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4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空间中位置关系的判断与证明问题学案
第2讲 空间中位置关系的判断与证明问题 高考定位 1.以几何体为载体考查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判断,主要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题目难度较小;2.以解答题的形式考查空间平行、垂直的证明,并常与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相渗透. 真 题 感 悟 1.(2017·全国Ⅰ卷)如图,在下列四个正方体中,A,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Q为所在棱的中点,则在这四个正方体中,直线AB与平面MNQ不平行的是( ) 解析 法一 对于选项B,如图(1)所示,连接CD,因为AB∥CD,M,Q分别是所在棱的中点,所以MQ∥CD,所以AB∥MQ,又AB⊄平面MNQ,MQ⊂平面MNQ,所以AB∥平面MNQ.同理可证选项C,D中均有AB∥平面MNQ.因此A项不正确. 图(1) 图(2) 法二 对于选项A,其中O为BC的中点(如图(2)所示),连接OQ,则OQ∥AB ,因为OQ与平面MNQ有交点,所以AB与平面MNQ有交点,即AB与平面MNQ不平行.A项不正确. 答案 A 2.(2016·全国Ⅱ卷)α,β是两个平面,m,n是两条直线,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如果m⊥n,m⊥α,n∥β,那么α⊥β. ②如果m⊥α,n∥α,那么m⊥n. ③如果α∥β,m⊂α,那么m∥β. ④如果m∥n,α∥β,那么m与α所成的角和n与β所成的角相等. 其中正确的命题有________(填写所有正确命题的编号). 解析 当m⊥n,m⊥α,n∥β时,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不确定,故①错误,经判断知②③④均正确,故正确答案为②③④. 答案 ②③④ 3.(2016·全国Ⅰ卷)平面α过正方体ABCD-A1B1C1D1的顶点A,α∥平面CB1D1,α∩平面ABCD=m,α∩平面ABB1A1=n,则m,n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A. B. C. D. 解析 如图所示,设平面CB1D1∩平面ABCD=m1,因为α∥平面CB1D1,所以m1∥m, 又平面ABCD∥平面A1B1C1D1, 且平面B1D1C∩平面A1B1C1D1=B1D1, 所以B1D1∥m1,故B1D1∥m. 因为平面ABB1A1∥平面DCC1D1, 且平面CB1D1∩平面DCC1D1=CD1, 同理可证CD1∥n. 故m,n所成角即直线B1D1与CD1所成角,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CB1D1是正三角形,故直线B1D1与CD1所成角为60°,其正弦值为. 答案 A 4.(2017·全国Ⅰ卷)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CD,且∠BAP=∠CDP=90°. (1)证明:平面PAB⊥平面PAD; (2)若PA=PD=AB=DC,∠APD=90°,且四棱锥P-ABCD的体积为,求该四棱锥的侧面积. (1)证明 ∵∠BAP=∠CDP=90°,∴AB⊥PA,CD⊥PD. ∵AB∥CD,∴AB⊥PD. 又∵PA∩PD=P,PA,PD⊂平面PAD,∴AB⊥平面PAD. ∵AB⊂平面PAB,∴平面PAB⊥平面PAD. (2)解 取AD的中点E, 连接PE. ∵PA=PD,∴PE⊥AD. 由(1)知,AB⊥平面PAD, 故AB⊥PE,AB⊥AD,可得PE⊥平面ABCD. 设AB=x,则由已知可得AD=x,PE=x, 故四棱锥P-ABCD的体积 VP-ABCD=AB·AD·PE=x3. 由题设得x3=,故x=2. 从而PA=PD=AB=DC=2,AD=BC=2,PB=PC=2, 可得四棱锥P-ABCD的侧面积为 PA·PD+PA·AB+PD·DC+BC2sin 60°=6+2. 考 点 整 合 1.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1)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α,b⊂α,a∥b⇒a∥α. (2)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a∥α,a⊂β,α∩β=b⇒a∥b. (3)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β,b⊂β,a∩b=P,a∥α,b∥α⇒α∥β. (4)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α∥β,α∩γ=a,β∩γ=b⇒a∥b. 2.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1)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m⊂α,n⊂α,m∩n=P,l⊥m,l⊥n⇒l⊥α. (2)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a⊥α,b⊥α⇒a∥b. (3)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β,a⊥α⇒α⊥β. (4)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α⊥β,α∩β=l,a⊂α,a⊥l⇒a⊥β. 热点一 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 【例1】 (2017·成都诊断)已知m,n是空间中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且m⊂α,n⊂β.有下列命题: ①若α∥β,则m∥n; ②若α∥β,则m∥β; ③若α∩β=l,且m⊥l,n⊥l,则α⊥β; ④若α∩β=l,且m⊥l,m⊥n,则α⊥β.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解析 ①若α∥β,则m∥n或m,n异面,不正确; ②若α∥β,根据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可得m∥β,正确; ③若α∩β=l,且m⊥l,n⊥l,则α与β不一定垂直,不正确; ④若α∩β=l,且m⊥l,m⊥n,l与n不一定相交,不能推出α⊥β,不正确. 答案 B 探究提高 判断与空间位置关系有关的命题真假的方法 (1)借助空间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进行判断. (2)借助空间几何模型,如从长方体模型、四面体模型等模型中观察线面位置关系,结合有关定理,进行肯定或否定. (3)借助于反证法,当从正面入手较难时,可利用反证法,推出与题设或公认的结论相矛盾的命题,进而作出判断. 【训练1】 (2017·广东省际名校联考)已知α,β为平面,a,b,c为直线,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a⊂α,若b∥a,则b∥α B.α⊥β,α∩β=c,b⊥c,则b⊥β C.a⊥b,b⊥c,则a∥c D.a∩b=A,a⊂α,b⊂α,a∥β,b∥β,则α∥β 解析 选项A中,b⊂α或b∥α,不正确. B中b与β可能斜交,B错误. C中a∥c,a与c异面,或a与c相交,C错误. 利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易知D正确. 答案 D 热点二 空间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 ] 【例2】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CD,AB⊥AD,CD=2AB,平面PAD⊥底面ABCD,PA⊥AD,E和F分别是CD和PC的中点,求证: (1)PA⊥底面ABCD; (2)BE∥平面PAD; (3)平面BEF⊥平面PCD. 证明 (1)∵平面PAD⊥底面ABCD, 且PA垂直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AD,PA⊂平面PAD, ∴PA⊥底面ABCD. (2)∵AB∥CD,CD=2AB,E为CD的中点, ∴AB∥DE,且AB=DE. ∴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 ∴BE∥AD. 又∵BE⊄平面PAD,AD⊂平面PAD, ∴BE∥平面PAD. (3)∵AB⊥AD,而且ABED为平行四边形. ∴BE⊥CD,AD⊥CD, 由(1)知PA⊥底面ABCD. ∴PA⊥CD,且PA∩AD=A,PA,AD⊂平面PAD, ∴CD⊥平面PAD,又PD⊂平面PAD, ∴CD⊥PD. ∵E和F分别是CD和PC的中点, ∴PD∥EF. ∴CD⊥EF,又BE⊥CD且EF∩BE=E, ∴CD⊥平面BEF,又CD⊂平面PCD, ∴平面BEF⊥平面PCD. 【迁移探究1】 在本例条件下,证明平面BEF⊥平面ABCD. 证明 如图,连接AC,设AC∩BE=O,连接FO,AE. ∵AB∥CD,AB⊥AD,CD=2AB,CE=CD, ∴AB綉CE. ∴四边形ABCE为平行四边形. ∴O为AC的中点,则FO綉PA,又PA⊥平面ABCD, ∴FO⊥平面ABCD.又FO⊂平面BEF, ∴平面BEF⊥平面ABCD. 【迁移探究2】 在本例条件下,若AB=BC,求证:BE⊥平面PAC. 证明 连接AC,AC∩BE=O. AB∥CD,CD=2AB,且E为CD的中点. ∴AB綉CE. 又∵AB=BC, ∴四边形ABCE为菱形,∴BE⊥AC.[来源:] 又∵PA⊥平面ABCD,又BE⊂平面ABCD, ∴PA⊥BE,又PA∩AC=A,PA,AC⊂平面PAC, ∴BE⊥平面PAC. 探究提高 垂直、平行关系证明中应用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常见类型. (1)证明线面、面面平行,需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 (2)证明线面垂直,需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 (3)证明线线垂直,需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 (4)证明面面垂直,需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进而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 热点三 平面图形中的折叠问题 【例3】 (2016·全国Ⅱ卷)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点E,F分别在AD,CD上,AE=CF,EF交BD于点H,将△DEF沿EF折到△D′EF的位置. (1)证明:AC⊥HD′; (2)若AB=5,AC=6,AE=,OD′=2,求五棱锥D′-ABCFE的体积. (1)证明 由已知得AC⊥BD,AD=CD, 又由AE=CF得=,故AC∥EF, 由此得EF⊥HD,故EF⊥HD′,所以AC⊥HD′. (2)解 由EF∥AC得==. 由AB=5,AC=6得DO=BO==4, 所以OH=1,D′H=DH=3, 于是OD′2+OH2=(2)2+12=9=D′H2, 故OD′⊥OH. 由(1)知AC⊥HD′,又AC⊥BD,BD∩HD′=H, 所以AC⊥平面BHD′,于是AC⊥OD′, 又由OD′⊥OH,AC∩OH=O, 所以OD′⊥平面ABC. 又由=得EF=. 五边形ABCFE的面积S=×6×8-××3=. 所以五棱锥D′-ABCFE的体积V=××2=. 探究提高 1.解决与折叠有关的问题的关键是搞清折叠前后的变化量和不变量,一般情况下,线段的长度是不变量,而位置关系往往会发生变化,抓住不变量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一般地翻折后还在同一个平面上的图形的性质不发生变化,不在同一个平面上的图形的性质发生变化. 2.在解决问题时,要综合考虑折叠前后的图形,既要分析折叠后的图形,也要分析折叠前的图形,善于将折叠后的量放在原平面图形中进行分析求解. 【训练3】 (2017·成都诊断)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是AB,BC的中点,BD与EF交于点H,点G,R分别在线段DH,HB上,且=.将△AED,△CFD,△BEF分别沿DE,DF,EF折起,使点A,B,C重合于点P,如图2所示. 图1 图2 (1)求证:GR⊥平面PEF; (2)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求三棱锥P-DEF的内切球的半径. (1)证明 在正方形ABCD中,∠A,∠B,∠C为直角. ∴在三棱锥P-DEF中,PE,PF,PD两两垂直. 又PE∩PF=P,∴PD⊥平面PEF. ∵=,即=, ∴在△PDH中,RG∥PD. ∴GR⊥平面PEF. (2)解 正方形ABCD边长为4. 由题意知,PE=PF=2,PD=4,EF=2,DF=2. ∴S△PEF=2,S△DPF=S△DPE=4. S△DEF=×2×=6. 设三棱锥P-DEF内切球的半径为r, 则三棱锥的体积为VP-DEF=×PD·S△PEF =(S△PEF+2S△DPF+S△DEF)·r,解得r=. ∴三棱锥P-DEF的内切球的半径为. 1.空间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判定 (1)可以从线、面的概念、定理出发,学会找特例、反例.(2)可以借助长方体,在理解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基础上,抽象出空间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定义. 2.垂直、平行关系的基础是线线垂直和线线平行,常用方法如下: (1)证明线线平行常用的方法:一是利用平行公理,即证两直线同时和第三条直线平行;二是利用平行四边形进行平行转换:三是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证线线平行;四是利用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进行平行转换. (2)证明线线垂直常用的方法:①利用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即高线的性质;②勾股定理;③线面垂直的性质:即要证两线垂直,只需证明一线垂直于另一线所在的平面即可,l⊥α,a⊂α⇒l⊥a. 3.解决平面图形的翻折问题,关键是抓住平面图形翻折前后的不变“性”与“量”,即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关系以及相关线段的长度、角度等. 一、选择题 1.(2016·浙江卷)已知互相垂直的平面α,β交于直线l.若直线m,n满足m∥α,n⊥β,则( ) A.m∥l B.m∥n C.n⊥l D.m⊥n 解析 由已知,α∩β=l,∴l⊂β,又∵n⊥β,∴n⊥l,C正确.故选C. 答案 C 2.(2017·全国Ⅲ卷)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棱CD的中点,则( ) A.A1E⊥DC1 B.A1E⊥BD C.A1E⊥BC1 D.A1E⊥AC 解析 如图,由题设知,A1B1⊥平面BCC1B1,从而A1B1⊥BC1. 又B1C⊥BC1,且A1B1∩B1C=B1,所以BC1⊥平面A1B1CD,又A1E⊂平面A1B1CD,所以A1E⊥BC1. 答案 C 3.(2017·梅州质检)已知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n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若m∥α,α∩β=n,则m∥n B.若m⊥α,n⊥m,则n∥α C.若m⊥α,n⊥β,α⊥β,则m⊥n D.若α⊥β,α∩β=n,m⊥n,则m⊥β 解析 对于A,m∥α,α∩β=n,则m∥n或m,n异面,故A错误;对于B,若m⊥α,n⊥m,则n∥α或n⊂α,故B错误;对于C,若n⊥β,α⊥β,则n∥α或n⊂α,又m⊥α,∴m⊥n,故C正确;对于D,若α⊥β,α∩β=n,m⊥n,则m可能与β相交,也可能与β平行,也可能在β内,故D错误.故选C. 答案 C 4.如图,在三棱锥D-ABC中,若AB=CB,AD=CD,E是AC的中点,则下列正确的是( ) A.平面ABC⊥平面ABD B.平面ABD⊥平面BDC C.平面ABC⊥平面BDE,且平面ADC⊥平面BDE D.平面ABC⊥平面ADC,且平面ADC⊥平面BDE 解析 因为AB=CB,且E是AC的中点,所以BE⊥AC,同理有DE⊥AC,又BE∩DE=E,于是AC⊥平面BDE.因为AC⊂平面ABC,所以平面ABC⊥平面BDE.又AC⊂平面ACD,所以平面ACD⊥平面BDE,所以选C. 答案 C 5.(2017·石家庄质检)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m⊂α,n∥α,则m∥n; ②若α∥β,β∥γ,m⊥α,则m⊥γ; ③若α∩β=n,m∥n,m∥α,则m∥β; ④若α⊥γ,β⊥γ,则α∥β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解析 ①m∥n或m,n异面,故①错误;易知②正确;③m∥β或m⊂β,故③ 错误;④α∥β或α与β相交,故④错误. 答案 B 二、填空题 6.如图,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点M∈AB,点N∈AD,若=,则直线MN与平面BD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 解析 由=,得MN∥BD. 而BD⊂平面BDC,MN⊄平面BDC, 所以MN∥平面BDC. 答案 平行 7.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线段B1D1上的一个动点,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AC⊥BE; ②B1E∥平面ABCD; ③三棱锥E-ABC的体积为定值; ④直线B1E⊥直线BC1. 解析 因AC⊥平面BDD1B1,故①正确;因B1D1∥平面ABCD,故②正确;记正方体的体积为V,则VE-ABC=V,为定值,故③正确;B1E与BC1不垂直,故④错误. 答案 ①②③ 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D=AB,∠BCD=45°,∠BAD=90°,将△ADB沿BD折起,使平面ABD⊥平面BCD,构成三棱锥A-BCD,则在三棱锥A-BCD中,下列命题正确的命题序号是________. ①平面ABD⊥平面ABC ②平面ADC⊥平面BDC ③平面ABC⊥平面BDC ④平面ADC⊥平面ABC[来源: ] 解析 因为在四边形ABCD中,AD∥BC,AD=AB, ∠BCD=45°,∠BAD=90°,所以BD⊥CD, 又平面ABD⊥平面BCD,且平面ABD∩平面BCD=BD,CD⊂平面BCD, 所以CD⊥平面ABD,又AB⊂平面ABD,则CD⊥AB, 又AD⊥AB,AD∩CD=D, 所以AB⊥平面ADC,又AB⊂平面ABC, 所以平面ABC⊥平面ADC. 答案 ④ 三、解答题 9.(2017·江苏卷)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AB⊥AD,BC⊥BD,平面ABD⊥平面BCD,点E,F(E与A,D不重合)分别在棱AD,BD上,且EF⊥AD. 求证:(1)EF∥平面ABC; (2)AD⊥AC. 证明 (1)在平面ABD内,AB⊥AD, EF⊥AD, 则AB∥EF. ∵AB⊂平面ABC,EF⊄平面ABC, ∴EF∥平面ABC. (2)∵BC⊥BD,平面ABD∩平面BCD=BD,平面ABD⊥平面BCD,BC⊂平面BCD, ∴BC⊥平面ABD. ∵AD⊂平面ABD,∴BC⊥AD. 又AB⊥AD,BC,AB⊂平面ABC,BC∩AB=B, ∴AD⊥平面ABC, 又因为AC⊂平面ABC,∴AD⊥AC. 10.(2016·全国Ⅲ卷)如图,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AD∥BC,AB=AD=AC=3,PA=BC=4,M为线段AD上一点,AM=2MD,N为PC的中点. (1)证明:MN∥平面PAB; (2)求四面体NBCM的体积. (1)证明 由已知得AM=AD=2.[来源:学&科&网Z&X&X&K] 如图,取BP的中点T,连接AT,TN,由N为PC中点知TN∥BC,TN=BC=2. 又AD∥BC,故TN綉AM, 所以四边形AMNT为平行四边形,于是MN∥AT. 因为AT⊂平面PAB,MN⊄平面PAB, 所以MN∥平面PAB. (2)解 因为PA⊥平面ABCD,N为PC的中点, 所以N到平面ABCD的距离为PA. 如图,取BC的中点E,连接AE. 由AB=AC=3得AE⊥BC,AE==. 由AM∥BC得M到BC的距离为, 故S△BCM=×4×=2. 所以四面体NBCM的体积VNBCM=×S△BCM×=. 11.(2017·石家庄模拟)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CDEF为正方形,四边形ABCD为等腰梯形,AB∥CD,AC=,AB=2BC=2,AC⊥FB. (1)求证:AC⊥平面FBC. (2)求四面体FBCD的体积. (3)线段AC上是否存在点M,使EA∥平面FDM?若存在,请说明其位置,并加以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证明 在△ABC中, 因为AC=,AB=2,BC=1,所以AC2+BC2=AB2, 所以AC⊥BC. 又因为AC⊥FB,BC∩FB=B,BC,FB⊂平面FBC, 所以AC⊥平面FBC. (2)解 因为AC⊥平面FBC,FC⊂平面FBC,[来源: ] 所以AC⊥FC. 因为CD⊥FC,AC∩CD=C,所以FC⊥平面ABCD. 在等腰梯形ABCD中可得CB=DC=1,所以FC=1. 所以△BCD的面积为S=. 所以四面体FBCD的体积为VF-BCD=S·FC=. (3)解 线段AC上存在点M,且点M为AC中点时,有EA∥平面FDM.证明如下: 连接CE,与DF交于点N,取AC的中点M,连接MN. 因为四边形CDEF是正方形,所以点N为CE的中点. 所以EA∥MN.因为MN⊂平面FDM,EA⊄平面FDM, 所以EA∥平面FDM. 所以线段AC上存在点M,且M为AC的中点,使得EA∥平面FDM成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