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1 发布 |
- 37.5 KB |
- 7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年高考数学复习大二轮精准提分课件第二篇 第15练
第二篇 重点专题分层练 , 中高档题得高分 第 15 练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 中档 大题规范练 ] 明晰 考 情 1. 命题角度:空间线、面关系的证明,空间角的求解 . 2 . 题目难度:立体几何大题一般位于解答题的第二题或第三题位置,中档难度 . 核心考点突破练 栏目索引 模板答题规范练 考点一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与垂直 要点重组 设直线 l , 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a , b ,平面 α , β 的法向量分别为 u , v ,则 l ∥ m ⇔ a ∥ b ⇔ a = k b ( k ∈ R ) ; l ⊥ m ⇔ a ⊥ b ⇔ a · b = 0 ; l ∥ α ⇔ a ⊥ u ⇔ a · u = 0 ; l ⊥ α ⇔ a ∥ u ⇔ a = k u ( k ∈ R ) ; α ∥ β ⇔ u ∥ v ⇔ u = k v ( k ∈ R ) ; α ⊥ β ⇔ u ⊥ v ⇔ u · v = 0. 核心考点突破练 方法技巧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垂直的两种方法 ① 坐标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空间向量的坐标系研究点、线、面的关系; ② 基向量法:选三个不共面的向量 ( 夹角最好为 90° , 45° 或 60°) ,模长已知的向量作为基向量,将相关向量用基向量表示 . 1. 如图所示,已知在直三棱柱 ABC — A 1 B 1 C 1 中, △ 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BAC = 90° ,且 AB = AA 1 , D , E , F 分别为 B 1 A , C 1 C , BC 的中点 . 求证: ( 1) DE ∥ 平面 ABC ; 证明 证明 由直三棱柱的性质,得 A 1 A ⊥ AB , A 1 A ⊥ AC , 又 BA ⊥ AC , 如 图,以点 A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 AB , AC , AA 1 所在直线为 x 轴, y 轴,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A - xyz , 令 AB = AA 1 = 4 , 则 A (0 , 0 , 0) , E (0 , 4 , 2) , F (2 , 2 , 0) , B (4 , 0 , 0) , B 1 (4 , 0 , 4). 取 AB 的中点 N ,连接 CN , 则 N (2 , 0 , 0) , C (0 , 4 , 0) , D (2 , 0 , 2) , ∴ DE ∥ NC . 又 ∵ NC ⊂ 平面 ABC , DE ⊄ 平面 ABC , ∴ DE ∥ 平面 ABC . (2) B 1 F ⊥ 平面 AEF . 又 ∵ AF ∩ EF = F , AF , EF ⊂ 平面 AEF , ∴ B 1 F ⊥ 平面 AEF . 证明 2. 如图所示,在底面是矩形的四棱锥 P - ABCD 中, PA ⊥ 底面 ABCD , E , F 分别是 PC , PD 的中点, PA = AB = 1 , BC = 2. ( 1) 求证: EF ∥ 平面 PAB ; 证明 证明 由题意知 , PA ⊥ AB , PA ⊥ AD , BA ⊥ AD , 以点 A 为坐标原点 , AB , AD , AP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轴 , y 轴 , z 轴 ,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A - xyz 如图所 示 , 则 A (0 , 0 , 0) , B (1 , 0 , 0) , C (1 , 2 , 0) , D (0 , 2 , 0) , P (0 , 0 , 1) , 因为 E , F 分别是 PC , PD 的中点, 又 AB ⊂ 平面 PAB , EF ⊄ 平面 PAB ,所以 EF ∥ 平面 PAB . (2) 求证:平面 PAD ⊥ 平面 PDC . 又因为 AP ∩ AD = A , AP ⊂ 平面 PAD , AD ⊂ 平面 PAD , 所以 DC ⊥ 平面 PAD . 因为 DC ⊂ 平面 PDC , 所以平面 PAD ⊥ 平面 PDC . 证明 3. 如图,已知点 P 在正方体 ABCD - A ′ B ′ C ′ D ′ 的对角线 BD ′ 上, ∠ PDA = 60 °. (1) 求 DP 与 CC ′ 所成的角的大小; 解答 解 如图,以点 D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 DA , DC , DD ′ 所在直线为 x 轴, y 轴,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D - xyz . 连接 BD , B ′ D ′ . 在 平面 BB ′ D ′ D 中,延长 DP 交 B ′ D ′ 于点 H . 因为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是 (0° , 90°] , DP 与 CC ′ 所成的角为 45°. (2) 求 DP 与平面 AA ′ D ′ D 所成的角的大小 . 可得 DP 与平面 AA ′ D ′ D 所成的角为 30°. 解答 考点二 空间角的求解 要点重组 设直线 l , 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a = ( a 1 , b 1 , c 1 ) , b = ( a 2 , b 2 , c 2 ). 平面 α , β 的法向量分别为 u = ( a 3 , b 3 , c 3 ) , v = ( a 4 , b 4 , c 4 )( 以下相同 ). (1) 线线角 (2) 线面角 (3) 二面角 设 α - l - β 的平面角为 θ (0 ≤ θ ≤ π) , 4.(2018· 江苏 ) 如图,在正三棱柱 ABC - A 1 B 1 C 1 中, AB = AA 1 = 2 ,点 P , Q 分别为 A 1 B 1 , BC 的中点 . (1) 求异面直线 BP 与 AC 1 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答 解 如图,在正三棱柱 ABC - A 1 B 1 C 1 中, 设 AC , A 1 C 1 的中点分别为 O , O 1 , 则 OB ⊥ OC , OO 1 ⊥ OC , OO 1 ⊥ OB , 因为 AB = AA 1 = 2 , 因为 P 为 A 1 B 1 的中点, (2) 求直线 CC 1 与平面 AQC 1 所成角的正弦值 . 解答 设 n = ( x , y , z ) 为平面 AQC 1 的一个法向量, 设直线 CC 1 与平面 AQC 1 所成的角为 θ , (1) 证明:平面 PQC ⊥ 平面 DCQ ; 证明 证明 由题意可得 QA ⊥ 平面 ABCD ,所以 QA ⊥ CD . 由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知 DC ⊥ AD , 又因为 QA ∩ AD = A , QA , AD ⊂ 平面 PDAQ , 所以 CD ⊥ 平面 PDAQ ,所以 CD ⊥ PQ . 所以 PQ 2 + DQ 2 = PD 2 . 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 PQ ⊥ QD . 又因为 CD ∩ DQ = D , CD , DQ ⊂ 平面 DCQ , 所以 PQ ⊥ 平面 DCQ . 又 PQ ⊂ 平面 PQC ,所以平面 PQC ⊥ 平面 DCQ . 解答 (2) 求二面角 Q - BP - C 的正弦值 . 解 由题意知,如图,以点 D 为坐标原点,线段 DA 的长为单位长度, DA , DP , DC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轴, y 轴,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D - xyz , 设 n = ( x , y , z ) 是平面 PBC 的-个法向量, 可取 n = (0 ,- 1 ,- 2). 同理,平面 PBQ 的一个法向量为 m = (1 , 1 , 1) , 解答 6. 如图,在棱长为 2 的正方体 ABCD - A 1 B 1 C 1 D 1 中, P 为棱 C 1 D 1 的中点, Q 为棱 BB 1 上的点,且 BQ = λBB 1 ( λ ≠ 0 ). (1) 若 λ = , 求 AP 与 AQ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解 以点 A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 AB , AD , AA 1 所在直线为 x 轴, y 轴, 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A - xyz . 解答 (2) 若直线 AA 1 与平面 APQ 所成的角为 45° ,求实数 λ 的值 . 设平面 APQ 的一个法向量为 n = ( x , y , z ) , 令 z =- 2 ,则 x = 2 λ , y = 2 - λ . 所以 n = (2 λ , 2 - λ ,- 2). 又因为直线 AA 1 与平面 APQ 所成的角为 45° , 可得 5 λ 2 - 4 λ = 0. 考点三 立体几何的综合问题 方法技巧 利用空间向量求解立体几何中的综合问题,要根据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将题中条件数量化,利用计算方法求解几何问题 . 7.(2018· 全国 Ⅲ ) 如图,边长为 2 的正方形 ABCD 所在的平面与半 圆弧 所在平面垂直, M 是 上 异于 C , D 的点 . (1) 证明:平面 AMD ⊥ 平面 BMC ; 证明 由题设知,平面 CMD ⊥ 平面 ABCD ,交线为 CD . 因为 BC ⊥ CD , BC ⊂ 平面 ABCD ,所以 BC ⊥ 平面 CMD , 又 DM ⊂ 平面 CMD ,故 BC ⊥ DM . 因为 M 为 上 异于 C , D 的点,且 DC 为直径, 所以 DM ⊥ CM . 又 BC ∩ CM = C , BC , CM ⊂ 平面 BMC , 所以 DM ⊥ 平面 BMC . 又 DM ⊂ 平面 AMD ,故平面 AMD ⊥ 平面 BMC . 证明 解答 (2) 当三棱锥 M - ABC 体积最大时,求平面 MAB 与平面 MCD 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 . 当三棱锥 M - ABC 体积最大时, M 为 的 中点 . 由题设得 D (0 , 0 , 0) , A (2 , 0 , 0) , B (2 , 2 , 0) , C (0 , 2 , 0) , M (0 , 1 , 1) , 设 n = ( x , y , z ) 是平面 MAB 的法向量,则 可取 n = (1 , 0 , 2) , 证明 ∵∠ ADC = 90° , ∴∠ DEF = 45°. ∴∠ BEC = 45°. ∴ BE ⊥ EF . 又平面 GBE ⊥ 平面 ABED ,平面 GBE ∩ 平面 ABED = BE , EF ⊂ 平面 ABED , ∴ EF ⊥ 平面 BEG . ∵ BG ⊂ 平面 BEG , ∴ EF ⊥ BG . 解答 解 以点 C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 CD , CB 所在 直线 为 x 轴, y 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C - xyz . 则 E (2 , 0 , 0) , D (3 , 0 , 0) , F (3 , 2 λ , 0). 取 BE 的中点 O , ∵ GE = BG = 2 , ∴ GO ⊥ BE , 又 ∵ 平面 BEG ⊥ 平面 ABED ,平面 BEG ∩ 平面 ABED = BE , OG ⊂ 平面 BEG , ∴ OG ⊥ 平面 BCE , 设平面 DEG 的一个法向量为 n = ( x , y , z ) , 设 FG 与平面 DEG 所成的角为 θ , (1) 求证: OE ∥ 平面 A 1 B 1 CD ; 证明 证明 连接 BD , B 1 D 1 , B 1 D ,因为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O 是 AC 的中点 , 所以 O 是 BD 的中点,设 BD 1 与 B 1 D 交于点 M , 则点 M 是 BD 1 的中点, 所以 OE ∥ B 1 D , 又 B 1 D ⊂ 平面 A 1 B 1 CD , OE ⊄ 平面 A 1 B 1 CD , 所以 OE ∥ 平面 A 1 B 1 CD . 解答 (2) 若平面 AEC 与平面 A 1 B 1 CD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大小为 30° ,求直线 BD 1 与平面 A 1 B 1 CD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 解 如图,以点 D 为坐标原点,以 DA , DC , DD 1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轴, y 轴,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D - xyz , 设 DD 1 = h ( h >0) ,则 D (0 , 0 , 0) , A (2 , 0 , 0) , B (2 , 2 , 0) , C (0 , 2 , 0) , A 1 (2 , 0 , h ) , D 1 (0 , 0 , h ) , 设平面 A 1 B 1 CD 的法向量为 m = ( x , y , z ) , 令 z =- 2 ,则 m = ( h , 0 ,- 2). 设平面 AEC 的法向量为 n = ( a , b , c ) , 令 c =- 4 ,则 n = ( h , h ,- 4). 因为平面 AEC 与平面 A 1 B 1 CD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大小为 30° , 整理得 h 4 + 4 h 2 - 32 = 0 ,即 ( h 2 + 8)( h 2 - 4) = 0 ,所以 h = 2 , 设直线 BD 1 与平面 A 1 B 1 CD 所成的角为 θ , 模板答题规范练 模 板体验 典例 (12 分 ) 如图 1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 中, ∠ BAC = 90° , BC = 6 , D , E 分别是 AC , AB 上的点, CD = BE = , O 为 BC 的中点,将 △ ADE 沿 DE 折起,得到如图 2 所示的四棱锥 A ′ - BCDE ,其中 A ′ O = . (1) 求证: A ′ O ⊥ 平面 BCDE ; (2) 求二面角 A ′ - CD - B 的余弦值 . 审题路线图 规范解答 · 评分标准 (1) 证明 如图 ① , 在折叠前的图形中 , 连接 AO 交 DE 于点 F , 则 F 为 DE 的中点,在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 中, 则 AF = 2 , OF = 1. 2 分 如图 ② ,在折叠后的图形中,连接 OF 和 A ′ F , 所以 A ′ O ⊥ OF . 3 分 在折叠前的图形中, DE ⊥ OA , 所以在折叠后的图形中, DE ⊥ A ′ F , DE ⊥ OF . 4 分 又 OF ∩ A ′ F = F , OF , A ′ F ⊂ 平面 OA ′ F , 所以 DE ⊥ 平面 OA ′ F . 因为 OA ′ ⊂ 平面 OA ′ F ,所以 DE ⊥ OA ′ . 5 分 因为 OF ∩ DE = F , OF , DE ⊂ 平面 BCDE , 所以 A ′ O ⊥ 平面 BCDE . 6 分 ( 2) 解 以 O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 OF , OB , OA ′ 所在直线为 x 轴, y 轴,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O - xyz ,如图 ③ 所示 ( F 为 DE 的中点 ) , 设 n = ( x , y , z ) 为平面 A ′ CD 的一个法向量, 又由图知,二面角为锐角, 构建答题模板 [ 第一步 ] 找垂直 :找出 ( 或作出 ) 具有公共交点的三条两两垂直的直线 . [ 第二步 ] 写坐标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特殊点坐标 . [ 第三步 ] 求向量 :求直线的方向向量或平面的法向量 . [ 第四步 ] 求夹角 :计算向量的夹角 . [ 第五步 ] 得结论 :得到所求两个平面所成的角或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 1. 如图,在直三棱柱 ABC - A 1 B 1 C 1 中, ∠ ABC = 90° , BC = 2 , CC 1 = 4 ,点 E 在线段 BB 1 上,且 EB 1 = 1 , D , F , G 分别为 CC 1 , C 1 B 1 , C 1 A 1 的中点 . 求证 : (1) B 1 D ⊥ 平面 ABD ; 规范演练 证明 证明 由直三棱柱的性质知, BB 1 ⊥ AB , BB 1 ⊥ BC , 又 AB ⊥ BC , 以 B 为坐标原点, BA , BC , BB 1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轴, y 轴, z 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B - xyz ,如图所示, 则 B (0 , 0 , 0) , D (0 , 2 , 2) , B 1 (0 , 0 , 4) , C 1 (0 , 2 , 4) , 设 BA = a ,则 A ( a , 0 , 0) , 即 B 1 D ⊥ BA , B 1 D ⊥ BD . 又 BA ∩ BD = B , BA , BD ⊂ 平面 ABD , 所以 B 1 D ⊥ 平面 ABD . (2) 平面 EGF ∥ 平面 ABD . 即 B 1 D ⊥ EG , B 1 D ⊥ EF . 又 EG ∩ EF = E , EG , EF ⊂ 平面 EGF , 所以 B 1 D ⊥ 平面 EGF . 结合 (1) 可知平面 EGF ∥ 平面 ABD . 证明 2.(2018· 永州模拟 ) 如图,在多面体 ABCDEF 中,四边形 ABCD 是菱形, EF ∥ AC , EF = 1 , ∠ ABC = 60° , CE ⊥ 平面 ABCD , CE = , CD = 2 , G 是 DE 的中点 . (1) 求证:平面 ACG ∥ 平面 BEF ; 证明 连接 BD 交 AC 于 O , 则 O 是 BD 的中点,故 OG ∥ BE , 又 BE ⊂ 平面 BEF , OG ⊄ 平面 BEF ,所以 OG ∥ 平面 BEF . 又 EF ∥ AC , AC ⊄ 平面 BEF , EF ⊂ 平面 BEF ,所以 AC ∥ 平面 BEF , 又 AC ∩ OG = O , AC , OG ⊂ 平面 ACG , 所以平面 ACG ∥ 平面 BEF . 证明 (2) 求直线 AD 与平面 ABF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 解答 解 连接 OF ,由题意可得 OC = 1 ,即 OC = EF , 又 EF ∥ AC ,所以四边形 OCEF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 OF ⊥ 平面 ABCD , 所以 OF , OC , OD 两两垂直 . 如图,以 O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 OC , OD , OF 所在直线为 x , y ,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3.(2018· 天津 ) 如图, AD ∥ BC 且 AD = 2 BC , AD ⊥ CD , EG ∥ AD 且 EG = AD , CD ∥ FG 且 CD = 2 FG , DG ⊥ 平面 ABCD , DA = DC = DG = 2. ( 1) 若 M 为 CF 的中点, N 为 EG 的中点,求证: MN ∥ 平面 CDE ; 证明 可得 n 0 = (1 , 0 ,- 1). 又因为直线 MN ⊄ 平面 CDE , 所以 MN ∥ 平面 CDE . (2) 求二面角 E - BC - F 的正弦值; 解答 不妨令 z = 1 ,可得 n = (0 , 1 , 1). 不妨令 z = 1 ,可得 m = (0 , 2 , 1). (3) 若点 P 在线段 DG 上,且直线 BP 与平面 ADGE 所成的角为 60° ,求线段 DP 的长 . 解答 解 设线段 DP 的长为 h ( h ∈ [0 , 2]) ,则点 P 的坐标为 (0 , 0 , h ) , 4. 如图,同一平面上直角梯形 ABCD 和直角梯形 ABEF 全等, AD = 2 AB = 2 BC ,将梯形 ABEF 沿 AB 折起,使二面角 F - AB - D 的大小为 θ (0 < θ < π). ( 1) 求证:对任意 θ ∈ (0 , π) ,平面 ABEF ⊥ 平面 ADF ; 证明 在折起过程中, AB ⊥ AF , AB ⊥ AD 恒成立,且 AF ∩ AD = A , AF ⊂ 平面 ADF , AD ⊂ 平面 ADF ,所以 AB ⊥ 平面 ADF . 因为 AB ⊂ 平面 ABEF ,所以平面 ABEF ⊥ 平面 ADF , 所以对任意 θ ∈ (0 , π) ,平面 ABEF ⊥ 平面 ADF . 证明 解答 解 因为 AF ⊥ AB , AD ⊥ AB ,则二面角 F - AB - D 的平面角为 ∠ FAD , 即 θ = ∠ FAD = 90° , AB , AD , AF 两两垂直 . 以 A 点为坐标原点, AB , AD , AF 所在直线分别 为 x 轴 , y 轴, 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A - xyz , 设 AB = BC = 1 ,则 AD = 2 , BE = 1. 所以 A (0 , 0 , 0) , B (1 , 0 , 0) , D (0 , 2 , 0) , E (1 , 0 , 1). 设 n 1 = ( x 1 , y 1 , z 1 ) 为平面 BED 的法向量, 令 y 1 = 1 ,则 n 1 = (2 , 1 , 0). 设 n 2 = ( x 2 , y 2 , z 2 ) 为平面 AED 的法向量, 令 x 2 = 1 ,则 n 2 = (1 , 0 ,- 1).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