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抚顺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文)试题

抚顺一中 2020 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 6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正确的 1.如果 { | 6}U x N x   , {1,2,3}A  , {2,4,5}B  ,那么   U UC A C B U ( ) A. {0,1,3,4,5} B. {1,3,4,5} C. {1,2,3,4,5} D. {0}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求出集合 ,A B 的补集,进而求并集即可. 【详解】∵  { | 6} 0,1,2,3,4,5 ,U x N x    {1,2,3}A  , {2,4,5}B  , ∴  0,4,5 ,UC A   0,1,3UC B  , ∴   U UC A C B U {0,1,3,4,5},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集合的交并补运算,考查集合的描述法与列举法,属于基础题目. 2.设复数 1z i  ,则 3i z 等于( ) A. 1 1 2 2 i B. 1 1 2 2 i C. 1 1 2 2   i D. 1 1 2 2 i 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利用复数的乘方与除法运算法则,直接计算即可. 【详解】∵ 1z i  , ∴       3 1 1 1 1 1 2 i ii i i z i i i          1 1 2 2 i 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复数的代数运算,涉及乘方运算以及乘除运算,考查计算能力,属于基础 题. 3.已知 0 1 0 2 1: 1,log ; : ,2 xp x x q x R e x     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p q 是假命题 B. p q 是真命题 C.  p q  是真命题 D.  p q  是假命题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举例判断命题 p 与 q 的真假,再由复合命题的真假判断得答案. 【详解】当 0 1x  时, 1 0 2 log 0,x  故 p 命题为假命题; 记 f(x)=ex﹣x 的导数为 f′(x)=ex 1, 易知 f(x)=ex﹣x在(﹣∞,0)上递减,在(0,+∞)上递增, ∴f(x)>f(0)=1>0,即 , xx R e x   ,故 q命题为真命题; ∴  p q  是假命题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复合命题的真假判断,考查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真假,考查指对函数的 图象与性质,是基础题. 4.设 1 3 2log 3a  , 1 2 1log 3b  , 0.31 2c      ,则( ) A. c b a  B. b a c  C. b c a  D. a b c 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利用临界值 1 2 和1,确定 , ,a b c 的大致范围,从而得到大 小关系. 【详解】 0.3 0 1 1 2 2 1 1 1 11 log log2 2 2 3              ,即 c b 1 0.32 1 1 1 3 3 3 2 3 1 1 1log log log3 3 3 2 2              ,即 a c b c a   本题正确选项:C 【点睛】本题考查根据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单调性比较大小的问题,关键是能够找到合适的 临界值,确定所求式子的大致范围. 5.已知{ }na 是等比数列, 2 5 12, 4a a  则 1 2 2 3 1 =n na a a a a a   A.  32 1 23 n B.  32 1 43 n C.  16 1 2 n D.  16 1 4 n 【答案】B 【解析】 ∵ na 是等比数列, 2 2a  , 5 1 4a  ,∴q3= 1 8 ,则 q= 1 2 , ∵ 1 1 n n n n a a a a   =q2= 1 4 ∴数列{anan+1}是以 8 为首项, 1 4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a1a2+a2a3+a3a4+…+anan+1=  32 1 43 n . 故选:B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 n 项和知识,解题关键是把新数列的和理解 为新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整体换元的思想同学们要牢固把握. 6.在 ABC 中,内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 , ,a b c .已知 3 sin cos 2b A a B b c   ,则 A  A. 6  B. 4  C. 3  D. 2 3 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正弦定理将边与角的关系转化成角的关系,再运用诱导公式和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化简,再 利用辅助角公式可求得 A. 【详解】由已知和正弦定理得 3sin sin sin cos 2sin sinB A A B B C   , 即 3sin sin sin cos 2sin sin( )B A A B B A B    , 即  3sin sin sin cos 2sin sin cos cos sinB A A B B A B A B    所以 3sin sin 2sin cos sinB A B A B  ,因为sin 0B  ,所以 3sin cos 2A A  ,即 sin 16A      ,所以 26 2A k     ,即 23A k   ,又 (0, )A  ,所以 3A 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正弦定理、辅助角公式,诱导公式,利用正弦定理将已知等式中的边、角 关系转化为角之间的关系式,再利用诱导公式、两角和的正弦公式是本题的关键,属于中档题. 7.已知 x,y 满足条件 0 { 2 0 x y x x y k      (k 为常数),若目标函数 z=x+3y 的最大值为 8,则 k =( ) A. -16 B. -6 C. - 8 3 D. 6 【答案】B 【解析】 【 详 解 】 由 z = x + 3y 得 y = - 1 3 x + 3 z , 先 作 出 0{x y x   的 图 象 , 如 图 所 示 , 因为目标函数 z=x+3y 的最大值为 8,所以 x+3y=8 与直线 y=x 的交点为 C,解得 C(2,2), 代入直线 2x+y+k=0,得 k=-6. 8.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若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1,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16 3 B. 16 2 3 C. 16 D. 16 2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的直观图可知该几何体为三棱锥,将其放在正方体中可直观地得出棱之 间的关系,再根据三棱锥的体积公式求解. 【详解】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三棱锥,记为三棱锥 A-BCD,将其放在棱长为 4 的正方体中, 如图所示, 2 2, 4AD BC BD   ,且 ,AD BD AD BC  , BC BD ,所以 AD  面 BCD, 所以三棱锥 A-BCD 的体积为 1 1 1 162 2 2 2 43 3 2 3A BCD BCDV AD S         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的识别和几何体体积的计算,运用空间想象能力将三视 图还原几何体的直观图是本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 9.已知椭圆 2 2 2 2 1( 0)x y a ba b    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1 2,F F ,点 P 在椭圆上, O 为坐标原 点,若 1 2 1| | | |2OP F F ,且 2 1 2| || |PF PF a ,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3 4 B. 3 2 C. 1 2 D. 2 2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椭圆的定义可得,|PF1|+|PF2|=2a,又|PF1|•|PF2|=a2,可得|PF1|=|PF2|=a,即 P 为椭圆的短 轴的端点,由条件可得 b=c,计算即可得到椭圆的离心率. 【详解】由椭圆的定义可得,|PF1|+|PF2|=2a, 又|PF1|•|PF2|=a2, 可得|PF1|=|PF2|=a,即 P 为椭圆的短轴的端点, |OP|=b,且|OP|= 1 2 |F1F2|=c, 即有 c=b= 2 2a c , 即为 a= 2 c,e= c a = 2 2 . 故选:C. 【点睛】求解离心率的常用方法 1.利用公式 ,直接求 . 2.找等量关系,构造出关于 a , c 的齐次式,转化为关于 的方程求解. 3.通过取特殊位置或特殊点求解. 4 变用公式,整体求出 :以椭圆为例,如利用 2 2 2 2 2 2 21c a b be a a a     , 2 22 2 2 1 1 ce bc b c    . 10.已知向量 (2cos ,2sin ), (3cos ,3sin )a b     ,若 a  与b  的夹角为 60 ,则直线 2 cos 2 sin 1 0x y    与圆 2 2( cos ) ( sin ) 1x y     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交但不过圆心 B. 相交且过圆心 C. 相切 D. 相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 已 知 利 用 向 量 的 数 量 积 的 定 义 可 求 得 cosαcosβ+sinαsinβ 1 2  , 要 判 断 直 线 xcosα+ysinα+1 = 0 与 圆 的 位 置 关 系 , 只 要 判 断 圆 心 ( cosβ , sinβ ) 到 直 线 2xcosα+2ysinα+1=0 的距离 d 与圆的半径的比较即可 【详解】解:由题意可得| a |=2, 3b  , 60a b a b cos      2×3 1 2   3 又    2 2 3 3a b cos sin cos sin       , , 6cosαcosβ+6sinαsinβ=3, ∴cosαcosβ+sinαsinβ 1 2  , 圆(x﹣cosβ)2+(y﹣sinβ)2=1 的圆心坐标为(cosβ,sinβ),半径为 1; ∵圆心(cosβ,sinβ)到直线 2xcosα+2ysinα+1=0 的距离 d    2 2 2 2 1 1 1 22 2 cos cos sin sin cos sin             1; ∴直线 2xcosα+2ysinα+1=0 与圆(x﹣cosβ)2+(y﹣sinβ)2=1 相切,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及坐标表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综 合应用向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等知识. 11.若不等式 1 2 2 1m x x    在  0,1x 时恒成立,则实数 m 的最大值为( ) A. 9 B. 9 2 C. 5 D. 5 2 【答案】B 【解析】 【分析】 设 f(x) 1 2 2 1x x    ,根据形式将其化为 f(x)  1 15 22 2 1 x x x x      .利用基本不等式 求最值,可得当且仅当 x 1 3  时  1 1 22 1 x x x x    的最小值为 2,得到 f(x)的最小值为 f( 1 3 ) 9 2  ,再由题中不等式恒成立可知 m≤( 1 2 2 1x x   )min,由此可得实数 m 的最大值. 【详解】解:设 f(x) 1 1 2 22 2 1 1x x x x      (0<x<1) 而 1 22 1x x   [x+(1﹣x)]( 1 22 1x x   )  1 15 22 2 1 x x x x      ∵x∈(0,1),得 x>0 且 1﹣x>0 ∴  1 1 22 1 x x x x    2  1 1 22 1 x x x x    2, 当且仅当  1 1 22 11 x x x x    ,即 x 1 3  时  1 1 22 1 x x x x    的最小值为 2 ∴f(x) 1 2 2 1x x    的最小值为 f( 1 3 ) 9 2  而不等式 m 1 2 2 1x x    当 x∈(0,1)时恒成立,即 m≤( 1 2 2 1x x   )min 因此,可得实数 m 的最大值为 9 2 故选:B. 【点睛】本题给出关于 x 的不等式恒成立,求参数 m 的取值范围.着重考查了利用基本不等 式求函数的最值和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处理等知识,属于中档题. 12.已知函数 ( ) 2 x e ef x e x   ( 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 ) ln 4g x x ax ea    .若存在实 数 1 2,x x ,使得 1 2( ) ( ) 12 ef x g x   ,且 2 1 1 | |x ex   ,则实数 a 的最大值为( ) A. 5 2e B. 2 5 e e C. 2 e D. 1 【答案】C 【解析】 【分析】 解方程  1 12 ef x   求得 1x ,结合 2 1 1 | |x ex   求得 2x 的取值范围 2,e e   .将  2 1g x  转化为 直线   3y a x e   和 lny x 在区间 2,e e   上有交点的问题来求得 a 的最大值. 【详解】由  1 12 ef x   得 1 1 1 0x ee x e     ,注意到   1x eh x e x e    在 R 上为增 函数 且   0h e  ,所 以 1x e . 由于  g x 的定 义域为  0,  ,所 以由 2 1 1 | |x ex   得 2 2e x e  . 所 以 由  2 1g x  得  2 2ln 3x a x e   , 画 出  2lny x e x e   和   3y a x e   的图 像如 下图 所示, 其中    2,1 , ,2A e B e 由图 可知 a 的最 大值 即为     1 3 2 ACk e e e     .故选 C. 【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函数零点问题,考查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的解法,考查化归与转化 的数学思想方法,考查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属于中档题. 第 Ⅱ 卷 非选择题(共 90 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 4 个小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 13.已知函数   cos 1 2 1x xf x ax     是奇函数,则实数 a 的值为_____________. 【答案】 1 2  【解析】 【分析】 根据奇函数的定义 ( ) ( )f x f x   得出关于 a 的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方法一:函数 cos 1( ) 2 1x xf x ax    是奇函数,所以 ( ) ( )f x f x   , 所以 cos 1 cos( ) 1 2 1 2 1x x x xa ax x          即 1 1 2 1 2 12 12 1 2 1 2 1 2 1 2 1 x x x x x x xa                , 则 1 2a   , 方法二:因为函数 cos 1( ) 2 1x xf x ax    是奇函数,所以 ( ) ( )f x f x   , 所以 ( 1) (1)f f   ,即 1 1 1cos1 cos( 1)2 1 2 1a a         , 解得 1 2a   , 故填: 1 2  。 【点睛】本题考查函数奇偶性的定义, 根据函数的奇偶性求参数的值,属于基础题. 14.两条直线 4 0ax y   与 2 0x y   相交于第一象限,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 【答案】﹣1<a<2 【解析】 【分析】 联立方程组解出交点坐标,解不等式即可解决. 【详解】解:由 4 0 2 0 ax y x y        得 6 1 4 2 1 x a ay a       ∵两直线 ax+y﹣4=0 与 x﹣y﹣2=0 相交于第一象限 ∴ 6 01 4 2 01 a a a       > > 解得:﹣1<a<2 故答案为:﹣1<a<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交点坐标的求解,和不等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15.在四面体 A BCD 中, 2AB AC AD BC BD     ,若四面体 A BCD 的外接球 的体积 8 2 3V  ,则 CD  ______. 【答案】 2 2 【解析】 【分析】 设 CD 的中点为 M , AB 的中点为 N ,连接 MN,可知球心 O 在 MN 上,连接 CN,DN,OA,OD,设 2CD x ,根据勾股定理,得方程,进而问题得解. 【详解】设CD 的中点为 M , AB 的中点为 N ,连接 MN,由题目中已知条件可知,MN 分别为 CD,AB 的垂直平分线,故四面体 A BCD 的外接球球心 O 在线段 MN 上, 连接 CN,DN,OA,OD, 设四面体 A BCD 的外接球半径为 r ,由 34 8 2 3 3V r   ,得 2r  . 设 2CD x , 在 Rt OAN 中, 2 2 2 1 1ON OA AN     , 在 Rt ADN 中, 2 2 3DN AD AN   , 在 Rt DMN 中, 2 2 23MN DN DM x    , 所以 23 1OM MN ON x     , 在 Rt ODM 中, 2 2 2OM OD DM  ,由 2 2 23 1 2x x    ,解得 2x  , 所以 2 2CD  .故填: 2 2 【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外接球的有关问题,关键是确定球心在几何体中的位置,根据 已知条件,结合几何体的半径和表面积或体积公式求解. 16.设数列  1,na n n N   满足 1 22, 6a a  ,且   2 1 1 2n n n na a a a      ,若 x 表 示不超过 x 的最大整数,则 1 2 2019 2019 2019 2019[ ]a a a     ____________. 【答案】2018 【解析】 【分析】 数列{an}满足 a1=2,a2=6,且(an+2﹣an+1)﹣(an+1﹣an)=2,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 an+1﹣an=2n+2.再利用累加求和方法可得 an=n(n+1).利用裂项求和方法即可得出. 【详解】∵   2 1 1 2n n n na a a a      , ∴数列{an+1﹣an}为等差数列,首项为 4,公差为 2. ∴an+1﹣an=4+2(n﹣1)=2n+2. ∴an=(an﹣an﹣1)+(an﹣1﹣an﹣2)+…+(a2﹣a1)+a1 =2n+2(n﹣1)+…+2×2+2  12 2 n n    n(n+1). ∴ 1 2 2019 1 1 1 1 1 1 1 1 11 12 2 3 2019 2020 2020a a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12019 20182020 2020a a a             =2018. 故答案为:2018.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列递推关系、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累加求和方法与裂项相消求和方 法,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三、解答题:本题包括 6 个小题,共 70 分 17.设函数   2 2sin 2 sin cos6f x x x x       . (1)求  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 (2)若角 A 满足   1f A  , 3a  , ABC△ 的面积为 3 2 ,求b c 的值. 【答案】(1) ,6 3k k        , k Z ;(2) 3b c  . 【解析】 【分析】 (1)将函数化成   2 6f x sin x      的形式,再根据正弦函数的单调增区间求解.(2)结 合条件及(1)得到 3A  ,由面积可得 2bc  ,然后根据余弦定理经变形后可得 3b c  . 【 详 解 】 ( 1 ) 由 题 意 得   3 1sin2 cos2 cos22 2f x x x x   3 1sin2 cos2 sin 22 2 6x x x        , 令 2 2 22 6 2k x k         , k Z , 得 6 3k x k       , k Z . 所以函数  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6 3k k        , k Z . (2)由条件及(1)得   sin 2 16f A A       , ∵ 0 2A   , ∴ 526 6 6A      , ∴ 2 6 2A    , 解得 3A  . 又 1 3 3sin2 4 2S bc A bc   , ∴ 2bc  . 由余弦定理得 2 2 2 2 cosAa b c bc   , ∴    2 22 23 2 cos 3 63b c bc b c bc b c         , ∴ 2 9b c  ∴ 3b c  . 【点睛】在应用余弦定理解题时,要注意公式的常见变形,即 2 2 2( ) 2a b a b ab    ,这一 变形往往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结合在一起,体现了知识间的联系和综合. 18.已知函数    2 2f x x x   . (1)若不等式  f x a 在 3,3 上恒成立,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2)当 0a  时,解关于 x 的不等式  f x ax . 【答案】(1) 5a  ;(2) 2 2 216 16 16( , ] [ , ]2 2 2 a a a a a a         . 【解析】 【分析】 (1)利用区间化简函数的解析式,求出函数的最值,然后求解 a 的范围. (2)通过讨论 x 与 2 的大小,去掉绝对值符号,然后求解不等式即可. 【详解】(1) 2 2 4 [ 3,2]( ) 4 (2,3] x xf x x x        ,则 max( ) 5f x  ,所以 5a  ; (2)当 2x  时, 2( ) 4f x x  ax ,设 2( ) 4g x x ax   , (2) 2 0g a   , 令 ( ) 0g x  , 解得 2 1 16 22 a ax    , 2 1 16 02 a ax    (舍), 则不等式解为 2 162 2 a ax    . 当 2x  时, 2( ) 4f x x ax   ,不等式为 2 4 0x ax   ,设 2( ) 4p x x ax   , (2) 2 0p a  , 令 ( ) 0p x ,解得 2 2 1 2 16 16, 22 2 a a a ax x        , 则不等式解为 2 16 2 a ax    或 2 16 22 a a x     综上不等式解集为 2 2 216 16 16( , ] [ , ]2 2 2 a a a a a a        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函数的恒成立问题,体现了分类讨论和转化的 数学思想,属于中档题. 19.设数列 na 的前 n 项和 nS 满足: 2 ( 1)n nS na n n   ,等比数列 nb 的前 n 项和为 nT , 公比为 1a ,且 5 3 52T T b  . (1)求数列 na 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 1 1 n na a        的前 n 项和为 nM ,求证: 1 1 5 4nM  . 【答案】(1) 4 3na n  ;(2)证明见解析. 【解析】 【详解】(1)∵ 2 ( 1)n nS na n n   ①, ∴ 1 1( 1) 2( 1)n nS n a n n     ②, ②-①, 1 1( 1) 4n n na n a na n     , ∴ 1 4n na a   ,又∵等比数列 nb , 5 3 52T T b  , ∴ 5 3 5 4 52T T b b b    , 1q  , ∴ 1 1a  ,∴数列 na 是1为首项, 4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 1 4( 1) 4 3na n n     ; (2)由(1)可得 1 1 1 1 1 1( )(4 3)(4 1) 4 4 3 4 1n na a n n n n       , ∴ 1 1 1 1 1 1 1 1(1 ) (1 )4 5 5 9 4 3 4 1 4 4 1nM n n n           ,∴ 1 1 1(1 )4 5 4nM   , 即 1 1 5 4nM  . 考点:1.等差等比数列的运算;2.列项相消法求数列的和. 20.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 , , 2, 2 2,BE BC EA AC BC AC    45 , / / , 2ACB AD BC BC AD   . (1)求证: AE ⊥ 平面 ABCD; (2)若 60ABE   ,点 F 在 EC 上,且满足 EF=2FC,求二面角 F—AD—C 的余弦值. 【答案】(1)详见解析(2) 2 7 7 【解析】 【分析】 (1)在 ABC 中,根据已知的边、角条件运用余弦定理可得出 AB BC ,再由 ,BE BC AB BE B   , 得出 BC ⊥平面 ABE.,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得 BC AE⊥ ,再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证; (2)在以 B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B xyz ,得出点 , , ,F A D C 的坐标,求出面 FAD 的法向量,由(1)得 EA  平面 ABCD,所以 EA  为平面 ABCD 的一个法向量,再根据向量的夹 角公式求得二面角的余弦值. 【详解】(1)在 ABC 中, 2, 2 2, 45 ,BC AC ACB     由余弦定理可得 2 2 2 2 cos45 4AB BC AC BC AC       , 所以 2AB  ,所以 2 2 2 ,AC AB BC  所以 ABC 是直角三角形, AB BC . 又 ,BE BC AB BE B   ,所以 BC ⊥平面 ABE. 因为 AE  平面 ABE,所以 BC AE⊥ ,因为 ,EA AC AC BC C   , 所以 AE ⊥平面 ABCD. (2)由(1)知,BC ⊥平面 ABE,所以平面 BEC  平面 AEB,在平面 ABE 中,过点 B 作 Bz BE , 则 Bz  平面 BEC,如图,以 B 为原点,BE,BC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y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B xyz , 则        0,0,0 , 0,2,0 , 4,0,0 , 1,0, 3 ,B C E A  1,1, 3D , 因为 2EF FC ,所以 4 4, ,03 3F      ,易知   1 40,1,0 , , , 33 3AD AF         , 设平面 ADF 的法向量为  , ,n x y z , 则 0, 0, AD n AF n           即 0, 1 4 3 0,3 3 y x y z     令 3,z  则 0, 9y x  , 所以  9,0, 3n  为平面 ADF 的一个法向量, 由(1)知 EA  平面 ABCD,所以  3,0, 3EA   为平面 ABCD 的一个法向量. 设二面角 F AD C  的平面角为 , 由图知 为锐角,则 24 2 7cos 72 3 2 21 EA n EA n           , 所以二面角 F AD C  的余弦值为 2 7 7 . 【点睛】本题考查线面垂直关系的证明和二面角的计算,属于中档题. 21.已知椭圆 C: 的长轴是短轴的两倍,点 在椭圆上.不过 原点的直线 l 与椭圆相交于 A、B 两点,设直线 OA、l、OB 的斜率分别为 1k 、 k 、 2k ,且 1k 、 k 、 2k 恰好构成等比数列. (Ⅰ)求椭圆 C 的方程. (Ⅱ)试探究 2 2OA OB 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这个值;否 则求出它的取值范围. 【答案】(Ⅰ) 2 2 14 x y  (Ⅱ)5. 【解析】 试题分析:(Ⅰ)求椭圆标准方程,一般利用待定系数法,只需列出两个独立条件解方程组即 可;(Ⅱ)研究解析几何中定值问题,一般利用坐标运算(即解析法).先将条件 1k 、k 、 2k 构 成等比数列转化为坐标:设 1 1 2 2( , ) ( , )A x y B x y、 ,则 2 1 2 1 2 1 2 y yk k k x x    = 1 2 1 2 ( )( )kx m kx m x x   , 再利用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结合韦达定理得 1 2 2 2 1 2 2 8 1 4{ 4 4 1 4 kmx x k mx x k       ,两者结合化简得: 1 2k   , 1 2 2 1 2 2{ 2 2 x x m x x m       , 最 后 将 2 2OA OB 也 用 坐 标 表 示 并 代 入 化 简 为 : 2 2 2 2 2 2 1 1 2 2OA OB x y x y     = =  2 1 2 1 2 3 2 2 54 x x x x      试题解析:解:(Ⅰ)由题意可知 2a b 且 2 2 3 1 14a b   2 1b  ,a=2 所以椭圆的方程为 2 2 14 x y  (Ⅱ)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y kx m  , 1 1 2 2( , ) ( , )A x y B x y、 由 2 2{ 4 4 y kx m x y      2 2 2(1 4 ) 8 4 4 0k x kmx m     1 2 2 2 1 2 2 8 1 4{ 4 4 1 4 kmx x k mx x k       且 2 216(1 4 ) 0k m     1 2k k k 、 、 恰好构成等比数列. 2 1 2 1 2 1 2 y yk k k x x    = 1 2 1 2 ( )( )kx m kx m x x   即  2 22 2 2 2 2 2 1 48 4 4 4 4 m kk mk k m m      2 2 24 0k m m   因为 0m  , 2 1 4k   1 2k   此时 216(2 ) 0m    ,即  2, 2m  1 2 2 1 2 2{ 2 2 x x m x x m       故 2 2 2 2 2 2 1 1 2 2OA OB x y x y     = =  2 1 2 1 2 3 2 2 54 x x x x      所以 2 2OA OB 是定值为 5. 考点:椭圆标准方程,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 22.已知函数   4lnaf x ax xx    的两个极值点 1 2,x x 满足 1 2x x ,且 2 3e x  ,其中 e 为 自然对数的底数. (Ⅰ)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Ⅱ)求    2 1f x f x 的取值范围. 【答案】(Ⅰ) 2 6 4, )5 1 ea e   ( ;(Ⅱ)    2 1 2 32 168ln3,5 1f x f x e        . 【解析】 分析:(Ⅰ)由题设有 2 2 4( ) ax x af x x    ,因为  f x 有两个极值点 1 2,x x 且 1 2x x ,所以   2 4S x ax x a   有两个不同解为 1 2,x x ,故 1 2 1x x ,结合题设有 1 20 1 3x e x     , 从而     3 0 0 S S e    得到 2 6 4 5 1 ea e    . (Ⅱ)由(Ⅰ)可知 1 2 1x x ,所以      2 1 2 2 1f x f x f x f x         ,又 2 2 2 4 1 xa x   ,从而     2 2 2 1 22 2 8( 1) 8ln1 xf x f x xx    ,其中  2 ,3x e ,利用导数可以求出该函数的值域. 详解:(Ⅰ) 2 2 2 4 4( ) a ax x af x a x x x       , 由题意知 1 2x x, 即为方程 2 4 0ax x a   的两个根. 由韦达定理: 1 2 1 2 4 1 x x a x x       ,所以 0a  且 10 1x  . 令   2 4S x ax x a   , 则由 2 3e x  可得     3 0 0 S S e    ,解得 2 6 4 5 1 ea e    . (Ⅱ) 2 1 2 2 ( ) ( ) af x f x ax x     2 2 1 1 4ln 4lnax ax xx    , ∵ 1 2 1x x  ,∴ 2 1 2 2 ( ) ( ) af x f x ax x    22 2 2 14ln 4lnax axx x     2 2 2 12 ( ) 8lna x xx    , 由(Ⅰ)知 2 2 2 4 1 xa x   ,代入得 2 2 1 2 2 8( ) ( ) 1 xf x f x x    2 2 2 1( ) 8lnx xx   2 2 22 2 8( 1) 8ln1 x xx   , 令 2 2 2 ( ,9)t x e  ,于是可得 8 8( ) 4ln1 th t tt   , 故 2 16 4( ) ( 1)h t t t    2 2 2 2 4( 2 1) 4( 1) 0( 1) ( 1) t t t t t t t         ∴ ( )h t 在 2( ,9)e 上单调递减, ∴ 2 1 2 32 16( ) ( ) ( 8ln3, )5 1f x f x e      . 点睛:(1)因为函数在 0,  上导数是存在的,所以函数的极值点即为导数的零点,也是对 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利用根分布就可以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2)复杂的多元函数的最值问题可以先消元处理,再利用导数分析函数的单调性从而求出函 数的值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