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1第1讲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课件(61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1第1讲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课件(61张)

第一部分 专题强化突破 专题一 集合、常用逻辑用语、向量、复数、算法、推理与证明、不等式及线性规划 知识网络构建 第一讲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 高考考点聚焦 2 核心知识整合 3 高考真题体验 4 命题热点突破 5 课后强化训练 高考考点聚焦 高考考点 考点解读 集合的概念及运算 1. 以函数的定义域、值域、不等式的解集为背景考查集合的交、并、补的基本运算 2 .利用集合之间的关系求解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 3 .以新定义集合及集合的运算为背景考查集合关系及运算 命题及逻辑联结词 1. 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命题的真假判断 2 .复合命题的真假判断,常与函数、三角、解析几何、不等式相结合考查 充要条件的判断 1. 充要性的判定多与函数、不等式、三角、直线间关系、平面向量等易混易错的概念、性质相结合考查 2 .利用充要性求参数值或取值范围 备考策略 本部分内容在备考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紧紧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的实际意义,掌握集合问题的常见解法,活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 (2) 明确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关注逻辑联结词和命题,明确命题的否定和否命题的区别. (3) 掌握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概念及应用. 预测 2019 年命题热点为: (1) 集合的基本性质以及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与运算,与不等式的解集、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方程的解集等知识结合在一起考查. (2) 与函数、数列、三角函数、不等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统计等知识结合在一起考查. 核心知识整合 1 .集合的概念、关系及运算 (1) 集合元素的特性: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2)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A ⊆ B , B ⊆ C ⇒ A ⊆ C . (3)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 ________. (4) 含有 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有 ________ 个,真子集有 ________ 个,非空真子集有 ________ 个. (5) 重要结论: A ∩ B = A ⇔________ , A ∪ B = A ⇔________. 确定性 互异性 无序性 子集 2 n 2 n - 1 2 n - 2 A ⊆ B B ⊆ A 2 .充要条件 设集合 A = { x | x 满足条件 p } , B = { x | x 满中条件 q } ,则有 1 .忽略集合元素互异性: 在求解与集合有关的参数问题时,一定要注意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否则容易产生增根. 2 . 忽略空集: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在分类讨论时要注意 “ 空集优先 ” 的原则. 3 . 混淆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在求解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时,一定要注意命题的否定是只对命题的结论进行否定,而否命题既对命题的条件进行否定,又对命题的结论进行否定 . 高考真题体验 1 . ( 文 )(2018 · 全国卷 Ⅰ , 1) 已知集合 A = {0,2} , B = { - 2 ,- 1,0,1,2} ,则 A ∩ B = ( ) A . {0,2}        B . {1,2} C . {0} D . { - 2 ,- 1,0,1,2} [ 解析 ]   A ∩ B = {0,2} ∩ { - 2 ,- 1,0,1,2} = {0,2} . 故选 A . A B 2 . ( 文 )(2018 · 全国卷 Ⅲ , 1) 已知集合 A = { x | x - 1≥0} , B = {0,1,2} ,则 A ∩ B = ( ) A . {0}    B . {1}     C . {1,2}    D . {0,1,2} [ 解析 ]   ∵ A = { x | x - 1 ≥ 0} = { x | x ≥ 1} , ∴ A ∩ B = {1,2} . 故选 C . C ( 理 )(2018 · 全国卷 Ⅱ , 2) 已知集合 A = {( x , y )| x 2 + y 2 ≤3 , x ∈ Z , y ∈ Z } ,则 A 中元素的个数为 ( ) A . 9 B . 8 C . 5 D . 4 [ 解析 ]   将满足 x 2 + y 2 ≤ 3 的整数 x , y 全部列举出来,即 ( - 1 ,- 1) , ( - 1,0) , ( - 1,1) , (0 ,- 1) , (0,0) , (0,1) , (1 ,- 1) , (1,0) , (1,1) ,共有 9 个. 故选 A . A A A A B C A A C B B 命题热点突破 命题方向 1  集合的概念及运算 A A B B C [ 解析 ]   由题得 A = {( - 1,0) , (0,0) , (1,0) , (0,1) , (0 ,- 1)} ,如下图所示: 『 规律总结 』 (1) 对于集合问题,抓住元素的特征是求解的关键,要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的应用,要注意检验结果. (2) 对集合的新定义问题,要紧扣新定义集合的性质探究集合中元素的特征,将问题转化为熟悉的知识进行求解,也可利用特殊值法进行验证. C D A A B D 命题方向 2  命题及逻辑联结词 B A A C A 命题方向 3  充要条件的判断 A C C A 『 规律总结 』 1 . 判定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 3 种方法 (1) 定义法:正、反方向推,若 p ⇒ q ,则 p 是 q 的充分条件 ( 或 q 是 p 的必要条件 ) ;若 p ⇒ q ,且 q ⇒ / p ,则 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 或 q 是 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 . (2) 集合法: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例如,若 A ⊆ B ,则 A 是 B 的充分条件 ( B 是 A 的必要条件 ) :若 A = B ,则是 B 的充要条件. (3) 等价法:将命题等价转化为另一个便于判断真假的命题. 2 . 提醒: “ A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B ” 是指 B 能推出 A ,且 A 不能推出 B ,而 “ A 是 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 则是指 A 能推出 B ,且 B 不能推出 A . A B C B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