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5 发布 |
- 37.5 KB |
- 4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文)数形结合思想课件(41张)
二、数形结合思想 总纲目录 应用一 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方程的根或函数零点问题中的应用 应用二 数形结合思想在求解不等式或参数范围中的应用 应用三 数形结合思想在向量中的应用 应用四 数形结合思想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应用一 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方程的根或函数零点问题中的应用 例1 (2019天津,8,5分)已知函数 f ( x )= 若关于 x 的方程 f ( x )=- x + a ( a ∈R)恰有两个互异的实数解,则 a 的取值范围为 ( ) A. B. C. ∪ {1} D. ∪ {1} D 答案 D 画出函数 y = f ( x )的图象,如图. 方程 f ( x )=- x + a 的解的个数,即为函数 y = f ( x )的图象与直线 l : y =- x + a 的公共点 的个数. 当直线 l 经过点 A 时,有2=- × 1+ a , a = ; 当直线 l 经过点 B 时,有1=- × 1+ a , a = . 由图可知, a ∈ 时,函数 y = f ( x )的图象与 l 恰有两个交点. 另外,当直线 l 与曲线 y = , x >1相切时,恰有两个公共点, 此时 a >0. 联立 得 =- x + a ,即 x 2 - ax +1=0, 由 Δ = a 2 -4 × × 1=0,得 a =1(舍去负根). 综上, a ∈ ∪ {1}.故选D. 方法指导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探究方程解的问题的关注点 (1)讨论方程的解(或函数的零点)一般可构造两个函数,使问题转化为讨论两 图象的交点问题,但用此法讨论方程的解一定要注意图象的准确性、全面性, 否则会得到错解. (2)正确作出两个函数的图象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数形结合应以快和准为 原则,不要刻意去用数形结合. 1 .(2019全国名校模拟示范卷二,12)已知函数 f ( x )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且 f (- x -1)= f ( x -1),当 x ∈[-1,0]时, f ( x )=- x 3 ,则关于 x 的方程 f ( x )=|cos π x |在 上的所 有实数解之和为 ( ) A.-7 B.-6 C.-3 D.-1 A 答案 A 因为函数 f ( x )为偶函数,所以 f (- x -1)= f ( x +1)= f ( x -1),所以函数 f ( x )的周 期为2,又当 x ∈[-1,0]时, f ( x )=- x 3 ,由此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作出函数 y = f ( x ) 与 y =|cos π x |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知关于 x 的方程 f ( x )=|cos π x |在 上的实 数解有7个.不妨设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x 7 ,则由图可得 x 1 + x 2 =-4, x 3 + x 5 =-2, x 4 =-1, x 6 + x 7 =0,所以方程 f ( x )=|cos π x |在 上的所有实数解的和为-4-2-1+0=-7,故选A. 2 .设 a , b , c 分别是方程 x +3=lo x , =lo x , = x +3的实数根,则有 ( ) A. a < b < c B. c < b < a C. b < a < c D. c < a < b D 答案 D 先分别作出函数 y = 、 y =lo x 、 y = x +3的图象,再观察图象间的 交点的横坐标即可得解,由图知 c < a < b ,故选D. 应用二 数形结合思想在求解不等式或参数范围中的应用 例2 (1)(2019天津理,8,5分)已知 a ∈R.设函数 f ( x )= 若关于 x 的 不等式 f ( x ) ≥ 0在R上恒成立,则 a 的取值范围为 ( ) A.[0,1] B.[0,2] C.[0,e] D.[1,e] C (2)(2019辽宁五校协作体二模,12)已知函数 f ( x )= 其中 m <-1,对于 任意 x 1 ∈R且 x 1 ≠ 0,均存在唯一实数 x 2 ,使得 f ( x 2 )= f ( x 1 ),且 x 1 ≠ x 2 ,若| f ( x )|= f ( m )有4 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 ) A.(0,1) B.(-1,0) C.(-2,-1) ∪ (-1,0) D.(-2,-1) D 答案 (1) C ①当 x ≤ 1时, f ( x )= x 2 -2 ax +2 a =( x - a ) 2 +2 a - a 2 . 若 a >1,则 f ( x )在(- ∞ ,1]上是减函数,∴ f ( x ) ≥ f (1)=1>0恒成立;若 a ≤ 1,则 f ( x ) ≥ f ( a ) =2 a - a 2 ,要使 f ( x ) ≥ 0在(- ∞ ,1]上恒成立,只需2 a - a 2 ≥ 0,得0 ≤ a ≤ 2,∴0 ≤ a ≤ 1,综 上可知, a ≥ 0时, f ( x ) ≥ 0在(- ∞ ,1]上恒成立. ②当 x >1时,ln x >0, f ( x )= x - a ln x ≥ 0恒成立, 即 a ≤ 恒成立. 令 g ( x )= ,则 g '( x )= ,令 g '( x )=0,得 x =e,当 x ∈(1,e)时, g '( x )<0, g ( x )为减函数, 当 x ∈(e,+ ∞ )时, g '( x )>0, g ( x )为增函数,∴ g ( x ) min = g (e)=e,∴ a ≤ e. 综合①②可知, a 的取值范围是0 ≤ a ≤ e,故选C. (2)D 当 a =0时,显然不符合题意;当 a ≠ 0时,函数 y =e x + m -1( x ≥ 0)和函数 y = ax + b ( x <0)都是定义域内的单调函数,且函数 y =e x + m -1( x ≥ 0)的值域为[ m ,+ ∞ ),则由 题意得函数 y = ax + b ( x <0)的值域为( m ,+ ∞ ),所以 则函数 f ( x )= 即 f ( x )= 的值域为[ m ,+ ∞ ),| f ( x )|的大致图象如图所示, 由函数图象易得要使方程| f ( x )|= f ( m )有4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 即 又因为 m <-1,所以-2< a <-1,故选D. 方法指导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不等式或求参数范围问题的技巧 解不等式或求参数范围问题时经常联系函数的图象,根据不等式中量的特点, 选择适当的两个(或多个)函数,利用两个函数图象的上、下位置关系转化为 数量关系来解决问题. 1 .若不等式 ≤ k ( x +2)- 的解集为区间[ a , b ],且 b - a =2,则 k = . 答案 解析 如图,分别作出直线 y = k ( x +2)- 与半圆 y = . 由题意,直线在半圆的上方,且 b - a =2,可知 b =3, a =1,所以直线 y = k ( x +2)- 过点 (1,2 ),则 k = . 2 .若不等式| x -2 a | ≥ x + a -1对 x ∈R恒成立,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解析 作出 y =| x -2 a |和 y = x + a -1的简图,易知应有2 a ≤ 2-2 a ,故 a ≤ . 应用三 数形结合思想在向量中的应用 例3 (1)(2017课标全国Ⅱ理,12,5分)已知△ ABC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 P 为 平面 ABC 内一点,则 ·( + )的最小值是 ( ) A.-2 B.- C.- D.-1 (2)已知 a , b 是平面内两个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若向量 c 满足( a - c )·( b - c )=0,则| c | = . B 解析 (1)B 取 BC 的中点 O ,以 BC 边所在直线为 x 轴, BC 的垂直平分线 AO 为 y 轴, O 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 A (0, ), B (-1,0), C (1,0),设 P ( x , y ),则 =(- x , - y ), =(-1- x ,- y ), =(1- x ,- y ), 所以 + =(-2 x ,-2 y ), ·( + )=2 x 2 -2 y ( - y )=2 x 2 +2 - ≥ - , 当 x =0, y = ,即 P 时, ·( + )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 . (2) 答案 解析 因为( a - c )·( b - c )=0,所以( a - c )⊥( b - c ).设 = c , = a , = b ,如图所示, 则 = a - c , = b - c , ⊥ ,又 ⊥ ,所以 O , A , C , B 四点共圆. 当且仅当 OC 为圆的直径时,| c |最大,且最大值为 . 方法指导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平面向量问题的关注点 (1)在解答平面向量问题时,根据题目条件建立相应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2)利用平面向量的坐标,结合向量的坐标运算、数量积公式等求解,具有很 强的操作性,解答过程流畅,解题方法巧妙. 1 .已知 ⊥ ,| |= ,| |= t ,若点 P 是△ 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且 = + ,则 · 的最大值等于 ( ) A.13 B.15 C.19 D.21 A 答案 A 以 A 点为坐标原点, , 的方向分别为 x 轴, y 轴的正方向建立平 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则有 A (0,0), B , C (0, t ), t >0. 由 = + 可知 P (1,4), 那么 = , =(-1, t -4), 故 · = ·(-1, t -4)=- -4 t +17 ≤ -2 +17=13,当且仅当 =4 t ,即 t = 时 等号成立,故选A. 2 .已知平面向量 a , b 满足| a |=1,| b |=2,| a - b |= ,若对于任意实数 k ,不等式| ka + tb |>1 恒成立,则实数 t 的取值范围是 ( ) A.(- ∞ ,- ) ∪ ( ,+ ∞ ) B. ∪ C.( ,+ ∞ ) D. B 答案 B 由| a |=1,| b |=2,| a - b |= ,得 a · b =-1, 因为对于任意实数 k ,不等式| ka + tb |>1恒成立, 即对于任意实数 k ,不等式 k 2 a 2 +2 kta · b + t 2 b 2 >1恒成立, 即对于任意实数 k ,不等式 k 2 -2 tk +4 t 2 -1>0恒成立, 则有 Δ =4 t 2 -4(4 t 2 -1)<0, 解得 t <- 或 t > ,故选B. 应用四 数形结合思想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例4 (1)已知圆 C :( x -3) 2 +( y -4) 2 =1和两点 A (- m ,0), B ( m ,0)( m >0).若圆 C 上存在 点 P ,使得∠ APB =90 ° ,则 m 的最大值为 . (2)已知抛物线 x 2 =8 y , F 是其焦点,点 A (-2,4),在此抛物线上求一点 P ,使△ APF 的 周长最小,此时点 P 的坐标为 . (1) 答案 6 解析 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如图所示,则圆心 C 的坐标为(3,4),半径 r =1,且| AB |=2 m ,因为∠ APB =90 ° ,连接 OP ,易知| OP |= | AB |= m . 要求 m 的最大值,即求圆 C 上的点 P 到原点 O 的最大距离.因为| OC |= =5, 所以| OP | max =| OC |+ r =6,即 m 的最大值为6. (2) 答案 解析 因为(-2) 2 <8 × 4,所以点 A (-2,4)在抛物线 x 2 =8 y 的内部,如图,设抛物线的 准线为 l ,过点 P 作 PQ ⊥ l 于点 Q ,过点 A 作 AB ⊥ l 于点 B ,连接 AQ , 由抛物线的定义可知△ APF 的周长为 | PF |+| PA |+| AF |=| PQ |+| PA |+| AF | ≥ | AQ |+| AF | ≥ | AB |+| AF |, 当且仅当 P , B , A 三点共线时 ,△ APF 的周长取得最小值 , 即 | AB |+ | AF |.因为 A (-2,4),所以不妨设△ APF 的周长最小时,点 P 的坐标为(-2, y 0 ),代入 x 2 =8 y ,得 y 0 = ,故使△ APF 的周长最小的抛物线上的点 P 的坐标为 . 方法指导 数形结合思想在解析几何中的解题策略 (1)数形结合思想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以数解形,通过方程等代数方法来 研究几何问题,也就是解析法,解析法与几何法结合来解题,会有更大的功效. (2)此类题目的求解要结合该曲线的定义及几何性质,将条件信息和结论信息 结合在一起,观察图形特征,转化为代数语言,即方程(组)或不等式(组),从而将 问题解决. 1 .设双曲线 C : - =1( a >0, b >0)的左焦点为 F ,直线4 x -3 y +20=0过点 F 且与双 曲线 C 在第二象限的交点为 P , O 为原点,| OP |=| OF |,则双曲线 C 的离心率为 ( ) A.5 B. C. D. A 答案 A 根据直线4 x -3 y +20=0与 x 轴的交点 F 的坐标为(-5,0),可知半焦距 c = 5.设双曲线 C 的右焦点为 F 2 ,连接 PF 2 ,根据| OF 2 |=| OF |且| OP |=| OF |可得,△ PFF 2 为直角三角形. 如图,过点 O 作 OA 垂直于直线4 x -3 y +20=0,垂足为 A ,则易知 OA 为△ PFF 2 的中 位线. 又原点 O 到直线4 x -3 y +20=0的距离 d =4,所以| PF 2 |=2 d =8,| PF |= =6, 故结合双曲线的定义可知| PF 2 |-| PF |=2 a =2,所以 a =1,故 e = =5.故选A. 2 .已知 P 是直线 l :3 x +4 y +8=0上的动点, PA , PB 是圆 x 2 + y 2 -2 x -2 y +1=0的两条切线, A , B 是切点, C 是圆心,则四边形 PACB 面积的最小值为 . 答案 2 解析 从运动的观点看问题,当动点 P 沿直线3 x +4 y +8=0向左上方或右下方无 穷远处运动时,直角三角形 PAC 的面积 S △ PAC = | PA |·| AC |= | PA |越来越大,从而 S 四边形 PACB 也越来越大;当点 P 从左上、右下两个方向向中间运动时, S 四边形 PACB 变 小.显然,当点 P 到达一个最特殊的位置,即 CP 垂直于直线 l 时, S 四边形 PACB 应有唯一 的最小值,此时| PC |= =3, 从而| PA |= =2 . 所以( S 四边形 PACB ) min =2 × × | PA | × | AC |=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