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数学(理)金榜题名冲刺卷(二)(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高考数学(理)金榜题名冲刺卷(二)(解析版)

2020 年高考金榜冲刺卷(二) 数学(理) (考试时间:12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测试范围:高中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设 1 i 2i1 iz   (i 为虚数单位),则| |z  ( ) A. 0 B. 1 2 C.1 D. 2 【答案】C 【解析】       1 i 1 i1 i 2i 2i1 i 1 i 1 iz        i 2i i    ,则 1z  ,故选 C. 2.若集合 2 1|M y y x      ,  | 1N x y x   ,那么 M N =( ) A. 0, B. 0, C. 1, D. 1, 【答案】D 【解析】先求出集合  0,M   ,  1,N   ,然后画数轴得 M N = 1, ,故选 D. 3.已知等比数列 }{ na 的公比为正数,且 2 593 2aaa  ,则公比 q ( ) A. 2 1 B. 2 2 C. 2 D.2 【答案】C 【解析】 2 2 3 9 6 52a a a a  , 2 26 2 5 2a qa   ,因为 0q ,所以 2q ,故选 C. 4.七巧板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创造,被誉为“东方魔板”,它是由五块等腰直角三角形(两块全等的小三角 形,一块中三角形和两块全等的大三角形),一块正方形和一块平行四边形组成的.如图是一个用七巧板 拼成的正方形,若向正方形内随机抛掷 2000 粒绿豆(大小忽略不计),则落在图中阴影部分内绿豆粒数大 约为( ) A.750 B.500 C.375 D.250 【答案】C 【解析】因为 BIC GOH   ,故阴影部分的面积与梯形 EFOH 的面积相等, 3 3 1 4 4 4EFOH DOF BDFAS S S    ,所以落在阴影部分的概率 3 3, 2000 37516 16 EFOH BDFA SP S       ,故选 C. 5.若 , ,a b c 满足 22 3, log 5,3 2a cb   ,则( ) A.b a c  B.b c a  C. a b c  D. c b a  【答案】A 【解析】因为 2log 5b  ,则 2 5b  ,故 2 2 2b a  ,故 1b a  .又3 2 3c   ,故 1c  .综上,b a c  , 故选 A . 6.已知函数 ( ) sin3 ( 0, )f x a x a b a x     R 的值域为[ 5,3] ,函数 ( ) cosg x b ax  ,则 ( )g x 的 图象的对称中心为( ) A. , 5 ( )4 k k     Z B. , 5 ( )4 8 k k       Z C. , 4 ( )5 k k     Z D. , 4 ( )5 10 k k       Z 【答案】B 【解析】因为 ( ) [ ,2 ]f x b a b  ,又依题意知 ( )f x 的值域为[ 5,3] ,所以 2 3a b  得 4a  , 5b   , 所以 ( ) 5 cos4g x x   ,令 4 ( )2x k k  Z ,得 ( )4 8 kx k    Z ,则 ( )g x 的图象的对称中心为 , 5 ( )4 8 k k       Z .故选 B. 7.已知实数 ,x y 满足 3 0 6 0 x x y x y         ,若 z ax y  的最大值为3 9a  ,最小值为3 3a  ,则实数 a 的取值 范围是( ) A. 2,1 B. 1,1 C. 1,3 D. 2,3 【答案】B 【解析】作出实数 ,x y 满足的可行域如图所示: 可求得交点坐标 M(3,9),N(-3,3),P(3,-3),当目标函数经过 M 点时 3 9z a  ,当目标函数经过 N 点 时 3 3z a   ,当目标函数经过 P 点时 3 3z a  ,则由题意可得 3 9 3 3 3 3 3 3 a a a a         联立解得 1 1a   . 故选 B. 8.一个由两个圆柱组合而成的密闭容器内装有部分液体,小圆柱底面半径为 1r ,大圆柱底面半径为 2r ,如 图 1 放置容器时,液面以上空余部分的高为 1h ,如图 2 放置容器时,液面以上空余部分的高为 2h ,则 1 2 h h  ( ) A. 2 1 r r B. 2 1 2 r r       C. 3 2 1 r r       D. 2 1 r r 【答案】B 【解析】在图 1 中,液面以上空余部分的体积为 2 1 1r h ;在图 2 中,液面以上空余部分的体积为 2 2 2r h .因 为 2 2 1 1 2 2r h r h  ,所以 2 1 2 2 1 h r h r       .故选 B. 9.过双曲线 2 2 2 2: 1( 0, 0)x yC a ba b     的右焦点 F 作双曲线 C 的一条弦 AB,且 FA FB  =0,若以 AB 为直 径的圆经过双曲线 C 的左顶点,则双曲线 C 的离心率为( ) A. 2 B. 3 C.2 D. 5 【答案】C 【解析】因为 FA FB  =0,所以 F 是弦 AB 的中点.且 AB 垂直于 x 轴.因为以 AB 为直径的圆经过双曲线 C 的 左顶点,所以 2b a ca   ,即 2 2c a a ca    ,则 c a a  ,故 2ce a   .故选 C. 10.已知定义在 R 上的函数  f x 满足    1 1f x f x   且在 1, 上是增函数,不等式    2 1f ax f x   对任意 1 ,12x      恒成立,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 A. 3, 1  B. 2,0 C. 5, 1  D. 2,1 【答案】B 【解析】由    1 1f x f x   可知函数  f x 的对称轴为 x=1.因为  f x 在[ 5,5] 上是增函数,所以  f x 在[ 5,5] 上是减函数,因为 1 ,12x      ,所以 1 1 02 x    ,又因为不等式    2 1f ax f x   对 任意 1 ,12x      恒成立,所以,当 a=0 时,不等式    2 1f ax f x   显然成立;当 0a  时, 12 2 22ax a    ,根据题意可得      2 2 0f ax f f   ,故不满足题意;当 0a  时, 12 2 2 2a ax a     ,则 0 2 a  且 12 22 a  ,所以 2 0a   .综上,可得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2 0a   . 11.在三棱锥 P ABC 中,PA  平面 ABC , 2 3BAC   , 3AP  , 2 3AB  ,Q 是边 BC 上的一动 点,且直线 PQ 与平面 ABC 所成角的最大值为 3  ,则三棱锥 P ABC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A. 45 B. 57 C. 63 D.84 【答案】B 【解析】三棱锥 P ABC PA ABC中, 平面 ,  设直线 PQ 与平面 ABC 所成角为 ,如图所示;则 3sin PA PQ PQ    ,由题意知 的最大值是 3  ,∴ 3 3 2 PQ  ,解得 2 3PQ  , 即 PQ 的最小值为 2 3,∴ AQ 的最小值是 3 ,即点 A 到 BC 的距离为 3 , AQ BC  , 2 3AB BC   ,  6BC ;  取 ABC△ 的外接圆圆心为 O ,作OO‖ PA , 6 2sin120 r  ,解得 2 3r  ; 2 3O A   ,M 为 PA 的中点, 32 3 2OM O A PM    , , 由勾股定理得  2 23 572 3 ( )2 4CP R    ,∴三棱锥 P ABC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是 2 2574 4 ( ) 574S R       .故选 B. 12.若函数   1( 2) lnxf x a x e x x     在 (0,2) 上存在两个极值点,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 A. 2 1( , )4e   B. 1( , )e   C. 2 1 1 1( , ) ( , )4e e e     D. 2 1 1( , ) (1, )4e e    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 2 1 1( ) ( 1) 0xf x ae x x x      有两个不等根.即 2 1( 1)x xae x x   , (0,2)x ,有一根 1x  .另一根在方程 21 xx ea   , (0,2)x 中,令 2( ) xh x x e , (0,2)x , 2( ) ( 2 ) 0xh x e x x   所以 ( )h x 在 (0,2)x 且 1x  上单调递增.所以 1 (1) ,h ea    即 2( ) (0, ) ( ,4 )h x e e e  1 3a e  .所以 a  2 1 1, 1,e 4e        .故选 D. 二、填空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3.已知等差数列{ }na 中, 4 6 10a a  ,若前 5 项的和 5 5S  ,则其公差为___________. 【答案】2 【解析】 4 6 5 510 2 10 5a a a a      , 1 5 5 3 3 5( ) 5 5 1,2 a aS a a     公差为 5 3 5 1 2.2 2 a a   14.根据记载,最早发现勾股定理的人应是我国西周时期的数学家商高,商高曾经和周公讨论过“勾 3 股 4 弦 5”的问题.现有 ABC 满足“勾 3 股 4 弦 5”,其中“股” 4AB  , D 为“弦” BC 上一点(不含端 点),且 ABD 满足勾股定理,则  CB CA AD     _________. 【答案】144 25 【解析】由等面积法可得 3 4 12 5 5AD   ,依题意可得, AD BC ,所以   2 144 25CB CA AD AB AD AD           .故答案为144 25 . 15.若 4( )( 2 )ax y x y  的展开式中 2 3x y 的系数为 8,则 a _________. 【答案】1 【解析】 4( )( 2 )ax y x y  的展开式中含 2 3x y 的项为 3 3 2 2 2 2 3 4 4(2 ) ( ) (2 ) (32 24)ax C x y y C x y a x y       , 根据题意可得 32 24 8a   ,解得 1a  . 16.过抛物线C : 2 4x y 的准线上任意一点 P 作抛物线的切线 PA ,PB ,切点分别为 A ,B ,则 A 点到 准线的距离与 B 点到准线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是_________. 【答案】4 【解析】设  1 1,A x y ,  2 2,B x y ,则直线 PA , PB 的方程分别为 2 1 1 2 4 x xy x  , 2 2 2 2 4 x xy x  ,联立 解得 1 2 2P x xx  , 1 2 4P x xy  .又直线 PA ,PB 的方程分别可表示为 1 12 xy x y  , 2 22 xy x y  ,将 P 点坐标代入两方程,得 1 1 2 2 ,2 ,2 P P P P x xy y x xy y       所以直线 AB 的方程为 12 Px x y    ,即 12 Px xy   , 所以 A 点到准线的距离与 B 点到准线的距离之和为 1 2 1 22 1 1 22 2 P Px xy y x x                   2 1 2 1 2 4 4 42 4 P x xx x x      … .故答案为 4. 三、解答题:本题共 6 小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2 分)在 ABC 中,内角 A B C, , 的对边分别是 a b c, , ,且满足 tan tan 2 A a C b a   . (1)求角 C ; (2)设 D 为边 AB 的中点, ABC 的面积为3 3 ,求边 CD 的最小值. 【解析】(1)由正弦定理: sin 2 2sin sin a A b a B A   ,又 tan sin cos tan cos sin A A C C A C  , 由题 tan tan 2 A a C b a   ,所以 sin cos cos sin A C A C sin 2sin sin A B A   .因为sin 0A  ,所以 cos (2sin sin ) cos sinC B A A C  , 即 cos sin cos sin 2sin cosC A A C B C  ,即sin sin( ) 2sin cosB A C B C   , 因为sin 0B  ,所以 1cos 2C  ,则 3C  . (2)由 1 sin2ABCS ab C  ,即 1 33 3= 2 2ab  ,所以 12ab  . 由 1 ( )2CD CA CB    ,所以 2 2 21 ( 2 )4CD CA CB CA CB        2 2 2 21 1( 2 cos ) ( )4 4b a ab C b a ab      1 (2 ) 94 ab ab   当且仅当 a b 时取等,所以边 CD 的最小值为 3. 18.(12 分)某省新课改后某校为预测 2020 届高三毕业班的本科上线情况,从该校上一届高三(1)班到高 三(5)班随机抽取 50 人,得到各班抽取的人数和其中本科上线人数,并将抽取数据制成下面的条形统计 图. (1)根据条形统计图,估计本届高三学生本科上线率. (2)已知该省甲市 2020 届高考考生人数为 4 万,假设以(1)中的本科上线率作为甲市每个考生本科上线 的概率. ①若从甲市随机抽取 10 名高三学生,求恰有 8 名学生达到本科线的概率(结果精确到 0.01); ②已知该省乙市 2020 届高考考生人数为 3.6 万,假设该市每个考生本科上线率均为 (0 1)p p  ,若 2020 届高考本科上线人数乙市的均值不低于甲市,求 p 的取值范围. 可能用到的参考数据:取 40.36 0.0168 , 40.16 0.0007 . 【解析】(1)估计本科上线率为 4 6 7 8 5 60%50      . (2)①记“恰有 8 名学生达到本科线”为事件 A,由图可知,甲市每个考生本科上线的概率为 0.6, 则 8 8 2 2 4 10 10( ) 0.6 (1 0.6) 0.36 0.16 45 0.0168 0.16 0.12P A C C           . ②甲、乙两市 2020 届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分别记为 X,Y,依题意,可得 ~ (40000,0.6)X B , ~ (36000, )Y B p . 因为 2020 届高考本科上线人数乙市的均值不低于甲市,所以 EY EX ,即36000 40000 0.6p   , 解得 2 3p  ,又 0 1p  ,故 p 的取值范围为 2 ,13     . 19.(12 分)如图,等腰梯形 ABCD 中, / /AB CD , 1AD AB BC   , 2CD  ,E 为 CD 中点,以 AE 为折痕把 ADE 折起,使点 D 到达点 P 的位置( P平面 ABCE ). (1)证明: AE PB ; (2)若直线 PB 与平面 ABCE 所成的角为 4  ,求二面角 A PE C  的余弦值. 【解析】(1)证明:在等腰梯形 ABCD 中,连接 BD ,交 AE 于点O , / / ,AB CE AB CEQ , 四边形 ABCE 为平行四边形, AE BC AD DE    , ADE 为等边三角 形,在等腰梯形 ABCD 中, 3C ADE     , BD BC , BD AE  , 翻折后可得: ,OP AE OB AE  . 又 OP  平面 POB ,OB  平面 POB ,OP OB O , AE 平面 POB . PB  平面 POB , AE PB  . (2)解:在平面 POB 内作 PQ⊥OB,垂足为 Q,因为 AE⊥平面 POB,∴AE⊥PQ,因为 OB  平面 ABCE, AE  平 面 ABCE,AE∩OB=O,∴PQ⊥平面 ABCE,∴直线 PB 与平面 ABCE 夹角为 4PBQ   , 又因为 OP=OB,∴OP⊥OB,∴O、Q 两点重合,即 OP⊥平面 ABCE, 以 O 为原点,OE 为 x 轴,OB 为 y 轴,OP 为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题意得,各点坐标为 3 1 3 1 3 1 3(0,0, ), ( ,0,0), (0, ,0), ( ,0, ), ( , ,0)2 2 2 2 2 2 2P E C PE EC     , 设平面 PCE 的一个法向量为 1 ( , , )n x y z ,则 1 1 1 3 00 2 2, , 0 1 3 02 2 x zPE n EC n x y                设 3x  ,则 y=-1,z=1,∴ 1 ( 3,-1,1)n  ,由题意得平面 PAE 的一个法向量 2 (0,1,0)n  , 设二面角 A-EP-C 为 , 1 2 1 2 | | 1 5|cos |= 5| || | 5 n n n n         . 易知二面角 A-EP-C 为钝角,所以 5cos =- 5  . 20.(12 分)过椭圆 2 2 2 2 1( 0)x y a ba b     的左顶点 A 作斜率为 2 的直线,与椭圆的另一个交点为 B ,与 y 轴的交点为C ,已知 6 13AB BC  . (1)求椭圆的离心率; (2)设动直线 y kx m  与椭圆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P ,且与直线 4x  相交于点Q ,若 x 轴上存在一定点 (1,0)M ,使得 PM QM ,求椭圆的方程. 【解析】(1)∵ A ( ,0)a ,设直线方程为 2( )y x a  , 1 1( , )B x y , 令 0x  ,则 2y a ,∴ (0,2 )C a , ∴ 1 1 1 1( , ), ( ,2 )AB x a y BC x a y      ∵ 6 13AB BC  , ∴ 1x a = 1 1 1 6 6( ), (2 )13 13x y a y   ,整理得 1 1 13 12,19 19x a y a   , ∵ B 点在椭圆上,∴ 2 2 2 2 13 12( ) ( ) 119 19 a b    ,∴ 2 2 3 ,4 b a = ∴ 2 2 2 3 ,4 a c a   即 2 31 4e  ,∴ 1 2e  . (2)∵ 2 2 3 ,4 b a = 可设 2 23 . 4b t a t  ,∴椭圆的方程为 2 23 4 12 0x y t   , 由 2 23 4 12 0x y t y kx m        得 2 2 2(3 4 ) 8 4 12 0k x kmx m t     ,∵动直线 y kx m  与椭圆有且只有一个 公共点 P,∴ 0  ,即 2 2 2 264 4(3 4 )(4 12 ) 0k m m m t    ,整理得 2 23 4m t k t  , 设 P 1 1( , )x y 则有 1 2 2 8 4 2(3 4 ) 3 4 km kmx k k      , 1 1 2 3 3 4 my kx m k     , ∴ 2 2 4 3( , )3 4 3 4 km mP k k    ,又 (1,0)M ,Q (4,4 )k m ,若 x 轴上存在一定点 (1,0)M ,使得 PM QM , ∴ 2 2 4 3(1 , ) ( 3, (4 )) 03 4 3 4 km m k mk k         恒成立,整理得 2 23 4k m  , ∴ 2 23 4 3 4k t k t   恒成立,故 1t  ,所求椭圆方程为 2 2 14 3 x y  . 21.(12 分)函数  2 2( ) 2 2 ln 4f x x x x x x    . (1)求 ( )f x 在 x e 处的切线方程( 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2)设 3 2( ) 3 3 ( )g x x x x f x    ,若 1 2 1 2, (0, )x x x x  且 ,满足    1 2 8g x g x  ,求证: 1 2 1x x  . 【解析】(1) 2( )f e e ,    4 1 ln ,f x x x  则 ( ) 4( 1)f e e   , 故  f x 在 x e 处的切线方程为   2 4 1e ey x e    即   24 1 3 4 0e y e ex     ; (2)证明:由题可得      23 1 4 1 lng x x x x    ,  1 0g  , 当 0 1x  时, 1 0,ln 0x x   ,则   0g x  ;当 1x  时, 1 0,ln 0x x   ,则   0g x  , 所以,当 0x  时,   0g x  ,  g x 在 0,  上是增函数. 设      1 0 1G x g x g xx        , 则        2 2 4 3 1 1 1 13 1 1 4 1 1 lnG x g x g x x xx x x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当 0 1x  时, 1 0,ln 0x x   , 4 3 1 11 0,1 0,x x     则   0G x  ,  G x 在 0,1 上递减. 不妨设 1 20 x x  ,由于  g x 在 0,  上是增函数,则    1 2g x g x , 又    1 2 8g x g x  ,  1 4g  ,则      1 21g x g g x  ,于是 1 20 1x x   , 由 10 1x  ,  G x 在 0,1 上递减, 则      1 1 2 1 8G x G g   ,所以  1 1 1 8g x g x       ,则    1 2 1 1 8g g x g xx         , 又 2 1 1 1, 1xx   ,  g x 在 0,  上是增函数,所以, 2 1 1 xx  ,即 1 2 1x x  . (二)、选考题:共 10 分.请考生从 22、23 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2.【极坐标与参数方程】(10 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曲线 1C 的参数方程为 5 10 cos ( ) 10 sin x y        为参数 ,以坐标原点O 为极 点, 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 2C 的极坐标方程为 4cos  . (1)求曲线 1C 与曲线 2C 两交点所在直线的极坐标方程; (2)若直线l 的极坐标方程为 sin( ) 2 24     ,直线l 与 y 轴的交点为 M ,与曲线 1C 相交于 ,A B 两 点,求 MA MB 的值. 【解析】(1)曲线 1C 的普通方程为: 2 2( 5) 10x y   ,曲线 2C 的普通方程为: 2 2 4x y x  ,即 2 2( 2) 4x y   ,由两圆心的距离 3 ( 10 2, 10 2)d     ,所以两圆相交,所以两方程相减可得交线为 6 21 5x   ,即 5 2x  .所以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 5cos 2    . (2)直线l 的直角坐标方程: 4x y  ,则与 y 轴的交点为 (0,4)M 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 2 2 24 2 x t y t       ,带入曲线 1C 2 2( 5) 10x y   得 2 9 2 31 0t t   .设 ,A B 两点的参数 为 1t , 2t ,所以 1 2 9 2t t   , 1 2 31t t  ,所以 1t , 2t 同号.所以 1 2 1 2 9 2MA MB t t t t      . 23.【选修 4-5:不等式选讲】(10 分) 已知函数   2 1f x x a x    , a R . (1)当 1a  时,求   2f x  的解集; (2)若   2 1f x x  的解集包含集合 1 ,12      ,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解析】(1)当 1a  时,   2 1 1 2 1f x x a x x x        , 当   2f x  ,即 1 2 1 2x x    ,上述不等式可化为 1 2 1 1 2 2 x x x        ,或 1 12 1 2 1 2 x x x         ,或 1 1 2 1 2 x x x       , 10 2x   或 1 12 x  或 41 3x 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40 3x x      . (2)   2 1f x x  的解集包含 1 ,12      ,当 1 ,12x      时,不等式   2 1f x x  恒成立,即在 2 1 2 1x a x x     1 ,12x      上恒成立, 2 1 2 1x a x x      ,即 2x a  , 2 2x a    , 2 2x a x     在 1 ,12x      上恒成立,    max min2 2x a x   , 51 2a   , a 的取值范围为 51, 2 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