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7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文卷·2017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2017
2017届襄阳五中高三年级第一次适应性考试 数学(文科) 试 题 命题人:程玲 、张华齐 审题人:程玲 考试时间:2017年5月3日 满分:150分 A、 选择题 A、 已知集合,,全集,则等于 A. B. C. D. B、 复数,若,则实数的值是( ) A. B. C. D. C、 在中, ,给出满足条件,就能得到动点的轨迹方程,下表给出了一些条件及方程: 条件 方程 ①周长为 ②面积为 ③中, 则满足条件①,②,③的轨迹方程依次为( ) A. B. C. D. D、 已知中, 分别为角所对的边,且, , ,则的面积为( ) A. B. C. D. E、 小明订了一份报纸,送报人可能在早上6:30—7:30之间把报纸送到,小明离开家的时间在早上7:00—8:00之间,则他在离开家之前能拿到报纸的概率是( ) A. B. C. D. F、 过圆锥顶点的平面截去圆锥一部分,所得几何体的三视图 如图所示,则原圆锥的体积为( ) A. B. C. D. G、 如图,已知长方体的体积为6, 的正切值为,当的值最小时,长方体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A. B. C. D. A、 我国南宋数学家秦九韶(约公元1202—1261年)给出了求次多项式当时的值的一种简捷算法,该算法被后人命名为“秦九韶算法”.例如,可将3次多项式改写为: 之后进行求值.运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能求得多项式( )的值. A. B. C. D. B、 已知双曲线右焦点为,为双曲线左支上一点,点,则周长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C、 数列,满足,且,是函数的极值点,则的值是( ) A.2 B.3 C.4 D.5 D、 将函数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得函数的图象(如图) ,点分别是函数图象上轴两侧相邻的最高点和最低点,设,则的值为( ) A. B. C. D. E、 若函数的图象上存在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则对称点为的“孪生点对”,点对与可看作同一个“孪生点对”,若函数恰好有两个“孪生点对”,则实数的值为( ) A. B. C. 0或4 D. A、 填空题 F、 向量,,则向量在向量方向上的投影为__________. G、 设实数满足,则的取值范围为 . H、 祖暅(公元前5-6世纪),祖冲之之子,是我国齐梁时代的数学家. 他提出了一条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 ”这句话的意思是:两个等高的几何体若在所有等高处的水平截面的面积相等,则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 该原理在西方直到十七世纪才由意大利数学家卡瓦列利发现,比祖暅晚一千一百多年. 椭球体是椭圆绕其轴旋转所成的旋转体. 如图将底面直径皆为,高皆为的椭半球体及已被挖去了圆锥体的圆柱体放置于同一平面上. 以平行于平面的平面于距平面任意高处可横截得到及两截面,可以证明知总成立. 据此,由短轴长为,长轴为的椭圆绕长轴旋转所得的椭球体的体积是_________. A、 已知圆:和两点,,若圆上不存在点,使得为直角,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解答题 B、 (12分)在等差数列中,,.数列的前项和为,且. (Ⅰ)求数列及的通项公式; (Ⅱ)求数列的前项和. C、 (12分)为了研究一种昆虫的产卵数和温度是否有关,现收集了 7组观测数据列于下表中,并作出了散点图,发现样本点并没有分 布在某个带状区域内,两个变量并不呈线性相关关系,现分别用模 型①:与模型②:作为产卵数和温度的 回归方程来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温度 20 22 24 26 28 30 32 产卵数/个 6 10 21 24 64 113 322 400 484 576 676 784 900 1024 1.79 2.30 3.04 3.18 4.16 4.73 5.77 参考数据:,,,,, ,, 其中, , , , 附:对于一组数据,其回归直线 的斜率和截距的最小二乘估计分别为: , . (Ⅰ)在答题卡中分别画出关于的散点图、关于的散点图,根据散点图判断哪一个模 型更适宜作为回归方程类型?(给出判断即可,不必说明理由). (Ⅱ)根据表中数据,分别建立两个模型下建立关于的回归方程;并在两个模型下分别估计温度为时的产卵数.(与估计值均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参考数据: , , ) (Ⅲ)若模型①、②的相关指数分别为, ,请根据相关指数判断哪个模型的拟合效果更好. A、 (12分)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是正方形, 底面, , 分别是的中点. (Ⅰ)在图中画出过点的平面,使得平面(须说明画法,并给予证明); (Ⅱ)若过点的平面平面且截四棱锥所得截面的面积为,求四棱锥的体积. B、 (12分)如图,抛物线: 与圆: 相交于, 两点,且点的横坐标为.过劣弧上动点作圆的切线交抛物线于, 两点,分别以, 为切点作抛物线的切线, , 与相交于点.(注:抛物线上异于原点的某点处的切线方程为:) (Ⅰ)求的值; (Ⅱ)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C、 (12分)已知函数,其中. (Ⅰ) 当a=-1时,求证: ; (Ⅱ) 对任意,存在,使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其中e是自然对数的底数,e=2.71828…) D、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的方程为,曲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 (Ⅰ)已知在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取相同的长度单位,且以原点为极点,以轴正半轴为极轴)中,点的极坐标为,判断点与曲线的位置关系; (Ⅱ)设点是曲线上的一个动点,求它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小值. E、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已知函数,且恒成立. (Ⅰ)求实数的最大值; (Ⅱ)当取最大时,求不等式的解集. 第一次适应性考试数学(文)参考答案 DDACD DCAAC DD 13.-3 14. 15. 16.(0,4)∪(6,+∞) 17.(Ⅰ),;.....................................................................(6分) (II).........................................................................(12分) 18.(Ⅰ)画出关于的散点图,如图: 关于的散点图,如图. 根据散点图可判断模型②更适宜作为回归方程类型.........................(4分) (II)对于模型①:设,则, 其中, , 所以, 当时,估计温度为. 对于模型②: , 其中, . 所以, ..................................................................(9分) 当时,估计温度为. (Ⅲ)因为,所以模型②的拟合效果更好. ..................(12分) 19.(Ⅰ)如图所示,分别取的中点,连接,因为, ,所以,即四点共面,则平面为所求平面,因为, 面, 面,所以面. 同理可得: 面,且,所以面.............(6分) (II)设,则, ,由(1)知截面面积为梯形的面积,∵面, ,,又,,又,,所以梯形为直角梯形.在中,,,又,∴,∴,∴. .................................................(12分) 20.(Ⅰ)由点的横坐标为,可得点的坐标为, 代入,解得 .................................................(2分) (II)设点,,;所以切线、方程为:,联立可得点坐标满足,又与圆相切于点,所以方程为,其中, 满足, ,联立直线与抛物线,得,所以可知坐标满足,所以,代入得,又,所以 动点的轨迹方程为, ..............................(12分) 21.(Ⅰ)当a=-1时, (x>0), 则,令,得. 当时, , 单调递增; 当时, , 单调递减. 故当时,函数取得极大值,也为最大值,所以, 所以, ,得证. .................................................(3分) (II)原题即对任意,存在,使成立, 只需. 设,则,令,则对于恒成立,所以为上的增函数, 于是,即对于恒成立, 所以为上的增函数, 则. .................................................(7分) 令,则, 当≥0时, 为的减函数,且其值域为R,符合题意. 当<0时, ,由得, 由得,则p(x)在上为增函数;由得,则p(x)在上为减函数,所以, 从而由,解得..................................................(11分) 综上所述,的取值范围是. ................................................(12分) 22.(Ⅰ)把极坐标系下的点化为直角坐标,得,曲线的普通方程为,把代入得,所以在曲线内...................................(4分) (II)因为点在曲线上,故可设点的坐标为, 从而点到直线的距离为 (其中), 由此得时,取得最小值,且最小值为. .............(10分) ⑴ (Ⅰ)因为,且恒成立, 所以只需,又因为 ,当且仅当且时,等号成立. 所以,即的最大值为. .................................(5分) (II)当的最大值为时原式即为, 当时,可得,解得; 当时,可得,无解; 当时,可得,可得; 综上可得,原不等式的解集是 ....................................(10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