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3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天津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在复平面上,复数对应的点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答案】D 【解析】 【分析】 直接把给出的复数写出代数形式,得到对应的点的坐标,则答案可求。 【详解】 由题意,复数, 所以复数对应的点的坐标为位于第一象限,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复数的代数表示,以及复数的几何意义的应用,其中解答中熟记复数的代数形式和复数的表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着重考查了推理与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2.设全集,集合,,则(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求得,即可求得,再求得,利用交集运算得解. 【详解】 由得:或, 所以,所以 由可得:或 所以 所以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数函数的性质,还考查了补集、交集的运算,属于基础题. 3.设函数(e为自然底数),则使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可得:,结合充分、必要条件的概念得解. 【详解】 解得: 又“”可以推出“” 但“”不能推出“” 所以“”是“” 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价转化思想及充分、必要条件的概念,属于基础题。 4.设,则“”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D 【解析】 分析:对分三种情况讨论,分别去掉绝对值符号,然后求解不等式组,再求并集即可得到不等式的解集,然后利用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定义判断即可.. 详解:, 当时,化为,解得; 当时,化为,即,解得; 当时,化为,解得, 综上可得:的取值范围是, “”是“”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相关问题,将含绝对值不等式解法、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相关的问题联系在起来,体现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基础题 5.已知,,,则(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指数函数的性质可得:,整理可得:,,再利用即可判断,问题得解. 【详解】 且,所以.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指数函数的性质,还考查了对数的运算及性质,考查计算能力及转化能力,属于中档题。 6.已知函数,则使得成立的的解集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已知可得:是偶函数,当时,在为增函数,利用的单调性及奇偶性将转化成:,解得:,问题得解. 【详解】 因为 所以是偶函数. 当时, 又在为增函数,在为减函数 所以在为增函数 所以等价于, 解得: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单调性及奇偶性的应用,还考查了转化思想及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属于中档题。 7.已知函数,若、,,使得成立,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或 【答案】B 【解析】 【分析】 对的范围分类讨论,当时,函数在上递增,在 上递减,即可判断:、,,使得成立. 当时,函数在上单调递增,即可判断:一定不存在、,,使得成立,问题得解. 【详解】 当时,,函数在上递增,在上递减, 则:、,,使得成立. 当时,,函数在上递增,在也递增, 又, 所以函数在上单调递增, 此时一定不存在、,,使得成立.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分类思想及转化思想,还考查了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属于难题。 8.已知函数,,若方程在上有两个不等实根,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对的范围分类,即可将“方程在上有两个不等实根”转化为“在内有实数解,且方程的正根落在内”,记,结合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即可列不等式组,解得:,问题得解。 【详解】 当时,可化为: 整理得: 当时,可化为: 整理得:,此方程必有一正、一负根. 要使得方程在上有两个不等实根, 则在内有实数解,且方程的正根落在内. 记, 则,即:,解得:.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分类思想及转化思想,还考查了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的应用,还考查了计算能力及分析能力,属于难题。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9.已知为实数,若复数是纯虚数,则__________. 【答案】-3 【解析】 【分析】 利用复数的除法、乘法运算整理可得:,利用复数是纯虚数列方程可得:,问题得解。 【详解】 若复数是纯虚数,则 解得: 故填: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复数的乘法、除法运算,还考查了纯虚数的概念及方程思想,属于基础题。 10.设全集,集合,,则_. 【答案】 【解析】 【分析】 利用已知求得:,即可求得:,再利用并集运算得解. 【详解】 由可得:或 所以 所以 所以 故填: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补集、并集的运算,考查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11.“,”的否定是____________. 【答案】,使得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全称命题的否定得解. 【详解】 “,”的否定是:“,使得”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称命题的否定,属于基础题。 12.函数的值域为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对的范围分类,即可求得:当时,函数值域为:,当时,函数值域为:,再求它们的并集即可。 【详解】 当时,,其值域为: 当时,,其值域为: 所以函数的值域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分段函数的值域及分类思想,还考查了指数函数及对数函数的性质,考查计算能力及转化能力,属于中档题。 13.已知函数,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对的范围分类讨论函数的单调性,再利用可判断函数在上递增,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将转化成:,解得:,问题得解. 【详解】 当时,,它在上递增, 当时,,它在上递增, 又 所以在上递增, 所以可化为:,解得:. 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故填: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分类思想及函数单调性的应用,还考查了转化能力及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14.已知函数的图像经过第二、三、四象限,,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利用函数的图像经过第二、三、四象限可得:,整理 可得:,再利用指数函数的性质即可得解. 【详解】 因为函数的图像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所以,解得: 又 又,所以,所以 所以, 所以的取值范围是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指数函数的性质及计算能力、分析能力,还考查了转化能力,属于中档题。 评卷人 得分 三、解答题 15.某校高二年级某班的数学课外活动小组有6名男生,4名女生,从中选出4人参加数学竞赛考试,用X表示其中男生的人数. (1)请列出X的分布列; (2)根据你所列的分布列求选出的4人中至少有3名男生的概率. 【答案】(1) X 0 1 2 3 4 P (2)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1)本题是一个超几何分步,用X表示其中男生的人数,X可能取的值为0,1,2,3,4.结合变量对应的事件和超几何分布的概率公式,写出变量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2)选出的4人中至少有3名男生,表示男生有3个人,或者男生有4人,根据第一问做出的概率值,根据互斥事件的概率公式得到结果. 解:(1)依题意得,随机变量X服从超几何分布, 随机变量X表示其中男生的人数,X可能取的值为0,1,2,3,4. . ∴所以X的分布列为: (2)由分布列可知至少选3名男生, 即P(X≥3)=P(X=3)+P(X=4)=+=. 点评:本小题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和数学期望,考查超几何分步,考查互斥事件的概率,考查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6.从装有大小相同的2个红球和6个白球的袋子中,每摸出2个球为一次试验,直到摸出的球中有红球(不放回),则实验结束 (1)求第一次实验恰好摸到1个红球和1个白球的概率; (2)记实验次数为X,求X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答案】(1);(2)的分布列为 1 2 3 4 【解析】 试题分析:解:(I)………………4分 (II);; ;; X的分布列为 X 1 2 3 4 P ……………………12分 ……………………14分 考点:本试题考查了古典概型和分布列的运用。 点评:对于古典概型的问题,主要是理解试验的基本事件空间,以及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空间利用比值来求解概率,结合排列组合的知识得到。而分布列的求解关键是对于各个概率值的求解,属于中档题。 17.已知函数在处取得极值. (1)求实数a的值; (2)若关于x的方程在区间上恰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求实数b的取值范围. 【答案】(1);(2). 【解析】 【分析】 (Ⅰ)函数,对其进行求导,在处取得极值,可得 ,求得值; (Ⅱ)由知,得令 则关于的方程在区间上恰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转化为上恰有两个不同实数根,对对进行求导,从而求出的范围; 【详解】 (Ⅰ)时,取得极值, 故解得.经检验符合题意。 (Ⅱ)由知,得 令 则在上恰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 等价于上恰有两个不同实数根. 当时,,于是上单调递增; 当时,,于是在上单调递增; 依题意有 . 【点睛】 本题考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及单调性以及方程 的实数根问题,解题过程中用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也是高考的一个重要思想,要注意体会其在解题中的运用,属中档题. 18.已知函数, (1)若,证明:函数是上的减函数; (2)若曲线在点处的切线不直线平行,求a的值; (3)若,证明:(其中…是自然对数的底数). 【答案】(I)详见解析;(II);(III)详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题意二次求导可得,函数是上的减函数. (2)利用题意由导函数研究函数的切线得到关于a的方程,解方程可得. (3)原不等式等价于,结合(1)的结论构造函数,令,可证得. 试题解析: (Ⅰ)当时,函数的定义域是,所以, 令,只需证:时,. 又, 故在上为减函数, 所以, 所以,函数是上的减函数. (Ⅱ)由题意知,,且, 所以,即有, 令,, 则, 故是上的增函数,又,因此是的唯一零点, 即方程有唯一实根,所以. (Ⅲ)因为 , 故原不等式等价于, 由(Ⅰ)知,当时,是上的减函数, 故要证原不等式成立,只需证明:当时,, 令,则,在上的增函数, 所以,即,故, 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