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6 发布 |
- 37.5 KB |
- 6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B版推理与证明、算法、复数学案
第十二篇 推理与证明、算法、复数A 第1讲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最新考纲] 1.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2.了解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 3.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知 识 梳 理 1.合情推理 (1)归纳推理: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言之,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2)类比推理: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简言之,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3)合情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都是根据已有的事实,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再进行归纳、类比,然后提出猜想的推理,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合情推理. 2.演绎推理 (1)演绎推理: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我们把这种推理称为演绎推理.简言之,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2)“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包括: ①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 ②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 ③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作出的判断. 辨 析 感 悟 1.对合情推理的认识 (1)归纳推理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类比推理得到的结论一定正确.(×) (2)由平面三角形的性质推测空间四面体的性质,这是一种合情推理.(√) (3)在类比时,平面中的三角形与空间中的平行六面体作为类比对象较为合适.(×) (4)(教材习题改编)一个数列的前三项是1,2,3,那么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n(n∈N*).(×) (5)(2018·安庆调研改编)在平面上,若两个正三角形的边长比为1∶2,则它们的面积比为1∶4,类似地,在空间中,若两个正四面体的棱长比为1∶2,则它们的体积比为1∶8.(√) 2.对演绎推理的认识 (6)“所有3的倍数都是9的倍数,某数m是3的倍数,则m一定是9的倍数”,这是三段论推理,但其结论是错误的.(√) (7)在演绎推理中,只要符合演绎推理的形式,结论就一定正确.(×) [感悟·提升] 三点提醒 一是合情推理包括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所得到的结论都不一定正确,其结论的正确性是需要证明的. 二是在进行类比推理时,要尽量从本质上去类比,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否则只抓住一点表面现象甚至假象就去类比,就会犯机械类比的错误,如(3). 三是应用三段论解决问题时,应首先明确什么是大前提,什么是小前提,如果大前提与推理形式是正确的,结论必定是正确的.如果大前提错误,尽管推理形式是正确的,所得结论也是错误的.如(7). 学生用书第200页 考点一 归纳推理 【例1】 (2018·湖北卷)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家研究过各种多边形数,如三角形数1,3,6,10,…,第n个三角形数为=n2+n,记第n个k边形数为N(n,k)(k≥3),以下列出了部分k边形数中第n个数的表达式: 三角形数 N(n,3)=n2+n, 正方形数 N(n,4)=n2, 五边形数 N(n,5)=n2-n, 六边形数 N(n,6)=2n2-n …… 可以推测N(n,k)的表达式,由此计算N(10,24)=____________. 解析 由N(n,3)=n2+n, N(n,4)=n2+n, N(n,5)=n2+n, N(n,6)=n2+n, 推测N(n,k)=n2+n,k≥3. 从而N(n,24)=11n2-10n,N(10,24)=1 000. 答案 1 000 规律方法 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由归纳推理所得的结论不一定正确,通常归纳的个体数目越多,越具有代表性,那么推广的一般性命题也会越可靠,它是一种发现一般性规律的重要方法. 【训练1】 (1)(2018·佛山质检)观察下列不等式: ①<1;②+<;③++<. 则第5个不等式为________. (2)(2018·陕西卷)观察下列等式 (1+1)=2×1 (2+1)(2+2)=22×1×3 (3+1)(3+2)(3+3)=23×1×3×5 …… 照此规律,第n个等式可为________. 解析 (2)由已知的三个等式左边的变化规律,得第n个等式左边为(n+1)(n+2)…(n+n),由已知的三个等式右边的变化规律,得第n个等式右边为2n与n个奇数之积,即2n×1×3×5×…×(2n-1). 答案 (1)++++< (2)(n+1)(n+2)…(n+n)=2n×1×3×…×(2n-1) 考点二 类比推理 【例2】 在平面几何里,有“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内切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为S△ABC=(a+b+c)r”,拓展到空间,类比上述结论,“若四面体A-BCD的四个面的面积分别为S1,S2,S3,S4,内切球的半径为r,则四面体的体积为________”. 审题路线 三角形面积类比为四面体的体积⇒三角形的边长类比为四面体四个面的面积⇒内切圆半径类比为内切球的半径⇒二维图形中类比为三维图形中的⇒得出结论. 答案 V四面体A-BCD=(S1+S2+S3+S4)r 规律方法 在进行类比推理时,不仅要注意形式的类比,还要注意方法的类比,且要注意以下两点:①找两类对象的对应元素,如:三角形对应三棱锥,圆对应球,面积对应体积等等;②找对应元素的对应关系,如:两条边(直线)垂直对应线面垂直或面面垂直,边相等对应面积相等. 【训练2】 二维空间中圆的一维测度(周长)l=2πr,二维测度(面积)S=πr2,观察发现S′=l;三维空间中球的二维测度(表面积)S=4πr2,三维测度(体积)V=πr3,观察发现V′=S.则四维空间中“超球”的四维测度W=2πr4,猜想其三维测度V =________. 解析 由已知,可得圆的一维测度为二维测度的导函数;球的二维测度是三维测度的导函数.类比上述结论,“超球”的三维测度是四维测度的导函数,即V=W′=(2πr4)′=8πr3. 答案 8πr3 考点三 演绎推理 【例3】 数列{an}的前n项和记为Sn,已知a1=1,an+1=Sn(n∈N*).证明: (1)数列是等比数列; (2)Sn+1=4an. 证明 (1)∵an+1=Sn+1-Sn,an+1=Sn, ∴(n+2)Sn=n(Sn+1-Sn),即nSn+1=2(n+1)Sn. ∴=2·,又=1≠0, (小前提) 故是以1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结论) (大前提是等比数列的定义,这里省略了) (2)由(1)可知=4·(n≥2), ∴Sn+1=4(n+1)·=4··Sn-1 =4an(n≥2), (小前提) 又a2=3S1=3,S2=a1+a2=1+3=4=4a1,(小前提) ∴对于任意正整数n,都有Sn+1=4an.(结论) (第(2)问的大前提是第(1)问的结论以及题中的已知条件) 学生用书第201页 规律方法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其一般形式是三段论,应用三段论解决问题时,应当首先明确什么是大前提和小前提,如果前提是显然的,则可以省略. 【训练3】 “因为对数函数y=logax是增函数(大前提),而y=logx是对数函数(小前提),所以y=logx是增函数(结论)”,以上推理的错误是( ). A.大前提错误导致结论错误 B.小前提错误导致结论错误 C.推理形式错误导致结论错误 D.大前提和小前提错误导致结论错误 解析 当a>1时,函数y=logax是增函数;当0<a<1时,函数y=logax是减函数.故大前提错误导致结论错误. 答案 A 1.合情推理主要包括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数学研究中,在得到一个新结论前,合情推理能帮助猜测和发现结论,在证明一个数学结论之前,合情推理常常能为证明提供思路与方向. 2.演绎推理是从一般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的推理方法,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常用的一般模式是三段论.数学问题的证明主要通过演绎推理来进行. 3.合情推理仅是“合乎情理”的推理,它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而演绎推理得到的结论一定正确(前提和推理形式都正确的前提下). 创新突破12——新定义下的归纳推理 【典例】 (2018·湖南卷)对于E={a1,a2,…,a100}的子集X={ai1,ai2,…,aik},定义X的“特征数列”为x1,x2,…,x100,其中xi1=xi2=…=xik=1,其余项均为0.❶例如:子集{a2,a3}的“特征数列”为0,1,1,0,0,…,0.❷ (1)子集{a1,a3,a5}的“特征数列”的前3项和等于______; (2)若E的子集P的“特征数列”p1,p2,…,p100满足p1=1,pi+pi+1=1,1≤i≤99;E的子集Q的“特征数列”q1,q2,…,q100满足q1=1,qj+qj+1+ qj+2=1,1≤j≤98,则P∩Q的元素个数为________. 突破1:读懂信息❶,对于集合X={ai1,ai2,…,aik}来说,定义X的“特征数列”为x1,x2,…,x100是一个新的数列,该数列的xi1=xi2=…=xik=1,其余项均为0. 突破2:通过例子❷:“子集{a2,a3}的特征数列为0,1,1,0,0,…,0”来理解“特征数列”的特征;第2项,第3项为1,其余项为0. 突破3:根据p1=1,pi+pi+1=1可写出子集P的“特征数列”为:1,0,1,0,1,0,…,1,0,归纳出子集P;同理,子集Q的特征数列为1,0,0,1,0,0,…,1,0,0,归纳出子集Q. 突破4:由P与Q的前几项的规律,找出子集P与子集Q的公共元素即可. 解析 (1)根据题意可知子集{a1,a3,a5}的“特征数列”为1,0,1,0,1,0,0,…,0,此数列前3项和为2. (2)根据题意可写出子集P的“特征数列”为1,0,1,0,1,0,…,1,0,则P={a1,a3,…,a2n-1,…,a99}(1≤n≤50), 子集Q的“特征数列”为1,0,0,1,0,0,…,1,0,0,1,则Q={a1,a4,…,a3k-2,…,a100}(1≤k≤34),则P∩Q={a1,a7,a13,…,a97},共有17项. 答案 (1)2 (2)17 [反思感悟] 此类问题一定要抓住题设中的例子与定义的紧密结合, 细心观察,寻求相邻项及项与序号之间的关系,需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自主体验】 若定义在区间D上的函数f(x)对于D上的n个值x1,x2,…,xn总满足[f(x1)+f(x2)+…+f(xn)]≤f,称函数f(x)为D上的凸函数.现已知f(x)=sin x在(0,π)上是凸函数,则在△ABC中,sin A+sin B+sin C的最大值是________. 解析 已知[f(x1)+f(x2)+…+f(xn)]≤ f, (大前提) 因为f(x)=sin x在(0,π)上是凸函数,(小前提) 所以f(A)+f(B)+f(C)≤3f,(结论) 即sin A+sin B+sin C≤3sin =. 因此sin A+sin B+sin C的最大值是. 答案 对应学生用书P379 基础巩固题组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1.正弦函数是奇函数,f(x)=sin(x2+1)是正弦函数,因此f(x)=sin(x2+1)是奇函数,以上推理( ). A.结论正确 B.大前提不正确 C.小前提不正确 D.全不正确 解析 f(x)=sin(x2+1)不是正弦函数而是复合函数,所以小前提不正确. 答案 C 2.观察(x2)′=2x,(x4)′=4x3,(cos x)′=-sin x,由归纳推理得:若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x)=f(x),记g(x)为f(x)的导函数,则g(-x)=( ). A.f(x) B.-f(x) C.g(x) D.-g(x) 解析 由已知得偶函数的导函数为奇函数,故g(-x)=-g(x). 答案 D 3.(2018·江西卷)观察下列各式:a+b=1,a2+b2=3,a3+b3=4,a4+b4=7,a5+b5=11,…,则a10+b10等于( ). A.28 B.76 C.123 D.199 解析 从给出的式子特点观察可推知,等式右端的值,从第三项开始,后一个式子的右端值等于它前面两个式子右端值的和,照此规律,则a10+b10=123. 答案 C 4.(2018·长春调研)类比“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的形式,对于给定的两个函数:S(x)=ax-a-x,C(x)=ax+a-x,其中a>0,且a≠1,下面正确的运算公式是( ). ①S(x+y)=S(x)C(y)+C(x)S(y); ②S(x-y)=S(x)C(y)-C(x)S(y); ③2S(x+y)=S(x)C(y)+C(x)S(y); ④2S(x-y)=S(x)C(y)-C(x)S(y).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经验证易知①②错误.依题意,注意到2S(x+y)=2(ax+y-a-x-y),S(x)C(y)+C(x)S(y)=2(ax+y-a-x-y),因此有2S(x+y)=S(x)C(y)+C(x)S(y);同理有2S(x-y)=S(x)C(y)-C(x)S(y).综上所述,选B. 答案 B 5.由代数式的乘法法则类比推导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法则: ①“mn=nm”类比得到“a·b=b·a”; ②“(m+n)t=mt+nt”类比得到“(a+b)·c=a·c+b·c”; ③“(m·n)t=m(n·t)”类比得到“(a·b)·c=a·(b·c)”; ④“t≠0,mt=xt⇒m=x”类比得到“p≠0,a·p=x·p⇒a=x”; ⑤“|m·n|=|m|·|n|”类比得到“|a·b|=|a|·|b|”; ⑥“=”类比得到“=”. 以上式子中,类比得到的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解析 ①②正确;③④⑤⑥错误. 答案 B 二、填空题 6.(2018·西安五校联考)观察下式:1=12;2+3+4=32;3+4+5+6+7=52;4+5+6+7+8+9+10=72,…,则得出结论:________. 解析 各等式的左边是第n个自然数到第3n-2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右边是中间奇数的平方,故得出结论:n+(n+1)+(n+2)+…+(3n-2)=(2n-1)2. 答案 n+(n+1)+(n+2)+…+(3n-2)=(2n-1)2 7.若等差数列{an}的首项为a1,公差为d,前n项的和为Sn,则数列为等差数列,且通项为=a1+(n-1)·,类似地,请完成下列命题: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bn}的首项为b1,公比为q,前n项的积为Tn,则________. 答案 数列{}为等比数列,且通项为=b1()n-1 8.(2018·揭阳一模)给出下列等式:=2cos ,=2cos ,=2cos ,请从中归纳出第n个等式:=________. 答案 2cos 三、解答题 9.给出下面的数表序列: 表1 表2 表3 1 1 3 1 3 5 4 4 8 12 … 其中表n(n=1,2,3,…)有n行,第1行的n个数是1,3,5,…,2n-1,从第2行起,每行中的每个数都等于它肩上的两数之和. 写出表4,验证表4各行中的数的平均数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构成等比数列,并将结论推广到表n(n≥3)(不要求证明). 解 表4为 1 3 5 7 4 8 12 12 20 32 它的第1,2,3,4行中的数的平均数分别是4,8,16,32,它们构成首项为4,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将这一结论推广到表n(n≥3),即表n(n≥3)各行中的数的平均数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构成首项为n,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10.f(x)=,先分别求f(0)+f(1),f(-1)+f(2),f(-2)+f (3),然后归纳猜想一般性结论,并给出证明. 解 f(0)+f(1)=+ =+=+=, 同理可得:f(-1)+f(2)=,f(-2)+f(3)=. 由此猜想f(x)+f(1-x)=. 证明:f(x)+f(1-x)=+ =+=+ ==. 能力提升题组 (建议用时:2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8·江西卷)观察下列事实:|x|+|y|=1的不同整数解(x,y)的个数为4,|x|+|y|=2的不同整数解(x,y)的个数为8,|x|+|y|=3的不同整数解(x,y)的个数为12,…,则|x|+|y|=20的不同整数解(x,y)的个数为( ). A.76 B.80 C.86 D.92 解析 由|x|+|y|=1的不同整数解的个数为4,|x|+|y|=2的不同整数解的个数为8,|x|+|y|=3的不同整数解的个数为12,归纳推理得|x|+|y|=n的不同整数解的个数为4n,故|x|+|y|=20的不同整数解的个数为80.故选B. 答案 B 2.古希腊人常用小石子在沙滩上摆成各种形状来研究数. 比如: 他们研究过图1中的1,3,6,10,…,由于这些数能够表示成三角形,将其称为三角形数;类似地,称图2中的1,4,9,16,…,这样的数为正方形数.下列数中既是三角形数又是正方形数的是( ). A.289 B.1 024 C.1 225 D.1 378 解析 观察三角形数:1,3,6,10,…,记该数列为{an},则a1=1, a2=a1+2, a3=a2+3, … an=an-1+n. ∴a1+a2+…+an=(a1+a2+…+an-1)+(1+2+3+…+n)⇒an=1+2+3+…+n=, 观察正方形数:1,4,9,16,…,记该数列为{bn},则bn=n2.把四个选项的数字,分别代入上述两个通项公式,可知使得n都为正整数的只有1 225. 答案 C 二、填空题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P(x,y)的坐标x,y均为整数,则称点P为格点.若一个多边形的顶点全是格点,则称该多边形为格点多边形.格点多边形的面积记为S,其内部的格点数记为N,边界上的格点数记为L.例如图中△ABC是格点三角形,对应的S=1,N=0,L=4. (1)图中格点四边形DEFG对应的S,N,L分别是________; (2)已知格点多边形的面积可表示为S=aN+bL+c,其中a,b,c为常数.若某格点多边形对应的N=71,L=18,则S=________(用数值作答). 解析 (1)四边形DEFG是一个直角梯形,观察图形可知:S=(+2)××=3,N=1,L=6. (2)由(1)知,S四边形DEFG=a+6b+c=3. S△ABC=4b+c=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取一“田”字型四边形,构成边长为2的正方形,该正方形中S=4,N=1,L=8.则S=a+8b+c=4.联立解得a=1,b=.c=-1. ∴S=N+L-1,∴若某格点多边形对应的N=71,L=18,则S=71+×18-1=79. 答案 (1)3,1,6 (2)79 三、解答题 4.(2018·福建卷)某同学在一次研究性学习中发现,以下五个式子的值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①sin213°+cos217°-sin 13°cos 17°; ②sin215°+cos215°-sin 15°cos 15°; ③sin218°+cos212°-sin 18°cos 12°; ④sin2(-18°)+cos248°-sin(-18°)cos 48°; ⑤sin2(-25°)+cos255°-sin(-25°)cos 55°. (1)试从上述五个式子中选择一个,求出这个常数; (2)根据(1)的计算结果,将该同学的发现推广为三角恒等式,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 (1)选择②式,计算如下: sin215°+cos215°-sin 15°cos 15°=1-sin 30°=1-=. (2)三角恒等式为sin2α+cos2(30°-α)-sin αcos(30°-α)=. 证明如下: sin2α+cos2(30°-α)-sin αcos(30°-α)=sin2α+(cos 30°cos α+sin 30°sin α)2-sin α·(cos 30°cos α+sin 30°sin α)=sin2α+cos2α+sin αcos α+sin2α-sin αcos α-sin2α=sin2α+cos2α=. 学生用书第202页 第2讲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最新考纲] 1.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 2.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 知 识 梳 理 1.直接证明 (1)综合法 ①定义: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 ②框图表示:P⇒Q1→Q1⇒Q2→Q2⇒Q3→…→Qn⇒Q (其中P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公理、定理等,Q表示要证的结论). ③思维过程:由因导果. (2)分析法 ①定义: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 ②框图表示:Q⇐P1→P1⇐P2→P2⇐P3→…→ 得到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其中Q表示要证明的结论). ③思维过程:执果索因. 2.间接证明 反证法:假设原命题不成立(即在原命题的条件下,结论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原命题成立的证明方法. 辨 析 感 悟 对三种证明方法的认识 (1)分析法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要条件.(×) (2)反证法是指将结论和条件同时否定,推出矛盾.(×) (3)在解决问题时,常常用分析法寻找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再用综合法展现解决问题的过程.(√) (4)证明不等式+<+最合适的方法是分析法.(√) [感悟·提升] 两点提醒 一是分析法是“执果索因”,特点是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其逐步推理,实际上是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如(1); 二是应用反证法证题时必须先否定结论,把结论的反面作为条件,且必须根据这一条件进行推理,否则,仅否定结论,不从结论的反面出发进行推理,就不是反证法.所谓矛盾主要指:①与已知条件矛盾;②与假设矛盾;③与定义、公理、定理矛盾;④与公认的简单事实矛盾;⑤自相矛盾. 考点一 综合法的应用 【例1】 (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设a,b,c均为正数,且a+b+c=1,证明: (1)ab+bc+ac≤;(2)++≥1. 证明 (1)由a2+b2≥2ab,b2+c2≥2bc,c2+a2≥2ac得 a2+b2+c2≥ab+bc+ca.由题设得(a+b+c)2=1, 即a2+b2+c2+2ab+2bc+2ca=1. 所以3(ab+bc+ca)≤1,即ab+bc+ca≤. (2)因为+b≥2a,+c≥2b,+a≥2c, 故+++(a+b+c)≥2(a+b+c), 即++≥a+b+c.所以++≥1. 学生用书第203页 规律方法 综合法往往以分析法为基础,是分析法的逆过程,但更要注意从有关不等式的定理、结论或题设条件出发,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推导证明. 【训练1】 (1)设a>0,b>0,a+b=1,求证:++≥8. (2)已知a,b,c是全不相等的正实数,求证:++>3. 证明 (1)∵a+b=1, ∴++=++ =1++1++≥2+2+ =2+2+4=8,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2)∵a,b,c全不相等,且都大于0. ∴与,与,与全不相等, ∴+>2,+>2,+>2, 三式相加得+++++>6, ∴++>3, 即++>3. 考点二 分析法的应用 【例2】 已知a>0,求证:-≥a+-2. 审题路线 从结论出发⇒观察不等式两边的符号⇒移项(把不等式两边都变为正项)⇒平方⇒移项整理⇒平方⇒移项整理可得显然成立的结论. 证明 (1)要证-≥a+-2, 只需要证+2≥a++. ∵a>0,故只需要证2≥2, 即a2++4+4 ≥a2+2++2+2, 从而只需要证2≥, 只需要证4≥2, 即a2+≥2,而上述不等式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 规律方法 (1)逆向思考是用分析法证题的主要思想,通过反推,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正确把握转化方向是使问题顺利获解的关键. (2)证明较复杂的问题时,可以采用两头凑的办法,即通过分析法找出某个与结论等价(或充分)的中间结论,然后通过综合法证明这个中间结论,从而使原命题得证. 【训练2】 已知m>0,a,b∈R,求证:2≤. 证明 ∵m>0,∴1+m>0.所以要证原不等式成立, 只需证(a+mb)2≤(1+m)(a2+mb2) 即证m(a2-2ab+b2)≥0, 即证(a-b)2≥0,而(a-b)2≥0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得证. 考点三 反证法的应用 【例3】 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a1=1+,S3=9+3. (1)求数列{an}的通项an与前n项和Sn; (2)设bn=(n∈N*),求证:数列{bn}中任意不同的三项都不可能成为等比数列. (1)解 由已知得∴d=2, 故an=2n-1+,Sn=n(n+). (2)证明 由(1)得bn==n+. 假设数列{bn}中存在三项bp,bq,br(p,q,r∈N*,且互不相等)成等比数列,则b=bpbr. 即(q+)2=(p+)(r+). ∴(q2-pr)+(2q-p-r)=0. ∵p,q,r∈N*,∴ ∴2=pr,(p-r)2=0. ∴p=r,与p≠r矛盾. ∴数列{bn}中任意不同的三项都不可能成等比数列. 学生用书第204页 规律方法 用反证法证明不等式要把握三点:(1)必须先否定结论,即肯定结论的反面;(2)必须从否定结论进行推理,即应把结论的反面作为条件,且必须依据这一条件进行推证;(3)推导出的矛盾可能多种多样,有的与已知矛盾,有的与假设矛盾,有的与已知事实矛盾等,且推导出的矛盾必须是明显的. 【训练3】 已知a≥-1,求证三个方程:x2+4ax-4a+3=0,x2+(a-1)x+a2=0,x2+2ax-2a=0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数根. 证明 假设三个方程都没有实数根,则 ⇒ ∴-<a<-1. 这与已知a≥-1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故原结论成立. 1.分析法的特点: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 2.综合法的特点: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出未知. 3.分析法和综合法各有优缺点.分析法思考起来比较自然,容易寻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缺点是思路逆行,叙述较繁;综合法从条件推出结论,较简捷地解决问题,但不便于思考.实际证题时常常两法兼用,先用分析法探索证明途径,然后再用综合法叙述出来. 4.利用反证法证明数学问题时,要假设结论错误,并用假设的命题进行推理,没有用假设命题推理而推出矛盾结果,其推理过程是错误的. 答题模板13——反证法在证明题中的应用 【典例】 (14分)(2018·北京卷)直线y=kx+m(m≠0)与椭圆W:+y2=1相交于A,C两点,O是坐标原点. (1)当点B的坐标为(0,1),且四边形OABC为菱形时,求AC的长; (2)当点B在W上且不是W的顶点时,证明:四边形OABC不可能为菱形. [规范解答] (1)解 因为四边形OABC为菱形, 所以AC与OB相互垂直平分. (2分) 所以可设A,代入椭圆方程得+=1, 即t=±. 所以|AC|=2. (5分) (2)证明 假设四边形OABC为菱形. 因为点B不是W的顶点,且AC⊥OB,所以k≠0. 由消y并整理得 (1+4k2)x2+8kmx+4m2-4=0. (7分) 设A(x1,y1),C(x2,y2),则 =-, =k·+m=. 所以AC的中点为M. (9分) 因为M为AC和OB的交点,且m≠0,k≠0, 所以直线OB的斜率为-.(11分) 因为k·≠-1,所以AC与OB不垂直. (13分) 所以四边形OABC不是菱形,与假设矛盾. 所以当点B不是W的顶点时,四边形OABC不可能为菱形.(14分) [反思感悟] (1)掌握反证法的证明思路及证题步骤,明确作假设是反证法的基础,应用假设是反证法的基本手段,得到矛盾是反证法的目的. (2)当证明的结论和条件联系不明显、直接证明不清晰或正面证明分类较多、而反面情况只有一种或较少时,常采用反证法. (3)利用反证法证明时,一定要回到结论上去. 答题模板 用反证法证明数学命题的答题模板: 第一步:分清命题“p→q”的条件和结论; 第二步:作出与命题结论q相矛盾的假定綈q; 第三步:由p和綈q出发,应用正确的推理方法,推出矛盾结果; 第四步:断定产生矛盾结果的原因,在于所作的假设綈q不真,于是原结论q成立,从而间接地证明了命题. 学生用书第205页 【自主体验】 设直线l1:y=k1x+1,l2:y=k2x-1,其中实数k1,k2满足k1k2+2=0. (1)证明:l1与l2相交; (2)证明:l1与l2的交点在椭圆2x2+y2=1上. 证明 (1)假设l1与l2不相交, 则l1与l2平行或重合,有k1=k2, 代入k1k2+2=0,得k+2=0. 这与k1为实数的事实相矛盾,从而k1≠k2, 即l1与l2相交. (2)由方程组 解得交点P的坐标为. 从而2x2+y2=22+2 ===1, 所以l1与l2的交点P(x,y)在椭圆2x2+y2=1上. 对应学生用书P381 基础巩固题组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1.(2018·安阳模拟)若a<b<0,则下列不等式中成立的是( ). A.< B.a+>b+ C.b+>a+ D.< 解析 (特值法)取a=-2,b=-1,验证C正确. 答案 C 2.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已知a,b∈N,若ab可被5整除,则a,b中至少有一个能被5整除”时,反设正确的是( ). A.a,b都不能被5整除 B.a,b都能被5整除 C.a,b中有一个不能被5整除 D.a,b中有一个能被5整除 解析 由反证法的定义得,反设即否定结论. 答案 A 3.(2018·上海模拟)“a=”是“对任意正数x,均有x+≥1”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 当a=时,x+≥2=1,当且仅当x=,即x=时取等号;反之,显然不成立. 答案 A 4.(2018·张家口模拟)分析法又称执果索因法,若用分析法证明:“设a>b>c,且a+b+c=0,求证<a”索的因应是( ). A.a-b>0 B.a-c>0 C.(a-b)(a-c)>0 D.(a-b)(a-c)<0 解析 由题意知<a⇐b2-ac<3a2 ⇐(a+c)2-ac<3a2 ⇐a2+2ac+c2-ac-3a2<0 ⇐-2a2+ac+c2<0 ⇐2a2-ac-c2>0 ⇐(a-c)(2a+c)>0⇐(a-c)(a-b)>0. 答案 C 5.(2018·天津模拟)p=+,q=·(m,n,a,b,c,d均为正数),则p,q的大小为( ). A.p≥q B.p≤q C.p>q D.不确定 解析 q= ≥=+=p. 答案 B 二、填空题 6.下列条件:①ab>0,②ab<0,③a>0,b>0,④a<0,b<0,其中能使+≥2成立的条件的个数是________. 解析 要使+≥2,只需>0且>0成立,即a,b不为0且同号即可,故①③④能使+≥2成立. 答案 3 7.已知a,b,m均为正数,且a>b,则与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解析 -==, ∵a,b,m>0,且a>b,∴b-a<0,∴<. 答案 < 8.设a,b是两个实数,给出下列条件:①a+b>2;②a2+b2>2.其中能推出:“a,b中至少有一个大于1”的条件的是________(填上序号). 答案 ① 三、解答题 9.若a,b,c是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 lg+lg+lg>lg a+lg b+lg c. 证明 ∵a,b,c∈(0,+∞), ∴≥>0,≥>0,≥>0. 又上述三个不等式中等号不能同时成立. ∴··>abc成立. 上式两边同时取常用对数, 得lg>lg abc, ∴lg+lg+lg>lg a+lg b+lg c. 10.(2018·鹤岗模拟)设数列{a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Sn是它的前n项和. (1)求证:数列{Sn}不是等比数列; (2)数列{Sn}是等差数列吗?为什么? (1)证明 假设数列{Sn}是等比数列,则S=S1S3, 即a(1+q)2=a1·a1·(1+q+q2), 因为a1≠0,所以(1+q)2=1+q+q2, 即q=0,这与公比q≠0矛盾, 所以数列{Sn}不是等比数列. (2)解 当q=1时,Sn=na1,故{Sn}是等差数列; 当q≠1时,{Sn}不是等差数列,否则2S2=S1+S3, 即2a1(1+q)=a1+a1(1+q+q2), 得q=0,这与公比q≠0矛盾. 综上,当q=1时,数列{Sn}是等差数列;当q≠1时,{Sn}不是等差数列. 能力提升题组 (建议用时:2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8·漳州一模)设a,b,c均为正实数,则三个数a+,b+,c+( ). A.都大于2 B.都小于2 C.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 D.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 解析 ∵a>0,b>0,c>0, ∴++=++ ≥6,当且仅当a=b=c=1时,“=”成立,故三者不能都小于2,即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 答案 D 2.已知函数f(x)=x,a,b是正实数,A=f,B=f(),C=f,则A,B,C的大小关系为( ). A.A≤B≤C B.A≤C≤B C.B≤C≤A D.C≤B≤A 解析 ∵≥≥,又f(x)=x在R上是减函数,∴f≤f()≤f. 答案 A 二、填空题 3.(2018·株洲模拟)已知a,b,μ∈(0,+∞),且+=1,则使得a+b≥μ恒成立的μ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 ∵a,b∈(0,+∞),且+=1, ∴a+b=(a+b)=10+≥10+2=16,当且仅当a=4,b=12时,等号成立,∴a+b的最小值为16. ∴要使a+b≥μ恒成立,需16≥μ,∴0<μ≤16. 答案 (0,16] 三、解答题 4.(2018·江苏卷)设{an}是首项为a,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d≠0),Sn是其前n项的和.记bn=,n∈N*,其中c为实数. (1)若c=0,且b1,b2,b4成等比数列,证明:Snk=n2Sk(k,n∈N*); (2)若{bn}是等差数列,证明:c=0. 证明 由题意得,Sn=na+d. (1)由c=0,得bn==a+d. 又因为b1,b2,b4成等比数列,所以b=b1b4,即2=a, 化简得d2-2ad=0. 因为d≠0,所以d=2a. 因此,对于所有的m∈N*,有Sm=m2a. 从而对于所有的k,n∈N*,有Snk=(nk)2a=n2k2a=n2Sk. (2)设数列{bn}的公差是d1,则bn=b1+(n-1)d1,即=b1+(n-1)d1,n∈N*,代入Sn的表达式,整理得,对于所有的n∈N*,有n3+·n2+cd1n=c(d1-b1). 令A=d1-d,B=b1-d1-a+d, D=c(d1-b1),则对于所有的n∈N*,有An3+Bn2+cd1n=D.(*) 在(*)式中分别取n=1,2,3,4,得 A+B+cd1=8A+4B+2cd1=27A+9B+3cd1=64A+16B+4cd1, 从而有 由①②③可得A=0,B=0,从而cd1=0. 即d1-d=0,b1-d1-a+d=0,cd1=0. 若d1=0,则由d1-d=0,得d=0, 与题设矛盾,所以d1≠0. 又因为cd1=0,所以c=0. 学生用书第205页 第3讲 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 [最新考纲] 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 2.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知 识 梳 理 1.数学归纳法 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归纳奠基)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n0∈N*)时命题成立; (2)(归纳递推)假设n=k(k≥n0,k∈N*)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 2.数学归纳法的框图表示 辨 析 感 悟 1.数学归纳法原理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时,第一步是验证当n=1时结论成立.(×) (2)所有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都必须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时,归纳假设可以不用.(×) 2.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4)(教材习题改编)在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凸n边形的对角线为n(n-3)条时,第一步检验n等于3.(√) (5)已知n为正偶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时,若已假设n=k(k≥2且k为偶数)时命题为真,则还需要用归纳假设再证n=k+2时等式成立.(√) (6)不论是等式还是不等式,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由n=k到n=k+1时,项数都增加了一项.(×) [感悟·提升] 1.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用于解决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问题.证明时步骤(1)和(2)缺一不可,步骤(1)是步骤(2)的基础,步骤(2)是递推的依据. 2.在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第(1)步验算n=n0的n0不一定为1,而是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起始值,如(4),检验n的值从n=3开始,因此(1)不正确.第(2)步,证明n=k+1时命题也成立的过程,一定要用到归纳假设,否则就不是数学归纳法,如(3). 学生用书第206页 考点一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 【例1】 (2018·天津卷改编)已知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3,其前n项和为Sn,等比数列{bn}的公比为2,且a1=b1=2. (1)求数列{an}与{bn}的通项公式; (2)记Tn=anb1+an-1b2+…+a1bn,n∈N*,证明Tn+12=-2an+10bn(n∈N*). 审题路线 (1)代入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an,bn;(2)注意到所证结论是关于“n”的命题,可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解 由a1=2,公差d=3, ∴an=a1+(n-1)d=3n-1. 在等比数列{bn}中,公比q=2,首项b1=2, ∴bn=2·2n-1=2n. (2)证明 ①当n=1时,T1+12=a1b1+12=16,-2a1+10b1=16,故等式成立; ②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 即Tk+12=-2ak+10bk, 当n=k+1时, Tk+1=ak+1b1+akb2+ak-1b3+…+a1bk+1 =ak+1b1+q(akb1+ak-1b2+…+a1bk) =ak+1b1+qTk =ak+1b1+q(-2ak+10bk-12) =2ak+1-4(ak+1-3)+10bk+1-24 =-2ak+1+10bk+1-12, 即Tk+1+12=-2ak+1+10bk+1. 因此n=k+1时等式也成立. 由①、②可知,对任意n∈N*,Tn+12=-2an+10bn成立. 规律方法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问题,要“先看项”,弄清等式两边的构成规律,等式两边各有多少项,初始值n0是多少. (2)由n=k时等式成立,推出n=k+1时等式成立,一要找出等式两边的变化(差异),明确变形目标;二要充分利用归纳假设,进行合理变形,正确写出证明过程. 【训练1】 求证:(n+1)(n+2)·…·(n+n)=2n·1·3·5·…·(2n-1)(n∈N*). 证明 (1)当n=1时,等式左边=2,右边=21·1=2,∴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k∈N*)时,等式成立,即(k+1)(k+2)·…·(k+k)=2k·1·3·5·…·(2k-1). 当n=k+1时,左边=(k+2)(k+3)·…·2k·(2k+1)(2k+2) =2·(k+1)(k+2)(k+3)·…·(k+k)·(2k+1) =2·2k·1·3·5·…·(2k-1)·(2k+1) =2k+1·1·3·5·…·(2k-1)(2k+1). 这就是说当n=k+1时,等式成立. 根据(1)、(2)知,对n∈N*,原等式成立. 考点二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例2】 由下列不等式:1>,1++>1,1+++…+>,1+++…+>2,…,你能得到一个怎样的一般不等式?并加以证明. 审题路线 观察前4个式子,左边的项数及分母的变化⇒不难发现一般的不等式为1+++…+>(n∈N*),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解 一般结论:1+++…+>(n∈N*),证明如下: (1)当n=1时,由题设条件知命题成立. (2)假设当n=k(k∈N*)时,猜想正确. 即1+++…+>. 当n=k+1时,1+++…+++…+>+++…+ >+++…+=+=. ∴当n=k+1时,不等式成立. 根据(1)、(2)可知,对n∈N*,1+++…+>. 规律方法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关键是由n=k时命题成立证n=k+1时命题也成立,在归纳假设使用后可运用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放缩法等来加以证明,充分应用基本不等式、不等式的性质等放缩技巧,使问题得以简化. 【训练2】 若函数f(x)=x2-2x-3,定义数列{xn}如下:x1=2,xn+1是过点P(4,5)、Qn(xn,f(xn))的直线PQn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试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xn<xn+1<3. 证明 (1)当n=1时,x1=2,f(x1)=-3,Q1(2,-3). ∴直线PQ1的方程为y=4x-11, 令y=0,得x2=, 因此,2≤x1<x2<3,即n=1时结论成立. (2)假设当n=k时,结论成立,即2≤xk<xk+1<3. ∴直线PQk+1的方程为y-5=(x-4). 又f(xk+1)=x-2xk+1-3,代入上式,令y=0, 得xk+2==4-, 由归纳假设,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