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文科)指导二 透视高考,解题模板示范,规范拿高分学案(全国通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文科)指导二 透视高考,解题模板示范,规范拿高分学案(全国通用)

题型概述 1.阅卷速度以秒计,规范答题少丢分 高考阅卷评分标准非常细,按步骤、得分点给分,评阅分步骤、采“点”给分.关键步骤,有则给分,无则没分.所以考场答题应尽量按得分点、步骤规范书写.‎ ‎2.不求巧妙用通法,通性通法要强化 高考评分细则只对主要解题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方法,给出详细得分标准,所以用常规方法往往与参考答案一致,比较容易抓住得分点.‎ ‎3.干净整洁保得分,简明扼要是关键 若书写整洁,表达清楚,一定会得到合理或偏高的分数,若不规范可能就会吃亏.若写错需改正,只需划去,不要乱涂乱划,否则易丢分.‎ ‎4.狠抓基础保成绩,分步解决克难题 ‎(1)基础题争取得满分.涉及的定理、公式要准确,数学语言要规范,仔细计算,争取前3个解答题及选考不丢分.(2)压轴题争取多得分.第(Ⅰ)问一般难度不大,要保证得分,第(Ⅱ)问若不会,也要根据条件或第(Ⅰ)问的结论推出一些结论,可能就是得分点.‎ 模板一 三角函数及解三角形 ‎【例1】 (本小题满分12分)(2016·全国Ⅰ卷)△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2cos C(acos B+bcos A)=c.‎ ‎(1)求C;‎ ‎(2)若c=,△ABC的面积为,求△ABC的周长.‎ 规范解答 (1)由已知及正弦定理得 ‎2cos C(sin A·cos B+sin B·cos A)=sin C 1分 即2cos C·sin(A+B)=sin C, 3分 因为A+B+C=π,A,B,C∈(0,π),‎ 所以sin(A+B)=sin C>0,‎ 所以2cos C=1,cos C=. 5分 所以C=. 6分 ‎(2)由余弦定理及C=得 ‎7=a2+b2-2ab·,即(a+b)2-3ab=7,‎ ‎8分 又S=ab·sin C=ab=,‎ 所以ab=6,10分 所以(a+b)2-18=7,a+b=5,11分 所以△ABC的周长为a+b+c=5+. 12分 高考状元满分心得 ‎1.牢记公式,正确求解:在三角函数及解三角形类解答题中,通常涉及三角恒等变换公式、诱导公式及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这些公式和定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要牢记公式和定理.如本题第(2)问要应用到余弦定理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注意利用第(1)问的结果:在题设条件下,如果第(1)问的结果第(2)问能用得上,可以直接用,有些题目不用第(1)问的结果甚至无法解决,如本题即是在第(1)问的基础上求解.‎ ‎3.写全得分关键:在三角函数及解三角形类解答题中,应注意解题中的关键点,有则给分,无则不给分,所以在解答题时一定要写清得分关键点,如第(1)问中,没有将正弦定理表示出来的过程(即得分点①),则不得分;第(2)问中没有将面积表示出来则不得分,只有将面积转化为得分点⑦才得分.‎ 解题程序 ‎ 第一步:利用正弦定理将已知的边角关系式转化为角的关系式;‎ 第二步:利用三角恒等变换化简关系式;‎ 第三步:求C的余弦值,求角C的值.‎ 第四步:利用三角形的面积为,求出ab的值;‎ 第五步:根据c=,利用余弦定理列出a,b的关系式;‎ 第六步:求(a+b)2的值,进而求△ABC的周长.‎ ‎【训练1】 (2017·全国Ⅰ卷)△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BC的面积为.‎ ‎(1)求sin Bsin C;‎ ‎(2)若6cos Bcos C=1,a=3,求△ABC的周长.‎ 解 (1)∵△ABC面积S=,且S=bcsin A,‎ ‎∴=bcsin A,∴a2=bcsin2A.‎ ‎∵由正弦定理得sin2A=sin Bsin Csin2A,‎ 由sin A≠0得sin Bsin C=.‎ ‎(2)由(1)得sin Bsin C=,cos Bcos C=,‎ ‎∵A+B+C=π,‎ ‎∴cos A=cos(π-B-C)=-cos(B+C)‎ ‎=sin Bsin C-cos Bcos C=,‎ 又∵A∈(0,π),∴A=,sin A=,‎ 由余弦定理得a2=b2+c2-bc=9,①‎ 由正弦定理得b=·sin B,c=·sin C,‎ ‎∴bc=·sin Bsin C=8,②‎ 由①②得b+c=,‎ ‎∴a+b+c=3+,即△ABC周长为3+.‎ 模板二 数列 ‎【例2】 (本小题满分12分)(2016·全国Ⅰ卷)已知{an}是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数列{bn}满足b1=1,b2=,anbn+1+bn+1=nbn.‎ ‎(1)求{an}的通项公式;‎ ‎(2)求{bn}的前n项和.‎ 规范解答 (1)由已知,a1b2+b2=b1,b1=1,b2=,‎ ‎∴a1=2,3分 所以数列{an}是首项为2,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 ‎4分 因此{an}的通项公式an=2+3(n-1)=3n-1.‎ ‎6分 ‎(2)由(1)和anbn+1+bn+1=nbn,‎ 得bn+1==≠0,则=,9分 因此数列{bn}是首项为1,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10分 设数列{bn}的前n项和为Sn,则 Sn==-.12分 高考状元满分心得 ‎1.牢记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在判断数列为等差或等比数列时,应根据定义进行判断,所以熟练掌握定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本题第(2)问,要根据定义判断=.‎ ‎2.注意利用第(1)问的结果:在题设条件下,如果第(1)问的结果第(2)问能用得上,可以直接用,有些题目不用第(1)问的结果甚至无法解决,如本题即是在第(1)问的基础上求得bn+1与bn的关系.‎ ‎3.写全得分关键:写清解题过程的关键点,有则给分,无则没有分,同时解题过程中计算准确,是得分的根本保证.如本题第(1)问要写出a1b2+b2=b1,b1=1,b2=,才能得出a1,并指出数列{an}的性质,否则不能得全分.‎ 第(2)问中一定要写出求bn+1=的步骤并要指明{bn}的性质;求Sn时,必须代入求和公式而不能直接写出结果,否则要扣分.‎ 解题程序 [来源:学+科+网]‎ 第一步:将n=1代入关系式anbn+1+bn+1=nbn,求出a1的值;‎ 第二步: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出an;‎ 第三步:将第(1)问中求得的an代入关系式anbn+1+bn+1=nbn,求得bn+1与bn的关系;‎ 第四步:判断数列{bn}为等比数列;‎ 第五步:代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求Sn.‎ 第六步:反思检验,规范解题步骤.‎ ‎【训练2】 (2016·浙江卷)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S2=4,an+1=2Sn+1,n∈N*.‎ ‎(1)求通项公式an;‎ ‎(2)求数列{|an-n-2|}的前n项和.‎ 解 (1)由题意得则 又当n≥2时,由an+1-an=(2Sn+1)-(2Sn-1+1)=2an,得an+1=3an,同时a2=3a1,‎ ‎∴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3n-1,n∈N*.‎ ‎(2)设bn=|3n-1-n-2|,n∈N*,则b1=2,b2=1.‎ 当n≥3时,由于3n-1>n+2,‎ 故bn=3n-1-n-2,n≥3.‎ 设数列{bn}的前n项和为Tn,‎ 则T1=2,T2=3,‎ 当n≥3时,Tn=3+-=,此时T2符合,T1不符合,‎ ‎∴Tn= 模板三 立体几何 ‎【例3】 (本小题满分12分)(2017·全国Ⅱ卷)如图,四棱锥P-ABCD中,侧面PAD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ABCD,AB=BC=AD,∠BAD=∠ABC=90°.‎ ‎(1)证明:直线BC∥平面PAD;‎ ‎(2)若△PCD的面积为2,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来源:学科网]‎ 规范解答 (1)证明 在平面ABCD中,‎ 因为∠BAD=∠ABC=90°.‎ 所以BC∥AD,1分 又BC⊄平面PAD,AD⊂平面PAD.‎ 所以直线BC∥平面PAD.3分 ‎(2)解 如图,‎ 取AD的中点M,连接PM,CM,‎ 由AB=BC=AD及BC∥AD,∠ABC=90°得四边形ABCM为正方形,则CM⊥AD.‎ ‎5分 因为侧面PAD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AD,‎ 所以PM⊥AD,PM⊥底面ABCD,7分 因为CM⊂底面ABCD,所以PM⊥CM.‎ ‎8分 设BC=x,则CM=x,CD=x,PM=x,PC=PD=2x,‎ 如图,取CD的中点N,连接PN.则PN⊥CD,‎ 所以PN=x.‎ 因为△PCD的面积为2,‎ 所以×x×x=2,‎ 解得x=-2(舍去)或x=2.10分 于是AB=BC=2,AD=4,PM=2.‎ 所以四棱锥P-ABCD的体积V=××2=4.12分 高考状元满分心得 ‎1.写全得分步骤:在立体几何类解答题中,对于证明与计算过程中得分点的步骤,有则给分,无则没分,所以对于得分点步骤一定要写.如第(1)问中的BC∥AD,第(2)问中CM⊥AD,PM⊥CM,PN=x等.‎ ‎2.注意利用第(1)问的结果:在题设条件下,在第(2)问的求解过程中,证明CM⊥AD时,利用第(1)问证明的结果BC∥AD.‎ ‎3.写明得分关键:对于解题过程中的关键点,有则给分,无则没分.所以在解立体几何类解答题时,一定要写清得分关键点,如第(1)问中一定要写出BC⊄平面PAD,AD⊂平面PAD两个条件,否则不能得全分.在第(2)问中,证明PM⊥平面ABCD时,一定写全三个条件,如平面PAD∩平面ABCD=AD,PM⊥AD一定要有,否则要扣分.再如第(2)问中,一定要分别求出BC,AD及PM,再计算几何体的体积.‎ 解题程序 ‎ 第一步:根据平面几何性质,证BC∥AD.‎ 第二步:由线面平行判定定理,证线BC∥平面PAD.‎ 第三步:判定四边形ABCM为正方形,得CM⊥AD.‎ 第四步:证明直线PM⊥平面ABCD.‎ 第五步:利用面积求边BC,并计算相关量.‎ 第六步:计算四棱锥P-ABCD的体积.‎ ‎【训练3】 (2016·北京卷)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C⊥平面ABCD,AB∥DC,DC⊥AC.‎ ‎(1)求证:DC⊥平面PAC;‎ ‎(2)求证:平面PAB⊥平面PAC;‎ ‎(3)设点E为AB的中点,在棱PB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PA∥平面CEF?说明理由.‎ ‎(1)证明 因为PC⊥平面ABCD,所以PC⊥DC.‎ 又因为AC⊥DC,且PC∩AC=C,‎ 所以DC⊥平面PAC.‎ ‎(2)证明 因为AB∥CD,DC⊥AC,所以AB⊥AC.‎ 因为PC⊥平面ABCD,所以PC⊥AB.‎ 又因为PC∩AC=C,所以AB⊥平面PAC.‎ 又AB⊂平面PAB,所以平面PAB⊥平面PAC.‎ ‎(3)解 棱PB上存在点F,使得PA∥平面CEF.‎ 理由如下:取PB的中点F,连接EF,CE,CF,‎ 又因为E为AB的中点,所以EF∥PA.‎ 又因为PA⊄平面CEF,且EF⊂平面CEF,‎ 所以PA∥平面CEF.‎ 模板四 概率与统计 ‎【例4】 (本小题满分12分)(2016·全国Ⅰ卷)某公司计划购买1台机器,该种机器使用三年后即被淘汰.机器有一易损零件,在购进机器时,可以额外购买这种零件作为备件,每个200元.在机器使用期间,如果备件不足再购买,则每个500元.现需决策在购买机器时应同时购买几个易损零件,为此搜集并整理了100台这种机器在三年使用期内更换的易损零件数,得下面柱状图.‎ 记x表示1台机器在三年使用期内需更换的易损零件数,y表示1台机器在购买易损零件上所需的费用(单位:元),n表示购机的同时购买的易损零件数.‎ ‎(1)若n=19,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2)若要求“需更换的易损零件数不大于n”的频率不小于0.5,求n的最小值;‎ ‎(3)假设这100台机器在购机的同时每台都购买19个易损零件,或每台都购买20个易损零件,分别计算这100台机器在购买易损零件上所需费用的平均数,以此作为决策依据,购买1台机器的同时应购买19个还是20个易损零件?‎ 规范解答 (1)当x≤19时,y=3 800;‎ 当x>19时,y=3 800+500(x-19)=500x-5 700.‎ ‎2分 所以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为 y=(x∈N).3分 ‎(2)由柱状图知,需更换的零件数不大于18的频率为0.46,不大于19的频率为0.7,故n的最小值为19.‎ ‎5分 ‎(3)若每台机器在购机同时都购买19个易损零件,则这100台机器中有70台在购买易损零件上的费用为3 800,20台的费用为4 300,10台的费用为4 800,‎ 因此这100台机器在购买易损零件上所需费用的平均数为(3 800×70+‎ ‎4 300×20+4 800×10)=4 000,‎ ‎8分 若每台机器在购机同时都购买20个易损零件,则这100台机器中有90台在购买易损零件上的费用为4 000,10台的费用为4 500,因此这100台机器在购买易损零件上所需费用的平均数为(4 000×90+4 500×10)=4 050.11分 比较两个平均数可知,购买1台机器的同时应购买19个易损零件.12分 高考状元满分心得 ‎1.正确阅读理解,弄清题意:与概率统计有关的应用问题经常以实际生活为背景,且常考常新,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弄清本质,掌握知识间的联系,本题第(1)问与函数问题相结合,求分段函数解析式,要注意分段求x≤19,x>19时的解析式.‎ ‎2.注意利用第(1)问的结果:在题设条件下,如果第(1)问的结果第(2)问能用得上,可以直接用,有些题目不用第(1)问的结果甚至无法解决,如本题第(3)问在第(1)的基础上来正确理解题意,才能顺利求解.‎ ‎3.计算要准确,步骤要规范:在(3)问中,分别求出购买19个易损零件,20个易损零件的相关费用及平均数,且结果正确,才能得分;通过比较,准确下结论,否则会失去最后1分.‎ 解题程序 ‎ 第一步:分别求出x≤19,x>19时的函数关系式.[来源:学_科_网]‎ 第二步:写出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第三步:通过柱状图求n的最小值.‎ 第四步:求购买19个易损零件时,所需费用的平均数.‎ 第五步:求购买20个易损零件时,所需费用的平均数.‎ 第六步:作出判断,反思检验,规范解题步骤.‎ ‎【训练4】 (2017·安庆联考)某企业为了解下属某部门对本企业职工的服务情况,随机访问50名职工,根据这50名职工对该部门的评分,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其中样本数据分组区间为[40,50),[50,60),…,[80,90),[90,100].‎ ‎(1)求频率分布直方图中a的值;‎ ‎(2)估计该企业的职工对该部门评分不低于80的概率;‎ ‎(3)从评分在[40,60)的受访职工中,随机抽取2人,求此2人的评分都在[40,50)的概率.‎ 解 (1)因为(0.004+a+0.018+0.022×2+0.028)×10=1,所以a=0.006.‎ ‎(2)由所给频率分布直方图知,50名受访职工评分不低于80的频率为(0.022+0.018)×10=0.4.‎ 所以该企业职工对该部门评分不低于80的概率的估计值为0.4.‎ ‎(3)受访职工中评分在[50,60)的有:50×0.006×10=3(人),记为A1,A2,A3;‎ 受访职工中评分在[40,50)的有:50×0.004×10=2(人),记为B1,B2,‎ 从这5名受访职工中随机抽取2人,所有可能的结果共有10种,它们是{A1,A2},{A1,A3},{A1,B1},{A1,B2},{A2,A3},{A2,B1},{A2,B2},{A3,B1},{A3,B2},{B1,B2}.又因为所抽取2人的评分都在[40,50)的结果有1种,即{B1,B2},故所求的概率为P=.‎ 模板五 圆锥曲线 ‎【例5】 (本小题满分12分)(2016·全国Ⅰ卷)设圆x2+y2+2x-15=0的圆心为A,直线l过点B(1,0)且与x轴不重合,l交圆A于C,D两点,过B作AC的平行线交AD于点E.‎ ‎(1)证明|EA|+|EB|为定值,并写出点E的轨迹方程;‎ ‎(2)设点E的轨迹为曲线C1,直线l交C1于M,N两点,过B且与l垂直的直线与圆A交于P,Q两点,求四边形MPNQ面积的取值范围.‎ 规范解答 (1)证明 因为|AD|=|AC|,EB∥AC,‎ 所以∠EBD=∠ACD=∠ADC,所以|EB|=|ED|,‎ 故|EA|+|EB|=|EA|+|ED|=|AD|.‎ 又圆A的标准方程为(x+1)2+y2=16,‎ 从而|AD|=4,‎ 所以|EA|+|EB|=4.2分 由题设得A(-1,0),B(1,0),所以|AB|=2,‎ 由椭圆定义可得点E的轨迹方程为:+=1(y≠0).‎ ‎4分 ‎(2)解 当l与x轴不垂直时,设l的方程为y=k(x-1)(k≠0),M(x1,y1),N(x2,y2).‎ 由消去y得(4k2+3)x2-8k2x+4k2-12=0,‎ 则x1+x2=,x1x2=,‎ 所以|MN|=|x1-x2|=.‎ ‎6分 过点B(1,0)且与l垂直的直线m:y=-(x-1),[来源:Zxxk.Com]‎ 点A到直线m的距离为,‎ 所以|PQ|=2=4.‎ ‎8分 故四边形MPNQ的面积 S=|MN||PQ|=12.9分 可得当l与x轴不垂直时,‎ 四边形MPNQ面积的取值范围为(12,8).‎ ‎10分 当l与x轴垂直时,其方程为x=1,|MN|=3,|PQ|=8,故四边形MPNQ的面积为12.‎ 综上,四边形MPNQ面积的取值范围为[12,8).‎ ‎12分 高考状元满分心得 ‎1.正确使用圆锥曲线的定义:牢记圆锥曲线的定义,能根据圆锥曲线定义判断曲线类型,如本题第(1)问就涉及椭圆的定义.‎ ‎2.注意分类讨论:当用点斜式表示直线方程时,应分直线的斜率存在和不存在两种情况求解,易出现忽略斜率不存在的情况,导致扣分,如本题第(2)问中的得分10分,导致失2分.‎ ‎3.写全得分关键 ‎:在解析几何类解答题中,直线方程与圆锥曲线方程联立后得到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一元二次方程得到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弦长、目标函数等一些关键式子和结果都是得分点,在解答时一定要写清楚.‎ 解题程序 ‎ 第一步:利用条件与几何性质,求|EA|+|EB|=4.‎ 第二步:由定义,求点E的轨迹方程+=1(y≠0).‎ 第三步:联立方程,用斜率k表示|MN|.‎ 第四步:用k表示出|PQ|,并得出四边形的面积.‎ 第五步:结合函数性质,求出当斜率存在时S的取值范围.‎ 第六步:求出斜率不存在时面积S的值,正确得出结论.‎ ‎【训练5】 (2017·惠州调研)已知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1,0),F2(1,0),点A在椭圆C上.‎ ‎(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2)是否存在斜率为2的直线,使得当该直线与椭圆C有两个不同交点M,N时,能在直线y=上找到一点P,在椭圆C上找到一点Q,满足=?若存在,求出直线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 (1)设椭圆C的焦距为2c,则c=1,‎ 因为A在椭圆C上,所以2a=|AF1|+|AF2|=2,则a=,b2=a2-c2=1.‎ 故椭圆C的方程为+y2=1.‎ ‎(2)不存在满足条件的直线,理由如下:‎ 设直线的方程为y=2x+t,设M(x1,y1),N(x2,y2),P,Q(x4,y4),MN的中点为D(x0,y0),‎ 由消去x得9y2-2ty+t2-8=0,‎ 所以y1+y2=,且Δ=4t2-36(t2-8)>0,‎ 故y0==,且-30,则当x∈(-∞,1)时,f′(x)<0;当x∈(1,+∞)时,f′(x)>0,‎ 所以f(x)在(-∞,1)上单调递减,在(1,+∞)上单调递增.‎ 又f(1)=-e,f(2)=a,取b满足b<0且b(b-2)+a(b-1)2=a>0,‎ 故f(x)存在两个零点;4分 ‎③设a<0,由f′(x)=0得x=1或x=ln(-2a).‎ 若a≥-,则ln(-2a)≤1,故当x∈(1,+∞)时,‎ f′(x)>0,因此f(x)在(1,+∞)上单调递增.‎ 又当x≤1时,f(x)<0,所以f(x)不存在两个零点.‎ 若a<-,则ln(-2a)>1,故当x∈(1,ln(-2a))时,f′(x)<0;‎ 当x∈(ln(-2a),+∞)时,f′(x)>0.‎ 因此f(x)在(1,ln(-2a))上单调递减,在(ln(-2a),+∞)上单调递增.6分 又当x≤1时,f(x)<0,所以f(x)不存在两个零点.‎ 综上,a的取值范围为(0,+∞).7分 ‎(2)不妨设x1f(2-x2),即f(2-x2)<0.‎ 由于f(2-x2)=-x2e2-x2+a(x2-1)2,‎ 又f(x2)=(x2-2)ex2+a(x2-1)2=0,‎ 所以f(2-x2)=-x2e2-x2-(x2-2)ex2,‎ ‎10分 设g(x)=-xe2-x-(x-2)ex,‎ 则g′(x)=(x-1)(e2-x-ex).11分 所以当x>1时,g′(x)<0,而g(1)=0,‎ 故当x>1时,g(x)<0.‎ 从而g(x2)=f(2-x2)<0,故x1+x2<2.‎ ‎12分 高考状元满分心得 ‎1.牢记求导法则,正确求导:在函数与导数类解答题中,通常都会涉及求导,正确的求导是解题关键,因此要牢记求导公式,做到正确求导,如本题第(1)问就涉及对函数的求导.‎ ‎2.注意利用第(1)问的结果 ‎:在题设条件下,如果第(1)问的结果第(2)问能用得上,可以直接用,有些题目不用第(1)问的结果甚至无法解决,如本题即是在第(1)问的基础上求解.‎ ‎3.注意分类讨论:高考函数与导数解答题,一般都会涉及分类讨论,并且讨论的步骤也是得分点,所以一定要重视分类讨论.‎ ‎4.写全得分关键:在函数与导数问题中,求导的结果、分类讨论的条件、极值、最值、题目的结论等一些关键式子和结果都是得分点,在解答时一定要写清楚,如本题中的得分点②③④⑦⑧等.‎ 解题程序 ‎ 第一步,准确求出函数f(x)的导数.‎ 第二步,讨论a的取值,分情况讨论函数的单调性、极值,从而判断函数零点,确定a的取值范围.‎ 第三步,将结论x1+x2<2转化为判定f(2-x2)<0=f(x1).‎ 第四步,构造函数g(x)=-xe2-x-(x-2)ex,判定x>1时,g(x)<0.‎ 第五步,写出结论,检验反思,规范步骤.‎ ‎【训练6】 (2017·西安调研)已知函数f(x)=ln x+x2-(a+1)x.‎ ‎(1)若曲线y=f(x)在x=1处的切线方程为y=-2,求f(x)的单调区间;‎ ‎(2)若x>0时,<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 (1)由已知得f′(x)=+ax-(a+1),则f′(1)=0.‎ 而f(1)=ln 1+-(a+1)=--1,‎ ‎∴曲线y=f(x)在x=1处的切线方程为y=--1.‎ ‎∴--1=-2,解得a=2.‎ ‎∴f(x)=ln x+x2-3x,f′(x)=+2x-3.‎ 由f′(x)=+2x-3=>0,‎ 得01,‎ 由f′(x)=+2x-3=<0,得0,得0e,因而h(x)在上单调递减.‎ ‎∴h(x)的最大值为h=e-,∴>e-,‎ 故a>2e--1.‎ 从而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