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南省开封市高考一模数学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河南省开封市高考一模数学理

2018 年河南省开封市高考一模数学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 U=R,已知集合 A={x|x≥1},B={x|x>a},且 (∁UA)∪B=R,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 A.(-∞,1) B.(-∞,1] C.(1,+∞) D.[1,+∞ 解析:∵U=R,集合 A={x|x≥1}=[1,+∞), B={x|x>a}=(a,+∞), ∴∁UA=(-∞,1), 又(∁UA)∪B=R, ∴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1). 答案:A 2.若复数 z1,z2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关于虚轴对称,且 z1=1-2i,则复数 2 1 z z 在复平面内对应 的点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解析:∵z1=1-2i,且复数 z1,z2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关于虚轴对称, ∴z2=-1-2i, 则         2 1 1 2 1 21 2 3 4 1 2 5 51 2 1 2 iiz i izi ii     = = , ∴复数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的坐标为( 34 55, ),在第四象限. 答案:D 3.已知向量 a =(m-1,1),b =(m,-2),则“m=2”是“ ab ”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 =(m-1,1), =(m,-2), ∴ ⇔m(m-1)-2=0. 由 m(m-1)-2=0,解得 m=-1 或 m=2. ∴“m=2”是“ a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答案:A 4.若 2cos2α =sin( 4  −α ),则 sin2α 的值为( ) A. 15 8 B. 15 8 C.1 或 7 8 D. 7 8 解析:若 2cos2α =sin( −α ),即 2(cos2α -sin2α )= 22cos sin22 , 显然,cosα =sinα 时,满足条件,此时,tanα =1,sin2α =1. cosα ≠sinα ,则 2(cosα +sinα )= 2 2 ,即 cosα +sinα = 2 4 , ∴1+2sinα cosα = 1 8 ,即 sin2α =2sinα cosα = . 综上可得,sin2α =1 或 . 答案:C 5.已知等比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且 9S3=S6,a2=1,则 a1=( ) A. 1 2 B. 2 2 C. 2 D.2 解析: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 q≠1,∵9S3=S6,a2=1, ∴    36 119 1 1 11 a q a q qq   ,a1q=1. 则 q=2,a1= . 答案:A 6.已知曲线 22 221yx ab (a>0,b>0)为等轴双曲线,且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 2 ,则该 双曲线的方程为( ) A. 221 2xy = B.x2-y2=1 C. 222xy = D.x2-y2=2 解析:根据题意,若曲线 22 221yx ab (a>0,b>0)为等轴双曲线,则 a2=b2, 22 2c a b a   ,即焦点的坐标为(± 2 a,0); 其渐近线方程为 x±y=0, 若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 2 ,则有 2 2 11 a a  , 则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22 22 yx  = 1 ,即 x2-y2=2. 答案:D 7.我国古代名著《庄子•天下篇》中有一句名言“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其意思 为:一尺的木棍,每天截取一半,永远都截不完.现将该木棍依此规律截取,如图所示的程 序框图的功能就是计算截取 7 天后所剩木棍的长度(单位:尺),则①②③处可分别填入的是 ( ) A.i<7,S=S−1 i ,i=2i B.i≤7,S=S−1 i ,i=2i C.i<7,S= 2 S ,i=i+1 D.i≤7,S= 2 S ,i=i+1 解析:由题意可得:由图可知第一次剩下 1 2 ,第二次剩下 2 1 2 ,…由此得出第 7 次剩下 7 1 2 , 可得①为 i≤7 ②s= ③i=i+1 答案:D 8.如图,在一个正方体内放入两个半径不相等的球 O1、O2,这两个球相外切,且球 O1 与正方 体共顶点 A的三个面相切,球 O2 与正方体共顶点B1 的三个面相切,则两球在正方体的面AA1C1C 上的正投影是( ) A. B. C. D. 解析:由题意可以判断出两球在正方体的面 AA1C1C 上的正投影与正方形相切,排除 C、D, 把其中一个球扩大为与正方体相切,则另一个球被挡住一部分,由于两球不等,所以排除 A; B 正确. 答案:B 9.如图,某建筑工地搭建的脚手架局部类似于一个 2×2×3 的长方体框架,一个建筑工人 欲从 A 处沿脚手架攀登至 B 处,则其最近的行走路线中不连续向上攀登的概率为( ) A. 1 7 B. 2 7 C. 3 7 D. 4 7 解析:根据题意,最近路线,那就是不能走回头路,不能走重复的路, ∴一共要走 3 次向上,2 次向右,2 次向前,一共 7 次, ∴最近的行走路线共有:n= 7 7A =5040, ∵不能连续向上,∴先把不向上的次数排列起来,也就是 2 次向右和 2 次向前全排列 4 4A , 接下来,就是把 3 次向上插到 4 次不向上之间的空当中,5 个位置排三个元素,也就是 3 5A , 则最近的行走路线中不连续向上攀登的共有 m= 43 45AA=1440 种, ∴其最近的行走路线中不连续向上攀登的概率 1440 2 5040 7 mp n   . 答案:B 10.函数 2x ln x y x  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解析:当 x>0 时,y=xlnx,y′=1+lnx, 即 0<x< 1 e 时,函数 y 单调递减,当 x> 1 e ,函数 y 单调递增, 因为函数 y 为偶函数. 答案:D 11.抛物线 M:y2=4x 的准线与 x 轴交于点 A,点 F 为焦点,若抛物线 M 上一点 P 满足 PA⊥PF, 则以 F 为圆心且过点 P 的圆被 y 轴所截得的弦长约为(参考数据: 5 ≈2.24)( ) A. 2.4 B. 2.3 C. 2.2 D. 2.1 解析:由题意,A(-1,0),F(1,0), 点 P 在以 AF 为直径的圆 x2+y2=1 上. 设点 P 的横坐标为 m,联立圆与抛物线的方程得 x2+4x-1=0, ∵m>0,∴m=-2+ 5 , ∴点 P 的横坐标为-2+ , ∴|PF|=m+1=-1+ , ∴圆 F 的方程为(x-1)2+y2=( -1)2, 令 x=0,可得 5 2 5y    , ∴ 2 5 2 5 2 5 2 2.24 2.1EF       . 答案:D 12.已知函数 f(x)=4sin(2x− 6  ),x∈[0, 46 3  ],若函数 F(x)=f(x)-3 的所有零点依次记 为 x1,x2,x3,…,xn,且 x1<x2<x3<…<xn,则 x1+2x2+2x3+…+2xn-1+xn=( ) A.1276 3  B.445π C.455π D.1457 3  解析:函数 f(x)=4sin(2x− 6  ), 令 2 62xk  得 1 23xk,k∈Z,即 f(x)的对称轴方程为 1 23xk,k∈Z. ∵f(x)的最小正周期为 T=π ,0≤x≤ , 当 k=0 时,可得第一根对称轴 x= 3  ,当 k=30 时,可得 x= , ∴f(x)在[0, 46 3  ]上有 31 条对称轴, 根据正弦函数的性质可知:函数 f(x)=4sin(2x− 6  )与 y=3 的交点有 31 个点,即 x1,x2 关 于 3  对称,x2,x3 关于 5 6  对称,…, 即 x1+x2= 2 6  ×2,x2+x3= 5 6  ×2,…,xn-1+xn=2× 89 6  将 以 上 各 式 相 加 得 : x1+2x2+2x3+ … +2x28+2x29+2x30++x31=  2 5 892 2 5 8 89 4556 6 6 3                ( ) 则 x1+2x2+2x3+…+2xn-1+xn=(x1+x2)+(x2+x3)+x3+…+xn-1+(xn-1+xn)=2( 3 59 2 2 2       )=455 π . 答案: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3.(x-y)10 的展开式中,x7y3 的系数与 x3y7 的系数之和等于_____. 解析:因为(x-y)10 的展开式中含 x7y3 的项为 C103x10-3y3(-1)3=-C103x7y3, 含 x3y7 的项为 C107x10-7y7(-1)7=-C107x3y7. 由 C103=C107=120 知,x7y3 与 x3y7 的系数之和为-240. 答案:-240 14.设 x,y 满足约束条件 5 3 15 1 53 xy yx xy      ,且 x,y∈Z,则 z=3x+5y 的最大值为_____. 解析:由约束条件 作出可行域如图, 作出直线 3x+5y=0, ∵x,y∈Z, ∴平移直线 3x+5y=0 至(1,2)时,目标函数 z=3x+5y 的最大值为 13. 答案:13 15.设     1 2 22 log 3 1 2 xex fx xx    , < , ,且 f(f(a))=2,则满足条件的 a 的值有_____个. 解析: ,且 f(f(a))=2 ∴当 a<2 时,f(a)=2ea-1, 若 2ea-1<2,则 f(f(a))= 1212 aee   =2,解得 a=1-ln2; 若 2ea-1≥2,则 f(f(a))=  21log 3 2 ]1[ ae   =2,解得 a=ln 10 2 +1,成立; 当 a≥2 时,f(a)=log3(a2-1), 若 log3(a2-1)<2,则 f(f(a))=2elog3(a2−1)-1=2,解得 a=2,或 a=-2,与 a≥2 不符, 若 log3(a2-1)≥2,则 f(f(a))=log3[(log3(a2-1)]=2,解得 a2=310+1, ∴a= 1031 或 a=- 1031 与 a≥2 不符. 由此得到满足条件的 a 的值有 1-ln2 和 10ln 12  和 2 和 1031 ,共 4 个. 答案:4 16.一个棱长为 5 的正四面体(棱长都相等的三棱锥)纸盒内放一个小正四面体,若小正四面 体在纸盒内可以任意转动,则小正四面体的棱长的最大值为_____. 解析:∵在此纸盒内放一个小正四面体,若小正四面体在纸盒内可以任意转动, ∴小正四面体的外接球是纸盒的内切球, 设正四面体的棱长为 a,则内切球的半径为 6 12 a ,外接球的半径是 6 4 a , ∴纸盒的内切球半径是 6 5 6512 12 , 设小正四面体的棱长是 x,则 5 6 6 12 4 x ,解得 x= 5 3 , ∴小正四面体的棱长的最大值为 5 3 . 答案: 5 3 三、解答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在△ABC 中,角 A,B,C 所对应的边分别为 a,b,c,且 2cosB(acosC+ccosA)+b=0. (Ⅰ)求角 B 的大小; (Ⅱ)若 a=3,点 D 在 AC 边上且 BD⊥AC,BD=15 3 14 ,求 c. 解析:(Ⅰ)直接利用三角函数关系式的恒等变换和正弦定理求出 B 的值. (Ⅱ)进一步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求出结果. 答案:(Ⅰ)在△ABC 中,角 A,B,C 所对应的边分别为 a,b,c, 且 2cosB(acosC+ccosA)+b=0. 则:2cosB(sinAcosC+sinCcosA)+sinB=0, 整理得:2cosBsin(A+C)=-sinB, 由于:0<B<π , 则:sinB≠0, 解得:cosB=− 1 2 , 所以:B= 2 3  . (Ⅱ)点 D 在 AC 边上且 BD⊥AC, 在直角△BCD 中,若 a=3,BD=15 3 14 , 解得:CD2=32−(15 3 14 )2, 解得:CD= 33 14 , 则:cos∠DBC= 53 14 ,sin∠DBC= 11 14 , 所以:  2 1 5 3 3 11 3 3cos cos 3 2 14 2 14 14ABD D BC          , 则:在 Rt△ABD 中, 15 3 14 5cos 33 14 BDAB ABD  = = . 故:c=5. 18.如图 1,在矩形 ABCD 中,AD=2AB=4,E 是 AD 的中点.将△ABE 沿 BE 折起使 A 到点 P 的位 置,平面 PEB⊥平面 BCDE,如图 2. (Ⅰ)求证:平面 PBC⊥平面 PEC; (Ⅱ)求二面角 B-PE-D 的余弦值. 解析:(Ⅰ)证明:由 AD=2AB,E 为线段 AD 的中点,可得 AB=AE,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可得 PO ⊥平面 BCDE,则 PO⊥EC,在矩形 ABCD 中,由已知可得 BE⊥EC,则 EC⊥平面 PBE,得到 EC ⊥PB,又 PB⊥PE,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可得 PB⊥平面 PEC,进一步得到平面 PBC⊥平面 PEC; (Ⅱ)以 OB 所在直线为 x 轴,以平行于 EC 所在直线为 y 轴,以 OP 所在直线为 z 轴建立空间 直角坐标系,分别求出平面 PED 与平面 PBE 的一个法向量,由两法向量所成角的余弦值可得 二面角 B-PE-D 的余弦值. 答案:(Ⅰ)证明:∵AD=2AB,E 为线段 AD 的中点, ∴AB=AE, 取 BE 中点 O,连接 PO,则 PO⊥BE, 又平面 PEB⊥平面 BCDE,平面 PEB∩平面 BCDE=BE, ∴PO⊥平面 BCDE,则 PO⊥EC, 在矩形 ABCD 中,∴AD=2AB,E 为 AD 的中点, ∴BE⊥EC,则 EC⊥平面 PBE, ∴EC⊥PB, 又 PB⊥PE,且 PE∩EC=E, ∴PB⊥平面 PEC,而 PB⊂平面 PBC, ∴平面 PBC⊥平面 PEC; (Ⅱ)以 OB 所在直线为 x 轴,以平行于 EC 所在直线为 y 轴,以 OP 所在直线为 z 轴建立空间 直角坐标系, ∵PB=PE=2,则 B( 2 ,0,0),E(- 2 ,0,0),P(0,0, 2 ),D( 2 2 2 0 , , ), ∴PB=( 2 0 2,, ),PE=( 2 0 2,, ),PD=( 2 2 2 2, , ). 设平面 PED 的一个法向量为 m =(x,y,z), 由 2 2 0 2 2 2 2 0 m PE x z m PD x y z          = = = = ,令 z=-1,则 m =(1,1,−1), 又平面 PBE 的一个法向量为 n =(0,1,0), 则 13cos 331 mnmn mn   < ,> = . ∴二面角 B-PE-D 的余弦值为- 3 3 . 19.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行业迎来蓬勃发展的新机遇,2017 年双 11 期间,某购物平台的销 售业绩高达 1271 亿人民币.与此同时,相关管理部门推出了针对电商的商品和服务的评价体 系,现从评价系统中选出 200 次成功交易,并对其评价进行统计,对商品的好评率为 0.6, 对服务的好评率为 0.75,其中对商品和服务都做出好评的交易为 80 次. (Ⅰ)完成下面的 2×2 列联表,并回答是否有 99%的把握,认为商品好评与服务好评有关? 对服务好评 对服务不满意 合计 对商品好评 对商品不满意 合计 200 (Ⅱ)若将频率视为概率,某人在该购物平台上进行的 3 次购物中,设对商品和服务全好评的 次数为随机变量 X: (1)求对商品和服务全好评的次数 X 的分布列; (2)求 X 的数学期望和方差. 附: P(K2≥k) 0.15 0.10 0.05 0.025 0.010 0.005 0.001 k 2.072 2.706 3.841 5.024 6.635 7.879 10.828 (           2 2 n ad bc K a b c d a c b d      = ,其中 n=a+b+c+d) 解析:(Ⅰ)对商品的好评率为 0.6,故对商品的好评 120 次,因此对商品好评但对服务不满 意 40 次;剩下对服务好评但对商品不满意 70 次,代入卡方公式得 K2≈11.111>10.828,比 较表格数据得结论. (Ⅱ)(1)先确定随机变量取法可以是 0,1,2,3.再分别求对应概率,而每次对商品和服务 全为好评的概率为 2 5 ,所以符合独立重复试验,二项分布 X~B(3,2 5 ),利用公式求得分布 列. (2)利用 X 的分布列能求出 X 的数学期望及方差. 答案:(Ⅰ)由题意可得关于商品和服务评价的 2×2 列联表如下: 对服务好评 对服务不满意 合计 对商品好评 80 40 120 对商品不满意 70 10 80 合计 150 50 200 K2=   2 200 80 10 40 70 150 50 120 80        ≈11.111>6.635, 故有 99%的把握,认为商品好评与服务好评有关. (Ⅱ)(1)每次购物时,对商品和服务全为好评的概率为 ,且 X 的取值可以是 0,1,2,3. 其中 P(X=0)= 33 27 5 125 , P(X=1)=     2 1 3 2 3 54 5 5 125C  , P(X=2)=    2 2 3 2 3 36 5 5 125C = , P(X=3)=  3 3 3 28 5 125C  , X 的分布列为: X 0 1 2 3 P 27 125 54 125 36 125 8 125 (2)∵X~B(3, 2 5 ), ∴E(X)= 263 55 = , D(X)= 2 3 183 5 5 25   . 20.给定椭圆 C: 22 22=1yx ab  (a>b>0),称圆心在原点 O,半径为 22ab 的圆是椭圆 C 的“准圆”.已知椭圆 C 的离心率 e= 6 3 ,其“准圆”的方程为 x2+y2=4. (I)求椭圆 C 的方程; (II)点 P 是椭圆 C 的“准圆”上的动点,过点 P 作椭圆的切线 l1,l2 交“准圆”于点 M,N. (1)当点 P 为“准圆”与 y 轴正半轴的交点时,求直线 l1,l2 的方程,并证明 l1⊥l2; (2)求证:线段 MN 的长为定值. 解析:(Ⅰ)根据椭圆的离心率公式及 a2+b2=4,解得 a 和 b 的值,即可求得椭圆方程; (Ⅱ)(1)把直线方程代入椭圆方程转化为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利用直线与椭圆相切⇔△ =0,即可解得 k 的值,进而利用垂直与斜率的关系即可证明; (2)分类讨论:l1,l2 经过点 P(x0,y0),又分别交其准圆于点 M,N,无论两条直线中的斜率 是否存在,都有 l1,l2 垂直.即可得出线段 MN 为准圆 x2+y2=4 的直径. 答案:(I)由准圆方程为 x2+y2=4,则 a2+b2=4,椭圆的离心率 2 2 61 3 cbe a a     , 解得:a= 3 ,b=1, ∴椭圆的标准方程: 2 2 13 x y = ; (Ⅱ)证明:(1)∵准圆 x2+y2=4 与 y 轴正半轴的交点为 P(0,2), 设过点 P(0,2)且与椭圆相切的直线为 y=kx+2, 联立 2 2 2 13 y kx x y    = = ,整理得(1+3k2)x2+12kx+9=0. ∵直线 y=kx+2 与椭圆相切,∴△=144k2-4×9(1+3k2)=0,解得 k=±1, ∴l1,l2 方程为 y=x+2,y=-x+2.∵ 12 11llkk  , , ∴ 12 1llkk   ,则 l1⊥l2. (2)①当直线 l1,l2 中有一条斜率不存在时,不妨设直线 l1 斜率不存在, 则 l1:x=± 3 , 当 l1:x= 3 时,l1 与准圆交于点( 3 ,1)( 3 ,-1), 此时 l2 为 y=1(或 y=-1),显然直线 l1,l2 垂直; 同理可证当 l1:x= 3 时,直线 l1,l2 垂直. ②当 l1,l2 斜率存在时,设点 P(x0,y0),其中 x0 2+y0 2=4. 设经过点 P(x0,y0)与椭圆相切的直线为 y=t(x-x0)+y0, ∴由  00 2 2 13 y t x x y x y       = = 得(1+3t2)x2+6t(y0-tx0)x+3(y0-tx0)2-3=0. 由△=0 化简整理得(3-x0 2)t2+2x0y0t+1-y0 2=0, ∵x0 2+y0 2=4,∴有(3-x0 2)t2+2x0y0t+(x0 2-3)=0. 设 l1,l2 的斜率分别为 t1,t2, ∵l1,l2 与椭圆相切,∴t1,t2 满足上述方程(3-x0 2)t2+2x0y0t+(x0 2-3)=0, ∴t1·t2=-1,即 l1,l2 垂直. 综合①②知:∵l1,l2 经过点 P(x0,y0),又分别交其准圆于点 M,N,且 l1,l2 垂直. ∴线段 MN 为准圆 x2+y2=4 的直径,|MN|=4, ∴线段 MN 的长为定值. 21.已知函数 f(x)=(t-1)xex,g(x)=tx+1-ex. (Ⅰ)当 t≠1 时,讨论 f(x)的单调性; (Ⅱ)f(x)≤g(x)在[0,+∞)上恒成立,求 t 的取值范围. 解析:(Ⅰ)求出函数的导数,通过讨论 t 的范围,求出函数的单调区间即可; (Ⅱ)问题转化为(t-1)xex-tx-1+ex≤0 对∀x≥0 成立,设 h(x)=(t-1)xex-tx-1+ex,根据函数 的单调性求出 t 的范围即可. 答案:(Ⅰ)由 f(x)=(t-1)xex,得 f′(x)=(t-1)(x+1)ex, 若 t>1,则 x<-1 时,f′(x)<0,f(x)递减,x>-1 时,f′(x)>0,f(x)递增, 若 t<1,则 x<-1 时,f′(x)>0,f(x)递增,x>-1 时,f′(x)<0,f(x)递减, 故 t>1 时,f(x)在(-∞,-1)递减,在(-1,+∞)递增, t<1 时,f(x)在(-∞,-1)递增,在(-1,+∞)递减; (2)f(x)≤g(x)在[0,+∞)上恒成立, 即(t-1)xex-tx-1+ex≤0 对∀x≥0 成立, 设 h(x)=(t-1)xex-tx-1+ex, h(0)=0,h′(x)=(t-1)(x+1)ex-t+ex,h′(0)=0, h″(x)=ex[(t-1)x+2t-1], t=1 时,h″(x)=ex≥0,h′(x)在[0,+∞)递增, ∴h′(x)≥h′(0)=0,故 h(x)在[0,+∞)递增, 故 h(x)≥h(0)=0,显然不成立, ∴t≠1,则 h″(x)=    21 11 x te x tt  , 令 h″(x)=0,则 x=- 21 1 t t   , ①当- 21 1 t t   ≤0 即 t< 1 2 或 t>1 时, 若 t≤ 1 2 ,则 h″(x)在[0,+∞)为负,h′(x)递减, 故有 h′(x)≤h′(0)=0,h(x)在[0,+∞)递减, ∴h(x)≤h(0)=0 成立, 若 t≥1,则 h″(x)在[0,+∞)上为正,h′(x)递增, 故有 h′(x)≥h′(0)=0,故 h(x)在[0,+∞)递增, 故 h(x)≥h(0)=0,不成立, ②- ≥0 即 ≤t≤1 时, h″(x)在[0,- )内有 h′(x)≥h′(0)=0,h(x)递增, 故 h(x)在[0,- )内有 h(x)≥h(0)=0 不成立, 综上,t 的范围是(-∞, ]. 选修 4-4:极坐标与参数方程 22.已知直线 l:3 3 6 0xy   ,在以坐标原点 O 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 中,曲线 C:ρ -4sinθ =0. (Ⅰ)将直线 l 写成参数方程 2 cos sin xt yt      = = (t 为参数,α ∈[0,π ),)的形式,并求曲线 C 的直角坐标方程; (Ⅱ)过曲线 C 上任意一点 P 作倾斜角为 30°的直线,交 l 于点 A,求|AP|的最值. 解析:(Ⅰ)首先把直线的直角坐标方程转化为参数方程,进一步把极坐标方程转化为直角坐 标方程. (Ⅱ)首先求出经过圆心倾斜角为 30°的直线方程,进一步求出两直线的交点坐标,进一步 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结果. 答案:(Ⅰ)直线 l:3 3 6 0xy   , 转化为参数方程为: 1 2 323 2 xt yt      = = (t 为参数), 曲线 C:ρ -4sinθ =0. 转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为:x2+y2-4y=0. (Ⅱ)首先把 x2+y2-4y=0 的方程转化为:x2+(y-2)2=4, 所以经过圆心,且倾斜角为 30°的直线方程为: 3 3 x−y+2=0, 则: 3 3 6 0 3 203 xy xy     = = , 解得: 33 33 x y     = = , 则:    22 3 3 3 1 2 3 2CA     = , 则:|AP|的最大值为: 2 3 2 2 2 3 4  = , |AP|的最小值为: 2 3 2 2 2 3= . 选修 4-5:不等式选讲 23.已知关于 x 的不等式|x+1|+|2x-1|≤3 的解集为{x|m≤x≤n}. (I)求实数 m、n 的值; (II)设 a、b、c 均为正数,且 a+b+c=n-m,求 1 1 1 abc的最小值. 解析:(Ⅰ)解不等式求出 m,n 的值即可; (Ⅱ)求出 a+b+c=2,根据基本不等式的性质求出代数式的最小值即可. 答案:(Ⅰ)∵|x+1|+|2x-1|≤3, ∴ 1 2 1 2 1 3 x xx         或 11 2 1 2 1 3 x xx        < < 或 1 1 2 1 3 x xx       , 解得:-1≤x≤1, 故 m=-1,n=1; (Ⅱ)由(Ⅰ)a+b+c=2, 则    1 1 1 1 1 1 1 2 abca b c a b c       =      1 111[]2 b a c a c b a b a c b c        ≥  3122222 b a c a c b a b a c b c      = 39322 , 当且仅当 a=b=c= 2 3 时“=”成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