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数学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已知,集合, ,若,则( )‎ A. 7 B. 8 C. 9 D. 10‎ ‎【答案】D ‎【解析】集合, ,若.‎ 所以,解得.‎ 所以,解得.‎ 所以.‎ 故选D.‎ ‎2.直线在轴上的截距为,在轴上的截距为,则( )‎ A. B. C. D. ‎ ‎【答案】C ‎【解析】直线,令,得到在轴上的截距为;‎ 令,得到在轴上的截距为.‎ 故选C.‎ ‎3.已知为实数,且成等差数列, 成等比数列,则的值是( )‎ A. B. C. 或 D. 或 ‎【答案】B ‎【解析】成等差数列, 成等比数列,设公差为,公比为 由成等差数列,可得: .所以 成等比数列,可得: .所以 所以, .‎ 得.‎ 故选B.‎ ‎4.某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如图(1)所示,它的俯视图的直观图是,如图(2)所示,其中,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B. C. D. ‎ ‎【答案】A ‎【解析】由俯视图的直观图可得原图形:为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 可得原几何体为四棱锥P−ABC.其中PC⊥底面ABC.‎ ‎∴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故选:A.‎ ‎5.为了得到函数的图像,只需把的图像上所有的点( )‎ A. 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 B. 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 C. 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 D. 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 ‎【答案】D ‎【解析】把的图像上所有的点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 有: .‎ 故选D.‎ ‎6.直线,直线与垂直,且直线与平行,则( )‎ A. -4 B. -3 C. 1 D. 0‎ ‎【答案】B ‎【解析】因为直线与平行,并且直线,‎ 所以.‎ 又因为直线与垂直,‎ 所以.‎ 所以.‎ 故选B.‎ 点睛:两直线位置关系的判断: 和的平行和垂直的条件术语常考题型,如果只从斜率角度考虑很容易出错,属于易错题题型,应熟记结论:‎ 垂直: ;‎ 平行: ,同时还需要保证两条直线不能重合,需要检验!‎ ‎7.已知为原点,点的坐标分别是和其中常数,点在线段上,且,则的最大值为( )‎ A. B. C. D. ‎ ‎【答案】A ‎【解析】因为点的坐标分别是和 所以 又由点P在线段AB上,且 所以 则⋅,‎ 当t=0时候取最大为.‎ 故选A.‎ ‎8.在中, ,则的值为( )‎ A. B. C. D. ‎ ‎【答案】D ‎【解析】在中, ,由正弦定理可得: ,‎ 不妨设,‎ 则,‎ ‎,‎ 则.‎ 故选:C.‎ ‎9.与函数的图像不相交的一条直线是( )‎ A. B. C. D. ‎ ‎【答案】B ‎【解析】令,解得, .‎ 当时得: .此时与函数的图像不相交.‎ 故选B.‎ ‎10.函数的图像是两条直线的一部分(如图所示),其定义域为,则不等式的解集是( )‎ A. B. ‎ C. D. ‎ ‎【答案】A ‎【解析】∵的图象是如图两条线段,它的定义域是[−1,0)∪(0,1],‎ 由图象可知: 为奇函数, ,‎ ‎∴不等式,‎ 当时, ,‎ 当时,‎ ‎∴,‎ ‎∴不等式的解集是: ‎ 故选A.‎ ‎11.设, , ,则( )‎ A. 有最大值8 B. 有最小值-12 C. 有最大值16 D. 有最小值12‎ ‎【答案】C ‎【解析】∵‎ ‎∴,‎ 当且仅当,即时, 有最小值8.‎ 而,‎ 当且仅当时有最大值16‎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本不等式,在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①一正:关系式中,各项均为正数;②二定:关系式中,含变量的各项的和或积必须有一个为定值;③三相等:含变量的各项均相等,取得最值.‎ ‎12.已知平面区域如图所示, 在平面区域内取得最小值的最优解有无数多个,则的值为( )‎ A. B. C. D. 不存在 ‎【答案】C ‎【解析】由题意, 在平面区域内取得最小值的最优解有无数多个, ‎ ‎.‎ 当直线与直线AB重合时有无数最小值.‎ 最优解应在线段AB上取到.‎ ‎∵,‎ ‎∴,‎ ‎∴,‎ 故选C.‎ 点睛:线性规划的实质是把代数问题几何化,即数形结合的思想.需要注意的是:一、准确无误地作出可行域;二、画标准函数所对应的直线时,要注意与约束条件中的直线的斜率进行比较,避免出错;三、一般情况下,目标函数的最大或最小会在可行域的端点或边界上取得.‎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13.已知点, ,则与向量同方向的单位向量为__________.‎ ‎【答案】‎ ‎【解析】∵点, ,‎ ‎∴,可得,‎ 因此,与向量同方向的单位向量为: ‎ 故答案为: ‎ ‎14.设且,求的最小值__________.‎ ‎【答案】‎ ‎【解析】由,‎ ‎.‎ 当且仅当,即时, 取最小值.‎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本不等式,在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①一正:关系式中,各项均为正数;②二定:关系式中,含变量的各项的和或积必须有一个为定值;③三相等:含变量的各项均相等,取得最值.‎ ‎15.过点且被圆截得弦长为8的直线的一般方程是__________.‎ ‎【答案】或 ‎【解析】圆心.‎ 圆心到弦的距离 若直线斜率不存在,则垂直x轴 x=3,圆心到直线距离=|0−3|=3,成立 若斜率存在,设为: 即: ‎ 则圆心到直线距离 解得 综上: 或 故答案为: 或.‎ ‎16.如图,正方体中, 分别是的中点,则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切值为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作FO⊥BC,交BC于点O,连结EO,‎ ‎∵正方体中, 分别是的中点,‎ ‎∴O是BC的中点,且FO⊥面ABCD,‎ ‎∴∠FEO是EF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 则,‎ ‎∴‎ 故答案为: .‎ 评卷人 得分 三、解答题 ‎17.已知集合, ,全集.‎ ‎(1)求;‎ ‎(2)已知集合,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1);(2).‎ ‎【解析】试题分析:(1)化简,,从而求得; (2)分类讨论,从而确定的取值范围.‎ 试题解析:‎ ‎(1), ,‎ ‎.‎ ‎(2)①当时, ,此时;‎ ‎②当时, ,则 综合①②,的取值范围是.‎ ‎18.在中,记, 的面积为,且, .‎ ‎(1)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答案】(1);(2), .‎ ‎【解析】试题分析:(1)由条件可得,即,从而解得的范围;‎ ‎(2)化简函数的解析式为,代入(1)的范围求最值即可.‎ 试题解析:‎ ‎(1), ‎ ‎(2), , ‎ ‎(1)∵,‎ ‎∴.∴所求的的取值范围是.‎ ‎(2)∵, ,‎ ‎.‎ ‎19.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是矩形,侧棱底面, , 是的中点.‎ ‎(1)证明: 平面;‎ ‎(2)证明: 平面.‎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1)记中点为,连,由中位线定理可得,即可证明;‎ ‎(2)由平面可得,又,得平面,进而平面, ,再由及证得.‎ 试题解析:‎ ‎(1)记中点为,连,由分别为中点,∴‎ 又平面, 平面,∴平面.‎ ‎(2)由平面,∴,又 ‎∴平面, ‎ 由, 为中点,故 ‎∴平面.‎ ‎20.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已知, .‎ ‎(1)求角;‎ ‎(2)若,求.‎ ‎【答案】(1);(2).‎ ‎【解析】试题分析:(1)化简条件得: ,即可得角;‎ ‎(2)由余弦定理可得,再结合条件可得,进而得,再由正弦定理求得,进而可求面积.‎ 试题解析:‎ ‎(1)因为,所以,‎ 解得: , 舍去,所以,又,所以 ‎(2)在中,因为,由余弦定理得: ‎ 又,所以,所以,‎ 又因为,由正弦定理 得: ,所以.‎ ‎21.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满足, .‎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求的前项和为.‎ ‎【答案】(1);(2).‎ ‎【解析】试题分析:(1)由可得,由等比数列可求通项公式;‎ ‎(2)利用错位相减即可求和.‎ 试题解析:‎ ‎(1)∵,∴, ,‎ ‎∴,即,‎ ‎∴,‎ 又,即,‎ ‎∴数列是以2为首项,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 ‎(2)∵,‎ ‎∴,‎ ‎∴两式相减得: ‎ ‎∴.‎ 点睛:用错位相减法求和应注意的问题(1)要善于识别题目类型,特别是等比数列公比为负数的情形;(2)在写出“Sn”与“qSn”的表达式时应特别注意将两式“错项对齐”以便下一步准确写出“Sn-qSn”的表达式;(3)在应用错位相减法求和时,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参数,应分公比等于1和不等于1两种情况求解.‎ ‎22.已知, ,动点满足.设动点的轨迹为.‎ ‎(1)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 ‎(2)求动点与定点连线的斜率的最小值;‎ ‎(3)设直线交轨迹于两点,是否存在以线段为直径的圆经过?若存在,求出实数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轨迹是以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2);(3).‎ ‎【解析】试题分析:(1)由直接法,设出点坐标列方程即可;‎ ‎(2)由直线与圆有公共点可得,即可解得;‎ ‎(3)根据题意有,坐标化可得,进而直线和圆联立,由韦达定理代入求解即可.‎ 试题解析:‎ ‎(1),‎ 化简可得: ,轨迹是以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 ‎(2)设过点的直线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 ‎∴, ‎ ‎(3)假设存在,联立方程,得,‎ 设,则, ,‎ ‎,∴‎ ‎,得,‎ 且满足,‎ ‎∴.‎ 点睛: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 ‎(1)直接法:直接利用条件建立x,y之间的关系F(x,y)=0.‎ ‎(2)待定系数法:已知所求曲线的类型,求曲线方程.‎ ‎(3)定义法:先根据条件得出动点的轨迹是某种已知曲线,再由曲线的定义直接写出动点的轨迹方程.‎ ‎(4)代入(相关点)法:动点P(x,y)依赖于另一动点Q(x0,y0)的变化而运动,常利用代入法求动点P(x,y)的轨迹方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