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数学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数学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数学试题 一、单选题 ‎1.若集合,则(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先化简集合,再根据集合交集的定义求解.‎ ‎【详解】‎ 因为,所以.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集合的交集运算,A∩B可理解为:集合A和集合B中的所有相同的元素的集合. 一般步骤为:先明确集合,即化简集合,然后再根据集合的运算规则求解.‎ ‎2.已知映射f:P→Q是从P到Q的一个函数,则P,Q的元素( )‎ A.可以是点 B.必须是实数 C.可以是方程 D.可以是三角形 ‎【答案】B ‎【解析】根据函数与映射的概念判断.‎ ‎【详解】‎ 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其特殊性体现为,对于映射f:A→B,若该映射能构成函数,则集合A,B必须是非空的数集,即A,B的元素必须是实数,‎ 本题中,映射f:P→Q是从P到Q的一个函数,则集合P,Q的元素必须是实数,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与映射的概念,函数是建立在两个非空数集之间的映射,映射是两个集合中的一种的对应关系.‎ ‎3.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为( )‎ ‎(1)若都是单位向量,则 ‎(2)物理学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一对共线向量 ‎(3)方向为南偏西的向量与北偏东的向量是共线向量 ‎(4)直角坐标平面上的轴、轴都是向量 A.1 B.2 C.3 D.4‎ ‎【答案】B ‎【解析】若,都是单位向量,则,故不正确;‎ 物理学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因而它们是一对共线向量,故正确;‎ 方向为南偏西的向量与北偏东的向量在一条直线上,是共线向量,故正确;‎ 直角坐标平面上的轴、轴只有方向,但没有长度,故它们不是向量,故错误;‎ 故选 ‎4.已知,则sin θcos θ的值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所以,‎ 所以。故选C。‎ ‎5.已知定义在上的函数满足,当时,,则当时,(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利用函数在定义域上的递推性质,由函数在定义域的函数解析式推导出函数在定义域上的解析式.‎ ‎【详解】‎ 根据得, .‎ 当时,, ,‎ 所以 .‎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函数在特定定义域上解析式求解,主要考查了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求函数的解析式常见题型还有以下几种:(1)根据实际应用求函数解析式;(2)换元法求函数解析式,利用换元法一定要注意,换元后参数的范围;(3)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这种方法适合求已知函数名称的函数解析式;(4)消元法求函数解析式,这种方法求适合自变量互为倒数或相反数的函数解析式.‎ ‎6.函数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由=0得两个正根和一个负根,所以舍去B,C;因为,所以舍D,选A..‎ ‎7.已知函数满足对任意,都有成立, 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根据题中条件,可以先判断出函数f(x)在R上单调递减,再结合分段函数的解析式,要每一段都是减函数,且分界点时左段函数的函数值要大于等于右段函数的函数值,列出不等关系,求解即可得到a的取值范围.‎ ‎【详解】‎ ‎:∵对任意,都有成立, ∴x1-x2与f(x1)-f(x2)异号, 根据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可知f(x)在R上是单调递减函数, ∵函数,‎ ‎∴,解得 .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函数单调性的判断与证明,注意一般单调性的证明选用定义法证明,证明的步骤是:设值,作差,化简,定号,下结论.对于分段函数的问题,一般选用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进行求解.属于中档题.‎ ‎8.设均大于1,且,令,则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法一:首先利用对数运算性质对已知条件进行化解,令,用k将x、y、z表示出来,然后将a、b、c都24次方后进行比较;‎ 解法二:按题设要求取特殊值代入进行大小比较.‎ ‎【详解】‎ 解法一、‎ ‎ 化解得:‎ 则 ‎ 于是,‎ 故选D.‎ 解法二、‎ 取特殊值法:取符合题意,易验证,‎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对数运算性质、指数幂运算性质,属于基础题;解题中主要是根据式子结构特征对其进行合理转化,利用幂函数的单调性进行大小比较,对运算能力要求较高,计算中要认真仔细.‎ ‎9.已知是定义在上的奇函数,且对任意的,都有,当时,,则( )‎ A.-2 B.-1 C.0 D.1‎ ‎【答案】C ‎【解析】根据条件判断函数的周期性,利用函数奇偶性和周期性的关系进行转化求解即可 ‎【详解】‎ ‎∵设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且对任意实数x都有f(x+3)=-f(-x)=f(x), ∴,函数f(x)是周期为3的周期函数, ∵当时,,‎ ‎ ‎ ‎∴ ,‎ ‎∴f(2019)=f(673×3+0)=f(0)=0 f(2020)=f(673×3+1)=f(1)=0,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值的计算,根据条件判断函数的周期性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0.若将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后,与函数的图象重合,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根据图象的平移求出平移后的函数解析式,与函数的图象重合,比较系数,求出 ,然后求出ω的最小值.‎ ‎【详解】‎ 向右平移个单位可得: ‎ ‎∴, 又∵ω>0 ∴ωmin=.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图象的平移,待定系数法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是基础题,.‎ ‎11.若关于的方程有解,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令3x=t>0由条件可得 利用基本不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质求得实数a的取值范围.‎ ‎【详解】‎ ‎∵ ,令3x=t(t>0),则 因为,所以∴a+4≤-4, ‎ 所以a的范围为(-∞,-8]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指数函数的定义、解析式、定义域和值域、方程有解问题、基本不等式求最值问题,同时考查转化思想和换元法.‎ ‎12.函数在上的所有零点之和等于( )‎ A. B. C. D.‎ ‎【答案】D ‎【解析】由,分别作出函数与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函数的对称性,利用数形结合求出函数f(x)的所有零点之和.‎ ‎【详解】‎ 由,分别作出函数与的图象如图: 由图可知,函数函数在上的所有零点之和上的所有零点之和等于 .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函数的图象,函数零点知识,考查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的思想,准确画好图,把握图象的对称性是关键,是中档题.‎ 二、填空题 ‎13.(1)函数的图象必过定点,定点坐标为_____.‎ ‎(2)已知函数y=f(x2-1)的定义域为[-,],则函数y=f(x)的定义域为____.‎ ‎【答案】(-1,-1) [-1,2] ‎ ‎【解析】(1)由题意,令x+1=0,即x=-1时,y=1-2=-1;从而求得;‎ ‎(2)根据复合函数定义域之间的关系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 ‎(1)由题意,令x+1=0,即x=-1时,y=1-2=-1;‎ 故函数的图象必过定点(-1,-1),‎ 故答案为:(-1,-1).‎ ‎(2)∵函数y=f(x2﹣1)的定义域为[﹣,],‎ ‎∴﹣≤x≤,‎ 即0≤x2≤3,‎ ‎﹣1≤x2﹣1≤2,‎ 即函数y=f(x)的定义域为[﹣1,2],‎ 故答案为:[﹣1,2]‎ ‎【点睛】‎ 本题考查了指数函数的定点问题,考查函数的定义域的求解,要求熟练掌握复合函数定义域之间的关系.‎ ‎14.已知的终边过点,若,则__________.‎ ‎【答案】‎ ‎【解析】】由题意利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得的值.‎ ‎【详解】‎ ‎∵的终边过点,若, ‎ ‎.‎ 即答案为-2.‎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诱导公式,属基础题.‎ ‎15.如图,扇形的圆心角为,半径长为6,弓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 ‎【答案】‎ ‎【解析】由已知利用弧长公式可求弧长,进而可求S扇形OAB,解三角形可求S△OAB,作差即可得解弓形ACB的面积.‎ ‎【详解】‎ 因为: ‎ 所以: ‎ 所以: 的长为4π. 因为: ‎ 如图所示, 有 (D为AB中点) . 所以:S弓形ACB=S扇形OAB-S△OAB=. 所以:弓形ACB的面积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综合应用,考查了数形结合扇形,属于基础题.‎ ‎16.若对恒成立,且任意,都有成立,则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 ‎【答案】‎ ‎【解析】利用构造思想求解f(x)的解析式,由任意,使得f(x)>m成立,即 ;即可得m的取值范围.‎ ‎【详解】‎ 由……① 那么……② 由①②解得f(x)=x+log2x ∵任意,使得f(x)>m成立, 即成立; ∵f(x)=x+log2x在是递增函数, ∴ ; 即 ; 可得m的取值范围.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恒成立问题的求解,转化思想的应用,利用单调性求区间内的最值.‎ 三、解答题 ‎17.(1)设全集,都是的子集,,写出所有符合题意的集合.‎ ‎(2)计算:.‎ ‎【答案】(1);(2).‎ ‎【解析】(1)先求得的值,然后结果,可由此列举出集合的所有情况.(2)直接利用对数运算公式化简表达式,求出运算的结果.‎ ‎【详解】‎ 解:()集合B为 ‎ ‎() .‎ ‎【点睛】‎ 本小题主要考查集合交集、并集和补集的概念,考查子集的概念和运用,考查对数的运算,属于基础题.‎ ‎18.设函数 ‎ 求函数的定义域、最小正周期、单调区间及对称中心.‎ 求不等式的解集.‎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试题解析:第一问利用正切函数的性质,求函数的定义域、最小正周期、单调区间及对称中心;第二问由题意, ,可得不等式的解集.‎ 由,得到函数的定义域;‎ 周期;增区间,无减区间;对称中心 ‎ 由题意,,可得不等式的解集 ‎.  ‎ ‎19.已知,,是不共线的三点,且.‎ ‎(1)若,求证:,,三点共线; ‎ ‎(2)若,,三点共线,求证:.‎ ‎【答案】(1)见解析;(2)1‎ ‎【解析】分析:(1)根据向量的和与差计算公式得到,即,进而得到结果;(2)若,,三点共线,存在实数,使,将向量分解得到,根据向量相等得到,再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得到系数为0,即可.‎ 详解:‎ ‎(1)若,‎ 则 ‎,‎ ‎∴,‎ 即,∴与共线.‎ 又∵与有公共点,‎ ‎∴,,三点共线.‎ ‎(2)若,,三点共线,‎ 存在实数,使,‎ ‎∴,‎ 又.‎ 故有,‎ 即.‎ ‎∵,,不共线,∴,不共线,‎ ‎∴,∴.‎ 点睛:这个题目考查的是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向量相等的概念。解决向量的小题常用方法有:数形结合,向量的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等;建系将向量坐标化;向量基底化,选基底时一般选择已知大小和方向的向量为基底。‎ ‎20.据气象中心观察和预测:发生于菲律宾的东海面M地的台风,现在已知台风向正南方移动其移动速度与时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过线段上一点作横轴的垂线,梯形在直线左侧部分的面积即为内台风所经过的路程.‎ ‎(1)当时,求的值,并将随变化的规律用数学关系式表示出来;‎ ‎(2)若N城位于M地正南方向,且距N地,试判断这场台风是否会侵袭到N城,如果会,在台风发生后多少时间它将侵袭到N城?如果不会,请说明理由.‎ ‎【答案】(1);(2).‎ ‎【解析】(1)由图象可知:直线的方程是:,直线的方程是:,从而得到当时,求的值,分类讨论:当0≤t≤10时,当10<t≤20时,当20<t≤35时即可得到数学关系式;(2)根据t的值对应求S,然后解答.‎ ‎【详解】‎ ‎(1)由图象可知:‎ 直线的方程是:,直线的方程是: ‎ 当时,,所以. ‎ 当时,; ‎ 当时, ‎ 当时,‎ ‎ ‎ 综上可知随变化的规律是 ‎ ‎ ‎(2),‎ ‎, ‎ ‎, ‎ 当时,令,解得,(舍去)‎ 即在台风发生后30小时后将侵袭到城.‎ ‎【点睛】‎ 解决函数模型应用的解答题,还有以下几点容易造成失分:①读不懂实际背景,不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模型.②对涉及的相关公式,记忆错误.③在求解的过程中计算错误.另外需要熟练掌握求解方程、不等式、函数最值的方法,才能快速正确地求解.含有绝对值的问题突破口在于分段去绝对值,分段后在各段讨论最值的情况.‎ ‎21.已知函数.‎ ‎(1)若点是函数图像的一个对称中心,且,求函数在上的值域;‎ ‎(2)若函数在上单调递增,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1); (2).‎ ‎【解析】(1)由,可得,,结合,得,所以,由,利用正弦定理的单调性可得函数在上的值域;(2)令,解得,‎ 由函数在上单调递增,可得,列不等式求解即可.‎ ‎【详解】‎ ‎(1)由题意得:,∴,,‎ ‎∵,∴,∴,‎ ‎∵,∴,∴,‎ 故函数在上的值域为.‎ ‎(2)令,解得,‎ ‎∵函数在上单调递增,∴,,‎ ‎∴,即,‎ 又,∴,∴,∴,‎ ‎∴,即的取值范围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单调性、三角函数的图象对称性,属于中档题.函数的单调区间的求法:(1) 代换法:①若,把 看作是一个整体,由 求得函数的减区间,求得增区间;②若,则利用诱导公式先将的符号化为正,再利用①的方法,或根据复合函数的单调性规律进行求解;(2) 图象法:画出三角函数图象,利用图象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22.若函数满足对其定义域内任意成立,则称为 “类对数型”函数.‎ ‎(1)求证:为 “类对数型”函数;‎ ‎(2)若为 “类对数型”函数,‎ ‎(i)求的值;‎ ‎(ii)求的值.‎ ‎【答案】(1)详见解析;(2)(i);(ii).‎ ‎【解析】(1)任取代入的表达式,利用对数运算公式来化简,由此证明为类对数型函数.(2)(i)令,代入,可求得的值.(2)令,即互为倒数,代入,可求得互为倒数的自变量,会使,由此求得表达式的值.‎ ‎【详解】‎ 解:(1)证明:‎ ‎ ‎ 成立,‎ 所以为 “类对数型”函数; ‎ ‎(2)(i)‎ ‎ 令,有 ‎∴‎ ‎(ii)令,则有 ‎ ‎ ‎ ‎ ‎.‎ ‎【点睛】‎ 本小题主要考查对新定义函数的理解,考查倒序相加求和法.对于一个新定义的问题,首先要把握的就是新定义本身所包含的数学知识,也就是说,将一个新定义的问题,转化为我们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对于有规律的一列数求和,要想办法找到这个规律,以此为突破口解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