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6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案(全国通用)
2020届二轮复习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教案(全国通用) 重点难点 如何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 复习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如果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叫做直线与平面平行. 导入新课 思路1.(情境导入) 将一本书平放在桌面上,翻动书的封面,封面边缘AB所在直线与桌面所在平面具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思路2.(事例导入) 观察长方体(图1),你能发现长方体ABCD—A′B′C′D′中,线段A′B所在的直线与长方体ABCD—A′B′C′D′的侧面C′D′DC所在平面的位置关系吗? 图1 推进新课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①回忆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②若平面外一条直线平行平面内一条直线,探究平面外的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③用三种语言描述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④试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活动:问题①引导学生回忆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问题②借助模型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问题③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转换. 问题④引导学生用反证法证明. 讨论结果:①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相交、直线与平面平行. ②直线a在平面α外,是不是能够断定a∥α呢? 不能!直线a在平面α外包含两种情形:一是a与α相交,二是a与α平行, 因此,由直线a在平面α外,不能断定a∥α. 若平面外一条直线平行平面内一条直线,那么平面外的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可能相交吗? 既然不可能相交,则该直线与平面平行. ③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符号语言为:. 图形语言为:如图2. 图2 ④证明:∵a∥b,∴a、b确定一个平面,设为β. ∴aβ,bβ. ∵aα,aβ,∴α和β是两个不同平面. ∵bα且bβ, ∴α∩β=b.假设a与α有公共点P, 则P∈α∩β=b,即点P是a与b的公共点,这与已知a∥b矛盾. ∴假设错误.故a∥α. 应用示例 思路1 例1 求证空间四边形相邻两边中点的连线平行于经过另外两边的平面. 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AD的中点. 求证:EF∥面BCD. 活动:先让学生思考或讨论,后再回答,经教师提示、点拨,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及时表扬,对回答不准确的学生提示引导考虑问题的思路. 证明:如图3,连接BD, 图3 EF∥面BCD.所以,EF∥面BCD. 变式训练 如图4,在△ABC所在平面外有一点P,M、N分别是PC和AC上的点,过MN作平面平行于BC,画出这个平面与其他各面的交线,并说明画法. 图4 画法:过点N在面ABC内作NE∥BC交AB于E,过点M在面PBC内作MF∥BC交PB于F,连接EF,则平面MNEF为所求,其中MN、NE、EF、MF分别为平面MNEF与各面的交线. 证明:如图5, 图5 . 所以,BC∥平面MNEF. 点评:“见中点,找中点”是证明线线平行常用方法,而证明线面平行往往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 例2 如图6,已知AB、BC、CD是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线段,E、F、G分别为AB、BC、CD的中点. 图6 求证:AC∥平面EFG,BD∥平面EFG. 证明:连接AC、BD、EF、FG、EG. 在△ABC中, ∵E、F分别是AB、BC的中点,∴AC∥EF. 又EF面EFG,AC面EFG, ∴AC∥面EFG. 同理可证BD∥面EFG. 变式训练 已知M、N分别是△ADB和△ADC的重心,A点不在平面α内,B、D、C在平面α内,求证:MN∥α. 证明:如图7,连接AM、AN并延长分别交BD、CD于P、Q,连接PQ. 图7 ∵M、N分别是△ADB、△ADC的重心, ∴=2.∴MN∥PQ. 又PQα,MNα,∴MN∥α. 点评:利用平面几何中的平行线截比例线段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等知识促成“线线平行”向“线面平行”的转化. 思路2 例题 设P、Q是边长为a的正方体AC1的面AA1D1D、面A1B1C1D1的中心,如图8, (1)证明PQ∥平面AA1B1B; (2)求线段PQ的长. 图8 (1)证法一:取AA1,A1B1的中点M,N,连接MN,NQ,MP, ∵MP∥AD,MP=,NQ∥A1D1,NQ=, ∴MP∥ND且MP=ND. ∴四边形PQNM为平行四边形. ∴PQ∥MN. ∵MN面AA1B1B,PQ面AA1B1B, ∴PQ∥面AA1B1B. 证法二:连接AD1,AB1,在△AB1D1中,显然P,Q分别是AD1,D1B1的中点, ∴PQ∥AB1,且PQ=. ∵PQ面AA1B1B,AB1面AA1B1B, ∴PQ∥面AA1B1B. (2)解:方法一:PQ=MN=. 方法二:PQ=. 变式训练 如图9,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在AB1上,F在BD上,且B1E=BF. 图9 求证:EF∥平面BB1C1C. 证明:连接AF并延长交BC于M,连接B1M. ∵AD∥BC,∴△AFD∽△MFB. ∴. 又∵BD=B1A,B1E=BF,∴DF=AE. ∴. ∴EF∥B1M,B1M平面BB1C1C. ∴EF∥平面BB1C1C. 知能训练 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平行四边形,M为PC的中点,求证:PA∥平面MBD. 证明:如图10,连接AC、BD交于O点,连接MO, 图10 ∵O为AC的中点,M为PC的中点, ∴MO为△PAC的中位线. ∴PA∥MO. ∵PA平面MBD,MO平面MBD, ∴PA∥平面MBD. 拓展提升 如图11,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和平行四边形ACEF所在的平面相交于AC,M是线段EF的中点. 图11 求证:AM∥平面BDE. 证明:设AC∩BD=O,连接OE, ∵O、M分别是AC、EF的中点,ACEF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OEM是平行四边形. ∴AM∥OE. ∵OE平面BDE,AM平面BDE,∴AM∥平面BDE. 课堂小结 知识总结: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线面平行. 方法总结:利用平面几何中的平行线截比例线段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等知识促成“线线平行”向“线面平行”的转化. 作业 课本习题2.2 A组3、4. 设计感想 线面关系是线线关系和面面关系的桥梁和纽带,线面平行的判定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多年来,高考立体几何第一问往往考查线面平行的判定.本节不仅选用了大量的传统经典题目,而且还选取了近几年的高考题目.学生通过这些优秀题目的训练,不仅可以熟练掌握线面平行的判定,而且将大大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