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3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理卷·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高三12月月考(2016
成都龙泉中学高2014级高三上期12月月试题 数 学(理) (满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答题卡上,在本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1.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 2.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函数的定义域为( ) A. B. C. D. 2.已知双曲线C:的一条渐近线过点(一1,2),则C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3.已知等差数列{}中,,且,则此等差数列的公差d=( ) A、-4 B、-3 C、-2 D、 4.已知且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小值为( ) A、6 B、5 C、4 D、3 5.一个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侧视图为正三角形,则四棱锥侧面中最大侧面的面积是( ) A、1 B、 C、 D、 6.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F满足,,则( ) A、 B、 C、 D、 7.已知,则“”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8.已知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后得到的图象,则的值为( ) A、- B、- C、 D、 9.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a=1,则输出的k=( ) A、8 B、9 C、10 D、11 10.已知三棱锥的顶点A,B,C都在半径为2的球面上,O是球心,,当△与的面积之和最大时,三棱锥的体积为( ) A、 B、 C、 D、 11.已知圆C:,若等边△PAB的一边AB为圆C的一条弦,则|PC|的最大值为( ) A、 B、 C、2 D、2 12.已知函数 ,若与同时满足条件:①;②,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1)(,2) B、(-,-1)(0,)(,2) C、(-,0)(,2) D、(-,0)(0,)(,2) 第Ⅱ卷 非选择题(90分)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已知复数则|z|= . 14.若函数是奇函数,则a= . 15.已知集合A={(x,y)|},B={(x,y)|},设集合M={(x1+x2,y1+y2)|},则集合M中元素的个数为 . 16.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R,对任意的x,y都有,且当x>0时,,若数列满足,且(),则 . 三、解答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7.(本小题满分12分)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 (1)求B,C的值; (2)求的面积. 18.(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多面体ABCDEF中,正方形ADEF与梯形ABCD所在平面互相垂直,已知,,,,直线BE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的正切值等于 (1)求证:平面BCE⊥平面BDE; (2)求平面BDF与平面CDE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19.(本小题满分12分)为了了解中学生的体能状况,某校抽取了n名高一学生进行一分钟跳绳次数测试,将所得数据整理后,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图中第二小组频数为14. (1)求频率分布直方图中a的值及抽取的学生人数n; (2)现从跳绳次数在179.5,199.5]内的学生中随机选取3人,记3人中跳绳次数在189.5,199.5]内的人数为X,求X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20.(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抛物线:与椭圆: 的一个交点为,点F是抛物线的焦点,且· (1)求p,t,m的值; (2)设O为坐标原点,椭圆C2上是否存在点A(不考虑点A为的顶点),使得过点O作线段OA的垂线与抛物线交于点B,直线AB交y轴于点E,满足∠OAE=∠EOB?若存在,求点A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 (1)若为曲线的一条切线,求a的值; (2)已知,若存在唯一的整数使得,求a的取值范围. 请考生在22、23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22.(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一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已知在直角坐标系x0y中,曲线:(为参数),在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取相同单位长度的极坐标系中,曲线:. (1)求曲线的普通方程和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 (2)曲线上恰好存在三个不同的点到曲线的距离相等,分别求这三个点的极坐标. 23.(本小题满分一10分)【选修4一5:不等式选讲】 已知 (1)求不等式的解集; (2)设m,n,p为正实数,且,求证:. 成都龙泉中学高2014级高三上期12月月试题 数 学(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答案:D 试题分析:由题意得,即,所以或,故选D. 2.答案:A 试题分析:∵点在直线上,∴,,故选A. 3.答案:C 试题分析:是等差数列, ,由 且得, ,故选C. 4.答案:A 试题分析:如图1所示画出可行域,注意到x,,在点处取得最优解,所以,故选A. 5.答案:D 试题分析:由三视图可得四棱锥的直观图,如图2所示,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为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且底面平面PAD,,底面平面, 平面PA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同理,∵在等腰中,, ,最大,故选D. 6.答案:B 试题分析:如图所示,由题意得,,所以,故选B. 7.答案:C 试题分析:由得,,所以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又,所以当时,“”是“”的充要条件,故选C. 考点:充分必要条件、函数的单调性. 8.答案:A 试题分析:,将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后得到 的图象, , ,,∴当时,,故选A. 9.答案:C 试题分析:依据程序框图,得,,,,又,,,故选C. 10.答案:B 试题分析:设球O的半径为R,,∴当 时, 取得最大值,此时,,平面AOB, ,故选B. 11.答案:C 试题分析:方法一:如图,连接AC,BC,设,连接PC与AB交于点D,,是等边三角形,∴D是AB的中点,,∴在圆C:中,圆C的半径为, ,,∴在等边中,, ,故选C. 方法二:设, 则,记,令 ,得, ,故选C. 12.答案:B 试题分析:如图,由的图象可知,当时,,为满足条件①,可得 在上恒成立;为满足条件②,由于在上总有,故,;当 时,,不满足条件;当时,考虑函数的零点,;当时,, 为满足条件,得解得;当时,(ⅰ)当时,,为满足条件,得 解得,;(ⅱ)当时,,为满足条件,得解得 ,;(ⅲ)当时,,不满足条件.综上所述,得 ,故选B.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答案: 试题分析:由题意得,所以. 14.答案:3 试题分析:的定义域为,为奇函数, ,,经验证,为奇函数. 15.答案:59 试题分析:由题意知,,B中有个元素,当时,B中的元素都在M中;当时,M中元素各增加7个;当时,M中元素各增加5个,所以M中元素共有 个. 16.答案:1009 试题分析:任取且,,,,又由题意,得 ,在R上是减函数. ,,, ,又在R上是减函数,,即, . 三、解答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7.答案:(1);(2).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弦定理、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诱导公式等基础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化能力、计算能力.第一问,先将已知表达式的1转化为a,再利用正弦定理将边转化为角,再利用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将式子展开,代入A=,再利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化简出,结合角B和C的范围,得出,代入三角形内角和中得出A、B、C的值;第二问,已知条件中有a边和C角,所以需求b边,利用正弦定理转化b边,代入中,利用诱导公式和倍角公式化简求值. 试题解析:(1), , , , 又. 又,. (2)由,得, . 18.答案:(1)证明详见解析;(2).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二面角等基础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计算能力.第一问,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可知平面ABCD,再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可知,从而可判断为BE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设出,用勾股定理先计算出BD的值,在中,求的值,解方程求出a的值,由勾股定理证明,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得平面BDE,最后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得到结论;第二问,利用DA,DC,DE两两垂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有关点和向量坐标,先求出平面CDE与平面BDF的法向量,再利用夹角公式求平面BDF与平面CDE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试题解析:(1)证明:∵平面平面ABCD, 平面平面, ,,∴平面ABCD, 又平面ABCD,. 平面ABCD,为BE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 设,则, 在中,,, 在直角梯形ABCD中,, 在中,, ,, 又,平面BDE, 又,∴平面平面. (2)解:由题知,DA,DC,DE两两垂直,如图,以D为原点,DA,DC,DE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取平面CDE的一个法向量, 设平面BDF的一个法向量, 则即 令,则, 所以. 设平面BDF与平面CDE所成锐二面角的大小为, 则, 所以平面BDF与平面CDE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是. 19.答案:(1),;(2)分布列详见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频率分布直方图、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等基础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化能力、计算能力.第一问,由所有频率之和为1,得出a的值,再利用频数÷样本容量=频率,计算样本容量n的值;第二问,先利用第一问的样本容量求出和内的学生人数,利用概率公式计算出每种情况的概率,列出分布列,最后利用计算数学期望. 试题解析:(Ⅰ)由直方图知,, , 所以抽取的学生人数为(人). (Ⅱ)跳绳次数在内的学生人数有(人), 其中跳绳次数在内的学生人数有(人). 由题意,X的取值可为. ,, ,. 所以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为 X 0 1 2 3 P 随机变量X的数学期望为. 20.答案:(1);(2)点,.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三角形面积公式等基础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化能力、计算能力.第一问,利用抛物线的定义,得,解出p的值,从而得到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将P点代入方程中,即可解出t的值;第二问,先通知已知分析直线OA的斜率是否存在,若存在,设出直线OA、OB的方程,分别与椭圆、抛物线的方程联立,解出x,根据椭圆及抛物线的对称性,分别讨论点A在第一、二象限的情形,当A点在第一象限时,结合图象分析出D是线段AB的中点,列出等式,解出K的值,当点A在第二象限时,结合图象分析出,列出等式,解出k的值,即得到A点坐标. 试题解析:(1)由抛物线的定义,得, ,; 将点代入:,得,; 将点代入:, 得,,. (2)由题意,直线OA的斜率存在且不为0, 设直线OA的方程为,, 则直线OB的方程为. 由 得,; 由 得,(舍去)或. 若满足的点A存在,根据椭圆及抛物线的对称性,现考虑点A在第一、第二象限的情形. (ⅰ)当点A在第一象限时,,如图7所示, 此时点,, 且, 设直线AB与x轴交于点D. ,, ,, ,即点D是线段AB的中点,,即, ,,. (ⅱ)当点A在第二象限时,,如图8所示, 此时点,. ,, , 即,, 即,,,. 综合(ⅰ)、(ⅱ)及椭圆和抛物线的对称性,得点,. 21.答案:(1);(2).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导数的运算、利用导数求曲线的切线、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最值、函数的零点等基础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化能力、计算能力.第一问,对求导,设出切点坐标,由纵坐标为,斜率为,列出方程,解出的值,从而得到a的值;第二问,构造函数,先证明存在唯一的整数使得,再求a的取值范围,对求导,通过和,判断函数的单调性,由于,且,则存在唯一的整数使得,再对a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试题解析:(1)函数的定义域为R,, 设切点,则切线的斜率, ∴切线为:, 恒过点,斜率为a,且为的一条切线, , ,. (2)令,, , 当时,,,, 又,,, ,又, 则存在唯一的整数使得,即; 当时,为满足题意,上不存在整数使, 即上不存在整数使, ,, ①当时,, , ∴当时,, ,; ②当时,,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 解法2: 令得, 当时,, 当时,, ∴在上递减,在上递增, . 令,则函数存在唯一零点, 作出函数与的大致图象,如图9所示. 由题意,存在唯一的整数使得, 结合图象得 即 . (解法2为数形结合的方法,作为解答题的解法不甚严密,评卷时酌情给分.) 考点:利用导数求曲线的切线、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最值、函数的零点. 22.答案:(1),;(2),,.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转化、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的转化、点到直线的距离、两直线间的距离等基础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化能力、计算能力.第一问,先将曲线的方程平方,利用平方关系,消去参数,得到曲线的普通方程,将曲线的方程利用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展开,再利用,代换,得到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第二问,结合第一问知,曲线为圆,曲线为直线,画出图形,通过图形分析得这三个点分别在平行于直线的两条直线,上,通过直线的位置得到直线和直线的方程,再与圆的方程联立,得到三个点E、F、G的坐标. 试题解析:(1)由题意,得 ∴曲线的普通方程为. ∵曲线:, ∴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2)∵曲线为圆,圆心,半径为,曲线为直线, ∴圆心C1到直线的距离, ∵圆上恰好存在三个不同的点到直线的距离相等, ∴这三个点分别在平行于直线的两条直线,上, 如图所示, 设与圆相交于点E,F, 设与圆相切于点G, ∴直线,分别与直线的距离为, ∴:, :. 由得或 即,; 由得即, ∴E,F,G这三个点的极坐标分别为,,. 23.答案:(1);(2)证明详见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均值不等式等基础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化能力、计算能力.第一问,利用零点分段法去掉绝对值符号,转化为不等式组,解出x的范围;第二问,由,所以,平方得(),利用均值不等式得、、,相加得:,代入()中得到结论. 试题解析:(1)解:不等式等价于不等式组 或或 解不等式组,得或或,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 (2)证明:, , ∵m,n,p为正实数, ∴由均值不等式,得(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