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课件(江苏专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课件(江苏专用)

第 2 讲  空间 中的平行与垂直 专题五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高考真题体验 热点分类突破 高考押题精练 栏目索引 高考真题体验 1 2 3 1. (2015· 北京改编 ) 设 α , β 是两个不同的平面, m 是直线且 m ⊂ α . 则 “ m ∥ β ” 是 “ α ∥ β ” 的 _____________ 条件 . 解析  m ⊂ α , m ∥ β   α ∥ β ,但 m ⊂ α , α ∥ β ⇒ m ∥ β , ∴ m ∥ β 是 α ∥ β 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 必要而不充分 1 2 3 2. (2015· 安徽改编 ) 已知 m , n 是两条不同直线, α , β 是两个不同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________. ① 若 α , β 垂直于同一平面,则 α 与 β 平行; ② 若 m , n 平行于同一平面,则 m 与 n 平行; ③ 若 α , β 不平行,则在 α 内不存在与 β 平行的直线; ④ 若 m , n 不平行,则 m 与 n 不可能垂直于同一平面 . 1 2 3 解析  对于 ① , α , β 垂直于同一平面, α , β 关系不确定, ① 错; 对于 ② , m , n 平行于同一平面, m , n 关系不确定,可平行、相交、异面,故 ② 错; 对于 ③ , α , β 不平行,但 α 内能找出平行于 β 的直线,如 α 中平行于 α , β 交线的直线平行于 β ,故 ③ 错; 对于 ④ ,若假设 m , n 垂直于同一平面,则 m ∥ n ,其逆否命题即为 ④ ,故 ④ 正确 . 答案  ④ 1 2 3 3. (2015· 江苏 ) 如图,在直三棱柱 ABC-A 1 B 1 C 1 中, 已知 AC ⊥ BC , BC = CC 1 . 设 AB 1 的中点为 D , B 1 C ∩ BC 1 = E . 求证: (1) DE ∥ 平面 AA 1 C 1 C ; 证明  由题意知, E 为 B 1 C 的中点, 又 D 为 AB 1 的中点,因此 DE ∥ AC . 又因为 DE ⊄ 平面 AA 1 C 1 C , AC ⊂ 平面 AA 1 C 1 C , 所以 DE ∥ 平面 AA 1 C 1 C . 1 2 3 (2) BC 1 ⊥ AB 1 . 证明  因为棱柱 ABC-A 1 B 1 C 1 是直三棱柱, 所以 CC 1 ⊥ 平面 ABC . 因为 AC ⊂ 平面 ABC , 所以 AC ⊥ CC 1 . 又因为 AC ⊥ BC , CC 1 ⊂ 平面 BCC 1 B 1 , BC ⊂ 平面 BCC 1 B 1 , BC ∩ CC 1 = C , 1 2 3 所以 AC ⊥ 平面 BCC 1 B 1 . 又因为 BC 1 ⊂ 平面 BCC 1 B 1 ,所以 BC 1 ⊥ AC . 因为 BC = CC 1 ,所以矩形 BCC 1 B 1 是正方形, 因此 BC 1 ⊥ B 1 C . 因为 AC , B 1 C ⊂ 平面 B 1 AC , AC ∩ B 1 C = C , 所以 BC 1 ⊥ 平面 B 1 AC . 又因为 AB 1 ⊂ 平面 B 1 AC ,所以 BC 1 ⊥ AB 1 . 考情考向分析 1. 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主要利用平面的基本性质及线线、线面和面面的判定与性质定理对命题的真假进行判断,属基础题 . 2. 以解答题的形式考查,主要是对线线、线面与面面平行和垂直关系交汇综合命题,且多以棱柱、棱锥、棱台或其简单组合体为载体进行考查,难度中等 . 热点一 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 热点分类突破 空间线面位置关系判断的常用方法 (1) 根据空间线面平行、垂直关系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逐项判断来解决问题; (2) 必要时可以借助空间几何模型,如从长方体、四面体等模型中观察线面位置关系,并结合有关定理来进行判断 . 例 1   (1) (2015· 广东改编 ) 若直线 l 1 和 l 2 是异面直线, l 1 在平面 α 内, l 2 在平面 β 内, l 是平面 α 与平面 β 的交线,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________. ① l 与 l 1 , l 2 都不相交; ② l 与 l 1 , l 2 都相交; ③ l 至多与 l 1 , l 2 中的一条相交; ④ l 至少与 l 1 , l 2 中的一条相交 . 解析  若 l 与 l 1 , l 2 都不相交则 l ∥ l 1 , l ∥ l 2 , ∴ l 1 ∥ l 2 ,这与 l 1 和 l 2 异面矛盾, ∴ l 至少与 l 1 , l 2 中的一条相交 . 答案  ④ (2) 已知不同的两条直线 a , b 与两个平面 α , β , b ⊥ α ,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________. ① 若 a ∥ α ,则 a ⊥ b ; ② 若 a ⊥ b ,则 a ∥ α ; ③ 若 b ⊥ β ,则 α ∥ β ; ④ 若 α ⊥ β ,则 b ⊥ β . 解析  过直线 a 作平面 γ 使 α ∩ γ = c ,则 a ∥ c ,再根据 b ⊥ α 可得 b ⊥ c ,从而 b ⊥ a ,命题 ① 是真命题 . 命题 ③ ,由 b ⊥ α , b ⊥ β ,可得 α ∥ β ,命题 ③ 为真命题 . ② 中可能出现 a ⊂ α , ④ 中可能出现 b ⊂ β . 故 ①③ 正确 . ①③ 思维升华 解决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组合判断题,主要是根据平面的基本性质、空间位置关系的各种情况,以及空间线面垂直、平行关系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进行判断,必要时可以利用正方体、长方体、棱锥等几何模型辅助判断,同时要注意平面几何中的结论不能完全引用到立体几何中 . 跟踪演练 1   已知 m , n 为两条不同的直线, α , β 为两个不重合的平面,给出下列命题: ① 若 m ⊥ α , n ⊥ α ,则 m ∥ n ; ② 若 m ⊥ α , m ⊥ n ,则 n ∥ α ; ③ 若 α ⊥ β , m ∥ α ,则 m ⊥ β ; ④ 若 m ⊥ α , m ∥ β ,则 α ⊥ β . 其中正确的是 ________. 解析  对于 ①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① 正确; 对于 ② ,直线 n 可能在平面 α 内,所以推不出 n ∥ α , ② 错误; 对于 ③ ,举一反例, m ⊂ β 且 m 与 α , β 的交线平行时,也有 m ∥ α , ③ 错误; 对于 ④ ,可以证明其正确性, ④ 正确 . ∴①④ 正确 . 答案  2 热点二 空间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 空间平行、垂直关系证明的主要思想是转化,即通过判定、性质定理将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平行、垂直关系相互转化 . 例 2   (2015· 广东 ) 如图,三角形 PDC 所在 的平 面 与长方形 ABCD 所在的平面垂直, PD = PC = 4 , AB = 6 , BC = 3. (1) 证明: BC ∥ 平面 PDA ; 证明  因为四边形 ABCD 是长方形, 所以 BC ∥ AD , 因为 BC ⊄ 平面 PDA , AD ⊂ 平面 PDA , 所以 BC ∥ 平面 PDA . (2) 证明: BC ⊥ PD ; 证明  因为四边形 ABCD 是长方形,所以 BC ⊥ CD , 因为平面 PDC ⊥ 平面 ABCD ,平面 PDC ∩ 平面 ABCD = CD , BC ⊂ 平面 ABCD , 所以 BC ⊥ 平面 PDC , 因为 PD ⊂ 平面 PDC ,所以 BC ⊥ PD . (3) 求点 C 到平面 PDA 的距离 . 解  如图,取 CD 的中点 E ,连结 AE 和 PE . 因为 PD = PC ,所以 PE ⊥ CD , 因为平面 PDC ⊥ 平面 ABCD ,平面 PDC ∩ 平面 ABCD = CD , PE ⊂ 平面 PDC , 所以 PE ⊥ 平面 ABCD , 由 (2) 知: BC ⊥ 平面 PDC , 由 (1) 知: BC ∥ AD , 所以 AD ⊥ 平面 PDC , 因为 PD ⊂ 平面 PDC , 所以 AD ⊥ PD . 设点 C 到平面 PDA 的距离为 h , 因为 V 三棱锥 C-PDA = V 三棱锥 P-ACD , 思维升华 垂直、平行关系的基础是线线垂直和线线平行,常用方法如下: (1) 证明线线平行常用的方法:一是利用平行公理,即证两直线同时和第三条直线平行;二是利用平行四边形进行平行转换;三是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证线线平行;四是利用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进行平行转换 . 思维升华 (2) 证明线线垂直常用的方法: ① 利用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即高线的性质; ② 勾股定理; ③ 线面垂直的性质:即要证两线垂直,只需证明一线垂直于另一线所在的平面即可, l ⊥ α , a ⊂ α ⇒ l ⊥ a . 跟踪演练 2   如图所示,已知 AB ⊥ 平面 ACD , DE ⊥ 平面 ACD , △ ACD 为等边三角形, AD = DE = 2 AB , F 为 CD 的中点 . 求证: (1) AF ∥ 平面 BCE ; 证明  如图,取 CE 的中点 G ,连结 FG , BG . ∵ AB ⊥ 平面 ACD , DE ⊥ 平面 ACD , ∴ AB ∥ DE , ∴ GF ∥ AB . ∴ 四边形 GFAB 为平行四边形, 则 AF ∥ BG . ∵ AF ⊄ 平面 BCE , BG ⊂ 平面 BCE , ∴ AF ∥ 平面 BCE . (2) 平面 BCE ⊥ 平面 CDE . 证明  ∵△ ACD 为等边三角形, F 为 CD 的中点, ∴ AF ⊥ CD . ∵ DE ⊥ 平面 ACD , AF ⊂ 平面 ACD , ∴ DE ⊥ AF . 又 CD ∩ DE = D ,故 AF ⊥ 平面 CDE . ∵ BG ∥ AF , ∴ BG ⊥ 平面 CDE . ∵ BG ⊂ 平面 BCE , ∴ 平面 BCE ⊥ 平面 CDE . 热点三 平面图形的折叠问题 平面图形经过翻折成为空间图形后,原有的性质有的发生变化、有的没有发生变化,这些发生变化和没有发生变化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一般地,在翻折后还在一个平面上的性质不发生变化,不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性质发生变化,解决这类问题就是要根据这些变与不变,去研究翻折以后的空间图形中的线面关系和各类几何量的度量值,这是化解翻折问题的主要方法 . 例 3   如图 (1) ,在 Rt △ ABC 中, ∠ C = 90° , D , E 分别为 AC , AB 的中点,点 F 为线段 CD 上的一点,将 △ ADE 沿 DE 折起到 △ A 1 DE 的位置,使 A 1 F ⊥ CD ,如图 (2). (1) 求证: DE ∥ 平面 A 1 CB ; 证明  因为 D , E 分别为 AC , AB 的中点, 所以 DE ∥ BC . 又因为 DE ⊄ 平面 A 1 CB , BC ⊂ 平面 A 1 CB , 所以 DE ∥ 平面 A 1 CB . (2) 求证: A 1 F ⊥ BE ; 证明  由题图 (1) 得 AC ⊥ BC 且 DE ∥ BC , 所以 DE ⊥ AC . 所以 DE ⊥ A 1 D , DE ⊥ CD . 又 A 1 D ∩ CD = D . 所以 DE ⊥ 平面 A 1 DC . 而 A 1 F ⊂ 平面 A 1 DC , 所以 DE ⊥ A 1 F . 又因为 A 1 F ⊥ CD ,又 DE ∩ CD = D . 所以 A 1 F ⊥ 平面 BCDE ,又 BE ⊂ 平面 BCDE , 所以 A 1 F ⊥ BE . (3) 线段 A 1 B 上是否存在点 Q ,使 A 1 C ⊥ 平面 DEQ ?请说明理由 . 解  线段 A 1 B 上存在点 Q ,使 A 1 C ⊥ 平面 DEQ . 理由如下: 如图,分别取 A 1 C , A 1 B 的中点 P , Q ,则 PQ ∥ BC . 又因为 DE ∥ BC , 所以 DE ∥ PQ . 所以平面 DEQ 即为平面 DEP . 由 (2) 知, DE ⊥ 平面 A 1 DC , 所以 DE ⊥ A 1 C . 又因为 P 是等腰三角形 DA 1 C 底边 A 1 C 的中点, 所以 A 1 C ⊥ DP ,且 DP ∩ DE = D . 所以 A 1 C ⊥ 平面 DEP . 从而 A 1 C ⊥ 平面 DEQ . 故线段 A 1 B 上存在点 Q ,使得 A 1 C ⊥ 平面 DEQ . 思维升华 (1) 折叠问题中不变的数量和位置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2) 存在探索性问题可先假设存在,然后在此前提下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矛盾或肯定结论 . 跟踪演练 3   (2014· 广东 ) 如图 (1) ,四边形 ABCD 为矩形, PD ⊥ 平面 ABCD , AB = 1 , BC = PC = 2 ,作如图 (2) 折叠,折痕 EF ∥ DC . 其中点 E , F 分别在线段 PD , PC 上,沿 EF 折叠后点 P 叠在线段 AD 上的点记为 M ,并且 MF ⊥ CF . (1) 证明: CF ⊥ 平面 MDF ; 证明  因为 PD ⊥ 平面 ABCD , AD ⊂ 平面 ABCD , 所以 PD ⊥ AD . 又因为 ABCD 是矩形, CD ⊥ AD , PD 与 CD 交于点 D , 所以 AD ⊥ 平面 PCD . 又 CF ⊂ 平面 PCD , 所以 AD ⊥ CF ,即 MD ⊥ CF . 又 MF ⊥ CF , MD ∩ MF = M , 所以 CF ⊥ 平面 MDF . (2) 求三棱锥 M - CDE 的体积 . 解  因为 PD ⊥ DC , BC = 2 , CD = 1 , ∠ PCD = 60° , 过点 F 作 FG ⊥ CD 交 CD 于点 G , 高考押题精练 1 2 1. 不重合的两条直线 m , n 分别在不重合的两个平面 α , β 内,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________. ① m ⊥ n ⇒ m ⊥ β ; ② m ⊥ n ⇒ α ⊥ β ; ③ α ∥ β ⇒ m ∥ β ; ④ m ∥ n ⇒ α ∥ β . 押题依据  空间两条直线、两个平面之间的平行与垂直的判定是立体几何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 此类题常与命题的真假性、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等知识相交汇,意在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 1 2 解析  构造长方体,如图所示 . 因为 A 1 C 1 ⊥ AA 1 , A 1 C 1 ⊂ 平面 AA 1 C 1 C , AA 1 ⊂ 平面 AA 1 B 1 B ,但 A 1 C 1 与平面 AA 1 B 1 B 不垂直, 平面 AA 1 C 1 C 与平面 AA 1 B 1 B 不垂直 . 所以 ① , ② 都是假命题 . CC 1 ∥ AA 1 ,但平面 AA 1 C 1 C 与平面 AA 1 B 1 B 相交而不平行, 所以 ④ 为假命题 . 1 2 “ 若两平面平行,则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 是真命题,故 ③ 正确 . 答案  ③ 1 2 2. 如图,在直四棱柱 ABCD - A 1 B 1 C 1 D 1 中, 已知 DC = DD 1 = 2 AD = 2 AB , AD ⊥ DC , AB ∥ DC . (1) 求证: D 1 C ⊥ AC 1 ; (2) 问在棱 CD 上是否存在点 E ,使 D 1 E ∥ 平面 A 1 BD . 若存在,确定点 E 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 1 2 押题依据  空间直线和平面的平行、垂直关系是立体几何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解答题的热点,结合探索性问题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是命题的常见形式 . 1 2 (1) 证明  在直四棱柱 ABCD - A 1 B 1 C 1 D 1 中, 连结 C 1 D , ∵ DC = DD 1 , ∴ 四边形 DCC 1 D 1 是正方形, ∴ DC 1 ⊥ D 1 C . 又 AD ⊥ DC , AD ⊥ DD 1 , DC ∩ DD 1 = D , ∴ AD ⊥ 平面 DCC 1 D 1 , 又 D 1 C ⊂ 平面 DCC 1 D 1 , 1 2 ∴ AD ⊥ D 1 C . ∵ AD ⊂ 平面 ADC 1 , DC 1 ⊂ 平面 ADC 1 ,且 AD ∩ DC 1 = D , ∴ D 1 C ⊥ 平面 ADC 1 , 又 AC 1 ⊂ 平面 ADC 1 , ∴ D 1 C ⊥ AC 1 . 1 2 (2) 解  假设存在点 E ,使 D 1 E ∥ 平面 A 1 BD . 连结 AD 1 , AE , D 1 E , 设 AD 1 ∩ A 1 D = M , BD ∩ AE = N ,连结 MN , ∵ 平面 AD 1 E ∩ 平面 A 1 BD = MN , 要使 D 1 E ∥ 平面 A 1 BD , 可使 MN ∥ D 1 E , 1 2 又 M 是 AD 1 的中点,则 N 是 AE 的中点 . 又易知 △ ABN ≌△ EDN , ∴ AB = DE . 即 E 是 DC 的中点 . 综上所述 ,当 E 是 DC 的中点时,可使 D 1 E ∥ 平面 A 1 BD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