和函数 f(x)= xlg ,0<a<b,且 f(a)>f(b). 求证:ab<1 7.已知函数 f(x)=tanx,x∈(0, 2  ),对定义域内任意的 x1、x2,x1≠x2,恒有 2 1 [f(x1)+f(x2)]>f( 2 21 xx  ). 8.已知 a∈R+求证: 2 2 1 aa  - 2 ≥a+ a 1 -2 9.已知△ABC 面积为 4 1 ,外接圆半径为 1,求证: + b 1 + c 1 > a + b + c . 10.已知 a、b∈R 且 a + b <1,α 、β 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2+ax+b=0 的两实数,则  <1 且  <1. 11.若 x a + y b =1,求证:x+y≥( + )2(式中 a、b、x、y 均当正实数) 12.已知 0<x< y 1 ,求证:y-y2< 1 1 x 参考答案 1.由已知 mb<a<nb. md<c<nd,两式相加,m(b+d)<a+c<n(b+d),而 b+d<0 ∴< db ca   <n. 2.∵ ab ba ba ba =( )a—b 又 a≠b ∴a>b 时,a-b>0 且( )>1 ( )a—b>1 ,a<b 时,a-b<0, ∈(0,1)同样有( b a )a—b>1,又 abba>0 ∴aabb>abba. 3.∵ yzxyx 2 = 22 4 3)2( yyx  >x+ 2 y ,类似地, 22 yyzx  >y+ 2 z , 22 xzxz  >z+ 2 x 三式相加即得 22 yxyx  + 22 zyzy  + 22 xzxz  > 2 3 (x+y+z) 4.∵a2+b2≥2ab,b2+c 2≥2bc,c2+a2≥2ca,三式相加,即得 a2+b2+c2≥ab+cbc+ca. ∵a、b、c 为三角三边,∴a+b>0,∴ ac+bc>c2,类似地 ab+bc>b2,ab+ac>a2,三式相加,有 2(ab+bc+ca) >a2+b2+c2. 5.证明 m=a-b>0,a=b-c>0,则 a-c=m+n>0,则原不等式即 m 1 + n 1 ≥ nm  4 ,为此,我们只要 证明(m+n)2≥4mn.亦即(m-n)2≥0 即可,因 m、n 为关数∴(m-n)2≥0 ∴原不待式成立. 6.函数 f(x)= xlg =     x x lg lg )1,0( 1   x x 知 f(x)在 ,1 单调递减,而在 1,0 单调递减. 今 0<a<b,而 f(a>f(b),故 a、b 不会同在区间 中。 10,若 a、b 周在(0,1)中,显然 ab∈(0,1) 20 若 0<a<1<b,则由 f(a)>f(b) 知-lga>lgb,即 lgab<0,ab∈(0,1) 总之,ab<1 7 . 因 为 x1 、 x2 ∈(0 , 2  ), 所 以 x1+x2 ∈ (0 , π ) , sin(x1+x2) > 0. ∴ 2 1 [f(x1)+f(x2)]=  21 tantan xx  = 21 21 coscos2 )sin( xx xx  = )cos()cos( )sin( 2121 21 xxxx xx   > 1)cos( )sin( 21 21   xx xx =tan 2 21 xx  =f( 2 21 xx  ) 8.即证 a+ a 1 - 2 2 1 aa  ≤2- 2 . 左= 2 2 2 22 11 )1()1( a aaa aaaa   = 2 2 11 2 a aaa  ≤ 22 2  =2- =右. ∴原不等式成立. 9.S△= R4 1 abc+ 4 1 abc,又 S△= ,∴abc=1,则本题即例 4(1) 10.作函数 f(x)=x2+ax+b,f(x)=0,有两实数,故其图象必与 x 轴有交点,又 a + b <1,∴ <1,- 2 a ∈(-1,1) f(-1)=1-a+b≥1- +b> +b≥0. f(1)=1+a+b≥1- +b> +b≥0. ∴α 、β ∈(-1,1),即  <1 且  <1. 11.设           2 2 sin cos y b x a θ ∈(0, 2  ),则        2 2 csc sec by ax ∴x+y=a(1+tan2 θ )+b(1+cat2 θ )≥a+b+2 ab =( a + b )2 ( 如 用 柯 西 不 等 式 , 可 直 接 证 明 : x+y=(x+y)( x a + y b ) ≥ ( x x a + y y b )2=( a + b )2 ,当然,如下用柯西不等式,则 x+y=(x+y)( + )=a+b+a x y +b y x ≥a+b+2 ab =( + )2. 12.由已知 y>0,若 y≥1,则 y-y2≤0,而 1 1 x >0.原不等式当然成立. 若 y∈(0,1)则 1 1 x > 11 1 y = y y 1 = 2 2 1 y yy   >y-y2. 原不等式也成立. 六、附录 例 1.这里只挑选对本题最简单的方法和对本类问题最具推广的方法。 证 法 一 , 左 - 右 =(a1 2b1 2+a2 2b2 2+a1 2+b2 2+a2 2+b1 2) - (a1 2b1 2+a2 2b2 2+2a1b1a2b2)=a1 2b2 2 ― 2a1b2a2b1+a2 2b1 2=(a1b2―a2b1)2≥0. ∴原不等式成立. 证法二,∵(a1x+b1)2+(a2x+b2)2≥0 恒成立. ∴(a1 2+a2 2)x2+2x(a1b1+a2b2)+(b1 2+b2 2)≥0 恒成立. 若 a1 2+a2 2>0,则△=4(a1b1+a2b2)2-4(a1 2+a2 2)(b1 2+b2 2)≤0 ∴(a1 2+a2 2)(b1 2+b2 2)≥(a1b1+a2b2)2. 若 a1 2+a2 2=0,则 a1=a2=0,原不等式左、右均为 0,也成立. 例 2.由已知      54)2(1 1)1(4 caf caf 设 f(3)=9a+c=mf(1)+nf(2)=(m+4n)a+(m+n)c.知      1 94 nm nm ,解得        3 8 3 5 n m - 3 5 f(1)∈[ , 3  ] 3 8 f(2)∈[- , 3 40 ],∴f(3)=― f(1)+ f(2)∈[―1,20] 例 3.当 x+y=π 时,sin(x+y)=0 且 sinx=siny,又 x、y∈( 0,π ),所以 m(m―1)sin(x+y)+m(sinx―siny)+siny 恒正. 当 x+y∈(0,π )时,原式可改写为 m2sin(x+y)+m(sinx―siny)―sin(+y)+siny,为关于 m 的二次函数 其图象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其判别式△=(sinx―siny―sin(x+y)2)-4ε yε (x+y) =(2cos 2 yx  sin 2 yx  -2sin 2 yx  cos )2-4sinysin(x+y) =4cos 2 2 yx  (sin -2sin )2-4sinysin(x+y) =16cos2 cos2 2 x sin2 2 y ―16ε cos sin cos ≤16cos2 ε 2 ―16ε cos ε cos =16cos ε (cos ε ―cos ε ) =―16cos 2 yx  sin 2 x sin <0 ∴原二次函数值恒正. 例 4.( 1)∵a、b、c 为互不相等的正数,∴ a bc 、 b ca 、 c ab 也为互不相等的正数, ∴ c ab b ca a bc ,, 也为互 不 相 等 的 正 数 。 cb ca a bc b ca a bc 2.2   , 三 式 相 加 , 有 ,cbab ca a bc c ab   ,又 abc=1,故 cbabac  111 。 (2)∵a,b,c 互不相等,∴a+b> ab2 ,同理,b+c> caacbc 2,2  ,三式相加,   3393)6)(3(3 )23()23()23(3232323 .3,)(3 1,)(3222)(2 2 2     cba cbacba cbacba cbacbacbaabcabccba 同理 即  例 5 :由 a+d0,b>0,c>0 ∴a+b+c>0 abc>0 并且由于 ab>0,bc>0,ca>0 ∴ab+bc+ca>0; 必要性:若 a,b,c 不全正,由 abc>0 知必两负一正,不妨设 a<0,b<0,c>0 则 c>-a-b>0 又由于 ab+bc+ca>0 故 ab>(c-a-b)>(a+b)2,即 a2+b2+ab<0, 04 3)2( 22  bba ,这是不可能的,说明假设错误∴a,b,c 故正。 例 7:解法一: 2 1)(2 1 2|| 22 22 222222  yxyxyxxyyxxyyx ,式中三处等号分别当 xy≥0, |x|=|y|,x2+y2=1 时成立,故当 x=y= 2 2 时原式取到最小值 2 1 。 又 x2+y2-xy≤x2+y2+|xy|≤x2+y2+ 3)(2 3 2 22 22  yxyx ,式中三处等号分别当 xy≤0,|x|=|y|,x2+y2=2 时成立。故当 x=1 且 y=-1 或 x=-1 且 y=1 时,原式取列最大值 3 ∴原式取值范围为     3,2 1 。 解法二,设   2,0],2,1[       QrrsnQy roosx 则 x2+y2-xy=r2-r2snQonQ=r2-r2 )22(22 2 2 QsnrQxn  ∴原式 2 1)12(2 2  r ,即当      4 1 Q r ,亦即 2 2 yx 时原式取得最小值 ; 又原式 3)12(2 2  r ,即当       4 5 4 2 或sQ r ,亦即           1 1 1 1 y x y x 或 时,原式取得最大值 3。 原式取值范围是     3,2 1 例 8:证明一: 右 右     3 2 11 11.....2 1.....2 111 ......)!1( 1 !2 1 !1 1 !0 1 sa a 故小于 3。 证明二:n=1 时,左=1,n=2 时,左=2,n=3 时,左= 2 5 。 31 13)1 1 2 1.......3 1 2 1 2 11(2 )2)(1( 1.......23 1 12 12,4   nnn nnn 左时当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