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文)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文)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文)试题 一、单选题 ‎1.( )‎ A. B. C. D. ‎ ‎【答案】A ‎【解析】分析:分子分母分别化简整理,得出即可。‎ 详解:,故选A 点睛:复数的除法运算公式。‎ ‎2.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为( )‎ A. B. C. D. ‎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焦点在轴负半轴上,准线方程为.‎ ‎【考点】抛物线的性质.‎ ‎3.执行如图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是( )‎ A. B. ‎ C. D. ‎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输出A,.‎ ‎【考点】程序框图.‎ ‎4.设m∈R,命题“若m>0,则方程x2+x-m=0有实根”的逆否命题是(  )‎ A. 若方程x2+x-m=0有实根,则m>0‎ B. 若方程x2+x-m=0有实根,则m≤0‎ C. 若方程x2+x-m=0没有实根,则m>0‎ D. 若方程x2+x-m=0没有实根,则m≤0‎ ‎【答案】D ‎【解析】分析:将条件和结论同时否定,再将条件换成结论,结论换成条件。‎ 详解:将条件和结论同时否定,再将条件换成结论,结论换成条件,则:若方程x2+x-m=0没有实根,则m≤0‎ 点睛:本题考查四种命题的关系,否命题是将条件和结论同时否定;逆命题是将条件换成结论,结论换成条件。‎ ‎5.对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变量,测得一组数据如下表:‎ ‎2‎ ‎4‎ ‎5‎ ‎6‎ ‎8‎ ‎20‎ ‎40‎ ‎60‎ ‎70‎ ‎80‎ 根据上表,利用最小二乘法得它们的回归直线方程为,则( )‎ A. B. C. D. ‎ ‎【答案】B ‎【解析】分析:先求样本中心,代入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代入方程,解得 点睛:回归直线方程必过样本中心。‎ ‎6.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轴上,离心率等于,且它的一个顶点恰好是抛物线的焦点,则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 A. B. C. D. ‎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抛物线的焦点为,所以对于椭圆而言,,结合离心率等于,可知,所以方程为,故选D.‎ ‎【考点】抛物线的性质,椭圆的性质,椭圆的方程.‎ ‎7.设,则( )‎ A. 既是奇函数又是减函数 B. 既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 C. 是有零点的减函数 D. 是没有零点的奇函数 ‎【答案】B ‎【解析】分析:利用奇偶性的定义判断奇偶性,利用导数判断单调性 详解:定义域为故为奇函数,恒成立,故选B 点睛:函数性质的判断先要求定义域,奇偶性只能根据定义判断,单调性往往利用其导函数。‎ ‎8.已知,则“”是“”的( )‎ A. 充分非必要条件 B. 必要非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分析:先求的解集,再用集合的关系判断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 详解:,那么是的子集,故充分非必要条件,选A 点睛:在判断命题的关系中,转化为判断集合的关系是容易理解的一种方法。‎ 是真子集,是真子集。‎ ‎9.(2017新课标全国Ⅱ理科)设,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小值是 A. B. ‎ C. D. ‎ ‎【答案】A ‎【解析】绘制不等式组表示的可行域,结合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可得函数在点处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故选A.‎ ‎【名师点睛】线性规划的实质是把代数问题几何化,即数形结合的思想.需要注意的是:一,准确无误地作出可行域;二,画目标函数所对应的直线时,要注意与约束条件中的直线的斜率进行比较,避免出错;三,一般情况下,目标函数的最大或最小值会在可行域的端点或边界上取得.‎ ‎10.在长方体中,,与平面所成的角为,则该长方体的体积为( )‎ A. 8 B. C. D. ‎ ‎【答案】C ‎【解析】分析:首先画出长方体,利用题中条件,得到,根据,求得,可以确定,之后利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详解:在长方体中,连接,‎ 根据线面角的定义可知,‎ 因为,所以,从而求得,‎ 所以该长方体的体积为,故选C.‎ 点睛:该题考查的是长方体的体积的求解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明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为长宽高的乘积,而题中的条件只有两个值,所以利用题中的条件求解另一条边的长久显得尤为重要,此时就需要明确线面角的定义,从而得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求得结果.‎ ‎11.某圆柱的高为2,底面周长为16,其三视图如图所示,圆柱表面上的点在正视图上的对应点为,圆柱表面上的点在左视图上的对应点为,则在此圆柱侧面上,从到的路径中,最短路径的长度为( )‎ A. B. C. D. 2‎ ‎【答案】B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题中所给的三视图,得到点M和点N在圆柱上所处的位置,点M在上底面上,点N在下底面上,并且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平铺,点M、N在其四分之一的矩形的对角线的端点处,根据平面上两点间直线段最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结果.‎ 详解:根据圆柱的三视图以及其本身的特征,‎ 可以确定点M和点N 分别在以圆柱的高为长方形的宽,圆柱底面圆周长的四分之一为长的长方形的对角线的端点处,‎ 所以所求的最短路径的长度为,故选B.‎ 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几何体的表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的求解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明确两个点在几何体上所处的位置,再利用平面上两点间直线段最短,所以处理方法就是将面切开平铺,利用平面图形的相关特征求得结果.‎ ‎12.设是函数的导函数,将和的图象画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不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 ‎【答案】D ‎【解析】对于答案A,函数,是正确的;对于答案B,不妨设都是单调递增函数,是正确的;对于答案C,不妨设都是单调递增函数,是正确的;对于答案D ,不妨设,显然不一致,是不正确的;应选答案D。‎ ‎13.若命题“,使得成立”为假命题,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答案】‎ ‎【解析】分析:“,使得成立”为假命题,则,使得恒成立为真,再解的取值范围。‎ 详解:“,使得成立”为假命题,则,使得恒成立为真。‎ 点睛:‎ 已知命题的真假求参数的取值,往往都把命题往真的上面靠,假命题转换为真命题。 ‎ 二、填空题 ‎14.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令,可得,即.‎ ‎∴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答案:‎ ‎15.当a为任意实数时,直线(a-1)x-y+a+1=0恒过定点C,则以C为圆心,半径为的圆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分析:,整理关于的表达式,关于的方程各项为0,求解 详解:整理关于的表达式,关于的方程各项为0,,解得,恒过定点,以为圆心,半径为的圆为:‎ 点睛:直线含参方程恒过定点整理参数的方程其他的看成参数的系数,令参数的各项系数为0即可。‎ ‎16.设,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答案】3‎ ‎【解析】∵,‎ ‎∴。‎ ‎∴,当且仅当且,即时等号成立。‎ ‎∴的最小值为3。‎ 答案:3‎ 三、解答题 ‎17.已知: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方程 无实根,若或为真,且为假,求实数的范围.‎ ‎【答案】‎ ‎【解析】分析:利用真值表判断、的真假性,分别解、为真时的解集,为假时取为真时的补集。‎ 详解:或为真,且为假,由这句话可知、命题为一真一假. ‎ ‎①当真假时, ,得 ‎ ‎②当假真时,,得 ‎ 综上所述 的范围是 点睛:利用真值表判断、的真假性,再解、为真时的解集,不要受题目的干扰,为假时取为真时的补集。‎ ‎18.为了调查某中学学生在周日上网的时间,随机对名男生和名女生进行了不记名的问卷调查,得到了如下的统计结果:‎ 表1:男、女生上网时间与频数分布表 上网时间(分钟)‎ ‎[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男生人数 ‎5‎ ‎25‎ ‎30‎ ‎25‎ ‎15‎ 女生人数 ‎10‎ ‎20‎ ‎40‎ ‎20‎ ‎10‎ ‎(Ⅰ)若该中学共有女生750人,试估计其中上网时间不少于60分钟的人数;‎ ‎(Ⅱ)完成下表,并回答能否有90%的把握认为“学生周日上网时间与性别有关”?‎ 上网时间少于60分钟 上网时间不少于60分钟 合计 男生 女生 合计 附:公式,其中 ‎0.50‎ ‎0.40‎ ‎0.25‎ ‎0.15‎ ‎0.10‎ ‎0.05‎ ‎0.025‎ ‎0.010‎ ‎0.005‎ ‎0.001‎ ‎0.455‎ ‎0.708‎ ‎1.323‎ ‎2.072‎ ‎2.706‎ ‎3.84‎ ‎5.024‎ ‎6.635‎ ‎7.879‎ ‎10.83‎ ‎【答案】(Ⅰ)225;(Ⅱ)没有的把握认为“学生周日上网时间与性别有关”.‎ ‎【解析】分析:(1)根据样本比例=总体比例,再计算总体人数 ‎(2)先填表,再利用卡方公式计算 详解:(Ⅰ)设估计上网时间不少于分钟的人数,‎ 依据题意有,解得:,‎ 所以估计其中上网时间不少于分钟的人数是225人.  ‎ ‎(Ⅱ)根据题目所给数据得到如下列联表:‎ 上网时间少于60分钟 上网时间不少于60分钟 合计 男生 ‎60‎ ‎40‎ ‎100‎ 女生 ‎70‎ ‎30‎ ‎100‎ 合计 ‎130‎ ‎70‎ ‎200‎ 其中, ‎ 因此,没有的把握认为“学生周日上网时间与性别有关”.‎ 点睛:本题考查概率、统计学的基础内容,卡方的计算要先化简后计算。‎ ‎19.如图,四边形ABCD为菱形,G为AC与BD的交点,BE⊥平面ABCD.‎ ‎(1)证明:平面AEC⊥平面BED;‎ ‎(2)若∠ABC=120°,AE⊥EC,三棱锥EACD的体积为,求该三棱锥的侧面积.‎ ‎【答案】(Ⅰ)见解析;(Ⅱ).‎ ‎【解析】试题分析:(1)由菱形性质得AC⊥BD.再由线面垂直性质得AC⊥BE,因此AC⊥平面BED.最后根据面面垂直判定定理得结论(2)先确定各面形状,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对应量,最后根据面积公式求各面面积,和为侧面积 试题解析:(1)因为四边形ABCD为菱形,所以AC⊥BD.‎ 因为BE⊥平面ABCD,所以AC⊥BE,又BD∩BE=B,故AC⊥平面BED.‎ 又AC⊂平面AEC,所以平面AEC⊥平面BED.‎ ‎(2)设AB=x,在菱形ABCD中,由∠ABC=120°,可得AG=GC=x,GB=GD=.‎ 因为AE⊥EC,所以在Rt△AEC中,可得EG=x.‎ 由BE⊥平面ABCD,知△EBG为直角三角形,可得BE=x.‎ 由已知得,三棱锥E-ACD的体积 VE-ACD=×AC·GD·BE=x3=.‎ 故x=2.从而可得AE=EC=ED=.‎ 所以△EAC的面积为3,△EAD的面积与△ECD的面积均为.‎ 故三棱锥E-ACD的侧面积为3+2.‎ 点睛:证明面面垂直的方法(1)利用面面垂直的定义(不常用);(2)可以考虑证线面垂直,即设法先找到其中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再证这条垂线在另一个平面内或与另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常用方法).‎ ‎20.已知椭圆E:的离心率,并且经过定点(0,1).‎ ‎(Ⅰ)求椭圆 E 的方程;‎ ‎(Ⅱ)问是否存在直线,使直线与椭圆交于 A,B 两点,满足,若存在,求 m 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Ⅰ);(Ⅱ)存在,.‎ ‎【解析】分析:(1)根据离心率的公式和定点坐标求解方程 ‎(2)利用条件,列出交点坐标的关系式,根据韦达定理转化为参数的关系式求解即可。‎ 详解:(Ⅰ)因为E经过点(0, 1),所以, ‎ 又因为椭圆E的离心率为 所以,‎ 所以椭圆E的方程为: .‎ ‎(Ⅱ)设 ‎()‎ 所以,‎ ‎ …10分 由 得 ‎.‎ 又方程()要有两个不等实根,‎ m的值符合上面条件,所以.‎ 点睛:椭圆的几何性质求解方程是常规考点,根据题目的条件利用向量的表达式列出,交点坐标的关系式,根据韦达定理转化为参数的关系式求解。‎ ‎21.已知函数.‎ ‎(Ⅰ)若曲线在处的切线与直线平行,求实数的值;‎ ‎(Ⅱ)若函数在定义域上为增函数,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Ⅲ)若有两个极值点,且,,若不等式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Ⅰ)1;(Ⅱ);(Ⅲ).‎ ‎【解析】分析:(1)先求一阶导函数,,求参数的值 ‎(2)在定义域上为增函数,转化为恒成立,已知不等式的恒成立,求解参数的取值范围,分离变量,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值问题。‎ ‎(3)一阶导函数,是方程的两正根,列出两根的关系式,用去表示,不等式的恒成立,求解参数的取值范围,分离变量,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值问题 详解:(Ⅰ) .‎ ‎(Ⅱ)的定义域为,函数在定义域上为增函数,‎ 在上恒成立, ‎ 即在上恒成立,‎ 可得,实数的取值范围.‎ ‎(Ⅲ),有两个极值点且 是方程的两正根,,‎ 不等式恒成立,即恒成立,‎ ‎ ,‎ 由得 ‎ 令 ‎ 令 ,‎ 即得 即 在上是减函数,‎ ‎ 故 . ‎ 点睛:等价转化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导数是研究函数性质的基本工具,已知不等式的恒成立,求解参数的取值范围,分离变量,构造函数,求的最值问题。‎ ‎22.(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为极点,轴的正半轴为极轴,且两个坐标系取相等的长度单位.已知直线的参数方程为 (为参数),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 ‎(Ⅰ)求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 ‎(Ⅱ)设直线与曲线相交于、两点,求||的值.‎ ‎【答案】(Ⅰ);(Ⅱ)8.‎ ‎【解析】‎ 分析:(1)消元法解出直线的普通方程,利用直角坐标和极坐标的互化公式解出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 ‎(2)利用弦长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Ⅰ)由,得, ‎ 所以曲线C的直角坐标系方程为. ‎ ‎(Ⅱ)由题意直线方程为,代入曲线,得, ‎ 设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则 , ‎ 又,, ‎ ‎ ,即的值为8.‎ 点睛:本题很基础,先画图分析用哪种方法,不要盲目的带直线的参数方程。‎ ‎23.(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已知函数 ‎(Ⅰ)解不等式;‎ ‎(Ⅱ)若函数的定义域为,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Ⅰ);(Ⅱ).‎ ‎【解析】分析:(1)先将化简为绝对值函数,对的取值分类探讨,去绝对值符号,利用函数图像解不等式。‎ ‎(2)先将恒成立问题转化为最值问题,利用绝对值三角不等式求最值。‎ 解析:(Ⅰ) , 而, 时,,解得, 时,,解得, ‎ ‎ 的解集为. ‎ ‎(Ⅱ)函数的定义域为,恒成立,‎ ‎ 即在上无解,又, .‎ 点睛:解绝对值不等式主要去绝对值符号,要去绝对值,必然有分类讨论,为避免分类讨论,可以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