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题 一、单选题 ‎1.已知数列满足, ,则此数列的通项等于 (  )‎ A. B. C. D.‎ ‎【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得此数列是等差数列,由通项公式可得答案.‎ ‎【详解】‎ 由,可得数列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又,所以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定义.理解定义,熟记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2.若,则下列不等式不可能成立的是 (   )‎ A. B. C. D.‎ ‎【答案】D ‎【解析】由不等式的基本性质逐个分析即可.‎ ‎【详解】‎ 由,可得,,,,即A,B,C都成立,D不可能成立.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由基本性质推理或特殊值验证求解.‎ ‎3.等比数列中,首项=8,公比=,那么它的前5项和的值等于(   )‎ A.15.5 B.20 C.15 D.20.75‎ ‎【答案】A ‎【解析】由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求解即可.项数较少且数据简单,也可直接求出各项再求和.‎ ‎【详解】‎ 方法一:‎ 方法二:‎ ‎【点睛】‎ 本题考查等比数列的前项和.熟记公式,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4.在中,, ,,则等于(   )‎ A.或 B. C.或 D.‎ ‎【答案】D ‎【解析】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先由正弦定理求,再求.‎ ‎【详解】‎ 由正弦定理,可得.‎ 由,可得,所以.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正弦定理的应用. 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由正弦定理求另一边的对角,要注意判断解的个数.‎ ‎5.若,且,则的最小值为(   )‎ A.2 B.3 C.4 D.5‎ ‎【答案】C ‎【解析】由展开,再利用基本不等式即可求得最小值.‎ ‎【详解】‎ 因为,所以.‎ 因为,所以,.‎ 所以,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所以,即的最小值为.‎ ‎【点睛】‎ 本题考查由基本不等式求最值,考查了1的妙用,属于基础题.‎ ‎6.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则( )‎ A.36 B.30 C.24 D.18‎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考点】等差数列性质 ‎7.在等比数列中,,则(   )‎ A.1 B.2 C.3 D.4‎ ‎【答案】B ‎【解析】,求出即可,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可求.‎ ‎【详解】‎ 因为等比数列中,,所以.‎ 所以.‎ ‎【点睛】‎ 本题考查等比数列的性质.熟记性质,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8.一船以每小时15km的速度向东航行,船在处看到一个灯塔在北偏东,行驶4h后,船到达处,看到这个灯塔在北偏东,这时船与灯塔的距离为( )‎ A.km B.km C.km D.km ‎【答案】B ‎【解析】作出示意图,在中,可由正弦定理求的长.‎ ‎【详解】‎ 作出示意图如图所示,,‎ ‎,,则. ‎ 由正弦定理,可得,则.‎ 所以这时船与灯塔的距离为.‎ ‎【点睛】‎ 本题考查解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考查正弦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得出相应三角形的边与角.‎ ‎9.在中,已知,如果有两组解,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已知,若有两组解,则,可解得的取值范围.‎ ‎【详解】‎ 由已知可得,则,解得.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时解的个数的判断.‎ 若中,已知且为锐角,若,则无解;若或,则有一解;若,则有两解.‎ ‎10.已知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满足,则的值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利用先求出,然后计算出结果 ‎【详解】‎ 根据题意,当时,‎ 故当时,‎ 数列是等比数列 则,故 解得 故选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比数列前项和的表达形式,只要求出数列中的项即可得到结果,较为基础 ‎11.在中,,点在边上,,为垂足.若,则(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先在△ADE中,得BD=AD=,再解△BCD,,即得cosA的值.‎ ‎【详解】‎ 依题意得,BD=AD=,∠BDC=2A.在△BCD中,,即,解得cos A=.‎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解三角形,考查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 ‎12.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且.记,其中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如,则数列的前项和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先求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再分析数列的各项取值,求其前 项和.‎ ‎【详解】‎ 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则,,‎ 解得,故.‎ ‎,‎ 当时,;‎ 当时,;‎ 当时,;‎ 当时,.‎ 所以数列的前项和为.‎ ‎【点睛】‎ 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基本问题,分组求和,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新定义判断数列的哪些项的值是相同的..‎ 二、填空题 ‎13.在中,若,则是_____三角形.‎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或 所以或 ‎【考点】正弦定理及三角函数基本公式 ‎14.设等差数列满足,则的前项和最大时的序号的值为____.‎ ‎【答案】5‎ ‎【解析】先由已知条件解得,得到的通项公式.当时,有最大值,即把前面的所有正数项相加时所得最大.‎ ‎【详解】‎ 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则 ‎ 解得则.‎ 易得当时,;当时,.‎ 所以最大时的序号的值为.‎ ‎【点睛】‎ 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基本问题,考查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最值. 对于等差数列,当时,有最大值;当时,有最小值.‎ ‎15.已知,若不等式恒成立,求的最大值为____.‎ ‎【答案】‎ ‎【解析】由恒成立,可得恒成立,则的最大值就是的最小值,用基本不等式可求.‎ ‎【详解】‎ 不等式恒成立,则恒成立.‎ 因为,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所以,即的最大值为.‎ ‎【点睛】‎ 本题考查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若恒成立,则.‎ ‎16.中,分别是角的对边,且,,则AC边上的高的最大值为___.‎ ‎【答案】‎ ‎【解析】由题以及内角和定理代入化简可得 ‎ 再由余弦定理和三角形的面积: 又 得出答案.‎ ‎【详解】‎ 由题, sinC=(sinA+cosA)sinB,以及内角和定理代入化简可得:,在三角形中 ‎ 故 ‎ 由余弦定理: ‎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 ‎ 又 ‎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本题利用了正弦定理进行边角互化,还有余弦定理和面积公式的结合才能够解决问题,属于中档题.‎ 三、解答题 ‎17.已知函数.‎ ‎(1)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求实数的值;‎ ‎(2)当时,对任意,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1);(2).‎ ‎【解析】(1) 利用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区间的端点就是相应方程的根求解即可.‎ ‎(2)对任意恒成立,由二次项系数小于,则.列不等式求解即可.‎ ‎【详解】‎ ‎(1)因为的解集为,‎ 所以关于的方程的两个根为.‎ 所以,解得.‎ ‎(2)由题意得对任意恒成立,‎ 所以,‎ 解得,即的取值范围是.‎ ‎【点睛】‎ 本题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和恒成立问题,结合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进行求解是解题的关键.‎ ‎18.如图,在四边形中,已知,,,,.‎ ‎(1)求的长;‎ ‎(2)求的长.‎ ‎【答案】(1);(2).‎ ‎【解析】(1)在中,由余弦定理求.‎ ‎(2)在中,由正弦定理求.‎ ‎【详解】‎ ‎(1) 在中,,‎ 由余弦定理可得 ‎ 即,‎ 则,‎ 解得(舍去). ‎ ‎(2)在中,,‎ 又,则.‎ 由(1)得,由正弦定理得,‎ 即,解得.‎ ‎【点睛】‎ 本题考查由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得出相应三角形的边与角,再选择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或综合运用两个定理来求解.‎ ‎19.已知数列是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且,,成等比数列.‎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求数列的前项和.‎ ‎【答案】(1);(2)‎ ‎【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性质,易得:;(2)化简,由裂项相消法,得:.‎ 试题解析:‎ ‎(1)设数列的公差为d,由,且,,成等比数列,得 ‎ ‎, 解得d=2,或d=-1(舍去) ‎ ‎∴d=2 , ‎ 即数列的通项公式 ‎ ‎(2)= ‎ ‎ ‎ ‎20.在中,分别是角的对边,且.‎ ‎(1)求的大小;‎ ‎(2)若,求的面积.‎ ‎【答案】(1)‎ ‎(2)‎ ‎【解析】试题分析:(Ⅰ)先由正弦定理将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转化为角角关系,再利用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和诱导公式进行求解;(Ⅱ)先利用余弦定理求出,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求解.‎ 试题解析:(Ⅰ)由 ‎ ‎ ‎ ‎ ‎ ‎ ‎ 又所以. ‎ ‎(Ⅱ)由余弦定理有 ,解得,所以 点睛:在利用余弦定理进行求解时,往往利用整体思想,可减少计算量,若本题中的 ‎.‎ ‎21.已知数列满足,.‎ ‎(1)证明是等比数列,并求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满足,为数列的前项和,求.‎ ‎【答案】(1)证明见详解,;(2).‎ ‎【解析】(1) 要证明是等比数列,只须证且.‎ ‎(2)求得的通项公式,可知应用错位相减法求和.‎ ‎【详解】‎ ‎(1)因为,所以.‎ 由,可得,‎ 所以数列是等比数列,且首项和公比都是.‎ 所以.‎ 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2),则.‎ 所以,‎ 则.‎ 以上两式相减得,‎ 所以.‎ ‎【点睛】‎ 本题考查等比数列的基本问题,错位相减法求和.若数列满足且,‎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则可以用错位相减法求数列的前项和.‎ ‎22.(本题满分15分)已知数列满足=且=-()‎ ‎(1)证明:1();‎ ‎(2)设数列的前项和为,证明().‎ ‎【答案】(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 ‎【解析】(1)首先根据递推公式可得,再由递推公式变形可知 ‎,从而得证;(2)由和得,‎ ‎,从而可得,即可得证.‎ 试题解析:(1)由题意得,,即,,由 得,由得,‎ ‎,即;(2)由题意得,‎ ‎∴①,由和得,,‎ ‎∴,因此②,由①②得 ‎.‎ ‎【考点】数列与不等式结合综合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