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数 学(文史类)试题全解全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数 学(文史类)试题全解全析

200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数 学(文史类)试题全解全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全集U={1,3,5,6,8},A={1,6},B={5,6,8},则(CUA)∩B= (A){6} (B){5,8} (c){6,8} (D){3,5,6,8} 【答案】:B 【分析】:由于 U={1,3,5,6,8},A={1,6} ∴CUA={3,5,8}∴(CUA)∩B={5, 【高考考点】集合的交集及补集运算 【易错点】:混淆集中运算的含义或运算不仔细出错 【备考提示】:集合间的交、并、补运算布高考中的常考内容,要认真掌握,并确保得分。 (2)已知 3cos 2 2       ,且 2   ,则tan = (A) 3 3  (B) 3 3 (C) - 3 (D) 3 【答案】:C 【分析】:由 3cos 2 2       ,得 3sin 2    ,又 2   ,∴ 1cos 2   ∴tan =- 3 【高考考点】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及三角函数符号。 【易错点】:本题最容易出错的是符号,另外在用诱导公式时,函数要变名,这也是一个易 措点。 【备考提示】:三角函数问题在高考中一般难度不大,常常是几个小知识点的综合,但需要 我们对所涉及的内容均要熟练掌握。 (3)“x>1”是“x2>x”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分析】:由 2x x 可得 01  xx 或 , 1x  可得到 2x x ,但 2x x 得不到 1x  .故选 答案 A. 【高考考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充要条件 【易错点】:将“充分而不必要条件”及“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混淆而出错。 【备考提示】:充要条件在数学中有着广泛应用,它可以与数学中的多个知识点结合起来考 查,是一个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 (4)直线x-2y+1=0关于直线x=1对称的直线方程是 (A)x+2y-1=0 (B)2 x+y-1=0 (C)2 x+y-3=0 (D) x+2y-3=0 【答案】:D 【分析】:解法一(利用相关点法)设所求直线上任一点(x,y),则它关于 1x  对称点为(2-x,y) 在直线 2 1 0x y   上, 0122  yx 化简得 2 3 0x y   故选答案 D. 解法二根据直线 2 1 0x y   关于直线 1x  对称的直线斜率是互为相反数得答案 A 或 D,再根据两直线交点在直线 1x  选答案 D. 【高考考点】转移法求轨迹问题及轴对称的相关知识 【易错点】:运算不准确导致出错。 【备考提示】:高考中每年均有相当一部分基础题,要想得到高分,这些习题均不能大意, 要争取多得分,最好得满分。 (5)要在边长为16米的正方形草坪上安装喷水龙头,使整个草 坪都能喷洒到水.假设每个喷水龙头的喷洒范围都是半径为6 米的圆面,则需安装这种喷水龙头的个数最少是 (A) 6 (B) 5 (C) 4 (D) 3 【答案】C 【分析】:因为龙头的喷洒面积为 36π 113 ,正方形面积为 256, 故至少三个龙头。由于 2 16R  ,故三个龙头肯定不能保证整个 草坪能喷洒到水。当用四个龙头时,可将正方形 均分四个小正方形,同时将四个龙头分别放在它们的中心,由于 2 12 8 2R   ,故可以保证整个草坪能喷洒到水。 【高考考点】正方形及圆的面积等相关知识 【易错点】:简单计算一下面积,直接相除得答案D 【备考提示】:遇到一些数学应用问题,不仅要从理论上加以研 究,还要注意问题的实际意义,不能理想化。 (6) 91x x     展开式中的常数项是 (A) -36 (B)36 (C) -84 (D) 84 【答案】:C 【分析】:设常数项为第 1r  项,则    9 9 9 39 2 2 1 1 1 r rr rr r rT C x C xx               令 9 3 02 2 r  ,则 3r  ,故常数项是第四项且 4 84T   ; 【高考考点】二项式定理及相关知识 【易错点】:记错二项式定理的通项,特别是其中的项数。 【备考提示】:准确掌握一些重要的公式和定理是我们解题的关键,也是我们解题的依据。 (7)若P是两条异面直线l、m外的任意一点,则 (A)过点P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m都平行 (B)过点P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m都垂直 DC BA D' C' A'B' D C B A P1 P2 (C)过点P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m都相交 (D)过点P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m都异面 【答案】:B 【分析】:设过点P的直线为 n ,若 n 与l、m都平行,则l、m平行,与已知矛盾,故选项A 错误。由于l、m只有惟一的公垂线,而过点P与公垂线平行的直线只有一条,故B正确。 对于选项C、D可参考右图的正方体,设AD为直线l, ' 'A B 为直线m; 若点P在P1点,则显然无法作出直线与两直线都相交,故选项C错误。 若P在P2点,则由图中可知直线 ' ' 2CC D P及 均与l、m异面,故选项D 错误。 【高考考点】异面直线及线线平行、垂直的相关知识。 【易错点】:空间想象能力差,找不到相应的反例 【备考提示】:正方体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几何体,但很多同学不会灵活应用,从本题可 以看出,有关位置关系及射影等相关问题我们都可以借助正方体来判断。 (8)甲、乙两人进行乒乓球比赛,比赛规则为“3局2胜”,即以先赢2局者为胜.根据经验, 每局比赛中甲获胜的概率为0.6,则本次比赛甲获胜的概率是 (A1 0.216 (B)0.36 (C)0.432 (D)0.648 【答案】D 【分析】:甲获胜有两种情况,一是甲以2:0获胜,此时 2 1 0.6 0.36p   二是甲以2:1获胜,此时 1 2 2 0.6 0.4 0.6 0.288p C     ,故甲获胜的概率 1 2 0.648p p p   【高考考点】独立重复事件恰好发生 n 次的概率 【易错点】:利用公式 2 2 3 0.6 0.4 0.432p C    求得答案 C,忽视了问题的实际意义。 【备考提示】:计算概率问题要仔细分析该事件中所包含的基本事件,分类计算。 (9) 若非零向量 ,a b 满足  a b b ,则( ) A. 2 2 b a b B. 2 2 b a b C. 2   a a b D. 2   a a b 【答案】:A 【分析】:若两向量共线,则由于 ,a b 是非零向量,且  a b b ,则必有 a=2b;代入可 知只有 A、C 满足;若两向量不共线,注意到向量模的几何意义,故可以构造如图所示的三 角形,使其满足 OB=AB=BC;令 OA  a, OB  b,则 BA  a-b, ∴CA  a-2b 且  a b b ;又 BA+BC>AC ∴  a b b 2 a b ∴ 2 2 b a b 【高考考点】向量运算的几何意义及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 【易错点】:考虑一般情况而忽视了特殊情况 【备考提示】:利用向量的几何意义解题是向量中的一个亮点,它常 常能起到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直观的效果。 (10)已知双曲线 2 2 2 2 1( 0 0)x y a ba b    ,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1F , 2F , P 是准线上一点,且 1 2PF PF , 1 2 4PF PF ab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 A. 2 B. 3 C. 2 D.3 【答案】:B 【分析】:设准线与 x 轴交于 A 点. 在 21 FPFRt 中,  21 PFPF PAFF 21 , c ab c abPA 2 2 4  又 AFAFPA 21 2  ))(( c acc acc ba 22 2 224  , 化简得 22 3ac  , 3 e 故选答案 B 【高考考点】双曲线的离心率的求法解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易错点】:不能联系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找不到解题方法而乱选。 【备考提示】:双曲线的离心率的求法是解析几何的一个重点,且方法较多,要善于总结各 种方法,灵活应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1)函数   2 2 1 xy x Rx   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 0,1 【分析】:注意到 2 0x  ,故可以先解出 2x ,再利用函数的有界性求出函数值域。 由 2 2 1 xy x   ,得 2 1 yx y   ,∴ 01 y y  ,解之得 0 1y  ; 【高考考点】函数值域的求法。 【易错点】忽视函数的有界性而仿照  1 xy x Rx   来解答。 【备考提示】:数学中有很多问题看起来很相似,但解法有很大不同,要仔细区别,防止出 错。 (12)若 1sin cos 5    ,则sin 2θ的值是________. 【答案】: 24 25  C AO B 【分析】:本题只需将已知式两边平方即可。∵ 1sin cos 5    ∴两边平方得: 2 2 1sin 2sin cos cos 25       ,即 11 sin 2 25   ,∴ 24sin 2 25    【高考考点】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及二倍角公式。 【易错点】:计算出错 【备考提示】:计算能力是高考考查的能力之一,这需要在平时有针对性地加强。 (13)某校有学生2000人,其中高三学生500人.为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采用按年级分 层抽样的方法,从该校学生中抽取一个200人的样本.则样本中高三学生的人数为 ___________. 【答案】 50 【分析】:分层抽样即是按比例抽样,易知抽样比例为10:1,故500名高三学生应抽取的人 数为50人。 【高考考点】分层抽样的相关知识。 【易错点】:不理解分层抽样的含义或与其它混淆。 【备考提示】:抽样方法是数学中的一个小知识点,但一般不难,故也是一个重要的得分 点,不容错过。 (14) 2z x y  中的 x 、 y 满足约束条件 2 5 0 3 0 0 x y x x y          则 z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 【答案】: 5 3  【分析】:将 2z x y  化为 2y x z   ,故 z 的几何意义即为直线 2y x z   在y 轴 上的截距,划出点( x , y )满足的可行域,通过平移直线可知,直线 2y x z   过点 5 5,3 3M     时,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最小,此时 z 也就有最小值 5 3  . 【高考考点】线性规划的相关知识 【易错点】:绘图不够准确或画错相应的可行域。 【备考提示】:数形结合是数学中的重要思想方法,要特别予以重视,但作图必须准确, 到位。 (15)曲线 3 22 4 2y x x x    在点(1,一3)处的切线方程是___________ 【答案】: 5 2 0x y   【分析】:易判断点(1,-3)在曲线 3 22 4 2y x x x    上,故切线的斜率  ' 2 1 1| 3 4 4 | 5x xk y x x       ,∴切线方程为  3 5 1y x    ,即5 2 0x y   【高考考点】导数知识在求切线中的应用 【易错点】:没有判断点与曲线的位置关系,导致运算较繁或找不到方法。 【备考提示】: (16)某书店有11种杂志,2元1本的8种,1元1本的3种.小张用10元钱买杂志(每种至多买一本, 10元钱刚好用完),则不同买法的种数是__________(用数字作答). 【答案】:266 【分析】:根据题意,可有以下两种情况:①用 10 元钱买 2 元 1 本共有 565 8 C ②用 10 元钱买 2 元 1 本的杂志 4 本和 1 元 1 本的杂志 2 本共有 2103702 3 4 8  CC 故 210+56=266 【高考考点】排列组合的相关知识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易错点】:考虑问题不全面,漏掉一些情况 【备考提示】:排列组合问题最需要注意的是不重不漏,这就要求我们在解题时要认真分析, 全面考虑。 (17)已知点O在二面角α-AB-β的棱上,点P在α内,且∠POB=45°.若对于β内异于O 的任意一点Q,都有∠POQ≥45°,则二面角α-AB-β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答案】: 0 090 ,180   【分析】:若二面角α-AB-β的大小为锐角,则过点 P 向平面  作垂线,设垂足为 H. 过 H 作 AB 的垂线交于 C,连 PC、CH、OH,则 PCH 就是所求 二面角的平面角. 根据题意得 045POH ,由于对于β内异于 O 的任意一点 Q,都有 ∠POQ≥45°,∴ 045POH ,设 PO= x2 ,则 2PH x 又∵∠POB=45°,∴OC=PC= 2x ,而在 Rt PCH 中应有 PC>PH ,∴显然矛盾,故二面角α-AB-β的大小不可能为锐角。 即二面角 AB   的范围是 0 090 ,180   。 若二面角α-AB-β的大小为直角或钝角,则由于∠POB=45°,结合图形容易判断对于β 内异于 O 的任意一点 Q,都有∠POQ≥45°。 即二面角 AB   的范围是 0 090 ,180   。 【高考考点】二面角的求法及简单的推理判断能力 【易错点】:画不出相应的图形,从而乱判断。 【备考提示】:无论解析几何还是立体几何,借助于图形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它可以将问题直观化,从而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本题14分)已知△ABC的周长为 2 +1,且sinA+sin B= 2 sin C (I)求边AB的长;(Ⅱ)若△ABC的面积为 1 6 sin C,求角C的度数. 【答案】(I)由题意及正弦定理,得 AB+BC+AC= 2 +1. BC+AC= 2 AB, 两式相减,得: AB=1. (Ⅱ)由△ABC的面积= 1 2 BC·ACsinC= 1 6 sin C,得 BC·AC= 1 3 ,∴  22 2 2 42 2 3 3AC BC AC BC AC BC        ,由余弦定 理,得 2 2 2 1cos 2 2 AC BC ABC AC BC    ,所以C=600. 【高考考点】正弦定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等相关知识 【易错点】:不能利用正弦定理进行边角转化,解题混乱。 【备考提示】:此类问题要求大家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要熟练掌握,并能运用 它们灵活地进行边与角的转化,解三角形问题也是每年高考的一个重点,但难度一般不大, 是高考的一个重要的得分点。 (19)(本题14分)已知数列{ na }中的相邻两项 2 1ka  、 2ka 是关于x的方程  2 3 2 3 2 0k kx k x k     的两个根,且 2 1ka  ≤ 2ka (k =1,2,3,…). (I)求 1 3 5 7, , ,a a a a 及 2na (n≥4)(不必证明); (Ⅱ)求数列{ na }的前2n项和S2n. 【答案】(I)解:易求得方程  2 3 2 3 2 0k kx k x k     的两个根为 1 23 , 2kx k x  . 当k=1时 1 23, 2x x  ,所以 1 2a  ; 当k=2时, 1 26, 4x x  ,所以 3 4a  ; 当k=3时, 1 29, 8x x  ,所以 5 8a  ; 当k=4时, 1 212, 16x x  ,所以 7 12a  ; 因为n≥4时, 2 3n n ,所以 2 2 ( 4)n na n  (Ⅱ)    2 2 1 2 2 3 6 3 2 2 2 n n nS a a a n              = 2 13 3 2 22 nn n    【高考考点】二次方程及等差、等比数列的有关知识; 【易错点】:不能准确理解题意而解题错误 【备考提示】:本题主要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基本知识,考查运算及推理能力.对于此类 问题要认真审题、冷静分析,加上扎实的基本功就可以解决问题。 (20)(本题14分)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EA⊥平面ABC,DB⊥平 面ABC,AC⊥BC,且AC=BC=BD=2AE,M是AB的中点.(I)求证: CM ⊥EM: (Ⅱ)求DE与平面EMC所成角的正切值. 【答案】(I)证明:因为AC=BC,M是AB的中点,所以CM⊥AB. 又EA ⊥平面ABC, ∴ EA ⊥CM,且 AB AE A ∴ CM DBAE 平面 ,所以CM⊥EM. (Ⅱ) 连接MD,设AE=a,则BD=BC=AC=2a,在直角梯形EABD中, AB= 2 2a ,M是AB中点,所以DE=3a, 3EM a ,MD= 6a ,因此 DM EM .因为CM⊥平面EMD,所以CM⊥DM,因此DM⊥平面EMC 故 DEM 是直线DE与平面EMC所成角。 在 Rt EMD 中,MD= 6a , 3EM a , ∴ tan 2MDDEM EM    【高考考点】空间线面关系、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求法 【易错点】:找不出或找错直线与平面所成角。 【备考提示】:本题主要考查空间线面关系、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求 法等基础知识,同时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对于线面垂直问题,最常用的方法是 通过线面垂直去证明,而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首先要作出所求的角,再求之。同时,利用 空间向量也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大家可以尝试一下。 (21)(本题 14 分)如图,直线 y kx b  与椭圆 2 2 14 x y  交于 A B, 两点,记 AOB△ 的面积为 S .(I)求在 0k  , 0 1b  的条件下, S 的最大值; (II)当 2AB  , 1S  时,求直线 AB 的方程. 【答案】(Ⅰ)解:设点 A 的坐标为 1( )x b, ,点 B 的坐标为 2( )x b, ,由 2 2 14 x b  ,解得 2 1 2 2 1x b  , , 所以 1 2 1 2S b x x  22 1b b  2 21 1b b  ≤ . 当且仅当 2 2b  时, S 取到最大值1. (Ⅱ)解:由 2 2 14 y kx b x y     , , 得 2 2 21 2 1 04k x kbx b        , 2 24 1k b    ,① A y xO B (第 21 题) 2 1 1| | 1 | |AB k x x   2 2 2 2 4 11 21 4 k bk k       . ② 设O 到 AB 的距离为 d ,则 2 1| | Sd AB   , 又因为 2 | | 1 bd k   ,所以 2 2 1b k  ,代入②式并整理,得 4 2 1 04k k   ,解得 2 1 2k  , 2 3 2b  ,代入①式检验, 0  , 故直线 AB 的方程是 2 6 2 2y x  或 2 6 2 2y x  或 2 6 2 2y x   ,或 2 6 2 2y x   . 【高考考点】椭圆的几何性质、椭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等知识 【易错点】:不能准确计算或轻易舍掉一些答案。 【备考提示】:本题主要考查椭圆的几何性质、椭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考查解 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和综合解题能力.故此类问题一方面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相关知识, 并且能够有较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有较强的运算能力和不懈的毅力。 (22)(本题15分)已知   2 21f x x x kx    . (I)若k=2,求方程   0f x  的解; (II)若关于x的方程   0f x  在(0,2)上有两个解x1,x2,求k的取值范围,并证明 1 2 1 1 4x x   【答案】(Ⅰ)解:(1)当k=2时,   2 21f x x x kx    ① 当 2 1 0x   时,即 x ≥1或 x ≤-1时,方程化为 22 2 1 0x x   解得 1 3 2x   ,因为 1 30 12    ,故舍去,所以 1 3 2x   . ②当 2 1 0x   时,-1< x <1时,方程化为 2 1 0x   ,解得 1 2x   由①②得当k=2时,方程   0f x  的解所以 1 3 2x   或 1 2x   . (II)解:不妨设0<x1<x2<2, 因为   22 1 x 1 1 x 1 x kx f x kx        所以  f x 在(0,1]是单调函数,故   0f x  在(0,1]上至多一个解, 若1<x1<x2<2,则x1x2= 1 2  <0,故不符题意,因此0<x1≤1<x2<2. 由  1 0f x  得 1 1k x   ,所以 1k   ; 由  2 0f x  得 2 2 1 2k xx   , 所以 7 12 k    ; 故当 7 12 k    时,方程   0f x  在(0,2)上有两个解. 当0<x1≤1<x2<2时, 1 1k x   , 2 2 22 1 0x kx   消去k 得 2 1 2 1 22 0x x x x   即 2 1 2 1 1 2xx x   ,因为x2<2,所以 1 2 1 1 4x x   . 【高考考点】函数的基本性质、方程与函数的关系等基础知识 【易错点】: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分类讨论的问题考虑不全面 【备考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基本性质、方程与函数的关系等基础知识,以及综合运 用所学知识、分类讨论等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考生有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及 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具备良好的运算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