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数学统练二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数学统练二试题

高三下学期数学统练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道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涂在机读卡上的相应位置上.)‎ ‎1.已知集合,则=‎ A. B. C. D. ‎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集合的交集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渗透了数学运算素养.采取数轴法,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 ‎【详解】由题意得,,则 ‎.故选C.‎ ‎【点睛】不能领会交集的含义易致误,区分交集与并集的不同,交集取公共部分,并集包括二者部分.‎ ‎2.已知,则 A. B. C. D. ‎ ‎【答案】B ‎【解析】‎ 分析】‎ 运用中间量比较,运用中间量比较 ‎【详解】则.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指数和对数大小比较,渗透了直观想象和数学运算素养.采取中间变量法,利用转化与化归思想解题.‎ ‎3.我国古代典籍《周易》用“卦”描述万物的变化.每一“重卦”由从下到上排列的6个爻组成,爻分为阳爻“——”和阴爻“— —”,如图就是一重卦.在所有重卦中随机取一重卦,则该重卦恰有3个阳爻的概率是 A. B. C. D. ‎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利用两个计数原理与排列组合计算古典概型问题,渗透了传统文化、数学计算等数学素养,“重卦”中每一爻有两种情况,基本事件计算是住店问题,该重卦恰有3个阳爻是相同元素的排列问题,利用直接法即可计算.‎ ‎【详解】由题知,每一爻有2种情况,一重卦的6爻有情况,其中6爻中恰有3个阳爻情况有,所以该重卦恰有3个阳爻的概率为=,故选A.‎ ‎【点睛】对利用排列组合计算古典概型问题,首先要分析元素是否可重复,其次要分析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本题是重复元素的排列问题,所以基本事件的计算是“住店”问题,满足条件事件的计算是相同元素的排列问题即为组合问题.‎ ‎4.某圆柱高为2,底面周长为16,其三视图如图所示,圆柱表面上的点在正视图上的对应点为,圆柱表面上的点在左视图上的对应点为,则在此圆柱侧面上,从到的路径中,最短路径的长度为( )‎ A. B. C. D. 2‎ ‎【答案】B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题中所给的三视图,得到点M和点N在圆柱上所处的位置,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平铺,点M、N在其四分之一的矩形的对角线的端点处,根据平面上两点间直线段最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结果.‎ ‎【详解】根据圆柱的三视图以及其本身的特征,‎ 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平铺,‎ 可以确定点M和点N分别在以圆柱的高为长方形的宽,圆柱底面圆周长的四分之一为长的长方形的对角线的端点处,‎ 所以所求的最短路径的长度为,故选B.‎ 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几何体的表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的求解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明确两个点在几何体上所处的位置,再利用平面上两点间直线段最短,所以处理方法就是将面切开平铺,利用平面图形的相关特征求得结果.‎ ‎5.已知非零向量满足,且,则与的夹角为 A. B. C. D. ‎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平面向量数量积计算向量长度、夹角与垂直问题,渗透了转化与化归、数学计算等数学素养.先由得出向量的数量积与其模的关系,再利用向量夹角公式即可计算出向量夹角.‎ ‎【详解】因为,所以=0,所以,所以=,所以与的夹角为,故选B.‎ ‎【点睛】对向量夹角的计算,先计算出向量的数量积及各个向量的摸,在利用向量夹角公式求出夹角的余弦值,再求出夹角,注意向量夹角范围为.‎ ‎6.记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已知,则 A. B. C. D. ‎ ‎【答案】A ‎【解析】‎ ‎【分析】‎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本题还可用排除,对B,,,排除B,对C,,排除C.对D,,排除D,故选A.‎ ‎【详解】由题知,,解得,∴,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渗透方程思想与数学计算等素养.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前n项公式即可列出关于首项与公差的方程,解出首项与公差,在适当计算即可做了判断.‎ ‎7.如图,点为正方形的中心,为正三角形,平面平面是线段的中点,则( )‎ A. ,且直线是相交直线 B. ,且直线是相交直线 C. ,且直线是异面直线 D. ,且直线是异面直线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利用垂直关系,再结合勾股定理进而解决问题.‎ ‎【详解】如图所示, 作于,连接,过作于.‎ 连,平面平面.‎ 平面,平面,平面,‎ 与均为直角三角形.设正方形边长为2,易知,‎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计算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构造直角三角性.‎ ‎8.关于函数有下述四个结论:‎ ‎①f(x)是偶函数 ②f(x)在区间(,)单调递增 ‎③f(x)在有4个零点 ④f(x)的最大值为2‎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是 A. ①②④ B. ②④ C. ①④ D. ①③‎ ‎【答案】C ‎【解析】‎ ‎【分析】‎ 化简函数,研究它的性质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详解】为偶函数,故①正确.当时,,它在区间单调递减,故②错误.当时,,它有两个零点:;当时,,它有一个零点:,故在有个零点:,故③错误.当时,;当时,,又为偶函数,的最大值为,故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④ 正确,故选C.‎ ‎【点睛】画出函数的图象,由图象可得①④正确,故选C.‎ ‎9.已知椭圆C的焦点为,过F2的直线与C交于A,B两点.若,,则C的方程为 A. B. C. D. ‎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已知可设,则,得,在中求得,再在中,由余弦定理得,从而可求解.‎ ‎【详解】法一:如图,由已知可设,则 ‎,由椭圆的定义有.在中,由余弦定理推论得.在中,由余弦定理得,解得.‎ 所求椭圆方程为,故选B.‎ 法二:由已知可设,则,由椭圆的定义有.在和中,由余弦定理得,又互补,,两式消去,得,解得.所求椭圆方程为,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椭圆标准方程及其简单性质,考查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与化归的能力,很好的落实了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等数学素养.‎ ‎10.已知三棱锥P-ABC的四个顶点在球O的球面上,PA=PB=PC,△ABC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E,F分别是PA,AB的中点,∠CEF=90°,则球O的体积为 A. B. C.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先证得平面,再求得,从而得为正方体一部分,进而知正方体的体对角线即为球直径,从而得解.‎ ‎【详解】解法一:为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为正三棱锥,‎ ‎,又,分别为、中点,‎ ‎,,又,平面,平面,,为正方体一部分,,即 ,故选D.‎ 解法二:‎ 设,分别为中点,‎ ‎,且,为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 又 中余弦定理,作于,,‎ 为中点,,,‎ ‎,,又,两两垂直,,,,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补体法解决外接球问题.可通过线面垂直定理,得到三棱两两互相垂直关系,快速得到侧棱长,进而补体成正方体解决.‎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是虚数单位,则的值为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先化简复数,再利用复数模的定义求所给复数的模.‎ ‎【详解】.‎ ‎【点睛】本题考查了复数模的运算,是基础题.‎ ‎12.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得出通项,根据方程思想得出的值,再求出其常数项.‎ ‎【详解】,‎ 由,得,‎ 所以的常数项为.‎ ‎【点睛】本题考查二项式定理的应用,牢记常数项是由指数幂为0求得的.‎ ‎13.已知双曲线C: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过F1的直线与C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A,B两点.若,,则C的离心率为____________.‎ ‎【答案】2.‎ ‎【解析】‎ ‎【分析】‎ 通过向量关系得到和,得到,结合双曲线的渐近线可得从而由可求离心率.‎ ‎【详解】如图,‎ 由得又得OA是三角形的中位线,即由,得则有,‎ 又OA与OB都是渐近线,得又,得.又渐近线OB的斜率为 ‎,所以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点睛】本题考查平面向量结合双曲线的渐进线和离心率,渗透了逻辑推理、直观想象和数学运算素养.采取几何法,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 ‎14.已知函数是奇函数,将的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为.若的最小正周期为,且,则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奇函数性质求得,由横坐标的变化情况及的最小正周期可求得,进而得表达式,代入可求得,即可得的解析式;代入即可求得的值.‎ ‎【详解】函数是奇函数,‎ 所以,代入可得,‎ 的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为.‎ 则,的最小正周期为,‎ 则 ,解得,‎ 所以,‎ 因为,代入可得,‎ 解得,‎ 所以,‎ 则,‎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弦函数图像与性质的简单应用,函数图像平移变换及由性质求三角函数解析式,属于基础题.‎ ‎15.对于某种类型的口服药,口服小时后,由消化系统进入血液中药物浓度(单位)与时间小时的关系为,其中,为常数,对于某一种药物,,.‎ ‎(1)口服药物后______小时血液中药物浓度最高;‎ ‎(2)这种药物服药小时后血液中药物浓度如下表 ‎1‎ ‎2‎ ‎3‎ ‎4‎ ‎5‎ ‎6‎ ‎7‎ ‎8‎ ‎0.9545‎ ‎0.9304‎ ‎0.6932‎ ‎0.4680‎ ‎0.3010‎ ‎01892‎ ‎0.1163‎ ‎0.072‎ 一个病人上午8:00第一次服药,要使得病人血液中药物浓度保持在0.5个单位以上,第三次服药时间是______(时间以整点为准)‎ ‎【答案】 (1). (2). 15:00‎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代入参数后可得解析式,结合二次函数性质即可求得最大值及取最大值时自变量的值;由所给数据,满足病人血液中药物浓度保持在0.5个单位以上的条件,即可得解.‎ ‎【详解】药物浓度(单位)与时间小时的关系为,对于某一种药物,,.‎ 代入可得 ‎,‎ 所以当,即时取得最大值;‎ 由表中数据可知,病人上午8:00第一次服药,要使得病人血液中药物浓度保持在0.5个单位以上,则第二次服药时间在11:00;第一次服药后7个小时后药物残留为0.1163,第二次服药后4小时的药物残留为0.4680,而.‎ 第一次服药后8小时的药物残留为0.072,第二次服药后4小时的药物残留为0.3010,而;‎ 综上可知,若使得病人血液中药物浓度保持在0.5个单位以上,则第三次服药时间为第一次服药后的7小时,即为15:00.‎ 故答案为:;15:00.‎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由二次函数的性质求最值,对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的运用,属于中档题.‎ 三、解答题(共3小题,共3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6.在中,,,分别为内角,,所对的边,且.‎ ‎(1)求角的大小;‎ ‎(2)若角为锐角,,,求,的值.‎ ‎【答案】(1)或;(2)或.‎ ‎【解析】‎ ‎【分析】‎ ‎(1)根据正弦定理,将边化为角的表达式,即可由三角函数值求得角的大小;‎ ‎(2)由(1)及角为锐角,可确定角的值;代入余弦定理及面积公式即可求得,再由的方程即可确定,的值.‎ ‎【详解】(1)因为,且,‎ 所以由正弦定理可得,‎ 所以,又,‎ 所以或.‎ ‎(2)因为角为锐角,可得,‎ 所以,可得,‎ 因为,‎ 所以,‎ 所以,‎ 所以或.‎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简单应用,属于基础题.‎ ‎17.已知函数 ‎(I)若,求函数的极值和单调区间;‎ ‎(II)若在区间上至少存在一点,使得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I)时,的极小值为1;单调递增区间为,单调递减区间为;(II).‎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I)首先求出导函数,然后令导数等于零,解方程,从而根据定义域列表讨论,求得函数的单调区间和极值;(II)首先根据题意将问题转化为在区间上的最小值小于0即可,从而首先求出导函数,然后分、研究函数在上的单调性,将的各极值与其端点的函数值比较,其中最小的一个就是最小值,进而求得的取值范围.‎ 试题解析:(I)因为,‎ 当,.‎ 令,得.‎ 又的定义域为,随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所以时,的极小值为1.‎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单调递减区间为.‎ ‎(II)因为,且,‎ 令,得到.‎ 若在区间上存在一点,使得成立,‎ 其充要条件是在区间上的最小值小于0即可.‎ ‎(1)当时,对成立,‎ 所以,在区间上单调递减,‎ 故在区间上的最小值为,‎ 由,得,即 ‎(2)当时,‎ ‎①若,则对成立,‎ 所以在区间上单调递减,‎ 所以,在区间上的最小值为,‎ 显然,在区间上的最小值小于0不成立 ‎②若,即时,则有 所以在区间上的最小值为,‎ 由,‎ 得,解得,即舍去;‎ 当,即,即有在递增,‎ 可得取得最小值,且为1,,不成立.‎ 综上,由(1)(2)可知符合题意.‎ 考点:1、函数极值与导数的关系;2、利用导数研究的函数的单调性;3、函数最值与导数的关系.‎ ‎【方法点睛】运用导数求可导函数的极值的步骤:(1)先求函数的定义域,再求函数的导数;(2)求方程的根;(3)检查在方程根的左右的值的符号,如果左正右负,那么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大值,如果左负右正,那么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小值.如果左右符号相同,则此根处不是极值点.‎ ‎18.已知椭圆C:(a>b>0),四点P1(1,1),P2(0,1),P3(–1,),P4(1,)中恰有三点在椭圆C上.‎ ‎(Ⅰ)求C的方程;‎ ‎(Ⅱ)设直线l不经过P2点且与C相交于A,B两点.若直线P‎2A与直线P2B的斜率的和为–1,证明:l过定点.‎ ‎【答案】(1) .‎ ‎(2)证明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两点关于y轴对称,由椭圆的对称性可知C经过,两点.另外由知,C不经过点P1,所以点P2在C上.因此在椭圆上,代入其标准方程,即可求出C的方程;(2)先设直线P‎2A与直线P2B的斜率分别为k1,k2,再设直线l的方程,当l与x轴垂直时,通过计算,不满足题意,再设l:(),将代入,写出判别式,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表示出x1+x2,x1x2,进而表示出,根据列出等式表示出和的关系,从而判断出直线恒过定点.‎ 试题解析:(1)由于,两点关于y轴对称,故由题设知C经过,两点.‎ 又由知,C不经过点P1,所以点P2在C上.‎ 因此,解得.‎ 故C的方程为.‎ ‎(2)设直线P‎2A与直线P2B的斜率分别为k1,k2,‎ 如果l与x轴垂直,设l:x=t,由题设知,且,可得A,B的坐标分别为(t,),(t,).‎ 则,得,不符合题设.‎ 从而可设l:().将代入得 由题设可知.‎ 设A(x1,y1),B(x2,y2),则x1+x2=,x1x2=.‎ 而 ‎.‎ 由题设,故.‎ 即.‎ 解得.‎ 当且仅当时,,欲使l:,即,‎ 所以l过定点(2,)‎ 点睛:椭圆的对称性是椭圆的一个重要性质,判断点是否在椭圆上,可以通过这一方法进行判断;证明直线过定点的关键是设出直线方程,通过一定关系转化,找出两个参数之间的关系式,从而可以判断过定点情况.另外,在设直线方程之前,若题设中未告知,则一定要讨论直线斜率不存在和存在两种情况,其通法是联立方程,求判别式,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再根据题设关系进行化简.‎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